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5米长4米厚2米湖石假山重3.5吨等于多少千克吨

莫愁湖(南京莫愁湖)_百度百科
?南京莫愁湖
[mò chóu hú]
(南京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莫愁湖在六朝时称横塘,在宋、元时即有盛名,明朝定都南京后更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在园内建郁金堂,筑湖心亭,遂成&金陵第一名湖&。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之首”等美誉。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赏河厅、、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莫愁湖,位于南京西。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之首”等美誉。
更有诗赞:“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
民国时莫愁湖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
莫愁湖大门
莫愁湖,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3.3公顷。,遂成“金陵第一名湖”[1]
。解放后,莫愁湖畔原有建筑整修一新,并扩大了游览园地,增建了长廊、水榭、湖心亭、露天舞台等设施,遍植花木。今日莫愁湖,掩映,繁花似锦,成为南京的一座大型古典花园。现园内有胜棋楼、郁金堂、等。公园两端为花卉盆景区,每年4月举行海棠花会,热闹非凡。
明初筑楼湖上,清乾隆年间建亭、长廊、曲榭。1929年辟为公园,1979年在西岸重建“粤军殉难烈士墓”和孙中山手书“建国成仁”碑。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故又称湖,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莫愁是河南洛阳人,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她文静,聪明好学,采桑、养蚕、纺织、刺绣样样拿的起来。邻居家的小孩念书,她听着记着,不但识的些字,连诗文也能吟咏几句,莫愁还和父亲学了一手采药治病的本领。十五岁那年,父亲在采药途中不幸坠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卖身葬父。当时卢员外在洛阳做生意,见莫愁纯朴美丽,很同情她,便帮助莫愁料理了爹爹后事,带她来到建康,从此,莫愁嫁进卢家,成了员外的儿媳。 莫愁婚后和丈夫恩恩爱爱,第二年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阿候。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时常想念家乡,怀念父亲,只有帮助穷人治病时才感觉快慰露出笑容。穷人们时常说:我们有了病啊痛啊的,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长此以往,莫愁女的名字就传开了。
卢员外曾在为官。一日,闻报水西门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便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只见交错如锦,夺目如霞,梁武帝惊得如痴如醉,遂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动,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投石城湖而死。四周乡邻得知,纷纷来到湖边痛苦拜祭,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好的女子会投湖自尽。有人传说深夜听到莫愁的哭泣声,也有人说看到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深深怀念她,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莫愁湖,六朝时称。全园面积54公顷,湖面约37公顷。,遂成“金陵第一名湖。莫愁湖繁华似锦,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公园面积53.33公顷,其中水面积28.423公顷,绿地率92.24%,湖面标高4米。公园主要景观有莫愁烟柳、荷莲、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抱月楼与粤军墓等,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流传着莫愁女传说。
隋唐以前,沿南京城西侧流过,与汇合于石头城下,后长江改道北移,留下大片淤积地与一系列、池塘与湖泊,莫愁湖即其中最大者,时称横塘,因其依傍石头城,故亦称石城湖。北宋《》记载:“莫愁湖在门外,昔有卢妓莫愁家此,故名。”明初,莫愁湖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建设,沿湖畔筑楼台十余座,一时热闹非凡。被誉为“金陵第一名胜”、“第一名湖”。相传与开国元勋徐达对弈于胜棋楼,诏以为“汤沐邑”,并赐予徐达。明亡后,莫愁湖一度衰败、楼阁倾颓,厅榭坍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知府自捐俸银复建郁金堂、苏合厢,辟建湖心亭。楼台间,湖沼畔,杂植花柳,斯湖复又,并以“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赞叹其景日:“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六年(1856),莫愁湖之建筑及花树皆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修复湖心亭、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光华亭等,并广植花柳及莲荷、荷花,成为莫愁湖又一景观。民国3年(1914),巡按拨官钱修葺楼台,并于湖西南隅拓地筑亭,带以小池,编茅引泉,景观尤佳。莫愁湖之瑰丽秀色和美妙传说,更令文人墨客倾倒,为它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篇章。
民国17年(日,南京特别市市政府公园管理处接管莫愁湖,并辟为公园,民国21年(1932)重修。在日军侵占南京八年期间,湖床淤塞,树木凋零,建筑破损,可供游览者仅郁金堂、胜棋楼一隅而已,面积不足0.6公顷,且莫愁湖小学还借用了部分房屋,此败落景象直至南京解放之时。
建国后,南京市人民政府于1951年将莫愁湖列为“第一区人民公园”。1952年与1955年两度修整胜棋楼、郁金堂、赏荷厅、风来阁、回廊、凉亭、池塘等建筑。1958年开始浚湖,在湖中造湖心岛2600平方米,在陆地堆山筑路,广植树木,营造有竹林、黑松林、无患子林、毛白杨林等。并改建园门,修缮舞台、水榭、待渡亭、六角亭、湖心亭等建筑,郁金堂、胜棋楼景区采取放大尺度,有开有合,内外联通法改造。从此,莫愁湖景观大变。1964年2月至3月,再运入秦淮河泥与明城墙土4300立方米改造地形,使陆地起伏跌宕,水面曲折迂回,乔灌花木配植有序。1966年“文革”开始,公园下放,园林景物遭到严重破坏,建筑物、花木、楹联、碑刻等无一幸免,纪念景物粤军墓被炸毁。1976年后,经拨乱反正,公园着力恢复重建,筑围墙、建画廊、添食堂、完善抱月楼、扩、征西区与北区土地,莫愁湖面貌更臻美好。以“怡然莫愁”入选新评“”。以后,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莫愁湖逐年充实景点,增加娱乐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自办、联办展览,逐年几乎无间断,水平较高的达33期。1981年4月公园主任郝明成创议办“海棠花会”,每届不缀,至1993年已开办13期。1982年首届中秋赏月晚会,邀请市领导、及文艺界名人岔、、萧娴、、、田芜、陈述、等参加,盛况空前。1991年,南京市与在公园内联合举办金秋艺术灯会,展出大型灯37组,历时47天,接待中外游人200余万人次。公园借自身优美的环境举办各种活动,使公园三大效益大改观,展现一派新景象。
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远在明清,莫愁湖就栽植了大量莲花,每逢炎夏,莲花盛开,翠盖红花,香风阵阵,恍若绝代的,出淤泥而不染。
莫愁湖公园里有大量,每年春季,海棠花便会盛开,有红的、有白的、有粉的......因此每年也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海棠花会。
莫愁湖公园从日本引进的大批卉2002年五一起,在鸢尾专类园于游客见面。专类园坐落在院内北圩水榭周边。是国内首家品种最多、栽植规模最大的菖蒲专类园。该园占地15亩,园中遍植,以道路为界划分为黄菖蒲栽植区、栽植区、栽植区、品种栽植区。园内花卉品种丰富、色彩艳丽、花瓣各异、花型多变,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鸢尾专类植物不同品种分别适生于旱地、水体不同的,是一类观赏价值很高的园林花卉。经过多年的引种栽培,现有品种花菖蒲为 214个、燕子花4个、溪荪53个。
胜棋楼为明太祖与中山王下棋之处。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经常和大臣徐达在此下围棋,徐达不仅仗指挥的好,而且棋艺非常的高超,为了博得皇上的欢心,很巧妙的用棋子在桌面上摆出了“万岁”二字。而后皇上是龙颜大悦,把这座楼连同整个花园赐给了徐达,并取名为“”。顾名思义,是胜利.圆满.和谐的下完了这盘棋。民国奠都南京之后,重修莫愁湖胜棋楼。解放以后胜棋楼修葺增建、景物气象、焕然一新,金碧辉煌、庄重清雅、为莫愁湖主要游览胜地。游人至此、乐而忘返,为莫愁湖增色不少。[2]
上“胜棋楼”三字是清朝同治十年状元所书。楼下大门口两旁楼柱上挂着一付,为长沙张兆鹿伟堂题寄:“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秤”。楼上陈列朱元璋与徐达对弈的棋桌、蜡像、仿制龙袍和冠带、古玩玉器、象牙雕刻、红木几椅、以及名人书画。女书法家专隶书联“钟阜开基、石城对弈”。确为点睛之笔。[3]
莫愁湖长亭
于公园大门正北。公园大门1959年为松木结构,1964年重建,古典式,混合结构,高7.1米,宽11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小瓦大屋顶,中门檐高4.5米,宽5米,两侧门檐高3.7米,宽2.8米,4门柱由石鼓支撑,门额“莫愁湖公园”5字系先生1964年书题。大门内有苏州花岗石路,宽10米,长70米,抵月牙池,池中有,池周有花坛。
华严庵原为三券廊拱门,砖木结构,拥殿宇数十间,包括现存胜棋楼、郁金堂及已湮没之抱月楼、湖心亭等建筑。建国后于1959年将庵门移至现址,三间,建筑面积97.58平方米,明清风格,花格门窗挂落、砖木结构,大门悬挂陆鸿吉民国3年(1914)8月题楹联:“于此间得少佳趣微斯人吾与谁归”,两侧置一对.庭院内配以湖石假山,苍松翠竹,优美雅致尤以东北隅百年紫藤为贵,老干虬枝却也花繁叶茂,既古老苍劲又繁茂昌盛,实为罕见。东院门有萧娴1981年隶书“采莲斋”额。西侧有回廊与胜棋楼相连。
棋楼位于庭院北首,明年问建,复建于清I司治十年(1871)。明清风格的二层楼房,青砖小瓦,建筑面积592。07平方米。在复建后之漫长岁月中,又数度遭洪水与战争损坏,至建国时已破败不堪。建国后政府即着手保护性维修。1972年因白蚁蛀蚀重建,下部改为混合结构,楼上除更动券棚外,砖木结构未变动,1983年重新翻盖屋面。相传胜棋楼为明太祖朱元璋与中山王徐达弈棋之处。徐达棋艺超群而每与太祖对弈徐恐犯欺君罪,均伴以失子而告终,太祖深知其秘而不责,一日,二人复来此对弈,朱示徐尽使棋艺以决高低。此局自晨弈至午后胜负未决,时太祖连吃二子,自以胜券在握,徐日:请皇上细看全局,朱元璋至徐达一侧细观,始见徐以棋子巧布“万岁”2字。至此朱元璋始服徐达棋艺实较已为高,乘兴将此楼连同莫愁湖赐与徐达,以彰功勋。此即胜棋楼名之由来。今楼上中堂北壁挂有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南端挂有徐达画像,正门与中堂问朱元璋徐达对弈处有模拟对弈局、古红木家具摆设及1980年绘《对弈图》。胜棋楼匾额为清代状元书。木刻楹联为长沙张兆鹿伟堂光绪癸未年题:“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楼前东首立1982年楷书石刻简介。1982年,胜棋楼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胜棋楼坐北朝南,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建筑,楼下陈列着名人字画,楼上悬挂着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弈棋的画像。楼外两侧槛柱上的楹联云:“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胜棋楼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筑楼湖上,常召开国功臣徐达到楼上下围棋。徐达虽棋高一着,却不敢轻易赢棋,怕得罪了皇上。久而久之,为看破,一次他对徐达说:“你每次下棋都故意输给朕,朕赢了也不光彩,你这样做是犯了欺君之罪!”吓得徐达连连叩首。他又说:“今天你要使出真本事与朕分个高下,无论输赢朕都高兴。”结果徐达果然赢了。朱元璋说:“卿弈棋如用兵,确实高明,朕不得不服。”徐达却说:“臣用兵、弈棋所以取胜,全仗万岁神威,非臣之力也。”朱元璋说:“此话怎讲?”徐达说:“请陛下细看臣满盘棋子的布局。”原来从徐达这边看,始见徐棋子布局巧现“万岁”2字,朱元璋龙颜大悦,即将此楼连同整个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称此楼为胜棋楼。
郁金堂始建于梁武帝时期,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复建,咸丰六年(1856)又毁,十年(1871)曾国藩再筑。郁金堂紧邻胜棋楼西山墙下,故有称郁金堂在胜棋楼下者。原郁金堂临水面北,1959年建园时改为背水面南,后沿窗下改砖砌,郁金堂共二跨六间,砖木结构,后跨为券棚式,建筑面积162.79平方米。相传南齐时卢家女莫愁居此。
乙丑年撰书:“湖属卢家唯江头明月曾领略画艇风光韵事相传付与诗人作诗料。地归徐氏以国手胜棋博优游名园汤沐英雄安在遥闻商女唱歌声”木刻楹联。1981年行书“郁金堂”木刻置堂上。
胜棋楼西侧是莫愁女故居—郁金堂,“郁金堂”三字为刘海粟所题。前堂正中悬挂着的“金陵第一名胜”的山水画、后堂中间是起居室,圆桌边坐着正在绣花的莫愁女塑像,左边是她的卧室。堂中一色的清末红木螺钿家具,古色古香。
郁金堂西是南北两厅,东西有回廊环绕的赏荷亭,中间是,池中石上有一座2米多高的汉白玉莫愁女塑像。莫愁湖占地54公顷,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二,足够驾舟邀游一番。[4]
合厢位于郁金堂正南,并以相连接,建筑面积111.10平方米,砖木结构,1959年改建。四合院内墙上多石刻碑铭。东北首墙壁内嵌有梁萧衍撰文,张盛藻行书,马锡祺同治十二年(1873)勒石诗碑《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厢,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东南墙壁上有黄山周行书“鹤”字。西墙壁内镶有郭沫若1964年题书:“古有女儿莫愁,莫愁哪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光绪二年(1876)石刻莫愁小像与其题画:“石城西畔楚江东,六代繁华过眼中。剩得英雄儿女事,湖光山色两空漾。星移物换胜棋楼,无复当时旧冕旒。大抵名主输一着,闲情都付古今愁。莫愁人去有余芳,白水青莲引兴长,色即是空空即色,华严常住郁金堂。玳梁重整燕巢新,回首烟波感昔人,此日春风留面目,千秋艳质免沉沦。”“公平定口口之乱,复整葺金陵胜迹,故莫愁湖胜棋楼次第落成,广植花柳,延揽翰墨于此间,暮椿朝飞。新增一番色相。予於乙亥岁渡江南游,适金陵嗣因侨寓此湖,每见名公卿士以及墨客骚人,游览兴怀,琳琅满壁,真令人有曾经沧海难为人之慨。惟旧有石刻莫愁小像阙?后未补抑憾事也。爰以昔临古本重经摹勒上石,更题四绝以志一时之遇而为鸿雪之缘耳。维光绪二年岁在丙子龙首闰月上淖},朱柏容,海峰代并跋於月到风来阁次。”“山不在高”(篆字)等碑刻,院内古碑刻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院门额由1981年隶书“到此莫愁”。苏合厢悬挂陈祖庥1914年木刻楹联:“贤王汤沐旷代犹存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清簟蹄篆藉一局围棋赌胜,江表风流于今未泯依旧湖山整理更收拾王代梁画栋待双栖燕子归来”。
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部,由水院回廊、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组成,中间一泓水名日观鱼池,水中植荷莲,有矶石。1979年9月在矶石上置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像高2.1米,重2吨,作采桑归状。水院回廊环水而建,串联赏荷厅、四方亭、光华亭各建筑,面积139.53平方米,墙壁亦多石刻碑铭。光华亭居水院正南、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8.99平方米,亭内曾悬“月到风来阁”匾,现不存,今木刻楹联“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从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无后收拾这残山胜水莺花犹是六朝春。”为曾广照撰书。四方亭居水院西北角,高二层,建筑面积42.34平方米,光绪十四年(1888)建,原为木结构,1974年翻建,檐VI以下改为混合结构,顶部仍为木结构。《金陵古迹名胜》云:“曾云阁有角楼,耸临湖上,登眺极佳”。赏荷厅居水院北首,共四间,面积118.84平方米,砖木结构,墙壁亦有石刻碑铭。回廊有1981年隶书“诗意”2字及草书:“盈盈一水莫愁湖,湖上佳人名姓卢。不爱绮情爱贞素,桑间陌上羡罗敷。石头凉月曲如弓,六代繁华转眼空。谁似莫愁湖上女,千秋沿溯小桥东”。隶书“画境”2字,草书“相邻一带水,友谊万年青”句,钱松喦隶书“莫愁何事却多愁,愁逐春水不尽流。斩断愁根湖胜昔,看花女伴笑扬州”句,刘海粟行书“莫愁湖边千首诗,紫金山下万株松”句,1931年6月行书“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句。草书清诗《柳丝织恨》:“忆昔采桑南陌头,故乡春色逐东流。回文欲倩重相识,风挽情丝机上柔”。萧娴隶书明诗:“荡漾玉镜光,群峰环带画螺长;酒人楼隐千波阔,溪女船回一水香。鸥梦不离捐钒渚,燕泥还上郁金堂。石城人去遗芳在,谁忆双鸳向洛阳。”沙曼翁书元徐延徽文:“尽说卢家好莫愁,不知天上有牵牛。胜抛万斛燕支水,溜向银河一色秋”。悬挂同治辛未年题木刻楹联:“胜迹访莺花料应平地神仙得此处优游汤沐,好山作屏障为问隔溪猿鸟是何人呼吸清凉”。
待渡亭居光华亭西侧,1959年建,古典建筑形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8.08平方米。设渡湖心亭游船码头。待渡亭附建走廊面积54.6平方米,混合结构。至老后门沿湖畔有长500米、宽2米道板路。
水榭位于水院西百米处水榭池西畔,又名荷花池水榭。坐西向东,后依翠竹,北有湖石叠山,朱漆彩画,砖木结构,共3间,建筑面积115.57平方米,水面平台100平方米。有雨花石拼铺路54米至干道。六角亭居水榭池之东,1973年由建邺会堂前迁至此,古典建筑形式,檐口下为混合结构,檐口上为砖木结构。
月楼位于大湖西南岸,1960年始建。1966年由市政府移此一对。1983年参照原设计图建成,因其部分建筑物件由拆迁而来,为此始称二郎庙,按用途曾称大舞台、茶座。是一座二层混合结构的古典建筑,有一亭、一台、二角亭,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石上镶嵌着200余块刻有水浒、三国故事之青石浮雕,倒覆莲花瓣。抱月楼北侧有三面临水方圆600平方米之水上平台,南侧临坡为古典舞台,“抱月楼”匾额由书法家1981年题写。有块石拼铺路70米至干道。 画廊亭位于公园大门西侧,1981年建,顶为木结构,檐口下为混合结构,古典形式,建筑面积75.1平方米,因联画廊而名。亭有“碰碰船”码头。画廊前有青石狮一对。
湖心亭位于大湖东北部之湖心岛上,1959年建,砖木结构,四方八角,古典形式,建筑面积112.84平方米。亭周围绕以100米道板路。
兰台宫到夏季时凉风习习,是楚王夏季的首选之地。里面青纱垂地,王座金碧辉煌,显示出了王权的威严。王座后的屏风,是全手工雕刻配以楚汉时期的是王权的象征。楚国以凤为图腾。古代楚人将崇拜溶于联想,把世界上许多凡鸟:鹤、雉、鹰、雕的美好特征糅合成“凤”,他们用“凤”抒发自己渴望民族腾飞的情怀,希望实现战胜诸国、统一霸业的目的。
具有楚汉风格的阳春亭,是阳春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是清代大诗人刘泽宏来到此处抒发的感慨:来到莫愁湖,看到这里的湖光山色,将烦恼忧愁投向莫愁湖,这样忧愁就会随之消除。万花阵,是楚王与后宫嫔妃们游戏的地方。它是一个迷宫,是当时楚国宫廷贵族所玩的一种游戏。中间有一个亭,名叫“”。据说,楚王和后宫的嫔妃在此游戏时,哪位妃子能先于其他的妃子走出迷宫到达鸳鸯亭,楚王就宠幸哪位。
竹园六角亭
竹园六角亭居竹园西坡,1959年建,古典建筑形式,建筑面积19.4平方米,上部为砖木结构,下部为混合结构。1974年翻建,全部采用混合结构。此亭为聆听雨打荷声最佳处,有雨花石拼铺路90米至干道。
粤军烈士墓
出花墙沿湖边向西不远立着一座高约3米、宽1.6米的“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碑刻。再过一座小桥即是粤军阵亡将士墓。该墓座西朝东,占地337平方米。两个在墓前守护着阵亡将士们的亡灵。八级石阶上是一座高约5米的墓碑,上刻孙中山先生素笔楷书“建国成仁”字。碑后是高2米多、直径约5米的圆形墓冢,后有弧形墓墙围护。碑文上述: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指挥举兵南犯,企图复辟。孙中山命令粤军挥戈北伐,结果三战三捷。这次战役对迫使清宣统帝退位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所葬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阵亡的61位将士。
粤军烈士墓
军烈士墓位于公园东隅,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先生亲自定名,并手书“建国成仁”碑,墓前设置石狮一对。民国37年(1948),原粤军北伐总司令又将散葬于莫愁湖畔之53座烈士单人墓、8人墓,及因制造炸弹而牺牲的炸弹营长墓之遗骸,合入粤军墓。并立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碑,碑文日:“抗战胜利还都之年,首届国民代表大会于南京适当制宪建国之期,追思创造民国之不易,粤省代表及在京人士遂公祭建国于莫愁湖畔。现碑残墓毁蔓草丛荆沦为乡人饲鸭之场,乃倡议修理,并公推前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先生董其事。三十六年冬,国民政府蒋主席及粤省政府拨款至,即于民国三十七年元月庀材兴工。以原有五十三墓分修不易,于是合成一冢,将原名墓碑封于冢内,另树大碑于前,中书建国粤军阵亡将士之公墓。其傍书姓名共得五十三人,因墓碑损毁而失名者八人,则军队未出发前因制炸弹失慎身亡者,补列于此。于是既壮观瞻复能历久,至其战绩兴厥初营建情形均详。姚雨平两先生所撰碑记第每念民国政府成立于南京时,既失沿津浦路拥大军来犯,民国局势至岌岌也,赖我粤军将士奋勇牺牲一捷,再捷南直捣,张勋奔逃,清廷见势已去乃宣布退位,民国始告完成,故诸将士之精神实与中华民国千秋万岁。余以同袍后死之身今得随雨平先生重修此墓谨执笔为记尤不胜低徊而欣慰也”。
1966年,“文革”之初,粤军墓被毁,建国成仁碑被砸碎抛散于地。日,副委员长莅临莫愁湖公园,指出“他们反帝反封建有功,你们要恢复,规模可小一些,但是要恢复”。后又在委员长关怀下,此指示精神于1979年3月方得以实施,公园职工从护坡底挖出破碎石碑,从六角亭旁两青桐下挖出烈士遗骸,但石碑上“建”字终未找到,只得以文管会收藏之墓碑底片翻制。是年9月25日,省、市政协隆重召开重建粤军殉难烈士墓落成典礼。重建的烈士墓庄重、朴实,青石结构,成圆拱形二层,下层高1米,直径4米,有勒脚线,上层高1.3米,墓廓有长1.44米,宽1.04米长方形遗骸池,池口安放原烈士碑13块。墓碑分碑座、碑身、碑头三部分,碑身宽1.45米,高3.15米。正面嵌着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成仁”4字,墓碑后有撰文粤军殉难义士碑。墓前铺有7米长条石踏步7级,两侧各有高1米石柱6根,石柱间衔接着长1.44米,高0.65米石刻栏板,墓地全以条石铺装,围以37.7米青砖围墙。1981年墓石前立隶书粤军殉难烈士墓碑刻,碑文日:“后,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二年元月在南北就任临时,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封建余孳张勋不甘心清王朝的失败,在南京议和停战之际,突然纠集兵力由徐州沿津浦线大举南犯,形势极为紧张。当时孙中山领导的在宁粤军当即挥戈北上,首捷固镇,再捷宿县,直捣徐州。敌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这一胜利保卫了南京革命政权的安全,对于迫使清帝退位,结束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具有重大作用。后对这一战役中殉难的龙得胜,、李英乙、林富顺等六十二烈士,建墓安葬在莫愁湖畔,由孙中山亲笔为墓碑命名,黄兴撰写碑文,记载了粤军的功绩和殉难烈士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1982年粤军墓及其附属石刻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北首有汪伪时建无栏单拱石桥一座,架于内塘至大湖水道上,跨度5.8米,宽3.35米。1964年改城砖桥面为青石桥面,1991年加汉白玉桥栏。东南首亦有汪伪时建无栏单拱石桥一座,跨度5.5米,宽3.5米。
愁湖位于水西门外桥西。莫愁原是湖北石城女子,善歌。六朝乐府有《莫愁乐》,属“”范畴,词意多情。传到京城建康之后,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首句:“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以西晋都城洛阳,比附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莫愁籍贯遂进京。后人在此基础上,更加附会,此湖故而得名。关于莫愁女的事迹,当代学者程章灿教授《旧时燕》有两章详细的考订。[5]
再后来,近世文人好事,又编出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实际上和史实差距很大。要命的是,莫愁湖的说明牌居然是按传说来做的。可以说,这是南京旅游管理部门打了个相当坑爹的盹。
那个故事的内容,大致如下:
莫愁是河南洛阳人(实际上当时洛阳是北魏的辖区,梁武帝根本控制不到)。当时卢员外在洛阳做生意(范阳卢氏是北朝高门,但在南朝声名不显,而且生意人当时社会地位很低)。
卢员外曾在为官。一日,闻报水西门(六朝不叫这名)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洛阳牡丹大出其名是唐宋以后的事儿),便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只见交错如锦,夺目如霞,梁武帝惊得如痴如醉,遂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不禁怦然心动,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投石城湖而死。四周乡邻得知,纷纷来到湖边痛苦拜祭,怎么也不肯相信这么好的女子会投湖自尽。有人传说深夜听到莫愁的哭泣声,也有人说看到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深深怀念她,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候。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实际上梁武帝在男女方面欲望相当寡淡,并且极其守礼……)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清朝人塑的),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愁湖周围地势低洼,自古多植杨柳,清同治年间湖泊中更栽荷莲,荷花与肥藕又成为第二绿化景观。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期间柳与荷皆毁,直至建国后方渐恢复。1964年配合地形改造,植花木1259株,其中沿湖岸增补植垂柳131株,强化莫愁烟雨之意境;陆地植以海棠类为主的花木,共植贴梗海棠30株、西府海棠200株、垂丝海棠350株,并建温室发展秋海棠,莫愁海棠形成第三绿化景观。“文革”后,莫愁湖及时恢复发展湖柳、湖莲、海棠三大绿化景观,1981年,全面恢复荷莲。至1987年,海棠已具17个品种1235株,垂柳209株,满湖荷花飘香。此后又引进观叶植物200余种,今已有120余种适应南京地区生长。其中有秋海棠40种,天南星科、凤梨科50余种。温室扩建成为330.6平方米,以栽培海棠为主的展览温室。
同志在 60 年代初期曾要求莫愁湖公园栽种与莫愁女相互印证的(海棠又名)。1965年市成建局在市五年园林绿化工作规划大要中提出“在莫愁湖畔新建海棠园”。海棠在莫愁湖已有37年的历史,公园每年都将引进最新海棠品种。每年在海棠花盛开之时,公园都会举办海棠花会。在海棠花会期间,每年都会有些传统的节目,如笔会、书市、中华绝技展(钧瓷、、黑陶、、陈耀剪纸等)、云锦展(云锦织布机、云锦表演等)。
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一项民间活动又是发挥团队精神的一项体育赛事!每年无论是在加拿大、英国、印尼还是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南京等地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龙舟赛。它已经成为全世界盛行的体育项目。
1991年。组织120支参赛队伍在莫愁湖畔举办盛大的龙舟大赛,自此莫愁湖每年都要举办数十次的龙舟赛事。龙舟赛所体现的龙舟文化,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市长、李福全副市长和许惠玲副市长都亲临过的开幕式。2003年第三届龙舟大赛后,李福全副市长在金洽会上提出:今后在莫愁湖举办的喜来登龙舟大赛可以和上半年的南京重大项目洽谈会结合起来,把龙舟大赛整合为集经贸洽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盛会,成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平台。
溜冰场位于公园西南隅,1980年建,面积1140平方米,其中场地1025平方米。
游船1961年设往返于湖心亭与待渡亭之间的渡船,1966年中断。1987年设手划小游船30条,脚踏双体船24条,电瓶船4条。之后又添设汽艇2艘,碰碰船4艘。
电动小火车及电瓶小汽车 1987年9月设置。此后,相继开发了高空观览车、高架车、狩猎园等新的游乐项目。
摄影处 摄影建国时摄影业尚未普及,公园摄影业务由友谊照相馆于周日、节假日来公园为游客服务。1974年9月,公园摄影部成立于华严庵,为游客拍摄黑白照片。1982年转营彩照为主,设莫愁女雕塑外照、郁金堂莫愁女故居内照,水榭化妆照三个经营点。1984年6月在公园大门增设胶卷快冲业务。从业人员由3人增至15人。
食品部 卖品部公园原有卖品部两处,一为胜棋楼,一为大门东侧综合服务部。1965年,抱月楼茶座附设杂货服务柜。1979年公园实行经营体制改革,画廊亭、华严庵、胜棋楼、苏合厢等处增设工艺品卖品部,营销具莫愁湖特色之工艺品40余种。1985年大门综合服务部营业面积从30平方米扩大到90平方米,经销商品多达百余种。
鸭血粉丝汤
在南京,卖鸭血汤的摊子星罗棋布。精明的摊主预先将鸭血煮熟,切成小块放在锅中,见有游客来,便捞出鸭血装在白瓷碗里,然后浇上一勺滚烫的鲜汤,滴上数滴香油,撒上一撮虾米或鸭肠衣等,再加上一撮香菜。爱吃辣的客人,还可以再加上些辣椒油或胡椒,又香、又辣、可口的味。
什锦豆腐涝
豆腐涝也叫豆腐脑、豆腐花,南京话又称“都不老”。这道小吃全国各地都有,可南京的豆腐涝和其他地方的不大一样,除了一样的色白如玉。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涝讲究一个佐料,辅以虾米、榨菜、木耳、葱花、辣油、香油等十余种佐料,不光是颜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浓、香、鲜、咸淡适宜,辛辣适中,有滋有味。
状元豆/五香蛋
状元豆是的特色小吃之一。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居住在城南井旁小巷内的寒士,因家境贫寒,每天读书到深夜,其母就用黄豆加上红曲米、红枣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装好,上面加一颗红枣给他吃,并勉励他好好读书,将来好中状元。后来,秦大士中了状元,此事传开,状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贩就利用学子的这种心理,在父子庙附近卖起了状元豆,衬口彩说“吃了状元豆,好中状元郎”。状元豆实际上就是五香豆,和五香蛋一样,五香豆入口喷香,咸甜软嫩,细细品尝,趣味横生,由于烹制入味,一般色泽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弹性,香气浓郁,让人吃起来就停不住嘴喽。
盐水鸭/鸭头
到南京是不能不吃的。南京嗜鸭之深,乃至有人说南京人前辈子都跟鸭子有仇。不管这个传言有没有根据,但是南京被称为“鸭都”却是实打实的名头。盐水鸭是南京有名的特产,久负盛名,据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香美味,具有香、酥、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盛开季节制作,故美名日: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逢年过节或平日家中来客,上街去斩一碗盐水鸭,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礼节。也正是吃鸭吃得太多,南京人还变废为宝的将鸭头做成一道美味小吃。鸭头无论是红烧还是酱泡,或是盐水,都是吊人口水的人间美味。买上三五鸭头,再来一瓶啤酒,细细品尝慢慢啃,那个舒服啊……
蒸饺实际上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蒸饺却别具一格,不但形状精美、口味更是以清新著称,油一点腻一点就达不到爽口的效果了。香菇蒸饺的馅心是有新鲜猪肉和香菇调制而成,加上鲜美的香菇汁水,上蒸笼蒸熟后肉嫩汁饱,轻轻一吸,一股浓浓的清新气息在口腔中弥漫。
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齐名,并称我国三大名锦,列三大名锦之首。
生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云锦织造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如今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等日用工艺品,并根据消费者需要,用各种纸盒包装。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南京工艺“宝艺”之首,、苏州宋锦并誉为“三大名锦”,以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为特色,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现除少数民族做衣饰外,还出口国外做高档服装面料。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撋螖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
南京是我国樱桃著名产地。多产于一带。玄武湖的樱洲,因盛产樱桃而得名。品种有东塘、垂丝、青叶等。东塘樱桃为上呈,粒大味美,汁多色艳,品质极佳。
是南京传统特产,又名摱劳钒俸蝾产于南京东郊植物茂盛的等地。外皮白净、肉质丰满、香甜细腻,还可以长期储存。
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很高,从古到今,一直为手工捶制,是我国特种传统工艺。金箔是将金片捶打成厚度不超过0.1微米的薄片,用作建筑、器物、佛教塑像装饰及名贵中成药的配方。
夏季(3月1日~9月1日):06:00~22:00
冬季(9月1日~2月1日):06:00~23:00
南京132号(南门) 游4、5、18、29、68、82路 莫愁新寓 站
南京汉中门大街35号(北门) 游4、7、13、19、37、41、48、83路莫愁湖站
.通南京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程章灿.旧时燕.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柳叶湖石锅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