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中药材名称称…写的看不懂…

中药品种繁多,名称复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医务人员任意生造药名,更增加了中药品名混乱的现象。对此,笔者认为,医师应当正确书写和称呼中药名称,以免造成差错事故,贻害病患者。
笔者发现,一些中医在开处方时,常将某些中药品名任意简化,或以别字代替,如把蒲黄写成“卜黄”;把拳参写成“子参”。更有甚者,为使所开处方不外流,与药房协定处方中药名称,胡编乱造,如把白芷写成“无字”,青皮写成“小鬼”,陈皮写成“烂草”,当归写成“立来”等。这些品名的简写或滥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
一、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如某处方因把蝉蜕写成“虫蜕”,配方者误配给蛇蜕;处方用名“二仁”应付何药?有的认为应付枣仁、柏子仁,有的认为应付郁枣仁、火麻仁,理解不同,处方往往被配方者误解。由于不同品名的中药,其品名中一两字相同者原非少数,如“豆蔻”有红豆蔻、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之分:“苓”有茯苓、赤茯苓、土茯苓、猪苓之别:“仁”有桃仁、杏仁、枣仁、郁李仁、冬瓜仁等十余种之多:“皮”有陈皮、青皮、冬瓜皮、姜皮二十余种之广,如果处方药味名称仅写“二蔻”、“二苓”、“二仁”、“二皮”等笼统的名称,往往使配方者无所适从,有的据方意也难审辨。尤其当前中药调配人员不少未经系统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差,又缺乏经验,因而很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二、简写的中药品名,尤其极少见的,或任意生造的,配方者一旦看不懂,也往往以“缺味”或“无货”了之,给病人家属造成负担。某医院一处方将青皮写成“小鬼”,陈皮写作“烂草”,病家跑了好多药店均配不齐,最后还是由“系铃人”“解了铃”。可见,无中生有、任意编写产生的麻烦有多大。
三、不利于中药推广。中药大都依其药物的形态、颜色、产地、性味功能、生长特性或某些典故而命名,有其一定的来历和意义。如乌头因其块根似乌鸦的头,蜂房因其是蜂的巢穴,而各得其名,使人一见其名,就略知其药。而一经乱写,乌头写成“无头”,蜂房写成“风湿”(蜂室的谐音),则面目全非,意义迥然不同,使中药品名更加复杂化,不利于中药人员和配方者工作。
目前,中药品名一般分为正名、别名两类。正名又叫通用名,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通用和历代本草著作所沿用,gsp要求以中国药典所载为标准,饮片斗前应写正名正字。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和土名,如益母草又名坤草,金银花又叫忍冬花、双花,淫阳藿又名仙灵脾等。有些中药别名颇多,几个甚至十几个,但绝大多数目前已不通用,只有少数在某些地区使用。 1&&
看了“2012年卫生中药师考试综合辅导:正确书写中药名称”的网友还看了:
1.1 中药饮片的生产秩序比较混乱。有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量少、不规范;地下饮片加工点无证加工中药饮片;一些经营企业从药材市场购买药材自行切制、分装;部分乡镇卫生院、零售药店将采购的中药材用铡刀切后就开始销售等现象比较普遍。 1.2 中药饮片经营使用秩序不规范。集贸市场经营中药饮片,在一些中药…… - [] - []
调剂时,复核的内容一般包括1.药味是否相符2.剂数是否相符3.有无用药禁忌5.剂量是否准确复核,又称校对,是指对调配的药品按处方逐项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对。复核的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调配好的药品是否与处方所开药味及剂数相符。有无错味、漏味、多味和掺杂异物。2.审查称好的药品剂量是否与…… - [] - []
中医方剂(一)〖辨证〗肝郁气滞。〖治法〗疏肝理气,攻坚破瘀。〖方名〗调神攻坚汤。〖组成〗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行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 - []
“药引”又叫“引药”,犹如导游,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它们不仅与汤剂配伍,更广泛地和成药相配伍应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788种中成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可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若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可达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 - [] - []
1995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等四部委公布了28种毒性中药材品种和42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名录。作为一名专业药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初级中药师,掌握国家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材及4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是基本要求。在药师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考试及初级中药师初级中资格…… - [] -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相关综合辅导文章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_医学论文范文_论文大全网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更新时间: 11:10:08 &&来源:&& 点击数:
中药处方中药名的规范书写
凡载有中药药物论文联盟http://名称、数量、用法等内容和制备任何一种中药药剂的书写文件,都可称为中药处方和药方,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处方是医师在辨证审因,决定防病治病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可定的剂量,按照配合原则妥善调配,为患者预防及治疗需要书写给药房,以便调剂的书面通知,也是药房配方、药剂指导患者用药、来计算药费金额的重要文件。它具有法律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经济上的意义。常用中药有上千种,且名称杂多,绝大部分都是植物药,而植物品种繁多,一物多名,同物同名,同物异名的很多。   有些医疗单位,中药处方书写存在着不规范和错误现象,表现在乱用同音字,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乱用缩写或别字替代等。建议对中药名书写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管理,按照最新《中国药典》收录中的药名书写。所以中药处方正确书写药物名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会给中药调剂配方带来很多麻烦,或造成差错,甚至医疗事故。根据多年在工作中所见到的问题进行归类,以引起同行的重视。   两种药名合写   有三棱和莪术写成&棱莪&或&棱术&;石决明和决明子写成&二决&;龟板、鳖甲写成&二甲&,配方给配成山甲、鳖甲;地黄和熟地黄写成&二地&或&生熟地&;白术和苍术写成&二术&或&苍白术&;荆芥和防风写成&荆防&;龙骨和牡蛎写成&龙牡&;枣仁、柏子仁写成&二仁&,这更让调剂者为难,因这仁就有枣仁、柏子仁、郁李仁、火麻仁、苦杏仁、桃仁等十余种,应配何仁也,就&二仁&处方,就问了同行才知道是&二仁&为枣仁和柏子仁。可见领会不同,见解各异;陈皮和青皮写成&二皮&或陈青皮,&皮&有陈皮、青皮、姜皮、苓皮、丹皮、合欢皮、地骨皮、大腹皮等几十种之广。猪苓和茯苓写成&二苓&,就&苓&有白茯苓、赤茯苓、土茯苓、猪苓,而处方药物名称写成&二苓&,因此调配处方时茫然或误解,很可能出现差错或事故。   简化书写中药名称,调配者看不懂,只能以缺药或无货了之,笔者就处方上将羌活和独活写成&二活&,使患者四处奔波,好多药方及药店均配不到&二活&这味药,最后又拿到开药的医师才解决这个难题。诸如此类,常因一、二味极普通不过的药,一般药房都可以调配到的,但药名简化写、难以审辩,而影响了配方,或者延误了病情。   同音字乱用或一字多用并以别字代替   把紫苏写成&子苏&,把紫草写成&子草&,把郁金写成&玉今&、&玉金&,把柴胡写成&才胡&,把夏枯草写成&夏古草&,把半夏写成&半下&,把地骨皮写成&地古皮&,把山慈菇写成&山茨菇&,把藿香写成&火香&,把芡实写成&欠实&,把枳壳写成&只壳&,把桑白皮写成&双白皮&,把桑枝写成&双枝&,把巴豆霜写成&巴豆双&等等,独出心裁,任意简化,乱用缩写或串名,把薄荷写成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卜荷&,把大黄写成&川军&、&酒军&,把泽泻写成&泽夕&,把大腹皮写成&大毛&等。处方药物名称简化及缩写,虽可简化书写手续,节约时间,但由此带来好多的问题。   中药大部分以其药材的形态论文联盟http://、颜色、产地、性味和功能、生长特性及民间的典故而命名来的,具有一定的来历和含义,加上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各地的用药习惯有差异以及地方语言不同。如乌头因其块根以乌鸦的头,贯众因其根一本众枝贯之,所以各得其名,使人一闻其名,就略知其药的名。而一简写把乌头写成&无头&。贯众写成&管仲&,则面目全非,意义当然不同。使中药药名更加复杂、更不利于重要工作人员工作及业务学习。   随意删去首尾及中间字   为了方便、节省时间,随意删去首尾或中间字。中药的成分复杂,治疗功能各异,又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种特殊商品,所以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不得有随意性。如常见到的中药处方,把何首乌写成&首乌&,把石决明写成&石决&,把天花粉写成&花粉&,把鸡内金写成&内金&,把枇杷叶写成&杷叶&等等。把制草乌写成&草乌&,把姜半夏写成&半夏&,把炙甘草写成&甘草&等等,均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功效各异。   中药名称为两类,正名和别名之分,正名也叫通用名,为全国部分地区通用及历代本草著作所用,一般以&中国药典&为标准,别名又叫异名、地方名、俗名或土名。建议中药处方书写必须按照&中国药典&所录中药的名称去书写,不会造成混乱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从中药专业学习上来讲,中药工作人员学习机会比较少,特别是基层医院人员的学习和外出进修机会更少,所以使这些人员知识老化、陈旧,还有部分工作人员从未进过医学院校之门,专业素质较低。   建议和呼吁各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为了对中药处方正确书写药物的名称,使流传的中药名称正规化,重视加强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及学习,必须把中药处方名称规范化的书写,严格管理,使其正规化,避免由于中药处方药物名称书写不规范而造成差错甚至医疗事故。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文章作者:佚名】&&【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相关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Copyright (c) Since 2014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论文大全网谁说咱老百姓看不懂中医的书?
ISBN:978-7-03-
定价:25.00 元
真正中医临床专家的原创& 一本人人都能看懂的中医书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体质学说 精气说
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赵进喜撰写。全书基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密切结合当代临床实际,用通俗活泼的语言介绍了原汁原味而又富有时代特色的中医学理论,系统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和各种疾病辨证、预防、治疗、调护的具体指导,包括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自然观、哲学观(精气说和阴阳五行学说等)、藏象理论、经络学说、体质学说、运气学说、病因病机理论、诊法理论、辨病辨证方法、养生保健方法、治则治法理论等。全书力求通俗,突出实用,可供广大养生保健者、中医爱好者阅读。
第一章 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古人“天人相应”的宇宙观
为什么古代中国孕育了中医——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 2
进取与务实是中医形成的土壤 &&&&&&&&&&&&&&&&&&&&&&&&&&&&&& 2
包容与和谐是中医的内涵 &&&&&&&&&&&&&&&&&&&&&&&&&&&&&&&&&& 3
哲学与思辨是中医的思维模式 &&&&&&&&&&&&&&&&&&&&&&&&&&&&&& 4
仁孝与尊师是中医传承的动力 &&&&&&&&&&&&&&&&&&&&&&&&&&&&&&& 6
真的是“人定胜天”吗——“天人相应”与“整体观念” &&&&&& 8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 8
“整体观念”在中医中的应用 &&&&&&&&&&&&&&&&&&&&&&&&&&&& 9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9
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再论中医“整体观” &&&&&&&&&&&&&&&& 11
脏腑间的联系与影响 &&&&&&&&&&&&&&&&&&&&&&&&&&&&&&&&&&&&& 11
以糖尿病为例体现中医整体性 &&&&&&&&&&&&&&&&&&&&&&&&&&&&&& 12
“辨证论治”与“个体化诊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14
什么是辨证论治 &&&&&&&&&&&&&&&&&&&&&&&&&&&&&&&&&&&&&&&&&&& 14
辨证论治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 15
“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 15
第二章 中医的哲学与哲学的中医
医巫无源——“精气说”与唯物观 &&&&&&&&&&&&&&&&&&&&&&&&&&&& 18
中医药的起源 &&&&&&&&&&&&&&&&&&&&&&&&&&&&&&&&&&&&&&&&&&&&&&& 18
“精气说”详解 &&&&&&&&&&&&&&&&&&&&&&&&&&&&&&&&&&&&&&&&&&&&& 19
平衡与和谐——“阴阳学说”的对立统一 &&&&&&&&&&&&&&&&&&&&&&& 22
“阴阳”的内涵 &&&&&&&&&&&&&&&&&&&&&&&&&&&&&&&&&&&&&&&&&&&& 22
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 23
阴阳间的相互关系 &&&&&&&&&&&&&&&&&&&&&&&&&&&&&&&&&&&&&&&&&&&& 24
制约与和谐——“五行学说”对中医的深远影响 &&&&&&&&&&&&&&&&&&& 27
“五行学说”的起源 &&&&&&&&&&&&&&&&&&&&&&&&&&&&&&&&&&&&&&&&&&& 27
自然与人的五行配属 &&&&&&&&&&&&&&&&&&&&&&&&&&&&&&&&&&&&&&&&&&& 28
五行间的生克制化 &&&&&&&&&&&&&&&&&&&&&&&&&&&&&&&&&&&&&&&&&&&&&& 29
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 30
第三章 《内经》藏象理论通俗解读
谁在管理睡眠质量——心为君主之官 &&&&&&&&&&&&&&&&&&&&&&&&&&&&& 35
谁在负责情绪的调节——肝为谋略之官 &&&&&&&&&&&&&&&&&&&&&&&&&&& 37
肝的总体特征 &&&&&&&&&&&&&&&&&&&&&&&&&&&&&&&&&&&&&&&&&&&&&&&&& 38
肝对情绪的调节 &&&&&&&&&&&&&&&&&&&&&&&&&&&&&&&&&&&&&&&&&&&&&&&& 38
肝对眼睛的影响 &&&&&&&&&&&&&&&&&&&&&&&&&&&&&&&&&&&&&&&&&&&&&&& 39
谁在掌管营养的供给——脾胃为仓廪之官 &&&&&&&&&&&&&&&&&&&&&&&&&&& 40
脾胃的总体特征 &&&&&&&&&&&&&&&&&&&&&&&&&&&&&&&&&&&&&&&&&&&&&&&&&& 40
以儿科为例解说“脾虚” &&&&&&&&&&&&&&&&&&&&&&&&&&&&&&&&&&&&&&&&&41
谁在维持人体呼吸——肺为相傅之官 &&&&&&&&&&&&&&&&&&&&&&&&&&&&&&&& 43
肺的总体特征 &&&&&&&&&&&&&&&&&&&&&&&&&&&&&&&&&&&&&&&&&&&&&&&&&&&&
与肺相关的疾病 &&&&&&&&&&&&&&&&&&&&&&&&&&&&&&&&&&&&&&&&&&&&&&&&&& 44
高山缺氧与肺的关系 &&&&&&&&&&&&&&&&&&&&&&&&&&&&&&&&&&&&&&&&&&&&&& 45
是谁让你精力充沛——肾为先天之本 &&&&&&&&&&&&&&&&&&&&&&&&&&&&&&&&&& 46
肾的总体特征 &&&&&&&&&&&&&&&&&&&&&&&&&&&&&&&&&&&&&&&&&&&&&&&&&&&&&&
肾与肺的关系 &&&&&&&&&&&&&&&&&&&&&&&&&&&&&&&&&&&&&&&&&&&&&&&&&&&&&&
肾对耳的影响 &&&&&&&&&&&&&&&&&&&&&&&&&&&&&&&&&&&&&&&&&&&&&&&&&&&&&&&
与肾相关的疾病 &&&&&&&&&&&&&&&&&&&&&&&&&&&&&&&&&&&&&&&&&&&&&&&&&&&&
谁在调节思维中枢——究竟是脑在想还是心在想 &&&&&&&&&&&&&&&&&&& 49
中医对脑的认识 &&&&&&&&&&&&&&&&&&&&&&&&&&&&&&&&&&&&&&&&&&&&&&&&&&&
五脏藏神与人的精神意识 &&&&&&&&&&&&&&&&&&&&&&&&&&&&&&&&&&&&&&&&&& 50
存一份胃气,留一份生机——保胃气,存津液 &&&&&&&&&&&&&&&&&&&&&& 53
胃的总体特征 &&&&&&&&&&&&&&&&&&&&&&&&&&&&&&&&&&&&&&&&&&&&&&&&&&& 53
“胃气”对于生命的价值 &&&&&&&&&&&&&&&&&&&&&&&&&&&&&&&&&&&&&&&&& 54
营养如何被人体吸收——小肠是受盛之官 &&&&&&&&&&&&&&&&&&&&&&&&&& 55
要想长生,肠中常空——大肠是传导之官 &&&&&&&&&&&&&&&&&&&&&&&&&&& 56
谁在助肝管理情绪——胆为中正之官 &&&&&&&&&&&&&&&&&&&&&&&&&&&&&&&& 58
谁在负责尿液的代谢——膀胱为州都之官 &&&&&&&&&&&&&&&&&&&&&&&&&&&&&& 59
生命之门在哪里开启——关于“命门”学说 &&&&&&&&&&&&&&&&&&&&&&&&&& 60
命门的定位 &&&&&&&&&&&&&&&&&&&&&&&&&&&&&&&&&&&&&&&&&&&&&&&&&&&&&&&
命门与脏腑间的关系 &&&&&&&&&&&&&&&&&&&&&&&&&&&&&&&&&&&&&&&&&&&&& 61
无形之官的有形价值——关于“三焦”学说 &&&&&&&&&&&&&&&&&&&&&&&&&& 63
三焦的内涵 &&&&&&&&&&&&&&&&&&&&&&&&&&&&&&&&&&&&&&&&&&&&&&&&&&&&&
三焦与命门的关系 &&&&&&&&&&&&&&&&&&&&&&&&&&&&&&&&&&&&&&&&&&&&&&&&& 64
第四章 经络学说的通俗解读经络真的存在吗——经络的物质基础
&&&&&&&&&&&&&&&&&&&&&&&&&&&&&&&& 66
人体复杂的经脉交通网——关于十二经脉与经脉辨证 &&&&&&&&&&& 68
十二正经循行的衔接次序 &&&&&&&&&&&&&&&&&&&&&&&&&&&&&&&&&&&&&& 68
十二正经的生理功能 &&&&&&&&&&&&&&&&&&&&&&&&&&&&&&&&&&&&&&&&&&&& 69
十二正经的病理与经络辨证方法 &&&&&&&&&&&&&&&&&&&&&&&&&&&&&&&&&&& 70
调节女性生理的特别经络——关于“奇经八脉” &&&&&&&&&&&&&&&&&&&& 72
什么是奇经八脉 &&&&&&&&&&&&&&&&&&&&&&&&&&&&&&&&&&&&&&&&&&&&&&& 72
奇经八脉与妇女病的关系 &&&&&&&&&&&&&&&&&&&&&&&&&&&&&&&&&&&&&&&&&& 73
奇经八脉的调治原则 &&&&&&&&&&&&&&&&&&&&&&&&&&&&&&&&&&&&&&&&&&&&&& 73
络脉无处不在——网络全身的络脉病变 &&&&&&&&&&&&&&&&&&&&&&&&&&&&&&&&&& 75
什么是络脉 &&&&&&&&&&&&&&&&&&&&&&&&&&&&&&&&&&&&&&&&&&&&&&&&&&&&&&&&&
络脉对人体的作用 &&&&&&&&&&&&&&&&&&&&&&&&&&&&&&&&&&&&&&&&&&&&&&&&& 76
与络脉相关的病变 &&&&&&&&&&&&&&&&&&&&&&&&&&&&&&&&&&&&&&&&&&&&&&&& 76
经络系统的其他支脉——关于经筋、经别、皮部理论 &&&&&&&&&&& 78
经筋与疾病的关系 &&&&&&&&&&&&&&&&&&&&&&&&&&&&&&&&&&&&&&&&&&&&&& 78
经别与疾病的关系 &&&&&&&&&&&&&&&&&&&&&&&&&&&&&&&&&&&&&&&&&&&&&& 79
皮部与疾病的关系 &&&&&&&&&&&&&&&&&&&&&&&&&&&&&&&&&&&&&&&&&&&&&& 79
第五章 体质学说通俗解读
木质有坚脆,体质有不同——体质从化,百病由生 &&&&&&&&&&&&&&& 82
体质不同病变有别 &&&&&&&&&&&&&&&&&&&&&&&&&&&&&&&&&&&&&&&&&&&&&& 82
生理功能的差异引起体质不同 &&&&&&&&&&&&&&&&&&&&&&&&&&&&&&&&&&& 85
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引起体质不同 &&&&&&&&&&&&&&&&&&&&&&&&&&&&&&& 86
不同体质的防病、调治方法 &&&&&&&&&&&&&&&&&&&&&&&&&&&&&&&&&&&&& 87
五行人的体质特点——《内经》五行体质分类 &&&&&&&&&&&&&&&&&&&&&& 89
由十八罗汉所想到的体质分类
——《内经》的“阴阳体质”理论 &&&&&&&&&&&&&&&&&&&&&&&&&&&&&&&&&& 92
依据阴阳所划分的体质类型 &&&&&&&&&&&&&&&&&&&&&&&&&&&&&&&&&&&&&& 92
三阴、三阳体质特点和判别要点 &&&&&&&&&&&&&&&&&&&&&&&&&&&&&&&&&&&& 95
三阴、三阳体质与疾病 &&&&&&&&&&&&&&&&&&&&&&&&&&&&&&&&&&&&&&&&&&&& 110
三阴、三阳体质判别参照表 &&&&&&&&&&&&&&&&&&&&&&&&&&&&&&&&&&&&&&&&& 112
朝医的“四象医学”与中医的渊源——论四象体质分类 &&&&&&& 116
“四象医学”的起源 &&&&&&&&&&&&&&&&&&&&&&&&&&&&&&&&&&&&&&&&&&&&& 116
“四象人”的体质特点 &&&&&&&&&&&&&&&&&&&&&&&&&&&&&&&&&&&&&&&&&& 117
“四象人”的病理表现 &&&&&&&&&&&&&&&&&&&&&&&&&&&&&&&&&&&&&&&&&& 118
“四象人”的疾病防治 &&&&&&&&&&&&&&&&&&&&&&&&&&&&&&&&&&&&&&&&&& 119
“四象人”的养生要义 &&&&&&&&&&&&&&&&&&&&&&&&&&&&&&&&&&&&&&&&&& 119
第六章 运气学说通俗解读
“此运”非“彼运”——关于“五运”学说 &&&&&&&&&&&&&&&&&&&&&&&&&122
中国古代气候研究初探——关于“六气”学说 &&&&&&&&&&&&&&&&&&&&&& 123
2003 年春夏之交为什么会暴发非典
——关于“运气学说”的实际价值 &&&&&&&&&&&&&&&&&&&&&&&&&&&&&&&& 12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材名称图片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