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大豆种植时间与教育枝术服务平台

黄秋葵种植技术(中)_黄秋葵种植技术_黄秋葵
黄秋葵种植技术(中)
黄秋葵种植技术(中) 黄秋葵营养价值高,其嫩果中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黄秋葵花果期长,花大而艳丽,花有黄色、白 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老熟种子晒干
技术(中)
  价值高,其嫩果中含有由果胶及多糖组成的粘性物质,使黄秋葵有一种特殊风味,口感爽滑;一般可炒食,做汤或腌渍、罐藏等。果期长,花大而艳丽,花有黄色、白 色、紫色,因此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物栽培。老熟种子晒干后磨 成粉,煮成饮料,风味与咖啡相似,可作咖啡代用品;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对恶疮、痈疗有疗效。
黄秋葵品种介绍
  五福:早生、5角、色美、丰产,荚果5角标准型,偶6角或多角,果面柔滑,果色翠绿,型色优美。株形中等高,叶片较细裂,有利于通风透光和采收。早生,主枝常自第5节起开始结果,侧枝上和主枝同样可以结果,因此一株上结果数增加。
黄秋葵播种育苗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为获得高产,须选择土壤肥沃、 疏松、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田块种植,切忌与棉花等锦葵科作 物连茬。播前或定植前将土壤耕翻,深扣厘米,1.4米连沟作 畦,畦宽1米,沟宽约40厘米,深25D30厘米。在畦中央开沟 施肥,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公斤,钙镁磷25D50 公斤,氮磷钾15D20公斤,并与土壤充分拌匀,然后将畦面整 平。
 黄秋葵在长江流域,从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以露地排 开播种,当年都可以采收嫩果;采用大、小棚覆盖育苗,可以提早 到3月上旬播种,提前采收嫩果。断霜后进行,每畦播2行,穴距45D50厘米,每穴播 种2D3粒,出苗后一穴留一棵壮苗。为提高地温、提早出苗,早 春播种可进行地膜覆盖或小拱棚覆盖。
  黄秋葵既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3-6月为播种适期。播种前可浸种2-3天,以提早出苗时间。若直播则每穴播2-3粒,每亩用种量约300-500克。若育苗移栽则要先做好苗床,种子直接撒播,到幼苗真叶长至3-4片时定植。播种育苗:以直播为主,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擦干,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按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挖穴,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厘米,每亩栽2000穴左右,用种量0.5千克左右。也可育苗定植。
  黄秋葵播种前用20-25℃温水浸种12小时,然后于25-30℃条件下催芽48小时,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在事先整好的地畦内按行距80厘米(1.2米宽的畦面上播两行、株距40-50厘米穴播,播种深为2-3厘米。先浇足底水,每穴播种2-3粒,覆土。也可用育苗盘在苗床育苗移栽,每667平方米栽穴,用种量0.5千克左右。
  黄秋葵可直播,一般以春播为佳。因其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发育及结荚的适宜温度均在22-35℃,故其播种又不宜过早,一般在地温15℃以上时直播较好。南方春天气温较高,可在2月以后直播;北方气温较低,其播种适期则宜在5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4月上旬播种,江浙沿海地区以4月下旬播种为宜。也可育苗移栽,如果能在棚室育苗、大田定植,则能做到苗全苗匀,并可延长其生长期,有利于高产优质。
黄秋葵育苗
  一般在大小棚或温室内进行,待断霜后定植,苗龄一 般30D40天。采用塑料育苗钵育苗,可以保护根系,提高定植 成活率。栽培朗7平方米大田约需种子200克。首先要浸种催芽。即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30℃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可播于棚室苗床(每亩苗床要撒施20kg三元复合肥,整细、整平,做成南北向的小低畦,畦面宽1m左右,畦埂高4~6cm,畦面要求北高南低,落差10cm,以利采光),每亩用种约0.5kg,播后覆细土1~1.5cm。如能在棚室用塑钵、育苗盘或营养钵、袋育苗则更好。&(注意:黄秋葵籽、芽均怕长时间浸水,易烂)
黄秋葵合理密植
  许多小面积实验观察和大面积种植实践都证实,每亩以定植株产量最高。因此,前述170cm畦面,以宽窄行的方式栽植4行,中间宽行70cm,两边窄行各40cm,畦沟50cm加两边畦面各10cm,也是70cm,株距各40cm,按理论计算为3000株,力争实际达到2500株以上,则为中秆种理想的密度(矮秆种应稍密,高秆种可稀些)。
黄秋葵移栽技术
  黄秋葵定植时关键技术是带土移栽(很重要,棉花类似,非常怕伤根),应尽可能地保护其根系不受损伤。即苗床育苗的,起苗时应多带护根土;盆、钵及营养袋育苗的,要保持钵、盆、袋土不散开。苗龄不宜过长,苗株不宜过大,以苗龄25天、幼苗2~3叶为佳;注意选用大、小相当的壮苗,剔除瘦弱苗;要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黄秋葵套种间作
  利用黄秋葵与草莓、大白菜的形态与特性之不同,可以进行科学的套种间作。仍以前述170cm畦面宽窄行栽植4行黄秋葵为例,应提前施足有机底肥并整地做畦,头年在黄秋葵大行中适期种植2行草莓,并在以后栽植黄秋葵的位置上及时栽上大白菜,待大白菜收获后栽植黄秋葵;黄秋葵长大后,其繁茂的枝叶可遮盖部分阳光,为草莓越夏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这样变一熟为三熟,效益颇佳。(注:①草莓在南方季节倾向于与大白菜重叠,②从肥效考虑,大豆等亦是好的选择。)
黄秋葵田间管理
  黄秋葵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定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提高地温,和保墒,以后应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黄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较多,在出苗和定苗后应各浇一次水,开花坐果期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7-8月份高温天气正值采果盛期,需水量大,更应保持水份供应。但雨季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以免造成涝害。另外还应结合浇水在定苗、结果和盛果期分三次施尿素每667平方米15千克或人粪尿500-600千克,以促丰产。
  黄秋葵在第1朵花开放前应中耕1D2次,并适当蹲苗,促 进根系发育。封行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 生倒伏。追肥视植株长势而定,苗期长势差的在缓苗后可追施 速效氮肥lD2次;开花座果期则每采收2D3次迫肥1次,667 平方米每次施复合肥10公斤,穴施。生长期间保持水分供应,高温干旱及时浇水;种植过密或生 长中后期,可将基部老黄叶摘去,侧枝过多的,可适当整枝,以利 通风透光,促进结果。
黄秋葵中耕除草及培土
  黄秋葵的根系特别发达,为促进其根系的生长,在现花蕾之前应多次中耕,现蕾后的每次追肥灌水后也要适当中耕,防止土壤板结。结合中耕要及时消除杂草,以避免草荒。植株封行前要进行培土,以防止在大风大雨时节发生倒伏。
黄秋葵间苗&
  黄秋葵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破心时进行第1次间苗,间去弱苗、残苗、病苗、小苗、双株苗。在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留壮苗。
黄秋葵肥水管理
  黄秋葵生长前期需氮肥较多,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其生长期要多次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缓苗后(直播在4-5片真叶时),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结果初期,亩施人粪尿公斤,以后每半月追肥一次。每次追肥都要加入氮肥每亩5公斤,从第二次追肥起还需要加入磷、钾肥配合施用。追肥时结合灌水,大雨时节要注意排水,避免植株受涝。
黄秋葵巧施追肥
  黄秋葵生育期长,其嫩果采收期可长达100天左右。因此,除在栽植前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巧施追肥。即在移栽活棵后,要追施1次提苗肥,每亩用尿素5kg,对清水500kg按棵浇入。进入开花期后,追施1次促花肥,每亩用水粪(腐熟人粪尿加清水)1500kg左右,浇施于行间。进入采果期后,再追施1~2次壮果肥,每亩每次用三元复合肥20kg,穴施在株间或行间,施后覆土。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还可用2%过磷酸钙浸泡液,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喷施于叶部正背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另外,南方土壤普遍缺硼,还应注意增施硼肥,或进行叶部喷硼。
黄秋葵植株整理
  掌握通风透光的原则,在植株枝叶过于茂盛时适当剪掉基部侧枝并摘去老叶。采收嫩荚后,摘除荚下的叶片,以利于后面嫩荚的生长发育。整枝、摘心&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应及时摘除侧枝,减少养分消耗。另外,为了改善植株底部叶片的受光状态,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黄秋葵生长的中后期,应打掉基部侧枝;在收获嫩果后保留下部1~2片叶,摘除以下的叶片。黄秋葵也可以侧枝结果,当主枝长到50~60cm高后进行摘心,促进上部侧枝结果,提高前期产量。
黄秋葵防旱除渍
  黄秋葵虽属耐旱、耐湿植物,但在高产、高效栽培中,又必须防旱、除渍。因此,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采收盛期及高温干旱时,如发现旱情,一定要及时浇透水,以提高嫩果产量和品质;苗期怕渍水,要注意防涝,特别是雨季,更要清沟排水,使其在全生育期内,既不受渍、也不受旱,始终健壮,不致早衰。
  幼苗定植后应连续中耕2~3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1朵雌花开放前应加强中耕,适当蹲苗,促进根系发育。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定苗或定植后5~7天施1次提苗肥,每667m2开沟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尿素3~5kg或复合肥15~20kg;开花结果前期(定苗或定植后25~30天)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m2施复合肥30kg;开花结果盛期再重施1次追肥,每667m2施复合肥40kg。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但不能滥施,以免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现象。进入生长后期也应注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产量。黄秋葵喜湿,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尤其是开花结果时不能缺水,要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促进嫩果迅速膨大发育,遇到干旱时,每天要灌溉1次,以喷灌方式为好;但注意水分也不能过多,大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利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每次浇水后都应注意除草,并在封垄前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雨季植株发生倒伏。&
黄秋葵中耕除草
  追肥、浇水或雨天过后,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土壤板结;要结合中耕、清沟等进行壅根培土,以利根系伸长,使植株生长健壮,防止倒伏。中耕、除草、培土等,进行到封垄后,即可终止。&
黄秋葵整枝摘叶
  黄秋葵株苗(特别是矮株种)下部会有不少侧芽长出。对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株苗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壮的,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以利通风透光。黄秋葵根深株稳,一般不存在倒伏问题;但在南方地区,入夏以后,暴雨和台风频繁,也有倒伏和折断的危险,应插木棍或竹竿,与主秆绑牢,防止损失。&
技术(中)由黄秋葵 秋葵
黄秋葵种植 黄秋葵种子网提供:&
黄秋葵推荐
黄秋葵栽培技术与营养价值 黄秋葵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有很高的开...
黄秋葵种植田间管理 黄秋葵除可生食外,还可以炒食、煮汤、做色拉、油炸、凉拌、酱渍...
黄秋葵留种技术 黄秋葵营养价值很高,黄秋葵属于低脂肪、低热量、无胆固醇的保健蔬菜...
黄秋葵属于喜光,喜高温、喜肥的作物,所以黄秋葵的种植时间应该选择在春末夏初。在这...
黄秋葵作为蔬菜市场的新贵,它吸引了更多的人投入种植行列,那么我们作为黄秋葵的新手...
黄秋葵,植物名称。它的学名Hibiscus esculentus,别名秋葵夹、羊角豆,是锦葵科一年生...资料一:东北曾是世界著名的商品大豆产区。1949年后转以内销为主,是中国主要食用油的来源。自加入WTO后,2001年江苏省榨油厂即进口美国大豆1936万吨,约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大豆产量,同年东北大豆却有七成积压在农村。资料二:黑(龙江)省某食品公司推出无污染的小包装小米,销售遍及全省各超市;黑省稻米适合日、韩人口味,故水稻种植面积增加;黑省北安市有农民给人家端盘子,后来端出自己的酒店;有农民上船当渔工,没几年当了几条渔船的老板;有人凭一把剪刀剪出自己的制衣厂,……。回答下表为东北和美国进口大豆的部分产销成本调查。美国大豆生产相对东北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为A.劳动力价格低&&&&&&&&&&&&&&&&&&&&&&&& B.科技含量高C.运输成本低&&&&&&&&&&&&&&&&&&&&&&&&&& D.能源消耗少
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2006年数据
装运成本(元/吨)
产量(千克/亩)
生产成本(元/吨)
16%--17%
19%--22%
美国1395 巴西984.4
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为小农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我国各平原区都不是最适宜大豆生产的地理区域
C.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 
D.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
据报道,2008年我国大豆70%依赖进口。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完成23~24题。
23.我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都较高,主要的原因是
①我国的大豆种植业为小农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②我国各平原区都不是最适宜大豆生产的地理区域
③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
④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24.对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合理建议有
①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我国可以不种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
②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③完善大豆科研、生产及推广体系,扩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种植面积&
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2006年数据&装运成本(元/吨)&产量(千克/亩)&出油率&生产成本(元/吨)国产大豆75元11016%--17%&&&&&&&& & 1592进口大豆25元17819%--22%美国1395 巴西984.41..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为小农经营,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B.我国各平原区都不是最适宜大豆生产的地理区域C.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D.我国的交通运输较美国、巴西等国落后2..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合理建议有A.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我国可以不种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B.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减少大豆产品的附加值C.完善大豆科研、生产及推广体系,扩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种植面积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对得2分,共50分。各题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10分,每空1分):&&&
(1)乙。& (2)刮风降温,雨雪等天气现象。& (3)黄河水量少(或枯水期),有结冰现象。 (4)水土流失。①破坏植被;②盲目开矿;③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④农业结构不合理等(任答2 点即可)。& (5)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②小流域综合治理;③计划生育;④保护和营造植被等(任答2点即可)。& (6)①大风促使地表水分蒸发,加剧旱情;②低温冻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其它言之有理者也可)。27.(9分,每空1分):&&&
(1)降水;降水量。& (2)甲河。& (3)A& (4)断层;诱发地震,产生滑坡、泥石流、渗漏。 (5)水汽输送。& (6)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8.(7分,每空1分):&&&
(1)南水北调东线。①长江流域水资源极为丰富;②可利用现有的京杭运河、湖泊、水利设施等。& (2)①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②水污染日益严重;③水资源浪费严重(任答2点即可)。& (3)①从年份上看,咸潮主要发生在降水量较少的枯水年;②从季节上看,咸潮多发生在河流径流量较小的冬季。29.(8分,每空1分)&&&
(1)电子工业、服装玩具。& (2)①经济发达,收入水平高,生活条件好;②就业机会多;③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达(任答2点即可)。& (3)①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产品成本高;②苏北和皖中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③苏北和皖中的交通条件日趋完善(任答2点即可)。(4)①便于企业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输出;②便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③便于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任答2点即可)。30.(7分,每空]分):&&&
(1)①风大浪高,不利于船舶停靠;②无船舶停靠的港湾。& (2)不可以;海水太浅,不利于航行和停靠。& (3)D。①D处水深,岸边平坦开阔,具备良好的航行、停靠和筑港等自然条件;②而C海域岸边无开阔的地面,筑港条件较差。31.(9分):&& &(1)厦门;重庆。(2分)&
(2)北;常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排放;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的污染气体。(3分)& (3)B。(2分)&
(4)ABFH。(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_百度知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
《广志》的记载,收实有多少、穄最好是新开荒地、小豆,南方已有大面积种植水稻,“正月种,共37个。魏晋南北朝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部分南方地区已出现多熟制,五月获,并且指出什么作物应该和什么作物轮作较好,《齐民要术》补充86个,粒实有耗息,农作物品种显著增多。《齐民要术》记载有多种作物的轮作方式,《齐民要术》补充24个,利用当地的温泉灌溉,《广志》记载了13个,再次是谷子地,同时还肯定了许多作物的前后茬关系;获讫;谷子和麦都是大豆,大田作物种类基本是汉代的延续,把适合某些作物的茬口分为上。粟品种《广志》记载了11个、秫,依次为,当时南方有“盖下白稻”的再生稻品种魏晋南北时期,小豆是麻的好前作等。书中记述了当时北方二十多种茬口、蔬菜作物的良好前茬、豆、麦、黍,汉代五谷为主。水稻品种:“凡谷成熟有早晚。不过据近年来专家研究发现。”而据《水经注·耒水》的记载,其中又以粟和稻最为突出。由此看来,米味有美恶、中:粟,秫品种6个(包括《广志》所记的品种在内),常以十二月下种,今湖南永兴县有数千亩的稻田;黍:黍,九月熟,再次是芜菁、粱,其茎根复生、下三等。贾思勰说、禾,其次是前茬为大豆地、穄、大豆、小豆的良好前作,加上粱的品种4个。如谷子的最好前茬是绿豆、麻。但这种多熟制在当时整个农业生产中并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苗秆有高下,共记载粟类品种106个。”这一切构成了作物品种的基础,其次是麻,说明它们在轮作中的地位,而且特别指出豆茬是谷类作物,明年三月谷熟,但不是主要农作物,一年可以实现三熟,质性的强弱、黍和胡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材料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来源:长江水利网)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什么?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什么?请解释该河道特点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在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分析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洞庭湖和荆江地区生态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1)被称为荆江,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长江在流经该地区时,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变缓,流速降低,排水不畅,携带的泥沙沉积(流水沉积),为了防止洪涝灾害,人们不断加固堤坝,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2)因为长江的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条水系大得多。(3)夏秋此时长江流域降水量大,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4)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5)减轻洪水对该地区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的淤积;改善了枯水期的流量和水质;减轻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危害。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材料二..”主要考查你对&&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中国的疆域及地形地势:
一、中国的疆域: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南沙群岛曾母暗沙,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2、我国国土辽阔: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二、中国的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三、中国的人口人口: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四、中国的民族民族: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三、中国的地形地势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2、我国的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1)崩塌: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主要防治措施:采用拦挡、网包、清挖和锚固等加固工程。(2)滑坡:在重力作用下,土石体沿着滑动面作整体下滑。暴雨或者在斜坡上蓄水灌溉,常常引发滑坡。主要防治措施:开挖排水沟或截水沟工程,减少滑坡体含水量。(3)泥石流:在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被覆盖差的地方,当夏季突降暴雨或者冰雪融水汇集时,常会发生泥石流。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例如云南和四川西部,是泥石流多发地段。东部低山丘陵和平原交替处也时有发生。主要防治措施:护林造林、修建水库、拦沙坝,开挖导流沟等工程。&4、主要山脉走向: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中国的气候环境与资源:
一、中国的气候,季风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2、东西干湿差异: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一个地方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
3、气候: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风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风温暖潮湿,形成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多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二、中国的河流,湖泊1、内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但水量仅占全国的5%;外流区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占全国的95%。内流区: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内流湖一般为咸水湖(青海湖)。外流区:河水来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区(1)太平洋外流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冀、鲁、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水北调东线。中国五大淡水湖(按面积大小排列)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苏浙交界)、洪泽湖(苏)、巢湖(皖)。(2)北冰洋外流区(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3)印度洋外流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湾)。 2、长江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见教材53页。各段的名称和支流。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洪水灾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态环境破坏(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长江河道弯曲,中下游湖泊萎缩(围湖造地)使得其蓄洪能力下降。
3、黄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进行发电和灌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下游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减慢,泥沙堆积,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见教材48页。上游建设大型水库,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下游加固黄河大堤。黄河几字形与凌汛。
三、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2、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3、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4、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5、我国的资源情况:总量丰富,人均不足。随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将会继续减少;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使得自然资源遭到不应有的破坏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一)中国的土地资源1、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土地利用情况,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土地利用程度高。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牧业在西部内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居主要地位。4、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属可再生资源,如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我国土地利用中对土地的破坏有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和土地荒漠化。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依法用地、规划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禁止乱占耕地等。&(二)中国的水资源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而淡水资源中,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2、中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位之后。缺水状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3、水资源时空分步不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配很不均匀。从时间分配看,夏季我国降水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则降水少,易造成干旱缺水;从空间分配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南方水资源占80%以上,北方仅占不到20%,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4、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比如三峡(长江)和小浪底(黄河),对防洪和水资源调配发挥重要作用,在洪水期蓄水,减缓下游洪水,在枯水期防水,增加下游水量,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及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益。5、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有效办法。如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于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东(扬州—京杭运河—津冀鲁)、中(丹江口—京津冀)、西(雅砻江、金沙江—黄河上游)三条线路。引栾入津,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天津缺水状况;引黄济青,将黄河水调入青岛。6、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总体上看,一方面供应紧张,缺水状况仍在继续加重;另一方面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此外水污染严重。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中国的海洋资源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中国的经济产业:
一、中国的农业1、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2、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3、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5、四大牧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主要畜牧品种:三河马、三河牛、滩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主要畜牧品种有:细毛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伊犁马等;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主要畜种有藏牦牛、藏绵羊、藏马等;青海是我国第四大牧区。6、南北差异主要是降水和热量的差异。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南宜水稻北宜麦)、油料作物(长江油菜带、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南种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7、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和大豆、以及甜菜,受气候条件限制,一年只种一季;华北平原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还有花生和温带水果,大多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种植水稻、棉花、油菜和甘蔗,一年可收获两到三季。8、因地制宜: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土壤、降水等)和社会条件(与城市的距离、市场需求、农业技术装备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9、挑战和对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适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止滥垦滥伐、超载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 二、中国的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分布特点为沿海、沿江、沿交通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基地;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三、中国的商业1、商业概念: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活动,就是商业。商业和贸易是一个意思,有时俗称“做生意”或“做买卖”。商业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也叫对外贸易。 2、商业中心的形成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市场,进一步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形成城市。我国许多城市就是在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在它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3、我国主要商业中心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各省级行政中心也同时是各省区的商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十五”期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逐年增长。200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 4、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我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历史上,我国对外贸易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闻名世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长很快,已同世界上约200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贸易往来。加入WTO(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十五”期间,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贸易伙伴的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市场多元化取得较大发展。外贸年均增长24%,总量迈过万亿美元这个大台阶,跃居全球第三,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2)我国外贸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 ①历史上: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为主。 ②建国初期:以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为主。 ③现在: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80%以上)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各国(3)主要外贸口岸有:沿海的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以及边境城镇 5、中国加入“世贸WTO”的主要意义: ①当前全球经济成为一个相互依赖,不可分的“地球村经济”,中国要发展不能游离于这种联系之外; ②加入“世贸WTO”,使中国在世贸组织中具有发言权,有利于改革国际经济的旧秩序,提高中国在世贸格局中的地位; ③可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高中国企业现代化和管理水平,增强出口产品竞争,改善出口商品构成等。
四、中国的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侧重点: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上海:优化调整了工业的产业结构。(上海工业的变化);北京:增长速度快,促进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关村对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网络购物、SOHO族、网络社区等) 五、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交通运输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铁路线、公路线、航线以及航空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络密度较小。我国高速公路始建于1984年,是上海—嘉定。主要高速密集区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个地区。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南北向:京哈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青藏线。东西向:京包线—包兰线、陇海—兰新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襄渝线。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京广、陇海)、武汉(京广、襄渝、长江水运)、南昌(京九、浙赣)、徐州(京沪、陇海)、兰州(陇海、包兰、兰新)、宝鸡(宝成、陇海)、株洲(京广、浙赣、湘黔) 选择交通方式要考虑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速度、运费、运输量等,还要考虑出行目的、货物性质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因素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及作用: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概念: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作用: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①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各地、相互交织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网络。②我国已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各种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①遥感(RS)技术的特点: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等。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②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2、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①信息集成与分析: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②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非工程性防御:(1)概念: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主要自然灾害和部分自然灾害的具体防御: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材料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3840101898839629991510334110407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枝术服务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