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手术治疗腰椎滑脱手术费用吗

上传时间:
北京三甲综合医院307医院推荐专家刘耀升主任强调腰椎滑脱神经减压术可用来缓解神经根症状及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减压的方法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节段性开窗.早期研究显示,大量经单纯神经减压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当前位置:>
腰椎狭部裂,腰椎滑脱1度,需要怎样治疗,做手术要多少钱,医保能报销多少?
更新时间: 0:18:30
腰椎狭部裂,腰椎滑脱1度,需要怎样治疗,做手术要多少钱,医保能报销多少?
提问者已采纳
发表时间: 15:41:39
友情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font
id="replysta_)
任正新医生信息
职称:主治医师
所在科室:内科
帮助用户:13609个用户感谢:1336次
所在医院:
擅长疾病: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
咨询任正新医生
如:今天早上发烧,医生说是细菌性的,白细胞15.6H,还有一个是87.5,体温是38.2,发烧,头有点疼,浑身酸疼,没有其他症状了......
河北省邢台人民医院
帮助用户:39852个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
帮助用户:22277个
河北省南宫市长城医院
帮助用户:10514个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
帮助用户:8006个
河北威县中医院
帮助用户:7449个&#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3:25:41|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导航微创与传统切开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对照研究
发布时间:点击数
导航微创与传统切开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成人的对照研究是的常见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目前常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引起的神经压迫症状,并重建脊柱稳定性。传统的创伤面大、剥离肌肉重、术中出血多、患者恢复慢、术后下腰痛症状较重。微创手术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微创是近年来兴起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术式创伤小、对韧带肌肉剥离少、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轻,但由于微创术式对术者要求极高、术野相对较小,因此具有学习曲线长、术中易损伤神经血管、术中反复透视等缺点。术中即时三维导航技术的出现 帮助完成了从非可视操作到可视操作的飞跃,尤其是在微创领域,该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弥补了微创手术可视程度低、辐射剂量高等缺点。为探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与传统的切开进行比较,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病例纳人标准:①成人为第一诊断,包括峡部裂滑脱及退行性滑脱,②滑脱程度为Ⅰ度或Ⅱ°,③单节段滑脱,④症状以腰背痛、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为主,⑤保守治疗无效,⑥神经定位与影像学符合。病例排除标准:①先天性、外伤性、医源性腰椎滑脱,②合并肿瘤、结核、感染者,合并脊柱先天畸形者,或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③无自主行为能力者,④不愿参加试验及接受随访者。自年月到年月共有例患者在我院进行了术,进入本研究组的为例。其中因不愿参加试验原因排除例,剩余例,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为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一个位置开始选取随机数字,将随机数字除以,按照余数分为导航微创组(采用术中即时三维导航辅助微创,例)和传统切开组采用传统的切开,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具有可比性。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完成。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方式导航微创组: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经皮微切口在腰椎棘突放置患者示踪器,术中即时三维型臂线机扫描获取导航图像,然后在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确认椎弓根螺钉入钉点并经皮置入螺钉,然后导航确认减压椎间隙位置并置入微创套筒扩张器,套筒下入路行椎管减压,椎间盘切除,并置入椎间融合器。然后提拉复位滑脱的椎体图。传统切开组:全身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行腰后正中切口入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棘上韧带。用电刀沿棘突切开椎旁肌,用将椎旁肌钝性剥开,用双极电凝止血后用组织剪剪断旋转肌,显露滑脱节段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后,插入标记针透视确认位置满意,入路行相应节段椎管减压,置入椎间融合器,然后透视确定内固定及融合器位置满意后,提拉复位滑脱椎体。研究内容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滑脱节段、滑脱程度、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日本协会(评分及改善率、下腰的功能障碍指数(、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和标准。根据患者随访时腰椎(经椎弓根螺钉水平平扫及二维重建)采用分级法(即螺钉完全在椎弓根皮质内为优,穿出皮质≤为良,~为中,为差)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根据动力位线片及片采用定义的方法(植骨密度逐渐增加,相邻终板无透光带,融合椎体间骨桥,器械无松动断裂,动力位片角度变化小于°或位移小于为标准判断是否为放射学骨性融合)评价术后融合率,按方法测量滑脱率,复位率(术后滑脱率-术前滑脱率)术前滑脱率×。计算滑脱率及滑脱复位率。四、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 示,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性别及标准评价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类切口甲级愈合,无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再手术病例。导航微创组患者的出血量较传统切开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例患者均获随访,导航微创组随访~个月平均个月)。传统切开组随访~个月(平均个月)。导航微创组改善率优于传统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导航微创组末次随访时低于传统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末次随访时评分和标准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两组患者共完成椎弓根螺钉置入枚,其中导航微创组置钉枚,置钉准确性评级:优枚,良枚,优良率为;传统切开组置钉枚,置钉准确性评级:优枚,良枚,优良率为,两组置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导航微创组和传统切开组术后滑脱率均较术前滑脱率明显减小,术后滑脱率、复位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导航微创组有例未融合,融合率为,传统切开组有例未融合,融合率为,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 讨 论术最早由和提出,目前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成人的常规方法。然而,传统的术为了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对腰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破坏较大,这也是传统术后下腰痛的重要原因。和年首先报告将微创技术应用于术中,随后这一技术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体现出了优势。等指出微创比传统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但在手术时间、评分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报告的例行微创患者,评分由术前分下降至术后分,评分由分降至分。多项研究证实了微创不仅可以达到和传统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在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下腰痛症状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但同时一些研究也指出,微创由于术野操作范围小,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由于术中需要多次透视定位,辐射剂量较传统切开高。微创技术学习曲线较长,不容易掌握。计算机导航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的重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内固定置入的精确性,使手术由可视化向非可视化转变,将导航技术应用于微创领域,弥补了微创手术视野狭小、操作准确性低、学习曲线长等缺点。等报告将导航技术应用于微创时,透视时间由透视组的平均缩短到导航组的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与传统切开组比较,导航微创组手术出血量少、随访时低、改善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现了导航微创手术较传统切开手术的优势,由于导航微创手术对椎旁肌肉韧带剥离少、损伤小,因此术后恢复快,术后腰背肌肉功能恢复好,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微创技术的发展可通过比传统手术更小的创伤达到与传统手术相同或更佳的疗效。导航下微创技术能保障微小创伤的手术在精确安全的条件下实施,是脊柱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中导航微创组与传统切开组相比,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与相关文献报道的微创会延长手术时间结果不同,主要是由于我院采用术中实时三维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在小视野甚至非可视化条件下,借助红外线示踪设备仍然可以流畅地完成手术,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导航下腰椎置钉优秀率约为~,较透视下置钉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本研究显示,导航微创组置钉优秀率为,高于传统切开组的,但置钉精确性并无显著差异,一方面说明导航技术应用于微创领域后可以帮助手术顺利进行,达到和传统切开手术相同甚至更好的手术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样本量较小,也为我们未来的研究设计提供了经验。两种手术方式融合率、滑脱复位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说明微创手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切开手术相同的手术复位效果及骨性融合预期。总之,在治疗方式选择上,导航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开手术相比,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临床效果好、置钉准确性高等优点,导航技术的使用使微创的操作性变得更加流畅,使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安全性有了更高的保障,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图女性患者,岁,术前及片示峡部裂滑脱(度)(~,经皮固定导航系统患者示踪器,术屮即时三维导航引导下确定套筒置入位置,置入椎弓根螺钉并进行操作(),术中即时三维型臂线机导航图像引导椎弓根螺钉微创置人术 后微创切口(,术后复查线片和?示复位良好,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秦之威,孙磊,陈晓亮,张杰峰,夏波
【关键词】& 腰椎;椎体滑脱;手术方法、适应证;疗效
  摘& 要:[目的]通过对82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病人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探讨有关腰椎滑脱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病人情况分别采取以下4种术式:A组,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18例,均Ⅰ度滑脱;B组,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1例,Ⅰ度11例,Ⅱ度20例;C组,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例,Ⅰ度2例,Ⅱ度13例,Ⅲ度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3例,椎管狭窄3例;D组,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Ⅰ度1例,Ⅱ度10例,Ⅲ度3例,包括椎管狭窄6例(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1例),椎间盘突出4例(Ⅱ度3例、Ⅲ度1例)。[结果]随访6个月~6 a 6个月,平均3 a 8个月,单纯植骨融合组(A组)18例中15例融合,其融合率83%、滑脱复位率003%,根据下腰痛的FRS评分标准,其改善率5269%。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B组)的31例中30例融合,其融合率96%,滑脱复位率83%,改善率5620%。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C组)融合率89%、滑脱复位率90%、改善率5985%。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组(D组)融合率100%、滑脱复位率92%、改善率6108%。[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不同因病人的病情不同而不同。
&&& 关键词:腰椎;& 椎体滑脱;& 手术方法、适应证;& 疗效
&&&& Clinical study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clinical analysis on 82 cases∥QIN Zhiwei,SUN Lei,CHEN Xiaoliang,et al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the Central Hospital of Taian City,Taian Shandong 271000
&&&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82 cases of spondylolisthesis treated with surgery,the different types of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evaluated[Method]Patients with spondylolisthesi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ased on their pathology and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used accordinglyGroup Ⅰ consisted of 18 patient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with back pain(3 cases)and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13 cases)and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2 cases)of ⅠThey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interlaminar and interspGroup Ⅱ consisted of 31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2 cases)and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23 patients)and 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6 cases)of Ⅰ degree(11 cases)and Ⅱ degree(20 cases);They were treated with reduction of sliding vertebra and posterior interlaminar and interspGroup Ⅲ consisted of 19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2 cases)and isthmic spondylolistbesis(17 cases)of Ⅰ degree(2 cases),Ⅱ degree(13 cases)and Ⅲ degree(4 cases);They were treated with laminectomy and decompression,with reduction of sliding vertebra and transGroup Ⅳ consisted of 14 cases with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of Ⅰ degree(1 case),Ⅱ degree(10 cases)and Ⅲ degree(3 cases);They were treated with laminectomy and decompression,with intervertebral body fusion,with reduction of sliding vertebra and transverse process fusion[Result]In group Ⅰ,solid fusion were in 15 cases giving a fusion rate of 83%,003% rate of reduction,5269%In group Ⅱ,solid fusion were in 30 cases giving a fusion rate of 96%,5620% rate of improvement,83%In group Ⅲ,fusion rate,reduction rate and improvement rate reached 89%,90%,5985%In group Ⅳ,the fusion rate,reduction rate and improvement rate were as high as 100%,92%,6108% respectively[Conclusion]Different operative methods have different operative indicationsOperative methods differ from different patients
&&& Key words:L& S& Operative methods,I& Therapeutic effect
&&& 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较多,作者采用4种手术方式对8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进一步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998年6月~2004年6月对腰椎滑脱症105例行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6 a 6个月,平均3 a 8个月,资料完整82例。男性29例,女性53例;年龄24~65岁,平均463岁。按滑脱性质分类:退变性滑脱7例,椎弓峡部崩裂性滑脱67例,外伤性8例。按部位分类:L3滑脱1例,L4滑脱34例,L5滑脱40例,L4、5同时滑脱7例。按滑脱程度分类(Meyerding法):Ⅰ度32例,Ⅱ度43例,Ⅲ度7例,其中合并椎间盘突出7例、椎管狭窄9例。全部病例行CT或MRI检查。
&&& 12& 手术方式分组
&&& 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18例(A组),均为Ⅰ度;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板间植骨融合术31例(B组),Ⅰ度11例,Ⅱ度20例;减压、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9例(C组),Ⅰ度2例,Ⅱ度13例,Ⅲ度4例,包括椎间盘突出3例,椎管狭窄3例;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14例(D组),Ⅰ度1例,Ⅱ度10例,Ⅲ度3例,其中椎管狭窄6例,椎间盘突出4例。
&&& 13& 手术方法
&&& 腰椎后正中切口,显露滑移椎及下位椎体的横突和关节突。除A组外,B、C、D组都置钉。按Weistain法在滑移椎体植入2枚提拉复位钉,在其下位椎体植入2枚角度椎弓根钉。A、B组,不减压;C、D组,减压。先行间隙撑开,再行提拉复位、固定。如用Cage,则切除椎间盘组织。A、B组,在双侧椎板棘突旁去掉皮质骨行植骨融合;C组,在未减压侧行椎板棘突植骨融合,如全减压,则在横突间、小关节突旁进行融合;D组,除了椎间放Cage外,还在横突间、小关节突旁进行融合。
&&& 2& 随访评估方法
&&& 21& 影像学评价
&&& 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6个月~6 a 6个月)时常规摄腰椎正、侧、双斜位片及屈伸动态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以下指标:(1)滑脱率;(2)骨性融合情况;骨性融合标准是形成连续骨小梁桥接于融合区,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示椎间成角小于4°,假关节形成时有明显低密度间隙横过融合区,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示椎间成角大于4°〔1〕。
&&& 22& 临床功能评价
&&& 按下腰痛FRS评分标准评估,该标准是一全面、细致的评估方法,最高100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功能恢复越好。
&&& 3& 结& 果
&&& 对术前、术后和最终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及FR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 31& 术后早期结果
&&& 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等见表1,表2~3显示各组术前、术后的滑脱率。表1& 术中情况和术后早期复位情况
  32& 随访结果
&&& 根据最后1次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 a 6个月),分别测量其滑脱率,按骨性融合标准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并按FRS标准进行评分。
&&& 滑脱率:各组术前滑脱率见表2,随访时滑脱率见表4,经t检验:A组P>005,说明滑脱复位有丢失,其余3个组P均小于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有效。4个组的滑脱复位率不同(表5),与手术时滑脱复位率相比,显示A、B、C 3个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脱复位丢失,但以A组最为明显,D组无滑脱复位丢失。
&&& FRS评分:各组经t检验,其P值均小于005,说明术前、随访时FR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有效。虽然治疗都有效,但D组改善率最明显,A组最小(表6)。
&&& 植骨融合情况见表5,典型病例见图1~2。
&&& 4& 讨& 论
&&& 腰椎滑脱在人群中发生率为5%,以退变性滑脱和峡部崩裂性滑脱多见,好发于L5及L4椎体,约占95%,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要手术,在Colonna的随访中发现,约1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 自Herbinaux于1782年描述这种现象后,人们不断探索并寻找最佳治疗方法,随着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及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总结出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原则:彻底减压、复位(部分复位)、融合固定。从术后疗效看,4种术式均能使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使腰椎的滑脱趋势得到控制,但手术的效果及适应证不尽相同。表4& 随访时滑脱率图1患者,女,44岁,L4、5峡部崩裂性滑脱(Ⅰ度),后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后15个月,术前、后X线片
&&& 图2患者,男,38岁,L4、5峡部崩裂性滑脱(Ⅱ度),后路椎板间植骨内固定术,完全复位术后10个月,术前、后X线片&&& 后路单纯植骨融合术是最早应用的方法之一,1911年Albee和Hibb首创,其优点:(1)入路容易,显露清楚;(2)椎板、小关节、棘突等部位均可做植骨用,范围较大。但单纯后路植骨有可能遗漏神经根受压和椎间盘脱出,故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原位植骨融合的假关节形成率为18%~81%,而且部分患者有滑脱加重的趋势。该法只能限制病椎进一步滑脱,对于已形成的椎管狭窄无作用,故术后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不甚显著,本组随访发现3例植骨未融合,且滑脱加重。该术式只适用于症状较轻、椎体滑脱不甚明显的Ⅰ度患者。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适用于Ⅰ度、Ⅱ度腰椎滑脱神经根受压症状不明显者。椎弓根系统可固定脊柱的前、中、后 3柱,保留邻近椎体运动节段的生理功能,还能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对复位与不复位,现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复位,以恢复脊柱三柱结构的稳定性及腰骶部的生物力学功能;解除椎管及椎间孔的狭窄,消除神经症状,改善腰骶部的外观。20世纪80年代后,坚强内固定加侧后方植骨,有效地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尤其是Ⅰ~Ⅱ度滑移的病人,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本组1例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并且植骨未融合、滑脱加重。
&&& 对腰椎滑脱神经根受压症状比较明显者,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固定横突植骨融合术。采用经后路椎管减压、尤其是神经根管区彻底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关于复位的情况,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均难以达到100%,其复位率大都在80%~87%左右,仅做到有限复位,且临床研究发现,术后临床症状消失与复位的程度的关联性较小,主要在于神经根管区彻底减压和坚强的内固定。完全复位对Ⅱ度以上的滑脱,尤其是Ⅳ度,如减压不彻底可能因为完全复位造成新的牵拉伤,故解剖复位必须在彻底减压和良好的复位装置下完成。该术式有效地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并通过固定、植骨达到稳定腰椎的目的。本组随访中有2例植骨未融合且椎体滑脱出现加重。
&&&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椎体间固定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最理想的术式。该术式的优点:(1)Cage对脊柱前中柱的支撑作用和椎弓根钉的张力带作用,可防止Cage移位、下沉、松动等,符合Dennis三柱理论;(2)椎弓根钉装置,可使失稳的椎节刚度恢复到最大。Cage提供可靠的椎体间轴向载荷,分担了椎弓根钉的部分应力,避免了单独使用椎弓根系统造成的椎弓根钉松动、断裂、假关节形成;(3)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的力学结构,恢复椎间高度、椎间孔容量,从而对神经根管和椎管起到间接减压作用;(4)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可提高滑脱节段三维结构的生物学稳定性,有效地避免了假关节形成。两者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以往减压的观念,多注重椎板切除减压,而忽略了椎管侧壁及神经管后壁的上下关节突。事实上,滑移引起的病理变化是以上下关节突为核心向椎管并向神经管发展的。因此,减压应以小关节为中心,将滑移平面的椎管,尤其是神经管彻底减压,这一点在Ⅲ度以上的滑脱尤其重要〔3〕。在植入椎间融合器过程中易损伤硬脊膜、神经根及融合器位置不佳等。Hashimoto〔4〕等报道,硬脊膜撕裂的发生率为38%,神经根损伤达到27%。术中使用C臂机透视可随时校正融合器的植入位置。
&&& 本组资料所得到的结果还存在一些并发症即远期并发症〔5〕:术后下腰部疼痛或不适或不耐受疲劳18例占2195%,内固定物松动2例占243%,断钉1例占122%,滑脱加重6例占732%,持续性下肢疼伴麻木感1例占122%。本组结果与国内外同类文献相比有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病人的选择、融合指征、融合方法、复位不完全、随访时间长短及评估标准不完全相同等有关,还与病人精神心理因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致假关节形成从而导致腰部异常活动,融合部位相邻椎间关节的快速退变与韧带过度劳损,术后腰椎负荷过重等。
&&& 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滑脱加重,主要与病人过早下地活动有关,同时与植骨的方式、方法有关。过早下地活动,在未形成骨痂之前,无论多坚强的内固定,要完成和维持脊柱良好的矫形及稳定性的重建最后都要靠骨性融合〔6〕。而成功的植骨融合不仅依靠移植骨的质量、数量和来源,而且还依赖于合理选择融合部位、植骨床的准备、局部条件和全身状况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要牢记植骨的基本原则:(1)植骨床去除软组织要“彻底”,去皮植骨必须“完全”;腰椎小关节要“V”形截除软骨面并填塞植骨;横突间植骨推荐火柴棒状。(2)植骨时强调足量、紧密、重点、即用四原则〔7〕。
&&& 参考文献:
&&& 〔1〕& 郝定均,温世明,窦榆生.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系统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评价[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732.
&&& 〔2〕& 任忠明,金才益,陆金容,等.RF系统和BA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76.
&&& 〔3〕& 邹德威,海涌,马华松,等.重度腰椎滑脱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59.
&&& 〔4〕& Hashimono Tomoyuki,Shigenobu Keiichi,et al.Clinical results of singlelevel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sing thebrantigan I/F carbon cage filled with a mixture of local morselized bone and bioactive ceramic granules[J].Spine,):258262.
&&& 〔5〕& 胡令东,高文举,郑遵成,等.腰椎滑脱术后远期并发症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897899.
&&& 〔6〕& 郑峰,许刚,朱强.RF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605.
&&& 〔7〕& 汪大伟,韩士章.腰椎后外侧融合术[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374376.
&&& (1泰安市中心医院骨科,山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骨科;3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青岛& 266003)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腰椎滑脱手术后遗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