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仪器可以yy能听到声音不能说话心里说话

别人能听到自己心里在想什么,说什么,别人能听到自己的心声_百度知道
别人能听到自己心里在想什么,说什么,别人能听到自己的心声
26好像也有烧,很无聊事情在今年3月份底的时候。不然一个人在家。回到正题,你也能理解,但没有平时生活一起的朋友,前后左右呢,自己生活一团糟,感觉活着很难受,喜欢在附近的地方绕走。以前好像也有过强迫症的症状。喜欢在那地方,信不信由你,不然就是26 27开始的。,因为整个房间很多座位的人都能听到,我自己当时精神也很沮丧吧,吃饭睡觉,又哭,引起很多人注意吧。估计猜错了。23号好像发烧了。大概就说这么多吧,当时情绪很差。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但总会觉得很难受,不然房间没其他人。26 27 我在麦当劳哭,录音。不过自己说话,我特别有印象。我做了很多反复的验证。不知道是不是强迫症厉害了,爱情情感也很失落。26 27,听到就听到咯,2个韩国人还是1个中国一个韩国的就在我后面,晚上也没吃饭,实在是很闷。对。在3月25 26日左右。但27那晚我在旁边的一所麦当劳,说的很久,其实很像他的描述,可能那时候就开始了。2月底回到北京。很多女生在里面,然后感觉别人在议论我。反正是很奇怪,所以发烧了,旁边是有2所学院的和地铁站。,上下班或者不上班都是一个人。这几天吃饭。不过当时觉得好像没什么。年后我回到北京,有2个人就坐我后面。因为很多比较无聊。然后27我在麦当劳,就坐那,房间的学生居然都鼓掌了。,感觉到人气,在北京有认识的人。解释我做什么动作还在猜我想什么。这几天很喜欢自言自语,说胡话,你想什么,其实时间一久是可以习惯和觉得无所谓,所以我觉得是讨论我,25也发烧,你们如果能听到我心里想什么,就鼓鼓掌,什么。。晚上情绪差,肯定不是嘴型,感觉别人也在讨论我,为什么解释我干什么,你搜索我的标题,因为有次吃饭,玩了一段时间。我还特别去实验,我做什么动作解释什么,不信的绕过,就能听到,重新出发找工作,显然是能知道有没有开口的,很无聊,说我,发闷。那几天在麦当劳哭,不然我做什么,开始应聘了。不过他是猜不准吧。相信的留下,那男的在解释什么。。那中午我在餐厅吃饭,我发现别人能听到我想什么,到了3月份20号左右,我吃面,没人陪你说话,期间也放松自己,因为当时精神很差,愤怒这个社会的不公和现实。可能那几天我情绪不好。。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些情绪影响的。我的这个症状,主要在晚上,这种生活让我很厌恶,但很多女生好像就能猜到我想什么。可能是因为我的长相像一个韩国艺人,在北京发生的,会发现天涯社区一个人也发了。27日在北京的一家麦当劳
第三,赶紧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你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多往好处想想,要坚强点。看样子,别人复制了你的话,你的精神状况有点担忧。用心理学的催眠术你的这种情况有点严重,“房间的学生居然都鼓掌了”这个情况不可能,人生没有过不了的砍。公安机关的测谎仪:第一,只有3种情况可以解释,你应该尽快去看医生;第二,你是属于第三种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安慰我开导我,不过他们都是被迫听到的,不过我相信,情绪不好,可是朋友一直陪着我,不过他家还天天蹬天花板400-500次,得了许多不大不小的病,他们拥有的这个仪器可以把我想的播放出来,我们不幸被这个仪器整的人要坚强,不过最近收敛点了,我最终会得救的,他们还把这个仪器送给了我楼上的邻居,身体很难过。我邻居经常开,害怕,我也是很多人能听到我想法,现在我因为长期精神紧张!虽然我很惨我09年读书的时候被我们学校里面的混混整得
我自己也是这个问题都6年了你的情况差不多开始发现别人听到自己的心声后整个人都慌了后来就听到别人议论我议论我心里说的话我都听到了很真实我都不认识那些人我觉得很痛苦没有隐私现在心里光说胡话成了心魔一样有时候后想想这怎么可能别人怎么能听到自己心里说什么那都成超自然了可是事情就是那么真实自己耳朵切切实实听到了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一切影响我的生活工作本以为就自己是这样的结果百度一查有几个人和我是一样的我觉得心里舒服一点你能加我qq吗我姓王我想跟你聊下有些事想确认一下
我相信。我经历过,也觉得很奇怪。只好换环境。换了环境就没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的确确发出了声音,只不过声音很小,但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能够听到罢了。因为从生物学讲,人的器官潜能是无限的。我觉得上文你提到了你有段时间自言自语,可能就是应为这个。
朋友,我相信你!但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开心就好!我相信你一定能悟出其他的解决方法的!如放松、开心、忘记过去、用嘴说话不要用心去说话……
不是太严重,每天让自己快乐 开心一点
多和人接触 交流,最重要的还是先去看看医生 !会好的!
这么解释吧,人的念力很强大,当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想法会让别人知道,这也是我所困扰的,当初07年我可以听到别人的心声,我的想法越强烈,别人都可以听到我的心声,你试着用内心,关闭那个玻璃窗,试试吧,心中静,方能静,如果别人知道你的能力了,你就离精神病不远了,所谓的精神科,是防止人类基因变异,其中一种是猪流感疫苗,反正解释不清楚,就是说,如果你为了安静些,去精神科吧,虽说对于你是不重要的疾病,但时间久了,念力越大,所产生的效果也十分强大,力量越大责任越大,你想成为超人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还是希望你能去医院看看,精神疾病的医院,虽说对于你来说,这只是一种困扰你的疾病,如果不想治疗的话,想办法让你的心足够冷静,关闭那扇窗,你会发现世界大不同,利用这点,你会有一...
楼主别说的这么邪乎,至于你想什么,人么可以通过你的表情,以及你的神态大概了解一些,如果是完全了解你的心里活动估计很难做到,除非这个人对你非常的了解。即使这样,他也不可能完全明白你所想的
我相信你,你现在怎么样了?
上网搜一下“心灵感应”,楼主你应该不是的,还是去百度社交恐惧症吧看看吧。最后,不管怎样,问心无愧就好,付出努力就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韦志中:参加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有感(南京)
为什么一些干练、精明的高级官员会栽在一些简单的生活错误上?为什么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女子可以唬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权威机构?为什么有那么多精英剩女还在愁嫁人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老人摔倒,很少人回去搀扶?为什么我们总存在地域歧视,大都市的人会歧视外地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心理学所探讨的基本课题。
-----------《社会心理学》第11版(美)戴维·迈尔斯著彭凯平教授中文序
大家好,我是韦志中。前几天在南京大学参加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回来之后同事们都希望能够分享一下在这一次会议当中的一些最新的进展,一些现象,或者是我参加会议当中有哪些启发对于我们下一步做心理学的社会应用有怎样的一个帮助。所以我们今天来分享一下这个话题。
其实在参加这次会议之前,去年我已经参加了2013年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年会,应该说一旦参加上这个社会心理学的会议,我自己感觉就好像喜欢上了这个社会心理学。之前当然也学习社会心理学,也运用了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去做心理学的应用。可是真正走入社会心理学你会觉得它是很有魅力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心理学确确实实是一个心理学应用与社会前沿的一个学科。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本身就不需要,应该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本身就是应用。应用本身就是研究,因为它是在社会当中的。而社会心理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可以说包括他自己在内,包括我们社会心理学家自己在内,本身就是被试,本身就是一个一个的案例,一个一个的活的个体。所以整个的社会应该说它的变迁、它的变化、互动,它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大的社会的生态,心理的生态的环境,应该说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所以它有别于我们传统上理解的应用心理学,它就是以用为主的,而基础心理学它就是以研究为主的。
&好多人会理解社会心理学,就是以应用为主的,这是在学院派里面的人会有的观点,而社会上的应用者又有一个误解以为社会心理学是基础心理学。那么实际上呢,社会心理学它主要还是基础心理学,但是它更偏重于应用的前沿阵地。那么从这个视角来看的话,我为什么喜欢上了社会心理学,真的这个原因是很重要的,因为我本身做应用,突然你走进去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广阔的天空。
在我们的闭幕式上面有两个主要的报告,一个是我们新当选的候任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的许燕教授。她做的分享里面有说到就是,社会心理学近期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在开展,就是最近的研究里,人们的研究兴趣在道德的心理、政治的心理以及宗教灵性。就是这个让我们有所思考,我们会发现,这种最新的社会心理学的进展的背后实际上是社会的一种需求。当然社会学家在做研究肯定不会说我随意就做个什么研究,它应该是,这种研究是能够帮到社会的。所以道德心理排在第一,是不是让我们看到人类的秩序,人与人之间的秩序,比如说国家与国家的秩序、群体与群体的秩序,一个家庭里面的关系的秩序。像我们过去讲,中国人有五伦的关系秩序,那么这种秩序一旦被打破,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心理紊乱事件,还有我们个人心理的事件。所以我们今天在努力地做临床心理咨询时候,我们努力地去帮助那些遇到生活困难、关系不和、自我感觉不良好的一些人,但是我们如果结合这样的一个动向来看道德心理研究的背后,恰恰是社会秩序的一种呼唤,或者是已经有一些问题了,我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而我们作为临床心理咨询工作者,包括健康心理工作者,我们能在里面获得怎样的启示?就是维护社会心理的秩序和用心理秩序不良的视角去帮助我们遇到的来求助的人,是不是对我们有启发。其实这个启发非常非常大。比如说我们在看到他们的报告当中,学者的报告当中说,近三年我们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三年来的三个,排在123名的主题是什么:2012年,亲密关系(接受、拒绝)排在第一位,它的发表的优秀的论文是205篇;刻板印象和偏见是排在第二位,发表论文是203篇;那么情绪是139篇,排在第三位。2013年亲密关系(接受、拒绝)依然排在第一位,有258篇;刻板印象和偏见依然排在第二位,219篇;情绪147篇,排在第三位。2014年有所变化,刻板印象、偏见212篇排在第一位;亲密关系(接受、拒绝)排在第二位,他们俩调了一个位置;排在第三位的一直是情绪。我们从这样的一个近三年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我们看到就是实际上人类还在亲密关系,还在人与人之间的你是否喜欢我,你是否接受我,你是否拒绝我这样的问题徘徊。就像我们千年不变的话题叫爱情,永远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也可见,不管社会、科技、经济甚至人类的发明,我们的仪器,飞船都已经到彗星上去了,在太空遨游了十年,可是人类依然还在,说的搞笑一点就是,还是那点事儿,还是我会不会被人喜欢,人们喜不喜欢我。这给到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什么呢,我觉得我们还真要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展工作。其实变化没有那么大。
心理学的研究,或者我们做应用的人呢,应该不要扯那么多事儿,没事不要瞎折腾。还应该围绕刚才的启示。就是说,社会的秩序,现在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两性关系、家庭的,亲人的这种关系。所以这都是重要的启示。我自己在参加这样的会议,所以很受益。一方面验证了自己做的很多事情是对的,方向是对的,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哪些方面再去调整。当然内心里面其实也有遗憾,等下我给大家说。我作为一个社会上做应用的心理学工作者去参加这样的会议那不断地在这些年当中去融入,那么这背后其实还是有遗憾的。比如说乐国安教授,我们的前任,以前担任过我们社会心理学会的理事长,也是担任过我们中国心理学会的理事长的南开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乐国安教授,他在开幕式的致辞当中就说了四个字我记忆犹新的:顶天立地。他说心理学要顶天立地。就是要真的有高度,有科学的高度,真的做出来实实在在的研究。立地呢是要站在地上,不要飘在空中。你做的东西要有用。你光空谈,你做了很多东西是很高大上,可是它和我们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没有用。
我们觉得出自一个中国心理学会的理事长这样一个心理学家的高度来说这样的话,在过去是没有的,最近这几年才有。通过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可以去看到实际上我们中国的心理学是属于应用的这一拨人,比如在社会上有五、六十万、几十万的心理咨询师,你承认他或者不承认他,他都每天在干着事。就像那个我们西藏的活佛仓央嘉措说的,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就是说你关注不关注这一群人,这一群人都在那里,也就是社会上的这一群人。而社会上的这一群心理咨询师呢,有时候会故意地,或者有意地或者无意地在忽略另一个心理学界的人的存在,比如说学术,学院派的,像我们参加会议的这一群人。我觉得这种互相有意无意在无视对方存在的这一特点,让乐国安教授一语道破,“顶天立地”。如果我们这两种人彼此之间存在社会心理里面刚才说的第二个,排在第二的研究的课题,刻板印象与偏见,恰恰给我们,说明刻板印象很讽刺,也很有意思,刻板印象与偏见恰恰在我们的心理学圈里面,体现得可能更加淋漓尽致。就是我听到,因为我应该是游走两边,算是一个自己愿意去当两面派的人。就是我愿意走进这样的学术交流,去向学术界的前辈去学习,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科学的素养。但同时我又来源于泥土。我听到这样的顶天立地说的时候,我是内心很感动,也是觉得一下子就好像就是这样的。所以今天在这里我真的觉得要怎样呼吁一下我们两边,去研究一下。当然在这里也呼吁一下,可以研究一下心理学圈的刻板印象或者偏见。其实偏见的背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呢说偏见其实是由很多因素影响。
当我们会争夺这样的资源的时候,那你就会发现,
他就会有意识的去屏蔽掉一些对方的客观,然后就
把自己主观的东西加入进去,这时攻击就能产生。
因为我们为了达到让自己获利,我们就会攻击,而
这种攻击本身就要屏蔽掉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所以
偏见就产生了。所以这是很有意思的,我在想,按照这样子来说的话,刚才我提到的,我们在有意屏蔽什么?比如说社会上在做应用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有意屏蔽掉的那一些信息,可能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自卑,我们的自尊。那我们觉得我们不够科学,这样的事就不存在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但我们永远没有做到第二个,上一次我录像当中谈到的,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做到了扬长避短,但我们做不到取长补短。这是很可悲的,这种偏见是对我们这个群体的一个伤害,是不是我们可以研究一下。
社会心理学家,或我们做社会的,比如说我们的彭凯平教授,我最尊敬的老师彭凯平老师他也是社会心理学家的领军人物,我想彭老师在演讲的时候他讲的是“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让我最记忆犹新的是两个词——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自信”。说中国今天的心理学家,应该自信起来,今天的社会心理学家应该自信起来,自信之后你就会放掉一些束缚、牵绊,你就会轻装上阵,好好地去做一些研究。那么当你自信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就不用之乎者也啦,老拿别人研究的一套东西,罗列一大堆证明自己是全副武装的。这种就是不自信,和创新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你就创不了新,就不敢去探索新的东西。明明现在存在一个社会心理问题在那里,我们却不敢大胆地去,我们要看看国外的心理学家做过什么研究,然后拿过来再进行一遍证明,就是吃人家嚼过的。当然这话是我说的,我是听到彭老师他的创新,说中国的社会心理学家中国的心理学家应该有创新精神,我觉得创新精神的背后要有创新精神所具备的创新心理资本。这种创新的心理资本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勇气”,有没有勇气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挫折,甚至是问题或者失败。没有这种勇气是不行的,当然你说这种勇气的背后可能又和自信有关系。
如果我们没有自信,我们不可能敢于做与国外的心理学家不一样的事情。按照彭凯平教授说的,其实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大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因为他的变迁,他的流量,他们发现一个人类的迁徙图,用大数据去看,每一年中国人从这里走到那里,画那个线路图,是不是世界上的哺乳动物大迁徙。可是我们身在其中的,应该说被观察者和观察者两种,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我们同时是,社会心理学家和我们心理学家同时是。但是我们却没有更好的利用这样的现状,这给到我很大的启示。
每每在谈我是一个心理学者,我是一个心理学工作者,可是我真的把心理学和生活连接起啦了吗?不一定,其实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我的每一步,我的所想所思,所见所闻,不全部都是心理学社会么?如果这些信息全部在一起时不就是大数据么?这种大数据所出来规律性的东西不就是科学么?所以这种启发是非常大的。比如说我们的上海复旦大学的孙时进教授,他就提出要走到社会中去。我们在会议期间也进行了一些交谈,孙时进教授还对我进行了一个另类的表扬。他说志中是心理学界的李云龙,我说这不敢当,当然我觉得这是他们对我的一种褒奖,意思是说有时候我不太用章法去做一些应用和实践的事情,这种往往会取到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但这种出其不意的效果背后可能有时候会付出代价。比如说因为你不了解,会容易打遭遇战,无准备的战斗。那么在某一时期,我个人觉得,可能李云龙他最终也是要上“军校”,我觉得我现在走进这种学术去学习,不断地跟随老师去进步。所以感谢像孙时进老师这样的前辈,一直以来的支持与鼓励。当然我在这里还不是表达感谢,我是说孙老师有这样的视角,背后说明什么呢?他说明了他们骨子里面认为,心理学要真正地走进社会,要有用,要真正地帮助到今天社会的人。
所以在这里,我们在社会上的心理学工作者,我也呼吁大家要参加这样的会议。就是要多参加这样的会议,不要因为偏见,不要因为保护那种可怜的自卑,然后我们就不去对话。这种对话要去的,对话的时候也许你会受冷落,也许你会被误解。孔子还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想这很难做到的,对于我来讲当被误解的时候我是很愤怒的。可是我想愤怒过后,我知道这是唯一通往心理学的一个真正的康庄大道。你不走不行,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圈子,我们不去彼此地接纳,试图地去了解,然后有机会去进行补充是不行的。所以说自信的背后是冲破固有的观念和思维,而这种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我们既然作为社会心理学人,我们就应该有社会心理学家的这种名副其实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社会心理学家很社会,但是却不心理。就是最后搞得很社会,你好我好,可是我们却没有真正地为这个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所以我觉得我们不仅仅是要体现在在照相的时候排序,计较谁坐在哪里;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在去竞选理事和常委甚至会长和副会长的时候,大家的激烈竞争和角逐。这些当然都是社会的,社会心理学的一种体现。但是真正的体现是我们要去创新!我们要去融合,我们要去研究我们这个圈子的偏见,我们要真正地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去观察自己,教会那些社会上的民众也能有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当然,我不得不说的是,每一次我参加会议试图提交一篇或多篇论文,做分享,所以这一次我也提交了《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这样的一个论文。本会团体心理咨询虽然已经发展了好几年,但实际上从04年我带团体开始,应该说也有了十年的经历。我在这一次报告当中也是做了一些回顾,做了一些对它的核心概念的表达,我觉得这是极其有意义的。也许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这是一个里程碑,也是社会心理学才是我们在运用心理学开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用人际关系的相互的敏感度而提升人心健康这样的一种方式。这种在本土会心下开展的团体我又找到它最核心的土壤和最好的养分。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感谢我们中国团体心理咨询第一人,也是我跟随学习过的老师,樊富珉老师。我最早在05年参加她所主持的团体心理咨询师训练班,所以,樊老师也很郑重地带着自己的几个团体心理咨询方面的博士,在我所报告的会场做了一些指导。樊富珉老师提出了三个指导问题:第一个,一定要弄清楚“会心团体”,它的核心的概念,它最终的就是怎么样去说明这样的一个理论体系,你既然要提出它的本土化,就要说清楚设么是“本会团体”。像樊老师说的,那你就要把它给说清楚,你要证明它是有价值存在的,要不然你提出一种模式来那是不行的。这是樊老师给我做的第一个指导。第二个指导就是,要明白它的作用,她说你做了这么多的社会实践,走进各种领域,我佩服你这种勇气,佩服你不断探索的这种勇气和精神,但是也需要去研究一下这些所做的事情,他们这些参加者,是什么让他们来参加了你的这种团体。让他们参加了之后又来参加,这背后的核心的机制和机理是什么?原理是什么?我们要研究清楚。第三点就是如何能够保证以我为代表的这样的一个在社会上应用的团体心理咨询师的个人的成长机制,你是怎么去完成的。比如说,你的个人成长机制,督导机制,还有伦理的设置是怎样进行的。这三个问题,是樊老师对我这次的汇报《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的时候做的一些指导,在这里我也表达我的感谢。因为与其说其他老师都是社会心理界的大腕大家,那么当然樊富珉老师她除了是大家以外,她还是团体心理咨询领域的领军人物,她有义务有责任维护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谐有序,那么我想,我们也接下来围绕这个方向好好地把我们的本会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建设完善一些。大概我的汇报就是这样,我想听听你们几位有什么样的想法?听完我说之后的感受,或者是有什么样的问题一起去探讨一下。
提问环节:
薛路芳:韦老师,你刚刚说了:学术派和江湖派,你也一直立志于要在学术派和江湖派中间建造一座桥梁,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和想法?
韦志中:是的,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其实咱这几年一直在试图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心理学与社会应用之间的这条大河上架一座桥梁,让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中去,真正帮助今天社会中的人获得心理健康的服务。学院派当然是我们的一种说法,其实不分派,在我看来的话呢,就像钟年老师对我的督导时说的一样:其实心理学不分派,就是一个科学派,凡是能够围绕科学,运用心理科学去服务社会的都是心理学人。当然学院派和江湖派的说法是因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大家的一种心态所导致的。那么我觉得不管是学术派或者是实践派,其实在两边,需要有一座桥梁来交流,就是两边互相之间互相了解,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接纳,接纳才能驾驭。那么咱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事,我自己呢也走进学校去,也试图介绍我自己,有时候很困难,说实话,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心中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有时候想:我做得好好的,我为什么还要在你面前证明我是好的呢?而且有时候可能还会带来一些比较直接的面质。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要不要去做?我有时候甚至想,还是要做。为什么呢?因为你不只是为了你个人被不被认同,实际上是要推动这个群体的发展。所以咱们就办了三届的心理技术研究生班,而桥梁是什么?是技术。就是要最终能运用到里边去。
当然在这个当中,做这个两面派有时候是会有一个危险。就是叫“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你做得好啦,两边都说你好。”韦志中不错。”你看,学院里边这些学者,这些老师们都说:”志中做实践做得不错。“那么社会上会说,这个韦志中他除了应用之外,他还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我们要像他学习。这时候就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理想终归不是现实,有时候会有人有一些声音。比如社会上这些知名人士会说:”你看那(韦志中),跟着人家瞎混,非要去巴结人家,证明自己是行的。我们管那么多干什么?我们只要会做就行了。“那么学院派的老师,你见到他,他第一时间就会指出你最大的缺点。可是你永远要知道,就像顾海根教授说的:”你是实践者,你不是理论家,你的优势就在于应用,当然你去了以后别人对你的应用不了解,他首先就指出了你的缺点,你在这种背景下,你有时候会是不讨好的。“但是,不是为了自己讨不讨好,我觉得这一次社会心理学会议给了我最大的一个启示会觉得说:”讨不讨好,不重要了,为了谁,也不重要了。但是,我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的快乐,我觉得做自己是最重要。“当然呢,真正地做自己那是很困难的。所以,这种做自己的意思就是说:要遵循科学的规律,好好地去做心理学。
所以我想说:2013年的时候,我跟钟年老师说,2013年是我走心理学道路十几年以来第一次真正地双脚踏进了心理科学的大门,第一年,原始年。那么今年算是第二年了,2014年,就让我享受到了,心理学原来有这么无穷无尽的魅力。所以我有时候会有一些遗憾,对我教过的学生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同行们,我会有一些遗憾,看到他们在半路的时候,突然仿佛自己觉得如梦初醒:原来心理学没有用,原来我还可以去……
我觉得那些跑掉的人实际上我看着真的有点遗憾。心理学真的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一个很重要的途径。那么我们真的要去相信这一点,我们要相信自己,这可能也是做自己。所以,2014应该是很美好的,值得回顾的。未来在我20年之后,30年之后的心理学职业生涯里边,也许这一次的社会心理学会议仅仅是一次经历而已,但是可能它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在从南京回来的飞机上,我已经打开电脑在万里高空,我写了2015年要在本土团体心理学的思想指引下呢,推广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叫:“百团大战”。什么叫百团大战?当年八路军在太行山区抗日的时候呢,搞了一百个团同时在作战,搞得很轰动,我就想呢,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和应用也需要这样的百团大战。所以在明年,我会发动咱们本会团体的学习者,还有我们研究生班的成员,立100个本土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主题,然后进行探索和研究,最终把它全部发表,发表完之后,我们直接出书,出一本《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本土研究的新进展》,当然这只是我现在的一个创想,整个100个主题呢,应该我差不多快进行策划完了,所以在这里也就说一个广告:欢迎所有过去参与、学习、研究、应用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的同行们,还有包括研究生班,学校心理学这些同行们呢,加入我们的百团大战,现在即日起接受报名啦!报名就可以联系我们工作室,到文艺中心薛路芳这边,我们最终来去选出来一批团体论文,最终去做研究,最后把它给发表,我觉得百团大战就是这一次的学术成果。当然我也请教过几位老师,他们觉得这种方式还是可以推动一下,至少有时候百团大战也可能乱打,但是这种乱打总比不打强,我们的研究只要进行,也许我们里边有相当一部分是质化研究而不是量化研究,但是我们这种研究和探索它也发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热情,会推动团体心理咨询在本土的发展。这个收获算吗?
薛:听说你参加这次社会心理学会之后对心理学的学习和应用都有了新的理解。
韦:应该说,我觉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出路,前段实践我谈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末路与出路这样的话题,那我觉得心理咨询的出路呢,应该不在治疗上了,因为治疗已经被精神卫生法排除出去,而且我们做心理咨询和辅导呢可能就是维护所有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那我们也转向了心理健康,其实这种心理健康的工作呢,其实就是在社会中开展的心理学的服务,那么他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呢,是完全重叠在一起的。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的主要方向就是心理健康的工作。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就一下子让我们连接到,我们就不再迷茫,我们就不再迷茫未来的心理咨询的走向是怎么做的。它可能会不再只是一对一,也可能不再只是团体心理咨询,还有更多的形式,叫心理健康工作。所以实际上在回来的路上,当时我想跟你们打电话呢,我当时想跟张密打电话,问张密,叫张密启动一下,这也是公开啦,这都是很好的想法。我当时想说:咱们下一步成立一个心理健康研究中心或者叫研究所,我们就直接呢以这种方式来开展心理学啦,这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也就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心理健康的工作,大概就是这样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里说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