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支持ios咋样?

您的位置:>>>正文
小米手环官方公众号曝光 具体功能尚未透露
责任编辑:梁爽
  前两天雷军的一条微博让不少人猜测,小米很可能要推出一款智能手环。如今,证据来了。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出现了&小米手环&公众号,而且经过了认证,认证信息为&该账号服务由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微博上也出现了&小米手环& 的账号,只是尚未加V认证。
  这下,小米要推智能手机已经确认无疑了。但具体功能和配置尚不清楚,不出意外的话,和其它主流智能手环应该类似。
  话说,199元咋样?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小米手环幕后大起底:到底赚不赚钱?-消费电子-与非网
小米手环推出后,争议一直不断,有人说79元的小米手环颠覆了手环市场,也有人说小米不按常理出牌在破坏行业规则,甚至影响创新。
不可争议的是,小米手环的出现让更多人认识到手环产品,同时也看到一些手环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新玩法,比如雷军所说的&身份ID&。
作为小米与合作厂商一起推出的产品,到底是如何诞生怎样定位的,有机会专门与华米CEO黄汪和小米用户体验总监夏永峰进行了对话,来看小米手环背后哪些事。
以下为要点: 
1、与小米合作的公司是安徽华恒科技,两者合资新公司华米来做手环,主要是专注在智能穿戴产品领域,手环是第一款产品。
2、华恒这家公司在2009年做过Android平板,是国内较早做Android平板电脑的团队。之后开始介入可穿戴设备,去年有推出过名为&智器&的智能手表产品。
3、为什么是与这家来自安徽的团队合作?从黄汪的描述我归纳为三点:
一、安徽的创业公司大多依托中科大的人才资源,华恒也不例外,创始人员背景不错。
二、在小米负责MIUI相关的孙恒和黄汪也是校友,两人有过勾兑牵线。
三、华恒之前所做的事情在慢慢往可穿戴领域靠。2009年,华恒除了做平板也在做阅读软件&智器阅读&,并和盛大在合作杂志内容的发行,所以也是在走软硬件结合的方向。
最后很关键的一点,当然是双方能谈得拢,在产品逻辑和成立合资公司这种方式上。
4、合作敲定后,华米投入了50人的团队来做小米手环这款产品,经历的时间从2013年12月份项目启动,到7月22日小米手环发布,前后半年多一些。
5、2013年底雷军开始和黄汪聊合作的事。据夏永峰补充,开始有考虑过智能手表产品方向,但最后放弃的原因是,手表很难做到24小时佩戴,体积所限,一般用户回家需要卸下。
同时,运动和医疗方面的产品到与健康结合,中间有个坎。夏永峰认为这不适合小米去涉足,小米的方向是大众消费产品。
6、小米手环的定位是不是一个手机的依附产品?目前小米的定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可想象的空间是通过API对外开放数据接口。
7、对计步、睡眠监测的准确性问题,黄汪认为这类产品要求用户越多、数据越多的情况,数据模型的匹配会更准。
8、小米生态链和华米的关系,夏永峰说原则是&帮忙不添乱&,主要是打通MIUI和手环。
对未来手环应用场景的设想,小米会继续在家庭环境做文章,比如通过手环提醒用户距离电视太紧,或者进行电视开关方面的操作等。
9、针对很多人关系的成本和定价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小米手环打破了游戏规则,价格定得很低,另一方面又认为,从成本分析,小米还是能赚钱的。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_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旗下网站: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看着不咋样的小米手环,为啥能卖那么多?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托尼  不管你怎么吐槽小米,它的产品还是卖了很多。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小米,总是有那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小米的拥护者。这个体悟是我在春节回学校看到还在使用诺基亚功能机的老师后所明显感受到的。她对我说:“好多人都说小米不错,我也想换个好点的手机了。”很显然,不管你眼中的小米产品好不好,但总是人对小米充满了期待。  而现在,不仅是小米手机,当小米被炒作为“国民手机”品牌之时,小米手环也让小米成了世界第二大可穿戴设备生产商。据IDC最新数据(下图)显示,小米利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成了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老二,排名领先于已经推出六款可穿戴设备的三星,仅次于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可穿戴被行业的Fitbit。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报告并未统计Apple Watch。    为啥有那么多人不自觉地购买了小米手环?  首先作为一名也是不自觉购买了小米手环的用户,我在几个月的体验中,并不觉得小米手环强于其他对手的产品。甚至可以这样说,小米手环的工艺、外观、功能都赶不上Fitbit、三星Gear等高端产品。小米手环的主体设备经常在配带的时候,从手环中被挤掉。不幸的是,在挤掉、插上、挤掉、插上的反复之后,小米手滑的主体操作模块还是被我丢在了某一个地方。那么为啥小米手环会卖的那么好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看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行业对普通消费者的识别度不高。和众多厂商狂炒可穿戴设备不同,消费者的反应近乎冷淡。很显然,智能手表/手环/眼镜/耳机等设备,并没有让用户感到必须购买。换句话说,可穿戴设备成了用户眼中“可买可不买”的产品。  “可买可不买”的情况通常是现在一个新产品领域的萌芽期(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有前途的产品)。用户没有争相购买的冲动,厂商没有拿出绝对有说服力的核心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到底购不购买这样一款产品的评判标准发生了顺序上的变化。当一款产品成为“刚需”时,用户的购买评判标准通常是这样的:功能&价格&品牌。比如购买手机,用户在挑选手机的时候,会首先考虑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功能,之后是价格、最后是品牌。 对于一个喜欢自拍的女性,那么她很可能选择美颜手机。美颜手机所谓的超强美颜功能和宣传定位,正好契合了她的需要。但究竟是不是能满足她的需要,还是要在她买了用过才能悟道。    而当用户浏览一款“可有可无”的产品,并因为冲动购买时,这个标准的顺序发生了完全相反的排列:价格&品牌&功能。特别是当目前智能手环的功能大同小异,引诱用户的决定因素显然是价格。花最少的钱买到一款可有可无的产品是最重要的。其次,用户在对某一新领域不了解之时,品牌的知名度显得很重要。在确定了几款和小米手环同等价位的候选产品后,小米手机的品牌效应开始起效。小米努力把自己变成“性价比”代名词的行为,成了压倒用户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样看来,小米手环凭借低价和宣传的品牌形象,让小米手环成了鹤立鸡群的“头牌”。    智能手环的价值不在于独立,辅助性越强越易获得认可  在Galaxy Gear、Apple Watch等产品推出之时,很多人选择唱衰的一个理由是这些可穿戴设备并不具备独立性,因而不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让用户购买。不过在我看来,可穿戴设备,特别是戴在手上的手环或手表,它们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功能、操作上的独立性。    首先,功能上的重叠和非独立性,并不能证明一款产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把智能手机比喻成拿在手中的个人计算机,那么它在功能上和台式机笔记本是有很多重复的,而且有些任务需要同步到电脑上才更方便完成。可如今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追捧,已经说明了这款拿在手上的计算机的价值。    其次,特别是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它们的最大价值在于成为未来人类生活中的“助手”。如果真的像有些分析师所说的那样,智能手表完全成了手机的替代者,那么即使苹果找到了更好的小屏交互方式,也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智能手环的核心价值,从目前看来,在于即将成为未来物联网、人类智能生活的数据收集器和身份认证机。  作为比手机更轻而易举贴近人体的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收集到用户更多的生理甚至是情绪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智能生活的基础性条件。依靠手环收集到了数据、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其次,手环还成了用户身份的认证机制。利用手环解锁手机、开启智能家居等成为了目前看来最简便的方式。    智能手环大战中谁最有可能成功?  一句话,妄想单纯凭借手环产品而取胜的厂商都将成为炮灰。这个道理很简单,“遥控器”人人都能做,但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任凭你的“遥控器”去“遥控”。系统、硬件终端、标准,这三样中至少要掌握一样,才能在可穿戴设备大战中占据有利的地形。  目前看来,苹果、掌握了系统层面,三星等拥有传统的硬件终端(家具)优势,高通等开始努力让自己成为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者。所以,你看最近,无论是“绝对不卖假货”的电商巨头,还是“采取买彩票方式参赛”的搜索巨头,抑或是买卖版权做视频的“薯片网”,都在吵着做生态。很显然,只有掌握了生态链或其中的一环,才能让自己之前布局的诸多个点,被这条链整个贯穿起来,产生价值。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市场需要去培养。一款新产品能否成功,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而这一点,不是单纯做一款硬件产品就能实现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os版小米手环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