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ook12英寸低配 荣耀7高配版 有什么不同 请具体说说 感谢!

MacBook Air 与 MacBook Pro 差别多大?
按投票排序
主要差别无非是CPU、显卡和内存上限(Air 最多8G,Pro 16G)。这些部件的性能差别在大多数应用上体现得不明显(换句话说就是此时工作效率高低取决于用户输入的快慢、网速快慢等等其他因素。)但在以下一些特定应用下,从高配Air换成高配Pro可以获得极大提升:音/视频渲染(转编码) 这是除了跑分软件之外,能让现有任何CPU全部核心轻松满载的任务了。这时候CPU是瓶颈,如果软件支持显卡加速(CUDA、OpenCL之类),那么一块强悍的显卡可以帮着把渲染速度提高一些。举个假想的例子,一个用户每天等待Air渲染的时间是4个小时,换成Pro可以缩短到2.5小时,每天1.5个man-hour的成本差距,令Pro和Air的价差不那么重要了。视频编辑 除了渲染之外,处理视频更多的时间估计花在了编辑上。拍了许多clip,要剪辑、加特效、调色等等一系列调整。这时候内存和显卡比较关键。内存不够大,则许多clip不在内存里,预览起来还得去硬盘读取,卡!显卡不够快,好多特效无法实时预览,得交给CPU渲染个几秒甚至几十秒,才可以看到效果,真卡!Photoshop 这又是个CPU和内存需求挺大的应用。看看Nikon D800出来之后,多数人哀怨地换了机器,只为了能快点处理每一张照片。我不知道Adobe处于什么考虑,PS目前基本没什么显卡加速(好像最新的3D相关的功能会用到?)或许将来会加入这方面功能。游戏 现在的游戏真是越来越喜欢当硬件杀手了。显卡、CPU是主要瓶颈。不过我建议玩游戏为主就别买Mac了。(扫雷控或者怒鸟控可以无视这么一条。)科学计算 我在Air上跑程序分析数据需要花好久,同样的程序换到四核心的i5上就几乎快了一倍。所以现在我都是远程连到台式机上干活的。这效率实在差太多了。还会有各种应用需要显卡、CPU越快越好,内存越大越好。不过这些对于多数买家来说,看起来挺遥远的。我的经验是,需要高性能的用户群(比如上面提到的经常处理照片、视频的,或者大量3D游戏的),自己很清楚自身需求,在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不大会迷茫。--------补充一下,@周小淏 说的很对,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区别很可能就是目前用户能感受到的最大提升了。 提到Air运行iLife无压力是没错,不过我记得iMovie的编码器性能和Final Cut配套的Compressor是不能比的,同样一台Mac Pro,渲染同样的视频,Compressor比iMovie快不少。于是又回到一个“家用/爱好 vs 工作需要”的不同需求上了。
前言 - Macbook的前世今生拼参数是很容易的。快就是快,同规格的i7一定比i5快,同系列的i7主频高的快。我们都知道。于是广大笔记本电脑厂家进入了一种保守的竞争体系:拼参数。我的CPU是多少,内存多大,硬盘多大。其他看不见的地方?成本越低越好。于是我们看到方方正正的黑灰色的工程塑料占据了主流,各种高性能配置的参数单背后是表现拙劣的屏幕,手感弱暴的键盘和那个基本不可用的触摸板。还好,我们还有苹果,还有Macbook。一个愿意花成本到设计上的,相信有用户不止看参数的有趣公司。“人们会对笔记本电脑的质量和体积有本能的反应”乔布斯先生如是说。Macbook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99年的iBook。当时苹果率先打破了电子产品黑色冰冷的外观,引入了多彩糖果色的设计风格,半透明的塑料壳,着实为笔记本电脑业界打开了一扇大门。iBook首创了“苏醒”功能。你不用每次都关机再把电脑放入包中,合上就走。再次打开屏幕,电脑会自动“苏醒”过来。现在已经是业界标配。2001年初,苹果很快推出了面向专业用户的笔记本电脑:Titanium Powerbook G4,也就是现代Macbook Pro的前身。全金属的外壳给人硬朗的感觉,在当时也做到了顶级的轻薄。但由于钛制外壳的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和成本偏高,并且存在目前仍然无解的掉漆问题,因此这一材料没有被沿用下来与2003年被铝制外壳的G4取代。2006年,苹果再接再厉“Snow White”白雪公主设计风格的Macbook,和铝制的Macbook Pro。国内的果粉给Macbook取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小白”。从此苹果电脑史上最重要的产品线Macbook拉开了帷幕。但乔布斯带领的苹果显然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工设能力。短短两年之后,凭借Unibody的一体化设计,加上大胆的裁剪功能和扩展接口,令人赞叹美到窒息的“Macbook Air”横空出世。一体化设计和制造不仅可以让笔记本更紧凑,更轻薄,同时强度也大大提升。超薄的外观、大胆的接口剪裁,借鉴于SONY的浮岛式键盘,这款看似来自未来的产品到今天仍让人叹服。Unibody很快被推广到了Macbook全产品线,确定了当代Macbook整体的铝合金一体成型风格。不久后小白也宣布停产,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苹果不断的升级CPU、GPU,进行了全SSD化,并在12年推出Retina Macbook Pro, 13年全面升级PCIE SSD。不断给用户带来惊喜。终于2015年3月,苹果推出蓄谋已久的Retina Macbook 12,搭载Intel 14nm CPU,无风扇设计。产品体系 - 稳健的1+2+2在2015年Macbook线原有产品进行了小幅更新(除了RMBP 15),产品线在之前的2+2体系,变成了1+2+2。当然这也是Cook上台之后苹果的发展趋势了。原来所谓2+2体系,是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确定的“简化产品线+只做精品”策略下的产物,所以砍掉小白和MBP17两条产品线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斯人已去,但Cook确实是运营好手,不断降价的同时,仍然把Apple的优良基因传承至今。1+2+2对应着极致轻薄、主流用户和专业用户,不会多到眼花,也不会少的没有选择。他们就是:极致轻薄:MacBook 12,主流&入门:Macbook Air 11&13,专业:Retina Macbook Pro 13&15。产品解析 -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厚度:MB12领先,MBA和RMBP差不多,MBA得益于前端收窄的设计,看上去更锐利。重量:MB12占优,剩下两者差距不大。MBA13比RMBP13轻大约200g。续航:都差不多是1天正常使用的量。屏幕:MB和RMBP占优。无论屏幕分辩率、还是可视角度、色域均轻松胜出。性能:考虑到CPU, GPU的差距与屏幕分辨率的差距对应,全系又都用SSD,所以其实MBA11,MBA13和RMBP13的运行程序速度和生产力是差不多的。RMBP15因为是常压CPU还可以选配独显性能强一些。而MB12明显弱不少。性价比:上文提到只有RMBP15性能优势明显,但价格也水涨船高。所以,性价比各款其实是差不多的。因此对于选择来说也简单了,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目前笔电的主要瓶颈是硬盘,其次是显卡。Retina屏幕作为一个加成,喜欢的请一定上,不喜欢的也不需要有纠结总体区别MB极致轻薄,RMBP屏幕更好,MBA续航更好。其中RMBP15可以上4核i7+独显,性能给力。其他几款相对更具性价比。定位方面MB12首选1299美元的入门款,定位于对性能需求不太高,但喜欢好的设计这一人群。买来好的设计,可以是为了自己欣赏,也可以是为了show给别人看,我觉得都无可厚非。而光是设计,就值这个价了。扩展能力很低,需要考虑到。RMBP13主流选择入门款,1299美元,那一块Retina屏幕是关键。此外Iris集成显卡可应付主流应用需求,9小时+的电池,完美的工业设计,顶尖的做工,流程的操作系统。是目前笔记本电脑的极致形态。打败他的,可能就是刚刚发布的Retina MacBook 12了,但性能方面RMBP的i5仍然领先Core M很多。 MBA13Macbook Air 13, 入门款999美元起。比RMBP13便宜了300刀,同样近乎完美的笔记本,更给力的12小时+电池;不减配的显示核心,完美的外观设计、重量控制、做工和成熟的操作系统。对于Retina屏幕不感冒的同学,MBA13是更理性的选择。 RMBP15预算更为充裕,希望买一台主力机,并且希望2年内保持流畅运行:RMBP15无悬念。1999美元的集显版个人不推荐但有其存在的意义,2499美元带独显的版本起是非常棒的高性能生产力工具。因为购买RMBP15的同学都是当主电脑长期用的,所以从财务的角度看,稍微多花一些换更长的使用时间还是合算的。MBA11追求极致便携,入门款只要899美元,在家或办公室外接键鼠+显示器即可。除屏幕外和13寸的性能几乎没有区别的。飞机上,咖啡馆里的小霸王。信息来源:
正好我在使用Mac Book Air 13寸和Mac Book Pro 15寸,这里将我自己的使用心得跟你分享一下:去年买的i5处理器的Air 13,日常应用感觉都可以对付。如此轻薄的本本,使用起来非常流畅,用了半年多,从未关机一次,也从未死机一次,(仅限os x系统...)随身带着就走,以至于上下班随时都背着她,没有太大负担。今年以来,多了一些图形处理任务,在使用Photoshop与Coreidraw打开一些超过几十M大小的图片,Air显得力不从心,运行Diablo3更是非常勉强,我渐渐起了要抛弃她的念头。正好公司有一台15寸的Pro,i7处理器,HD6490显卡,4GDDR1333内存,我弄了过来,我以为比起我以前的Air会有翻天覆地的提升,其实不然.受限于5400转的硬盘,首先在启动速度上,Pro就输给了Air,当然,2012的新款Pro也有SSD的了,不过价格是相当坑爹.然后在处理多任务的时候,还是感觉卡顿,比之Air提升不大,当然游戏效果因为有独立显卡支撑,还是比Air高杆不少.除此之外,就是肩膀的负重感觉多了几倍,现在也不想天天背着电脑回家了.还有一点就是,机械硬盘的家伙,不关机携带,总是感觉心里毛毛的,始终没有Air一合盖就走的潇洒啊!——————————日补充————————————目前又换回了 air 13寸的新版,说实话,这个便携性太重要,作为一个离不开电脑的人,轻薄才是第一需求。而且现在的HD Graphics 5000显卡,也可以满足一般游戏的需要,运行 PS 更是不在话下了。__________________日更新—————————————又换到MBP retina 13寸。便携性依然具备,而且那显示效果,看了一眼,无法再忍受其他电脑的颗粒感了。。。
最最重要的区别忘记说了,就是MBP具有可升级性,加内存啦,更换硬盘了,还有人拆了光驱换上SSD的。MBA顶多换个SSD就无力了。-------------------------更---------------新--------------------------------其实MacBook Pro有很多分支,例如Retina、雾面屏什么的。引用在里的回答:接着说MAC,因为该系列里面的电脑少(各款中的高配和低配型号对该款特性影响不大)。MacBook Pro 15寸:个人认为它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屏幕经过专业出场调校色彩还原度高,尤其雾面屏大幅度降低反光的可能性,而且续航能力方面表现出色,便携性尚可(我一直觉得它好重),价钱是最大的硬伤。我觉得它非常适合不能在固定场所办公和处理影像的人以媒体工作站的形式使用,举例:设计行业,影视行业,新闻行业等工作者。MacBook Pro 15寸 Retina:同上面那款相比,除了换了高清屏,还取消了光驱,并使用SSD,从而提高了它的运行速度和便携性,并迎合“云”概念的的发展。所以我觉得这款适合流动性更强的工作者和追求超高分辨率的人,如果嫌普通款重的人,也适合选择这个。不过价钱依然是硬伤,在Mac系统下面部分软件有针对超高清分辨率优化过,在Win下,就别想使用超高清分辨率了,累瞎眼睛不偿命。虽然配置很强大,但是不推荐以玩游戏为主的人选择(因为Mac系统下游戏不多,装Win系统散热量非常大)。MacBook Pro 13寸:除了没有独立显卡外配置和15寸相似,降低了对视频的处理能力,依赖于强大的屏幕它,处理图像的能力还是可以的。随着Air性能的提高,这款Mac的定位越来越模糊,处理性能没有15寸好,运行速度木有Air快,而且价位和Air 13寸低配相当,非常不推荐(苹果店里的Genius就是跟我这么说的)。MacBook Pro 13寸 Retina:缺少独显所带来的影响和13寸非Retina相似,当时变轻变薄的它已经和Air划清界限了,两者拥有相似的处理速度,但霸气的屏幕让Air望尘莫及。适合处理影像较少的人、追求超高分辨率和日常办公人士使用。MacBook Air 13寸(我现在用的):超轻超薄,续航能力出色,非常适合各种办公人士使用。由于采用低电压处理器、集成显卡,对影像处理能力不是那么的强,玩稍微大型一点的游戏会卡,但是修改文档、浏览网页等日常使用还是非常的流畅、快速的。休闲娱乐、居家旅行、商业办公等都可以驾驭。MacBook Air 11寸:功能上同13寸相似,觉得这款定位上更适合女性和流动性强的职业人士选择,回家可外接显示器使用。比上网本更快速,更美观,不足之处是字小。另:所有MacBook型号的外接显示器功能都差不多,最大分辨率都是,显示流畅性视显卡性能。MacBook Pro with Retina可以外接三个显示器哟~以前写的,有疑惑可以提问。其他人答得方面都不错,有的也是我这个不接触影像制作的学生说不出来的。
 与  说的,大部分我比较赞同,小小补充:在说 macbook air 与 macbook pro 之前,先说两个前提:1.
只谈使用 mac OS X 操作系统的,不谈在 mac 电脑上使用其他操作系统的用户2.
区分谈 2012之前与以后的机型接着说一下说明一下三类主要用户:1.  家用、普通办公用、娱乐用,这一类用户以上网、字处理(mail / word / ppt ) 及游戏为主2.
印刷、平观设计、摄影、影像制作等创作类工作,solo 或中小工作室类型3.
商业摄影、职业音乐工作者、职业的视频后期工作者第一类用户,  的回复,已经非常好了,简单一句话, air 与 pro 差别不是大,主要在便携与价格这一点上有差别。第二、第三类用户, 的回复,也明确准确说了,我只是补充一下:第三类用户,多数使用 macbook pro 高配,价格对这些人来说,已经不是考虑的范围了。1. 高端的商业摄影,数码后背是需要移动笔记本电脑配合的,而 macbook pro 的显示屏与处理能力比较适合,机器重也不稳定从摄影现场(影棚或外景)的工作台上掉落。 现场查看拍摄效果也足够方便。 由于拍摄超大数码图像文件,大容量的快速硬盘是需要的。2. 职业的音乐工作者,这一类用户使用 pro tools 或 logic x 这一类音频软件,要求高速的外接音接口或高速的数据接口,超高速的硬盘读取速度,一般来说,air 也可以使用。 但多数还是以 macbook pro (可在音乐会现场使用) 尤其是 mac pro (录音棚或混音工作室使用) 为主3.商业的视频后期,这个,一般来说,是 mac pro 的天下,macbook pro 的接口、处理能力以及存储量,只能是个人跑私单时用一用4. 商业广告等平面设计(要求作印前制作的,即设计作品要拿去印刷或特别的印刷制作),一般来说,macbook pro 与 mac pro 都有可能,但一般不会使用 air , 原因是 air 的显示屏小、显示色彩与中高端的印刷要求有差别事实上,个人划分的第二类用户,介于第一类与第三类之间,对于 2012年后出来的机型,air 与 pro 差别不算很大,最大的差别,上面都已经谈到了:1.
重量 与价格2.
显示屏的显示色彩与精度、大小3.
外部接口 注:2012前后的 macbook pro , 在外部接口上,有非常大的变化:1.
USB接口的版本升级,USB2.0 升级到 USB 3.0 与 USB 4.0 2.
火线口firewire接口(火线400 与火线800 ) 取消,升级到Thunderbolt 口3.
取消了光纤数字音频接口(某些机型保留了光纤数字音频输出口,取消了光纤数字音频输入口)当然,最大的变化是 SSD !  SSD 对图像、音频、视频后期带好的好处太多了,这里不多展开了。日补充:我的 macbook pro 15吋到现在,已经陪我工作、生活了6年了,估计还得继续陪着我。自从两年多前,我把硬盘换成了 SSD, 截止到现在,一直工作顺顺当当的,我的 macbook pro 帮我作以下事儿:1.
开发,就是 coding
, 我目前的工作是某种百万用户级别的系统软件架构师,产品经理,需要开发一些原型.
mac OS X 就是一个 unix 系统,开发环境接近 linux ,当然,现在我也在 mac OS X 上用 virtualbox + vagrant 玩 centOS 虚拟机。 2.
图像处理,就是 PS,
我重度依赖 apple 的 aperture 软件与 phase one 公司的 capture pro 软件,以及 silver fast 扫描软件3.
音频处理,我用 apogee duet 外置声卡 + apple logic X 软件作一些音乐录音 + 后期处理什么的4. 当然啦,众所周知的,iwork 套件 +
omnigraffle 绘图软件 是我工作的好帮手了。算算从 1994年用 apple 公司的台式机(广告公司的印前制作)到现在,持续用 apple 也有 20年了,嘀嘀个嘀嘀的,我也从小年轻变成了中年轻!!日补充:SSD 数据必须必须必须安全、妥当的备份,随时备份!我的 macbook pro 使用 SSD 近3年,上月因后台正在编译程序,前台在用 safari 死锁,我失误操作:强行重启电脑。 SSD 硬盘出现故障,无法从 mac 识别,导致数据无法读取。(目前确认丢失了 一个月多没有备份的数据,而 SSD 的数据恢复,价格高居不下,还无法保障能恢复).
我觉得你应该不是后期制作人员,就来个Air把,后期制作人员pro都嫌不够用,后期制作人员肯定是台式机用着舒服,笔记本就是属于玩玩/做个私单的级别。而且很少每天上班拿他来做项目,难道你们公司不给你配电脑么。。。如果你是做广告策划、文案/导演或者管理层,我觉得你就用个AIR就足够了【其实最新的pro也是很薄的啊啊啊啊,我同事入了一个新款的和我2010款pro一对比,我那真是砖头啊】 ,如果是更高级别的,每天上班点点word的。。。。好吧。无视我把。
基本上就是揽胜和极光的差别,
不大不大,不過就Air三個字改成了Pro罷了行,我不開玩笑了-_-以下稱MacBook Air為MBA(不是什麼商業啥鬼的啊),稱MacBook Pro為MBP。目前MBP已經被拆成兩個產品線了,一個是傳統的產品,另外一個是搭載Retina Display的產品。MBP Retina Display版本目前只有15吋,但是機身比較輕薄,但傳統的機型並沒有變化,而MBA的外形就是輕薄,有著11, 13兩種尺寸,而MBP有13, 15兩種。兩者從以前到現在最大的差異就是MBA非常適合寫手、工程師們使用,因為輕薄好攜帶,且幾乎絕大多數不需要特別高效運算的工作都能完美勝任。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能做影音剪輯的工作,相反的iLife系列(iPhoto, Garageband, iMovie)也運作得非常良好,可是Final Cut Pro、Motion等會稍嫌吃力。如此一來,你大概也知道MBP適合怎樣的工作了吧 :)
我的名字叫小纠结。我从来没用过苹果的电脑产品,但是打算开始使用,于是去巨大的专卖店挑选,然后我还是没买回来。店员跟我说了一句话,美女一般都用air,因为轻便漂亮功能足够浏览网页看看图片。而pro,店员跟我说,如果你是美女又刚好是做设计相关工作的可以考虑入手pro。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走出了店铺,因为我既不是美女做的工作跟设计又无关。我即将成为一名兼职家庭主妇,电脑用来记账查阅菜单整理旅行图片和装修相关的图纸。因为平时的日程都是用纸质的本子,日记也习惯钢笔手写,大部分的留言和提醒也是用便签纸。其实air和pro的最大差别就是你要用它来做什么,它们让你明确你的需要。所以重要的不是他们的差别,而是自己的需要。以上。
air:轻盈。重量,合盖就走,开盖就用。pro:专业。重,接口多,扩展强,重度使用者偏爱。生活-air;工作-pro。
如果从抗造上来看还是选pro吧,从整个公司的使用状况上来看,Air出问题的概率比pro大很多。所以,宁可沉点入个pro吧。日更新----------在一家做市场推广的小外企 老板是加拿大人 公司一水儿的MacBook(同事一起出去开会很拉轰的说),用过Mac Air也用过pro,个人建议如果不用运行复杂的软件什么的,air真的是最爱。按键即刻开机,随时合本随时关机,拿起来挤个帝都早晚地铁高峰啥的那都不是事儿。用了air之后,其他电脑真的碰都不想碰,虽然身边也有用Alienware的大牛,也借用过,但是我还是最爱air。
如果是做非视频编辑和非app开发应该对性能是无感知的,我有一台pro15顶配和入门air在接外显示器开发,无法区分机器。
非R的的pro和air,我们以13寸来比较的话,巨大差别如下:1,重量的巨大差别,2,硬盘速度的巨大差别,3,屏幕质量的巨大差别(pro有玻璃覆盖,色域更广),4,接口的差别,以上是重要的差别,处理器屏幕分辨率等那些忽略不计。15寸的话只能和13的air比,不公平,而且只有显卡的差别巨大,其余和上面差不多。最后是光驱,光盘使用率多的人觉得pro好,用得不多而且是地铁公交上班族自然认为没有光驱是最好的。
air和pro的差别在于价格、性能、屏幕和可扩展性。1.可扩展是说air除了能自己换个硬盘外其他都换不了,而老的pro可以自行更换内存和硬盘,但是现在retina版本的pro也换不了了。2.关于屏幕,对一般人来说,pro非常清晰,air充满颗粒感,但是我想说的是,在眼神锐利的人眼中,pro是字体清晰反衬图片模糊,而air的屏幕才是图片和字体清晰度统一。而使用pro创作的美术作品,在pro上可能色彩刚好,但在大部分屏幕上就会灰暗许多,如果你的客户群体观看你作品的设备是普通显示器,那么这个因素需要考虑。当然air的屏幕还是色域偏低也偏小,做设计的时候外接屏幕是必要的。3.关于性能,air满足大部分日常使用和部分专业软件,标配内存在专业软件面前显小,由于内存不可扩展,最好定制8G。3d性能方面air与pro有较大差距。软件方面,mac下面的软件是比较少,尤其是专业软件。特别是重度3d需求,直接不推荐mac系列,用pc比较好。4.作为曾经的金融学生和现在的美术民工,我用的是2012年中的定制8G内存的air13,主要使用mac系统,需要windows的时候使用虚拟机parellel desktop。平时使用软件是adobe系列,unity,xcode,intellijIDEA,iwork,pyCharm等。当然工作的时候用的是公司的台式pc,air业余做点自己的小作品。所以我本人的使用情况来看,购买air是更划算的选择。
两个不同定位的产品,pro是以专业,工作为主,air是以移动,轻便为主!就像一个是商务车,一个是轿车!
自从我看到扎克伯格在用air就毫不犹豫买了air,不必谈论什么性能,适合需求才最重要。我就是不想拎个很重的本子跑来跑去
作为一个刚申请air退货的人,我来说一个问题。之前用惯了retina的设备再加上是近视眼,会造成看air的低分屏出现流泪,头昏的症状。苹果的野心是强大的,还是乖乖掏钱买pro吧,别的不说,就为了换那块屏。
跑分7000和跑分10000的差别,个人觉得Mac一定要买15寸的才合适
一个可以切土豆一个只能垫桌角。ME866绝对的真爱
对于开发来说,就是个内存问题,上到8g,air也不差。分辨率够用了,到是有线网卡没有蛮麻烦苹果新品发布会还没有几天就要召开了,在此次发布会上除了有备受大家期待的iphone 6外,还有一款产品也值得关注,那就是智能手表iWatch。关于该产品的价格也一直是网友们较关心的一个话题。而今天莫博士组建的媒体Re/code又给出了一些iWatch的消息,这次是大家更关心的售价问题。 报道中提到,苹果高管已经初步打算将iWatch的高配版定价为4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50元),最重要的是,该机还有低配版,价格比较亲民。PS:相对目前不少智能手表来说,这个价格还是很厚道的嘛。  
现在很多配置比较低的人也都换成了windows 7系统 了,如果你换的系统不够精简的话。很多时候给你的感觉就是电脑变卡的很多,而我们刚刚换成windows 7系统有一件很长远又很需要根据个人需求的不同而进行配置的东西,需要我们自己根据需求而改变它。那就是系统服务。 1 怎么样进入系统服务: 最简单的方法:在运行里面输入“services.msc”,回车搞定。 2 进入服务里面,你会发现里面有好多好多个功能,那么怎么设置呢。 如果你对电脑不是很了解,那么你可以把描述像拉长一点,这样我们就这个看到每
6月29日,腾讯发布了QQ2009正式版SP2,至此日所有的用户均可享用SP2版中的“QQ 锁定”“好友铃音”等炫酷功能了。不可否认QQ2009相对于QQ以前的版本,在界面的美观度和使用性能方面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也有部分用户反映,自己的“老爷机”运行QQ2009比较吃力。针对此种状况,腾讯QQ开发团队特别制作了一款QQ优化工具,可以让QQ2009在低配置电脑上更加顺畅的运行。笔者有幸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该软件的测试版本,并将试用过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正式版本将于近日公布,敬请关注)
1、看外箱标签是否为自己和商家预先说好的型号。因为一些型号的机器,比如4411S,外观方面高配和低配只在右掌托的标上有少许区别,其它无异,所以对于不懂配置的机友,容易让商家偷梁换柱,高配的价格买的却是低配的机器,这种事也屡见不鲜了。所以第一,看外标签是否为自己要的配置。其实要说做手脚,这一点是最容易让商家骗的。 2、看封条是否完好,这是重中之重。笔记本不像台式机,除了显示器是音箱这类是厂家封装以外,其它没有任何件是封装的,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多,笔记只要是上下两个封条完好就没有可做手脚的余地,而且笔
苹果公司官网正式开售新款配备 Retina 5K 屏幕的 iMac 产品。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我们知道27寸Retina 5K iMac是苹果不久之前才推出的新产品,高达5K的分辨率让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备受瞩目,甚至受到很多设计、专业工作的喜爱。从配置上来看新款27寸Retina 5K iMac更像是原来的低配版,在硬盘、显卡等部件缩水的同同时,售价也近下调2000元,当然光知道这些我们肯定不满足,这里小编带你来详细看看新老的27寸Retina 5K iMac究竟有哪些不同?我们一起来聊赖新旧v
本周早些时候有消息称,苹果公司将会在星期三发布新款 15 英寸 Retina MacBook Pro ,一切来得太突然,就在5 月 19 日上午,苹果突然在其官方网站更新15 英寸 Retina MacBook Pro,让所有的果粉和媒体都意想不到,没有像12寸新MacBook那样盛大的发布会,一切悄无声息的,15 英寸 Retina MacBook Pro便与我们见面。 我们知道传统上MacBook Pro共有两条产品线:13寸MacBook Pro和13寸配备Retina MacBook P
一、广电严管,电视盒子陷风波 说到山寨盒子,肯定很多人怨声载道,一开始我们被山寨盒子免费且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不过一纸“关闭函”让所有山寨盒子成了没用的“废盒子”。 这些日子广电禁令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简而言之,广电进行了四轮的管制:第一轮,禁绝第三方视频app;第二轮,强制广电系盒子安装自行研发的TVOS1.0操作系统;第三轮,关闭OTT盒子的回放功能(言外之意保留IPTV的回放功能);第四轮是多方位打击:禁绝视频网站品牌露出,禁绝网上销售渠道,禁绝与快播合作。 禁令清除了劣质盒子和不良商家,
随着英特尔第四代酷睿处理器Haswell的上市,PC厂商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发布新产品或是更新旗下已有的型号。其中,在2013台北电脑展上,华硕展示了新款G750游戏本,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取消了14及15英寸型号,仅拥有17英寸版本,定位更加精准。目前我们也获得了更多华硕G750的相关信息,下面一起来看看简单的上手内容。 机身宽大接口全面,重达4.5公斤 华硕G750的机身材质主要由工程塑料构成,底盘略显粗糙,顶盖部分则细腻一些,只有部分按键和整体轮廓使用了金属拉丝工艺,虽然整体来说质感比较一般,但在
在外观设计上,全新的12英寸MacBook增加了金色机身,体重约920g,厚度为13.1mm,比MacBook Air还薄24%。此外,由于模具的改变,12英寸MacBook采用了全新的键盘设计。按照苹果的说法,新的键盘可以给用户带来更佳的输入体验。 12英寸MacBook提供了两个配置,分别为搭载主频1.1GHz Core M处理器、HD5300集显,8GB内存、256GB闪存的低配版,售价9288元和搭载了主频为1.2GHz Core M、HD5300集显、8GB内存和512GB闪存的高配版
如今超级本逐渐火了,看看2012年层出不穷的新品即可看出超级本有取代传统笔记本的趋势。进入2013,新品超级本发布不断,并且价格也步入了平价时代,最新东芝推出了一款东芝U900超级本,具有轻薄机身设计,并且还配备独立显卡以及搭载最新Win8系统,价格上仅4000元左右十分亲民,下面本文将与大家介绍下东芝U900怎么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往下看。 导读:超级本是什么意思 超级本含义的五大误区 东芝U900怎么样 东芝U900超级本好用吗? 东芝U900超级本采用简练造型,外观上运用了复合材质机身,比
就在美国时间日上午,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WWDC 2012), 苹果终于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苹果将全部笔记本产品线升级了. 升级的产品包括了超薄笔记本 MacBook Air , 与 更注重性能的 MacBook Pro 产品.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年一度的苹果本儿横测, 我们选择了所有的低配型号做基准测试, 高配CPU处理速度基本有10-20%的上浮. 相信大多数用户还是考虑性价比高入手门槛低的低配型号. 升级后的产品配置如下: MacBook Air 11英寸 低配(MD223)
5k屏imac性能怎么样?大家可以通过下文来了解关于苹果5k retina屏imac性能方面的内容,这款全新的iMac备受果粉们关注,其性能值不值得入手呢?一起来了解吧。 Primate Labs 发布了全新3.5GHz 27寸 Retina 5K iMac 的性能跑分结果,就像预期的那样,这款设备的性能要比非 Retina 屏 Core i5 iMac 更好一些。今天,高配 Retina 5K iMac 的性能跑分结果出现在 Geekbench 3 的数据库中,这款设备搭载4.0GHz
魅族inwatch和苹果iWatch有什么区别?哪个好?价格差多少?相信对于很多朋友都很想知道吧,下面脚本之家就给大家带来所有问题的答案,想了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手环inWatch待机6个月,金属加蓝宝石镜面,可显示时间,提供手机消息提醒,是首款支持魅族Lifekit接入的产品。售价399元,和MX4一起卖可享受优惠价199元。 苹果高管已经初步打算将iWatch的高配版定价为4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50元),最重要的是,该机还有低配版,价格比较亲民。 首先是屏幕,对
苹果的成功依靠的是对于电子产品市场转折点精细的把握,而这个市场转折点的形成依赖于产品普及化后消费者对于现状的不满,比如iPod的热销源于下载风潮鹊起,让人们对于磁带、CD唱片介质的需求迅速降温,尤其在国内,下载就是免费的代名词,以至于消费者更加倾向于一次性投资的iPod播放器。正当人们厌倦了按键式的操作体验和较小屏幕的时候,苹果适时推出了屏幕具有触摸功能的iPhone手机。此后,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远远超出了大众的应用诉求,而苹果却剑走偏锋,认为视觉革命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因
5k屏imac性能怎么样?大家可以通过下文来了解关于苹果5k retina屏imac性能方面的内容,这款全新的iMac备受果粉们关注,其性能值不值得入手呢?一起来了解吧。 Primate Labs 发布了全新3.5GHz 27寸 Retina 5K iMac 的性能跑分结果,就像预期的那样,这款设备的性能要比非 Retina 屏 Core i5 iMac 更好一些。今天,高配 Retina 5K iMac 的性能跑分结果出现在 Geekbench 3 的数据库中,这款设备搭载4.0GHz Cor
虽然全新12寸视网膜MacBook需要等到4月10日上市,但在昨日,苹果新款MacBook Air与MacBook Pro上架至了苹果官网。它们的配置都有所升级,并且价格维持不变。这些2015款MacBook Air与MacBook Pro怎么样,它们值不值得入手,来看看详细评测吧。 MacBook Pro 13英寸与MacBook Air的主要区别在于显示屏幕CPU与内存。从定位上来说MacBook Air取代了之前的MacBook成为了苹果在笔电产品线上入门的产品。苹果的笔记本产品线价格区间
随着暑假的来临,即将步入大学的毕业生们,大家都准备买一台心仪的本本,当然选购笔记本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情,小编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所以今天我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2015暑假笔记本选购经验,教大家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如果你去过科技大卖场,我感觉一旦进入大卖场,脑袋就全蒙了,因为各式各样的电脑产品,看得眼花缭乱,但我感觉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导购太多了,为了拿到提成和奖金,他们可是拼了命的拉拢客户,所以呢,不懂电脑硬件配置的小白,千万不要直接去商场购置电脑,购买前应该先了解一下相关的电脑知识
北京时间日凌晨1点,苹果iPad Air 2新品发布会如期举行,不出意外苹果公司推出了升级版本iPad Air 2和iPad mini 3,但并未推出传言的12.9英寸大号iPad.iPad Air 2和iPad mini 3都在硬件方面进行了提升,但看过发布会人都能看出来iPad Air 2的惊艳所在,iPad mini 3除了Touch ID和土豪金色以及取消32GB版本和iPad mini 2完全一样。特别值得一提是iPad Air 2搭载的A8X处理器被曝光。看过
中国台湾的联发科( MTK) 公司的产品因为集成较多的多媒体功能和较低的价格在大陆手机公司和手机设计公司得到广泛的应用。更由于 MTK 的完工率较高,基本上在 60 %以上,这样手机厂商拿到手机平台基本上就是一个半成品,只要稍稍的加工就可上架出货了。这也正是许多山寨手机都使用 MTK 的最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盘点MTK智能手机主控芯片: MTK6573 与 MTK6513 区别不同点MTK6573 是为 GSM + WCDMA 网络设计,双卡双待而 MTK6513 只为 GSM 网络设计,不
macbook pro retina 15评测的相关文章来咯~想知道macbook pro retina15跑分多少吗?这款新设备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哦~如果你想了解最新消息的话就请看下文内容吧。 苹果昨天推出了5款新的视网膜版MacBook Pro,包括3款13寸和2款15寸产品,现在新款15寸低配版的性能跑分结果已经出现在Geekbench数据库。 入门级15寸视网膜版MacBook Pro跑分结果显示,由于内存的增加到了16GB,新机要比2013年的入门款MacBook Pro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p8高配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