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用小米印度发布会视频手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央视“对话”雷军:我自己有信心让小米在两年之内成为印度最大的手机公司,小米国际化的最后一站才是美国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编者按】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近日播出了《互联网乌镇论剑》一期节目,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与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进行了这场《对话》。雷军在本场对话中的观点提到:小米国际化的最后一站才到美国,小米的策略是克制贪婪又保持开放,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才刚刚开始等。小米国际化,最后才会到美国雷军:小米虽然只创办了4年半,但是在1年半前我们就开始推动我们的国际化的进度,我们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尼都在当地处于前几位,尤其是最近进入印度以后我们已经是印度最火的手机公司,我自己有信心在两年之内在印度成为最大的手机公司。主持人:期待你们赶紧到硅谷。雷军:因为智能手机的竞争很激烈,我觉得我们可能会首先从印度、印尼、巴西、俄罗斯在全世界范围内先迂回,可能最后才会做美国市场。主持人: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联想通过并购IBM的业务部门完成他们的国际化,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来寻找的话你们觉得今天互联网企业的国际化有什么样的突出特色或者规律吗?雷军:对小米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获取国际化的人才,有了国际化的人才才会更容易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在一年前我们邀请了当时谷歌全球副总裁、安卓的产品副总裁加入小米,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的人生哲学: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主持人:最后特立独行的就剩雷军先生一个人了,我猜测可能会有这样的原因,其实雷总的手中并不只有小米,它还有迅雷、猎豹、金山、YY等等这样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它会成为你手中非常有力的子弹可以瞄准任何一个你想标准的敌人?雷军:我创业比较早,我们最早的是金山软件,通过20多年的创业以后我觉得如果能合作尽量合作,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我自己的人生哲学就是想朋友越多越好,今天我和东哥坐在一起,我跟他讲了一个观点。我说小米的策略是什么呢?少就是多,我每天都提醒自己少做一点事情。如果我们能克制贪婪又保持开放的心态,朋友理论上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和别人竞争的可能性就减少了。就像这段时间我们投资了优酷,今天又宣布投资爱奇艺,难道市场上还需要第三家、第四家视频网站吗?不需要了,我要不直接加磅他们两位,我所需要的内容产业只要在我的终端上能用就可以了,我的手机能用,我的平板能用,我的电视能用,就足够了。可能因为我们创业时间比较长,这个问题我们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尝试,我觉得我自己也不是那么能干,如果能把那一点事情做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移动互联网创业,才刚开始主持人:我觉得你对移动时代的应用是持更乐观态度的,这个和你们几位朋友周鸿祎的观点不太一样,他有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特别提到其实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一定是强者恒强、大者恒大的企业,让我觉得小一点的几乎都没有存在的可能和理由,相当悲催。你们几位真的都会更乐观。雷军:过去的几年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几年,但是也是跑马圈地的时代,第一个圈地差不多多了,但是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才刚刚开始。举个例子,就像去年年初我们做的猎豹清理大师,去年年初是0,今年5月份就成功在美国上市了。就像今日头条,我觉得去年年初也接近0,也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我相信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才刚刚开始。主持人:雷总今年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项目让我们感觉机会依然存在?雷军:今年看到的一个新的产品挺有趣的就是今年年初发布的微店,今年的交易额有机会突破300亿。主持人:直接可以在未来挑战更大的电商平台?雷军:在移动电商应该算是新的模式和新的开始。再谈一次“互联网思维”主持人:你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本意指的是什么?对它的期望值又有多高?雷军:我琢磨互联网时间比较久,因为我原来是做软件行业的,互联网其实第一个击败的是软件行业,包括新浪也是在一家软件行业的尸体上开花结果的。它摧毁了四通立方的主业,我们是最先被互联网击败的行业,作为传统软件业的代表每天心里都不服气,但是又找不到出路,所以我们在1999年就基本上已经睡不着觉了,琢磨来琢磨去第一个阶段琢磨的内容是什么呢?互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我们只要上网就可以了。花了10年时间我们发现不是这样的,因为上了网,我们所有的业务都上网了,但是我们仍然不是互联网,所以这10年也是我很焦虑的10年,金山转型互联网转了好几年,一直转不动,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互联网其实是一种方法论、价值观,就是你怎么用互联网的思维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把这个改过来了,不管上不上网都不重要了,你就会变成新一代的企业。那么互联网思想是什么呢?它都是根据互联网的特点推导出来的想法,我对互联网的总结主要两段。第一,互联网七字诀,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和快,第二层的理解就是我们谈的参与感,换一个词来讲就是群众路线,怎么能把互联网的网民全部动员起来,把大家的力量动员起来,众筹、众包各种各样的UGC,我觉得这是互联网的本质。主持人:这么发展下去我们不是有一天可以把苹果踩在脚下了吗?雷军:我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是话不是我说的。【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编后】BAT三巨头之后,谁会成为互联网第四大,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焦点,这其中就有不少人看好小米。小米现在拥有中国第一大以及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的背景和“米粉”,从本次对话也可以看出,雷军要带领小米建立一个新的生活方式,甚至还要创造出一个虚拟的“小米国”。但至于未来小米能否超越苹果,大家各自心中也会有自己的答案。【责任编辑/李响】
关注更多观点和话题,可参与IT时代网微信互动(微信号搜索"ittime2000"进行互动)。
TA的最新文章千元手机跨国战役:华为和小米谁先攻下印度市场
&国产机"争战" 谁的天下?
手机行业创业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上周范冰冰被曝投资做手机,虽说予以否认,但却牵出了那些做手机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比如林志颖做“黑米”手机,韩庚做“庚Phone”,比如小米、锤子、魅族……如此这般,让人禁不住感叹当下国产手机创业市场愈发活跃,内行外行都投身其中。如今的中国手机市场,三星衰落,苹果乏力,国产机日渐崛起。数据显示,国产智能手机销量占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6%上升至2013年的72%,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10年几乎为零跃升至2013年的33.8%。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国的创业者和公司自然按捺不住,投身其中。于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自然会日益激烈,小米、锤子、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几乎全都开启了国产手机行业的“争战”模式。最终,哪个国产机会打下国内市场的天下?本期商业传奇创业公司系列,我们将带您一起走进那些投身手机行业的创业公司代表,去看他们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找寻中国手机市场创业公司的未来轨迹。
http://img5./photo/-11/600x450_AAPHK6GI5BN40025.jpg
http://img2./photo/-11/t_AAPHK6GI5BN40025.jpg
小米成立 高配低价开辟市场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由雷军创办,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小米成立的这年,苹果发布iPhone 4,上市即引起全球手机用户疯抢。彼时,在中国市场,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还处于黄金时代,智能手机高达数千的售价决定了其只能被少数人士拥有。
结合多年的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从业经验,雷军看到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广阔发展空间,如果将手机的研发、销售全部都用互联网模式,特别是销售方面不设实体店,将大幅减少成本,就能以极低的价格快速占领市场。
经过一年准备,2011年8月,小米发布小米手机第1代,售价1999元,配置却堪比当时市面上元的Android手机,一经上市就开创了中国互联网销售论秒售罄的先河。小米最初开创的高价低配开创了国内手机生产先河。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APHK70F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K70F5BN40025.jpg
小米“粉丝经济学”
真正推动小米继续做大走向神坛的,是小米公司苦心经营的以手机粉丝为基础并全程参与手机研发、制造、营销和销售的米粉文化,这就是小米的社会化营销,也可以视为雷军的“粉丝经济学”。他充分的利用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进行线上营销推广和品牌构建、维护等,为公司节省大笔成本。此外,雷军模仿乔布斯,小米产品学习苹果等方法,无不为其产品推广带来一定好处。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5D65BN40025.jpg
http://img5./photo/-11/t_AAPHJ5D65BN40025.jpg
网上直销 制造“饥饿”
小米手机入市初期,为节省中间渠道的管理、维护成本,抛弃了传统消费品销售中的渠道分销商,依托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厂家直达消费者的网络销售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值得其饥饿营销声势浩大,这为以后的持续热销打下基础,并在一定程度建立了死忠粉丝。不过,如今却被广泛诟病,后被曝出有四家隐秘的线下出货商,其只走线上渠道的谎言被揭穿。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APHJ6CO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J6CO5BN40025.jpg
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2014年10月,小米公司凭借小米手机产品,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如今,受米4畅销带动,小米第三季智能手机出货按年增211%,高于联想和LG,其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占到5%。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jpg
http://img6./photo/-11/t_AAPHJ.jpg
欲赴美上市?估值过高有风险
尽管雷军一再表示5年之内不会上市,但近日媒体报道,小米开始煮成“熟饭”,市传小米科技内部正在商讨明年上市,而其估值将超过索尼联想总和。小米拟以估值400亿美元进行融资”这个消息最初在国外传出,之后国内也有消息表示,小米公司正在展开新一轮融资谈判,对该公司的估值大约在4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增长快,但鉴于摩托罗拉和HTC在智慧手机市场上大起大落,以及亚洲其他厂商推出价格更低手机,以如此高的估值投资小米风险极高。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7UQ5BN40025.jpg
http://img5./photo/-11/t_AAPHJ7UQ5BN40025.jpg
围剿者出动 魅族“干掉小米”
小米的成功正在招来诸多狙击者和模仿者,“中华酷联”等老牌国产机之外,还有锤子手机、小辣椒等等。我们先来看其宿敌魅族科技。就在小米1S在印度大卖的当天,魅族正式发布新品MX4,这是该公司CEO黄章回归魅族后的首次新品发布会。除了“放低身段”走“高配低价”路线之外,这款手机在社会化营销方面也是煞费苦心,官方称百度指数有望“干掉小米”。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8GS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J8GS5BN40025.jpg
魅族:放弃MP3转向智能机
魅族科技是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家在2003年成立的公司是以MP3播放器起家的,创始人黄章以产品为导向,让魅族成为国产MP3中的佼佼者。2006年,魅族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无论是外观的生产工艺还是声音质量,都达到了国产MP3的项峰。到了2007年,MP3行业的风向发生了变化,由盛转衰,魅族转型迫在眉睫。这家在中国MP3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的公司意识到了智能手机未来巨大的空间,开始转型,专注研发智能手机。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9BG5BN40025.jpg
http://img5./photo/-11/t_AAPHJ9BG5BN40025.jpg
山寨iPhone 国产第一智能手机
2009年,魅族推出第一款智能手机M8,这是一款著名的“山寨版iPhone”,苹果从iPod到iPhone 演进,为魅族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从MP3过渡到智能手机”的样本。M8的成功甚至招致乔布斯的公然批评以及苹果的法律诉讼,一度陷入不能发售的尴尬。M8引起国内市场巨大轰动,但彼时波导、科健、夏新等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经过高速发展,正面临低潮期,魅族顺理成章地登上“国产第一智能手机”的宝座。魅族推出的第二款手机M9,是魅族的第一款安卓系统手机,开始有了自己的机身设计风格和系统风格,摆脱了山寨iPhone的痕迹。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APHJ9TQ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t_AAPHJ9TQ5BN40025.jpg
魅族“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分析认为,魅族在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内无疑是先行者,却悲剧性地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魅族曾被认为是最具iPhone气质的手机,黄章也被认为是最具乔布斯气质的智能手机企业家。可是魅族如今却与小米等竞争对手的距离越拉越大。如今,魅族在中国手机市场上逐渐被边缘化,在节奏变换异常快的手机市场上步调迟缓,也一度措施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AKS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t_AAPHJAKS5BN40025.jpg
魅族孤芳自赏 一个人的公司
目前小米的市值比魅族高出9倍,相对于快速前进的手机第一阵营,魅族渐行渐远,这与创始人黄章的固执不无关系。黄章曾经说过,他做手机的最初目的是“做一部让自己满意,觉得好用的手机”,每一款产品的设计都贯彻自己的思路和意志。直到今天,魅族仍然是国内最固执的智能手机商。魅族最固执,因为黄章是国内最固执的手机企业家。比如,在显示屏比例16:9已成为行业标准的今天,魅族仍坚持使用16:10,因为黄章认为“更接近黄金分割”。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BGT5BN40025.jpg
http://img2./photo/-11/t_AAPHJBGT5BN40025.jpg
黄章“改革”
2010年,以偏执和低调著称的黄章淡出了魅族的日常管理,把公司交给搭档多年的伙伴经营。4年后,紧迫的市场让黄章不得不重回战场。日,黄章出人意料地出现在珠海魅族大厦,不少魅族老员工头一次见到传说中的黄章。黄章选择以改革者的姿态重新出现,承认营销做得烂,将对手锁定小米,也放弃100%控股,开始融资,他认识到,在智能手机竞争激烈的今天,继续依靠有限的利润来奖励分配,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输家。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C4B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JC4B5BN40025.jpg
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和资本运作机遇的魅族和黄章,如今不得不放下身段涉足低端,一向一年只出一款机型的魅族加快发行节奏来对抗竞争对手,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产品体系,覆盖从中低端到高端的不同市场。在今年9月的新机发布会上,当小米4手机以1999元价格出售时,魅族MX4打出了1799元的售价,直指小米。在舆论造势上,与小米争得最凶的也是魅族。今年年初,魅族CEO黄章宣布复出,在第一条微博公开喊话,“要告诉更多人知道,除了小米手机之外,还有更好的魅族手机可以选择”。在随后的电商销售、手机布局等方面,魅族一直向小米看齐,并经常会对小米的一些做法发表观点。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CVL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t_AAPHJCVL5BN40025.jpg
小米被魅族盯上 如何走出困局?
单从产品来看,小米4无论是制造工艺、网络制式还是价格,都全面落后于MX4,小米4的下半年出货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一时间陷入了被动。无奈之中,小米不得不仓促抛出1499的红米旗舰应对魅族的攻势。但魅族的野心还不止于此,它希望像小米一样,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发烧而生的小米,终于开始在2014年降温。这自然不是小米主动的,不论是外部竞争还是内部,小米似乎都在出现困局,它该如何走出?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DH55BN40025.jpg
http://img6./photo/-11/t_AAPHJDH55BN40025.jpg
陈彤加入 小米攻克难题?
陈彤加入小米之后将担任内容副总裁,主要负责小米内容运营,而原副总裁黎万强则远赴美国硅谷“闭关”研制新产品。这一系列的举措或许与小米疲乏的业绩有关:手机销量增长速度放缓,单机价格有所下滑;由于资源不足,电视端销量也不理想。在这个阶段,小米正在思索如何突破,更扎实地走好下一步。而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昭示着其将全面建立起内容资源来打开目前被资源困住的局面。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APHJEEB5BN40025.jpg
http://img6./photo/-11/t_AAPHJEEB5BN40025.jpg
10亿美元+陈彤 打造一体化内容
近日,陈彤加盟小米,任职副总裁,主管负责内容投资与内容运营。雷军表示,小米未来会投入10亿美元用于内容建设,而内容的重点是在电视领域。
分析认为,以雷军目前对小米塑造的意图,未来必将是以小米手机为载体,勾连其他的智能家居环节,通过小米电视,包括盒子、路由器、无线WIFI,智能手环等产品,构筑属于自己的移动一体化内容,而其中的端口内容需要不断地夯实。目前请来陈彤,先行打造的就是小米电视的内容框架。当然,有10亿美元垫底,陈彤或许也会给小米内容构建拉来一些好的资源,包括收购。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APHJF125BN40025.jpg
http://img5./photo/-11/t_AAPHJF125BN40025.jpg
小米告别饥饿营销
10月16日,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宣布,目前小米绝大部分产品已保证供应,小米网随时有货。这被业界视为小米告别“饥饿营销”模式的一个信号。在与黄牛的关系方面,小米该如何进行对待和处理恐怕也是一个问题,品牌打造完毕,告别饥饿营销,小米的营销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HJFNM5BN40025.jpg
http://img6./photo/-11/t_AAPHJFNM5BN40025.jpg
突破产能未必能突围创新
小米正在谋求改变:用充足的货源保证米粉们不至于投入到其他手机公司怀抱之中,除了这种应对策略外,小米还在力图通过拓展海外市场来寻求迂回突破。然而,创新依然是小米的隐痛。从小米发布会彻头彻尾苹果范儿,再到小米各种产品模仿苹果,小米似乎在创新上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特别多想象。
http://img4./photo/-11/600x450_AAPHJGKI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JGKI5BN40025.jpg
智能机增长趋缓 锤子面困局
步入2014年后,智能手机增长明显趋缓,三星、索尼增长速度都放缓,小米的高增长也不可能持续,魅族的突围也还在继续,一个门外汉的手机之旅开始便遭遇了折戟,这便是锤子科技和罗永浩。锤子科技SmartisanT1产品发布之后难抵困局,在10月底宣布降价,引发网络哗然,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陷入网友“打脸”的指责声中。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淡化个人品牌,以后自己会少说话。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APHJH72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1/t_AAPHJH725BN40025.jpg
锤子困局缘何而起?
从2011年11月底,罗永浩应邀去小米总部和雷军会面,发现自己的一些理念和雷军有冲突,遂萌发自己做手机想法之日起,罗永浩这个门外汉所谓的“工匠精神”便屡被质疑。2012年4月宣布做手机,2014年推出锤子手机,产品质量却仍被质疑,罗永浩没有成为中国的“乔布斯”。为何?战略层面看,锤子手机的核心能力与产品定位之间的脱节,产品本身不足以支撑中高端的定价。运营层面,过度营销与产品流程控制、后续服务的脱节,透支了消费者热情和信心,事实证明,忽悠改变不了世界。再看组织层面,罗永浩个人角色定位混乱,缺乏懂商业、懂运营的“左右手”的辅佐。罗永浩“好战”,与又能怎样?约架王自如,与黄章口水战,这些尽管有炒作成分,但是炒作背后也已见得锤子和整个国产机面临的形势并非乐观。
http://img6./photo/-11/600x450_AAPHJI4P5BN40025.jpg
http://img2./photo/-11/t_AAPHJI4P5BN40025.jpg
行业见衰 国产机品牌竞争
在锤子、小米、酷派之外,国产机并不少,比如中兴、华为、联想,华为卯足劲进军国内国外,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也要参与争战,加之苹果、三星外来品牌的强劲竞争力,国内智能机的创业企业,所面临的并非是坦途,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未来,究竟是谁的天下,恐怕是创新、营销和体验等各方面的竞争。
http://img2./photo/-11/600x450_AAPHJIND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t_AAPHJIND5BN40025.jpg
华为联想等抢食市场 搭车营销
资料显示,“锤子”开卖之际,中兴、华为、酷派、联想、oppo等国产手机,便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围追堵截。内人士分析认为,抢食市场,搭车营销,是行业里一贯的做法。比如,酷派在锤子搞线上活动时也推出万人免费试用4G天翼手机,风头不逊于锤子;中兴也几乎同时推出新品。华为、联想、OPPO则更早出台狙击锤子手机的计划。OPPO则一口气推出4G手机新品,联想通过机海战术抢市场。华为在报纸上刊出一则被指打罗永浩耳光的广告,更被业内称为是搭车营销。
http://img2./photo/-12/600x450_AARLTN9L5BN40025.jpg
http://img2./photo/-12/t_AARLTN9L5BN40025.jpg
联想继续扩张 财大气粗
自2005年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来,联想品牌在全球的认知度和地位一直不断提高。在手机业务领域,如今的联想又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联想智能全球手机市场份额总计将达到6%,成功跻身为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和苹果。财大气粗的联想,如今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竞争,还将开展利用摩托罗拉进军国际市场,野心不小的状态下,搅动国内市场也将是必然。但是,能否搭好摩托罗拉这张牌,却对联想是一个考验。
http://img3./photo/-12/600x450_AARLTMV6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2/t_AARLTMV65BN40025.jpg
华为瞄准全球 更重视国内市场
中兴和华为这两个从深圳走出来的有全球影响力的全球通信运营商,如今在移动终端设备方面的野心也不小,特别是华为,不仅在一如既往的瞄准国际市场,其在国内手机市场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如今中兴、华为与联想、小米等国内厂商一道,同为全球十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不过,华为却一直面临西方政府质疑,担心其会危及其安全利益,除了国内市场的感召力,或许这也是他们日益重视国内市场的原因之一,在国内市场,华为新品推出频频,风风火火,任正非、余承东等领军人物也开始走向开放,诸见报端。
http://img3./photo/-12/600x450_AARLTMR35BN40025.jpg
http://img6./photo/-12/t_AARLTMR35BN40025.jpg
中兴复兴艰难 谋求改变
作为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中兴一路走来可谓几经沧桑,从刚开始的鲜为人知到山寨泛滥时的中流砥柱,从智能机时代的国产四大巨头到上市后首次亏损。从少壮派执政终端事业部开始,中兴打出了复兴的旗号,但一年之后复兴之路却越发显得艰难。
中兴的公关能力在国内无人能及,先是国母出访专用手机,而后被习大大当做国礼送予他国元首,更是传出普京是其忠实粉丝的消息。借助政治人物的巨大影响力,中兴在造势上不输于其他国内品牌,蹩脚的销量却反映了中兴的营销之痛,其在整体上给人低端品牌的印象难以扭转。面对小米、华为等竞争,虽然中兴一直在谋求改变,但是从其产品来看,的产品很多,在高中低市场都有布局,可从外观设计到系统优化都谈不上有什么特色,缺乏创新,看上去更多的是跟随。
http://img4./photo/-12/600x450_AARMN6KA5BN40025.jpg
http://img6./photo/-12/t_AARMN6KA5BN40025.jpg
国产手机争战 “苹果”在哪里
从最近国产手机风头来看,华为在国内市场风风火火,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后雄心勃勃,小米开出天价估值,魅族、OPPO等新也并不少见报端,国产手机争战在所难免,但是问题在于虽然有炫酷的产品,却难有像苹果一样的经典。中国会不会产生“苹果”,它在哪里?这恐怕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可能会让人感觉悲观,心生失望。
http://img5./photo/-12/600x450_AARLTM7M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2/t_AARLTM7M5BN40025.jpg
国产手机停留在“价格战”
分析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终赢家,一定不是靠垄断市场、打压竞争对手而获胜,而是有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国产手机目前停留在“价格战”,“恶性竞争”阶段,难以可持续发展。小米、锤子以及形形色色的互联网手机,都是突破了一种传统品牌模式,但都终止于眼球疲劳和审美疲劳,不会持久。
http://img4./photo/-12/600x450_AARLTLRE5BN40025.jpg
http://img4./photo/-12/t_AARLTLRE5BN40025.jpg
学习苹果创新
别光急着赚钱
有评论指出,学习苹果,其实更多的应该是其创新精神,虽说小米酱苹果的玩的那一套饥饿营销模式发挥到了极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产品背后应该有足够强大的产品支撑。所以,类似联想、中兴、华为这样研发和财力以及专利都有积累的手机厂商,还是别急功近利,最好用创业者的思维去做产品。
http://img6./photo/-12/600x450_AARLTLIL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2/t_AARLTLIL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600x450_AAPJNGVH5BN40025.jpg
http://img3./photo/-11/t_AAPJNGVH5BN40025.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华为学小米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造手机,这些年,华为最该感谢应该是小米
【IT时代网编者按】基本上小米推出一款手机,华为就跟着推出类似的手机,以亦步亦趋的方式步步紧跟。虽然华为一直都将小米视为对手,然而华为手机这两年的成功也离不开小米的促进,甚至许多小米的做法都被华为所借鉴,从某些方面来说华为其实应该感谢小米!华为这家手机企业曾是前中国四大品牌之一,不过遗憾的是其在短短三年时间成为小米的手下败将,不过在其总裁任正非的指引下华为凭借着强大的资金实力,猛打广告战终于迅速在2014年四季度反超,更在去年四季度在国内市场超越小米彻底击败小米,眼见着小米在印度市场发展的风生水起,华为又一次学习小米的模式,将和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市场制造手机。华为在国内市场发展迅猛,不过其总体上与其他国产手机并无不同,都严重依赖国内市场。早在华为消费者CEO余承东上台的时候就宣布要在海外市场销售的手机占总手机销量的60%,不过直至去年海外市场的销量只不过是占大约40%。在海外三大市场欧洲、美国和印度中,只有欧洲发展不错,印度市场败给联想、小米,美国市场则远远不如中兴,这自然让华为蒙羞!小米短短三年多时间发展成为国产前三强之一,无疑让国产品牌眼红,华为也是如此,于2013年开始推出类似小米的互联网品牌荣耀,到去年荣耀品牌销量超过4000万,帮助华为成功成为全球第三大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基本上小米推出一款手机,华为就跟着推出类似的手机,以亦步亦趋的方式步步紧跟。在印度市场,华为其实进入比小米更早,而小米直到2014年7月才进军印度市场,当年即成为印度第五大品牌,去年小米在印度市场排名下降到第七,不过市场份额反而从2014年的4%微幅增加到4.5%,并且是国产品牌在印度市场排名第二的品牌,第一名是联想。自然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成功让华为深感兴趣。小米2014年底曾遭遇了爱立信的专利侵权诉讼,借助高通的反向授权过关,随后在去年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市场建设制造厂,迎合了印度发展自己制造业的需要,这自然对小米发展印度业务助益不少。眼下据说华为也将采用小米的方式,与富士康合作,在印度建设制造厂生产华为手机以获得印度政府的支持推动华为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发展。虽然华为一直都将小米视为对手,然而华为手机这两年的成功也离不开小米的促进,甚至许多小米的做法都被华为所借鉴,从某些方面来说华为其实应该感谢小米!【责任编辑/闫红玉】
关注更多观点和话题,可参与IT时代网微信互动(微信号搜索"ittime2000"进行互动)。
TA的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印度发布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