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想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测量地图上某一地区的面积'她设计的方案是:首先

一张均匀的长方形硬纸板上,画有某地区的不规则的地图,为了测量图上的面积,大家用天平测量出整个纸板的质量为M1,用刻度尺侧其面积为S1后用剪刀按图形剪下来,侧其质量为M2.地图上面积为?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一张均匀的长方形硬纸板上,画有某地区的不规则的地图,为了测量图上的面积,大家用天平测量出整个纸板的质量为M1,用刻度尺侧其面积为S1后用剪刀按图形剪下来,侧其质量为M2.地图上面积为?
一张均匀的长方形硬纸板上,画有某地区的不规则的地图,为了测量图上的面积,大家用天平测量出整个纸板的质量为M1,用刻度尺侧其面积为S1后用剪刀按图形剪下来,侧其质量为M2.地图上面积为?
(M2/M1)*S1(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20g;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29g;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填字母代号).(3)请你帮助小明利于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kg/m3.-乐乐题库
& 液体密度的测量知识点 & “(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习题详情
21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6%
(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左&(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20g;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29g;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A&;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C、D、B&(填字母代号).(3)请你帮助小明利于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1.1×103&kg/m3.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1-莱芜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调节天平时应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平衡螺母;(2)实验过程主要是测量盐水的质量与体积,并考虑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3)盐水的密度要用公式进行计算,利用m2-m1求出盐水的质量,通过量筒读出盐水的体积.
解:(1)图甲中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大,因此应向左移动平衡螺母;(2)实验步骤中C与B两次的结果之差就是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因此步骤A是多余的;实验中应先测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再倒一部分到量筒中测出体积,再测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因此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C、D、B;(3)读图乙可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50g+10g+2g=62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30cm3,盐水的密度ρ=m2-m1V=62g-29g30cm3=1.1×103kg/m3.故答案为:(1)左;(2)A;C、D、B;(3)1.1×103kg/m3.
实验中考查了天平的调节与读数、量筒的读数、密度公式的运用等,对实验步骤的正确把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应通过对步骤的理解学会选择最优化的设计,既要使操作简便也要尽量减小误差.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主要考察你对“液体密度的测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液体密度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命题方向】(1)直接测液体的密度.(2)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怎么测.(3)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怎么测.(4)在测量时怎样造成误差较大.都是命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1)在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等体积的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2)在没有天平,液体质量无法直接测量时,往往需要利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
与“(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相似的题目:
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小方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2)小王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ρ油=&&&&(3)按&&&&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填“偏大”、“偏小”),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倒出油的体积(cm3)油的密度(g/cm3)34.1(4)上表是按小王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福州地下蕴含着丰富的温泉资源,闽清雄江黄楮林露天温泉就是一例.现提供:A.温泉水样品;B.天平和砝码;C.弹簧测力计;D.量筒;E.烧杯;F.刻度尺;G.小铝块和细线;H.带提手的小桶;I.水.请自选器材测量温泉水密度,回答下列问题:(1)所选用的器材(只需写出器材前字母):&&&&;(2)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用文字和符号表示):&&&&.(3)温泉水密度的最终表达式:&&&&;(4)在你的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
小红同学在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如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1)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东将下表填写完整.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倒出部分盐水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g倒出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ρkg/m3&&&&&&&&33&&&&(2)另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是:先测出空烧杯质量m1,并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V,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则计算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是&&&&,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小红的方法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2(2009o烟台)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
3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烟台)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40&60&80&100&液体的体积V/cm3&20&40&60&80&
2醋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调味品,全国很多地方都出产醋这种特产.各地出产的醋的密度有什么不同呢?小明为测量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下面是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3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20g;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29g;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填字母代号).(3)请你帮助小明利于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kg/m3.”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11o莱芜)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分度盘指针如图甲所示,这时应通过向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20g;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29g;C.将待测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平衡;D.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小明同学的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是没有必要的,请你帮他找出来,并帮他把必要的步骤正确排序.不必要的步骤是____;正确操作步骤顺序为____(填字母代号).(3)请你帮助小明利于实验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kg/m3.”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实验室中有一只空玻璃瓶、天平和配套的砝码以及足够的水,现要用..
实验室中有一只空玻璃瓶、天平和配套的砝码以及足够的水,现要用这些器材测出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待测金属颗粒足够多) (1)小明同学设计了其中一部分实验步骤,请你帮他将未完成的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填写完整: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天平横梁使天平平衡; ②将玻璃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1;③用天平测出待测的金属颗粒的质量m2;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密度公式和测量数据,计算金属颗粒的密度.(2)待测金属颗粒的密度表达式为:ρ金=_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及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市期末题
(1)把待测金属颗粒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玻璃瓶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用天平测出金属颗粒、玻璃瓶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3;(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验室中有一只空玻璃瓶、天平和配套的砝码以及足够的水,现要用..”主要考查你对&&固体密度的测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密度的原理:原理:由密度公式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的体积。测量方法:1. 形状规则的固体:质量可用天平测量,体积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长、宽、高等,并利用体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的体积V=a3,圆柱体的体积V=πr2h,长方体的体积V=abc,根据求得密度。2. 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1)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测出(2)质量可用天平测量①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水的体积V1(水的多少以刚好淹没固体为宜。水过多,放入固体后液面会超过量程;水过少,不能淹没固体)②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人量筒内水中,并使其全部淹没,此时读出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由V=V2-V1,得出固体体积。最后根据求得密度。Ⅰ方法一:天平量筒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大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排水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石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放在盛有水的量筒中,(排水法)测出总体积V2;&实验结论:ρ==。Ⅱ方法二:助沉法例: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蜡块,欲测量它的密度,所需哪些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并表示出测量的结果。分析: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密度小于水的物质的密度,可用助沉法测体积。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线、水、蜡块、铁块。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甲将蜡块和铁块用细线拴好,先将测铁块没入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体积V1 (3)再将蜡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助沉法)测出水、石块、蜡块的体积总体积V2; 实验结论:注意:物质的密度比水小,放在量筒的水中漂浮,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体积。例题中采用的方法是助沉法中的沉锤法,还可以用针压法,即用一根很细的针,将物体压入量筒的水中,忽略细针在水中占据的体积,则可用排水法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了。Ⅲ方法三:等浮力法例: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有足量的水和牛奶)。实验原理: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刻度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段金属丝、烧杯、水、牛奶。实验步骤: (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2)将“密度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3)将“密度计”放入盛有牛奶的烧杯中,使其漂浮在牛奶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牛奶液面的高度h牛。 实验结论:因为“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因此“密度计”在水中和在牛奶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的重力。“密度计”的重力不变,所以两次浮力相等。即F牛=F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牛gV牛排=ρ水gV水排ρ牛gSh牛排=ρ水gSh水排∵h牛排=L-h牛h水排=L-h水∴ρ牛(L-h牛)=ρ水(L-h水)牛奶的密度:注意:从给定的器材看,即无量筒,也无天平,此时解题的着眼点就不能局限于利用质量、体积测密度。应该展开丰富的联想,而给出“密度计”,是和浮力有关的,就要联想到利用浮力测液体的密度。这种利用两次浮力相等来测密度,我们简称为“等浮力法”。Ⅳ弹簧测力计法(也可称双提法)例:张小清同学捡到一块不知名的金属块,将它放到水中可以沉没,现在,小清同学想测出它的密度,但身边只有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请你帮她想一想,替她设计一个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过程,写出实验步骤分析与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的试题。阿基米德原理的重要应用就是已知浮力求体积。它的基本思路就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利用水的密度已知,求得物体的体积,即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值。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一支弹簧秤、一个烧杯及足量的水、金属块、线。实验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受到的重力G;(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实验结论:注意:利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重力;再提着金属块测一次金属块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因此简称为双提法。这一实验使用的仪器少,操作简单,是常用的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发现相似题
与“实验室中有一只空玻璃瓶、天平和配套的砝码以及足够的水,现要用..”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826112525815475041016126749218760当前位置:
>>>小明有一张北京市的地图,图上标明了比例尺为1:n,但没有标明北京..
小明有一张北京市的地图,图上标明了比例尺为1:n,但没有标明北京市的面积,请你帮小明用一架天平、一把剪刀和一把刻度尺粗略测出北京市的面积,写出实验方案。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专项题
测量方法是:①用刻度尺量出地图的长a、宽b;②用天平测出整个地图的质量m1;③用剪刀将北京市的实际部分从地图上剪下来;④用天平测出剪下的北京市实际部分的质量m2,北京市的面积s=abn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明有一张北京市的地图,图上标明了比例尺为1:n,但没有标明北京..”主要考查你对&&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认识刻度尺:&&&& 要做到“三看”(如图):(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刻度尺使用方法:(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5)会 “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选用合适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数据的方法:&&&& 长度测量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所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精确度,要选择分度值和量程都合适的直尺、皮卷尺等刻度尺,如: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度值为1mm、量程为30cm的塑料直尺即可。用精确度很高的刻度尺去测量一个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物体,如用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增加了测量的麻烦,也是不可取的。测量时要尽量选择量程大于所测物体长度的刻度尺,这样可避免多次测量的累加,提高测量精确度。&&&& 正确读数和记录数据是做好测量的关键。读数时,应弄清各大小刻度值的意义(即标有数字的主刻度的单位及分度值的单位)。如图所示,每一大格为1cm,每一小格为1mm。读数时,还要注意被测物体的始端是否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没有对齐,要将所读数值减去这一刻度的刻度值。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测物体长度时,测量误差要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措施有两条:一是采用较准确的刻度尺,采用科学、准确的测量方法测量;二是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在计算平均值时,应先计算列估读值的下一位,然后再对该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的记录结果一定要和每次测量的记录值的精确度相同。
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方法 1.对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其步骤是:①先看所给测量结果的“标称单位”;②再从小数点的前一位开始,由标称单位逐级缩小单位,并同时在各个数位上标出对应的单位,直到小数点后的倒数第二位为止;③最后看标出的最后一级的单位(即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对应的单位)是什么,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什么。2.移位法&&&& 这种方法是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形式,此时换算所得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测量值为40mm,移位后为4.0cm,则测量该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数位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时记录测量结果所带的单位与刻度尺的分度值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1 位,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如小数位有两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如小数位有3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lcm;如小数位有4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小数位有5位,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 0.1mm。上题中的记录值是以1m为单位,小数位有4 位,测量该值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如果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以此类推。在测量值无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比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大一级。机械运动知识梳理: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长度测量中常常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的问题。例如:怎样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铜丝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圆锥的高?某段曲线的长度?这些就分别用到“累积”、“曲直互化”、“平移”、“公式法” 等特殊办法和技巧.
发现相似题
与“小明有一张北京市的地图,图上标明了比例尺为1:n,但没有标明北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579440314321211428866019402554754(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____更明显.②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____时,____.(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余下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用刻度尺测出OC的长度l0;b.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1;c.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水平平衡;d.用刻度尺测出____;实验完毕后,同组的小明利用两次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去推算这种油的密度时,发现____(选填“a”或“b”)的实验步骤是没有必要的.利用上述测量出的必要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推导ρ油=____.-乐乐题库
& 阿基米德原理知识点 &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习题详情
27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0.7%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小明&(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压力作用效果的差异&更明显.②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余下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用刻度尺测出OC的长度l0;b.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1;c.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水平平衡;d.用刻度尺测出OD的长度l2&;实验完毕后,同组的小明利用两次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去推算这种油的密度时,发现a&(选填“a”或“b”)的实验步骤是没有必要的.利用上述测量出的必要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推导ρ油=ρ(L1-L2)L1&.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0-浦口区二模
分析与解答
习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实验中讲究实验效果明显,并且易操作.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需保持受力面积相等,改变压力大小.(2)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同时要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知道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拉力、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F=G-F浮
解:(1)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需要控制受力面积不变,小明和小芳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而小明的实验效果差别更加明显,而小芳的差别很小,所以小明的实验更好.方法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故答案为:①小明;压力作用效果的差异(或“区别”);②一定;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本实验主要想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第一次在B和A的拉力作用下杠杆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车一个关系式;第二次当把A浸没在油中时,由于受到油的浮力作用,通过挪动A的位置使杠杆第二次平衡,这样可以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车第二个关系式.这样根据两个关系式,组成方程组,便可以求出油的密度.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测量出OD的长度l2.当A在空气中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ρgVBol0=ρAgVAol1& ①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时,金属块A将受到油向上的浮力作用.则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ρgVBol0=(ρAgVA-ρ油gVA)ol2&& ②由①、②得,ρ油=ρ(l1-l2)l1,与所测的l0的值无关.所以可以看出a步骤是没有必要的.故答案为:OD的长度l2;a;ρ(l1-l2)l1.
此题是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在此题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要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效果要明显,并且易操作.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主要考察你对“阿基米德原理”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阿基米德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学中力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其公式可记为F浮=G排=ρ液ogoV排液. 【命题方向】直接用阿基米德原理来解题,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时注意找物理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与“(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相似的题目:
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杯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2kg,再轻轻放入一块重为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木块所受的浮力是&&&&N,小烧杯中水的质量是&&&&kg.(g取10N/kg)
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假设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鸡蛋在甲、乙两杯盐水受到的浮力为F甲、F乙,则ρ甲&&&&ρ乙,F甲&&&&F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关于下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A、B、C三支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不同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小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无锡)先将盛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将系有细线的铁块慢慢浸入水中.小明观察了铁块刚开始浸入水中到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并对一些物理量做出了如下判断:①铁块受到的浮力变大;②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③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大;④桌面受到的压强不变.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
2(2013o绍兴)同一物块分别静止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如图所示.则物块在甲、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是(  )
3(2013o庆阳)一长方体铁块按如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处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3o辽阳)将一个小球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小球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向杯中缓缓倒入水,直至小球在如图乙所示位置静止,此时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与图甲中小球露出水面的体积相同,则(  )
2(2012o自贡)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3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g=10N/kg)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____更明显.②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____时,____.(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余下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用刻度尺测出OC的长度l0;b.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1;c.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水平平衡;d.用刻度尺测出____;实验完毕后,同组的小明利用两次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去推算这种油的密度时,发现____(选填“a”或“b”)的实验步骤是没有必要的.利用上述测量出的必要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推导ρ油=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小芳做了丙、丁两组实验进行对比.①请你判断,____(选填“小明”或“小芳”)做的实验能更好地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理由是____更明显.②根据你判断的那组实验看到的现象,得到的探究结论是:在受力面积____时,____.(2)小东想估测出某种油的密度ρ油,他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东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首先找一根直硬棒,用细线系在O点吊起,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将已知密度为ρ的金属块B挂在硬棒左端C处,另外找一个重物A挂在硬棒右端,调节重物A的位置,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重物挂在硬棒上的位置为E,如图所示.下面是小东测出ρ油的余下实验步骤,请你按照小东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a.用刻度尺测出OC的长度l0;b.用刻度尺测出OE的长度l1;c.把金属块B浸没在油中,把重物A从E处移动到D处时,硬棒再次水平平衡;d.用刻度尺测出____;实验完毕后,同组的小明利用两次平衡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去推算这种油的密度时,发现____(选填“a”或“b”)的实验步骤是没有必要的.利用上述测量出的必要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推导ρ油=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