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希望,杭州未来世界界的手机,要实现哪些功能?

你希望「科技美学」的未来如何发展?
大家好,我是那岩,制作了系列科技类视频节目「科技美学」今后,你希望在节目中看到哪些内容?希望节目的定位和方向如何?又或者对于我本人有什么建议,希望你能告诉我。批评和建议是我真心想看到的,谢谢大家 ^_^
按投票排序
106 个回答
希望你能回来。只恨自己没钱。
赶紧开家淘宝店卖毛衣!我要买三件!
当时说好的绘图教程呢
活着是最主要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我下面说的话也是基于我的标题,首先科技美学是几大测评机构里面唯一认真对待微信的,这很好。尽管您说一直是个人运作,但我不太相信,个人的力量能够做到今天的影响力(这里不是在夸你,而是担心)及时真的是个人在做,但没有团队,没有公司化运营,也很难走长远。”请原谅,我说话就是这么直“借用您的话。------------------------------------------------------------我仔细看过优酷视频的播放量情况,您的视频播放量其实已经超过了zealer,但影响力呢?Fview也超过了zealer,但影响力呢?这是一个需要影响力的时代,您和Fview都有这个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扩大自己的”话题性“老罗这次约战根本打不垮王自如,我们都清楚,几百万的资金支持,投资人不会就这么让他打了水漂。所以对zealer来说,一直以来他们的营销策略都是很正确的。------------------------------------------------------------对于您既不收厂商的钱,又不做软文这种状态,我是很钦佩的,但是,你能活多久呢?Fview停摆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当然不是建议你走zealer的老路,不过活着确实是首要任务,插点广告总不至于那么快就死掉的。
看上面有人说到众筹,这确实是一个办法但是众筹总是要设立一个目标的评测究竟要设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去回馈backer?根本没有这样的目标啊另外,题主的私下厂商沟通我们也是不知道的,但是我相信肯定有投资人联系过题主,这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自媒体这种评测,一般人真心是没这个资本做下去。市面上其他几家,比如z,f,猫眼等等基本都是创业型的小公司了,而且他们的日子也未必就好过,还要寻找赢利点。所以题主这样的就更是艰难了反正大家都尊重你的决定,以后如果你还要继续,大家也都会支持
最大的希望是保证独立,公正,尽快找到盈利方式,不要被任何厂家的糖衣炮弹击倒今天来补充下,手机测评视频,最早看的是王的,视频做的确实很华丽,追了一段时间,后来慢慢就觉着不对劲了,但也说不上来具体为什么,直到听说他收了雷军的钱,才恍然大悟,果断不看了。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科技美学的视频,觉得不错,也订阅了微信差不多大半年了,个人感觉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实在的,不装逼,不炫技,有内容,踏踏实实做,偶尔来点小幽默,赞一下那岩和他的团队,真心希望能坚持下去。
早點放點片頭小廣告吧,不然又要我們在支付寶里給你飯錢了hhhhhh
看了一些知名博客的盈利,大家一起给那岩出出主意:创业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做什么,怎么做,让很多人迷茫,无法实施。你有一个很好的开局,高流量的博客!主要是缺少时间和精力把流量转化为收入。大家都在讲入口,你可以做个间接入口来挣钱。广告是最简单的方式,像YouTube那种可以选择跳过的各种广告;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淘宝的商家,相互链接,签合同说明责任和义务,你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商品的详细测评说明,而商家提供样机并可以展示你的评测,并可以通过你的博客来引入流量。大家担心的是商业的引入与“客观”的冲突,这个问题的解决的唯一出路就在商家身上。不是随意一个商家都能跟你合作,他需要提供比较广的样机,最重要的是哪款机型热卖对他影响不大,而且诚信~你引入的流量清楚的列出来(技术上要搞定),他可以是一个商户,也可以是一组商户(他觉得你的视频有用就对接,感觉对他不利就这一期不链接)。我觉得这种商户最大的可能还是平台提供商(京东、苏宁等),你进驻进去,可以以合作提供测评的方式,直接向平台售卖评测视频(提供样机可以给他优惠),也可以直接销售评测视频(消费者想看就少许收费0.1甚至0.01元哈哈,如果你怕影响销量可以提供免费但有短广告版本供选择),这样就可以与更多的电子商户的网页进行自动相关性链接。我觉得你的价值有两点:一是就目前看消费者需要详细的适合的客观评测视频;二是你有关注度。这两点商家和平台也需要。没有对立的基本矛盾。问题在你需要去施展口才去谈,把没有的合作和链接去花人力去开发和链接起来。这个工作是销售,可能你不太喜欢做,就看你的选择了。希望有帮助。祝福你。有梦的人是幸福的。
想起前两天微博段子手打的广告,如果你有五亿,你会去做什么?当时就有个想法,就是拿笔钱跟岩哥一起测评。哎,没想到过了一天就看到岩哥这消息。
1、视频里边加广告吧,多多少少补贴点儿!2、每天的微信公众号有点晚啊,健身爱好者表示,早睡早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3、看了你最后一期的测评节目,终于下定决心离职了!多谢!4、换身衣服可好!
个人对于「科技美学」的拙见,望你安好。衣服挺好看的,买两件去。哈哈哈开玩笑的。其实虽然视频都说粗糙,我怎么没觉得,是不是我和大家看视频不一样。视频还是挺有料的,质量好。很难得了,一个人撑起了整个科技美学。今天太晚了,占个位置,早上起来我再接着说吧,我也去想想我能想到什么好一点的点子。晚安,那哥。------------------------分割线
10:06-------------------------------好吧,本人末流二本大二学生一枚,见识有限,只是提议,仅作参考。 多希望这个问题是你5月1号发的。 我同意@冷眼报告 的说法活着是最主要的,这是首先要解决的。我们也不希望你是饿着肚子给我们在做测评他同时也说到了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要想长远发展,须要团队,公司化运营。想做的更好就得组团队,但我不想让Ta们跟着我受一样的苦,所以要找到持续下去的方式,给我点时间想办法。这是你自己说的,所以你是准备组建团队了么,你在想办法。你的视频我都会去看,我也是在优酷2013年发现的多家评测的评测视频,但唯独你的我每期不落。其实你的视频只是朴素,简洁,并不是粗糙,虽然周期长,但是质量能得到保证。-----------------------分割线---------------------好吧,前面说完,我说说自己的见解吧。千万千万别做二手可以卖出自己评测后的手机(注明在评测中造成的瑕疵,然后定价就看你自己了),可以做一手,因为你的公信力足够了。但千万别做二手(不知道为什么我有这种直觉)。①二手手机的质量不可控②二手手机的售后是个问题③就像你说过的:苹果虽然之前没做过手机,但是iphone一入场就是高档货... ...这和特斯拉一入场就做超跑的思路是一样的。(来源:微信—苹果光鲜财报的背后真相 )「科技美学」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真的 「科技美学」是可以成为一个品牌的,因为「科技美学」是有公信力的,至于品牌运作我是不会的,这你得找专业的人来。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来表现其,从而在人 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品牌是给者带来、产生的一种无形的,它的载体是用于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或者及其,的源泉来自于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来源:百度百科)我相信「科技美学」是有这个能力的,「科技美学」是有溢价能力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科技美学」是对客户提供了产品的担保服务(担保产品的质量)的。相信@那岩 你的做视频的认真对于任何事都是一样的认真态度。有点可惜的是你没在深圳(这个你应该能懂)。以上仅仅是个人意见,可能不成熟,可能很幼稚。但希望能帮到你@那岩 如果就此永别我们很舍不得,也舍不得「科技美学」这个陪伴了我两年多的朋友。同时希望你能想到好办法,祝好。等你回来继续嗨。--------------
21.23-----------如果能品牌化,我连品牌差异化竞争都想好了。
《那岩之殇》本文首发于简书: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想到那岩。距离他最后一篇评测,已经有半个月了,现在才回过神来,难免有些钝感。今天去知乎闲逛的时候发现,那岩自己提了个问题,问你希望「科技美学」的未来如何发展?才豁然惊觉。作为一个学生党,原本看评测,视频也好,软文也好,不过是个人的兴趣——顺便流下满嘴的哈喇子,眼馋又买不起的感觉太痛苦了。有目的的看评测是起源于我要换手机,当时魅族MX4正预售,我犹豫不决。当时不知道那岩,就去看fview和zealr的评测,虽说二者都宣称自己是独立的评测机构,但我知道他们不是,可也不在乎,只要能给自己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就可以。后来我买了MX4,在更晚一些的时候,有一次在b站看见了一个关于几大手机的评测,其中有MX4,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岩。思路清晰是我的第一印象。假装有条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多弄几个标题,多划分出几个版块来说,谁都可以装的像一个谈吐不凡的家伙。不过要想真正击中人心,就需要真正有道理的内在逻辑,那岩做到了这一点。他也分标题,不过分的很简单,无非是打电话、拍照摄像、发热续航,有时候做专题,比如几部手机都是拍照出彩,可能就着重对比下——这么看来似乎毫无出彩的地方,“科技美学”有的,别人也有,别人还说的更专业,那么我为什么会喜欢科技美学呢……因为他真正让人觉得,他是为你考虑的。我们也许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验:有一天你相中了一款数码产品,市面上还有很多同类产品,区分它们的因素很多:价格、素质、外观、厂商信仰加成……各种原因,林林总总,你不知道该选哪个。这时候也许你会找导购让他们讲解,但我想,也许更多人会拉一位比较懂行的朋友,你跟他说:“咱们聊聊,你帮着分析分析哈。”这时候,他就如数家珍般把几部产品挨个剖析一番,多数时候,都是实实在在的说“这个这方面强一点,但……我打个比方吧,就像休闲装和小礼服,不一定是好坏,可适合的场合和人不一样……”又间或调皮的蹦出几个专业字眼:“这个是XX的色温,有点过于……”不过,“欸你听不懂吧?抱歉,我手头正好有,你不是想看夜景吗?走,我带你照几张,你自己感受一下……嗯?不是不是,我喜欢哪个?你别管我呀,现在说你呢!”那岩的“科技美学”,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你不会因为看了很“专业”的评测而更加迷惑——“那家的屏幕这么厉害呀,我是不是也看看那个?”更不会因为分不清是不是软文而苦恼,你找了个朋友,聊了聊,转而审视自己,明白了自身的需求,心中暗暗下了决定,到手之后也许后悔,也许满意——但那个朋友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而且是站在你的角度,你思量一番,要是自己下决定,多半还有不如。这是我最敬佩的一点,这才是我理解中的“思路清晰,有条理”,所以我看到视频的第一时间心中就明白,“就是它了!”可我仍然不算一个粉。我不是每期都看,甚至这个月我才关注了他的微博。至于他现在的主阵地——微信,因为个人的原因,我更是连安装都没有安装。但我不欣赏他吗?我不动情吗?若是如此,又怎么还会有这篇文章出现。不过他在数码产品的评测上,思路清晰,并不一定就在商业上思路清晰。现在“科技美学”停摆了,因为经济上的问题。那岩平时的评测,要么自掏腰包,要么去向厂商借,有一期听说搞不到手机,甚至去产品体验店拍摄完成的。摄像也是,他一个人在公园里支着三脚架,一步一步测距,立定站好,开讲。录制完毕,后期一个人在家里默默的做。势单未必力薄,但一定走的很坚信。那岩停摆,据他自己说,经济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做到后期,网友的援助已经令他经济上没有那么窘迫了——我想他应该是开心的,但他还是选择了暂时告别,因为他在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相信他想明白了,一定会回归的。而且明澈之后的回归,必定是更自信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回归。我的共鸣也来源于此。他在自述中说:“你有没有因为错过的事后悔,趁我们还活着,去试一次。”这句话也许是每一个践行中的理想主义者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他们可以大声的向世人宣告:我已经在路上了,你们呢?然而个中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在他们的面前,曾经有两条路,而他们说……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人生在世,谈谈饭碗的问题,一点也不可耻。饿着肚子实现理想,就算胜利了,卖相也难看了点。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理想和现实的那个平衡点更难把握,他们更看重精神世界,可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说是妥协也好,说是别的什么也好,这种磨合无疑是痛苦的。在外人看来——即便是在我这个将要踏上”小路“的人看来,那岩在某些时刻,也是有些”矫情“的,但也许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呢?我不在乎这些,我只希望我、那岩,能在那条小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远一些——因为这路美丽,你才选择了他不是吗?难道你就不想让这景致多在你眼中驻留片刻?那岩所面临的困境是千千万万人共同面临的困境。我说这叫”那岩之殇“,也是千千万万人之殇;可我没有悲观,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够写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那岩的涅槃》,在那一天,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你好,我是那岩,欢迎来到科技美学。
不知道那盐大哥有没有考虑接受软件方的投资呀~比如游戏~
从《科技美学》的停摆到我们的自媒体
五月一号晚,那岩科技美学发布了最后一期评测视频以及停摆的消息。那岩的视频一直给人亲切直观但是形单影只的感觉。作为我优酷为数不多的订阅号之一,它的停摆为这个金色的五一小长假抹出了一丝生的无奈。
既然那岩做的是科技测评。我们就先从这里切入为好。科技美学停摆的原因就是视频里一直说的那句“你所知道的原因”~穷。那么它怎么就穷到无以为继了?Fview和zealer不是都依然风生水起着?
或许一切只能归结为作科技测评想站着把钱赚了基本是一个伪命题。这和其视频属性有极大关系。个人粗见包括两点:一是它过于依托于科技圈(主要是手机行业)的繁荣。二是规模太小,而且这种小是属性上的小,不是注入多少资金能解决的。这里可以再看依然屹立不倒的另外两家标杆zealer和FView。他们目前的视频作品可以说依然出的顺风顺水而且精良精致。但目前这恐怕靠的依然是作者团队的一股激情在支撑。倘若这东西能赚钱,何必都去走向卖二手手机的“机贩子“路线。然而更心塞的是。正当二手手机业务小有起色之时,苹果竟然搞起了官翻。这些有点悲剧色彩的奋斗者和梦想家们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残酷现实:一,自己做的是食物链低端的行当,受制于人。二,无法摆脱小作坊式生产,自产自销,质精但量不够,不具有媒体的综合性,这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靠广告赚钱。
其实第二点缺点适用于所有自媒体。我个人关注的自媒体大致分为三类:知识类脱口秀,比如罗辑思维,游戏解说比如2009DOTA类,科技数码评测等。但相比于尴尬的头绪还不明显的第三者,前两者已经摸索出了成熟的产业链。或者简单说就是赚钱的方法:开店卖货。比如罗辑思维卖书,游戏解说卖零食。道理都一样,什么样的人群看我视频,他们一般需要什么,我就推销什么。这在百万级别的受众群基础上完全行得通。至于数码评测者能效仿卖点什么?恐怕只能呵呵。手机卖不过京东,二手玩儿不过苹果。难道卖印LOGO的T-shirt?
那岩在告别的视频中留下一段鸡汤类的话:你有没有为错过的事儿后悔,趁我们活着,去做一次。这话字面上是酸的,背后却很苦涩。但能苦中作乐的意味。
我们很多时候可能真是得把钱这种东西放一边鄙视一会儿,谈谈理想。因为确实有那么一波人是真心做着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儿并为之坚持着。
而这本身似乎就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先想了这么几点,以后想起来别的再补充:1、粉丝养不活科技美学,找个厂商投资吧,然后跟我们大家说一声就好。2、我个人特别希望在视频里看到你,而不是朱海洲那个大叔。3、不求视频速度,保证好每期的内容和长度就好了。4、B站的更新请坚持。5、多换两件衣服呗,哪怕只是换个颜色,换个心情也好。(づ ̄3 ̄)づ╭?~(
金丝肉松饼
首先,得知你暂停更新的时候,挺惊讶的。很喜欢你的评测,希望你能走的更远。这里称赞的话不多说了,给点自己的建议。①团队化正如前面知友所说,科技美学需要团队化,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无法长久支撑科技美学。您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撑整个视频的内容,比如,有人负责公关,有人负责音效,有人负责屏幕。②盈利说实话,挺佩服你。在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坚持了那么久。但是,我想说难道你的时间一文不值?这不是慈善,更不是公益。不希望你因为盈利的问题而放弃科技美学,希望能你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我说的事业是指能从这获得认同感和收入)我给的建议是,听众可以接受开头的广告,但是我希望,广告能经过筛选,能来一些有意义,有格调,对我们有帮助的广告。例如网易云音乐,一些有用但不太出名的app。③公正一个评测项目长久存活的根本就是公正!希望科技美学不要像王自如那样忘了初心!④特色评测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就好象yy直播一样,有人逗逼,有人卖萌。一个评测机构要有自己的特色,zealer是数据流。但是对于小白用户来说,数据流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希望科技美学更多语言描述,对不同机型有不同侧重点,比如xshot主打拍照,那就多一些拍照方面的评测,有的主打音乐,那就多往音乐方面评测。现在手机已经过了大众化的阶段,越来越个性化。希望能根据不同的特点有针对的评测。⑤评测机型希望能有一个自己的网站,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投票下次评测的机型,但是!投票收费(用于购买评测机型),一张票五毛(主要是考虑听众那么多,票价便宜有利于更多人投票,具体价钱根据情况定)选取票数最高的一两个进行评测,其他机型的钱原数返还。评测后的机型,从投票的人里面抽取赠送。⑥两个小建议一个是不要放弃B站的更新二是可以考虑出英文版评测,增大影响力是一方面,另一个歪国人更热衷于付费ㄟ( ̄▽ ̄ㄟ)最后希望科技美学越来越好。上课手打('?ω?')16号更新对于英文的评测的补充。如果那盐能得到巨额的赞助,那么英文版评测我觉得我有必要。但是如果仅仅是广告收入,那么最好别上线英文版。首先国内和国外的机型有很大不同,国内的评测内容很多都不能移植,所以很多工作要重做,所以还是慎重考虑吧。盈利方法的补充,二手机这项业务利润很高。但是如果您想要施行的话,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1,怎么让购买者迅速相信你。看过你视频的老用户肯定不会质疑你的诚信,但是小白用户就不一定了,怎么让他们对你产生可靠感非常重要,建议可以参考zealer自己进行售后。二,你如果像zealer一样自己修手机来卖的话,那么你就需要可靠稳定的零件货源…so,you need a team。还有手机品牌不一定局限于苹果,我个人就比较喜欢索尼。国外版比国行价格低了好多,但是在天猫京东等稍微有保障的地方,根本找不到国外版的。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这么做是否侵权,会有什么麻烦,您需要找专业人士咨询。
多发点广告吧 钠盐你这样看着让人好心疼 我每次都会点一点下面那个广告 虽然那个打广告的购物软件是个垃圾软件+_+
我的想法与@线索 相似。展开谈谈吧。最开始很喜欢王的测评,能说出我意识不到的问题,还能学习新的知识,比如PPI之类的。换手机时,给别人推荐手机时,他在视频中的观点一直都是我很看重的。第一次发现问题,是我的N4屏幕周围的一圈并不是金属材质,与他视频中所述相悖。第二次发现问题是M7的相机,直到现在,我女票的M7照相时,只要光线暗点,整张图就会变成紫色,这些是他的视频中至少没重点强调的。之后呢,王的视频越来越让人觉得越来越没有参考价值了。比如,他的整个团队实时更新苹果发布会的信息,让人有些不舒服,如果Z们这么喜欢苹果,我如何相信你们能用相同的眼光看待其他公司的机器。再比如,真的要把一款手机美不美量化么?印象里有过note4的外观分位居榜首的情况,但是我就是不喜欢三星的设计,这种数据对于我的价值在哪?是要我改变自己的看法还是什么?好了说完了王,回答题主的问题。第一次看题主的视频应该是梦想兔,视频中有一段是手持夜景录像,公交车和街景都让我觉得好熟悉,果然你也是哈尔滨的。之后你的视频偶尔会在B站首页看到。印象很深的是苏菲3和背景的索菲亚。如果直说的话,我觉得你的视频在王说的测评1.0时代,但是现在看来,未尝不是好事。我觉得,从测评的视频里应该看到的是对产品的剖析,产品给人的使用感受,不是公司品牌文化和设计方向,更不是主观的观点。题主的客观性我一直很喜欢,自己的喜恶能留在视频之外,产品在题主视频中的对比之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有原因,没有借口,没有背景分析,一清二楚,比量化的数据更清晰。存在个体差异的点,仁者见仁始终在题主的视频中强调。曾经我们的外教与我们分析过新闻中的bias,反观题主的视频,没有bias,没有产品的品牌效应,只有横向比较和仁者见仁,在我需要入手新产品时像刚用过的哥们一样开始没完没了的和我讨论这好那不好,最后留下一句买不买你自己决定,让人真心舒服。新买的显示器就不稳当,看了题主的小米电视和乐视TV的视频顿觉相见恨晚。这种信息在我看来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因为这补充大家发现不到但很重要的问题,给出了产品新的参考点,这种定位的视频设计得再粗糙也是我爱看的。最后是我的建议。我觉得其实建议只有一点,勿忘本心,王的本心是科技消息者,但是现在在我看来更像一个tech@dvicer,或者是他口中的zealer。既然题主的本心是科技美学,那么就让视频保留在发现科技产品美学的层面,不要改。即使目前的电子产品来源窘迫,即使以后可能不得不给投资商打广告,即使你有累的一天准备放弃,别忘了成功的测评视频可以打好几分钟的广告但是仍然可以舍弃bias,别忘了屏幕这边渴望看到科技和美学的观众们,就好。希望你是大家心中那个铁哥们。祝好。
这是 Fview的这是科技美学的这是科技美学的我具体也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就是在视频的用来进行切换主题,总感觉科技美学的不好看,希望可做我具体也不知道这个叫什么,就是在视频的用来进行切换主题,总感觉科技美学的不好看,希望可做“美”一点,毕竟是科技“美”学。还用那岩加油,真的很喜欢看科技美学!股票/基金&
2014手机行业9大热点及未来7大趋势分析
  2014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全球的手机制造行业发生了不少的大事,例如中国国产手机厂商占据市场份额半壁江山,昔日行业霸主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诺基亚品牌最终被微软雪藏,索尼不再单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款手机,苹果新款iPhone6销量突破2000万,三星成为霸主却显颓势业绩大幅下滑,连续两个季度销量过千万成为行业前三,酷派在4G领域销量超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依据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半年的销量达到18556.3万部,全年有望突破4亿部大关,约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销售区域。
  面对如火如荼的智能手机行业,我们也来盘点一下这一年中,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产品亮点及发展趋势,以供大家思考。
  热点一:八核CPU成为智能手机主流配置
  最早宣布采用八核技术的是三星Exynos 5 Octa系列,但是三星这块八核处理器是由两个四核处理器组成,分别为1.8GHz的A15架构处理器和1.2GHz的A7构架处理器,而且不能同时进行运行,所以也有人称为“胶水八核”。自从去年底MTK联发科发布了MT6592系列的八核CPU,才算是真正的将手机处理器带入了八核时代。这款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八核低功耗,实现八个核心的同时运行,但是因为采用的是A7架构,所以在性能却相对于高端的高通骁龙800系列四核产品要弱。
  基于MT6592平台,无论是传统的中华酷联,还是新兴的小米、OPPO、vivo等都研发出多款经典产品,例如中国派曾经评测的大神F1就是第一款将八核手机带入千元价位的产品,目前这类八核手机产品占据整个市场约6成以上的份额。在2014年下半年,也推出了海思系列八核产品,但主要是配合自身品牌及电商品牌荣耀系列产品使用,外部品牌采用较少,影响力一般。目前 ,MTK的6595平台已经步入主流,其性能相对于前一代又有了较大的提升,八核已经是当前主流手机的标配之一。
  除了高通、联发科,英特尔入股的展讯和锐迪科极有可能推动八核CPU向中低端价位发展,同时也在固守低价4G芯片份额,防止出局。展讯今年芯片出货量将达到4.5亿片,锐迪科也将会超过1亿片,两者相加为5.5亿片,坐稳了全球第三的位置,仅次于高通与台湾的联发科。。
  热点二:4G替代3G成为主流
  自从去年12月4日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就正式进入了4G元年。中国移动、中国和(,)率先获得LTE牌照,而6月底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扩大LTE混合组网试验范围,包括FDD网络的组合试验网在内。  关于FDD与TDD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FDD覆盖范围大数据传统强,但是占用频谱太历害,而TDD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特别是适合中国这样大用户群数量的国家,所以才有了混合组网这个概念。至于FDD是否单独组网和正式发牌的传言在时间节点上都证明只是某些阶层的一厢情愿。
  从产品层面上看,年初OPPO就宣传全面停止3G产品开发转向4G,酷派早在2013年就停止3G产品而转向4G,在上半年也曾夺得多次4G 产品的全行业市场份额第一的桂冠。随着MT6595平台的进一步量产及高通64位CPU的全面普及,国产手机相信都将全面转向4G的领域,中国的4G时代已经来临。
  2015年中国市场主流4G手机平均价格恐再度下滑至人民币1,000~1,500元水准,入门级4G手机价格亦将下压至人民币700元以下,这将使得低、中、高阶4G手机分界越来越模糊。
  热点三:超薄趋势成为手机追求的极致
  当年为了让iPhone降低1毫米真是煞费苦心,到了第六代产品才做到了6毫米级别,而中国的国产手机厚度极限从5.5毫米到5.1毫米再到前不久发布的4.85毫米,据称在12月还要发布一款4毫米左右的产品,这才是真正的追求无止境。  懂得手机制造的人都清楚,手机产品在达到一个厚度瓶颈之后再想降低,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电池大小、机身强度、音腔构造……就拿苹果新款iPhone6来说,为了超薄的体验也不得不接受摄像头突起的缺陷,甚至还要去研究握持感对用户的影响,看似是一个毫米的差别,实则却是工艺和设计水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区别,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制造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全球第一。
  产品层面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刚发布的OPPO R5,只有4.85mm毫米的厚度让它暂时夺得全球最薄手机的桂冠。
  目前vivo官方已正式宣布,将在本月10日举行X5 Max的发布会,X5 Max会是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厚度只有4.75mm,并且更逆天的是,这个厚度下它还内置有3.5mm接口,同时,vivo官方还宣称,该机将会内置新的Hi-Fi 2.0标准。
  热点四:拍照不仅仅是从1300万到6400万像素  从2014年开始,智能手机的拍照硬件级别已经从800万像素级提升到1300万像素
  级,而且有一些高端的机型可达到2000万像素级别。而OPPO独辟蹊径,通过连拍十张照片生成了同一场景下的一组图像,如此相似却不同数据却又互补的信息融合到一起,就可以得到采样较高的分辨率数据,实现高达64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样张。  如果仅仅只是像素的提成却不能完全概括2014年手机拍照水平的提升,在设计理念上,手机厂商开始重视自拍功能,不仅加强美颜功能的研发,同时对前置摄像头的硬件像素值也提高不少,最高的与背部主摄像头基本上持平。同时,手机厂商将拍照元器件朝“单反级”看齐,大力采用F1.8左右的大光圈及增大COMS面积,来达到优质的画面输出,甚至最新的大观五据称也是采用了双摄像头来增加进光量,力图实现手机拍照与单反相机的同级化。所以,2014年真正是智能手机拍照技术质变的一年。
  索尼可能就靠图像传感器复兴也说不定。索尼一方面消减手机业务带来的财务麻烦,一方面积极扩充图像传感器产能,未来的中高端机型,特别是国产,可能会摄像头硬件可能会全部来自日本企业。除了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提供图像传感器,索尼还希望进军汽车和可穿戴设备市场。
  热点五:手机企业跨界忙
  2014的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机企业不再只做手机,谋求产品线的多元化,玩的就是跨界。先说说第一层面的跨界,就是手机企业做平板,最明显的就是小米,小米平板1499元的价格想打出来一个细分市场,但是从反馈上看并不理想。其次像酷派推大神1、华为推荣耀X1等七英寸跨界平板手机,虽然做工优秀质量好,但是这个尺寸的用户体验还是较差,引发的反响并不强烈。如果只是这样的跨界并不能说明啥,但是小米却玩得很HIGH,又是手环,又是路由器,又是摄像头,又是智能插座,酷派也推出了智能手机,OPPO也来了一个智能手环,联想就直接奔着虚拟眼镜这种高大上的去了,华为更是整了一个55英寸的大平板来应对的新政。这说明一个问题,手机企业都明白,现今的市场态势下,再守着这一亩三分地已经没啥空间,只有走多元化的发展,才能应对市场的挑战:
  小米专注布局智能家居的时候,华为已经看好了车联网这块肥肉,这也是华为这么多年来在领域的积累,十分契合中国三大运营商通过车联网转型的战略思路。近日,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三步走”打造情感化自动驾驶的智慧汽车。这是继上汽与阿里巴巴之后,中国汽车领军企业与中国通信巨头的又一次跨界携手。
  未来肯定有更多的手机制造商们积极扩充作业面,不仅是傍上互联网大佬,还会将触角伸向更多的传统行业。
  热点六:2K屏引发另一轮新竞争
  手机屏幕的分辨率从720p到1080p大约花了三年的时间,但是从1080p到2K级,估计用不了一年。目前,主流智能手机都在向2K屏的方向进化,像vivo、OPPO、酷派、华为、IUNI等都有2K屏的产品推出来。除了产能,目前2K屏的最大问题集中在续航上,因为像素点的增长是倍乘级,这样会增加显示的电量,特别是安卓本身就是耗电大户,这得更是致命的。
  而大家关心的GPU性能问题,在目前的硬件平台上,基本上不是问题。另外有一个问题是大家忽略的,就是窄边框设计带来的大概率破屏问题。窄边框是魅族一直提倡的优势,这种设计虽然很时尚大气,但是很容易因为机身结构强度不够被上下或左右挤压造成屏幕应力损坏,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厂商卖所谓的“碎屏险”的原因, 如果没这么大概率谁会去买?说得不客气一点,明明是厂商的设计缺陷,为什么让消费者来买单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到目前流行开来的2.5D显示屏技术。所谓的2.5D屏幕,指的是手机屏幕最外面的那层玻璃外形设计。对于普通手机来说,大部分覆盖其上的都是一块完全平整的玻璃,而边框大都高于屏幕玻璃,称之为2D屏幕。与之相对应的,就是2.5D屏幕。即玻璃中心有一个平面区域,周边则以弧面过渡,在平面玻璃的基础上对边缘进行打磨处理,平滑过渡到手机边框,使整个手机屏幕高出边框。2.5D屏幕的优势就是握持感强,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是难以贴膜。
  一句话说就是,无边框对决2K屏幕,谁胜谁负都没关系,就是苦了街角的贴膜师傅。
  热点七:蓝宝石屏幕出现  前面说到了现在的大屏智能手机屏幕易碎,还有一点没有说到,就是容易被尖锐物体划花,甭说你是不是康宁,也甭管你是一二三哪一代,只要是玻璃级别,就逃不脱这种命运,因为硬度比玻璃高的物品太多了。现在,一种名叫“蓝宝石”工艺的技术运用在屏幕材质上,这种产品的硬度据说仅次于钻石,所以除非你用钻石去划它,否则难动其分毫。这种工艺目前的问题多在加工产能上,因为硬度太高,必须要用专用的设备才能实现加工,所以良品率较低,成本高,就连苹果新款iPhone6当初也是准备采用这种技术,后来因为技术上的不确定性而放弃。目前,国产手机中只有寥寥几款采用,但据悉有不少的厂商准备在随后发表的旗舰机型上采用此工艺的屏幕。
  如国产知名厂商vivo在前不久,就推出了采用蓝宝石玻璃的X5蓝宝石限量尊享版,而我们也从实际测试中,得知蓝宝石玻璃确实拥有相比大猩猩玻璃更强的抗刮耐划特性。但是,蓝宝石玻璃技术似乎并不完善,也就是无法量产,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高到让苹果这样的厂商都无法接受,当然,苹果不使用蓝宝石玻璃的主要原因或许并非成本,而是无法量产以满足苹果产品的使用。
  蓝宝石玻璃无法量产的事情,在国产vivo推出的X5蓝宝石限量尊享版中也体现了出来,对手机市场熟悉的用户或许发现,X5蓝宝石限量尊享版确实是限量版,甚至这款产品发售后,许多用户都找不到购买的渠道。
  虽然现在GT破产纠纷未停,蓝宝石计划搁浅,不过已苹果强大的供应链管控能力,或许苹果还有Plan B,蓝宝石iphone还是非常值得期待。
  热点八:64位CPU崭露头角
  2014年最大的突破就是64位CPU普及,例如酷派大神F1的电信版,就是第一款采用64位CPU且上市销售的安卓手机产品。虽然目前还只是骁龙415、骁龙615这样的中低端系列,但是相信不久之后骁龙805等系列的旗舰机型的出现,势必会掀起一轮新的硬件配置竞争浪潮。我们都知道,安卓是一个最“吃”硬件性能的智能手机平台,在之前的32位时代,因为寻址技术的限制,最大只能支持3.25GB的RAM内存,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旗舰手机只能做到3GB这样一个尴尬的内存容量的根本原因。  在64位CPU技术推开之后,理论上内址寻址可达到无限,这样智能手机RAM容量大小很快就奖突破4GB大关,以后你会看到8GB、16GB或者32GB的RAM内存手机的出现,你不要感到惊奇,这就是技术的进步。同时,安卓配合64位CPU的5.0版本也将进行推送,这是一款能支持64位技术的平台,后来将有越来越多的64位的应用出现,也将改变安卓机只能拼硬件配置不讲功效比的印象。
  日前,华为荣耀官方在上释出一张以”芯” 加速!为主题的照片,预告在12月3日将会推出全新的64位处理器。尽管现在尚未有该处理器的更多信息被曝光,但根据此前泄露的信息显示,这将是一款定位中低端市场的64位处理器,预计可能装载在即将推出荣耀畅玩4X之上。
  据网友爆料,该处理器有可能是华为即将推出的64位麒麟620八核处理器,主要将面向中低端市场,主要竞争敌手应该是64位的高通骁龙410或骁龙615处理器。
  这款华为海思64位处理器将会采用28nm lp工艺,A53八核心架构,但是否如传闻那样集成全模基带芯片,全网通杀并未有确切信息。
  热点九:指纹识别非苹果独家开始流行  虽然苹果从iPhone5S开始就在主推指纹识别,后来三星的S5也跟进,但是因为应用狭窄性,这项技术并没有推广开来。凭心而论,指纹识别是目前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认证技术,无论是在于解锁手机,还是在进行移动小额支付这样的增值业务时,谁都比不过指纹识别的作用。在2014年下半年,指纹识别逐渐被厂商重视,除了已经上市的华为MATE7、三星NOTE4,即将上市的魅族MX4 PRO、OPPO N3等都将配置指纹识别功能,而刚曝光的小米5的配置上,指纹识别也被列入主要功能之一,这说明这个行业的生态链已经形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指纹识别功能将正式走上台面,成为手机的标配功能之一。
  早些时候,华为Mate7的指纹传感器也是独领风骚,被集成在机身背部,主摄像头下方。解锁的时候,只需要将手指放置在传感器上,唤醒屏幕后就直接进入了主屏幕,实现了唤醒、解锁真正的一步到位。
  刚魅族MX4 Pro的指纹识别系统可谓是吸足了众人的眼球。支持5个手指注册及识别,360度全方位触摸感应识别,从冷屏、唤醒到解锁可以一次完成,与苹果Touch ID类似。此外,2015年上半年,魅族MX4 Pro指纹识别将会应用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应用。MX4 Pro的指纹识别采用的是国内顶尖的汇顶的技术,魅族MX4指纹传感器被集成在机身正面,是全球首款“正面集成按压式”指纹识别的安卓手机,为此魅族还将自家经典的小圆圈Home键改成了方形。
  话说小米5和MX5也将在手机上集成指纹识别系统,看来成为标配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各手机厂家在外观设计上可谓下足了功夫,如三星推出了极具科技色彩的曲面侧屏旗舰机Galaxy Note Edge、小米4打出了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vivo推出了采用蓝宝石屏幕的X5…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厂商们在外观设计上还将取得哪些突破,我们不妨先进行一些猜想,说不定这些设计会被实现呢!  双曲面侧屏
  三星于2014年9月推出了一款搭载单边曲面侧屏的Galaxy Note Edge之后,颠覆了消费者对于设计的认识,这块单边曲面侧屏可以实现很多实用功能,例如显示时间,显示信息、来电、拍照界面相机快门以及标尺等小工具。这个设计面市之后,想必下一代Edge产品会继续扩展侧屏幕的功能,由于很多消费者比较喜欢对称的美,可能会有厂商跟进曲面侧屏,或者是做出一个采用对称设计设计的双边曲面侧屏。双曲面侧屏在未来很可能取代Home键上的指纹识别模块,在曲面屏幕中加入各种感应器,当用户将手机握持在手中时,手机将会自动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从而进行解锁、亮屏等操作。
  隐形指纹识别Home键
  自苹果发布拥有Touch ID功能的iPhone 5s之后,Android
  阵营迅速跟进,也在今年推出了搭载按压式指纹识别模块的Android手机,就在各家纷纷采用这种指纹识别方案的时候,国内汇顶科技公司宣布了其新一代指纹识别方案:隐形指纹识别。隐形指纹识别方案则是将指纹识别集成到屏幕下方,用户只需要将手指放在屏幕上,即可完成识别,解锁等操作。  背部墨水屏
  在今年APEC会议期间,总统送给习大大的YotaPhone2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吧,该机除了机身正面拥有一块显示屏之外,背部还加入了一块电子墨水屏幕。电子墨水屏拥有省电、环保、柔软等特性。明年,想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这种设计,当用户对于屏幕色彩使用要求不高时,则可以查看背部的电子墨水屏,对于保护视力,提升续航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透明屏幕
  当网友们在网上搜索透明屏幕,会出现很多采用透明屏幕设计的手机概念图。透明屏幕的产品除了非常有逼格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用户在走路玩手机时,看不清被手机挡住的路况信息,这样很不安全,屏幕透明的手机则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早在2009年,索尼爱立信公司就发布过一款透明屏幕的X5手机,从技术上来看,已经可以实现。没有普及到触屏手机上,很可能是成本以及应用上的原因。不过2014年是各种黑科技面市的一年,说不定哪个厂商觉得现在的市场玩着没意思了,发布一款这样的产品给手机市场灌注一些新鲜的血液也不是不可能。  无边框设计
  如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都在追求超窄边框,毫无疑问,谁也不愿意在使用手机时还要每天面对那粗粗的大黑框。既然这样,没有边框不 是更好吗?当然,这个是技术上的问题了,不过夏普今年推出的AQUOS CRYSTAL已经无限接近于无边框状态,并且有消息指出,明年夏普将会推出这款产品的升级版,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边框设计的手机将于明年面市。  虚拟侧键
  当用户们在使用手机时,是否觉得各种突出的电源键,音量键,极大的影响了手机整体美观性,就像iPhone 6那颗突出的摄像头一样。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虚拟侧键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用户觉得侧边框无法直接看到,那么厂商可以考虑将虚拟侧键设计成某 一边任意位置点触实现特定功能。  可抽拉设计
  提到可抽拉设计,肯定会有网友想到以前的侧滑键盘设计,小编这里要说的可不是几年前设计的产品。如今可穿戴设备大有取代手机产品关 注度的苗头,各种智能手环手表层出不穷,如果将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集合在一起,当用户需用手机时,点击智能手表上的按键,手表将会自动推出手机屏幕,在手 腕上操作,是不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
  也许,有的猜想是建立在已经出现的产品上,有的则是建立在隔空猜想之上,不过,明年是否会出现上述猜想的设计,谁也不能确定,毕竟,科技的发展速度总是让人意想不到,说不定有一天你从睡梦中醒来,头条新闻就出现了上述猜想中的手机产品。
12/19 15:2012/19 03:3012/18 16:0412/18 11:2412/17 18:5712/17 11:2412/17 09:5912/17 09:57
科技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