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买回8袋同样的味精其中一袋漏了一些管理员要用天平秤砝码无砝码把这袋少的找出

9袋糖中有8袋重500g,一袋重570g。用无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能找到重570g的那袋?_百度知道
9袋糖中有8袋重500g,一袋重570g。用无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能找到重570g的那袋?
要有图最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1,将其分为2份一份为4个 分别放到天平左右盘中 若天平平衡 未称量的那带为570G的 若哪边重570G就在哪边的那份里2。将那份中的4带再分成2份即每份2个 最后再将这2份中重的那份分为2份 即每份1个 放到天平左右盘重的那带为570G的
(运气好 一次可以 运气不好要3次 )
试试事实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五年级上册第九册数学教案备课教学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课程标准三年级 下册数学教案--妙欣雨的博客
妙欣雨的博客
欢迎大家的光临!
&&&20093&&&日
&&&&&&& &&&&&
&&&&&& &&&
&&&&&&&&&&&&&&&&&&&&&&&&&&&&&&&&&&&&&&&&&&&&&&&&&&&&&&&&&&&&&&&&&&&&&&&&&&&&&&&&&&&&&&&&&&&&&&&&&&&&&&&&&&&&&&&&&&&&&&&&&&&
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9:28:00 | By: 一滴水 ]
全册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一、位置与方向(5课时)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
  1.口算除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 ……………………………………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统计(4课时)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左右
  2.平均数 ………………………………………2课时左右
四、年、月、日(5课时)
  制作年历………………………………………………1课时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面积(7课时)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设计校园………………………………………………1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知识间纵横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西南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情景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 1、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 2、组织学生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引导自主探究:&&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1)观察例1挂图:&& 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 &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 & )面,大门在操场的( & &)面。&&&& (2) 完成“做一做”三、联系实际应用: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德阳市的东西南北方向? 各个方向各有什么?5、背儿歌:早晨起床向太阳,前是东,后是西,左是北,右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和路线图,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校园示意图教学过程: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教学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四、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三、总结。
板书设计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例4以及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三、练习: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四、总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
教学内容:认识简单的路线。第9页例5以及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例5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二、新知:1、观察例5图:问: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3、解决问题:&&&&& 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2、第10页第2题: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四、总结: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
第一单元复习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复习重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复习准备:小黑板
课时:一课时
&&&&&&&&&&&&&&&&&&&&&&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复习重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复习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二、综合练习:&&& 完成11页第3题、1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三、总结:&&&& 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会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1、口算除法 &&&&&&&&&&&&&&&&&&&&&&&&&&&&&&&&&&&&&&&&&&&&&&&3课时
2、笔算除法&&&&&&&&&&&&&&&&&&&&&&&&&&&&&&&&&&&&&&&&&&& &&&&&9课时
3、复习检测&&&&&&&&&&&&&&&&&&&&&&&&&&&&&&&&&&&&&&&&&&&&&&&& 2课时
&&&&&&&&&&&&&&& &&&&&&&&&&&1、口算除法
&&&&&&&&&&&&&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 12÷4&&&&&&&& 8÷2&&&&&&& 14÷7&&&&&&& 24÷6&&&&&&& 35÷7&&&&& 72÷9
& (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
& (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 &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例1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
⑴出示例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⑵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⑶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这样算 &6÷3=2& & & 60÷3=20⑷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 & & & & &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2、&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⑴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⑵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 6÷3=2 & & 600÷3=200⑶试一试。&360÷6 & & &640÷83、&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⑴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⑵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 &240÷3=80三、巩固应用: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 & &40÷5 & &640÷8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7页1.2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除法估算教学内容:16页例2估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听算。(略)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896≈&&&&&& 253≈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2、学生说,教师一边列式24÷3≈ & 教师问:大约是什么意思?求它们的近似值用什么方法?再问: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学生分组讨论,再汇报。教师板书。
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4、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5、总结加强。三. & 巩固练习:做一做:1. & &260÷4≈ & &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2. & &估算练习。四、作业:第18页6、7题。
&&&&&&&&&&&&&&&&&&&&&&&&&&& &第三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教学重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听算6÷2 && 60÷2 & &600÷2 & & 6000÷2&&&& 8÷4 & 80÷4 & &800÷4 & & 8000÷410÷2 &&&2×5 & & 60÷3 & & &20×3&&&&& 24÷3 & 240÷3 & &2400÷3 & 120÷370÷7 &&&10×7 & &54÷6 & & &48÷8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 & &378÷5 & &435÷7&&&& 297÷4 & &469÷8 & &194÷6三、笔算比赛:8÷2 && 80÷2 && 800÷2 & &8000÷2&&& 18÷3 && 180÷3 &&&&&1800÷3 &&&&90÷3 54÷9 &&&6×9 & &81÷9 & & 7×9&&&& 8×9 &&& 7×9 && &&27÷3 & && &6×75×8 & &&40÷5 && &45÷5 & & &21÷3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
2、 &笔算除法
&&&&&&&&&&&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1)
教学内容:19页例1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
教学难点: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120÷4&&&&& 280÷7&&&&&& 300÷6&&&&& 540÷9&&&&& 24÷2&&& 84÷4
问:24÷2时是怎样想的?
3、竖式计算
8÷4&&&&&&&&&&& 25÷5& &&&&&&&64÷8&&&&&&&& 65÷9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口述,编一除法应用题。
2、 出示板书例1,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3、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5.教师讲解竖式除法的步骤和关键。
6、试一试(抽学生黑板上做)
&36÷3&&&&&&&&& 68÷2&&&&&&&&& 84÷4&&&&&&&& 78÷3&三. &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2)
教学内容:20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1、口算
240÷8&&&&&&& 360÷3&&&&&&& 150÷5&&&&&&&& 36÷3&&&&&& 33÷3&&&&& 63÷3
2、竖式计算
69÷3&&&&&&& 78÷3&&&&&&& 95÷5&&&&&& 72÷3&&&&&&&& 78÷3&&&&&&&& 58÷2
二、引导自主探究: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种多少棵树?2.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准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讲解竖式计算过程。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第21页第4题。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基本练习1.口算:(略)全体练习,同桌校对2. 出示课本练习题。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二、笔算练习1. &80÷5 &&& 68÷4 & & 98÷7&&&& &864÷4 & 936÷2 & &696÷4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三、作业第21页第4题。
第四课时&&& 用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例3教学目标
1、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1.口算(略)
2.板演竖式计算
81÷9&&&&& 84÷7&&&&&&& 54÷3&&&&&& 68÷2&&&&&&& 80÷5&&&& &&&&56÷4
二、引导自主探究:
1、教师谈话引入。
2、出示例3。3、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4、 试一试:156÷3集体订正5. 计算。378÷6 & & & & & & 425÷5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二、联系实际应用
1.做一做156÷3 & &434÷8 & & 605÷5 & & &863÷72.计算。176÷2 & & & & 456÷4&&&&&&& 381÷3 & & & & 495÷5
&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第五课时&&&&& 练习
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二、解决问题:⒈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⒉“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⒊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⒋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三、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 &&&&&&&&&&&&&&第六课时&&&&& 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25页例4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引入1、口算20题(略)。2.18÷6=&&&&&&&&&&& 27÷9=&&&&&&&&&&& 8×8=&&&&&&&&&&& 56÷8= &
(&& )×6=18 & &(&& )×9=27&&&&&& (&& )÷8=8&&&& (&&& )×8=56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二、引导自主探究
1、教师谈话引入。2. 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是怎样的?
3、出示例4。抽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自己列式。教师巡视指导。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再问:你们怎样验证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学生说,教师板书。5.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 & &98÷7=14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三、联系实际应用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26页第3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 &&&第七课时&&&&&&& 练习
练习内容:26-27页第4―7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
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 计算找联系1. 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二、多角度思考,填 & &里的数出示2 & & &×4=104,你能在 & &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二、 熟练笔算方法1. 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2. 27页第7题
第八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1)
教学内容:28页例5和例6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4、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二、引导自主探究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 & & 0÷4 & & 0÷5 & & 0÷ & & 0÷0四.出示例6。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5. 试一试。&&&&&& 505÷5 & & & & & & & 6018÷6 & & & & & &6015÷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6. 出示计算& &420÷3 & & & & & & & &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1.第28页做一做2.第29页的第一题。
板书设计:
&&&&&&&&&&&&&& 第九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2)
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的: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8 & &45÷5 & &63÷7 & &42÷6 & &54÷9 & &25÷5& & & &13÷4 & &26÷8 & &33÷6 & &52÷8 & &46÷9 & &61÷8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 & &760÷4 & & & &405÷2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二、探究: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⑵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2.做一做:615÷3 & &624÷6 & &218÷2 & &525÷5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⑶集体订正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⑵集体订正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三、作业33页第1题第一排四个小题
第十课时&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3)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口算练习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15÷3 & & & & &280÷6二、引导自主探究: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⑷全班口答2.做一做:631÷3 & &340÷2 & &704÷5 & &843÷6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⑵集体订正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三、作业1.33页第一题第二排2.33页第四题和五题。
第十一课时&&&& 练习练习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练习要求
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练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 30÷7 & &36÷8 & &68÷9 & &60÷744÷6 & &53÷8 & &27÷4 & &14÷3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 & & & 218÷2 & & & & 704÷5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⑴700÷7 & &7200÷9 & &4000÷8 & &880÷4⑵600÷2 & &5400÷6 & &5500÷5 & &390÷3二、综合练习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⑵集体订正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 & & & & & & & & & & &票 & 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⑶全班汇报。三、数学游戏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
&&&&&&&&&&&&&&&&& &第二单元整理复习
复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通过复习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会口算和笔算有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难点:会进行估算,形成估算习惯。
复习准备:小黑板
课时:二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通过复习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会口算和笔算有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难点:会进行估算,形成估算习惯。
复习准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 ,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二、练习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三、巩固。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876÷3&&&&&& 242÷4&&&&&&& 896÷8&&&&&&&&& 644÷7 &&&&&&753÷5&&&&& 417÷6四、作业36页2、3题。&&&&&&&&&&&&&&&&&&&&&&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通过复习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会口算和笔算有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复习难点:会进行估算,形成估算习惯。
复习准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1.估算:70÷8 & 44÷9 & 79÷2 & 161÷2 & 344÷9 & &688÷8 & 99÷585÷4 & 51÷5 & 13÷2 & 46÷7 & &23÷3 & & 81÷2 & &176÷82.解决问题: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二、练习:1、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783÷6 & &&& && 584÷5&&&&&&&&&& 824÷4 & & & && & &920÷8720÷3 & & & & &204×3&&&&&&&&& 238+647 & & && & & 412―2982、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576÷3÷4 & & & & && & & 81×7÷9&&&&&&&&&&&&&&& 201+232―3
399÷7+294&&&&&&&&&&&& 672÷(2×3) & & & & & (601―246)÷53、第6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4、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三、小结: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统计
教学目标:
& 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
知识间纵横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学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
课时安排&&&&
1、简单的数据分析&&&&&&&&&& &&&&&&&&&&&&&&&&&&&&&&&&&&2课时2、求平均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1)
教学内容 :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自主探究: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四、巩固应用: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 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第二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2)
教学内容& 第39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二、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1、&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3、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4、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5、观察体重统计图,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6、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7、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三、小组进行学习小结。&&&&& 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小(如第一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厘米或2厘米),统计图中的条形就会很长,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较大(如第二个统计图中每格表示10千克),又很难在统计图中看出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所以,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在这种统计图中的纵轴上,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的,以和其他的格有所区别。
四、教师小结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五、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
第三课时平均数(1)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
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 、、4个 &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二、引导自主探究:&&&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汇报&&&& 1、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表示什么?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三、联系实际应用:&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四、拓展&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谁举例&& 1、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4、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和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二、引导学生探究(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师: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 &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板书: & & &100分 & & & & & & & & & 98][板书: & & 99分 & & & & & & & & & & 99][板书: & & &98分 & & & & & & & & & & 99][板书: & & 100分 & & & & & & & & & &100][板书: & & &96分 & & & & & & & & & & 98][板书: & & &98分 & & & & & & & & & & 100]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师生共同演算:平均分是多少?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全课小结。&&&&&&&&&&&&&&&&&&&& 第三单元复习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学生掌握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复习重难点:会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 第五课时&&& 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学生掌握并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求平均数。
会看两种统计图
复习重难点:会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课件
本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二、指导练习(课件出示)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三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四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五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二、小结: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年、月、日
2 & & & & & 60 && & 60 & & & & &1 && & 3 & & & & & & 4 &123130 32828298336554846355636562442424400419841988199244001605 & & 1840 & & 1902 & & 1944 & & &19552100 & & 1976 & & 1987 & & 1994 & & &24004313031135781012304691128295131×72177 & & & 30×4120421712028365 & & &21712029366230×127236530×127136636536683“”230÷74……212155
23130??32 & 33 & & & &120 &1 & &1900 & && & &
& & & 1800 &
& 1949 & 19642& 12 & 199011200311& 11949101101351 5 67
1522100242412243024244241121――1212124522462412249 &12921 &2112401745?234
241242P53 313
1244 & & & & & & 8 &10 & & & & & &12 &213 & & & & &17 &&21 & & & & &14 &31806 & & & 2338 & & & 500 & & & &1300
606 & 1138 & &100 & &500
1383042800――1700355 & & & &
196 &143012021930155&&&&&&&&&&&&&&&&&&&&&&
20×3,200×343×2
40×4 & & 60×5 & & & 30×3 & & & 300×7 & &200×812×4 & & &24×2 & & & &13×3 & & &32×3 & & 11×5111231103021300×10 & & & & 300×3023431103024142×10 & & & & 23×30 & & & 14×200 &2181221~233~44 & & & &
140×10 & 60×20 & &30×40 & & & 300×70 & &200×8012×400 &240×2 & &130×3 & & & 30×3 & & &11×50232 & & 18 & & &687 & & & &295 & & & 358 & & & 423198×4 & & & &305×6 & & & & & 485×3 & & & 182×5112218223502118×22 & & &22×182318≈20 & & 22≈20 & & & &20×20 = 40018≈20 & &22×20 = 44022≈20 & &18×20 = 360 4312322217122812“93”9333 & & & &
1250×10 & & 70×20 & &40×40 & & &500×70 & 600×8012×300 & 240×2 & & 130×2 & & &90×3 & & 11×30340×10 & &30×20 & &30×50 & & &300×10 & &300×8022×40 & &330×2 & & 120×3 & & & 30×6 & & 10×50442×11 & & & & & & &68×10 & & & & & & 32×47 & & & 45×17 & & & & & & &26×18 & & & & & & 36×2116005014240228321562“”931012
124×12124×12224×10 = 24024×2 = 48240 + 48 = 288 & & 2 & 4& & & &× &1 & 248 &……24×2& & & & & &2 &4 & & &……24×100& & & & & &2 &8 & 83123163“”82134
1260×20 & &80×20 & &60×40 & & & 300×70 & &30×8012×40 & & 330×2 & & 240×2 & & 60×3 & & &33×303239×11 & & & & & 31×31 & & & & & 23×33 & & &22×24 & & & & & 12×41 & & & & &21×3264413123424
1919×19119×1923124003165“”421212
1240×20 & & 60×20 & & 80×40 & &400×70 & &12×3012×40 & & 44×20 & & 230×2 & &70×3 & & &11×400323×31 & & & & 33×31 & & & &43×12 & & & &11×2523×34 & & & & 54×13 & & & &39×27 & & & &17×281234461312342488“12”567
&&&&&&&&&&&&&&&&&&&&&& &&&&
&&&&&&&&&&&&&&&&&&&&&&
15869 23120×60 & & & &90×30 & & & 80×80 & & & 15×20700×30 & & & &80×40 & & & 50×70 & & & 400×20242×18 & & &39×11 & & & &57×28 & & 42×12 & & & 63×4732434123412
71――741&&&&& 2&&&&& 3
11111()2& & & & & & & & & 3452 123 & &112 & & & 3 & & & & & & 45111111174“”2123152
21113111111741111111211113111111234276437524763
77~781215115153122121312377224(1)2=______________
783808112 & & & &3
12=------------- & & & & &=----------------=-------------- & & & & &=----------------31131221233123181102806789
13= & & & &
& & & & &=5102141234831=10021= & 1=100343= & & & &
& & & & & & & &=5300= & & & & & 1 & & & & &140 & & & & & & & & A 160 & & B 1600 & C 16(2)24 & & & & & A48 & & & & B80 & & & & & C802851
8411121=100001=1003
11121111796062110011121010011001131145= & & & & &
& & & & &800= & & & & 1852286412853
13= & & & & & & & & & & & & &3= & & & & & & &900= & & & & & & &132 & & & & & 15 & & & & & & & & & & 214 & & & & &2 & & & & & 3403070 & & & & & &48 & & & & & &5218 & & & & 38656748789
&&&&&&&&&&&& 2
P88---P89123
1125.982.030.654.822.86.7………“.”P882P8912123456P8912
12 & & & & & 28 ○ 38 & & & & & 86 ○ 844/5 ○ 3/5 & & & & & 7/12 &○ &5/12 & & &16/20 ○ &9/201P90 220.4 && &0.722“&2.5
&1.832.5 ○ 2.3 & & 8.6 ○ 8.9 & &0.23 ○ 0.53 & &3.22 &○ &1.28 & 4P90“” &
& 74+28 & & 51+62124.5 + 2.3 & & & & 0.9 + 6.2 & & & &14.1 + 3.6 & & & & 2.08 + 0.49312 & & & & & & & & & & & & 1.86 & & & & & 1.00 & & & & 5.06 & & & & &9.4712312& & & & & & & & &
10.37 + 0.58 & & & & &10.9 + 7.821P96441.2-0.6=0.623 & & & & & & & & & & & &0.80 & &0.50 & 1.20 & & 0.60 & &9.67 & &12.40411P97122P973
&&&&&&&&&&&&&&&&&&&&&&
P97~~P984~~612
4.6 + 5.4 & & & 0.6 + 0.8 & & & 0.36 + 0.4 & &0.9 C 0.7 & & & 0.8 C 0.4 & & & &1 C 0.61P97 &4
P98 62110.950.5827.41.31 &0.95 - 0.58 = 0.37 & 27.41.31.37.4 C 1.3 = 6.1
&&&&&&&&&&&&&&&& &&&
991“”13412
(1)381& &12& 3& &199“”& 5×6×8②5×6×53③5×6×75×65×6×730⑤30×8⑥30×530×311341232()
991“”2~912
1.2.p102 5
& 1. p103 8& & && & && & & && & & & & & & &2. p101 2& & && & & & 3& & && & & && & 1. p102 7&&2. p103 8&&3. p103 9&&&
1002“”10-12
1.306__________?1.2.& & &3.60/2/5=6 & 60/2*5=64.P100 10-111.10
& & 211 ()
1.2.p104 13
2*7/7=2& 1. p104 12& & && & &324& & & && & & & & & & & & &2. p105 14& & && & & &
& & && & & && & 1. p102 15&&2. p103 16& & & & & & & &
10610712 3 12123451234678
第九单元教材简析
教材内容:数学广角
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本单元渗透了相应的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 &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 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
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 2课时
&&&&&&&&&&&&&&&&&& &第一课时&&&&& 数学广角(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
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重难点:
&&&& 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1)△+□=240 & & & & & &(2)○+□=91&&&& △=□+□+□ & & & & & & & △+□=63&&&& △=? & & & & & & & & & & △+○=46&&&& □=? & & & & & & & & & & ○=?△=?□=?四、小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教学过程:
&&& 4&& 4&& 41&&& & 110121516& ()16144 11411444416&& 244163441444 44=164&&& 11612&&& 132&& 28211168&& 3 21682162=818&& 4281611888&&& p109&& 2213&&& 24&&& 11224435&&&& 1+++++=240=60=++,180&&& 2&&&&& 2200100
&&&&&&&&&&&&&&&&& 第十单元&&&&&& 总复习& && &
第二课时&&&&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熟练掌握一位数整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及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4、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一位数整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练习小黑板
教学过程: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 60×20&&&&&&&& 24×10&&&&&&&&&& 23×20&&&&&&&&&&& 40×90&
96÷4&&&&&&&&&& 213÷3&&&&&&&&&& 189÷9&&&&&&&&&&& 420÷7
& 79×30&&&&&&&& 14×39&&&&&&&& 35×19&&&&&&&&&& 61×80
& 79÷4&&&&&&&&& 16÷5&&&&&&&&& 83÷9&&&&&&&&&& 430÷7
5、让学生完成910
&&&&&&&&& 第三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的:
1、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 2、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预设:一、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1、师:看,这是什么?& &师:景老师在裱这幅字的时候,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 &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周长和面积2、师: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1、分类比较。& &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汇报交流。&&学生练习(答可以先不写)2、生活体验。&&师: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周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16& &&&& 16& &&&&&16&&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 &&&&16& && &&& 16& && &&&& 16师: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3、师:现在同学们帮兄弟俩算一算,到底谁的地大,篱笆为什么不一样长?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四、课堂总结:(略)
五、完成练习二十五第8、9题。
第四课时&&&& 复习解决问题&&&&&&&&&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P1151112
六、13141516
上一篇:下一篇:
No.1 讨论: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span id="t_09-7-15 11:33:00 | By: sun(游客) ]
统计表与统计图哪个好?
个人主页 |
No.2 讨论:新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span id="t_09-7-15 11:33:00 | By: sun(游客) ]
统计表与统计图哪个好?
个人主页 |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