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安慰心理医生

& 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
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
收藏更新时间:
| 权威编辑:
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甚至面对心理医生,大家都很害怕,害怕自身一些心理想法被心理专家发现有损面子,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是必须要解决的,那么、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呢?  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  (一):指一种持久性的心情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和。  (二);指一种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的状态,并非由实际威胁引起,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不相符。  (三)恐怖症:指对一种特定的情景、物体或人产生强烈的或紧张,从而不得不回避。  (四):指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常伴焦虑和恐惧。  (五):指过分地关注自身健康,怀疑身体某部或某一器官异常,尽管临床检查无客观证据,但总以为患了某种疾病,同时伴有焦虑不安。  (六)癔症:指由心理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急起短暂的、躯体障碍,但无器质症。  哪些人需要心理咨询的回答患者清楚了吗?希望心理疾病患者及早找对心理专家咨询自身疾病,早日走出心理疾病的,健康快乐的去体验生活,避免误认为心理咨询是不可靠的治疗心理方法,导致心理疾病危害生活。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
最新经验文章
心理咨询医院推荐
12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10-96766
医院地址:北京丰台区大红门路海
6条患者评价
医院电话:010-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东
更多你想知道的
专家互动问答
1307人浏览
1169人浏览
1094人浏览
相关热门资讯
精彩健康专题
心理咨询药品
本品用于。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
参考价格:¥121
主要治疗躁狂症,对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参考价格:¥7第三方登录:我需要心理咨询吗?之三:是我还是别人该去咨询?- 中国日报网
> 消费旅游
我需要心理咨询吗?之三:是我还是别人该去咨询?
&&来源:&&作者:
[提要]&&“我老公就是刀枪不入,怎么跟他说都不听,出事了就没影儿了,没事了就回来了。”  以上这些陈述是我经常听到的,这些陈述的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我的生活现在不如意,因为某人心理有问题,是他,而不是我需要心理咨询。
是我还是别人需要去咨询?
  好吧。我现在的生活确实需要心理咨询了。谁是有问题,有病,该去咨询的人呢?
  “我老公就是刀枪不入,怎么跟他说都不听,出事了就没影儿了,没事了就回来了。您说,怎么才能治好他这不负责任的毛病呢?”
  “我太太是独生女,什么都不会,还主意多,老不满意,动不动就发脾气。她的情绪,行为都有问题,从小就没长好。可是她不承认自己有毛病,她认为都是我的错,我和我们家人不好。怎么才能说服她来看您,接受咨询呢?”
  “我家孩子从12岁开始越来越迷恋游戏,13岁就开始不上学了,今年15岁已经1年多不下楼了,您能去我家给他做心理咨询吗?”
  “自从生了弟弟后,她就变得爱哭,脾气急,对弟弟不友好,偷偷推弟弟,掐弟弟,说她肯定不听,给她买了东西,满足她的心愿,也不管用或治好那么一会,又接着闹。在学校老师说表现挺好,回家来就这样。怎么办啊?您能治吗?”
  以上这些陈述是我经常听到的,这些陈述的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我的生活现在不如意,因为某人心理有问题,是他,而不是我需要心理咨询。
  我们心理治疗业也有句话:谁走进心理咨询室,谁就是来访者。首先是你感到不舒服,不如意,是你希望你的生活有变化,因此,你有责任去认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去带动别人和环境的改变,去实现目标,做这些事情的或带有做好的改变的只有你。其次,期待别人或环境变好,暗含的意思是,我是好人,是受害者,别人是坏人,这本身就是与他人对立,对他们攻击的态度。北京有俗语云:“坏人都是好人给惯的”。自己这种被动、被害的态度与行为,正是造成自己走进咨询室的原因之一,所以该咨询的是“我”!
  第三,很多人都会强调自己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是都没有效果,因此,自己不需要咨询了,咨询了也没用,持这种想法的人,即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都有自身的局限,你不可能尝试了全部的办法,因此是高估了自己。通过咨询我们能找到盲点,补充或扩充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更智慧,而如果认为自己已经改变不了了,彻底没招了,这是低估了自己,所以必须是你接受咨询。
  第四,认为我不需要咨询的人根源上还是对咨询有误解和偏见,仍是认为有病的,有问题的,有错的一方才被咨询,即使我要求咨询,我的目的也是如何去改变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的妈妈,而不是内省的,自我反思与成长的方向。
  第五,最常见到的是“我”还是“孩子”需要咨询。走进咨询室的家长大多能承认自己的养育方式是造成孩子问题的部分原因,但大多数人的反应要么是过度乐观—我知道了,我以后对孩子多关心,多交流就行了;或者过度悲观—我一片爱心,已经尽力了,我没法子了,你就治好孩子就行了。事实是孩子越小,互动过程中越被动,越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带动。家长的言行态度的变化能及时更有效地带来孩子的改变。过度乐观的家长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几十年来形成的认知和行为不可能说变就变。大多数家长的变化因此成了走极端;原来什么都管,现在装看不见,什么都不管了;原来太忙不着家,现在一回家就盯着孩子问话,原来要什么给什么,现在一律没商量……这样的变非但达不到目的,可能还会引发新的冲突,造成孩子新的问题行为。
  第六,最严重的,是拿心理咨询师当工具,我希望老公常回家,我希望孩子放弃恋爱,我希望我妈来帮我带孩子还不唠叨,但是我无法改变他们,我来咨询的目的就是希望咨询师能帮我达成愿望,像这种情况,我是不接委托的,这有别于心理咨询的工作性质和目的。来访者有这种态度的实质就是认为其他人应该改变,必须改变,这本身就是对抗性的。没有接纳他人和现实的耐心,没有反躬自省的意识,不仅是致病之因,而且不可能让事情往好处发展。
编辑:小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