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召回制可否根治不作为顽症良方1

用好干部“召回”制度不妨多放几条“鲶鱼”
日17:12&&&来源:
当官不再是“铁饭碗”。两个多月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召回”1231名“懒官”,其中,165人被转岗或免职,9人被辞退或解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召回”管理的干部总数是近5年来全州调整不合格干部的总和。(1月14日《人民日报》)
干部“召回”的管理办法,就是将不胜任现职的“懒政”官员进行教育、培训“再上岗”,情节严重者将遭辞退或解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负面激励的干部管理和考核模式,变正向考察为末位调整,将管理视角从干部“干了什么”转向干部“没干什么”,时刻激励干部履职尽责,谋事干事,打破官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惯例,让干部好作风归位,激发了领导干部的整体活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整体战斗力。
干部“召回”的标准如何界定、“召回”干部的教育和处置是“召回”制度能够顺利实行的关键。根据干部“召回”制度发源地兴仁县的探索实践,黔西南州整理出30种“惰政”现象供各地参照,从量化标准、“召回”方式和公平确定“召回”人选等几个方面严肃制度纪律,尽力规避制度漏洞。使干部连续旷工、民主测评位列末席等成为必须被“召回”的情形。同时,还探索出了“召回”干部的教育管理方法,对于被“召回”的干部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经培训合格后仍能回归原岗,不合格则面临转岗、免职、降职、降级、待岗、辞退、解聘等组织处理。
“负面考核”也需要“正面激励”。干部召回制度给领导干部们打了一针“兴奋剂”,也搅乱了黔西南州官场平静的一池“春水”,如何让“池水”荡起朵朵涟漪,激发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活力?这就需要发挥“鲶鱼效应”,让干部们在压力下激发潜能。在末位淘汰、“召回”干部的同时,将那些能打善战、作风扎实、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刺激领导干部们积极参与到工作中来,从而激活整个干部队伍,这不仅是对“召回”干部制度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的更深度探索。
总之,“召回”干部制度,其目的就是改变干部“懒政”、“躲政”的不作为心态,增强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要落实好“召回”制度,需要从制度和思想两方面下手,不仅从制度上严格落实,更要让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为民服务成为思想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懒政之弊,为党的各项事业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您现在的位置:&&
下行压力不小,信心决非空话
时间: 07:48:57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中国没有惊慌的理由。事实上,中国民间的消费很活跃,国内买不到好东西,就去国外大量采购,把日本商场里的马桶盖都“买光了”。消费信心是经济最基础、也最真实的信心。中国人相信未来,对收入增长、生活逐渐改善普遍抱有期望,社会信心的这一基本面貌是扎实、巩固的。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第一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是2009年一季度6.1%后的最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发电量等多个重要数据差于预期。
然而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8.1%,跑赢了GDP增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差于预期,但实际增长10.8%。两相比照下来,我们是否可以看到调结构最初成果的一些影子呢?
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的确很大,但7%的GDP增速比人们最悲观的预测要好。之前舆论场上曾有一季度数据“不能看”的担心,但实际情况是,经济增速的回落处于国家的“掌控之中”。
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信心。GDP增速这些年从两位数降到“保八”,现在看来要“保7%左右”了。经济增速下降一方面是客观趋势,一方面也是国家针对经济新常态的主动调整。“调结构”从上届政府一直喊到本届政府,社会舆论长期高调支持,但到调整结果逐渐显现时,不少人又发现自己一时难以适应,对速度怀有相当的留恋。
经济增速的下滑当然不能无限发展下去,所以中央提出“稳增长”的坚定口号。总理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已经表示,中国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比较多,这应被看作中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条件。
中国没有惊慌的理由。事实上,中国民间的消费很活跃,国内买不到好东西,就去国外大量采购,把日本商场里的马桶盖都“买光了”。消费信心是经济最基础、也最真实的信心。中国人相信未来,对收入增长、生活逐渐改善普遍抱有期望,社会信心的这一基本面貌是扎实、巩固的。
中国人现在更关心环保,以及医疗、教育和各种社会福利的改善,希望生活的内在质量不断提高,这些新增的内在需求正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与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大方向有很高的一致性。因此短期经济数据虽然“不那么好看”,但它们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远没有对舆论的波及那样强烈。舆论很容易就数据看数据,因而看到的只是下降。老百姓是在感受生活,他们要的是就业和收入增长,生活幸福。
看来真正适应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充满纠结的过程。尤其是如果这一两年印度的GDP增速超过中国,美国的经济增长也进一步回暖,中国的社会心态将面临更多考验。
中国这么大的社会,改革如此艰巨复杂,看来把握平衡十分关键。今年稳增长的任务会变得相当繁重,但它再紧迫,也不能扭转了调结构的大方向,回到对粗放生产大放水的“饮鸩止渴”。中国的调结构好不容易动了真格的,民众也做了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大势渐成,且成果初现,我们需要坚持一下,把目前的阶段性困难闯过去。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是对中国社会的全方位考验,它是经济,也是政治。保持社会团结,让信心的传播战胜悲观及抱怨的扩散,像采取正确的经济调控措施一样重要。中国在致力于让市场杠杆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切不要忘记,党的领导、政府的行动力是中国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最可靠的优势。中国的出路一定是市场杠杆和党对国家领导同时高效化的创造性辩证统一。
责编:蒋朝云
(如需版权合作请联系)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
分享到&&&&解决作风不正能力不足问题:贵州黔西南州推行干部召回制度
新闻联播 贵州黔西南州 干部召回制度
时间: 19:01:32您所在的位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您现在的位置:&&
“下梁不歪”又当如何?
作者:郑自清
时间: 08:21: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与其一味强调组织监管制度缺失,倒不如说是本级员工监督失职。怎样在“上梁不正”中确保“下梁不歪”,值得各级组织在配备班子、职能人员结构时深刻反思!
从被擒拍的“老虎、苍蝇”看,绝大多数为党政机关、企业团体中高层领导,可谓一个单位的“上梁”。因“上梁不正下梁歪”引发塌方式腐败不属个案。事实面前,人们再次以“上梁不正下梁歪”来形容起领导作用的人违法违纪,下属人员一定会跟着犯错误。甚至认为这是古今社会生活中的必然规律,难现“上梁不正下梁不歪”的情形。
也不尽然,读过三国的人知道,曹睿好色、荒淫。这大概是他三十四岁英年早世的原因之一。可幸运的是,曹睿在位期间,魏国疆域庞大,总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况相当不错,主要是他有一批忠诚正直的手下,他的“上梁不正”并没有导致“下梁歪”。他本人浮华,却痛恨下属浮华,屡次三番地下令不得录用浮华的“同伙”。反过来“下梁不歪”或多或少缓解了他的“上梁不正”,使得曹魏这辆火车并未脱轨。此事不禁让人叹服:如果我们政府机关、企业团体的“下梁不歪”,还能有如此多领导干部因违法违纪而落马吗?回答是否定的。
一是领导独自搞腐败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一手独拍,虽疾无声”,说的是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事。诸如腐败之类,涉及人、财、物多个环节,腐败固然由领导个人承担绝对责任,但作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也不无干系。尤其是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对领导用人、花钱等方面是否违规违纪理应清楚明白,若当面或私下讲明厉害关系,行使三次建议权,领导岂能一意孤行。
二是形成腐败非一日之功,应当承认十八大以后才开始腐败的少至又少。绝大多数领导是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前就有了腐败。所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就腐败由来已久,概莫能外的经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过程。假如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不随波逐流,在事情萌芽状态就加以提醒、规劝,领导安能一条路走到黑!
三是腐败常现蛛丝马迹,很多腐败分子尽管台上、人前表现得坚持原则,好恶分明,并竭力掩饰其腐败行迹。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违”,再精于伪装也会在台下、人后露出马脚。对露出来的狐狸尾巴,若及时揪住不放,甚至适当施以重击,或按程序检举揭发,领导又怎么会在违法违纪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无庸赘述,机关团体职能部门员工有“门子”、 “机关”和“智囊”之责任。称“门子”是指能把守门面,确保领导履职环境尽可能不受外界不法干扰;说“机关”是指每个职能岗位犹如游戏中的关卡,员工是关口上的守卫者;谈“智囊”是指领导身边的参谋人员,应能参善谋,按职责要求出主意,当好参谋。总之,职能部门员工,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领导的运筹判断献计献策、把关提醒的责任和权力。从此角度,单位领导搞腐败,反查起来职能部门员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人说,现在的领导大多武断,自以为是,哪里听得进下属的意见,况且职能部门员工一般为领导“心腹”,多对其千依百顺。偶有几个“不听话”者,若唱了点“反调”,恐怕早被“挪窝”。员工们在工作中只有遵照执行的义务,哪有参谋把关的权力。
凡此种种也许是实情,但应该知道,我们的党政机关、企业团体是党和人民的,不是领导的私家场所,每个员工都是组织安置在某个岗位上不可或缺的负责人,不是某个领导的雇佣。职务与责任相统一,没有职务的责任或没有责任的职务都是不正常。从此意义上,一名员工好比一台机器上一颗螺丝钉,一旦失效,甚至整个机器停转,可见员工作用举足轻重。
然而,时下腐败官员所在职能部门员工,又是何种状态呢?不妨给其画画像:一为“狗儿样”,视领导为“主子”,甘愿当温顺的“哈巴狗”,鞍前马后,摇头摆尾,领导吃肉他喝汤,领导腐化他望风;二为“草儿样”,墙头草两边倒,无论领导正确与否,谁的势力强往谁那里倒,哪方油水大往哪儿靠;三为“鬼儿样”,领导的任何决定他从不反对,只管跟其风、随其影,无心事提合理化意见、建议;明知有问题,也等着看热闹,一肚子花花肠子、满脑子鬼道道。如此三相,就是缺乏人儿样,便无从谈尽“门子”、“机关”,“智囊”之责。
谁都知道下属为领导把关难,可是如同面对“强敌”,任何时候都无理由“不战”而退。所谓“战”是指参谋人员要尽力陈述正确意见,直面行使三次建议权。其实多数领导不可能对所属各部门业务及规章制度都驾轻就熟,许多情况下都希望业务人员提出可靠、可行的决策方案;更希望有对自己不合理意图敢于“横刀立马”,善于纠正错误的员工。可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曹睿的运气,也没有一批忠诚正直的手下,而多为领导贪腐下属跟着贪污,导致腐败成串、成团不可避免。
与其一味强调组织监管制度缺失,倒不如说是本级员工监督失职。怎样在“上梁不正”中确保“下梁不歪”,值得各级组织在配备班子、职能人员结构时深刻反思!
责编:蒋朝云
(如需版权合作请联系)
欢迎转载海疆在线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海疆在线:/
分享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病 顽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