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网测定技能证的级别

2015年全国种猪测定员培训班在广州开班
5月18日 由全国畜牧总站主办,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承办,2015年全国种猪测定员培训班在广州开班。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罗展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本次培训,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李加琪教授、中山大学刘小红研究员、农业部种猪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等5位知名专家为学员授课,学员来自全国10个省市区共49名。据了解,本次培训共3天,共两大部分内容,首先是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其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广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罗展光致辞)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讲话)
& 种猪遗传改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 针对于遗传改良问题王教授提出四点:1.遗传基础;2.性能测定;3.选中流程;4.遗传进展。王教授首先谈到了遗传的稳定性,即是容易识别到的品种特征&&同意品种、年龄相似群体中个体间性状存在变异。并表示:猪的表型受猪的基因型,猪所处的环境,猪群健康度,饲料,圈舍,管理,气候等的影响。针对不同性状,遗传方法不一样,育种不一样。提出了确定性状的原则:1.选择性状是活体容易度量的。2.选择性状应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其性状加性效应值大,选择准确性高,遗传改良效果好。3.选择性状与目标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只有这样通过对性状的直接选择,才能是目标获得期望的选择反应。影响遗传进展的因素包括选择强度、遗传变异、选择准确性和时代间隔4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的,不能考虑一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找出一个最优方式。要获得理想的遗传进展:选择的性状越多,每个性状的改进就越小,需要选择最有价值的性状,要有最好的反应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最终通过遗传改良使生产者获得最大利益。王教授指出种猪选育的基本原则是:种猪选育的实质是决定哪些猪留种;以及他们之间如何配种,猪不可能像作物那样不断的培育新种;猪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时对现有的优良品种系统的选育提高。性能测定是种猪评定的基础,种猪的种用价值设涉及到各种性能指标,由于选种决策只能进行一次,所以必须将各性状的育种值纳入一个综合育种值。育种要适应 产业化发展的需求:育种场的企业目标是培育适应猪业发展需求的优良品种,对未来生产和市场预测非常重要;不仅要对未来市场敏感,还要兼顾当前生产;不仅提供种猪产品,还有技术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努力能最大限度的转为利润。 关于种猪的选择王教授表示:准确的评估期望性状在遗传上优于亲本的种猪;公猪的重点是生产性能即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效率和结实度;后备母猪的重点是母性能力:产子数、泌乳力、温顺和易管理、结构和结实。分析了国外的育种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育种企业参与度高(生产者同时是使用者),育种核心群规模大(联合育种体系),大规模开展规范细致的能测定,育种配方明确,方案适应猪业发展的需求,育种组织完善高效(测定、评估和繁育体系)。我们的差距:核心种猪依赖进口,难形成自主育种体系。引进、轻选育&。测定数据不能有效利用,育种率不高。育种目标的发展:高日增重、高瘦肉率、减少屠宰损失、最佳的饲料、使用寿命长、良好的体型,壮硕的仔猪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目标性状加入到育种目标中,如公猪体味和互作效应等。介绍了基因组育种技术加快了遗传进展。育种的理念:将母猪生产效率,肉猪上市量,胴体性能及猪肉品质等特性最大化。
&提高种猪育种效率途径与方法&-华南农业大学李加琪博教授 为啥种猪选育能取得遗传进展? 生产性能不断提高,种技术(BLUP育种值估计),杂交优势利用,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导致种猪选育取得遗传进展。 提高育种效率的4个重要要素: &1.传变异性:遗传改良的基础,相对稳定。育种群应保持一定规模,育种初始群体应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度,采取适当育种方法提高群体的遗传变异。 2.选择强度:建立规模足够大育种群,扩大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候选群),适时特殊的育种措施,改善留种率,适时人工授精等生物技术,提高种公猪使用率。 3.时代间隔 & :依据育种措施和育种方案,可能缩短种家畜的使用年限,挑选时代间隔短的选种方法,实施早起选种措施,辅助选择性状。 4选择的准确性:取决于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和利用的信息量.设法消除工作环境变异的影响,扩大可利用的数据规模,选用更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2. 种猪场内育种工作的主要内容 种猪淘汰,种猪选配,种猪测定,种猪选留。 3. 提高育种成效的主要手段 育种投入的主要构成:测定费用和额外技术人员费用。 留种率与选择反应:每减少10%的留种率将是测定数增加10%,提高选择反应的20% 留种率的确定:留种率越小遗传进展越大,但留种率小不一定是最好的效益,合理 选择测定群个体很重要。 种猪淘汰:建议根据本场的各品种(系)的情况,制定各品种周(月)种猪淘汰计划 配种计划:根据育种方向与目标,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不同血统在群体中的比例制定配种计划 种猪测定:根据配种计划每窝按要求挑选足够数量的仔猪进行测定。挑选适量、合理的公猪入测 育种效应最终体现在商品猪,遗传改进所取得的效应是可以累积的,育种的投入可以通过种猪淘汰、配种计划、种猪测定等多方面进行优化。
&规模化种猪育种与生产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及案例分析&-中山大学研究员刘小红 刘博士首先提到了种猪育种工作的几个概念:核心群建设与维护,种猪选育数字化流程、认识体型、效果评价与关键要素。 通过种猪的脂肪沉积,高产多生,高瘦肉,高适应性,LSY与NPD,留种率与选择强度等特性来对猪进行评估。选择出优秀的个体。 通过有效群体含量与近交增量,核心群种猪存栏公猪比例,核心群遗传变异,核心群平息内遗传变异,区域内联合育种体系下的核心群结构对比来进行核心群的建设。通过核心群更新,种猪分级管理,核心群适度开放,核心群遗传变异监控,核心群时代间隔来进行核心群的维护。 按周组织生产,制定种猪选配计划。定每周每周最少配种数量;确定每周配种个体,确定群繁、杂交繁育体系。按月选留淘汰,保证选配血统当月有足够的后代供选择。挑选测定种猪,制定种猪性能测定计划。认识种猪体型,血统和性能,保留本品种特征,消除有害特征,固定特有体型品质选择合适的种猪。育种工作的关键要素为:目标明确,准确的数据,坚持不懈,科学选育,联合育种。
&种猪性能检测&-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广州)樊福好博士 樊博士表示,猪的品种不单只有长白,大白等还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品种种猪测定,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优秀的地方品种,不断引进国外进口品种。各个猪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来育种,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有自己的特点,避免同质化。做到个性化选育;性化选择指数;持长期育种;当降低选择强度、延长世代间隔;提高5胎以上母猪在核心群中的比例,降低1、2胎母猪进入核心群中的比例,核心群公猪的使用年限控制在50%以下,延长对公猪使用年限的选育;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育种值的影响;参考联合育种体系和育种联盟的育种值,但不采用。 樊博士提到&如何做一名测定员?&并指出:种猪测定是个孰能生巧的过程,测定员要手疾眼快,熟悉猪的每个部位。种猪性能检测包括: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肉质性能,健康性能检测以及种猪性能的评定。检测数据要进行加密处理。通过一些举例向学员们讲解了种猪测定的一些方法:背膘厚校正,日增重矫正,眼肌面积矫正,系水率的计算以及监测数据的管理。樊博士最后指出做一个测定员要具备:良好的处事心态、扎实的技能基础、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测定思路。
2015年全国种猪测定员培训班合影 文章来源:养猪信息网 黄兆琼
新闻排行榜
若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北京华夏风行广告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1种猪性能测定技术【ppt】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ppt】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措施(正文)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技术措施
  近几年,我国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发展较快,湖北、广东、北京等地区都先后成立了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同时国内一些较大的种猪企业都在不同程度开展种猪现场测定。现依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对种猪生产性能现场测定技术加以整理,供广大养猪生产企业参考。  一、测定性状  现场测定要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该场种猪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性状经济重要性大,因此农业部将这三个性状规定为种猪场的必测性状。其它性状如达50kg体重日龄、眼肌面积等等为辅助测定性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猪生产企业已经把总产仔数、达100kg体重日龄、达100kg体重背膘厚作为基本的测定性状,有些有育种实力的种猪企业为了增加选种的准确性,对氟烷基因、酸肉基因等进行辅助测定选择。  二、测定所需设备  总产仔数和达100kg体重日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的测定对测定仪器和技术都有一定要求。测定和评估上述总产仔数、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这三个基本性状通常需要以下的设备:用于称猪的电子秤、B型超声波测定仪、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种猪遗传评估软件。同时进行种猪性能测定还需要测定场家有完善的系谱资料。  称猪用的电子秤必须要精确稳定,形状以猪栏式为优,这样便于进行猪的背膘厚测定。活体背膘测定有两种设备,一种是A型超声波测定仪,另一种是B型超声波测定仪,A型超声波测定仪是单晶体接受声波,对肌体组织进行点估计,其准确性低于B型超声波测定仪,B型超声波测定仪采用多晶体结构,能实时、快速、准确地反馈声波形成清晰的图像,准确性较高。目前,很多种猪场都使用B超取代了A超,目前用于测定活体背膘的B超较为普遍使用的型号有:ALOKA500、ALOKA218、AMI900、ECMA8、A16等。  种猪遗传评估软件有如GBS、NETpig及软件包PEST等,育种软件GBS在我国很多种猪场已被广泛使用。  三、测定方法  种猪场对参加测定的种猪应加以选择,同一批断奶仔猪里要选择生长发育良好,无疾患的,一般每窝至少挑选1公2母,并戴上耳号牌做好标记。  1.总产仔  对分娩的母猪进行数据登记,包括:分娩时间、胎次、总产仔、活产仔、死胎、木乃伊、初生重,同时要登记初生仔猪的个体号。  2.达100kg体重日龄  待测定猪体重达80~105kg左右进行空腹测定,将待测猪只驱赶到带有单栏的秤上称重,记录个体号、性别、测定日期、体重等信息,按实际体重和日龄可校正为达100kg体重日龄。  3.100kg休重活体背膘厚  将待测猪只驱赶到带有单栏的秤上称重后可进行背膘厚测定。测定背膘应在猪自然站立的状态下进行。首先要确定测定点,我国目前以倒数3~4肋之间,距背中线4~5cm处作为测定点。若猪毛较厚,在测定前应对测定点进行剪毛,之后在测定点上均匀涂上耦合剂,将探头与背中线平行置于测定位点处,注意用力不要太大,观察B超屏幕变化。不同的B超所使用的探头不同,所显示的图像也不一样,但是测定图像选择的基本原则为:图像清晰,背膘和眼肌分界明显、肋骨处出现一条亮线且图像清晰,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即可冻结图像,使用操作面板上的标记(+或×)对背膘上缘和下缘进行标记,B超会自动计算出背膘厚度,输出或打印该图像。将测定所得到的背膘厚度输入遗传评估软件,计算分析后会得出达到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度。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王阳
更多相关资讯: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世界工厂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热门资讯点击
热门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