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

今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_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0,654贴子:
今年是“秋包伏”还是“伏包秋”?收藏
昨天立秋,今年还会很热吗?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于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由于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说,“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热得时间较短,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后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一般来说,“伏包秋”的情况并不多见。查一下历书,从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里,仅有4次“伏包秋”:日,即农历辛未(羊)年六月二十八日(庚戌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癸酉(鸡)年六月二十日(庚申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壬辰(龙)年六月二十日(庚子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甲午(马)年七月十二日(庚戌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由于“伏包秋”较为少见,所以往往以早上立秋或晚上立秋,来判断秋后天气的凉热。
“伏”与“秋”,一个是民俗,一个是气象。虽然有联系,但没有直接相关性。比如还有“入梅”、“出梅”,与气象学的“梅雨”,更不能等同起来了。杭州这边,按多年的气象统计,通常在九月底(28日前后)入秋(5日平均气温降到22度以下)。而“末伏”是“立秋后的庚日”,前后最大时间差是10天。但这与真正的秋天,还有四、五十天的距离呢。另外,就是因为纬度不同,离海的距离不同。全国各地的入秋日期也各不相同。
七月已过,真心说,今年我们这不太热。当然,这是和往年相比。
是不是理解立秋日在中伏内就是秋包伏?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2015年,网络剧迈上新台阶,大投资、大制作正在蓄势待发。[]
这条公路还是条全程免费的一级公路,带你畅游江苏沿海17县、11个美丽海港。[]
“不屈的江淮、伟大的胜利”图片展在南京拉开帷幕。[]
& & & 正文
炎炎夏日已过皮肤补水要跟进 立秋养生大支招
【字号:&&】【】
  饮食方面贴秋膘除秋燥,啃秋怎样挑选西瓜,立秋后要注意滋阴养肺,运动健身减肥,强身健体,炎炎夏日已过,皮肤美白补水要跟进!下面就跟随经验小编一起看看立秋的养生习俗吧。
  当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你对本文总结的习俗有什么不同见解吗,你有哪些独特的养生习惯和方法呢,不妨通过评论告诉我们哦!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俗语:早上立了秋,晚上凉悠悠。此外,今天又刚好是末伏头一天(庚日),立秋逢庚日叫做"伏包秋",这种现象很少见(30年4次),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死牛。因此,今年立秋以后应该比较凉快。
  【伏包秋的习俗】
  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若想知道立秋后到底是热是凉,须看立秋的时候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于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由于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说,“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热得时间较短,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后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
  原标题:炎炎夏日已过皮肤补水要跟进立秋养生大支招
  稿源:中国网
  作者:蔡彬
炎炎夏日已过皮肤补水要跟进 立秋养生大支招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美国乔治城大学医学院拉尼特?米歇里博士表示,如果莫名其妙的咳嗽持续不断,超过3―4周,就应该及时看医生,有可能是肺癌或喉癌的征兆。美国癌症协会指出,吸烟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及舌头上出现的白色斑块,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黏膜白斑病。
减肥怎么办,多吃水果可以轻松吸走油脂哦,下面就赶紧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吃什么水果可以轻松吸走油脂,轻松瘦身吧。每百克枇杷肉中含0.4克蛋白质、6.6克碳水化合物,并且含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是很有效的减肥果品。
木瓜含有可以分解脂肪的木瓜蛋白酶,经常食用能帮助你减少热量摄入和脂肪堆积,是非常理想的健康减肥食物之一。它对面色暗黄的人群有很好的功效,能改善皮肤的颜色,补充肌肤的养分,让脸上暗沉得到回复活力。
6、避免油腻的食物  健康的脂肪能帮助我们减肥,而一些过于油腻的食物,比如最能让你长肉的反式脂肪酸就是瘦身的大敌了。而最简单的的排毒方法就是在早上醒来的时候喝一大杯的柠檬水,这样有助于排除多余的代谢物,是非常理想的减肥方法之一。
&|&&|&&|&&|&&|&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晚上立秋有什么说法
晚上立秋有什么说法
  昨晚听广播,播音员说:早上立秋冷飕飕,晚上立秋热死牛。日早上一上班,我就翻看台历,原来是8月7日立秋,时间是<span style="color: #ff分。看后,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正是晚上立秋吗!看来,今年秋天&热死牛&了。
  我们老家有一个谚语:&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但什么是秋包伏?什么是伏包秋?一直搞不清楚。曾经问过不少人,也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有人说:伏包秋就是伏天包涵在秋天里面;秋包伏则是秋天包涵在伏天里。绕来绕去,十分含糊,这不是等于没有说么?根本没法理解。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日历,8月7日立秋那天,是中伏第十天。之后就开始了末伏,末伏又是十天。说明立秋后还有十天时间是伏天。这是属于伏包秋还是秋包伏?从字面理解至少可以认为是秋包伏,那也验证了今年立秋后&热得哭&。
  《人民日报》副刊上刊登李建永《&秋包伏&与&伏包秋&》读后,总算把这个问题基本弄清楚了。
  谚云:&冬至当天数九,夏至三庚数伏。&那么,什么是伏呢?《历忌释》云:&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其一讲的是伏的字面意义,即躲避酷暑找凉快之意;二是&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讲的是数伏的由来。据唐朝颜师古讲:&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什么叫&三庚&呢?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指遇上3个&庚&日。所谓&夏至三庚数伏&,是指从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每伏一般为10天,加起来共30天,称作&三伏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亦即有两个中伏,所以也叫&四伏天&。2010年立秋是8月7日,即农历六月二十七,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八&庚辰日&(8月8日),从这一天开始入末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农历七月初九&庚寅日&(8月18日),此日出伏,也就是数伏结束。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于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由于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说,&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热得时间较短,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后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但今年立秋次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从立秋到8月18日出伏,总共只有12天,虽说是&秋包伏&,但由于&包&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今年秋天虽然可能会偏热一些,但不至于过分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亦不会太长。照此推算,如果立秋后第8天才轮到庚日,那就应了&立秋傲热十八天&之俗谚,只能&热得哭&。
  对伏包秋和秋包伏的时间界限,也还有另一说法,如认为秋包伏是指三伏天在立秋节内结束,即在立秋之后的15天内结束,即为&秋包伏&;伏包秋是指三伏天若超过立秋节,即在处暑节中结束,则为&伏包秋&。或者说,立秋后的第三伏,若在立秋之后的15天内结束,即为&秋包伏&;若超过立秋之后15天才结束,则为&伏包秋&。
  此外,立秋这一天还有顺秋,反秋之说。所谓顺秋,是指秋天应该凉爽,下雨能有效的消去部分暑气,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立秋这天下雨才叫顺秋,顺秋的年份秋季一般都较为凉爽,所谓反秋,是指立秋这一天是晴天不下雨时,天气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炎热,俗称&反秋&。反秋往往给人们带来火红的太阳,使夏日的余威在秋日里继续释放,在这样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所以又叫&秋老虎&。
  还有认为立秋分早晚的。早晨立秋,天气比较凉爽;晚上立秋,天气比较闷热。俗话说:&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又说:&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今年从二伏开始,与往年比较,总的不算太热,是否应了上述谚语呢?
  其实,&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顺秋凉、反秋热&、&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这些说法,从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看并太不可靠。天文专家也表示,每年的伏天的长短,只是日期的一种安排,与气候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伏天短了,炎热的天数也会缩短&的说法也是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我倒认为伏天的凉热,可能更多地与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多少关系更大。
更多热门搜索的立秋文章推荐:伏包秋,凉悠悠
来源:&&发布时间: 11:20:09&&点击量:
&&& 民间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今年我们就给遇上了。自本月7日立秋后,我市气温一直妥妥地徘徊在25~31℃,凉风阵雨,舒适宜人。
&&& 23.9℃,我市8月以来的最低气温在今晨出现,好个&伏包秋,凉悠悠&。
&&& 今天白云依然在我市上空悠然飘荡,时不时留给太阳一个露脸的机会,有阳光关照,白天气温立马回升,预计最高气温将在30℃上下,不凉也不太热。而前期多阵雨天气,地面潮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较高,随着气温迅速回升,局部的阵雨难免会在午后拜访,外出请带上晴雨伞,有备无患。
&&& 明天随着西南气流的加强,同时高空有小股弱冷空气活动,多云到阴的天气里,有时阵雨,有时雷雨的天气不变,有雨的日子,气温会受到压制,全天气温稳定在23~28℃间,体感较为舒适。难得伏包秋,凉悠悠的天气,且享用且珍惜。&
相关热词搜索:
京ICP证0103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立秋?顺秋?反秋?伏包秋?秋包伏-工作总结范文网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农学
立秋?顺秋?反秋?伏包秋?秋包伏
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材料1:立秋为中国每年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立秋日在每年阳历年的8月7日至9日之间。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 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故民间有?七月秋风渐渐凉?之说?。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第一天做为秋季的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根据这个`标准,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天的地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古人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特别重视这个节气。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间若遭遇干旱,则会给农作物的收成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秋天即是遍地皆黄金的丰收的季节,秋天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季节。立秋这一天常听人们有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的争论,那麽,何为顺秋? 何为反秋? 何为秋包伏? 何为伏包秋呢?顺秋:秋天应该凉爽,下雨能有效的消去部分暑气,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立秋这天下雨才叫顺秋,顺秋的年份秋季一般都较为凉爽。反秋:若立秋这一天是晴天不下雨时,天气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炎热,俗称?秋老虎?,也叫反秋。反秋往往给人们带来火红的太阳,使夏日的余威在秋日里继续释放,在秋老虎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 秋包伏:三伏天在立秋节内结束,即在立秋之后的15天内结束,即为?秋包伏?。(15天可能是立秋到处暑之前)伏包秋:三伏天若超过立秋节,即在处暑节中结束,则为?伏包秋?。民间有?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悠悠之说?。但此说并非绝对准确,往往有些?秋包伏?的天气还是很凉爽的。这要取决于雨水的多少而定。材料2:今天立秋,火红的太阳当头照,似乎是反秋了。刚才与同事闲聊时,我说今天太阳这么大,应该是反秋了。他反驳说今天没下雨,应该是顺秋。至于什么是反秋、顺秋,似乎有不同的说法,大多赞同立秋这天下雨是顺秋,晴天则是反秋。立秋,天气转凉,如果下雨,正应了?秋雨加层棉,春雨减层?谚语,看来今天应该是反秋。原来在生产队干农活时,经常听到老一辈的人争论什么是反秋、顺秋,有的说下雨是顺秋,有的说晴天是顺秋。但普天之下,这儿是晴天,其他地方却是雨天,这儿反秋,那儿顺秋。顺秋的,立秋以后会逐渐转凉,反秋的,有可能被秋老虎折腾。无论反秋还是顺秋,立秋之后,天气都会慢慢转凉。不过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时常出现,令地球村民无所适从。前年立秋后,秋老虎肆虐,热得本地村民苦不堪言。所以,原来那些?春雨减层衫,秋雨加层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秋包伏,热得哭,伏包秋,凉悠悠?的谚语,随着异常气候增多,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用了。 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1
立秋后天气会逐渐转凉,这是不可逆转的,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这是普遍规律,当然也有例外。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四季24个节气,立秋是第13个节气,所以有?时到立秋年过半?的说法,这应该是指农历年,今天是农历六月十七,加上闰五月,之前已经过去了七个农历月。从相关谚语看,如果立秋无雨,应该是反秋。比如?立秋有雨丘丘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可见,立秋还是下雨为好。立秋后一个月,绝对应该凉快了,?立秋不立秋,还有一月好热头?。前几天降雨后让人感觉好像在秋天,但这几天气温骤升,告诫人们夏天还没过去。立秋之后十天左右,农村要开始收割水稻,打晒稻谷。30年前在农村亲自体会过收割稻谷的辛苦。头上太阳火辣辣,脚下水田里水汽蒸腾,无论挥动镰刀弯腰收割稻谷,还是用脚踩打谷机,或者站在打谷机旁向脱谷的人递稻穗,都不是什么轻松活。特别辛苦的是挑水谷子,水淋淋的稻谷装在箩筐中,一担重约150斤,有时达到200斤以上,上坡时特别辛苦,汗水顺着脸颊,从下巴上滴到被太阳晒得冒烟的路上,瞬间就被吸收、蒸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旅游的季节。秋天是温和的季节,没有山洪,没有雷暴,没有酷热,秋风送爽,令人产生无限遐想。今年这个秋天与去年的秋天相比,收获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对于城里人,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就业和生活中,无人能幸免。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秋天,我们等待收获。材料3:立秋这一天还有顺秋,反秋之说。所谓顺秋,是指秋天应该凉爽,下雨能有效的消去部分暑气,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因此立秋这天下雨才叫顺秋,顺秋的年份秋季一般都较为凉爽,所谓反秋,是指立秋这一天是晴天不下雨时,天气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炎热,俗称?反秋?。反秋往往给人们带来火红的太阳,使夏日的余威在秋日里继续释放,在这样的日子里,除了夜间能退凉,比酷热的夏夜使人稍感凉爽外,白天的太阳几乎与夏日不相上下,所以又叫?秋老虎?。 还有认为立秋分早晚的。早晨立秋,天气比较凉爽;晚上立秋,天气比较闷热。俗话说:?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又说:?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其实,?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顺秋凉、反秋热?、?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这些说法,从气象部门的统计资料看并太不可靠。天文专家也表示,每年的伏天的长短,只是日期的一种安排,与气候变化没有太大的关系。?伏天短了,炎热的天数也会缩短?的说法也是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从我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我倒认为伏天的凉热,可能更多地与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的多少关系更大。材料4:?秋包伏?与?伏包秋?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阳历8月7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秋。《逸周书〃时训解》:?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俗话也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悠悠。 8月7日这一天,正好又在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唐〃杜牧《七夕》诗云:?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织女星 也叫乞巧星,据传说是一颗智慧星。所以俗谚云:?乞巧星,智慧星,谁望见,谁聪明。? 然而,在奥运会开幕的当天――阳历8月8日,恰好又是末伏的第一天。宋〃梅尧臣有句:?日色若炎火,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2
正当三伏时。?每年三伏天里,风云郁其如火,天地赫以为炉。诚如老话所说:?头伏日头二伏火,三伏烤得没处躲。?一面是?夜色凉如水?的立秋和七夕,一面又是?伏天地如笼?的三伏溽暑天气,凉与热就这样?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天气到底是凉还是热呢?这要从立秋和数伏,以及?伏包秋?和?秋包伏?说起。?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云:?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曰伏也。??伏者,隐伏避盛暑也?,讲的是伏的字面意义,即躲避酷暑找凉快之意。二是?伏者,金气伏藏之日也?,讲的是数伏的由来。据唐〃颜师古讲:?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谚云:?冬至当天数九,夏至三庚数伏。?所谓?夏至三庚数伏?,是指从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每伏一般为10天,加起来共30天,称作?三伏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亦即有两个中伏,所以也叫?四伏天?。今年立秋是8月7日,即农历七月初七,后第一个庚日是农历七月初八?庚辰日?(8月8日),从这一天开始入末伏;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是农历七月十八?庚寅日?(8月18日),此日出伏――也就是数伏结束。在每年数伏的这三四十天里,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过,在三伏天里最最炎热的,还要数?秋老虎回头?的那些日子。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若想知道立秋后到底是热是凉,须看立秋的时候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于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由于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说,?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热得时间较短,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后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但今年立秋次日就是末伏的第一天,从立秋到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八日)出伏,总共只有12天,虽说是?秋包伏?,但由于?包?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今年秋天虽然可能会偏热一些,但不至于过分炎热,而且热的时间亦不会太长。一般来说,?伏包秋?的情况并不多见。查一下历书,从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里,仅有4次?伏包秋?:日,即农历辛未(羊)年六月二十八日(庚戌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癸酉(鸡)年六月二十日(庚申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壬辰(龙)年六月二十日(庚子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日,即农历甲午(马)年七月十二日(庚戌日)立秋,这天正好起末伏。由于?伏包秋?较为少见,所以往往以早上立秋或晚上立秋,来判断秋后天气的凉热。立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今年是阳历8月7日(即农历七月初七)12时18分交立秋。俗话说:?立秋立凉哩,数九数暖哩。?又说:?立秋分早晚。?早晨立秋,天气比较凉爽;晚上立秋,天气比较燠热。俗话说:?早起秋,凉悠悠;晚起秋,热愁愁。?又说:?早立秋,暮飕飕;夜立秋,热到头。?今年是8月7日中午12时18分起秋,应该是个不够凉爽,但也不太燠热的秋天吧?当然,天气的凉热程度还与是否下雨有关。俗话说:?立秋一场雨,夏衣高挂起。?还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啊!?唐〃司空曙有句:?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晋〃陶渊明亦云:?闾庭多落叶,慨然以知秋。?由于立秋以后,天气渐凉,加之人们刚刚度过?苦夏?,身体需要摄养进补,于是纷纷胃口大开,啖肉饮酒,并称之为?贴秋膘?。据《内经〃素问》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3
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又,秋天之味宜辛。所以北方人多在立秋之日,大吃麻辣涮锅子来?贴秋膘?。(李建永)材料5: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求教怎样数伏天?
?冬至当天数九,夏至三庚数伏。?所谓?夏至三庚数伏?,是指从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起为末伏。每伏一般为10天,加起来共30天,称作?三伏天?。有的年份中伏是20天,亦即有两个中伏,所以也叫?四伏天?。不过,在三伏天里最最炎热的,还要数?秋老虎回头?的那些日子。俗话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若想知道立秋后到底是热是凉,须看立秋的时候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俗谚云:?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所谓?伏包秋?,就是在立秋那天正好起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和末伏是同一天。由于末伏规定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里,因而只有立秋逢庚日才叫?伏包秋?;一般情况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后,俗称?秋包伏?。由于末伏共有10日,也就是说,?伏包秋?在立秋后只有10日是伏天,亦即?秋里十日伏,伏里十日秋?,热得时间较短,所以说?伏包秋,凉悠悠?;而?秋包伏?在立秋后尚有十多天甚至十八九天在伏里,热得时间自然就长,所以说?秋包伏,热得哭?。看日历上只有稍重大的节气,不知道庚日怎么算,数伏也不会了。现在我们家乡貌似进入?秋包伏?了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C 是世纪数减一,y 是年份后两位,M 是月份,d 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 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 计算时带[ ]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日干支日。 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 =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 除以10 余数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Z =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余数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答案是: 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材料6:?夏至三庚数头伏?――怎样计算三伏天开始的日期一、?三伏天?的由来记载见于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即公元前676年,三伏是初(头)伏、中(二)伏和末(三)伏的总称。?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按农历的规定,数伏,并不是从夏至数起,所谓?夏至三庚便数伏?。这就是说,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是?初伏?,第四个庚日是?中伏?, 第五或第六个庚日是末伏,这就是所谓的?三伏?。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
由于天干地支配制组合日子的六十循环情况,有的时候初伏结束之后,不见得马上就会出现庚日,这个时候中伏期间可能就会超过10天,也就是20天的情况。两个庚日之间是10天,初伏与夏至之间的天数不一定,最少是21天,最多是30天。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我国传统历法,自初伏开始进入夏季常年相对最热的?三伏天?。一般说来,?三伏天?中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 根据我国相关历法,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是盛夏暑期?末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2个?庚日?,是盛夏暑期?出伏?日。?末伏?结束、?出伏?的一天,也是?三伏?天告别酷暑的日子。二、?三伏天?的日期确定方法我国古代,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对应的干支,年月日时的干支互不干扰。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四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要确定夏至后的第1个庚日,首先要掌握某一日干支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从已知日期计算干支纪日的公式为:G=4C+[C/4]+5y+[y/4]+[3*(M+1)/5]+d-3Z=8C+[C/4]+5y+[y/4]+[3*(M+1)/5]+d+7+i其中C是世纪数减一,y是年份后两位,M是月份,d是日数。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来算。奇数月i=0,偶数月i=6。G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Z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计算时带[]的数表示取整。例如:查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06+[06/4]+[3*(4+1)/5]+1-3=117除以10余数为7,天干的第7位是‘庚’。Z=8*20+[20/4]+5*06+[06/4]+[3*(4+1)/5]+1+7+6=213除以12余数为9,地支的第9位是‘申’。答案是: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再例如:查日的干支日。将数值代入计算公式。G=4*20+[20/4]+5*11+[11/4]+[3*(8+1)/5]+12-3=156除以10余数为6,天干的第6位是‘己’。Z=8*20+[20/4]+5*11+[11/4]+[3*(8+1)/5]+12+7+6=252除以12余数为12,地支的第12位是‘亥’。答案是:日的干支日是己亥日。天干地支编码表: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5
日 星期六 郑宗平 整理编辑 立秋,顺秋,反秋,秋包伏,伏包秋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伏包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