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手机用普通vivo耳机怎么样音质怎么样

扫一扫,上赶集群组
扫码使用“赶集群组”
交友&&寻爱&&找工作
聊天&&聚会&&不寂寞
北京赶集 &
vivoXE600I原装耳机,音质不用说懂的来 - 150元
信息编号:
之前用的vivo手机有耳机,手机丟啦买啦台新的,多余一个耳机转让。百分百全新(该信息由用户发自手机)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北京赶集网二手手机/手机配件看到的手机转让信息,谢谢。
赞助商推广
赞助商推广vivo手机跟机来的耳机音质好吗?_百度知道
vivo手机跟机来的耳机音质好吗?
提问者采纳
主打音乐手机的,有自己的音乐数据处理器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vivo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是原厂的就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 阅读一切评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音乐是否有审美标准?
答:这个答案是一切交流的前提,或许用“标准”这个词会过于严肃,“共识”这个词会是更加通融的表达。
对这个问题的判断,不妨参考下其他美学的一些经验,就拿食物来说,之所以有美食家的存在,正式对食物审美标准的实践。审美标准终难逃感性上的判断,具备较强的伸缩性和包容性,因此无论是法国料理还是满汉全席都可以被称为最优秀的料理。但是标准同样有其严肃性和规范性,当我们在讨论 法国料理与满汉全席时,你突然喊一声“排挡、烧烤秒杀你们~”显然是违和且在标准之外的。这样分析问题似乎会转换成对“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的讨论,但其实我更多想表达的是:在我们写评测或是在看评测的时候,能适当注重下‘共识’这个词的存在~不要过分夸大个人喜好。& && && && && && && && && && && && && &&&
2.& & Vivo X1是否需要煲?
答:Vivo X1大约在50H后,声音会趋于稳定,刚开声的那种轻度闷感基本消失,在低频瞬态和高频解析方面有可闻的进步,符合煲机的一般规律。
3.& & 在试听了各种类型曲目后,应该有了更加全面、公正的看法,能再次谈谈Vivo X1的声音吗?
答:Vivo X1具有先进的异步、升频硬件架构(具体参见:【一步之遥】【步步高Vivo X1评测】【前篇】)。并且和七彩虹C4的较高相似度(同为CS8422+CS4398),在此先拿C4( 3.5 PO)做一个比较。
异:排除声底上的相似,Vivo X1相对C4会更加注重流行的表现,中频的人声结像要大、距离也要近了一些。
同:声底上也保持了一定的相似度, 依然是属于信息量充足(参见说明1),整体偏还原的风格。
差:Vivo 在细节的丰裕度、声音的形体感上 依然和C4存在差距,高频的延展也会逊色,但也是需要稍加辨别才能分辨的,声音差异规模大概类似于 运放级(参见说明2)。
说明1:一个简单的证明Vivo X1信息量出色的方法
原版CD抓轨WAV,并压制320K mp3一份。将WAV和MP3同时copy进音源进行AB,你会发现Vivo 相比 其他音源(iPhone5、IPC、XK、CT-810、MEIZU m9等)更容易辨析出两种格式的差异,很好的体现了无损音乐信息量。
说明2:声音差异的规模
耳机级:最高级别,一耳朵声音天差地别。
例举:①顾名思义,更换耳机带来的声音变化,特别是跨价格区间、跨品牌更换耳机。
音源级:次高级别,一耳朵较明显,重点体现在能量感、声场规模上。
例举:①更换音源带来的声音变化,主要是指跨价格区间、跨品牌 ②更换耳放带来的声音变化。
运放级:信息量差不了太多,细听可以辨别三频分布的变化。
例举:①更换运带来的声音变化 ②更换耳套带来的声音变化
对录线级:差异较小,只关乎音乐的细节和两头的延展,是需要反复AB才能准确定位的差异。
例举:①更换对录线 ②更换电容(更换关键电容带来的声音变化会更大,但一般会超过运放级)
玄学级别:对我个人来说属于玄学级别,但对于那些拥有“绝对音准”的人来说,可能不过是小菜一碟。因为自己无法察觉,所以无法定位到具体的系统环节上来,不过以下的差异,对我来说绝对是 玄学的级别~
①对录线正与反 ②耳机线弯曲和垂直&&③不同光驱抓轨
(再次申明这个只是我个人无法察觉的差异,不排斥我对这些差异的否定,拥有“绝对音准”的音乐天才们自有他们的听辨能力~)
得益于前端能量感的优势,X1在弱势的频段任具备很多同档器材不能完全超越的优势。这就好比15W额定功率箱子遇到30W的,尽管硬素质15W不一定输30W,但是气势、声场规模总是有着先天难以超越的障碍。
换个角度说,一方面可以看到 随身器材对声音的润饰往往都要比台机多一些,以弥补器材本身的能量缺陷 或是 出于对流行音乐听感的照顾(这一点在日系CD、MD、MP3上都有充分体现,而IPC则相对较少)
另一方面,越是驱动力不足的前端(参见说明3),越是容易造成动态的缺失,导致高低两头全被中频盖住。所以,iPhone5、IPC直推一些较难驱动的塞子时,中频人声都要比Vivo X1(例如:CK100pro、SWD2、PK1)更引人注目。
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听测时若排除总体能量感的优势,单论某一频段的具体表现,是不全面的评测方式。这种理念,对于喜爱玩随身耳放的朋友,多少都会有些感触。
有了这些准备之后,我们再来看Vivo X1的三频,则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说明3:驱动力
驱动力这东西,肯定不是越大越好~阻抗匹配才是幸福。为方便理解,列出几种典型情况,仅供参考~
严重的驱动力不足:以音量小为典型特征。
轻度的驱动力不足:动态缺失,高低频两头被中频掩盖,乐器被人声掩盖,说到底则是 基乐 被 配乐掩盖~
驱动力适中:动态出色,声场完整
驱动力过度:口型过大,声音臃肿,结像重叠覆盖。(IE8就是一款相当容易过驱的塞子,无论搭配C4还是801都有过驱的听感)
Vivo X1的中频一耳朵就具备了远胜普通手机、常见随声前端(非国砖)的能量感,避免争议,暂且把这种能量感的提升定义为 一种改变 而 不是 一种优势。因为Vivo X1的中频相比一些重听感的老机或多或少存在了润湿不足(男声颗粒感少、女声水润感弱)的特点,但是听一些具备较高还原度的音乐时 这种 感觉则并不存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Vivo X1的中频绝对不凹陷,于我个人是恰到好处,古典党可能还会觉得突出一些,这一点在之前和C4的比较中也有提及。
总之,Vivo X1或源于 偏监听 的调音风格抑或 无调音 实际做法,它无法像常见的随身播放器一样,会自带对某种音乐风格的优化。而这种 “无为而治” 的做法到底是拓广了音乐范畴,还是糟蹋了个人听感,则完全取决于听者自己了。我所能表述的,只是是这种“改变”而不能定性为“优点”抑或“缺点”。
VIvo X1的中高频具有较高的凝聚力,似乎有了轻度的加强,表现大多数女声都能显得甜美细腻,但和日系那种偏刺激的女声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排除JPOP不谈,Vivo X1对女声的表现可以说不错,甚至会是优势所在。而JPOP爱好者,特别是“不齿音、不幸福”的朋友,还是建议试听后再做选择。
PS:个人的齿音接受能力如下---IPC直推EXK几乎不会为齿音所烦恼
纯高频部分,Vivo X1并没有展现过人的延展力和分析力,因此对小提琴的泛音表现也属一般,要弱于国砖一些。(未避免争议,某高频本身就存在争议的国砖品牌不在讨论之列)
低频同样是偏还原的风格,量感适中,优秀的瞬态是加分点,下潜什么的还真心谈不上有多厉害,但是在常见随身设备忍处于小优不劣的地位。
4.&&你的歌曲我不太喜欢,直接 给个痛快话,总体评价一下Vivo X1吧
答:Vivo X1在手机功能上绝对够用但谈不上有多好用,不考虑大屏幕和全球最薄这些因素的话,在实际应用上和1500档的手机持平。
音乐功能在硬件上已经足够出色,播放软件上依然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推随身小耳塞和七彩虹C4(3.5 PO)的差异可以归为运放级,并且和动铁的契合度要好于C4。
综上可以理解为是一个 1500的手机+2000的播放器的组合,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抵制国产情节”、“讨厌大屏智能手机情节”、“讨厌C4调音情节”逐步减价~
5.&&能聊一聊Vivo X1的塞子搭配吗?
答:Vivo X1不算挑剔塞子的前端,原配的塞子出街听听也还凑合,风格上与Vivo X1也有较好的契合度。如果想做升级的话,我从我是听过的所有塞子中,作如下推荐:
愈是吃信息量的塞子似乎在Vivo X1愈是能得到不错的听感,CK100pro、EX1000 的搭配都比较对个人胃口。
但是对于那些高频缺乏通透感、中频人声结像偏大的塞子,还是希望切身试听再去选择,我个人并不推荐。
感谢辛苦劳动
具体听感-综合曲目
选曲说明:无论怎样的听测,我都会避免采用发烧碟,因为当下的发烧碟 大多是以 实际听感为导向的产品。 从这个目的出发,此类音乐往往会运用后期染色来规避现器材常见的缺点,尽管音乐更加好听,但是这用来评测往往会迅速缩小器材的实际差距,产生“差器材、好器材都出好声”的情况,其欣赏意义已经远远大于了评测意义。
评测侧重点:
此类曲目往往不会要求过高的‘还原度’,有些制作不佳的作品甚至可以视‘还原度’为大敌--还原越好~齿音越多~(各种同人作品躺枪ing)
因此,此类音乐更多的不是用来考察器材硬素质,而是侧重情感表达、调音审美、个人喜好等等~
典型曲目解读 - 「晓の车」
「晓の车」是高达seed的插曲,同时也是剧中女主人公 卡嘉莉o尤拉o阿斯哈(见图-1)的角色歌。《高达》系作品在日本一直有着很高的人气,在动漫界的影响几乎只是在“三大名作”之下(哆啦A梦、阿童木、蜡笔小新)。“三大名作”之所以为“三大名作”,是在于他们对日本人性的深刻解读,它们分别对应着:有爱、进取(武士道)、猥琐并善良(大阪人~)。&&(我会告诉你“三大名作”是我自封的吗…)
图1-卡嘉莉o尤拉o阿斯哈
而高达系作品则是对日本战后灵魂的救赎,因此在《高达》的战争观下,战争往往是非必要战争( 丘吉尔 躺枪的节奏?),这与二战后的主流战争观也是高度一致的。这一主旨直接奠定了《高达》作品在二战战败后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价值。正因如此,高达迷非常、极度反感将“变形金刚”和“高达”混为一谈,因为在他们看来,前者不过是“充满英雄主义的科幻童话故事”,而后者则是对战争的思考,以及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的深度思考。
回到「晓の车」这首歌上来,YUUKA的嗓音表现的是一种 相对微弱而又坚强的力量,更近乎于一种信念的存在,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力量进行碾压。因此对应的中频要求就是不能有过大的人声结像,并且宁小勿大。
(PS:玩一下火,高达迷们对钓鱼岛问题的问题往往会有独到见解!而《攻壳机动队》迷可以轻松一击要害!)
不去了解动漫作品本身,单纯的听每一首歌,或许都可以称之为“悦耳动听”,但是建立在对动漫作品本身深刻了解的基础上,Vivo X1的声音往往得不到进一步的认可。
以「晓の车」为例,Vivo X1的中频能量感较强,人声结像较大,这与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没有很好的表现这种“微弱而坚强的力量”。(喂,少年,这段话确认不是Ver1.1的遗留吗???)
总体听感符合我对此类音乐的审美观,素质上任然会弱于Vivo X1不少,很多时候搭配原配的小白听此类音乐就已经足够~
IPC + RX:
对此类音乐的契合度要高于iPhone5,但是RX放大了iPhone5信息量不足的缺陷,导致一些细节还有进一步琱琢的必要。
CT-810 + RX 很好,能获得更加自然的纵横声场,乐器、人声定位也更加有序
.& & 古典、OST类
评测侧重点:
此类音乐是硬素质的考察,注重声音的还原度、信息量,对音染的要求则是越低越好。
其中,不同乐器评测侧重点如下
鼓:力度(60Hz~100Hz),弹性(瞬态)
大提琴:丰满度(3KHz) 明亮度(100Hz~250Hz)
小提琴:丰满度(200hz~400hz),拨弦声(1~2khz),明亮度(6~10khz),松香味(16khz+ 装B专用数据!红色醒目标注)
钢琴:频响太广、尽乎全频,因此还是从 琴键声的力度、声音的饱满程度来判断吧。
典型曲目解读:卧虎藏龙原声-离(Farewell)
音乐解析:谭盾创作,获2001年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卧虎藏龙》的原声以马友友的大提琴为主轴,道尽”爱恨仇、伤别离”,其中又以”离”字为首。此曲《Farewell》正取”离别”之情,借大提琴、二胡以淋漓表现,并配以鼓声阵阵 渲染了浓浓的武侠背景。
Vivo X1:良好的驱动力奠定了较好的声场规模,具备上佳的带入感,大提琴 琴箱声丰满圆润,琴弦声亦明亮悠扬。相比其他前端而言Vivo X1的大提琴相比其他前端会给人以更加舒缓的感觉,同时也更加圆润和抓耳。
鼓声方面,Vivo X1属于典型监听式低频,润饰较少,相比低频的量感更注重低频的瞬态(有点接近拜亚的那种低频风格),因此对于大多OST的表现非常让人满意。
iPhone5:相比前几代iPhone,5代的低频瞬态有一定优势,鼓声弹性出色,量适中,排除推力不谈,算是我比较喜欢的低频风格。iPhone5的中高频较之前几代有不小变化,解析有可闻的提升,但同时听感上也更加的紧一些。
IPC+RX:RX耳放不以低频见长,这套组合低频并无太大优势,弹性一般,量感略多于Vivo X1,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动态。高频泛音部分IPC+RX的组合要比Vivo X1更加大胆活跃,保证了整曲的光泽度和通透感。尽管这套组合在很多时候已经足够让我满意,但是IPC信息量不足的缺点仍然可闻,无法逃避。
其他:CT-810 +RX的组合很亮眼,横向最为开阔,情感表现舒展、真切,拥有我个人最喜欢的听感。但是,这种便携CD在信息量上已经被Vivo X1甚至iPhone5 拉开了差距,时代在进步,老机的优势也仅仅限于听感和个人情感了。
(PS:CT-810 PO输出比较瞎,勿对号入座)
3.& & 欧美流行类
评测侧重点:
动态、瞬态、rock否?
典型曲目解读 ---「Lost In The Echo」
此曲算是Linkin Park中后期的风格了,一半流行 一半摇滚,和《Numb》比较接近。尽管如此《Lost In The Echo》 似乎已经很难复制《Numb》的成功了,当今欧美音乐元素已极大丰富,单靠某一风格一统江湖已经很难见到( 《江南Style》 猛刷我脸~啪啪啪 )。
有点悲剧,似乎都不大对味,之前对中频的论述似乎是悲剧的来源,而固有的低频风格又不能带来额外优势。此类音乐的表现,我个人比较认可Ibasso式的调音,了解Ibasso声音的朋友可以对号入座。
除了推力上的遗憾,其他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多出歌曲都有清晰、有序的听感,虽然很难找到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但是这份清爽已经难得,也不再苛求什么了。
RX的润饰风格同样不太对此类音乐的胃口,再次也不多说。
典型曲目解读 - 「爱久见人心」
最近听的较多的一张专辑,这首主打的《爱久见人心》一耳朵就很喜欢,典型的梁阿姨式情感-温暖治愈。婚后的梁阿姨,似乎在曲风上没有什么改变,仍然具备了较强的叙事感与画面感,
评测侧重点:齿音控制(6Khz),透明度,此类华语情歌的综合表现。
正如在前文中提到的,Vivo X1的人声相对缺乏随声器材常见的“润泽感”(这种“润泽感”在日系的机器上尤为明显),可能会被一耳朵定性为‘干’甚至‘薄’,这或多或少与偏监听 的调音初衷有关,对杂食者来说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齿音部分,Vivo X1控制的想当好,明显好于iPhone5,也好于IPC+RX的组合,至于会不会像Pha30这个铁家小二房那样‘矫枉过正’,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搭配CK100PRO并没有感觉到高频的损失,金属乐器依然具备了想当高的还原度,百破的优势一如既往。
iPhone5:换到这样能量感弱一些的前端,多少有些‘一秒钟变小清新’的感觉~iPhone5人声结像清晰,感情相对平淡,偏硬、偏解析的高频风格也很难将齿音完全控制住。搭配CK100pro,iPhnoe5这样的前端还是会遇到喂不饱的尴尬,但是也绝不会出恶声。
IPC+RX:这个组合对这样的歌曲表现,确实有些厉害~CK100pro被完全制服,在能量感和Vivo X1基本持平的基础上 提升了 整体音乐的通透、光泽度,横向声场的一些固有劣势也在此类歌曲中完全隐藏。
具体不想说的太多,以免反客为主,有兴趣的可以参考【D50 IPC】【AMP-K Pro、RoadRunner、ROCOON RX】【漫谈三款国产耳放】这篇评测。
具体听感-个人TOP10
Top01「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
秒速5厘米是一部典型的“新海诚式”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日本人的文艺。文艺的本源于对人性、人格的认识、塑造以及肯定,将人的思想从 统治阶级主流价值观(宗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当代的文艺具备新的特征,叛逃 多余 解脱,因为当代统治阶级的主流价值观看起来更加“名正言顺”、“慷慨激昂”。对于这样的主流价值,我们似乎没有勇气去解放,叛逃或许才是更好的选择。
之所以扯这么远,甚至涉足“被查水表”的领域,正是因为《秒速5厘米》这样的作品带给我的思考,已经达到了“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高度,TOP1实至名归。
继续回到「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上来,作为《秒速5厘米》的片尾曲,作者所想表达的所有情感全部在这3min倾泻而出:两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包含了有爱无缘的伤感,更多的却是对幸福未来的憧憬。
Vivo X1:相比XK甚至IPC,人声都要缺乏了些润饰,不是很能体现这种奔三大龄青年特有的嗓音。
可喜的是声场打的比较开,人声乐器都清晰可变,动态出色。
iPhone5:声场精致,人声相比Vivo X1要突出一些,乐器会明显退居次要地位,谈不上多好听,出街听听足以。
IPC+RX:人声最突出的一套搭配,可以感受男声独有的那种颗粒感,情感表现最为强烈,非常出色。
& & Top02「露を吸う群」
「露を吸う群」是第6话《朝花夕露》的主题音乐,增田将专门创作的两首主题曲给了全篇的两个悲剧故事,其中之一便是《朝花夕露》。
虫师的音乐审美,可以上升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的境界---愈是宏大的音律听上去往往声响稀薄,愈是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若能持“无形”这种理念,对剧中 《虫》的理解也会更加容易,作者借“虫”叙事叙理, 其实更多的是呼唤起我们对“亲情”、“爱情”、“友情”这些平凡、真切而又无形之物的感触。
素质很高,声音饱满完整,但是缺乏IPC+RX的那种空灵感。
极其干净的声底,背景如夜般漆黑,纵使残响有诸多不足,整体的听感也还算可以了。
相比Vivo X1,IPC+RX的能量感要往两头跑一些,并形成更加空灵、大气的听感。
& & Top03「In Memories」
「In Memories」是《浪客剑心-追忆篇》原声中的首曲,同样也是剧中开头的音乐,既道出了剧中病入膏肓的时代背景又表现了坚强不屈的人心。
剧中有句台词,尚记忆犹新---“ 「心」 太柔弱了 不适合剑客 , 从今开始你就叫「剑心」 ”
这是比古清十郎在救了剑心后对其说的话,充满力量,撼动人心。只是似乎从剑心接受这股力量开始,悲伤的种子就已经埋下(想虐心的同学,欢迎观赏《浪客剑心-星霜篇》 )
(为何此时脑子里会不断出现《刀锋战士》里韦斯利o斯奈普斯的那句“Uset it!”,为何..为何… )
源于较出色的还原度,Vivo X1对这些非电子乐的表现总是不错,鼓声收放自然,量感虽不如IPC+RX组合来的大,但是任然感觉真实好听。
受限于推力和偏紧的低频风格,气势上要弱不少,搭配动铁听此类音乐尤为悲剧,还是推荐搭配动圈,抑或 W4R、UE900这样的动铁。
低频面积感最大,收放没有Vivo X1那么自然,高频也会更加纤细和刺激。客观来说,我不认为这套系统下的硬素质会超过Vivo X1,但是实际的听感却已然小胜了Vivo X1~
& & Top04「Piano Stories」
和之前不同,Top4并不是一首曲目,而是一整张专辑。「Piano Stories」整张专辑风格高度统一,首尾呼应,真的很难去划分成单独的曲目来讨论。
从风格上来说,这也许是久石让最New Age的一张了,曲风自然婉转、如诗如画、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和带入感。
因此,听「Piano Stories」并不需要任何背景铺垫,比如那一曲是哪一部影视作品的插曲等等,你只要去听,去沉浸,去沉醉,去感受曲终时的恍如隔世。
有点量身定做的感觉啊,搭配CK100pro 沉浸度95%,完成度95%,各种角度刁钻的吐槽都哑然失音~这是怎么了?
大概是楼主偷懒,不想写了吧…
琴键声格外清脆灵动,力量感有诸多不足,残响较少。你不会觉得难听,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是会觉得好听,只是 这种声音 很难让听着走进去,而这种感觉,绝对不是「Piano Stories」想要带给你的。
风格上更加浓郁,更加沉浸,但是IPC信息量不足的缺点真是无论吐槽多少次都不会让你产生“这次就放过你了”、“好了,就到这吧”的仁慈~
于是我默默把”Thin’s Pod” 更名为了”Thin’s Music Drive”~
& && && && &
& & Top05「この愛に泳ぎ疲れても」
国内喜欢ZARD的人,似乎都有相同的轨迹,在此拙劣描绘
《名侦探柯南》好好看啊& &---&《旋转命运之轮》好好听啊!& &---& 谁唱的啊?& &&&---&Z ARD!&&---& ZARD的歌都好好听啊!
排除这些外在表现的原因,扪心自问,到底为什么喜欢ZARD?答案很简单,ZARD的歌声有温暖而件坚强的力量。排除早期的一些作品,ZARD的声音总体来看音准都不算高,是日系富有代表性的温暖且有磁性的女中音。
除了我们85后的柯南迷,还有一批身在沿海地区的70后忠实粉丝,他们对ZARD的喜爱比我们更简单,更纯粹,喜欢逛杂碎、捌零的ZARD饭应该有注意到。
声底要厚重不少,对于这些偏老的JPOP歌曲并无影响,甚至会更入味一些~
iPhone5下的ZARD要更显得年青活力,因此听ZARD早期的音乐可能会更加出彩。但总体来看,亮点不多,任然是一个出街已足够的水准~
这个称之为“出街不能の套装”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除此之外,对ZARD声音的表现,排除挑刺的心态,我是找不到缺点了,略点回忆的味道一直都是ROCOON耳放要表达的,在这个基础上,ZARD的声音已颇具神韵。
Top06「I Miss You」
昱泉国际-3D游戏「神雕侠侣-再续前缘」的原声音乐,算是一个极度冷门的存在了吧~
但是音乐的制作还是很强大的,至少动用“女子十二乐坊”来演奏就可见一般了(喂,貌似当时她们还没出名哎~)。
本曲旨在表现杨过在小龙女跳下断肠崖之后的16年间对其的思念,曲风柔美细腻,并没有此类情感常见的“撕心裂肺式”的表达。但是这种淡淡的思念,往往却是经历了“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之后沉淀下来的“矢志不渝”。
(注:本曲多为电乐合成,并非“女子十二乐坊”演奏哦~)
电乐信息量本身就弱于真实的器材,因此任然是侧重听感的考察,Vivo X1声底扎实,偏华丽的高频风格对此类音乐的演绎具有非常的水准。
任何音乐都是这样,猛然从Vivo X1切换到iPhone5都有些不适应,能量感的巨大落差是主要区别~
好在选用高灵敏度的塞子搭配,iPhone5素质任可以得到公正的对比。小5的高频任然存在听感偏硬的问题,即使是聆听这些泛音缺乏的电音,这种听感依然存在,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想说的。
反复对比Vivo X1,还是感觉略带修饰的音乐风格能更好的演绎电子乐,IPC+RX正式这样的例证~
& & Top07「K歌之王」
“喂,文艺青年不都是推崇「好久不见」的吗,你选了一首曲风上最不文艺的「K歌之王」是想黑我 陈奕迅 吗?”
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无言以对~若给个机会狡辩下,我会说:音乐承载记忆,寄情映景,音乐响起时,回忆得以重现,这一刻正是「K歌之王」的迷人之处。
听男声才能较为明显的感觉到Vivo X1的一些小不足,颗粒感比较缺乏,声音虽然贴耳,但是厚度、密度均无优势~
当然,需要再三说明的是,我认为这是润饰的缺乏,并不是频响的缺陷,因为中频乐器的还原度没什么问题。
厚度缺乏,声音也偏硬,搭配偏冷的动铁着实不好听,搭配暖厚一些塞子倒是还行~
颗粒感来了,泪目~
& & Top08「轨迹」
似乎现在对80后又有了新的划分,按照这个划分我属于85后。而作为一个85后,没有一首Jay的歌进入你的Top10,多少会有些时代感的缺失~
我对音乐向来是后知后觉的,大多是朋友推荐给我半年后,我才能发现他的好。于Jay的音乐也是如此,始于「轨迹」(电影《寻找周杰伦》原声) 而终于《依然范特西》。「轨迹」的创作标志着Jay在音上达到第一个巅峰,也代表了”Jay式抒情风格”的诞生。
--果然周总的音乐要用大奥听才对味,Vivo X1不能接大奥,要之何用?--
吐槽之外,有一个切身感受就是:这种歌曲无论情感表现还是自身录音素质 都是大众化的东西~可聊之处不多,可参考的角度更是少之又少~
随性的歌自然要随性的听,考究太多细节,徒劳且伤身,此曲不做具体器材的听感分析。
& & Top09「情歌」
再次放上“泉姐”的书法,有点想念了,有没有?
上图所示的是2年前【入坛6年小结】【从一只新耳塞与一个新耳放谈开去】中的版本,本版如下:
对我来说梁静茹算是治愈系的,温暖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下是一颗对爱坚强而又执着的心。梁的声音很挑耳塞,对中、高频要求近乎苛刻:保证高频的泛音不缺失的情况下又要对齿音良好的控制,保证整体音色趋于温暖的同时又要保证声音的细腻感。CK100下的表现是我最满意的,恰好手头上有一条,甚为庆幸。
(靠,谁砸的鸡蛋,有本事你再砸一个! 你才偷懒不想写呢!)
齿音控制完美,细节丰富,听感上佳。
声音偏硬,勉强可以说是“小清新”。
情感更加丰富,只是声音没有Vivo X1这般顺滑。
& & Top010「Ana」
「Ana」,著名催泪弹Clannad的插曲,同时也是OVA杏篇的片尾曲。
因此,对「Ana」的喜爱,无非是寄托了对藤林杏的喜爱,尽管我们知道现实中这样“傲慢”、“率真”、“吐槽”、“暴力”属性的妹子可能不会那么可爱…但是,此类动漫正是这样的东西,游走于各层次元之间,寄托现实中不存在的期盼和感情,体验并用心感受,或发力于现实或沉溺于虚拟。
对我这样的人来说,或许体验足够了,感受完整了,这类动漫迟早是要离去的东西。
相对偏华丽的女声风格,具有较好的凝聚力,泛音给我的感觉不多(喂,泛音不能以这种还原度不高的音乐为准吧~)
中高频相对Vivo X1要偏硬一些,总体任是细腻、清爽的风格。
算是最好听的组合,Lia的声音通透、华丽、具较好的光泽度和活力感,同时中低频又渲染出了暖风拂面的感觉。
不禁感慨,「Ana」这样的歌,再好听也不过如此了~
无论如何,Vivo X1仍然是我接触过的音质最佳的手机前端,纵使偏还原的风格导致人声缺乏特点、磁性不足,但是信息量、推力较普通手机乃至1500档的前端都有一耳朵的改变,若对这样一种改变持积极态度,Vivo X1将会给你带来比较愉快的体验。倘若排除体验不谈,仅考虑 购买性,我任然希望可以从我开头总结中得出答案:
Vivo X1在手机功能上绝对够用但谈不上有多好用,不考虑大屏幕和全球最薄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上和1500档的手机持平。
音乐功能在硬件上已经足够出色,播放软件上依然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推随身小耳塞和七彩虹C4(3.5 PO)的差异可以归为运放级,并且和动铁的契合度要好于C4。
综上可以理解为是一个 1500的手机+2000的播放器的组合,然后再根据每个人的“抵制国产情节”、“讨厌大屏智能手机情节”、“讨厌C4调音情节”逐步减价~
配ie8i适合么?
我在想,如果用x1听维塔斯的歌会不会很有感觉呢?
本次发布的正式版会向所有X5L用户推送,Funtouch OS的用户,都可以升级为2.0正式版
V粉手机摄影大赛第一期共收集作品96帖,小编已经感受到V粉的热情啦!
同时,小编也
这次的简评实质上是新版XE800对比其老版以及阿思翠近期新品GX50的。
当我第一次录制《我看你有戏》,导演给我 vivo手机的时候,其实我是 我是 拒绝的。
COPYRIGHT (C)
viv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成为vivo粉丝: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vivo x5pro音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