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患者家属殴打医生属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7版:健康关注
第1版 今日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科教
银屑病特殊的皮肤损害,易受诱因影响而复发的特点,加之社会的歧视与误解,使患者、家属承受较大的思想压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在长期攻关银屑病中西医治疗同时,经常举办银屑病科普宣教活动。且听专家们如何——
破解银屑病密码
本报记者 海霞
  32岁的小王,患银屑病已10年。身上的红色斑丘疹和瘙痒,小王都能咬牙忍受,但家人、朋友的疏远和歧视,使他心灵备受煎熬。有人怕被传染不敢与他握手,有人看到他粗糙的皮肤惊叫躲开,他的恋爱结婚更是颇费曲折,至今还是单身。  为什么银屑病让小王身心备受煎熬,银屑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有传染性和遗传性吗?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举办的“银屑病患者关爱活动暨银屑病中医疗效提升系统研究汇报会”上,中西医皮肤病专家讲解银屑病知识和中西医治疗进展,患者和家属现场提问,破解银屑病的一个个密码。  银屑病有遗传性,但防控诱因更重要  10年前的一个冬天,小王感冒后身上出现红色斑丘疹,治疗后很快消失。但此后每于秋冬天就有红色的斑丘疹泛发全身,时轻时重。斑丘疹上覆盖着银白色的鳞屑,瘙痒不已,有些地方因搔抓变得肥厚粗糙。10年来,小王辗转多家医院,都被确诊为“银屑病”,但病情反反复复,缠绵不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周冬梅说,银屑病的特征为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银屑病有轻重不同,一般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型等类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型属于重症,皮损扩展全身,甚或出现脓疱、关节损害等,较为少见。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的研究使我们对该病有了一定的认识。银屑病是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银屑病相关基因。银屑病患者要避免同病相恋、同病结婚。有家族史的人并非一定患银屑病,只要有效控制某些已知的银屑病诱发和加重的因素,如感冒、精神紧张、皮肤损伤、细菌感染、某些药物、日晒伤、吸烟酗酒等,就有可能避免发病。  小王就是在感冒后发病的,家族中有人患银屑病但不多。周冬梅说,许多病人发病是在感冒后,以后常因细菌、病毒感染,以及精神紧张、皮肤损伤、居住潮湿、药物、日晒伤、吸烟酗酒等诱因而发作或加重。妇女还会在经期、妊娠、分娩后加重。  针对银屑病是否会传染这一疑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博士张广中表示,银屑病患者可以大胆进行社会交往,因为银屑病不传染。  银屑病是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患银屑病后,许多人四处求医,希望尽快把病治好。周冬梅说,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这个慢性病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银屑病中约70%~80%的患者可临床痊愈,但复发率较高,这主要与患者调养不当有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孙丽蕴比喻到:“银屑病像一座沉寂火山,不当刺激可引发皮疹的喷发,所以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银屑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随天气变化加减衣物,避风寒,防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要规律,避免过劳,适当休息。孙丽蕴说:“据我们观察统计,居住环境潮湿阴暗等在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中也占较大比例,所以居住条件还要干爽、通风。”吸烟、饮酒可使皮损和炎症加重,要坚决戒除烟酒。  银屑病患者要合理安排饮食。过敏体质患者,需避免摄入可疑致敏食物。非过敏性体质者,也要慎食生冷、辛辣、油腻、腥发动风之品如牛、羊、虾、蟹、辣椒等,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但要根据身体和病情需要,宜食清淡爽口、营养丰富的豆制品、牛奶、米粥等,保证营养和正常的胃肠功能。  孙丽蕴提醒患者,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银屑病患者更要注意调节心态,减少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要学习疾病知识,克服无助情绪,与人多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只要科学合理地饮食起居,保持乐观心情,减少发作,控制病情发展,就能保证生活质量。&&&  正视疾病治疗遵循几个基本点  银屑病是终身疾病,发病机理复杂,确切病因尚未找到,也无彻底根治的方法。得了银屑病,患者家属既要重视,又要避免盲从,不要听说有“根治”的地方就去盲目就医。  小王刚得病的前两年,心情焦虑,求医心切,连电线杆上张贴的小广告说的地方都去了,结果不但花了冤枉钱,吃了所谓“祖传秘方”后,皮损扩大,潮红瘙痒加重,大量脱屑,小王痛不欲生。周冬梅说,许多病人频繁、过于急切地寻求所谓“速效良方”,这种过度治疗不利于银屑病。  周冬梅介绍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从上世纪50年代就在著名皮肤病专家赵炳南的带领下,开展了银屑病的研究。50多年来在中医药防治银屑病临床研究方面成绩显著,牵头组织制订了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临床路径等,研制的系列中医制剂疗效突出。目前在北京市科委专项资金支持下,联合北京地区医院的皮肤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开展了银屑病中医疗效提升系统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银屑病作用机制和科学评价临床疗效。  在长期的探索中,他们总结了银屑病治疗的几个基本点:一个原则,二个对待,三好三不好。  因为银屑病本身并不危及生命,故要坚持“千万不要用有害的方法治疗”的原则,否则擅自应用药物会对身体造成危害,得不偿失。  “二个对待”就是对待银屑病“要像对待过敏性疾病一样,像对待药物过敏一样。”银屑病容易被激发,饮食、吸入物、日化品、药物(包括中药)等都可能导致过敏,诱发或加重病情,故要尽量避免这些过敏因素,尤其要注意用药安全。  “三好三不好”即“不治比乱治好,慢治比快治好,中药治比西药治好。”患者听信所谓“根治”的承诺,暂时将皮疹压下,但很快复发,且毒副作用后果严重,这种乱治不如不治。银屑病是慢性且易复发的疾病,需要足够时间去治疗。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方法多样,有内服汤剂、外用膏剂、中药全身洗浴等,大量实践证实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中医辨证治疗,还可调整患者整体状态,舒缓心情,改善口渴咽干、大便干燥等不适症状。  通过专家的讲解,许多患者和家属如释重负。小王说:“我们学了银屑病知识,帮助我们正确就医和科学调理生活。”他还希望社会理解、关爱和尊重患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国内统一刊号:CN11-0153 邮发代号:1-140(国内)D-1138(国外)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甲四号 邮编:100192 电话:&&
传真: mail:广告热线:Copyright 本网站内容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All
Rights Resened男子半夜触摸同病房女患者
男患者家属表歉意
来源:京华时报
  本报讯 (实习记者黄海蕾)因医院病房紧张,在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杨女士被安排同两位男病友同室。昨天凌晨零点左右,她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看到其中一曹姓男病友站在自己床前,对方正触摸自己的腿部。对此,曹先生的大儿子称,父亲曾患脑梗疾病,头脑不清楚,可能一时糊涂出现此举动。昨天,曹家人已向杨女士道歉。  女患者称被触腿部  杨女士今年50多岁,因心脏和肺部患有疾病,在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治疗近20天。前晚9点多,杨女士与家人散步回来后,独自回病房休息。为避免不便,医院用屏风将她的床位同两位男病友隔开。临睡前,她看到紧邻自己床位的男子有家属在床边看护。  杨女士称,凌晨零点左右,她突然感觉到有人触摸自己的腿部,睡梦中她猛地坐了起来,看到邻床的男子站在床边,手仍放在她被子外的小腿部位。“我当时吓得声音都变了,大喊一声‘你要干什么’。”杨女士说,男子见她大叫后,就回到自己床位。值班护士和医生听到喊叫后连忙赶到病房内查看,询问男子时他未做解释。  同病房另一男子陈先生称,当时他被杨女士的喊叫声惊醒,接着便看到旁边的曹先生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回到自己的床上。“老爷子可能有点糊涂,一晚上总是乱动不睡觉,还在我的拖鞋上撒尿。”陈先生说。
(3)(2)(2)(2)相关搜索:....不同年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6期
不同年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的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病耻感状况。方法以2006年11月-2012年3月全省解锁救治出院的82例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调查表对家属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实际调查82例,以家属年龄≤60岁及60岁(近似平均值)分为两组,两组家属均存在较强烈的病耻感,且家属年龄≤60岁组病耻感明显低于60岁组(t=2.229,P0.05)。结论农村被关锁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且年龄较小者偏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49.3【正文快照】: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是被歧视、排斥、看不起的对象,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不仅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痛苦,还给其家庭带来了病耻感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国家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综合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不断完善,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互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耿峰;董毅;刘寰忠;夏海涛;郁道鹏;蔡春岚;郜见亮;谢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2期
孙丽娟;张国富;郑红丽;封砚村;卢燕;李金红;郝慧君;张莉;张海霞;谢侃侃;李艳;李亚琼;罗小年;;[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胡荣;曾佳凤;;[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杨琳;宋立升;曹雍华;刘燕;;[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李艳;崔蓉;罗小年;;[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高士元,费立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凤玉;;[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4期
周英;李亚洁;;[J];广东医学;2011年15期
吕颖;王小平;;[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年03期
甘郁文;;[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4期
赵春阳;周英;潘胜茂;林建葵;;[J];广东医学;2013年04期
陈雄;陆宾;;[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潘胜茂;周英;;[J];重庆医学;2014年10期
田梅;刘杰;王卫华;连文仙;赵向辉;侯安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04期
张秀丽;李栓荣;魏振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2期
张富松;张秀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英;[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姚秀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王晓刚;[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正;[D];复旦大学;2010年
王思萌;[D];清华大学;2010年
李季;[D];泰山医学院;2011年
姚景照;[D];河南大学;2006年
马希权;[D];鲁东大学;2008年
徐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李丽华;[D];中南大学;2008年
张红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耿峰;[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于雪竹;[D];河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熠,岳英,宋立升;[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3期
翟金国;赵靖平;陈晋东;刘庆海;张传芝;刘朝军;;[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4期
杨文英,苏琳,王海军,李国旺,张培琰,杨洲云;[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年06期
苏明涛;刘娟娟;张海英;范德松;苏磊;;[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李艳;崔蓉;罗小年;;[J];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卢俊杰;郑昌爱;徐柏廷;;[J];实用医学杂志;2010年13期
田录梅;;[J];心理学探新;2006年02期
徐晖;李峥;;[J];中华护理杂志;2007年05期
张红彩;王凤;刘玉莲;尹利;李峥;;[J];中华护理杂志;2009年12期
冉茂盛,向孟泽,毛文君,侯再金,唐牟尼,李洁,万云;[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桂珍;陈少珍;陈泽元;李田妹;;[J];护理学报;2007年06期
潘友葵;苏保育;梁卫峰;江连娣;谢雪华;;[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23期
侯红波;白倩;;[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7期
范卫星;张载福;杨致蓉;钟建红;付文忠;余美鸳;;[J];现代实用医学;2010年03期
赵峥;范茂林;刘康洪;郭雪峰;;[J];职业与健康;2007年09期
张利娟;黎荣新;李彩玲;;[J];海南医学;2010年08期
孙家果;景国建;安士阳;;[J];精神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张明园;严和駸;瞿光亚;蔡建华;翁正;陈一鸣;张文海;候俊山;张伯英;郭莲舫;陈佩俊;;[J];上海精神医学;1993年01期
张彩珍;江长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36期
刘桂;刘昌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文霞;;[A];2008年度全国第六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孔国强;;[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梁绮霞;梁保嫦;;[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侯海荣;;[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张莉;;[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郭俊花;蔡露;黄青;谭书平;;[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文菊;;[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张群英;李义会;;[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林;;[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简佳;唐茂芹;米国琳;邱惠敏;曹秉玉;;[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医师
郭志华;[N];北京科技报;2009年
崔界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李颖;[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张明园;[N];光明日报;2009年
朱丹;[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章关春;[N];健康报;2005年
薛原;[N];大众卫生报;2007年
薛原;[N];健康报;2006年
颜秋雨 通讯员
罗涛;[N];健康报;2010年
阎红;[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丽萍;[D];中南大学;2009年
张启文;[D];中南大学;2008年
魏钦令;[D];中南大学;2012年
蔡骅琳;[D];中南大学;2012年
郭素芹;[D];中南大学;2007年
张怀惠;[D];复旦大学;2007年
许琪;[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张伯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苏亮;[D];复旦大学;2010年
陈四军;[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慧;[D];西南大学;2006年
古孝勇;[D];吉林大学;2011年
骆宏;[D];浙江大学;2002年
周强;[D];汕头大学;2010年
周平;[D];汕头大学;2010年
李洁;[D];武汉大学;2005年
纪孝伟;[D];山东大学;2005年
王松波;[D];山东大学;2005年
崔明明;[D];吉林大学;2007年
贺佳;[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高血压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二院&作者: &
文章号:W<font color=#8295&&
文字大小: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家属健康教育。结果:半年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刚开始实施健康教育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家属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文章所属病种
作者简介单位: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二院简介:
该作者其他相关文章
课件下载排行
音频在线听
音频排行榜
 编辑部 010-
企业采访部 010-播放:loading...
免责声明:本视频、文字仅代表作者,嘉宾个人观点,与第一视频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其中陈述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视频、文字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
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病相怜揪痧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