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纹身没有人权

许多日本少女会提前一年为自己的成人仪式预约做头发、换和服。这一天,美容院也会通宵营业。20岁是成年的开始,也是日本参加选举、饮酒和吸烟的最低法定年龄。
  094级战略核潜艇,北约代号:晋级。它是中国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中国核潜艇
虽然有些学校有正式招生的权利,也能授予学位,但这只是有正式的法律认证形式,和教育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个中国本土的环境组织,致力于推动中国环境保护。
庞格尔节的正日子是1月14日,家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煮甜牛奶米粥。早上日出之时,泰米尔人家家户户在门...
“黑与白”再次冲击美国社会 “美国人权”受到关注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这就是一个种族歧视的国家&,今年8月死在白人警员枪下的黑人青年布朗的父亲26日说,大陪审团裁定不起诉涉案警员威尔逊,改变了他对这个国家的看法。此前一天,美国密苏里州州长尼克松宣布增派1500名国民警卫队员到弗格森和其他地区,以控制局面。44人在骚乱第二夜被捕的结果说明形势似乎比前一夜平静了一些。然而从华盛顿到纽约,从洛杉矶到奥克兰,美国东西海岸多座大城市这天都出现&黑人的命很重要&的呼喊。幸运的是,大多数抗议者选择和平示威,未像弗格森般出现暴力与抢掠。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烈谴责弗格森出现的&犯罪行为&,同时承认事件暴露&美国的问题&。在美国之外,人们也罕见地品评起&美国的人权&。一些美国媒体开始了反思,而问题自然被锁定在&白与黑&之间。
  弗格森增兵控制局面
  &你有没有其他任何选择,可以不开枪解决这件事?&&没有&;&如果他是名白人,事情还会一模一样地发展?&&是的,毫无疑问&。25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的专访画面中,24日被判&免予起诉&的白人警员威尔逊坚称枪杀黑人青年布朗是&照所训练的方式做事&,&问心无愧&。专访播出这天,据CNN统计,抗议&司法不公&的示威在全美37个州的170座城市出现。
  &他们不给我们公正,我们就不给他们和平&,在亚特兰大,抗议者聚集在当地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前高喊这样的口号。《纽约时报》称,在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和纽约,抗议者走上街头,封锁街区以抗议威尔逊&躲过制裁&。洛杉矶市内101号高速路双向车道25日晚被示威者封锁,示威者还包围了当地警察局;在奥巴马的家乡芝加哥,100名二十出头的示威者在市长办公室前静坐28小时,抗议&每隔28小时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警察或其他武装执法人员枪下&。
  在动乱的&风暴眼&小镇弗格森,局势远未平息。警方与前来协助控制事态的国民警卫队当日共拘捕44人,少于骚乱首日的61人。法新社称,弗格森25日的局势比前日稍好,但仍有蒙面煽动者与警方冲突,向警察投掷石块。CNN则称,25日的弗格森与24日一样,&时间每过一秒,紧张就升级一分&。
  &生命与财产必须得到保护,社区值得拥有平静&,密苏里州州长尼克松25日在宣布增派国民警卫队控制局面的记者会上这样说,当日,赶往弗格森及其他重点地区的国民警卫队人数达到2200人。警方宣布抗议示威是&非法集会&,警告参与示威者和记者都面临被逮捕的风险。《纽约时报》称,执法人员使用武力的程度比前一天更强硬。
  &他们竟然就这样丢下了我们&,25日,有弗格森当地商户批评警方和国民警卫队24日夜未能履行保护公民财产免受伤害的指责。在尼克松宣布&增兵&前,弗格森市长诺尔斯三世刚刚批评这位州长应对骚乱不力,在判决结果宣布后没有及时部署国民警卫队保护当地商户。或许这样的指责会令尼克松感到委屈,因为《纽约时报》透露,圣路易斯县检察官麦克卡洛24日晚宣布&不起诉&威尔逊前没和任何人打过招呼,他独自决定一直等到当晚8点30分天色已黑才对外宣布。文章称,外界不清楚他为何选择在夜幕即将降临,更容易引发骚乱的时刻宣布&不起诉&,但显然,他宣布的时机&并不好&。
  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言辞激烈的讲话,批评24日晚出现在弗格森的&犯罪行为&。奥巴马说,&烧毁建筑,点燃汽车,破坏财物、危及他人安全,任何暴力行为都没有借口&。作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他对那些感到遭遇司法不公的少数族裔感到&同情&,还说已派司法部长霍尔德对全美国的政策执行体系展开审查,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采取措施,确保执法对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是公平的。奥巴马承认,事件凸显&美国的问题&,呼吁弗格森事件各当事方&用和平方式争取变革&。
  CNN说,奥巴马当年有句名言,&根本没有什么黑人总统或白人总统&,但现在,一个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免予起诉&让种族矛盾成了他必须面对的问题,他25日做出&同情黑人经历的同时维护司法&的姿态,是在黑人与白人族群间玩儿平衡术。文章称,2012年美国黑人青年马丁死于警察枪下时,奥巴马的反应是极力表现出&感同身受&,称自己当上参议员前也有过被无辜盘查的经历。但这一次,他表现得比两年前谨慎了许多。
  26日一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广播公司(CBS)分别播出了对遇害黑人青年布朗家人的采访。布朗的母亲批评威尔逊为自己辩解的话是&往伤口上撒盐&,对死者&如此不尊重&。她对威尔逊的话&一个字也不会信&。布朗的父亲也在接受MSNBC采访时对判决表示&悲伤和不解&。
  &美国,我们出问题了&
  &弗格森宣判后,愤怒为何会徘徊?&美国《科学箴言报》25日以此为题的社论对美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该社论称,奥巴马在骚乱爆发后所做的,实际上是让一个已经分裂的美国尊重法治。为什么人们的愤怒迟迟不散?答案也许该从美国的&体系&中寻找。(上接第一版)《华尔街日报》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1月一项民调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体系对像我这样的人不利& ,这种情绪已不受种族和政治立场的限制,人们因不满白人警察在弗格森枪杀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且不被起诉而抗议,或许正是对这种&体系对我不利&的全国性情绪的反应,而奥巴马所要做的,正是处理这种越来越流行的疏离感。
  &美国,我们出问题了&,美国黑人评论家格兰德尔森25日在CNN网站撰写的文章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脆弱的黑人老头站在距离警察不远的弗格森街头,手里拿着本皮革包装的《圣经》,街道上曾经弥漫的催泪瓦斯的烟雾渐渐散去,但浓烈的味道仍在,&我们本应彼此关爱&,老人一边咳嗽一边说,&本应去爱的&。距离他不远的地方,圣诞彩灯已被挂起,再过几天就是当地的彩灯节。&但我相信今年不会有彩灯节了&。格兰德尔森说,又一名无辜黑人少年枉死在白人警察枪下凸显美国出了&问题&,而不是有了什么&误会&。美国司法体系已经太多次告诉美国黑人,你们的命一点都不重要。这解释了为什么愤怒会冲出弗格森,蔓延到全美。他说,《今日美国报》一项调查显示,全美70个城市的警察局抓捕黑人嫌疑人的几率是抓捕非黑人嫌犯 的10倍,受调查的3538个警局中只有173个黑人被捕比率比其他族裔低或差不多。
  《纽约时报》25日题为&弗格森骚乱的意义&的社论指责陪审团讨论案件的过程不透明,认为黑人青年被杀是压在弗格森镇黑人居民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已受够了当地执法人员的&虐待&。文章称,从某种意义上说,警察被视做外人,等同于受国家支持对他们实施虐待的&占领军&。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美国黑人青年遭警察枪杀的几率比白人青年大21倍。愤怒蔓延到全美这么多大城市,再次凸显对执法部门的不信任已对美国的公民结构构成巨大威胁。
  《经济学家》题为&白与黑&的文章说,威尔逊被免责加剧了美国黑人对&体制对他们不公正&的质疑。如何解决此问题?办法不多。也许可以要求所有警察随身佩戴摄像头(执法记录仪)执法,但社会出现的疾病仅靠科技无法治愈。文章说,所有美国人必须承认,美国黑人不信任警察是天经地义的,警察时而过度使用暴力,时而在没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杀死黑人,他们几乎从未为此负责。这更难令一个公民去相信,正义在这个社会可以得到伸张。
责编:朱马烈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美国没有资格充当“人权卫士”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亚东):4月8日,美国以“人权卫士”的高姿态发表了《2010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分门别类指点”,其中不乏歪曲事实、以偏概全之处,激起了中国、巴西、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强烈回应。
  中国在4月10日发表了《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纪录》列举了“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美国拒绝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和履行国际义务”等事实。这些事实再一次证明,美国无视本国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却打出“保护人权”的虚伪旗帜,在丑化别国形象之时谋求其自身战略利益。美国实在没有资格充当“人权卫士”。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先生指出,美国在推行其全球战略时往往实行“美国例外论”,在人权问题上也是如此。“9?11”事件之后,无论在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中,还是在最近参与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中,美国一直都打着维护人权等“高尚的旗帜”对他国进行粗野的狂轰滥炸。但结果却是,美国的炸弹使得他国平民大量伤亡,一场战争迫使很多人流离失所,终日生活在战争的恐惧之中。
  维基揭密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到2009年底,在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中,已有28.5万人伤亡,至少10.9万人丧生,其中6成以上为平民。总部设在英国的“伊拉克尸体计数”组织也表示,自美军入侵伊拉克以来,共有12.2万名平民丧生。在这里,我们却见不到美国政府的“人权关注”。
  中国政府10日发表的美国人权纪录里还披露,以“人权卫士”面目示人的美国,至今仍然拒绝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例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迄今已有193个缔约国的《儿童权利公约》,美国也是极少数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美国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之时,自己国家的人权状况却着实令人堪忧。例如,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面前,拉美裔、非洲裔以及其他少数族裔的美国公民愈发步履维艰。据报道,美国的黑人在升迁、福利、任职等多方面均遭受不公平待遇或排挤,有1/3的黑人在工作中遭遇过种族歧视,却仅有1/16的黑人会因此而向法院投诉。截至日,在美国的穆斯林劳动者因在工作中受到严重歧视而提出的诉讼数量,比2008年上升了20%。
  再比如,美国枪支管理松懈,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到其本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路透社2010年的报道透露,美国是全世界私人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在3亿人口中,有约9000万人共持有2亿支枪。泛滥成灾的枪支带来的是泛滥的抢劫、谋杀,以及频频见诸报端的校园枪击案,人身安全在美国成为了社会普遍问题。
  一个让他国孩子陷入熊熊战火之中,让自己国家孩子尚不能安心上学的国家,又有什么资格来在国际社会上充当“人权卫士”,对他国指手划脚呢?说到底,人权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美国发表《2010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后,巴西、柬埔寨、阿尔及利亚等多国政府官员或人权专家纷纷批评指出,美国是在以“人权”为幌子对别国内政进行干涉,以达到其政治目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奉劝美国政府切实改善自身的人权状况,检点自身在人权问题上的所作所为,停止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霸道行径。
相关新闻v&& 06:52:01v&& 23:06:04v&& 21:53:04v&& 20:11:32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 > 正文
弗格森“美国之春”席卷170城
美种族人权问题遭全球谴责
作者:烟雨
发布时间: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美国弗格森骚乱波及170城 全美各地近400名示威者被捕
  自从24日晚美国公布弗格森枪击案白人警察免遭起诉以来,全美爆发了几十年来最大抗议浪潮。今天已经是第三天,席卷全美的抗议浪潮依然没有停息,美国各地也进一步加大了安保,目前已经有400余人被捕。
  据报道全美已经有170个城市的民众参与游行示威,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洛杉矶、达拉斯以及亚特兰大。尤其案发地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已经连续两晚发生暴乱,出现了大规模的抢劫以及纵火事件,一些商店在火中被烧毁。密苏里州州长甚至调集2200名国民警卫队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
  弗格森镇共有2.1万人,其中三分之二为黑人。8月9日当地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被白人警察威尔森(Darren Wilson)枪杀。第二天已经有人在弗格森警察局门前抗议。在过去的几个月内,美国各地一直有零星抗议。随着陪审团11月24日宣判结果公布,各地人群积压了几个月的怒气顿时呈燎原之势,在全美各地蔓延开来。
  这只是其中一例。全美各地抗议者在美国社交媒体上公布的照片,看起来不像是一次为了呼吁正义而进行的抗议,倒更像是接口实施犯罪的连锁事件。
  在全美各地,警察与黑人之间的紧张态势也愈演愈烈,虽然这是一个多年存在的问题。很多黑人认为美国警察尤其是白人警察存在严重的暴力执法现象,同时美国的司法系统以及执法部门在对待黑人的案件中有不公正对待的现象。布朗遭枪击死亡事件、警方对于此后抗议行动的强力反应以及现在的陪审团决定都让弗格森乃至全美的种族关系紧绷。
  如今已经是宣判的第三天,各地的暴乱和示威活动仍在继续。陪审团决定不予起诉,并不意味着司法程序就此终止。据报道,美国司法部门正在调查,是否对白人警察威尔森以及当地警察局进行民权诉讼。
  事件回顾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晚上,全美举国关注的密苏里州弗格森镇的白人警员威尔逊杀黑人少年一案的判决结果出炉,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威尔逊。
  消息传出,立即在全美引发愤怒,全美各地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涉及34个州的90座城市,同时还包括加拿大的几个居民点。圣路易斯地区经历一夜骚乱,枪声频传,并出现纵火和劫掠事件,截至25日清晨超过80人被警方逮捕。
  大陪审团24日晚因认定使用武器合法,决定不起诉枪杀手无寸铁的18岁黑人青年布朗(Michael Brown)的白人警察威尔逊(Darren Wilson)。裁决一经宣布,弗格森民众的示威游行迅速演变成严重骚乱,爆发警民冲突。愤怒的群众纵火焚烧至少12座建筑物和包括警车在内的汽车,并且洗劫商店,警方发射催泪弹和闪光弹反制。
  &你有没有其他任何选择,可以不开枪解决这件事?&&没有&;&如果他是名白人,事情还会一模一样地发展?&&是的,毫无疑问&。25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播出的专访画面中,24日被判&免予起诉&的白人警员威尔逊坚称枪杀黑人青年布朗是&照所训练的方式做事&,&问心无愧&。专访播出这天,据CNN统计,抗议&司法不公&的示威在全美37个州的170座城市出现。
  26日一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分别播出了对遇害青年布朗家人的采访。布朗的母亲批评威尔逊的话&一个字也不会信&。布朗的母亲批评威尔逊为自己辩解的话是&往伤口上撒盐&,对死者&如此不尊重&。她对威尔逊的话&一个字也不会信&。布朗的父亲也在接受MSNBC采访时对判决表示&悲伤和不解&。
  局势日益紧张美国弗格森增兵用国民警卫队控制局面
  &他们不给我们公正,我们就不给他们和平&,在亚特兰大,抗议者聚集在当地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前高喊这样的口号。《纽约时报》称,在波士顿、巴尔的摩、华盛顿和纽约,抗议者走上街头,封锁街区以抗议威尔逊&躲过制裁&。洛杉矶市内101号高速路双向车道25日晚被示威者封锁,示威者还包围了当地警察局;在奥巴马的家乡芝加哥,100名二十出头的示威者在市长办公室前静坐28小时,抗议&每隔28小时就有一名黑人青年死在警察或其他武装执法人员枪下&。
  在动乱的&风暴眼&小镇弗格森,局势远未平息。警方与前来协助控制事态的国民警卫队当日共拘捕44人,少于骚乱首日的61人。法新社称,弗格森25日的局势比前日稍好,但仍有蒙面煽动者与警方冲突,向警察投掷石块。CNN则称,25日的弗格森与24日一样,&时间每过一秒,紧张就升级一分&。
  国民警卫队士兵被派赴弗格森镇
  &生命与财产必须得到保护,社区值得拥有平静&,密苏里州州长尼克松25日在宣布增派国民警卫队控制局面的记者会上这样说,当日,赶往弗格森及其他重点地区的国民警卫队人数达到2200人。警方宣布抗议示威是&非法集会&,警告参与示威者和记者都面临被逮捕的风险。《纽约时报》称,执法人员使用武力的程度比前一天更强硬。
  美国种族分化和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我们是一个国家,两个社会。一个白人社会,一个黑人社会,彼此分开,也是不平等的。&研究美国国内动乱问题的科纳委员会(Kerner Commission) 在20世纪60年代曾得出这样一个当时震惊全美的结论。从那时起,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和成功的黑人中产阶级迅速崛起,商业、法律和文化等领域迅速出现众多黑人面孔,让人感到美国的种族隔阂似乎在慢慢消弭。
  研究数据展示的却是另外一个故事。弗格森枪击案发生1个月后,对圣路易斯县的居民所做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黑人和白人在针对白人警察开枪是否合理的问题上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有62%的白人认为开枪合理,65%的黑人认为不合理。黑人社区和白人社区唯一达成共识的是:新闻媒体让弗格森枪击案变得更糟糕了。
  他是一个黑皮肤的男孩,他生来就注定是要受死的。&这是美国民谣巨匠鲍勃&迪伦(Bob Dylan)的经典曲目《提尔之死》(The Death of Emmett Till)里的一句歌词。和迪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很多以种族不平等为背景的民歌相似,这首歌描述的是上世纪50年代,黑人少年艾米特&提尔(Emmett Till)由于不了解美国南方的禁忌,朝白人妇女吹口哨而被殴打致死的事件。
  迪伦在半个多世纪前描述的社会现实,今天似乎仍在美国存在。25日,美国数十个城市爆发游行示威,抗议密苏里州弗格森地区枪杀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的白人警官达伦&威尔逊被免予起诉。
  对那些抗议弗格森枪击案判决不公平的人和民权组织来说,布朗的死让他们想起之前曾因为不被警察信任而被打死的那些黑人青年们,但对更多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更担忧的是,弗格森枪击案会让美国街头由种族引发的暴力行为越来越多。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纽约时报》的最新调查,除了警方在危险地区看到黑人在街上&闲逛&会质疑他们的动机之外,黑人也认为他们在受到警察的歧视和不信任上比白人高出6倍以上。
  弗格森枪击案比其他抗议白人警察开枪打死黑人青年的案例还有一个特别的内容&&愤怒和沮丧还来自于那些在贫困地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需要依靠政府救济的黑人。在他们看来,就因为他们看起来贫困潦倒、住在不安全的区域,使得他们连在街上走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美国国家受害者和犯罪中心(NCVC)的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同中产阶级的白人家庭收入大约在7万美元相比,中产阶级的黑人家庭收入要低得多,而且在黑人家庭中,受忽视和虐待的黑人儿童要比同年龄的白人儿童概率高出3倍以上;黑人青年比白人青年的被抢劫率也要高出3倍以上;黑人青年成为遇害者的比率要比白人青年高出3倍以上。
  在就业和教育方面,黑人的失业率要比白人高出2倍以上。到17岁的时候,黑人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平均进度要比白人落后4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就读于12年级的黑人学生在阅读、数学、美国历史和地理方面的进程甚至落后于一个8年级的白人学生。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发生的反种族歧视抗议浪潮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反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不断,其中主要有:
  ●日,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支持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清洁工人罢工斗争中遭暗杀。他的遇害引发了美国史上前所未有的黑人抗议浪潮,席卷全美125个城市。
  ●1979年12月,4名迈阿密市警察以违反交规为由拘留一名黑人司机,并将其活活打死。日,4名警察被判无罪。随后迈阿密市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并引发暴力冲突,造成至少18死亡,数百人受伤。
  ●日,纽约市4名白人警察在追捕一名强奸犯的过程中向无辜黑人青年迪亚洛连开41枪,使其当场毙命。此事引发了数万人的游行示威活动。●日,4名警察被判无罪。这一判决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
  ●日,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9岁的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马斯因违反交通规则等,在试图逃跑时被一名白人警察开枪打死。此事引发大规模种族骚乱,黑人民众与警察的暴力冲突持续3天3夜,造成至少60多人受伤。当年9月26日,这名白人警察被判无罪。
  ●日夜,佛罗里达州桑福德的17岁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马丁遭一名白人协警枪杀。日,这名协警被判无罪。随后美国100多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新华社)
  黑人总统奥巴马实际上站在白人和富人一边
  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言辞激烈的讲话,批评24日晚出现在弗格森的&犯罪行为&。奥巴马说,&烧毁建筑,点燃汽车,破坏财物、危及他人安全,任何暴力行为都没有借口&。作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他对那些感到遭遇司法不公的少数族裔感到&同情&,还说已派司法部长霍尔德对全美国的政策执行体系展开审查,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采取措施,确保执法对于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是公平的。奥巴马承认,事件凸显&美国的问题&,呼吁弗格森事件各当事方&用和平方式争取变革&。
  CNN说,奥巴马当年有句名言,&根本没有什么黑人总统或白人总统&,但现在,一个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免予起诉&让种族矛盾成了他必须面对的问题,他25日做出&同情黑人经历的同时维护司法&的姿态,是在黑人与白人族群间玩儿平衡术。文章称,2012年美国黑人青年马丁死于警察枪下时,奥巴马的反应是极力表现出&感同身受&,称自己当上参议员前也有过被无辜盘查的经历。但这一次,他表现得比两年前谨慎了许多。
  美国的人权灯下黑
  中国青年网26日发表特约评论员王德华的评论文章《黑人人权?美国&灯下黑&》指出:这次枪杀黑人案件,在8月曾演变成&自越战以来美国城市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骚乱&。当时美国警察使用烟幕弹、催泪瓦斯及装甲车驱散示威者,&从现场画面来看,美国警民对峙的情形同中东北非等国类似乱局几无二致&。
  12名大陪审团人员中,3人为黑人,9人为白人,而陪审团至少需要9票赞成才能提出起诉,这也就不难理解判决结果了。大陪审团不能说不辛苦。&25天的工作&、&倾听了超过60名目击者总共70多个小时的证言&,确认白人警察向手无寸铁的黑人&连开12枪&,结论却是警察&行动专业且符合法律&并&免于起诉&,难怪美国黑人人权领袖痛斥白人警察是&头戴国徽的刽子手&。此前一天,美国一名12岁黑人男孩被警察枪杀。接警的人问了3遍拿枪的是黑人或白人,最后发现小男孩拿的是玩具枪。2012年非裔少年马丁被击毙,开枪的保安人员随后被无罪释放。
  奥巴马当选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时,全世界都以为从此美国走上了种族和解的&康庄大道&。实际上美国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并不因为奥巴马当选总统就有所改变。&除了父亲是黑人外,奥巴马的生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都是白人家族的精英教育。这种假象和戴安娜的所谓平民身份一样,只是作为麻痹底层的迷幻剂&。
  以此次枪击案发社区为例,该社区中约三分之二居民为黑人,但在该镇53名警察之中只有3名黑人,6名市议员中却有5名白人。根据位于华盛顿的研究机构皮尤研究所2013年所公布的报告,非裔美国男性被判处监禁的比例高出白人6倍。这只是美国社会多数族裔与少数族裔间不平等的一个微小缩影。50年过去了,马丁&路德&金的梦仍然还是梦!
  &人权&一词俨然成了美国外交政策的灵魂。多年来,美国以人权代言人和裁判者自居,对世界各国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美国黑人的人权又在哪里?&不思己过,只论人非&的美国政府真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以国家利益为准绳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以输出人权、传播&普世价值&抢占制高点,然后根据自身的好恶来决定给谁喂胡萝卜,让谁品尝&人权大棒&的苦头,则是伪善之中就更带着一种可恶。美国,别光顾着指引&世界方向&,忘了自已家&灯下黑&。
  美国种族问题和人权问题遭全球舆论谴责
  同样是因为打死黑人的白人警察被以白人为主的陪审团判决&无罪&,同样是黑人发生严重骚乱,小镇弗格森的动荡被媒体拿来与1992年的洛杉矶黑人骚乱作对比。德国《世界报》说,黑人罗德尼&金在那起事件中被打死,引发全美大讨论。然而在那之后,美国警察却日益&武装化&。弗格森之乱提醒美国,种族问题远未解决,这个国家被称为拥有地球上最公平的司法制度,但美国人忽略了自己的问题。
  俄罗斯:美国严肃对待自己的问题以及人权领域面临的挑战
  俄罗斯《观点报》26日题为&美国种族主义是个黑色标记&的文章称,弗格森事件让国际社会体会到,美国在应对骚乱时对国内和其他国家实施双重标准。他国发生骚乱时,美国以保护人权等为借口施加外交压力、经济制裁,干涉他国事务,发动&颜色革命&,甚至直接发动军事入侵。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的行动就是例证。但这次,美国却动用国民警卫队镇压本国民众。
  &弗格森及其他美国城市发生的事件表明,美国社会以及美国的稳定都出了问题,我们只能希望美国严肃对待自己的问题以及在人权领域面临的挑战,停止他们一直在做的事&&以一个激进导师的角色批评他国人权不达标。&25日,俄罗斯外交部负责人权、民主和法治问题的全权代表多尔戈夫在接受俄罗斯国内电视台采访时这样说美国。
  多尔戈夫25日表示,弗格森骚乱向美国政府发出了又一危险信号。俄外交部网站发布了多尔戈夫的评论:&弗格森市的最新事态发展是向美国政府发出的又一非常危险的信号&&是时候去关注人权保护领域的国内积弊,并采纳国际维权机构的相关建议,而不是对其他国家进行毫无根据的教导及宣传训诫&&美国严重耽搁了解决国内种族主义残余和少数族群权益遭侵犯问题的进程。&
  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二俄罗斯就美国弗格森&种族&骚乱发表声明,称该事件暴露了美国国内严重的人权问题,华盛顿方面在处理此次黑人被枪杀案中没有尊重人权。
  中国:没有任何体制和社会能完美地处理事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5日被问及弗格森事件时称,&这是美国内部事务,我不予置评。但你提到的有关情况恰恰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十全十美的。在人权问题上,各国应该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不是相互指责。&
  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出庭业务部高级顾问律师尚撷福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没有任何国家是完美的,也没有任何体制和社会能完美地处理事务,美国同样如此。如果说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干涉,那么在某些问题上,亚洲国家政府倒是有理由向美国施压促其改善。例如,美国大学歧视华裔和亚裔学生。根据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研究,在总分为1600分的大学入学考试中,亚裔学生需比白人高出140分才能被相同的大学录取。纽约市5所最著名的高中亚裔学生占了较高比例,如最著名的史岱文森高中,亚裔学生比例为72.5%。纽约市长白思豪竟因此要求改变法律和录取政策,从而降低亚洲学生的录取比例。美国国会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停止华工赴美。而今,白思豪和许多美国一流大学实际上创立了&学术排华法案&,给亚洲学生入学设置了更高的门槛。美国还有这样一条司法规则:陪审团不应听取涉及被告的其他罪行和指控。其原因是,如果陪审团听取了谋杀被告人犯下了其他骇人听闻的罪行(如强奸或盗窃),那么陪审团就可能假定被告有罪,即使他没有犯谋杀罪,陪审团也会将其定罪。事实証明,该原则具有很多漏洞,已导致了不少严重误判。比如,巴尔的摩居民克里弗德曾6次被指控犯有强奸罪,但4次没有被定罪。
  联合国:敦促美国政府深入审查司法体系,根除种族歧视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侯赛因25日发表声明,呼吁示威者保持克制,并敦促美国政府深入审查司法体系,根除种族歧视,要求美国当局深入审查社会中存在的严重不信任。
  扎伊德说在声明中说,大陪审团的决定已引发了包括抢劫和纵火在内的暴力示威。他敦促所有示威者避免暴力和破坏行动,以遵循布朗父母的意愿并恪守法律。&人们有权表达对大陪审团决定的失望和异议,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伤害他人或侵害他人的财产。&
  这位联合国人权高专在声明中对下列三个比例失衡表示了担忧:在与警方冲突中年轻非裔美国人的死亡率、在美国监狱的非裔美国人比例以及被判死刑的非裔美国人比例。扎伊德还特别提到了三天前去世的美国俄亥俄州12岁非裔男孩泰米尔&赖斯(TamirRice),他拿着一把仿真枪被警察枪击致死。扎伊德说:&很明显,至少有一部分人对司法和执法体系的公正性缺乏信任。&他敦促美国官方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深入审查种族相关问题如何影响司法。
  扎伊德称,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人权委员会等机构都曾对美国&制度化的歧视&表示过担忧。
  英国媒体:美国警方采取军事化反应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11月25日报道,英国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过去几个月里,许多媒体派出记者报道暴力抗议和警方的军事化反应。《卫报》强调,弗格森的抗议活动使之与国际冲突地区相似。
  英国《经济学家》题为&白与黑&的文章说,威尔逊被免责加剧了美国黑人对&体制对他们不公正&的质疑。如何解决此问题?办法不多。也许可以要求所有警察随身佩戴摄像头(执法记录仪)执法,但社会出现的疾病仅靠科技无法治愈。文章说,所有美国人必须承认,美国黑人不信任警察是天经地义的,警察时而过度使用暴力,时而在没有充足理由的情况下杀死黑人,他们几乎从未对此负责。这更难令一个公民去相信,正义在这个社会可以得到伸张。
  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在埃及,社交媒体用户将弗格森事件与开罗的局势进行了比较。自从2011年爆发革命以来,埃及警察猖獗的暴行只有一次被判刑。曾在开罗&人权观察&组织担任研究员的斯科特&朗在推特上说:&弗格森事件就像埃及的警察袭击事件。&中东各地的普通公民则表示与弗格森的不幸居民站在一起。
  法、德、加拿大、伊朗等媒体谴责:弗格森事件再一次体现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的问题
  法国左翼报纸《解放报》指出,弗格森事件再一次体现了美国的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的问题。
  德国的批评更为严厉。《法兰克福汇报》认为,弗格森发生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社会的深层问题。该报写道:&美国存在种族主义,这一点不容置疑。&
  左翼的《法兰克福评论报》谴责大陪审团以白人的眼光看待证据,&秘密听证会不符合对法治的严肃解释&。
  中间派的《世界报》同样对弗格森的种族分裂感到担忧。&布朗的死凸显出这座城市的种族分裂。这个城市的居民中,黑人占多数,但市政机构仍然由白人主导。&
  加拿大《环球邮报》评论文章说:&弗格森事件以后,美国关于种族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伊朗国有的电视台着重报道了美国其他90个城市的抗议活动。
  据英国《卫报》网站11月26日报道,在埃及,社交媒体用户将弗格森事件与开罗的局势进行了比较。自从2011年爆发革命以来,埃及警察猖獗的暴行只有一次被判刑。曾在开罗&人权观察&组织担任研究员的斯科特&朗在推特上说:&弗格森事件就像埃及的警察袭击事件。&中东各地的普通公民则表示与弗格森的不幸居民站在一起。
  美国本土评价:弗格森事件是&美国之春& &美国,我们出问题了&
  美国网友:弗格森事件是&美国之春&
  美国白人警察枪杀非裔青年被免予起诉导致24日晚美国多州民众进行抗议,甚至部分州演变成暴乱。25日冲突形势持续蔓延并扩大。一些美国网友甚至将此次大范围的抗议活动称之为&美国之春&。记者在美国社交媒体网站上看到,民众为被枪杀的黑人青年创建了专门的推特专页,上传了美国各地抗议民众的照片。
  篮球偶像科比&布赖恩特发推文称:&这个体系让黑人青年在法律的掩饰下被杀。&
  女星雪儿说:&反对不把枪杀青年的警察送上法庭的裁定。虽说如此,暴力不是答案。&
  &美国,我们出问题了&
  CNN刊登评论文章《美国,我们出问题了》
  &弗格森宣判后,愤怒为何会徘徊?&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5日以此为题的社论对美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该社论称,奥巴马在骚乱爆发后所做的,实际上是让一个已经分裂的美国尊重法治。为什么人们的愤怒迟迟不散?答案也许该从美国的&体系&中寻找。《华尔街日报》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11月一项民调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体系对像我这样的人不利& ,这种情绪已不受种族和政治立场的限制,人们因不满白人警察在弗格森枪杀手无寸铁的黑人青年且不被起诉而抗议,或许正是对这种&体系对我不利&的全国性情绪的反应,而奥巴马所要做的,正是处理这种越来越流行的疏离感。
  &美国,我们出问题了&,美国黑人评论家格兰德尔森25日在CNN网站撰写的文章中描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脆弱的黑人老头站在距离警察不远的弗格森街头,手里拿着本皮革包装的《圣经》,街道上曾经弥漫的催泪瓦斯的烟雾渐渐散去,但浓烈的味道仍在,&我们本该彼此关爱&,老人一边咳嗽一边说,&本应去爱的&。距离他不远的地方,圣诞彩灯已被挂起,再过几天就是当地的彩灯节了&。格兰德尔森说,又一名无辜少年枉死在白人警察枪下凸显出美国出了&问题&,而不是有了什么&误会&。美国司法体系已经太多次告诉美国黑人,你们的命一点也不重要。这解释了为什么愤怒会冲出弗格森,蔓延到全美。他说,《今日美国报》一项调查显示,全美70个城市的警察局抓捕黑人嫌疑犯的几率是抓捕非黑人嫌犯的10倍,受调查的3538个警察局中只有173个黑人被捕比率比其他族裔低或差不多。
  《纽约时报》25日题为&弗格森骚乱的意义&的社论指责陪审团讨论案件的过程不透明,认为黑人青年被杀是压在弗格森镇黑人居民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已受够了当地执法人员的&虐待&。文章称,从某种意义上说,警察被视做外人,等同于受国家支持对他们实施虐待的&占领军&。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美国黑人青年遭警察枪杀的几率比白人青年大21倍。愤怒蔓延到全美这么多大城市,再次凸显对执法部门的不信任已对美国的公民结构构成巨大威胁。
  据美联社11月25日报道,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11月25日表示,他对弗格森发生的暴力活动感到失望。霍尔德说:&暴力行为无法得到宽恕。&他已经指示下属与非暴力抗议的领导人一起努力,帮助搜寻和孤立破坏者。
  (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环球时报等)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红土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为什么不包二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