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唯心思想发展成一股思潮的原因

解释洋务思潮。_百度知道
解释洋务思潮。
1解释洋务思潮。2洋务派与顽固派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3洋务论者的左右翼是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他们的基本分歧是什么?4早期维新派所讲的“民”指的是谁?他们的重民思想包括哪些内容?5试述洋务思潮的左右两翼组合和分解的原因。复习思考题:6、戊戌维新思潮包括哪些内容?7、简述维新派与洋务派、顽固派论战的主要问题及双方立场。8、解释“通三统”,“张三世”。9、简述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10、简述梁启超新民学说的主要内容。复习思考题:11、解释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潮。12、民主革命思想包含哪些内容?13、改良派和革命派论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4、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
提问者采纳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于《南京条约》签订后不久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这就是所说的“洋务思潮”。2.内容:19世纪60——90年代,围绕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主张。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采用西方的实用技术,“自强”,“求富”。顽固派以传统文化的卫道者自居,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洋务运动时期的中西体用之争,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结果:谁都没赢。3.左: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要求。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右:仅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器物”层面。代表人物:不知道。论战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4.就是中华人民,普通老百姓。内容:要求兴民权、废“八股”,改革教育制度等(只知道这些)5.组合:与顽固派根本观点不同。分解:自身内部有不同观点,存在分歧。左(激进的):要求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科学技术都要学习,右(保守):只要求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6.内容: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中央设立矿物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遍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化教育方面: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7.围绕着维新变法这一时代主题,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进行了基烈的思想交锋,论战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方面。维新派主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要学习,洋务派主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8.不知道。9.主张托古改制,将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观念和中国传统今文经学结合起来,为变法创造理论依据,传播西学。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10.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思想核心是“倡民权”。著有《变法通议》。11.孙中山融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12.就是三民主义吧...13.不知道。14. 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这问题也太多了些啊。洋务思潮就是“中体西用”的思想。也就是不改变中国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实现自强、求富,维护清朝统治。内容: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兴办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兴办近代学堂意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富强
除4.5.8.10在教学参考书找不到准确定义外,其他都能,结合书和百度,去整理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末纲本,纲本目张,在洋务大臣的眼里,中国礼仪等一切都比洋人强,唯有船坚炮利为大清所不及,但终究是舍本求末,同光中兴不过是一个泡沫而已,
我只是知道洋务运动。没听说洋务思潮。。。
这也可能是一种含义。。
最简单,百度一下。百科里面很全了,摘录就是
还是百科一下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
> 第六章 19世纪文学(一)
1880901798179818131802180518151825182718481919
181919301770185017721834177418431800""11961519
17921822""19
1795182117711832
178818241018011808
180918111218124741817""""34""
18131816"181318131814181418161816"
"18161816181618161817"
181610182318171819182118211822182218221823
182118231824419
181818231600016
"()197891819"
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1802""1766181718001813180217901869182017971863182618371864
18021876184218431818451846181018571836"1808185518021870
180218856019
18022261215"1818182520
1827"183032518317
304051829183118351837184061832183316183316183518381843
18411845184818511219185918702
18521877185318561872188318591883
186218661869187218326517183"
18812266080188552261200
181218251783185217681844""
17991837""
"//()198236937014161817
8001218171818181818191820182118231823182418251825191617
121218269812141979180
183043033018331833183518331834183618
1831183418361118371271038///1980178
182359183092574171831183350001920
1851307204
///// 1431982
""/& "845 / / / /& "847"//
/ / /& "816
"1850""1919
18131837183530""178618371811187818061884
1848"1848?18101876"18441845184818488"1848185918681876"1817187517901874
1940"21718221856
1797185619
179712131795,,,,,
18151818181918241825
&&& 18301831518431844
184518481856"1851/"/"1856217
1817182713
1940184418446""2591
1824182818262018261828182918271831
193018331834
""183318191833"4210211
18431013"27
&& 18425363636""
&& """"""""
&&&& /"///"///////
"3636///////大学生何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大学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无论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国家发展的要求,都需要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
[作者简介]潘春玲(1987-),女,广西南宁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的历史文明能够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每个国家都很重视历史。而正确对待自己的历史,对于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一股错误的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它以“理性思考”“重新评价”为名,通过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来否定人民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质疑甚至否定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选择和发展道路,对我国的思想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以及所具备的知识结构、社会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的主要对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引导大学生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是当前大学生自身以及国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一、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发展较早,[1]19世纪,历史虚无主义随着现代性的全球性扩张传入我国,我国开始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对于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问题上,我国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思潮,这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渗透的集中体现。我国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使历史虚无主义失去了传播的土壤,逐渐走向沉寂。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已经彻底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开始拨乱反正,进行现代化建设,实施改革开放。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又找到了新的生存空间,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以诋毁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为这一阶段的主要宣传内容。到了80年代中期后,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泛滥。而90年代后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如苏东剧变,以及我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历史虚无主义借助西方社会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在我国全面泛起,波及历史、文艺、教育等多个领域。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形式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总结起来,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呈现出三个特点[2]:一是极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以反思历史为名,一方面诋毁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另一方面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例如,近年来告别革命的论调甚嚣尘上,认为革命容易使人发狂,失掉理性,改良才是滋润能量的方式。这种论调把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切革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进行了全盘否定。二是经常以学术研究的形式出现,迷惑性较大。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借助“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对历史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的幌子下,进行否定历史、贬低革命等观念的传播,从根本上歪曲历史、颠倒事实。这种传播方式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但其实质上是对历史进行翻案,目的是要扰乱甚至颠覆人们已有的思想观念。例如,一些人将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要么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么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这种人为的割断历史联系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3]三是带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倾向性较强。历史虚无主义并非单纯地否定历史,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诉求,即通过装扮历史、歪曲历史,随意改变对历史的科学论断,以达到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扭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政治目的。因此,它所要否定的历史是具有明显倾向性的,重点在于否定中国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中国的国家领袖。二、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原因作为一个个体,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其自觉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胜任肩上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自身发展的要求,决定了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必然性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历史观,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诋毁、歪曲历史的方式,影响了大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正确判断,最终甚至会导致其是非、善恶、美丑评价标准的颠倒。因此,必须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大学生群体恰恰是极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一个群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赤裸裸地歪曲历史,而是往往以学术研究、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形式出现,自身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使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警惕心,无形中就容易受这些观念的影响。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其观点和主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容易让大学生对党的理论产生怀疑。在这种形势下,历史虚无主义就会趁虚而入,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且很容易就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二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也是大学生容易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最主要的原因。首先,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很多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自身具有的反传统意识和批判社会现实的意识往往容易将他们引向极端,对很多已经形成定论的历史真相持怀疑态度。这使历史虚无主义更容易对他们进行渗透和影响。其次,虽然大学生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够全面、系统,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呈现出单一的、孤立的特征,容易出现片面理解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错误。[4]此外,由于缺乏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大学生更多地是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来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行有选择地接受或否定,更易认可历史虚无主义所宣传的历史观点或主张。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必须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自己健康地成长。(二)国家发展的要求,决定了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必要性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端正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才能确保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肩上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具有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首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看法。对历史的看法正确与否,决定了人们对国家发展的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的态度。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形成唯心主义历史观,并以自己的喜好程度来有选择地接受或否定某些历史知识。同时,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刻意误导下,大学生往往容易对原有的历史知识产生质疑,进而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产生怀疑。以这种错误的历史观来认识国家的过去和未来,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在整个国家未来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科学地看待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真正坚定他们为国家建设奋斗终身的决心。其次,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端正大学生对革命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为了执政党。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革命的历史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和否认,其目的在于推翻我国革命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受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大学生容易对我国所进行的人民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产生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错误地判断革命的价值,怀疑我国采取的暴力革命方式,认可历史虚无主义所提倡的和平方式。大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形式以及性质产生质疑甚至否认,将影响到他们对人民革命的正义性和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合法性的认识。因此,只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学生才能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清革命的本质,认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最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攻击和歪曲,主要的集中点就在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歪曲,以及对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攻击。历史虚无主义放大了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意在误导大学生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此外,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遭到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和否定。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更容易将关注点放在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而忽视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主流,以及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种违背科学的认识方法,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因此,只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学生才能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和主流,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举措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通过对意识形态进行影响,实现其政治目的。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要有效地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既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注,更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形成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强大合力。(一)积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拥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机会,能够同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教育和指导,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首先,学校要将课堂教学建设成为帮助大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既能给大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又能使大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作用,学校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要抓好这些课程的教学,提高这些课程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历史观教育等方面的实效性。另外,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要多开设一些针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课程,围绕我国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向大学生介绍这些社会思潮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危害性等,让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些社会思潮,提高对这些社会思潮的警惕。二是教学方法方面。学校要培养一批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能够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除了在理论上能够给予大学生深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还能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让这些理论知识更快地内化成大学生的思想观念。[5]其次,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潜在的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还在于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因此,学校要建设有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校园文化,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对大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学校需要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的思想引导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学校需要建设防止不良社会思潮干扰的“防火墙”,对一些不利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网站、论坛等进行有效地屏蔽,同时利用各种学校网络平台开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二是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可以围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题,通过举行辩论赛、举办讲座、观看历史电影等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6](二)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建立坚固的抵御防线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根本的还是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建立起坚固的防线。为此,大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加强四个方面的教育,着重从思想上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路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坚持做到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7]二是加强历史观教育,正确把握历史知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够有立足之地,关键在于大学生对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因此,大学生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自觉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历史过程及其事件、人物,既抓住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又要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相应的历史知识,收集不同来源形式、不同记录方式的历史资料,完善历史知识结构。三是加强信息素养教育,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信息素养是指现代社会中人们从事信息活动应具备[8]的知识和能力。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大学生要提高对相关历史信息的真伪性,才能掌握更多的具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因此,大学生在信息获取上,要注意有选择性地浏览官方的或权威性较高的信息资源。在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资源的可信度,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四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全面认识社会现实。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全面的特点,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意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大学生进行观念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全面认识社会现实。为此,大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开展志愿服务等,多接触社会现实;[9]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自觉地同社会建立联系,从多个角度来认识社会问题,如通过与一些社会群体的沟通,了解不同群体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社会的看法,以此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参考文献][1]张晓红,梅荣政.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思[J]想政治教育,2009,(7).[2]梁柱.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若干特点.人民论[J]坛,2012,(3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4]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江燕.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近现代史观教育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3,(6).[6]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1,(1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姚建东.信息素养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王继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国[J]成人教育,2009,(2).原载:《创新》2014年第4期“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_百度知道
“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提问者采纳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编辑外国社会情状的图书,林则徐也因此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中国在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同时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进程,所以A B D三项均符合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史实和不符合题意要求,C项开始于洋务运动之后,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实不合,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C项。点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睁眼看世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论文:青年社会思潮的分析与预测-中大网校论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十年代 解放思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