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岩陡壁是不是成语故事

题目,跪求答案
题目,跪求答案 250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勖尔植,督尔获”,其中“勖”字,音qù,意为“勉励”。
2、《老子》一书中所说的“自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一样。
3、《九歌》中,《东皇太一》、《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五首写的是天神。
4、《楚辞》中有“兰膏照烛”一句。这里点灯用的“膏”是一种植物油。
5、《孙子兵法o用间篇》中孙子指出了五种用间方法: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6、老子主张“以直报怨”。
7、《孙子兵法》一书应出自一人之手,不是集体的创作,也非语录,整本书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8、李华《吊古战场文》是一篇骈体文,从古战场的荒凉、肃杀、悲怆写起,回顾历史上的战争,对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和被战争荼毒的百姓,给予极大的同情,表达了停止战争的愿望。
9、《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
10、楚辞作者淮南小山,指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11、“百越”,又作“百粤”,古代越族居住在浙、闽、粤、桂等地,统称为百越。
12、中国兵学的研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十分发达。
13、《孙子兵法o九变篇》云:“圯地无舍,衢地合交。”其中“圯地”指富庶之地。
14、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文体,楚辞“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色彩,所以他的作者也都是楚人。
15、老子说的道和孔子所谓的道一样。
1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利用敌军怠惰或思归时机,发动攻击。
17、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一文,“谏院”是宋代官署名称,职掌规谏讽喻之事。
18、湘君和湘夫人两篇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结构大致相同,语气彼此对应,相互呼应。
19、《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20、楚辞一书中包含17卷,这17卷都出自于屈原之手。
21、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后人对他无不推崇备至,苏轼却大做“翻案文章”,其《管仲论》批评管仲临死不能推荐贤人代替自己,因而给小人以可乘之机,给齐国留下内乱的祸根,从而说明举荐贤人的重要意义。
22、老子认为如果对百姓压榨太厉害,则会导致大的祸患。
23、《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说明的是要想政治通达,国泰民安,统治者能够广开言路,采纳善言,也是重要条件,文章阐明了“民言不可壅”的道理。
24、《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写烛之武洞察秦晋之间的矛盾,运用离间计,使秦国退兵,从而化解了危机。
25、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无锡的东林书院。
26、《楚辞》中的篇目,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2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成语出自《老子》一书。
2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o谋攻篇》。
29、《老子》一书中所谓“赤子”指人民。
30、《吴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31、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无锡的东林书院。
32、《老子》一书中所谓“赤子”指人民。
33、刘基,字伯温,著《郁离子》,揭露元末暴政,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34、老子认为最好的统治者,人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35、“剑阁栈道”,剑阁,在贵州省北部,剑门关矗立县北,自古以“剑门天下险”闻名,为自秦人蜀的要道。
36、《楚辞》《招魂》的最后一句是“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里的江南指江苏浙江等地。
37、老子认为兵器是不祥之物,万不得已才使用它。
38、《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39、老子认为五色、五音、五味对人都是有益的。
40、楚辞作者淮南小山,指的是一个人的名字。
41、《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
42、王逸解释“离骚”二字的意思是离别的忧愁。
43、《吴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
44、欧阳修《泷冈阡表》,“阡表”,即墓表,是一种记述逝者功德的文章。阡,墓道。
45、《孙子兵法o形篇》一文中,认为用兵必须注意“度”、“量”、“数”、“称”、“胜”五个事项,其中“度”是指双方兵力的多少。
46、《楚辞》一书是先秦神话研究的重要资料。
47、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作者为韩琦的昼锦堂所写的记,文章称颂韩琦身居重位却不炫富贵,批判了庸俗之辈“衣锦还乡”的世俗观念。
48、《孙子兵法》中“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中“兵”指兵器。
49、“序”,是一部书的序言,到唐宋时期出现“跋于书前,序于书后”的大体格局,序跋的作用在于说明一些情况,如著作的缘起、立意、体例、写作经过等,如果是为别人是书作序,还要介绍作者,评价作品。如欧阳修的《送杨寘序》是欧阳修为友人杨寘的作品集写的序言。
50、“剑阁栈道”,栈道,又名“阁道”“复道”等,古代在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
51、楚辞中有九歌、九辩、九叹、九思一类的篇目,九,表示文章分九个章节。
52、老子推崇贤人治国。
5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孙子兵法o谋攻篇》。
54、“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秋声赋》
55、《孙子兵法》又名《吴孙子兵法》,为《武经七书》之首,它汇集了秦汉时代的战争经验,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兵书。
56、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秦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57、屈原一生,主要活动在楚顷襄王时期。
58、《孙子兵法o地形篇》中孙子指出有六种地形。“可以往,难以返”属于“隘形”。
59、《孙子兵法o军争篇》云:“《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可见古代夜间作战以旌旗传递讯息。
60、现代中国符合老子理想的国家的思想。
哪位高手帮忙做一下,好的追加200分
这些我大致都会,不过,手机貌似不能答题的,要是真想知道加我Q,答案“狄”,给你指出个错误,孙子兵法中用间分为五间,分别是“乡间”、“生间”、“反间”死间”、“内间”。孙子兵法我倒是挺熟,不过那些诗歌了解不是很多,《老子》看过一些,《山海经》研究过
提问者 的感言:谢谢了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第一章_现代物流管理概述-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第一章_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导读:现代物流管理学,第一章现代物流管理概述,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xu_),?????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掌握)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重点掌握)理解物流管理合理化目标(重点掌握)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了解)了解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功能,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流:物流中之“流”, 物流活动自古有之,现代物流管理学第一章 现代物流管理概述徐兵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xu_) 学习目标与要求? ? ? ? ? 掌握现代物流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掌握) 了解现代物流的功能; (重点掌握) 理解物流管理合理化目标 (重点掌握) 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了解) 了解我国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了解)
第一节 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功能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 移动的物质资料。 流:物流中之“流”,指的物质的运 动状态,是一种物理性运动。 物流活动自古有之? 世界上工程量最大、修建时间最长的工 程-----万里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 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 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 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 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 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 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 长8851.8公里,平均高6至 7米、宽4至5米。 物流活动自古有之 世界上最早最长的物流和军 事通道------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 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途经北京、天 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 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物流活动自古有之经济全球化最早的物流通道----------------------丝绸之路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 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中国西部最早的国家级&高速公路& --------- 古栈道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 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 策? 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 展于秦汉两代.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 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 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 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 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 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 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 进军咸阳。 展现先进物流工程技术的最早的人工隧道------石门隧道在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水库,存在着这样一条神秘幽深的石洞,它是世界上第 一条人工穿山隧道,1900多年前,在火药还远没有发明的年代,那时的古人用 了一种神奇的方法创造了这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伟大工程。 火烧水激 现代快递的鼻祖----------------------驿运与八百里快递驿运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一种传统运输方式,“肇始于周汉,唐继之,至清代 而制度大备”。其主要功能有传递公文军令、接待使臣官员、运送政府及军 需物资等,在官办运输系统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 驿站。从时间上来说,“云南驿”最早 将“云南”作为地名,是云南省省名的 起源。云南县改作祥云县以后,唯有 “云南驿”把 “云南”一名保留至今, 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云南驿站现虽 已荒废,但仍然保存了不少作为驿站时 期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由民居、商 铺、旅店、马厩等组成的古朴城镇风貌, 古代丝绸茶马驿道的道路遗迹,抗战时 期美国飞虎队旧地及遗物等等。 ? 唐?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 ? ? ? 长 山 一 无 安 顶 骑 人 回 千 红 知 望 门 尘 是 绣 次 妃 荔 成 第 子 枝 堆, 开。 笑, 来。?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 、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 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 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 ? 《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 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 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 者渐入深境。 ? 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 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 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 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 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由此,诗人蓦地 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 感慨。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第二句“山顶千门 次第开”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 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 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 ? ? 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 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 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 ?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 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 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 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 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 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 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 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 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 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 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 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 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 “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 ,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 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三国时期神奇的物流输送技术 -----------------------------------木牛流马孔明即手书一纸,付众观看,众将环绕而视。造木牛之法云: ‘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 独行者数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 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 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轴。牛仰双 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 大劳,牛不饮食。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多个人 制造“木牛流马”。 商业角度: 商品实体的转移 营销角度(5R): 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产品、恰当的 价格、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消费者
本书定义? 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 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 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 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 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分析:1)、物流应包括(实物流动、实物储存、信息流通、管理协调) 实质流动(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运输); 实质储存(指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储存); 信息流通(指相关信息的联网) 管理协调(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有效控制的过程)。2)、3)、
(5R): 恰当的时间、恰当的产品、恰当的价格、恰当的地 点、恰当的消费者 (7R): 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Product,Right Quantity,Right Condition, Right Customer, Right Cost 二、现代物流的功能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物流基本 活动实物流动信息流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的 物流信息 收集、加工 系统的建立 和传输 现代物流的功能包装:被称为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 装卸搬运:指在同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 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运输:运输是实现空间效果的主要手段,是物流的中心 环节之一。储存保管:包括存储、管理、保养和维护等活动。流通加工:有些辅助性加工活动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这种活 动一般称为流通加工。配送: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运输于一体,并通过 这些活动完成将物品送达的目的。物流信息:指获取表达物流活动的有关知识、资料、消 息、情报、数据、图形、文件、语言、声音等信息,以及信 息加工与处理的技术。 (1)主要功能:运输、储存、配送
?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 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 辅助功能: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
(3) 信息管理功能? 物流信息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 ? ? ? ?(1)市场信息收集与需求分析 (2)定单处理 (3)物流动态信息传递 (4)物流作业信息处理与控制 (5)客户关系管理 (6)物流经营管理决策支持
上节课回顾一、课程介绍第一章第一节: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功能物流定义: 物流7大功能:? 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 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 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 实质流动、实质储存、信息流通、管理协调 ? 功能:运输、储存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 信息 第二节 物流管理合理化目标 (重点理解)一、距离短凡是“移动”都要产生距离,距离移动得越长, 费用越大,距离移动得越短,费用越小,所以物 流合理化的目标,首先是距离短。 直达运输、批量运输、门到门运输二、时间少主要指的是产品从离开生产线算起至到达最终用 户的时间,包括从原材料生产线到制造、加工生 产线这段时间,也就是物品在途时间少。机械化、自动化 三、整合好物流是一个系统,强调的是综合性、整合性。只有这样,才能 发挥物流的作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物流是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的统 一体。四、质量高物流质量高的内容有: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 信息各环节本身的质量要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要高;物流管 理的质量要高等。五、费用省尽可能减少物流费用六、安全、准确、环保 第三节 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和发展(了解)一、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 :初级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 第三阶段:合理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初) 第四阶段:现代物流阶段(信息化、智能化、 网络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初级阶段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 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 要的实证依据,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 物流协会。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在对 国内物流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为“物的 流通”。至1965年,“物流”一词正式为理论界 和实业界全面接受。 (二)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 速增长、商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年代。 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道路网 、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合理化阶段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 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 战略研究上。(四)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阶段 二、影响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一)市场营销的发展 (二)顾客中心理念的建立 (三)石油危机及经济危机 (四)政府对运输业管制的放松 (五)经济全球化 (六)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推广 (七)新型管理概念的引入 (八)其他新技术的发展 (九)外包概念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一)产业布局:新的物流中心伴随产业转移而兴起(二)产业分工:物流产业由水平分工转向垂直分工(三)运营模式:物流管理与设施“软”“硬”分离(四)产业驱动力:物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趋于一致 第四节 我国的物流管理(了解)一、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在这一阶段,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 域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 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 放到了次要位置。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 而且开始注重系统运作,即考虑包括包装、装卸 、流通加工、运输在内的物流系统整体效益。 三、现代物流发展阶段此时国家逐渐加大力度对一些老的仓储、运输 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和重组,使它们不断提供新 的物流服务,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 四、目前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 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 改善,从而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面临的形势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本章小结现代物流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其主 要功能包括:包装、装卸搬运、运输、仓储保管 、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 现代物流管理学尽管形成的时间不长,但发展 十分迅速,这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向必然是: 第一,扩大化;第二,一体化;第三,社会化; 第四,系统化。 返回案例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1. 按个人的理解你将如何定义物流?你认 为物流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哪些要素 最重要?2. 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是什么?3. 调查一个企业,分析该企业的一个物流 运作实例。 包含总结汇报、农林牧渔、求职职场、自然科学、出国留学、经管营销、医药卫生、行业论文、外语学习、旅游景点以及第一章_现代物流管理概述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山西河岳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岳足迹
 关于河岳
首页 >> 河岳足迹 >> 娌冲渤
平陆县黄河遗址及古盐道专题研究报告
&&& 平陆县地处黄河中游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这里分布着数百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虞氏族文化即舜文化的发祥地……。平陆县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华夏民族在黄河金三角地区发生、发展、壮大、繁荣的伟大历程,同时平陆的地理优势也决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在交通运输上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深深地烙刻在了平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上。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平陆的虞坂古盐道、黄河漕运古栈道、茅津渡,深刻挖掘这三大资源对于平陆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虞坂古盐道
&&& 虞坂古盐道,地处平陆县张店镇侯王行政村卸牛坪自然村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行政村之间,全长约8公里,高差近400米,是春秋时期唯一可通行战车的,从北坡上下中条山的重要坡道。先秦文化研究会的专家(魏嵩山教授)指出:“虞坂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工道路”,简称“天下第一路”。
中国最早的商品当为“盐”。盐的出现,当在炎帝、黄帝之前,河东盐池,是中国盐的最早产地。作为人体必须的矿物质,盐在养育了芸芸众生的同时,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被历代的统治者所重视。天然的运城盐池成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一个基本因素,演绎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古史又说,黄帝与神龙氏后裔战于阪泉之野。据本书作者推测,阪泉应在今山西省南部解县境。大抵这两部族的势力均在向北伸展。渡过黄河,解县附近还有著名的盐池,或为古代中国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目标。因此占到盐池的,便表示他有为各部族间共同领袖之资格。黄、农两部在此战争,殆亦为此。”钱氏所说炎黄“均向北伸展”,这线路当是取道“虞坂”,因此可以说,虞坂是中国最早开发的盐道。
虞,最早称“虞舜”,五帝之一,姚姓,名重华,其先国于虞,号有虞氏。这是《史记》的记载。然,何以名虞,仍嫌语焉不详。首先,虞是地名,早在舜之先已有,这个“虞”地名而义?我认为此“虞”之含意,当有二点需说明,其一,“虞”为古代官名,其职为掌山泽之官。山川湖泊皆属“虞”官掌管。《尚书?舜典》“帝(舜)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愈!咨益,汝作朕虞。”《传》“虞、掌山泽之官。”此平陆“虞”之含意;其二,也许此地曾有一种瑞兽出现而名“虞”。《说文》“虞,驺虞也,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首也,食自死亡肉,从虎吴声。《诗》曰:“于嗟乎驺虞。”《诗?召南?驺虞传》“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是此由兽名而变为地名,由地名而成为国名也。诸如山林池泽皆归“虞”官管辖。合古官名与“驺虞”合而为“虞”字之本意。舜帝由尧帝封为“虞”官,得而称“虞舜”,舜帝又以“虞”官封“益”,故有“汝作朕虞”之《舜典》。
&&& 武丁兴殷,有赖于傅说。商王武丁,名昭,少时久劳于外,生活于平民中,因知稼e之艰难。即位后,思复兴殷,以未得其佐,三年不问政事。政事决于冢宰。以观国风。后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令百官求之,乃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奴隶名),筑于傅岩。武丁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姓之,号曰傅说。是傅说“圣人”之号得之商王武丁,见载于《史记?殷本纪》中国宰相之名号,源于“盐梅”。《尚书?商书?说命下》“王曰:来,汝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后世凡作宰相,均以“盐梅”雅称。《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盐梅之和,属有望焉。”唐太宗李世民《执契静三边》“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唐玄宗李隆基《端午》盐梅已佐鼎,曲蘖且傅觞。”唐宰相裴度《中书即事》“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杜甫《昔游》“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我认为武丁梦傅说于盐道,又以“盐梅”命傅说,当有深意,盐为国民所必需,盐为国税所依赖,《山海经》谓“盐贩之泽”。这个“盐贩”是指买贱卖贵,是指商业行为,“盐贩”有利可图,国家因贩取税、利国、利民、利商,这就是盐道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傅说版筑于傅岩,当是筑路,此路自虞国而南,路沿黄土梁而逶迤上下,由于路两翼多黄土冲沟,遇有霖雨,土梁之路时有冲毁,需时常维护,增高路面,加固路基,非版筑不可。直到今天,此版筑法仍沿用。《水经?河水注》傅岩东北十余里即颠C坂也。《春秋左传》“所谓入自颠C者也。有东西绝涧,左右幽空,穷深地壑,中则筑以成道,指南北之路,谓之C桥。”今“C桥”为村,古筑路处尚可辨认。郦道元所谓的“地壑中则筑以成道”当有所指,非傅说莫属。因平陆第四纪红土遍布,此土性沾,雨中泥泞难行,晴天路面板结,车行其上颇颠簸不平,故有“颠C”之名。食盐在商代仍是垄断性商品,也是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傅说版筑于斯,武丁寻梦于斯,这难道仅仅是种巧合?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出于经济方面。
&&& 春秋时代末期,猗顿以W盐富甲天下。猗顿本鲁国人,耕桑无以温饱,便拜陶朱公为师,陶朱公教以“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资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而猗顿的致富原因,司马迁却另有一说“猗顿用W盐起。”是说猗顿是个盐商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如在春秋末年,海盐已经出现多时,而猗顿尚能以盐商富甲天下。可见“盐贩”之利的时代意义。而虞坂为国家间物资交流的最大通道,亦为著名的商道。而猗顿之师陶朱公,陶朱公之师为计然,计然系“晋国忘(亡)公子,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可见“虞”既为管理山泽之官,盐池当属虞官领辖。自三代以下,虞既成为国,“盐贩”往来于虞道,坐收盐税亦虞国之大利。故虞国多宝,而虞君终成贪财之人,最终因贪图晋国“垂棘之璧”及“屈产之乘”而为晋献所灭。
&&& 现在交通四通八达,虞坂古道失去了运盐功能,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交通特质,静静地徜徉在山野之间,像一卷高高悬挂又缓缓铺展开来的古代卷轴,从平陆的坪头铺,一直铺展到运城市磨河村的条山脚下,卷长七八公里,洋洋洒洒,浓缩了自禹凿盐道至今的4000多年荏苒光阴。通过它河东池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大地,成为一条生命线。这个古老的地方也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伯乐相马”、“假途伐虢”、“唇亡齿寒”及“按图索骥”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 这里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寄托自己情感的地方。仅以攀临青石槽者为例,当年为躲战乱流亡河南的金末诗人元好问,在途经虞坂时感慨万端,挥笔写下“孙阳已矣谁汝知,努力盐车莫称屈。”诗人在诗中暗暗流露出自己生不逢时的无奈;元代诗人王恽在游历虞坂时,曾发出“良骥虺聩身自健,不须拭目认孙阳。”的感慨,极力以千里马来比喻自己,深叹怀才不遇;明代御史、开拓虞坂的功臣张士隆在诗作《青石槽》里写道:“我惭空食志,谁识仰鸣心。”字里行间不乏失落、凄凉心境的显露……。
(二)黄河漕运古栈道
&&& 黄河栈道开凿于汉代,位于平陆至夏县和垣曲3县沿黄河的悬崖峭壁之上。它在从平陆县米汤沟西始,向东经人门、五一石膏厂、关窑、大祁、杜家庄、粮宿、老庄、冯家底、溜溜窝、煤窑凹、西河头、老鸦石,夏县任家堆、小堆、大堆和垣曲县的鲁家圪塔、五福涧至安窝的黄河航道北岸石岩的半腰,形似一条大凹槽,计长5.60千米。遗迹主要为牛鼻形孔和方形孔,底部距离河面最少2.5米以上,个别拐弯处,留有纤绳深磨的痕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何谓栈道?《韵会》说“小桥曰栈”;《淮南子》称“飞阁复道相通也”;《辞海》释“栈道”:“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一种道路。”由此看来,栈道,就是在悬崖绝壁上凿孔架桥连结而成的一种通道。用这种办法辟出的道路,堪称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
&&& 黄河漕运向为中国史上之重大事件。而三门峡乃是漕运之大患。漕船通过三门,难免舟毁人亡。故历代多有开凿以利通航。今已发现自汉代以下岩壁上开凿题记,成为黄河上一大奇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修三门峡大坝,是对三门峡原始风貌的最大破坏。《水经?河水注》“郑玄按《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自砥柱以下,五户已止,其间二十里,河中\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劈,尚梗湍流,激石云回,撞ㄅ纾鲜盘玻餮醇保仆ǔそ┤浚坪χ鄞怨潘肌!蔽闹小绊浦笔墙袢糯蟀樱拔寤А笔墙裨亍拔甯=А薄U舛镉19处“阏流”(即急流险滩),此郦道元引用东汉郑玄之说,说明引文是东汉以前三门峡情景。更早的春秋时代,三门峡充满了恐怖色彩。公元前530年齐景公赴晋国朝见新君,在三门峡遇险,《水经?河水注》,《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当是河)沉之河,鼋衔左骖没之,众皆惕。古冶子(治剑名匠)于是拔剑丛之,邪行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x而出。仰天大呼,水为云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亦或作“江”字者也。若因此而为名,则宜在蜀及长江。按《春秋》此土并景公之所不至,古冶子亦无因而骋其勇矣……。又考史迁(司马迁)所记:“景公十二年(前536)公见晋平公;十八年前(前530)复见晋昭公。旌轩所指,路直斯津。从鼋砥柱事或在兹。”这一段引文用一个四字成语可概括,即“燕跃鹄x”。三门峡确为古代黄河上大奇观,是否可在三门峡下方某处考察恢复这一奇观供后人观瞻,规模可大可小,视财力而定。可给《水经注》所称的19处阏流定位命名,自三门峡以下河段通船至小浪底水库,成三门峡旅游景区。
&&& 砥柱山最早见《史记?夏本纪》“砥柱、析城、王屋”。最早的解释当按西汉孔安国说。南朝宋裴S为《史记》作《集解》引用孔安国曰:“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说明砥柱在大阳(今平陆)境。唐司马贞为《史记》做《索引》引《水经注》的说法:“砥柱山在河东大阳县南、河水之中。”唐宋时期,史家始解释为“硖石县(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这也就是说三门峡于古代唐代以前属于平陆县地。最早属冀州地,并且一直延续到唐代。《新唐书?太宗本纪》十二年(638)二月癸亥,如河北县(今平陆县)欢砥柱。“《旧唐书?太宗》贞观十二年二月“癸亥,欢砥柱,勒铭以纪功德”。
&&& 如此恢宏的历史,在2000多年的反复凿刻、反复修改后,历经风雨沧桑,今天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实属不易!它是一部镌刻在山石上的史书,真实而永久地记录了我国自以来黄河漕运的历史。它是一项旷日持久、宏伟浩大的工程,在历史上曾起过转漕东南租粟、以给长安京师和转漕河运盐、以销往东南各地的作用。三门峡黄河古栈道的使用,实际上一直延续到1958年三门峡大坝修建以前,才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 黄河古栈道不仅是古代黄河纤夫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是研究我国东西交通史和黄河漕运史的珍贵文物。今天登上古栈道,还会发现开凿在栈道壁上的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个栈道的石壁上。据初步统计,1997年平陆、夏县、垣曲三县境内发现的40处黄河栈道遗迹中,尚有大、小方形壁孔1000余个,牛鼻形壁孔600多个,大型槽孔60余个,立式转筒工程遗迹21处,历代题记和石刻画40余处。在40余处历代题记中,题记多者200余字,少者仅1字。字体有篆、隶、楷三种。内容有些可以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有些可以补历史文献记载之不足。题记中所见年号有:建武、贞观、总章、太和、绍圣、元熙、崇祯、道光、宣统等,其年代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建武十一年,最晚可延续到清朝末年。
(三)茅津渡
&&& 位于平陆县城南5公里处,又叫“陕津渡”。地形险要,历史悠久,是沟通晋豫两省的交通要津,也是万里黄河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渡口。茅津渡风景秀丽,自古就是景色迷人的游览胜地,“茅津晚渡”是平陆古八景之一。
&&& 茅津渡,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为黄河三大古渡。三大古渡之中,茅津为最。这是因为,一,茅津渡设渡时间最早,最早可以推到商代。二,茅津渡向来为运城盐运航道,北连运(城)茅(津)公路和太(原)茅(津)公路,南隔黄河与河南三门峡隔河相望,“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历来是三晋出入河南及南方诸省的门户,又是“三晋屏藩”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可以称作山西南大门者有三处,一为晋城无井关;二为芮城风陵渡;三为平陆茅津渡。三处说法以茅津渡更确切。
&&& 茅津渡地理位置适中,历史悠久,好比一座大门,东西为二侧门,风陵为西侧门,天井为东侧门。古代多有南越中条,由茅津渡河而逐鹿中原者。
茅津,钱穆《古三苗疆域考》“茅”“蛮”一声之转,其先即称苗。吴起所谓“三苗之国,衡山在县北”者,自河东蒲阪以至安邑,在古本三苗之士,宜可称为蛮也。这是说,茅津之茅源于茅戎。《春秋?成元年》秋,三师败绩于茅戎。(注)“茅戎,戎别种也。”《水经注?河水注》:“河北对茅城,故茅亭,茅戎邑也。”公元前624年,秦兵伐晋国,由茅津出境。
&&& 茅津,一地多名,又名茅城、茅亭、茅戎、茅津渡、大阳渡。《读史书方舆纪要》“大阳津在陕州西北五里,黄河津济处。北对茅城,古茅邑也。古亦谓之茅津,以河北即大阳县,古又谓三大阳津。”取名茅津者,以茅戎名;取名大阳者,以汉大阳县名。光绪年《山西通志?关梁考》《平陆县志》大阳渡,县南二里。《五朝志》“河北有关官”唐志:陕州陕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陕津。贞观十一年造桥。案“《春秋?僖公五年》晋献公假道于虞。八月,围下阳。即古岩城,在大阳渡北岸。十二月,晋灭虢。其渡河盖由此。”平陆县东南二十五里傅岩前,有茅津渡,亦曰大阳渡。案:今县南二里别有大阳渡。志云、茅津渡,前明洪武三年设巡检司。今为沙涧渡,后更名茅津堡,在县东二十里茅津渡西,黄河北岸,设游击署驻防巡检司。乾隆二十八年,以县丞驻之。
&&& 据上文,今茅津设于明代,其先为沙涧渡,而古茅津则在今太阳渡处。以其临近下阳古城。平陆县金鸡堡,县南二里店头镇。有古城遗址,延袤七里,在崇罔之上,丹壁屹立,南临大河,士人名金鸡堡。一名十二连城。春秋时岩城也。志云:“下阳城,县西南二里,东面即金鸡堡。”茅津渡必滨临下阳城、大阳城。由于今大阳渡黄土崖崩塌,茅津渡一度废,明初东移至今茅津渡。而后来又于原茅津设渡,名大阳渡,今又名太阳渡。
&&& 茅津镇同碛口一样,是一个因渡口而兴的大镇。但晋南不同于吕梁山区,从春秋战国时期陶朱猗顿那里就兴盛起来的商业传统,是晋南古老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说蒲州故郡,就是新绛、运城这些后起之秀,一直到民国初年还是北中国非常重要的商埠。运城的盐、晋南的粮食和棉花,都要驴驮马载通过茅津渡口向中原转运。繁忙的渡口转运业务已经使茅津渡的承载能力趋于饱和,而且面对的业务范围又如此广阔,所以,茅津渡没有像碛口那样形成运、销一条龙的大商港。
在1937年之前,是茅津古渡历史上比较稳定的时代,茅津镇作为晋南地区货物转运的枢纽,运城的盐,平陆东山的煤炭,在茅津渡装船,再走陆路散运中原各地。民国初年,陇海铁路只修到河南观音堂一带,山西出晋货物大部分要靠走三门航道外运。
&&&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重视茅津渡口建设。相继建成防浪坝、防冲坝、码头、坡道,种植花草树木,购置大型轮渡。船建造防浪坝530米,防冲坝260米,水泥码头坡道300米。使渡口面貌较前大为改观。两艘钢质大型渡轮,输送往来行人和各种车辆。1993年12月,三门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后,茅律渡车少人稀。茅津渡风景秀丽,仲夏到秋末时,日落方向与河道走向近乎平行,晚霞红似火,水天共一色,形成“茅津晚霞”迷人景色,令人流连忘返。登游艇击水逐波,更能使人气荡神怡。
茅津渡“旧貌变新颜”,焕发出新的风姿,终日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渡口风景秀丽,激浪江波,水天一色,“茅津晚渡”是平陆古八景之一,现在又成了“黄河一日游”的著名风景区。它西连风陵渡和大禹渡电灌站风景区,向东可达“一坝锁三门,高峡出平湖”的三门峡大坝。正在兴建的“茅津经济开发区”也将给它再添光辉。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茅津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保护古遗迹,依托历史文化,打造非凡的怀古之旅
&&& 平陆县虞坂古盐道、黄河漕运古栈道、茅津渡这三大古迹为平陆平添了不一样的韵味。它们不仅在中华历史上承担着贯通运输的重任,而且也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勤劳勇敢的精神,我们为这鬼斧神工般的杰作而震撼,同时也为这漫漫历史所感慨,为博大的历史文化而痴迷。它们都有过辉煌的历史,热闹非凡,它们记录着昨天的艰辛、血泪、杀戮,步履蹒跚,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留给我们无限感慨。它们又承载着今日的希望、快乐、幸福,一路前行,向远方和未来,让人充满无限希冀和憧憬。它们不是文物建筑,可以维修立项,如何在保护的同时做出合理的开发,不仅仅是旅游发展的问题,更是历史对我们的考验。
然而,经济发展,高速建设期和社会转型期,往往也是遗产破坏的高危期。在一些地方的建设开发中,看似破坏的只是有形文物,其实同时把无形非遗也悄然葬送了。一些古迹被摧残得面目全非,一片片积淀丰富文化信息的历史文物被夷为平地,造成了城市传统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和城市永久记忆的消失。所以,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当今成功典范,做出慎密的方案。
&&& 总体思路:与平陆其他景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又要突出本身特色;保护好一切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多元化开发,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1.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在各景点之间要有游览性步道或车道;设置旅游标识牌、说明牌、各种标志牌;选择性建设服务点、休憩场所、旅游公厕、旅游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
2.尽可能修复一部分古遗址,重现历史原貌,修复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内容。针对虞坂古盐道和黄河漕运古栈道,可以设立盐工挑盐,车马运盐,纤夫拉纤以及伯乐相得千里马的浮雕或雕塑群。茅津渡:1936年日本纵火之前,茅津渡也曾繁华一时,是个有着近万人口的大镇,镇上有大小商店300多家,每日清晨一片热闹的叫卖吆喝声,直至夜色降临,吆喝声不绝。因此可以进行小规模的建设,再现当时繁华场景,设立旅游商品特色街和特色商店等等,游客在此不仅体验民俗,夕阳西下之时也可观赏茅津晚渡。
3.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历史文化,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这三大景点除了它们在历史上的运输作用之外,也有各自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一定要深刻挖掘,强化文化优势。虞坂古盐道最知名的当是伯乐相马和虞舜文化,因此可开发虞坂伯乐文化景点;而黄河古栈道不仅是古代黄河纤夫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是研究我国东西交通史和黄河漕运史的珍贵文物,因此可设立专题博物馆、纪念馆。
4.增加参与性游乐休闲项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每个人都喜欢水的平静、灵动,而黄河漕运水栈道和茅津渡都有很好的条件,在此开展水上娱乐活动,建设各种远水、近水、入水建筑小品,在此垂钓游玩、修身养性亦是不错的选择。
5.提高保护意识,做好宣传。结合各种营销渠道,做好景区宣传,同时要有规范的管理措施,保护好古遗产和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6.做好调查,及时调整开发路线。一旦发现开发路线有误,一定要及时改正调整,不要在经济效益面前迷失了方向,尊重历史,保护历史。
阅读:2925次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山西河岳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号
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经园路280号山水庭院
您是本站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