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疗的治疗偏方吗?

(类风湿,类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尪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吃什么药。
2、药物治疗
1、中医治疗:
三、治疗深读
一、西医1、治疗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仍停留于对炎症及后遗症的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和恢复功能。一、一般疗法 发热、全身症状来者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要充足,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如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类病变的自然过程。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⑴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剂量每日2~4g,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肠道刺激。⑵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有、、、、、、精神等。⑶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斯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中枢紊乱如等。⑷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斯匹林相仿。抗类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灭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等。偶有,肾功能损害,头痛等。2.金制剂 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mg。总量达300~700mg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mg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维持量每月50mg。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量多年,直线终身者。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mg,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口服金制剂效果与金注射剂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炎,紧损害等,停药后可恢复。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剂量为6mg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3.青霉胺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副作用有,,,性皮疹,食欲不振,,肌,等。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个月每次250mg,每日2次。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总剂量达750mg为最大剂量。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4.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等。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等。5.左旋咪唑 可减轻疼痛、缩短关节僵硬的时间。剂量为第一击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过敏性皮疹、减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6.免疫抑制剂 适用在其它药物无效的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停药情况下或激素减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环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维持量为原治疗量的1/2~2/3。连续用3~6个月。副作用有、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毒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出血性拼膀光炎等。氨甲蝶呤(MTX) 有免疫抑制与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蚀,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药物性间质性与皮疹。可能成为继金和青霉胺之后被选用的另一缓解性药物。7.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关节肿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毫无影响。一旦停药短期内即复发。对RF、血沉和贫血也无改善。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仅限于严重引起关节外损害而影响理要器官功能者,如部并发症有引起危险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关节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等可短期应用,或经NSAIDS、青霉胺等治疗效果不好,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发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醋酸氢代泼尼松混悬液可作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某些单个大关节顽固性病变,每次关节腔内注射25~50mg,严防关节腔内感染和。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种适合关节内给药的长效皮质类固醇,一次量为10mg,膝关节为30mg。8.雷公藤 经国内多年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有良好疗效。有非甾类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细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症状,使血沉和RF效价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现临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及,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腹泻等。停药后可消除。昆明山海棠,作用与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疗程3~6月以上。副作用、、、食欲减退、腹痛、闭经。9.其它治疗 胸腺素、血浆去除疗法等尚待探索。三、理疗 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达到消炎、去肿和镇痛作用,同时采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理疗方法有下列数种: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松弛肌挛。锻炼的目的是保存关节的活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规律地作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四、外科治疗 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具体介绍如下:(1)滑膜切除术:主要用于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等,可对病变的滑膜进行切除。滑膜切除后应在支具帮助下逐渐恢复关节功能。(2)关节冲洗+镜下滑膜切除术:在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可以在关节镜下行滑膜切除,同时进行反复冲洗,以求更换关节液的成分而达到缓解关节炎症状和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3)关节成型术:对负重关节,尤其是足部的跖趾关节,当出现畸形影响负重时,可行跖骨头切除术,以期形成新的关节而达到改善负重功能及缓解疼痛的目的。(4)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严重的类风湿患者,当其髋或膝关节严重受损,以致无法修复时,可酌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此类情况在高龄患者中多见。3、预后一般说来早期即予积极的综合性治疗,恢复大多较好。起病急的优于起病缓者,男性较女性为好,仅累及少数关节而全身症状轻微者,或累及关节不属对称分布者,往往病程短暂,约有10%~20%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成残废。本病不直接引起死亡,但严重晚期病例可死于。二、中医1、中医治疗:1)中成药:麝香祛风湿膏、消痛贴、骨刺消痛胶囊等。2)推拿疗法即按摩疗法,是采用按摩法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的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对类患者施行推拿疗法,应由轻渐重,由点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长。即推拿从主要部位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渐渐扩展;用力必须由轻渐重,逐渐升级,以使患者能忍受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或;推拿速度应由慢渐快,以患者无不适为度。手法的运用及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有力、持久,从而达到&深透&作用。柔和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要生硬粗暴;均匀即手法动作有节奏,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忽轻忽重;有力即手法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根据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质、病情、部位等不同情况而有所轻重;持久即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而患者不感觉。类风湿性关节炎推拿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上肢,即从肩部至腕部到掌指,重点在内侧。第二步先用拇指推摩法,后用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指按法,按肩内俞、曲池、少海、手三里、等穴。指间关节用捻法,配合各关节屈伸、左右旋、牵引等辅助活动。②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步用滚法,施于下肢大腿前部及内外侧经膝部至小腿。第二步先用推摩法,后用双手拿法,施于上述部位,重点在各关节周围。第三步用拇指按法,按鹤顶、膝、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第四步先用滚法,施于足背及趾部;随之用捻法,捻趾关节,配合踝关节屈伸、内外翻以及屈膝、屈髋、摇髋等辅助活动。③患者取俯卧位,第一步先用滚法,后用推摩法,施于臀部、大腿至小腿后侧。第二步先肘按环跳,指按委中、承山,同时拿昆仑、太溪等穴;随之用摩法,加以调和;最后进行&提腿&和膝关节向臀部屈伸等辅助活动。④患者取坐位,第一步医者右脚踏在患者坐的凳子边缘上,将患者上肢提起置于医者膝上,用滚法施于前臂及肩部,重点在外侧。第二步用摇法,环转摇动肩关节、腕关节各5-6次。第三步搓患肢,从上臂至前臂往返5-6次。随之拿肩井穴,并拍肩结束。注意: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期间,有溃烂,恶性包块和脘腹拒按的局部,以及接受按摩的局部患有急性、及各种(如、、、局部化脓、等)时,均禁用推拿按摩法。治疗时必须在患者保持身心安静、肌肉与的状态下进行。过饥、过饱时不宜使用本法。推拿可与物理疗法、练功体操等结合使用,效果更佳。一般先行理疗,再推拿 最后做运动。3、近年来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这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有单独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也有针药并施或用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者。①温针壮督法治疗: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配以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②温针加消尪汤治疗:方法为华佗夹(第1颈椎至第5,椎旁左右共48穴),临床常用34穴,在督脉旁5分处。肢体穴位取八邪、阳池、足三里、血海。每天上午先针刺四肢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将艾炷(条)套在针柄上点燃,于艾炷(条)全部熄灭后出针;然后再在华佗夹脊施针刺治疗,手法同上,不行温针。在针灸的同时,内服汤药(丹参30克,当归尾、川牛膝各20克,三棱、莪术各10克,桂枝8克,地龙、全蝎各15克,白花蛇10克,生甘草6克)。③蜂针治疗:取穴以病痛局部点作为主穴,配穴按经脉的循行所过而取穴。上肢多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等;下肢多跳、血海、犊、阴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督脉多取背部的穴位。特定穴主要是背俞穴,经外奇穴常用夹脊、膝眼、鹤顶等穴。先皮试,后用蜂针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文章
厂家: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厂家:广西双蚁药业公司
厂家: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厂家: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红莲南路71号当前位置: >>>>>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治疗方法大全
类风关届中医的&痹症&范踌,其临床特征则与&历节病&、&白虎历节风&较为相似。汉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对&历节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已有较系统的论述。.其中所载桂枝芍药汤、乌头汤、越婢加术场等方因其疗效显著,至今仍被沿用。继后,在唐代《千金方》、明代《普济方》、清代《张氏医通》等著作中,对本病关节晚期变形的特点均有形象的描述,并收载了治疗历节病的各类药物处方及针灸、按摩等多种治疗方法。&中医中药秘方网搜集整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好发于青壮年,男女之比约1:3。本病发病率较高,据世界关节基金会报道,类风关的发病率在0.5%-2%之间。我国目前尚无精确的统计数字,但据对江淮中下游地区的调查显示,发病率为1.6%,估计我国罹患本病人数达160万人。关于类风关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因而缺乏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代有关资料首见于1957年,主要介绍针灸治疗类风关的经验。在50-60年代中以传统疗法治疗为主。进入70年代后,报道逐渐增多,尤其是肋年代,广大医者在继承发掘古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取得了某些突破性进展。在病名上,根据类风关的特殊关节症状,参照古代文献有关记载并结合临床体会,有医者提出类风关为&麻痹&一名,并为不少医家所接受。在治疗方面,除传统方药和针灸外,用专方、单方治疗本病的报道令人瞩目。如雷公藤,迄今为止是公认治疗本病的较为理想的有效新药。初步统计,本药临床报道已逾千例,有效率在867%-98.4%之间。多年随访资料证明其远期疗效也是乐观的。雷公藤对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已得到普遍承认,目前除了对其化学成分、药理、毒副作用作进一步研究外,还致力于雷公藤的剂型、剂量的改革,力求发挥其更有效的治疗作用。
近年来还较广泛地开展了对类风关病人的实验研究。已发现大部分患者微循环变化为管排模糊,排列紊乱,血流减慢,提示气血运行不畅。通过对178例患者舌象观察,发现腻苔者占67.4%,说明湿邪阻滞和痰油凝结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有医者运用中医痹证理论研制痹证动物造模,经种种测定,证明造模结果与痹证病机理论、临床表现一致,为痹证证候群提供了现代药理学实验依据。此外,通过对患者晡灸疗法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的实验检测,证明具有调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实验研究的报道虽不多,但为进一步摸索治疗本病之规律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不失为可喜的开端。&&&
[病因病机]&&&&
中医对类风关病因病机的认识,经过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理论探索,自前比较倾向于外邪、正虚、瘀加三个方面:&&
外邦由于久居严寒之地,或常在野外、露天住宿或居住潮湿,冒雨涉水等等,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塞经络,凝滞关节,久而为痹。若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熏蒸津液,饮酒积聚形成湿火而成风湿热痹。
正虚由于禀赋不足或调摄不当,遂使气血虚弱,腹理疏豁,寒湿之邪乘虚而人,阻遏营卫留连于筋骨血脉而致病。病变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不用&。肝主筋,肾主骨,若房室不节,喜怒失调致肝肾精气亏损,则无以儒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三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以致关节、筋脉、肌骨变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瘀血由于病久屡发不愈,经脉违和,导致气血周流不畅而壅踞经隧,加之督脉空虚,寒湿侵袭筋骨,凝滞于脉络,如此寒湿、痰浊、瘀血与贼风
互相胶结,凝聚不散,深入骨骷而致关节僵硬,并出现皮下结节等症。
一般说来,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病位深入筋骨脏腑。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人络而致血瘀。邪、虚、瘀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为因果。因此根据病机人手,分别从祛邪、补虚、化瘀为主进行论治,是近年来中医药诊治类风关的特点。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起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通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塘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2.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德数。&&&&
3.气血两虚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紧阳虚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细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质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喑有瘀斑,脉来濡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主穴:大椎、身往、神道、至阳、筋缩、脾俞、肾俞、小肠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配穴:上肢受累加天宗,下肢受累加秩边。
操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小肠俞、委中等穴均用徐疾泻法;脾俞、肾俞、大溪等穴均用浅刺轻捻补法;足三里用徐疾补法,阳陵泉、丘墟等穴用平补乎泻法,天宗用&合谷刺&,使感应向肩部放射。秩边穴用&输刺&,便感应向下肢放射。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4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
取穴:上肢:肩髁、濡俞、肩并、曲池,少海、外关、中清等;下肢:风市、阳关、犊鼻、委中、阳谷、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腰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联俞等。
操作:a.过敏试验:上午先予一只蜜蜂螫刺病人腰椎二侧皮肤,10秒钟后拔出,若无明显反应,下午在另尸侧皮肤上再用一只蜜蜂螯刺,1分钟后拔出。若半小时内仅有轻度反应(红肿范围直径在5毫米以内),体温、血压、尿常规无明显变化者,为阴性。若呈中度局部反应,须进行脱敏后,再行治疗。b.具体方法;局部常现消毒,用摄于轻轻夹住蜜蜂头部,使其腹部末端接触皮肤,蜜蜂即弯曲腹部伸出尾部的钩针刺人。30分钟后用镊子拔出螫针,再行局部消毒,每日1次,蜜蜂只数可逐渐增多,最多一次用20余只。&&
疗效:共治19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7例。
取穴:督脉(大椎穴腰俞穴)。
操作:敷药制备:斑席粉(50%麝香,20%斑螫粉,15%丁香粉,肉桂15%)1-1.8克,去皮大蒜500克捣烂成泥,陈艾绒200克。
病人俯卧裸露背部,在脊柱上作常规消毒,涂上蒜计,在脊柱正中线瞰上斑麝粉,并在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处铺敷2寸宽、5分厚的蒜泥一条,然后在蒜泥上铺成长蛇形艾注一条,点燃艾注头、身、尾三点,让其自然烧灼。燃尽后再继续铺艾注施灸(一般以2-3壮为宜)。灸毕移去蒜泥,用湿毛巾轻轻揩干。时间在夏暑三伏天,以白天为宜。灸后起泡可田消毒外挑破,用药棉指干,再涂上龙胆紫。
疗效:治疗65例,近期治愈12例,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6.1%。&&
④软位注射&&
取穴:上肢:肩骼、曲地、外关、阳地、合谷,以曲池、外关穴为主;下肢:鹤顶、阳陵泉、犊鼻、绝骨、解溪、昆仑、太冲,以阳陵泉为主;腰背:大椎、身往、大杼、至阳、命门,以大抒穴为主。&&&&
操作:药物:迫风速注射液(由风仙、透骨草、骨碎补等药制成)。每次穴位注射时选用3-6穴位,每穴注射药液0.5--0.8毫升,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0例,近期治愈57例,显效154例,有效28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8.2%。
(2)单方验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①雷公藤煎&&
组成:雷公藤根(去皮之木质部分)15克。
用法:上药加水500毫升置瓦锅内,用文火煎煮2小时,煎成200毫升,滤出药液,再加水400毫升,煎成200毫升,前后二汁混合为1日量,分2次服,7日为一疗程,停3-4天继续治疗。&&&
疗效:共治疗155例,显效76例,有效60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7%。&&
②玄驹丸&&&
组成:蚂蚁(以广西产大黑蚂蚁为佳)。
用法:将蚂蚁焙干研成粉末加蜂蜜制成丸,1天3次,每次服5克,白开水送服,30天为一疗程,连服3个月。&&
疗效:共治36例,显效27例,有效9例,有效率100%。
其他措施:&&
可进行理疗,主要有热泪、蜡浴、红外线等,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起到消炎镇痛作用。同时进行功能锻炼,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晚期畸形者,可配合手术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分型治疗
1.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治疗后受累关节肿痛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恢复正常,血沉、类风湿因子已恢复正常,且停药后可维持3个月以上。
显效: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或消失,血沉、类风湿因子滴度降低,或已恢复正常,但关节肿胀尚未消失。&&&&
有效:治疗后受累关节疼痛或肿痛有好转。无效:治疗1-3个疗程(每个疗程30天)以上,受累关节肿痛无好转。&&&&
2.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技10克,独活10克;桑技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
用法:每月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已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169例,有效率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已黄茂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茂20克,当归15克,获等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胱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茂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94%左右。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处方:生黄茂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已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大便塘薄加扁豆;夜尿频数加补骨脂、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3例,有效率为93.3%-96.8%。
常用成方:真武汤、人参健脾丸、独活寄生汤等。
(5)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处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料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头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经治56例,有效率在85.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青娥丸、五虎蠲痹散加减。
(6)痰瘀交阻&&&&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处方:桃仁12克,红花6克,川芎9克,地龙10克,半夏12克,白芥子12克,制乳没各6克,当归12克,乌梢蛇12克,蜈蚣粉0.6克(吞)。
加减:头昏、面色晦暗酌加炙黄茂、赤芍;肌肉萎缩加党参、白术;关节疼痛甚加虎杖、鹿衔草;皮下有结节可酌加王不留行。&&&&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经治疗150例,有效率为91.6%-94.3%。&&&
常用成方:身痛还瘀汤、补阳逐五汤、桃红四物汤等。&&&
3.专方治疗,
(1)益肾弱痹丸&&
组成:熟地黄、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当归、蜂房、蕲蛇、地鳖虫、僵蚕、蜣螂、炮山甲、全蝎、蜈蚣、地龙、甘草等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泛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1日2次,饭后服。&&&
疗效:经治疗200例,近期治愈67例,显效82例,有效4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
(2)蚂蚁丸&&&
组成:蚂蚁50克,人参1克,黄茂75克,当归4克,鸡血藤7.5克,淫羊藿5克,巴戟天5克,薏苡仁5克,丹参7.5克,制川乌2.5克,威灵仙5克,蜈蚣2.5克,牛膝2.5克。&&&
用法:上药碾碎过筛,炼蜜调和为丸,每丸重12克。每日服1丸。服药时将核桃1个去皮壳,大枣1故去核,药1丸切极碎,盛碗中,打人鸡蛋1个搅匀,蒸成蛋糕状,用白开水或小米粥空腹送服,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12例,近期治愈34例,显效46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9%。
(3)雷公藤合剂&&&&
组成:雷公藤2500克,制川、草乌各320克,红花、炒杜仲各180克,当归、生黄茂各180克。&&&
用法:上药加水7500毫升,煎取药汁3咖毫升,药渣再加水7500毫升,煎取药汁5000毫升;药渣第3次加水4000毫升,煎取2000毫升。三次共取药汁10000毫升,冷却后加入刃-60度白酒1000毫升,混匀分装入洗净白盐水瓶中,有效期1年,毋需加防腐剂。临服时每瓶合剂加白(冰)糖100克,溶化后分服。
疗效:经治疗92例,有效率为83.7%。&&
4.老中医经验
吴圣农医案&
祝XX,女,54岁。日入院。患者近5年来四肢小关节肿胀且痛,手指关节呈梭型,僵硬,活动困难。手指关节X片示:关节间隙变窄,血沉6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抗&0&500单位以下。经用强的松、炎痛喜康、抗生素及中药等治疗效果欠佳,近3周来有低热,痛势较前加重。先投疏风化湿之剂,症状未见改善。诊其脉沉而涩,舌质淡紫,苔薄白,舌下静脉暗。辨证为正虚血瘀,久而化热。治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合小活络丹加减。
处方:黄芪15克,桂枝、赤芍、归尾各9克,鸡血藤30克,细辛3克,麦黄9克,寻骨风12克;生、熟薏苡仁各12克,小活络丹10克(分吞)。
药服7剂,痛减热退。连服37剂,手指活动自如。复因寒热不节,又感外邪,上症又发。仍以上方加麻黄6克散寒通络,再服21剂,痛止肿消。复查血沉2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弱阳性,粘蛋白4.1毫升,双链DNA20%;临床痊愈出院。
按:本例属阳气虚弱而寒凝血瘀证。血瘀的关键为气滞,气滞的主因是阳虚。故用活血温阳盎气,阳气旺盛则邪浊白化,脉络通利则肿痛自除。方中黄芪、桂枝、细辛、麻黄,温阳益气,散寒化瘀;归尾、赤芍、鸡血藤活血化瘀;防己利湿;小活给丹通络散寒止痛,使瘀血蠲除,经脉流畅。&&&&
5.用药规律&&&
治疗类风关的方药很多,为了寻找用药规律,我们选择了至少经治30例以上患者,有效率在86.6%。96.6%之间的自拟方人21篇资料,可初步反映目前治疗类风关用药的趋向。&&&&
从上表可看出,雷公藤为目前治疗类风关之首选药物,资料表明,无论其单用、复方或提取物均可获较满意疗效,雷公藤的广泛运用,为治疗类风关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次,以补气活血、散寒温经、核风除湿、补肾壮骨之类的中药为多用:与类风关中医辨证分型及病机分析基本吻合,可供今后寻找临床规律、筛选药物参考,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湿性关节炎偏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