用良好的师德去父母关爱孩子的故事这句话对吗

第01版:新闻
以良好师德播种美好未来
——江苏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采访纪行
□ 本报记者 郑骊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先。作为一个拥有14000余所各级各类学校、80万专任教师的教育大省,近年来,江苏省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用高水平的师德师风建设,助推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进程。&&&&2012年5月的那一次挺身而出,让一位普通教师——张丽莉成为“最美”。这位普通教师不普通的行为,闪耀出的“师德光芒”,让人们念念不忘。&&2013年,拥有80万专任教师的江苏省,30余位“张丽莉”式优秀教师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该省通过“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全省教师队伍健康发展的举措,效果逐渐显现。&&人们不禁要问,江苏如何让师德师风建设“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实践层面又有哪些创新型举措?如何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播种教育的美好未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江苏,去探寻江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道”。&&把握师德核心,注重师德养成&&如果一所学校,连教师的最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何谈职业幸福;如果一个地区,连教师的职业幸福都保证不了,何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农村教师占全市教师总数45%的连云港市,这两个“如果”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先要满足教师人之为人的基本需求,给教师生存的幸福,让教师幸福地教书。”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臧雷说。他们的实现路径,就是从关爱出发,促进教师“自我成长”。&&“只有教师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校长刘兴法骄傲的,是学校一直坚持的良苦用心——教师没空买菜,学校就根据教师需求安排专人统一买回,择好了,再按原价卖给教师;教师的孩子没人看护,学校就在校内建儿童乐园,并安排专人管理;教师工资低,市场物价高,学校就建一个低价超市,让教师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好的产品……&&“这种‘无缝隙’的关爱,让教师得到了实惠,收获了认同。如今,城里的教师都渴望来我们农村学校任教。”连云港市新浦区南城小学校长王建华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宝应县,经济欠发达但思想绝不落后。该县教育局局长蔡祥云每个新年、每个新学期给全县教师的寄语,成为当地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从《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到《精彩事业,提升价值》,再到《教师要争做道德建设的表率》,每一次都饱含哲理。在他的带动下,各学校校长也坚持每年为教师进行“开学第一讲”。&&“如今,校长期待局长的‘局长寄语’,教师期待校长的‘开学第一讲’,从城区到农村,从校长到教师,大家心里都有了期待。”对于思想引领给全县教职员工带来的改变,宝应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蔡连章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今年9月,宝应县更是集中1个月时间,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期待“以最好的道德成长和最幸福的教育情怀,催生教育道德高地”。&&“通过举办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最明显的改变就是,教师的心更静了、劲儿更足了、人更和了。”谈起“师德建设教育月”的成效,氾水中心小学校长张洪军感慨地说。&&养为德之基,爱为德之源。无论是关爱之下教师师德师风的“自我成长”,还是思想引领之下区域整体的师德养成,教师都从中收获到了“稳稳的幸福”,这种“稳稳的幸福”,将助力教师在师德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拓展模范内涵,坚持典型引领&&过去,我们树立的典型、推出的模范,往往都非伤即残、非富即官,人们更多地习惯于仰视,习惯于歌颂,感觉离现实很远、跟自己无关。那么今天,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典型和模范?&&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心中渐渐有了答案。&&邵仲义,一位因“裸捐”感动众人的江苏大学退休职工,被人们誉为“百万善翁”;王强,一位“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大学教授;卞光敏,一位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感动江苏的普通教师;还有孙国华、李吉林、侯晶晶、殷雪梅、景荣春、吴邵萍、徐其军、杨向明……&&这些人,是典型,是模范,是“张丽莉”式的优秀教师。但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更多的,则是那些“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非典型性典型”、“非模范式模范”。&&潘国庆,宝应县广洋湖镇中心初中校长,他从学校发展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用经典唤醒,以文化浸润”的师德建设之路,让这所农村偏远学校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苗雨,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面对一个美声专业学生提出的想专攻流行音乐的要求,他全力协调,从专业上和表演艺术上给予无私的指导,最终成就了李琦“中国好声音”2013年度总冠军的荣耀;张文涛,赣榆县柘汪中学校长,从1999年开始,自发组建爱心车队,护送学生回家,组织成立爱心基金会,并率先将所有的奖金都捐献出来,只为让贫困生能在食堂平等地吃上热饭……&&这些教师,看起来并不耀眼,听起来也不“模范”,普通到你“说不出他哪里好”,寻常到也许就在你身边。但他们才是师德最普遍也最重要的诠释者。&&“学习优秀教师事迹,播种江苏美好未来。”正如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对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发出的号召一样,“优秀教师”不仅包括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与模范,更应该包括那些现代生活中“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紧扣热点问题,坚持疏堵结合&&近几年,有关教师失德、失范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让师德师风建设日益成为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常规工作中的重点。如何在做好“防守”工作的同时,有效引导教师健康发展,成为许多区域和学校常常思考的问题。&&实践中,镇江市紧扣热点问题,“强调压力的正向传递,坚持疏堵结合”。该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黄法祥告诉记者,面对客观存在的中小学生家教需求,教育局在全市成立了各级志愿导学中心和辅导站,对学生进行集中义务辅导。&&“为了确保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将志愿导学活动作为教师职称评审、岗位晋升、评优评先的前提条件。下一步,还将对各层次教师参加义务导学的学时做出明确规定。”黄法祥补充道。&&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大学里,教师不讲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失范,有时候真的是“被逼”的。“单一的评价模式,让有些教师只能铤而走险。”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青年教师柴志雷坦言,改善大学里青年教师的师德现状,同样需要疏堵结合,且疏的意义和价值更大。&&在资源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之后,“给平台比给经费更重要,和谐共进比单纯竞争更重要。”所以,学校设立的“绿色通道”让数媒学院年轻教师王峰“轻易”地通过了职称评定。&&“‘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了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机制,避免了论资排辈。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绕过学院,直接向职称评审委员会申请并答辩。”王峰说。&&疏,体现的是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堵,则需要制度上的健全规范。疏堵结合,需要从制度上让师德师风这个“虚词”真正“落地”变“实”。小到一所学校、一个区域,大到整个国家,概莫能外。&&以生为本,强化爱与责任;典型引路,树立爱的榜样;制度创新,保障爱心机制;共建基地,延展爱的渠道……作为师范类院校,江苏师范大学把爱的理念贯穿师德建设始终,并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制度建设,助推师德师风建设,让爱充盈整个校园。&&建立学年末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师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师德师风民主测评制度,建立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制度……南通市教育局师资处处长余宙,向记者详细解读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全市师德师风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作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继9月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之后,近日又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10+1”的方式,对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了界定,并拟定了相应的处罚方式……&&这些举措,不仅展示了地方、国家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回应了全社会对师德师风的高期待,教育行业本身对师德师风的高要求。&&“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系统工程,下一步,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意识,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师德考评办法,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处理办法》为依据,制定本省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处理办法。”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湘宁表示,希望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营建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让教师自觉向优秀靠拢,为孩子的成长播撒健康阳光的种子!
新闻:010-
经营:010-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当前位置: &&
发表于: 17:09:12 | 编辑: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管理员 | 点击:<font color='#ff
解读教师职业道德内涵 培育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
2008年,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重庆市又制定了《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大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德兴校是学校治校方略。今天,学校举行《解读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培育良好职业道德品质》讲座,其目的是让全体教职工站在理性的高度,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懂得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内涵。
道德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没有道德一词。“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自然。通俗的说。);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主张“德”要在“道”的法则下运行。“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是一种,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情操与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担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当今时代不正之风做
。祖国的建设者和
小事&&&&&&&&&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我市城乡教育统筹的重要力量。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做到立场坚定、业务精良、善于育人。这就必须发扬奉献精神,培养起爱党、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职业感情,形成忠于职守、乐于奉献、为人师表的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所以,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教师行业风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2、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才能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示范,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基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教师职业道德在全社会道德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干地位。人民教师首先以自己的道德风范直接影响学生,再通过学生向社会扩散,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进步,教师在社会上的道德风貌,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评判和行为选择产生直接影响。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大纲》指出,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德规范、师德修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法规、教师沟通的艺术等五个方面。我们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增强自己的岗位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己的协调沟通能力,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做到依法执教教书育人。&&&&(一)师德规范&&&&师德规范是对一定社会教育制度和教育活动中伦理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又是评判教师行为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作用。
1、胡锦涛总书记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几点希望。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日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3.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进步、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但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二)师德修养&&&&&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活动。师德修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既包括教师内在品质方面的修养,如公正、爱生、以身作则、献身教育事业、追求真理等等,也包括外部行为方面的修养,如待人处事的态度与涵养,包括稳重、沉着、外表端庄、语言规范、衣着整洁大方等等。师德修养是内在品质修养和外部行为修养的高度统一。&&&&&1.师德修养的基本的特点&&&&(1)历史继承性。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师德和师德修养的民族,从古代的孔子、孟子,到现代的陶行知、蔡元培,历代圣哲先贤、教育家对师德内涵和修养都提出过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并终其一生践行自己的主张,成为世人楷模。倡导师德修养,首先就需要教师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责无旁贷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2)鲜明时代性。伴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教育思想的转变,师德内涵不断融入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内容,烙印上深刻的时代印迹。例如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就是当今社会赋予师德的时代内涵。倡导师德修养,需要我们紧扣时代脉搏,站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2.我国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师德修养的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求教育者要不断地学习,吸取更多的知识营养,教育学生要孜孜不倦,把全部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孔子又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好学乐学,而且终生如此。后代学者、教师,大多好学不倦。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四十年几乎没有间断,表现出对学生的厚爱、对教育的执著。教育是高尚的事业,需要极大的责任心和热情。教师对待学生,就应该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帮助其成人、成才。&&&&以身作则,反躬自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者,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最好的资源。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在教育上,教育学生既有言教,也有身教。言教在于说理,提高道德认识;身教在于示范,实际指导行为方法,这体现了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凡事严于律己,时时反思,成为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自觉行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深得老师的影响,他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今天,教师在教学中提倡反思性教学,不就是反躬自省在当代的延伸吗?&&&&教学相长,相互尊重。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指出教学中要相互观摩、切磋,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韩愈则明确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在以人为本,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看来,更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
&&立志乐道,甘于奉献。&传统师德强调积极人世,以“出世”&的精神,干一番“人世”的大事业,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并举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教师一般都具有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进退、热爱本职工作、专注投入的高尚品格。&&&&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孔子极力倡导“有教无类”,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他的学生中,有来自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从教育史上来说,“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品质。古人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授业”&、“解惑”三条,&归根结底还是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对为师者的必然要求。教书育人,就是通过教书,&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大教无痕,相反相成。-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是说,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声传导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外之意就是,大爱无痕,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教师应该深明管理的艺术,这样才能达到大教无痕,正如老子所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里,“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等,都是老师教化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运动的规律)。这就是说,道自身包含着相反相成、终极复始的运动规律。教师应该明了这样的道理,把学生皆看作可变化之人,可塑造之人。依老子的这种观点来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逻辑上来讲就十分成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种憧憬、期待和追求。&&&&躬行自明,身体力行。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说明,为师躬行自明,身体力行,才能立教于天下。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也指出:“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他要求教师不仅要当教师,教学问,而且要当人师,教学生怎样做人。&&&&3.提升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果。提高师德修养,必须学会掌握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1)提升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师在学习师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2)提升师德修养的方法&&&&&学习道德榜样。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加以大力宣传,用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模范行为引领广大教师,可把抽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形象化、具体化,一方面弘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另一方面起到感染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神圣使命,以先进模范的行为激励自己,才能真正的爱岗敬业,增强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课堂教学表现、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思,经常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从而及时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时时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施以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其以教师为榜样,愉快地沿着教师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学会“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行。慎独要求教师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不放纵自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慎独”。能够很好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锻炼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真正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三)教育法规&&&&教育法规是指全国人大和教育行正部门制定的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法律与政策。教师知晓法律法规内容是提高法规意识的前提,懂得哪些教育行为属于必为、勿为、可为的范畴,可以提高我们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确保证自己不违规缺位、越权、错位,同时还能借助法律利器的作用有效推进教育工作。&&&&1.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教育法律内容介绍&&&&教师是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宣传者和示范者,除了应该了解目前全国人大制定的、直接针对教育方面的法律,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七部法律和《学生以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中的重要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对与教育关系密切的《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等法律法规有所了解。重点理解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思想原则、重要概念、关键内容,法律用语等等,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我们知法的水平。&&&()学生的权利&&&&学生的权利共有项: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代理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著作权;监督、批评和建议权;申述、控告和检举权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提出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四条立法原则。&&&&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将德育放在首位。强调通过改进课程内容、内容设置和招生考试推进素质教育,按照要求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探索和改进教法,提高教育质量。强调保证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严格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明确考核要求。&&&规定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不能分重点校与重点班。强调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强调学校不得开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的安全。学校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不得聘用因为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以及规范学校收费的要求。&&&&&规定学校教育教学、图书定购使用方面的要求。其中重要的是针对当前学校存在的乱招生、乱办班、乱补课、乱编资料等现象,提出规范管理的要求。&&&()《教师法》&&&&教师的定义。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就是说: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执教人员。必须是具备教师资格并与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聘任关系,并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教师。与学校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实验、图书等教辅人员和会计、卫生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属于学校教育工作者教师职业的八项权利。即: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教师的六项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对教师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称为未成年人。&&&&一是强调家庭保护责任。家长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他们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预防和制止吸烟、酗酒流浪等。二是强调学校保护责任。学校教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能排斥各种问题学生。强调: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学校对缓刑、解除收容或者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不得歧视。三是强调社会保护责任。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任何人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吸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强调保护违法犯罪的成年人的隐私权。四是对违反规定的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单位、家长,以及未成年人教唆犯罪者的处罚规定。&&&&2.重庆市教委近年来根据国家法律和国家教育部文件出台的重要文件内容&&&()针对少数教师违法违规的侵权行为,重庆市教委制定的《规范教育行为的六条规定》。&&&①严禁侮辱、谩骂、歧视、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②严禁赌博、斗殴、酗酒;&&&③严禁向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索要或者变相索要钱物;&&&④严禁违规强迫学生购买书籍资料或者其他物品;&&&⑤是严禁在上课时间抽烟、使用移动电话或者寻呼机;&&&⑥严禁随意停课、调课、违规补课。&&()针对教育的乱招生、乱收费、乱补课、乱收费、乱定资料等五乱现象,重庆市教委制定了《关于重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九条禁令。&&&①严格规范收费行为。&&&②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③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④严禁节假日违规补课。&&&⑤严格学生用书管理。&&&⑥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考试。&&&⑦严格控制各类竞赛活动。&&&⑧严禁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特长班等,更不允许借办班之名乱收费。&&&⑨严禁层层下达升学指标。&&&(3)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11年重庆市教委制定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要按照《重庆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中小学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合理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不少于1小时。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节写字课,三至九年级每周安排1节写字课;&一至六年级每周安排音乐、美术课各2节(或艺术课4节);七至九年级每周安排音乐、美术课共3节(或艺术课3节);三至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按课程计划上足课时。任何学校不得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不得提前结束新课。
二、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生上午上课时间,小学不得早于8:30,中学不得早于8:00。学生下午上课时间不早于14:00(边远山区学校可酌情调整)。严禁教师“拖堂”或采取其他方式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严禁组织学生上早自习、午自习,严禁强迫走读学生上晚自习。寄宿制初中每天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晚自习不得上新课或集体辅导。保证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提高课堂效率,严禁违规补课。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确保学生在课堂内达成学习目标。学校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将校舍、设施设备等租(借)给社会机构和个人举办各类补习班、培训班,严禁在职教职工举办或者参与学生有偿补习活动,严禁组织、介绍、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有偿补习活动。
四、合理布置与指导学生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原则控制在1小时以内,七至九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原则控制在1.5小时以内。教师必须切实履行自主设计作业、合理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及反馈指导的职责,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提倡布置口头性、差异性作业,注重作业的实践性、探究性。教师不得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得布置午间作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惩罚学生做作业。
五、控制学生考试次数和难度。一至六年级只能组织期末考试(考查),七至九年级只能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由学校或年级组织命题和实施。小学毕业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自行举行。初中毕业生学业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由市教委统一组织命题。所有考试试题都不得超出课程标准要求,严格控制考试试题难度。严禁以质量抽测等名义举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全员性、全科目的学科统考或诊断性考试。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入学考试或其他形式的入学测试。
六、保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建设好音乐、美术、科技、劳作、图书(阅览)及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室和体育场馆,按标准配齐设施设备。要加强实验、实作等课程内容的教学。每天下午课后安排1节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生活技能训练、礼仪训练等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培养一项科技爱好。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挤占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
七、规范学生教辅材料使用。要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教材的核心作用,一、二年级严禁使用教辅材料,三至六年级提倡不使用教辅材料,七至九年级主要学科坚持“一教一辅”,其他学科一律不得使用教辅材料。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辅导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
八、加强学生竞赛活动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严格控制学生竞赛活动,任何单位组织以学生为对象的竞赛活动必须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举办,也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考级的成绩,不得作为入学、分班和评优评先的依据。
九、坚持素质教育评价导向。教育部门不得对学校和教师下达升学人数、升学率或者其他类似指标任务,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不得以升学率、学科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得炒作、宣传学校升学率。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学校质量标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能力标准、以“学习、实践、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为导向的学生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教育部门监管、家长和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估体系。小学学期、学年成绩实行“等级+评语”评价,初中学业成绩采取“等级+综合素质”评价。
十、强化督导与责任追究。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开展“减负”专项督导。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减负”责任制,建立“减负”投诉、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对违反“减负”规定的学校和个人,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当年评优评先、晋职晋级一票否决,责任人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校长予以撤职。市教委对管理不力、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区县,将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四)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教师心理健康的的重要意义&&&&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教师生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进而促进生理健康。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份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健康的心理有利于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因而与其事业成就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教师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能创造出一种和谐与温馨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教师存在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也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或抗拒、逆反,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较高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除了有与其他职业的人共有的心理健康标准外,还有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角色认同。主要是指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接纳。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的要求,还要了解自身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等。&&&()人际关系和睦。教师的教育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乐于与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建立良好的的合作关系,具有集体生活得能力。与人相处时,尊重、信任、爱与关心等正面态度多于仇恨、敌意、嫉妒、漠视、厌恶等负面态度。&&&()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的核心,在个性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个体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则会发展成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则容易导致自卑、焦虑,其潜能就很难发挥出来。自我意识良好的教师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评价。&&&()情绪体验积极。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情绪反应适时、适度,情绪自控力强,能承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始终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烦恼能自行解脱。&&&()适应教育环境。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对教育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判断,能接受教育事业的各种新事物,能适应教育变革、发展的要求,并能主动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自我维护&&&&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看来,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许多关于教师心理的研究说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压力关系密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能简单地用小时来衡量。教师每天的工作很繁重,除了上课以外,还包括备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家访、不断处理学生问题,还有各种教研会、行政会,以及专业进修等,教师真正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很少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教师的压力引起挫折感。这种来自工作方面的焦虑,对教师良好的身心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社会因素。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也较差等,在教师心理都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同时,面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教师往往没有心理准备和相应的能力去适应,他们一方面想要了解社会的变化,一方面又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形成心理矛盾。另外,社会公众普遍认为,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都应归罪于教师,这直接或间接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物质支助和精神支持,由此,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也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混乱的价值观念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教师的人格。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健康而稳定的心态,这是其人格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者是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求的教师,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4)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条件对教师各方面的影响都很大。由于学校管理不当引起的与教师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自己的时间被占用、缺乏自主权、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等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另外,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老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老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常使教师有厌倦感,致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复杂的因素影响,但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调整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知活动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不合理的认知,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导致教育行为上的偏差,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经常影响教师心理健康是不合理认知有:①对教师职业的错误看法。认为教师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职业。②错误的学生观。认为学生都难管,把学生的顽皮和违纪行为看成被家长宠坏或本性顽劣,而不是偶尔的过失或成长中的问题,不把学生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发展个体。③错误的人才观。很多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天才,因而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而对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瞧不起。由此便不经意中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对待。以上不合理认知,是教师产生不良心态的主要思想基础,必须引起重视并予以改变。&&&&()正视自己,调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和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心理因素。人对自我的认识能自觉地调节心理需求和相应的行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意识,有利于个体心理保持正常状态,增进心理健康;反之,则会引起心理和行为失常。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必须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正确认识社会和人生;对来自参照系的各种客观现实反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纵向、横向的比较,承认、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社会和时代需要,塑造出理想的自我,完善个性,有效地控制自我的心理和行为,排除内心干扰,自觉接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不断超越自我,淡化名利、不怕失败、严己宽人,善于自我调节,变通进取,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统一起来,在积极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调理情志,增强心理耐力。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陶冶情操、锻炼意志,主动自觉调控情绪,增强心理耐力。要善用理智控制法、合理宣泄法、注意转移法、艺术升华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安慰法等方法,调适不良情绪;保持幽默,笑口常开,常以欢乐促健康;正确对待并战胜挫折,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产生挫折的主客观原因,采用积极的自我防卫方式和心理调控方法,减轻挫折感,尽快摆脱挫折情境,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保持心理健康。&&&&()善于交往,改进教育人际关系。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人群而独立生存。与人交往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人际交往具有心理感染、满足精神需要、维护心理健康之功能。教育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构成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善于主动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的正常人际关系,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交往风度,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竭诚相见。尊重、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沟通感情,交流信息,采取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求大同存小异。&&&&()科学用脑,调适生活节律。教师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就要根据四时气候之变化安排生活作息,按照生物钟或生活节律妥善安排生活,合理组织教学,讲究工作方法,选择最佳工作心境,使工作、学习、生活紧张而有秩序,规律而有节奏。教师必须科学用脑,自觉讲究用脑卫生和用脑艺术,有效地挖掘自己的智能潜力,特别要注意用脑避免过度疲劳,一定时间后要有短暂的休息,动静结合、劳逸相间,让大脑的工作、休息符合生理规律。用脑避免过分单调,在学习、工作时采取转换法,变换学习或工作内容,让大脑细胞在工作进程中轮休。&&&&()修身养性,追求人生价值。教师要保持自身心理健康,就要正视客观现实,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加强自我修养,自觉把塑造人格、提高思想道德水准作为心理保健的核心内容。要正视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周围现实,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用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看待生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冲突,正确对待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走出自我的封闭圈,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努力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自身感到自豪自重,生活富有活力,即使生活中出现挫折也能正确对待并战胜之,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心理的平衡,而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消极感情,影响心理健康。
(五)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是赞美的技巧,就事论事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艺术,才能调动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育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沟通的原则&&&&尊重学生。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理解学生。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真诚对待学生。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与学生沟通的艺术&&&&积极倾听与反馈。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与了解学生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地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善用表扬和批评。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运用网络沟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任何教师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中小学教师都受过较为系统的教育,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珍惜情谊,利莫当头。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问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严以律已,以诚待人。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严以律已指的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矛盾。这时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从教师之间相互关系角度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的中心一环。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教育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还应向身边的一般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先进、优秀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大家的优点和长处。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远行,师德先行。建设一只高尚职业道德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享受幸福教育生活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更是学校工作的一份责任。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播者,让我们共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个人职业道德素养,撑起百年老校的一片蓝天,托起明天的太阳!
&&&&&&&&&&&&&&&&&&&&&&&
相关信息:
没有[ 17:09:12]以后的相关信息!
没有[ 17:09:12]以前的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德案例关爱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