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发炎怎么办黄拉怎么办

&我的第一本书《指尖上跳跃的青春》周莹著。珠海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第二本书《你的情感停留在哪个边缘》,周莹著。已出版面市。我的第三本书《谁在分分秒秒为你担心》,周莹著。2014年11月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印刷2万册,书全部到了吉林省各大中专院校的图书馆。&
&(爱的偏方)2012年被美国《得克萨斯州日报》转摘、并获奖。&入选试卷情况: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试花果·周莹发表《青年文摘》杂志。2011年《作文周刊》中考版&&&父亲与狗·周莹发表《厦门文学》杂志。2011年—2012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赢取最后的胜利&·
周莹& 发表《健康与生活》·《十堰日报》。母亲的绝招&& 周莹2010年10月被选入河北定州七年级语文试卷(此文多次入选中学试卷)&《沉在水底的豆子》周莹收入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201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共30分)
33、散文(夜风里的思念)
被《2014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一书收录,王剑冰选编,2015年1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32、小小说《断翅的蝴蝶》,散文《花与人生》被2014年9月出版的《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收录。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31、散文《青春的路口》和《寻找春天的安定》被2014年6月出版的《唯有爱与梦想不可辜负》收录。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收录3:小小说《沉在水底的豆子》被2014年1月出版的《2013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收录。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陈永林选编。29、散文《婆婆的腊肉》被2013年8月出版的《读者乡土人文版精选集(1)》收录。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28、《最美文·中学生本》第六辑收录文章四篇。《一杯热茶里的春天》、《无法喊出的爸》《寻找春天的安定》、《深秋的银杏叶》。201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27、《最美文·中学生本》第一辑收录文章三篇。《不是每一朵桃花都会结果》、《花与人生》《沉在水底的豆子》。201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发行。&26、《201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一书收录(断翅的蝴蝶)25、《201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收录(无法喊出的爸)&24、《山坳里的教育故事教师卷》收录《肩膀桥》。&23、《201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收录《蓝色山梁》22、《在有限的人生彼此相依》收录《无法喊出的爸》。21、《2011年中国最佳儿童小说》收录《槐花散》。&&
20、《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收录《谁在分分秒秒为你担心》。&&&19、《青年文摘·让我学着心疼你》收录两篇《爱是一枝盛开的百合花》、《回不去的故乡》。&18、《感恩·我们在行动》(“感动教育校园万里行”活动指定用书)收录《爱是一直盛开的百合花》。&&17、《2009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收录《有些幸福的花就开在身边》。&&16、《随缘》收录七篇《会下钱的猫头鹰》《缘分眼保姆》《花语爱情天成姻缘》《婚姻缘分粥》《平凡的爱好》《试花果》《背着继父回家》。&&15、《月烟·谁在前世约了你》收录五篇《爱是一枝盛开的百合花》《花丛里的爱情随着蜜蜂飞翔》《泪眼中你出嫁了》《妹住长江尾》《桃花湖里桃花粥》。&&14、《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收录《蝶蛹》。&13、《舞动爱的华尔茨》收录《爱的偏方》。&&12、《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散文》收录《蝶蛹》。&&11、《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寓言》收录《落叶的新生》。&
&10、《最受小学生喜爱的100篇故事》收录《母亲和母狼的较量》。&9、《教育故事》收录《会下钱的猫头鹰》。&8、《漫话野人》收录《野人与野蒿》。&7、《中国儿童文学》收录《核桃和棉鞋(外一篇)》。&6、《中国儿童文学》收录《爱的偏方》。&5、《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太阳小说&飞鸟梦》收录《槐花散》。&4、《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古贝春&香飘四海》收录《陪父亲喝酒》。&&3、《疯狂阅读·智慧卷》收录《槐花散》。&2、《岁月留痕》收录《红尘有你》。&1、《绿色如歌》收录《哭泣的娃娃鱼》。&
周莹,女,专栏作家,笔名:六月荷、神农百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摘》、《格言》、《新青年·珍情》杂志签约作家,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签约作家。现居湖北十堰。已在全国各地刊物上发表文学类作品近百万字。在《十堰晚报》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多部作品获多种文学征文奖或收录到各种年度选本中。出版有个人作品集《指尖上跳跃的青春》等。电视短剧《农妇上大学》成功播出,获奖作品《爱的偏方》,广播剧《爱是一枝盛开的百合花》等。个人写作事迹被湖北卫视新闻频道、十堰电视台新闻频道做过专访,记者采访的纪实报道上过很多期刊杂志。出版有《指尖上跳跃的青春》、《你的情感停留在哪个边缘》等作品集。微电影剧本《为了爱》2013年荣获大美十堰优秀编剧奖。主要写散文、爱情故事、小小说和剧本。网名:六月荷、神农百合。(偶用笔名:周樱、周君、周妮、六月荷、六月雪、百合花。)爱好文学、摄影、美食、音乐、嗜茶、品酒,旅游、养兰,赏兰,针织等。大专文化程度。现定居湖北十堰。喜欢读书和创作。很多安静的夜晚,上下集电视短剧《农妇上大学》。《爱的偏方》获得2007年新浪意林“一则故事改变一生”短篇原创征文大赛优秀奖。有部分作品获得奖项。&荐稿的朋友们麻烦你们推荐时附带下作者地址:湖北省十堰市柳林路和昌巷2号3单元602邮政信箱:周莹。邮编:442000.谢谢你们!合作愉快。备注:荐稿的朋友们,推荐之后,麻烦注明作者姓名和地址,这是荐稿常识,也是长期合作的规矩。文贼请绕道,不要偷文为生,那是自取其辱,没有好果子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偷文的人早晚有恶报的。Email;谢谢大家的光临和关注!
置顶:湖北省第三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全体合影
(医食参考.本草生活)杂志2015年4期发表了我的饮食散文(兰花香菌汤)。编辑联系我说,我写饮食散文和风格很适合(草本生活)杂志的需求,清谈,自然,清新,清爽。于是,关于汤和粥的散文,连续写了三四期了。编辑期待着我每个月给她们写一篇。我尽量每个完成一篇,这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和尝试。&&&&&&&&
兰花香菌汤
&&&&&&&&&&&&&&&&周&莹
一到四月,蕙兰开花了,我就想喝兰花香菌汤。说不出什么缘由,就是感觉兰花香菌汤特香,适合春天的情绪,滋润干燥的思念。养兰花,用兰花泡酒,用兰花做汤,这大概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习惯。
一大早起来,闻着兰花的清香,我就预感,中午可以喝到兰花香菌汤了。
兰花香菌汤,菜谱上没有这道菜。没有这道菜的缘故,是没有兰花。兰花开在山谷幽林,城市的菜市场,没有卖兰花花朵的。卖菜的人知道,兰花不是菜。花卉市场有盛开的兰花出售,都是兰草带花的观赏植物,大多是人工培育出来的品种,野生的自然很少。
童年时代,住在乡村。房前屋后的树林里,生长着不计其数的兰草。清明节过后,农人忙着抛粮下种。青黄不接的时节,地里找不到一棵青菜,霉干菜一日三餐不离桌。勤劳聪慧的奶奶,钻进山林,掐回来很多新鲜的兰花。每一朵兰花的五个花瓣,都是张开的,上扬的。花瓣肥厚,清脆亮丽。花的舌头,嫩生生的,花的鼻子,粗壮状的。看一眼,养眼,闻一下,养心。奶奶把满满一竹篮的兰花,洗净,放阴凉处,沥干。然后,再到屋后的香菌架上,掰几个刚刚冒出脑袋,约桃子般大小的香菌回家。再把拔回来的葱白洗净,切成细丝。等到兰花香菇汤要起锅时,再丢几瓣红辣椒在冒着香气的汤里。午饭时,一锅兰花香菌汤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香菌,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学名:香菇。但是,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们习惯称呼香菇叫做香菌。也许,奶奶压根就不知道香菌的学名。我喜欢香菌这个土里土气的名字,更喜欢兰花香菌汤的味道。有点情绪,有点青春,还有点阳光,隐藏在汤里。
奶奶做的兰花香菌汤,一点都不咸,香醇、细腻、嫩滑、柔脆,有一丝微微的甘甜,难以形容它的鲜美。
因为兰花香菌汤独特的味道,我对兰花有了深厚的感情。
喝了兰花香菌汤,心情格外舒畅。下午,奶奶带上我和弟弟,到树林里掐兰花。温暖的阳光,透过稀稀疏疏的树枝,照射在我们的身上。我站在树下,闭着眼睛,吸吮着花香。我的五脏六腑,都被兰花的芬芳,给浸润了。等到我感觉整个身子,都有了香味,才开始把一枝枝的兰花拔起来,放进竹篮里。
回家之后,我们还要掐花。一朵朵脆生生的兰花,在我眼前飞舞,像一个个遗落凡间的精灵,让我浮想联翩。奶奶把这些碧绿的,或者淡黄的花朵,洗净,沥干,放进坛子内,一层兰花,一层盐,一层辣椒瓣,一层花末,撒一点蒜泥,隔一层,扔几苗紫苏嫩芽,最后,隔着一层塑料纸,板一块水田里的湿泥巴,当做盖子,密封起来。
腌兰花一周之后就可以生吃了。开始几天,我们疯狂地吃着这道野生的腌菜。过几天,吃腻了,就不太爱吃了。倘若,兰花腌的多的话,吃忘记了,等到过年的时候,坛子里还剩一些的话,再弄出来吃,就又稀奇了。只是,春节期间,没有新鲜的香菌,兰花汤自然失去了风味。喝起来,不如春天的口感好。秋天过后,天气逐渐变凉,架子上的香菌,就长不出来了。我常常在大雪天,望着寒风中的香菌架,自言自语:“冬天,香菌躲哪儿去了呢?”
长大之后,结婚成家,依然住在乡村。每年四月,我爱做兰花香菌汤。家里人偶尔喝几口,大部分时候是我一个人包揽了。
邻居们不识得兰花的美味。我掐兰花的时候,总是有人问我:“又不是没菜吃,你干嘛要吃这个?”干嘛要吃这个?这个问题,我真的回答不出来。
野生兰花的香味比人工培养的要高出很多倍。但是,很多的野生兰花都是自生自灭的,没有被利用起来,更没有端上餐桌的机会。
中午时候,在本城上大学的儿子回来了。我亲自下厨,鸡蛋火腿炒米饭,一盆凉拌春笋,一钵兰花香菌汤。香菌是才买回来的,兰花是从花盆里剪下来的新鲜花朵。我伺养的十来盆兰草,今年只有一盆开花。一枝花径有点畸形,只开了三朵花,其余的夭折了。另一枝开了十三朵花。两枝一共十六朵花,剪下五朵,才做了这钵闻着清香扑鼻、喝着润滑香糯的兰花香菌汤。
儿子象征性地喝了几口汤,就不再喝了。他没有经历过春夏交界的时节,缺少青菜吃的年代。那种味蕾的饥荒,对青菜的渴望,与他无缘。
我很香喝一碗兰花香菌汤,因为我心里住着一根叫做思念的舌头,在吸吮旧时光里的兰花香菌汤。舌头一冒出来,我就开始想念躺在坟墓里的奶奶了。
陪母亲喝咖啡 周莹
2015年2期(柳风)
&&&&快乐的节日,给力的编辑。吉林长春市的(柳风)杂志,2015年2期刊登了一篇我的文章(陪母亲喝咖啡),编辑千里迢迢打电话来核实样刊是否收到?稿费如何邮寄我方便收到。世风日下,为自己着想而很少考虑作者利益的编辑越来越少了。这样敬业和负责的编辑真是弥足珍惜。
陪母亲喝咖啡
&&&春天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斜斜地照在咖啡杯上。我端起一杯浓浓的咖啡,一口口抿着。
每个周末,我都要来一趟咖啡厅,独自品尝咖啡的绝美味道。品尝咖啡的时候,我的思维停止在自己的世界里,从未想到过母亲。
一杯咖啡还没喝完时,我的电话响了。我拿起手机一看,是母亲的电话。住在乡下的母亲来城里了,让我去车站接她。
我拎起包,走出咖啡厅,直奔车站。
顺利的接到母亲,而我的味蕾,还停留着咖啡的味道。
我想打的,可母亲坚持说自己晕车,要我陪她步行回家。也好,车站距离我家不远,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家。
途中,经过我常去的那家咖啡店。奇怪地的是母亲去站在咖啡店门前不走了。我疑惑着看着她。她却指着咖啡店门上方的广告牌子对我说:“这是咖啡店。”她的语气非常肯定,我也只好肯定地点头说:“是。”说完是,我发现不妙。身在农村的母亲,可是从未进过咖啡店的。她是如何得知这是一家咖啡店的呢?“妈,你咋知道这是咖啡店?难道您进去喝过咖啡吗?”我紧追不舍地问她。母亲摇摇头,又点点头。我对母亲的怪异更加奇怪了。
我催促了几遍,她都不理睬我,依然站在那里,对着咖啡店流连忘返。那目光里,有一份不舍,也有一份渴望,还有一份依恋。我搞不懂母亲为何对咖啡店有这般目光出现。
这时,街上的路人,对母亲指指点点,我难堪极了,走过去拽着母亲的胳膊,吵着让她赶快跟我一起走。母亲无奈地回头看了一样咖啡厅,才恋恋不舍地扭头,随我慢慢走着。
晚上,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母亲的怪异行为。
第二天,我陪母亲逛街。毕竟母亲已经60高龄了,能够送给她的快乐太有限了。路过咖啡店时,我站在那里若有所思。母亲催促我说:“逛街逛街,就是不断地向前走。你不走,站在这里干啥呢?”
我只好骗母亲说走累了,进去喝杯咖啡吧。很贵的,忍一忍,或者买瓶矿泉水就可以。&“不。”我坚持我的意见,把母亲拉进了咖啡厅。
等我们坐进了包厢之后,母亲左右瞅瞅,然后说装修这么好的地方,茶一定不便宜。我说那就点便宜的。母亲坐定后,我去吧台点了两杯加糖咖啡,并背对母亲快速地写了一张纸条递过去。母亲硬是不肯喝,她嫌贵。68元一杯的咖啡,在母亲的村子里,价值68个鸡蛋。我喊来服务员,假装问这杯咖啡多少钱?服务员笑眯眯地说:“八块。需要的话,可以再加。”母亲说八块也不便宜,要买四瓶矿泉水。我端起杯子,就喝了一口。母亲看着我喝,只好也喝了起来。
室内,舒缓的音乐慢慢萦绕,窗外,车来车往人流如织。暖暖的夕阳,破窗而入。细细腻腻的阳光,在母亲眼角的皱纹里忽闪忽闪地跳跃着。
我忽然心酸起来,母亲老了,她不再有当年那副俊俏的模样。
想到这里,我端起杯子和母亲一起品尝咖啡。她不停地小声告诉我:“咖啡好香。”第一次喝咖啡的母亲内心充满了甜蜜,脸上有了孩童般的笑容。
回来的路上,母亲一直神采飞扬地唠叨说村里张婶的女儿从武汉买回一盒咖啡,她逢人就显摆说闺女孝顺。村里李姨一辈子没有喝过咖啡,想找张婶买一袋咖啡尝尝是什么味道。没想到,张婶却丢给她一只空咖啡袋子。结果,李姨因此怄气而生病了。就是在看望卧床的李姨时,母亲才认识了咖啡袋子。那天,路过咖啡店时,广告牌上那只咖啡袋子大大的图案,一下子让她认出那是一家咖啡店。然后,母亲喃喃自语地说:“这回,我在城里也喝过咖啡了。”那份自豪,那份喜悦,那份神气,是我从不曾看见过的。
后来的一周,每天傍晚时分,我和母亲面对面坐在书房,电脑里反复播放着一首轻柔平静的古筝曲子,我和母亲端着一杯加糖的咖啡,慢慢品尝。窗外,明媚的春光下,花开春又暖。浓浓的咖啡香气在书房弥漫着,一份喜悦也在母亲的心底弥漫。母亲脸上的笑容,像窗外暖暖的花蕾,绽放出了最美的花容;像窗外灿烂的春光,仿佛要飞起来一般;而我仅仅是陪她喝了一杯咖啡。
&我多想天天这样陪着母亲喝咖啡,可是父亲一遍遍催着她回家。
母亲回家的那天,我特意买了两盒较好的咖啡。
母亲受宠若惊。我硬是把咖啡塞进她的提包内,她才一脸歉意地上车坐好。
车启动之后,我对着客车大喊:“妈妈,下次你来了,我再陪你去喝八块钱一杯的咖啡。”
母亲连连点头,并眉开眼笑地对我说:“姑娘,我回家就给李姨送几袋咖啡去,你不会生气吧。”“不会!”我大声地向母亲保证。接着,我看见母亲赶紧把头扭向一边。那一瞬间,我分明看见母亲眼中闪现着几滴晶莹的泪水。
唉!写着写着感觉挺没意思的。得到好消息之后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就觉得那些文字变得很遥远很模糊了,某一篇文章的存在只是时光深处的一朵春花,一片嫩芽,一缕阳光。(父亲与狗)几乎是十年前的作品。几年后才投稿,犹记得当时(厦门文学)发表之后,(青年文摘)转摘了。后来,有些刊物转摘过几次,现在都记不得那些刊物转摘过。据不完全统计,这篇文章被几十家刊物转摘过,包括出版物收录,收到过稿费而没有样书。这篇文章,确实有很多人评价,大段的抄袭,好像还进入过某年的高考模拟试卷,也有读者读完哭过得,大人哭过,小孩哭过。还有文贼偷走过的现象。
&&&&&无论如何,现在这篇文章又被转摘在2013年5期(如是雨林)杂志。写作这些年来,第一次知道这份杂志的名字,而且已经过去两年了,我既没有收到样刊,也没有稿费。这本杂志是一个网友在博客留言找到我的。然后,他把杂志快递给我了。谢谢陌生的朋友们对一篇文章以及一位写作者辛苦劳动的尊重。这才是写作的价值和意义。过去多年的文章,读来依然没有过时的感觉。
&&&&&&倘若,未来的岁月里,有热心的读者,在刊物上、或者试卷上,读到此文,敬请告之,这是我的文章。
(父亲与狗)创作谈:
离开故乡,离开老屋,离开亲人,多年后的某个清晨,我被一阵清脆的狗叫声,呼醒。
原来是我在城市的屋檐下,面对陌生而又冷漠的人群时,那一份沉淀在脑海中的某些记忆或者情愫,被记忆中那条可爱的狗——阿黄,给呼醒了。我儿时的伙伴,忠实感人的形象,就像海底的珍珠,逐渐浮出水面,让我欢喜,让我忧愁,还让我伤感。治愈这种伤感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挚地抒写。抒写内心的疼痛和爱恨,抒写阿黄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和痛疼。
回忆,就像在海边捡拾珍珠,一粒粒,一颗颗,一块块,组合、融入、加工、提炼,让这些弥漫着喜悦的忧伤,变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一条狗的命运,就是一个人物悲欢离合的一生。
狗的故事,一幕幕再现。再现的何止是狗的故事,再现的是人物在命运面前的顽强和坚持,以及真诚和真情的人文情怀。典型人物出现在典型环境中,阿黄的典型,也是过目不忘的一个形象。
这是我唯一一篇写狗的文章。这篇文章写完很多年,关于狗的只字片言,我再也写不出来了。关于狗的一切,都饱含在这篇文章中。倘若再来写狗的故事,我想,我注定是无法超越这篇文章的思想内涵的,也注定是无法突破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永恒记忆。
有人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也有人说这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对我而言,是散文也好,小说也罢,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抒发的过程带给我,以及读者内心的震撼和惊讶。有此结果,足矣。
&&&&&&&&&&&&&&
父亲原来并不喜欢养狗。
&&因为文革时期,父亲是村里惟一的知识分子,书柜里面大量珍贵的书籍被别人拿去焚烧了。父亲痛哭流涕之后,也就成了走村串户受别人批斗的对象。
&&那个初冬的傍晚,我们在村口等受批斗回来的父亲。父亲怀里抱着一条狗,累得气喘吁吁的。狗用一双黑而亮的大眼睛盯住我们。推开院子的门,父亲把狗放下,它四条细长的腿在寒风中索索发抖,金黄色的毛包裹着瘦弱的身躯。在它的脖子上还套着一个用裤腰带做的圆圈,圆圈上系着一个黄色的铜铃铛。它走起路来,铜铃铛便左右摆动,叮叮铛铛地响个不停,像在弹奏一首伤心的曲子,声声叩人心弦。
&“爹,这条狗儿好遭孽,肚儿都饿瘪了。”8岁的我,有些心疼的说。
&&父亲走进里屋,拿出一个煮熟的冷萝卜,扔到狗的面前,“吃吧,饿坏了!饿饭的日子,畜牲也跟着遭孽啊。”它一点儿也不客气,立刻趴在地上,用两个前爪把萝卜捧住,一口一个缺地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一个萝卜啃完了。它又可怜巴巴的望着父亲,似乎在乞求:能否再给一个?父亲一愣,立即转身回屋,&又拿了两个大萝卜,再次扔到它的面前。它充满感激地点点头,好像很饿似的,继续啃了起来。父亲又舀了一瓢水,倒在洗脚盆里,然后用手,指指洗脚盆,示意它吃完萝卜后,还可以去喝水。它就欢快地摇摆着尾巴,铜铃铛也欢快地响个不停。
&&狗喝完水后,就围着我们姊妹4个转,还不时地伸出腥红的舌头来舔我的衣襟。我有点害怕,怕它咬我,就大声地呵斥,“走开,快点回家去。”
&&父亲说,“它是一条野狗,没有家。你只要不打它,它就不会咬你”。
&&母亲也过来了,沉默良久,自言自语地说:“老年人说,黄来金,白来银,黑狗子来了要死人。唉,是条黄狗,要是有吃的,能把它留下来就好了。”父亲想了想,轻声地说:“要是它肯吃萝卜缨子的话,我们就把它留下来。”
&&我连忙捧了一大把萝卜缨子,扔在狗的面前:“快吃吧,爹说把你留下来!”它好像听懂了我们的话,“呼哧呼哧”几下,就把一堆萝卜缨子吃个精光,然后冲着父亲不停地摇着尾巴,努力作出欢快的样子。最后,父母决定把狗留下来。
&&我们姊妹4个欢呼雀跃:“我家也有一条黄狗啰!”
&&父亲说:“它是黄颜色的,我们就叫它‘阿黄’吧。”
&&狗不嫌家穷,就这样,“阿黄”成了我们家的一员。&
后来,父亲不再受批斗,成天到附近的地里默默地干活。阿黄就摇着尾巴,在父亲的不远处转悠,时不时还“汪汪”&的叫几声,以便引起父亲的注意。在旁边地里干活的邻居们,这时就会取笑父亲说,“老周,你家阿黄跟你就像穿了连裆裤,寸步不离的。它不愧是你落难时的好‘兄弟’啊!”&父亲便回过头来,疼爱得看着阿黄。阿黄趴在一棵正在吐嫩芽的核桃树下,用它那双明亮清澈的黑眼睛盯着父亲。父亲也懒得理它,继续干活。阿黄时而蹿前,时而窜后,希望为沉默寡言的父亲带来一点欢乐。
&&父亲干活很认真,干着干着就忘了时间。阿黄便跑过来,用牙齿咬着父亲的裤脚,使劲地拽。同时,父亲就听见母亲喊他回家的声音。暮色四合时,父亲牵着阿黄向炊烟升起的地方走去。阿黄开心的摇着尾巴,铜铃铛在晚风中留下一串串优美的音符。
&&回到家里,父亲开始洗脸洗脚。阿黄慌慌忙忙的把布鞋叼在嘴里,给父亲送来。父亲刚刚把洗脚水倒掉时,阿黄又把旱烟袋给父亲叼来了。父亲高兴地从阿黄的嘴里接过旱烟棒就“啪嗒啪嗒”地吸起来了。
&&快乐总是短暂的。一个蝉声沉落,蛙声升起的日子里,80高龄的外祖母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落下了神经错乱、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她躺在床上,整日整夜地大喊大叫:“我饿啊,我想吃肉,你们给我一点肉吃吧。你们不给我肉吃,我死了,就不闭眼睛。”
&&父亲长吁短叹。母亲默默摸泪。
&&阿黄焦急地跑进跑出,摇着长长的尾巴,黄色的铜铃铛来来回回地响个不停。有时候,阿黄在外祖母的病床前,一站好久。
&&一个落雨的午后,阿黄嘴里叼了一大块瘦肉,出现在家门口,父亲感到非常的惊奇。阿黄钻进厨房,把两个前爪朝砧板上一搭,就把肉吐到砧板上了。然后阿黄抖抖身上的雨水,吐着红红的舌头,气喘不均地望着母亲,从阿黄的舌头上流下来一些白色的黏液。外祖母还躺在床上,用嘶哑的声音不停地叫喊着“我要吃肉啊!”&
&&父亲一狠心,对母亲说:“把这块肉用热水洗洗,用盐水泡泡,再弄给她吃吧。”
&&外祖母吃着阿黄偷回来的猪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阿黄总是隔三差五地叼回来一块肉。有时是瘦肉,有时是肥肉,有时是大块,有时是小块。
那一年,我们家里闹饥荒。主要的原因是头2年里,生产队长命令全队的社员们,在庄稼地里大量撒盐以增产。队长的这一举措,使得当年的粮食收成翻了两倍,但是接下来几年,地里却长不出庄稼。就这样,我们家连油花花都见不着,更不用说吃肉了。
母亲一直唠叨,阿黄是家中的负担。
思考了一整天,父亲决定把阿黄送到城里去,希望找个好人家。
那天早上,父亲带着阿黄出门了。夜幕降临时,父亲回家后,难过的告诉母亲说他找到了在国营企业上班的同学,同学答应收留阿黄。父亲看着同学拽着阿黄铜铃铛上的绳子走进家属大院的背影消失后,自己才悄悄地溜走了。母亲劝导父亲说阿黄毕竟是一条狗,并不是我们不仁不义,是我们家大口阔,养不起。你千万不要为此难过啊。
没想到,第三天早上,父亲起床,打开大门,却看见了阿黄。它站在门口,浑身发抖,像个落汤鸡一般使劲地抖动着身上的水珠。原来是大雨倾盆的后半夜,阿黄顺着原路返回时被雨水淋湿了。父亲抱住阿黄,进了偏房,架起一堆柴火,为阿黄取暖。父亲一边添柴火一边对着阿黄发誓:“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了,我有一碗饭吃,就有你半碗。”阿黄双眼注视着父亲,两耳立起来,四肢抖动着,尾巴摇曳着。一摇一抖之间,铜铃铛来回摇晃着,像两颗心灵之间碰撞时产生的默契一样和谐。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阿黄那一摇一抖,像极了五线谱上的音符,弹唱出了一首怦然心动的乐章。
几天之后,父亲出门挣钱时,担心阿黄出事,嘱咐母亲把阿黄看紧点儿。
&&父亲走后第五天,阿黄终于东窗事发,它被生产队长痛打一顿,因为阿黄偷吃他们家的肉,被队长逮个正着。阿黄的2条后腿,断成三四截。队长恶狠狠地骂到:“穷人的狗,怎么总是吃不饱呢?谁知道偷吃了我家多少肉?”阿黄拖着伤腿,一寸一寸的移动着。
&&五大三粗的队长看到阿黄的身躯朝着我们家的方向爬动,极不服气,撵上来,在阿黄的头上捆了一个炸药包,留出一截尺余长的导火线。队长点燃导火线后,用棍子在阿黄的屁股上“啪啪”的打了几下:“我让你偷!让你爬!”
阿黄就拼命地爬呀,使劲地爬呀!突然,“轰隆”的一声,炸药包开了花。阿黄被弹出一丈多远,右耳化成点点滴滴的肉末子,血飞溅了一地,阿黄昏死了。
&&阿黄醒过来后,已经是黄昏时刻。它开始朝家的方向爬,爬到大约100米左右,就再也爬不动了,它索性躺在哪儿。
&&母亲知道了这件事,于是,带着我一起去看阿黄。
&&阿黄躺在路边,看见我们来了,直摇尾巴。母亲蹲下身子,伤心的用手抚摸着阿黄的头。阿黄右耳处的伤口,已经结出一层厚厚的黑色血痂。母亲又摸摸那个铜铃铛,阿黄从那黑黑的眼睛里滚出两颗泪水。我把吃的东西放到阿黄的面前,那是一小块荞麦馍馍,一盘有盐味的青菜。阿黄犹豫了一会儿,才低下头去吃。
&&母亲吩咐我,每天三次把吃的东西给阿黄送去。阿黄吃了东西后,蓄足力量,再往家的方向爬几米。
&&第三天下午,父亲回来了。
&&父亲赶紧去看阿黄!我家和队长家之间的路程大约1里左右,阿黄已经爬了一半的路程。父亲非常生气,发脾气吵母亲,为什么不把阿黄弄回家。阿黄看见父亲,黑眼睛突然亮了起来,泪水直往外冒。它试图站起来,刚一站起来,就又跌倒了。阿黄痛苦地呻吟着,铜铃铛的声音变得极其微弱。呻吟的同时,还摇着尾巴,尾巴摇摆得像一朵盛开的山菊花一样。
&&父亲用手轻轻地摸着阿黄断了骨头的后腿。看到它是那么的悲哀,那么的可怜,那么的无助。父亲心里很难过:“阿黄,你有思想吗?你懂感情吗?你为什么不能用言语向我倾诉你的伤痛呢?就像当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在我绝望无奈时对你的诉说那样?”
&&父亲流着泪把阿黄抱回了家。
&&父亲从地里拔回来一些吉祥草、鹅儿不食草、蛇莓、韭菜、墨旱莲、鸡屎藤等,洗净捣碎,用干净的旧布片子,给阿黄敷在受伤的腿上。父亲东家西家的借鸡蛋,然后用鸡蛋清兑蜂蜜,调均匀,敷在阿黄失去右耳的伤口上。
&&我问父亲:“这些东西,有用吗?”父亲肯定地回答:“当然有用。这些草都是治跌打损伤的,蛋清兑蜂蜜可以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嘛!”
&&在父亲精心的照料下,阿黄的腿骨慢慢地长好了,耳朵那里却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伤好之后的阿黄,右耳失聪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铜铃铛的声音似乎没有以前悦耳了。它不再喜欢到处奔跑,大多数时候,都静静地趴在院子里,守候着病床上那奄奄一息,却依然叫喊不停的外祖母,等候着父亲归来。
这时候,外祖母的叫喊不再是“我想吃肉”,而变成“我要喝鱼汤,你们给我弄鱼汤来啊!”
&&终于等来下雨涨水,父亲就拿一根竹杆,竹杆的前端紧栓一根细小的线绳,再用草木灰把挖回来的曲蟮漤死,在线绳的另一端坠上一大抓。父亲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拎上竹篮子,拿着准备好的竹杆,冲入雨帘中。父亲要利用这一抓曲蟮来作诱饵,到洪水渐涨的河岸边去钓鱼。
&&父亲走的时候,阿黄跟在父亲的身后。
&&斜风细雨中,父亲弯腰曲背地蹲在河岸边,混浊的河水把双脚都淹没了。父亲左手拎着篮子,篮子的上半截露出水面,下半截被水淹没,右手握着的竹杆插入河水里,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鱼儿一旦上钩,竹杆就会轻轻地颤抖。父亲迅速的把竹杆一提,朝篮子里面一抛,鱼儿稳打稳算地落在篮子里。贪吃诱饵的鱼儿们,一条一条地被抛进竹篮里。为了防止鱼儿蹦回河里,父亲在竹篮上面覆盖着一些枝叶。那些红尾巴鱼、小鲵,土鱼以及一些黄鲴头鱼,都成了父亲竹篮里的囚犯。
&&父亲钓鱼的时候,阿黄趴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父亲。
猝不及防,一个浪头,从河岸上游呼啸而来。父亲一惊,立刻站了起来,后退一步,但一只鞋子被水冲走了。说时迟,那时快,阿黄一个箭步,飞快地跃入水中,把漂在河里的鞋子用嘴叼住。那个铜铃铛在一瞬间,弹出的响声清脆悦耳,仿佛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父亲扔下篮子,顺着岸边往下游跑去追阿黄。阿黄拚命地向上游,由于水的阻力很大,阿黄还是随水朝下流。父亲急了,脱下蓑衣,跳到齐腰的水里,把阿黄抱着举起来。阿黄虽然被水冲走了几丈远,但父亲的鞋子却一直被它咬在嘴里。父亲奋力的把阿黄送到岸上,自己费了好大的劲都不能爬起来,还是河岸边拣浪渣子柴的邻居眼尖,跑过去把父亲拉上了岸。
&&浑身湿透的父亲,把阿黄带回了家。
&&外祖母喝着有浓烈的鱼香味的汤,咧着嘴,笑个不停。我却蹲在墙角悄悄地哭了。
金桂花谢了的时候,外祖母就咽了气。然后,父亲把她葬在屋后的东山坡上。对于外祖母的死,父亲很难过。每天在夕阳西下时,父亲都要到外祖母的坟前去小坐一会儿,或是“啪嗒啪嗒”&地吸一会儿旱烟,或是在坟的四周拣拣石头,拔拔杂草。每逢这时,阿黄就吐着腥红的舌头,摇着蓬松的尾巴,在父亲的身边,一瘸一拐的地转悠着。它的那个铜铃铛,就会弹出一首首优闲舒缓的旋律。有些时候,父亲暗自落泪,阿黄就趴在父亲的面前,陪着父亲落泪。
&&阿黄分享着父亲的喜怒哀乐。
&&到了冬天,家里实在没有粮食可吃,我们只好把萝卜当做主食。因为阿黄,父亲每顿都要从牙缝里省出两个萝卜来。阿黄的饭量很大,好像一直吃不饱似的,即使这样,阿黄还是渐渐地壮了起来。
&&阿黄到我们家已经1年多了。到过小年的时候,父亲笑着对我们说:“家狗和野狗,就是不一样。你们看,阿黄现在越来越肥了。”
&&大年三十的上午,父亲出门还没有回来。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用来做团年饭了。母亲独自唠叨:“这一年到头,不沾荤,娃儿们连脚都拖不起来。”
&&爷爷沉思良久才说;“那就炖一锅狗肉萝卜汤吧!”
&&爷爷用左手把阿黄拉着,右手拿着一截绳子,前面作了个活套。阿黄的黑眼睛里含满了泪水。爷爷愣了一下:阿黄是个通人性的动物,知道自己生命将近了。突然间,阿黄两条前腿“扑通”地一下跪在地上,脖子上的铜铃铛发出一声撕心裂肺地响声!那一刻,阿黄的眼睛像婴儿的眼睛一样纯洁、天真、温驯、无辜,它望着爷爷,从那两汪清泉里滚出大颗大颗的泪珠。我看见爷爷脸上的筋脉颤动了一下。阿黄流泪,爷爷不是没有见过,但是阿黄给人下跪,爷爷还是第一次见到。爷爷犹豫了两分钟,还是把那个活套套在阿黄的脖子上。爷爷闭着眼睛,一狠心,就使劲地用双手拉紧了套子。然后,爷爷把阿黄吊在院子里用两根树叉架起来的横木棒上,阿黄拼命的挣扎着,四肢一起舞动。阿黄越是挣扎,那个套子就捏的越深。等到阿黄的四肢无力地垂了下来的时候,铜铃铛忽然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像突然间截断的高山流水。爷爷连忙把阿黄的尸体取了下来,平方在地上。爷爷取下铜铃铛,然后,举起了菜刀,手脚麻利的剥皮,开膛,破肚。阿黄死了,它的眼睛还没有闭上,清澈透明的睁着!当阿黄的腹腔被打开时,爷爷震撼了。在阿黄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4只金黄色的已经长成型的小狗。
&&这时候,父亲回来了。知道一切后,眼泪刷刷的直掉:“为什么?为什么偏偏是您要了阿黄的命?”爷爷瘫坐在地上,难过的喃喃自语:“我还不是为了三四个娃儿们嘛!”。
&&父亲不能再多说什么,他用手轻轻地摸着每条小狗的鼻孔,它们虽然已经断气,但身上还有些余温。父亲明白了:阿黄为什么要在临死前给爷爷下跪求情,它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才肯给人下跪流泪啊!
&&父亲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他恨自己不该抛下阿黄出门挣钱,也恨这个世界上的造物主,阿黄和我们的语言,虽然是两种声音,但是为什么不能够相通呢?
&&父亲想了很久,决定团年饭不允许吃“狗肉萝卜汤”。他把阿黄和4只小狗的尸体还有那个铜铃铛,一起掩埋在外祖母的坟前。
&&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不养狗了。
&&&&浩瀚无垠的宇宙,苍茫无语的大地,人的生命算什么?家万贯,死后也无法带走一分一厘。来时身无牵挂,也可以挣来金银成堆。可是,那都是活着的事情,和生前生后都没有任何关系。谁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前世是什么人?更没有能力判断来生是什么命?这辈子,来人世走一遭,生老病痛,委屈嫉妒,不幸与苦难,都是一种命运。惟有文字的生命力不可貌视,它可以永远活在几代人的心中。
&&&&感激文友帮忙捎来的过期的刊物(交通文化),发表了我两篇散文(深秋的银杏叶)外一篇。这篇散文算得上是一篇抒情散文,文中的落寂情绪和凄凉的美感,让人心疼。我们的生命,都像是深秋的银杏叶,旧了瘦影,老了光阴,不言不语,默默地作别青春。一片片银杏叶飘落,就是一场生命的回归。凋零的落叶时不朽的传奇,它们离开大树不是告别,而是重新解读生命。
&&&自然与美景,麦浪与花朵,晨曦与草莓,让人的激情被火点燃。每一种生命的释放,就是自然界里最精彩的风景。我的每一种风景,都在文字的叙述中。倘若是个有心人,自然会发现风景的独到之处。学会欣赏,也是一种美的修养。欣赏自然,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无论你欣赏谁?一个陌生人的微笑,一个小白花的灿烂,一片野草的丰润,都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失去这种心态,世界一片混乱。抒写,永远是人生的主题。
&&&2015年6期(新青年)发表两篇散文(永远微笑的向日葵)、(试花果)。遗憾的是前一篇署名是我的,后一篇由于印刷时的一点错误,名字变成了钟芳的。编辑一再解释是他们的问题。我也就不能在说什么多余的话了。理解他们的失误,原谅他们的不足。这两篇散文,编辑当作亲情小说发表的。以前也有专业人士说我的散文是散文化的小说。我完全承认这一肯定的评论。
2015年春季的十堰作家,目录留存。
612201461688
2013111231
700030006&&&&&&&&&&&&&&&&&&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2014年度
“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颁奖词
按语:6月12日,由十堰市文联和十堰俊发公益慈善基金联合主办的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颁奖典礼在十堰艺术剧院举行。市作协、市书协、市舞协等6家协会报送的《一台好戏》、《河西村》、《高原母亲》、《武当山水谣》共16件作品,8件获金奖,8件获提名奖。获奖作品主题积极,形象生动,形式新颖,均属体现“三贴近”要求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发和凝聚了社会正能量。今次艺术奖的作品最具绚烂色彩,8件获奖作品传统艺术样式与现代文艺门类争奇斗艳,文学奖的作品最具人文色彩,8件获奖作品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可以说,获奖作品集中展示、充分展现了2013年十堰文艺创作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高度。现刊登这16件作品的颁奖词,以飨读者。
小说《一台好戏》:作者向长志
作者:向长志&
报送单位:市作协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文化部门为了能出“文化成果”而组织编戏、排戏,从剧本征集到演员挑选,再到“跑奖”,最终主创人员烟消云散,一台获奖的精品戏却无法在当地演出。中篇小说《一台好戏》将真正文化人的无奈和伪文化人的闹剧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集《河西村》:作者冰&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他把乡愁揣进行囊,他把故乡背在肩上,在文学幻境里虚拟了一个故乡代名词“河西村”,开始以“河西村”为主题的系列乡土诗的书写。并以饱满的情感、悲悯的情怀、诗意的审美,抒发对大地、对故乡、对自然、对乡土的热爱。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书法《楹联》:作者牛艳东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全国第七届楹联展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四年一次的届展,十堰仅牛艳东一人入展。作品一气呵成,自然洒脱,取法高古,收放有度,以米字为根基,融入“二王”一路,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创作能力。且用纸用墨考究,不失为一件楹联书法佳作。
摄影《高原母亲》:作者李&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在一抹夕阳的温暖中,老人身穿藏式羊皮袍,手杵拐杖,凝视远方,表情自然、庄重、感人。老妇人迎风的白发和爬满皱纹、饱经沧桑的脸,表现出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她走过了多少艰难的历程,《高原母亲》运用长镜头悄然捕捉到一位藏族老人的生活瞬间。
音乐《英雄会仙山》:词曲张道远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英雄会仙山》旋律大气流畅,开始以一组10度、9度、11度大跳,生动地展现出武当英雄的豪迈与飘逸。歌曲为ABA结构,开始节奏明快,中间温柔含蓄;歌词大气磅礴,展现武道侠客胸怀天下的英雄气概。歌曲展示了武当武术精奇玄妙的风格;展现了武当仙山的灵秀奇绝的自然景观。
舞蹈《梦幻武当》:编导陈维亚&&&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武术、艺术、太极、神奇。大型太极功夫秀《梦幻武当》,阵容豪华,场景梦幻,音乐空灵,以舞台为道场,呈现出武当太极的东方神韵,并透过太极思想的形象传递,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生命态势与动静相生的人生态度。
美术《即将消失的风景》(油画):作者姚&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金奖)
【颁奖词】&
油画《即将消逝的风景》描绘了即將拆除的城市片断,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作者用朴素平静的白描手法让我们在熟悉中感发陌生,即将被拆去的已经没有意义的事物在内心深处沉淀,经过耐心细致,缓慢而朴实的油画表现,让我们惊觉存在过的意义。
小说《碎月亮》:作者周玉洁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从平民小事到趣事逸闻,再到情爱婚恋写得妙趣横生,读后让人哑然失笑,《碎月亮》不亏为一部难得的爱情小说。周玉洁的小说着眼于时下敏感的婚恋题材,体现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深切关注和透视,结尾意味深长。
诗歌《布老虎》(组诗):作者王征珂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组诗《布老虎》以“生命、病痛、人性”为主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从日常生活中捕捉诗意的光亮,在文字世界里拓展精神的疆域。情感真切、细腻,格调深沉、凝重,散发出浓厚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力量。
散文《路口》:作者周&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路口》风格清新自然,叙述娓娓道来,人物和事例,真实可信。虽然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主题所要表达的深度,却是一目了然。读完之后,文中的正能量犹如清风拂面。
书法《小楷条幅》:作者董昌学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走南闯北十数年,醉心翰墨,从不言弃。常言道:“字如其人”。因自小受山水之灵性、乡邻之质朴的滋养、熏染、故其小楷、行草亦偏好魏晋写经、楼兰殘纸等民间淳厚质朴之书风。
摄影《空间》:作者熊旭东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一双眼睛清澈透明,却表现的是一种无奈。画面构建了一个吸引人的视觉焦点,并恰到好处的呈现在二维空间之上。生活中常见的场面与孩子独特的场景,留给我们思考和追问。这是《空间》留给我们最大的启迪,也是作品所表现的一个小中见大的社会主题。
音乐男声四重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刘建西、张维理、刘&
凡、秦建国等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唯美、专业、抒情,男声四重唱对演唱者音准的把握、声音的控制、音色的和谐都有很高的要求。刘建西、秦建国、张维礼、刘凡是我市声乐方面的主力成员,他们长期活跃在我市的舞台上,为我市的音乐普及和提高做出了贡献。本次组合荣获由湖北省文化厅等部门主办的中老年艺术大赛金奖。
舞蹈《武当山水谣》:编导陈&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现代舞的表达方式,演绎一段动人的舞蹈话语。舞者以形为山,以扇为水,一动一静之间,尽显天地张弛之道。山有山的雄浑,水有水的清越;一刚一柔之间,聆听松涛竹韵之天籁。舞蹈运用柔美的肢体动作及走位,将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意备至地将身韵美、形体美展示出来。
美术《时空迹象·车影系列版画》:作者吴万昊
(2014年度“金港商谷文学与艺术大奖”提名奖)
【颁奖词】&
《时空迹象·车影系列版画》以现代构成表现手法,以东风商用车为创作原型,采用重叠、重置和写意技法,诠释现代汽车工业流水线作业、模块化生产的工业文明,严谨中透出浪漫的情怀。
花香满室 周莹 2015年5期《心理与健康》杂志
发了一篇稿子,一点感觉都没有。发不发,对我最近的状态来说,没有了渴望和激动。
2015年5期(心理与健康)杂志发了一篇散文(花香满室)。我偏爱文章的最后一段话:热爱生活,是从一份心境开始的。身在红尘,无论多么繁忙;多么劳累;多么无奈;养几种花草吧!绽放的花朵,是尘世无邪的精灵,它们会带给我们一份幽香;一份清雅;一份美好;滋润那浮躁的心灵。
又一篇好玩的文字。它应该属于童话题材吧!
多年前写的童话故事。上次翻出来看看,校对一遍丢给编辑之后,居然忘记了这篇文章的事情。结果,几个月后收到样刊。童话故事(神雕)发表在(少年时代)2015年4期杂志上。我写了童话(神雕),而它的姊妹篇(神石),却还需要润色添加一些有趣的情节进去。所以,(神雕)投稿了,(神石)还待字闺中。有时间再琢磨琢磨(神石)的主题思想。表达出来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和见解,我才会满意。(神雕)的故事内容其实是发生在人间的故事,我把它放进童话故事里来表现,方便叙述一些。
一个作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放进任何文体内,都是允许的吧!写作和表达应该不受文体的限制。有些思想,可以通过小说反映,有些思想可以通过散文倾诉,有些思想可以通过童话体现。我驾驭多种形式的文体写作,仍然需要磨练加磨砺,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突破。
也许,我最擅长写的文体是散文,童话,小小说和儿童文学类。篇幅虽小,但只要结构紧凑,也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吧!汪曾祺老先生一辈子写短篇,几乎篇篇精彩。文体没有长短之分,无论长篇短篇,思想内容是关键。
&& (中国兰花)2015年2期发表了一篇多年前的兰花散文(银边蕙兰)。
关于兰花的散文写了多篇。也许,若干年以后,可以出版一本兰花散文集。关于兰花的作品,构思完毕了上下集,大约二十万字。此作品集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以悲剧的形式呈现,下部分以喜剧的方式表达。上半部分的书名叫(兰殇),下半部分的书名叫(兰恋)。上半部分主要写兰花与女人的故事,下半部分,主要叙述兰花与男人之间的故事。全书以兰花为道具,以清风源,神农溪,凤凰寨,蝴蝶谷为背景。
有一个文友,看了我写的选题大纲之后,非常欣赏的这个写作创意。可惜,这部书稿,不在今年的创作计划之内。也许,一年后,也许,两年后才能够开始这个计划的实施。今年,两部书稿的任务。第一部童话集(兰花岛)预计暑假期间完成初稿。第二部书稿,去年就和出版社编辑沟通好了选题的(蘑菇街的蝶瓣兰)。编辑可是很看好我这部书稿的名字的。我一直没有时间完成这个任务。
总有无法拒绝的灵感,总有写不完的稿子。即使生病时在吃药打针,我也没有放弃写作。坚持每周写几篇,最少三千字,最多五六千字。这是每周的任务。每个月四周,如果顺利的话,每周扯平写作的量,每个月的创作量应该在一万字以上。这样下来,一年最少也有十万字的作品。数量跟上来,质量自然会得到提高。不断的训练自己的语言组合能力,写得越多,进步越大。坚持吧!
图下:我家的兰花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睛里有血丝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