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接种时间和百白破疫苗可以一起打吗

麻疹疫苗接种时间
【导读】根据不同的群体。麻疹疫苗接种有不同的接种时间。正确把握好麻疹疫苗接种的时间对于充分发挥麻疹疫苗的作用以及恢复患者健康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及时了解麻疹疫苗的适合群体以及不适合群体,还有相关的接种注意事项,也是同等重要的。今天妈妈网百科将由这几个问题作引,带你走出疑惑。
根据不同的群体。麻疹疫苗接种有不同的接种时间。对于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来说, 初免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而对于那些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来说,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麻疹是一种传染病,抵抗力差的儿童属于易感人群。麻疹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面部遍及全身,会持续4~7日。麻疹比想象中可怕,它会带来并发症,特别当孩子营养不良,会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高达10%。要预防麻疹传染病,最好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疫苗后,会令身体得到抗体从而使各种基因免受麻疹病毒的感染。为提高疫苗的稳定性,我国已经将从液体疫苗改为冻干疫苗;为提高接种麻疹疫苗后的免疫后果,接种的剂量从0.2ml提高到0.5ml。国家规定的常规免疫接种为两剂次,分别在8月龄和18-24月龄接种。
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有三类,这三类分别是:1、由于儿童是麻疹的多发年龄段,因此,接种为8月龄以上,未患过麻疹的人为主。通常初免年龄为8月龄,再免疫年龄为7周岁。也可8月龄初免,1.5-2岁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2、病例发生后的应急接种。其对象是病人活动范围的易感者。流行地区接种率应在95%以上。接种时间愈早愈好,在首代病例出现后疫情尚未蔓延之前接种完毕。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3、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接种麻疹疫苗的,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身体特征,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生命危险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主要集中于:妊娠期的妇女;对青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接种麻疹疫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麻疹疫苗不能和乙肝疫苗同时接种,因抗原之间有干扰。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问题,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据观察显示,麻疹疫苗可以和大数疫苗同时接种,而不会影响每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如糖丸、百白破三联、甲肝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卡介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等都可同时接种。2、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3、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4、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5、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选择食物分类
五谷杂粮补品干果豆/乳/奶制品零食/小吃饮品/饮料调味品水产品/海鲜水果肉禽蛋/野味蔬菜/食用菌食物加工篇草药
选择适用人群
客户端下载可以同时接种几种疫苗吗_育儿文章_宝宝树
可以同时接种几种疫苗吗
浏览 21259
  医疗防疫部门给儿童同时接种几种,一般不会出现不良放应。免疫专家和疫苗生产的设计和现场考核,已经证明,以下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疫苗可以同时接种,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与单独接种相同。  可同时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疫苗+疫苗;百白破疫苗+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疫苗(或腮腺炎疫苗);脊灰糖丸疫苗口服+百白破疫苗注射+麻疹疫苗注射等。在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时,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程:(1)不同的疫苗要在不同部位注射(比如左臂打麻疹疫苗,右臂打百白破疫苗)。(2)各种疫苗不能混合在同一个注射器内注射,必须严格遵守一苗一针管一针头,已用过一种疫苗的注射器不能再吸另一种疫苗,也不能重复给另一人注射。(3)未经计划免疫专家委员会和卫生防疫部门审定,不能自行扩大同时接种的疫苗种类。  当前,仍有需单独接种的疫苗(且要与其他疫苗接种间隔一定时间)。这些疫苗包括:甲型乙肝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  麻疹、风疹、腮腺炎三种疾病都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传染病,是我国近期内需要大力控制的疾病,所以凡适龄儿童都要接种这3种疫苗。至于选用单价疫苗还是联合疫苗,可由家长自由选择。单价疫苗,目前多为国内生产,价格较低,但要分别打3针;联合疫苗,例如美国默沙东公司的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它含有多种抗原成分,只需注射1针就可预防上述3种疾病,他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与单价疫苗相同,只是价格比较贵。同时必须注意,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不宜用于1岁以下幼儿。
还有疑问?
252205浏览
现在就注册,与同龄宝宝的妈妈们一起交流
登录即可免费抽取
价值500元孕育宝盒,包含奶粉、辅食、母婴化妆品等,应有尽有!
微信扫一扫
孕期知识随时看第六部分 在接种麻疹疫苗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第六部分&在接种麻疹疫苗之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接种后,我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反应?为什么孩子接种后会产生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后如何处理?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2)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3)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联合下发了《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针对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国家已经制定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一般而言,麻疹疫苗的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各是多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含麻疹成分疫苗(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的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其一般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局部疼痛、肿胀、红晕约为10%,发热大于38℃为5―15%,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轻度皮疹或结膜炎、关节痛)为5%。真正可能需要医院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异常反应,但发生率较低。其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热性惊厥330/100万剂次、血小板减少症30/100万剂次、不伴休克的急性过敏反应10/100万剂次、过敏性休克1/100万剂次、脑病小于1/100万剂次。
  而我国部分省分既往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实际监测到的麻疹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为:过敏性皮疹8.6/100万,过敏性紫癜1.6/100万,血管性水肿0.3/100万,过敏性休克0.2/100万,热性惊厥0.2&/100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0.1/100万,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0.1/100万;所以,需要医院治疗的麻疹疫苗不良反应是极少的。
 &&为什么接种完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会发生过敏反应,监测数据表明,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意外发生。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或疾控中心咨询或报告。
 &&现场如果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怎么进行应急处置?
  国家已制定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并针对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制定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对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在一些集中的接种点,要求各地配备医务人员,大的接种点甚至要配备救护车,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能够及时进行规范的处置。
  卫生部已经成立了技术指导组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小组,同时也要求各省成立协调领导机构,保证整个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实施。
&&&&如果我的孩子发生不良反应,我该怎么办?(去哪里,找谁?什么程序?)
  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
&&&&接种疫苗之后,孩子以前的病(如肺炎)会复发吗?
  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通常不会导致以前的疾病复发或者加重,但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除外,这些严重神经系统疾患属于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之一。
&&&&接种疫苗对人体都有哪些影响,是否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少数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一般反应,通常1-2天内便会自愈,必要时对症治疗也可完全恢复;接种麻疹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极为罕见,一旦怀疑及时就医也可康复。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接种疫苗会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不会导致自身免疫缺陷病,但是由于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如果儿童本身存在免疫缺陷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会不会对我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会不会增大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不会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除疫苗针对疾病外,有无接种疫苗染上其他传染病的报告?
  接种疫苗能有效预防相应传染病。通常疫苗只能预防相应的传染病。我国和国外还有一些联合疫苗,比如百白破联合疫苗,就含有三种成分的抗原,注射后可以预防三种传染病。
  另外,目前接种疫苗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会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因此不会感染其他传染病。
&&&&有关破伤风疫苗含有堕胎药剂是否属实?疫苗中含有伤害妊娠成分是否有过文献报道?
  破伤风疫苗是用于预防破伤风的一种疫苗,其有效成分为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疫苗是通过对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脱毒、精制并加入佐剂后制成,不含有堕胎药成分。
  妊娠期妇女不是破伤风疫苗接种的禁忌对象,妊娠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疫苗主要是预防因不清洁接生而导致的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不清洁接生多发生在贫困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目前我国也不在育龄期妇女中接种破伤风疫苗,而主要是通过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推行新法接生来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但为了预防儿童感染破伤风,包括美、欧及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在儿童中接种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百白破三联疫苗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
  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关破伤风疫苗中含有伤害妊娠的文献报道。
&&&&过敏反应是第一次发生比例比较高还是第二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孩子再次强化免疫是否有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多次接种麻疹疫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再次接种时将被作为禁忌证,以后不再接种麻疹疫苗,再次接种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会减少。我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也显示,在所有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随接种剂次增加而减少。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再次免疫会提高免疫成功率。虽然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远比患麻疹造成的危害小,还是建议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过敏反应也叫超敏反应。就个体而言,速发型超敏反应需要经过过敏原致敏以后,再次接触同样的致敏原,才可以导致过敏的发生。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是很低的,是否发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体质。儿童接种第一剂次麻疹疫苗,并不一定是他(她)第一次接触其中的成分,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过敏的儿童在接种疫苗前机体可能已经处于致敏状态。所以,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任何一次接种,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为此,我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在接种前,接种医生应详细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过敏史,接种现场必须配备急救药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
&&&&大规模接种,如何保证注射行为安全?
  我国针对本次强化免疫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这些情况,采取多项措施保证注射行为安全,主要有:1.中央财政除了解决疫苗采购经费外,还解决了注射器购置经费,这两项经费都是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各省,由省级招标采购。本次强化免疫全部使用合格一次性注射器接种;2.各级均按《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由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本次强化免疫的预防接种任务;3.各级均严格要求接种人员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规范接种服务;4.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前,对强化免疫实施人员均开展了针对性培训,确保注射行为安全。
 &&&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如何保障接种人员规范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规范接种服务。
   此次强化免疫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前,已制定了详细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计划,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了针对性培训,确保强化免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如何监督管理各接种点?家长如何辨别有资质的接种点和无资质的接种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八条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指定的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取得资格的接种单位定期进行审核。
  如家长对接种单位的资格有疑问,可以咨询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咨询渠道可以从相关部门的政府网站上查询。
 &&假如发生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谁做出最权威的结论?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因此我国法律规定,接种任何疫苗(包括麻疹疫苗)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通常由县级疾控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对于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由市级或省级疾控机构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判断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否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任何医疗机构和个人不能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结论。受种方、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果有争议时,可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的市级、省级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省级医学会做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什么是偶合症?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这种疾病发作,与预防接种仅在时间顺序上形成了巧合关联,但并无实质关联。当受种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自身或其家长对病史并不了解或未向接种医生提供病史),接种时巧合发病(急性复发或加重),也属于偶合症,此时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的刺激因素,但疫苗本身不是基础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例如,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但比较罕见。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受种者本身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有关,或因窒息、感染等因素造成。麻疹疫苗接种后偶合症所涉疾病的发生概率取决于疫苗的接种人数及所涉疾病在受种人群中的基础发生率。
  本次强化免疫接种人数众多,难免会遇到接种后“碰巧”发病等情况发生。无论是否是偶合症,各地都应做好医治、调查诊断相关工作。
 &&如何避免心因性反应的发生?
  预防接种心因性反应实际上是指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反应。心因性反应不是由于疫苗固有性质引起的,与疫苗本身无因果关系,而与受种者的精神或心理因素有关,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心因性反应主要发生在处在生理发育期的儿童中,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因此在给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时要注重群体性心因性反应的防范,其防范对策及措施如下:①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其处理原则,使接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避免让受种者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或在饥饿、疲劳时进行接种。②排除干扰,疏散病人。一旦发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应及时疏散病人,隔离治疗,避免相互影响或暗示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③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无需补液者应避免输液。④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除恐慌及顾虑心理,稳定情绪可辅以药物治疗,应用小剂量镇静剂,也可采用暗示疗法,暗示受种者不过度关注预防接种及机体反应。⑤仔细观察,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合并症,并及时报告家长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
(作者:&&编辑:康康&&来源:卫生部网站)
&&&&&&&&&&&&&&&&&&&&&
? ???????????
本网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治疗/方法请遵从就诊医生或相关专家的指导。&&医疗广告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种麻疹疫苗注意事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