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1 miui7刷回miui5note普通版音量小怎么办 不要拿MIUI5的教程那个没用 现在都MIUI7了 求

两代碰撞!红米Note2高配 vs Note1增强版,MIUI7会MIUI5 - 小米社区官方论坛
骨灰级手机控
楼主的荣誉
两代碰撞!红米Note2高配 vs Note1增强版,MIUI7会MIUI5
前言——&&&&&&& 千呼万唤始出来,等你等到我心痛。&&&&&&& 先吐槽一番——从2014.03发布、首发预售第一代红米Note到今年2015.08底发布、首发开卖二代,已经一年半,超过了手机一年更新换代规律周期。期间,红米、红米Note系列多次升级改版,早期红米Note除了¥799普通版和¥999增强版,还出现了昙花一现的¥899只升级cpu版,甚是多余;再例如半代升级形式的,红米Note把最初的3G双卡,改为4G单卡,再升为4G双卡,出现过多的过渡机型,连发烧友都可能会遗忘,更何况普通用户在那个过渡期更不懂选择产品,有违官方、雷总、《参与感》等多次强调的舍弃机海战术的做法。个人认为¥899的版本根本无必要出现,这会给消费者一种“坑爹”感,事实证明其的确为试水的小改机型,作为“活动特别版”发售,然后就下架。而该次Note2做¥899的双网通版同样没有必要,与¥799移动4G版相同配置,仅增加制式,而两款同时首发时,¥899又非常少货,明显早就预计需求不大,试水型,还不如取消,或者干脆把双网通卖点做在¥799上,而事实上民间都把¥799刷成双网通版rom,证明官方本来就做得不严谨,这官网做法是否与AMD的开核cpu有异曲同工之妙?再者,早在2015年头,其它厂商已逐渐出现千元级的1080p屏+2g+16g的各种标准机型(新入门机标准),先5寸后5.5寸,当时小米还在继续小改红米Note,5.5寸屏还保持720分辨率(ppi太低),不达2g ram或者不达16g rom,在某些其它厂商称为耍流氓。直至红米Note2的出现,才真正达到主流入门机标准。小米在2015的表现确实不如前,不管旗舰机还是入门机,节奏都慢了。&&&&&&& 先弹后赞。小米的高性价比、MIUI的优秀,所以选购手机还是首选。尤其现时的千元机,最近值得考虑的我认为只有红米Note2和魅族的魅蓝Note2。家人还在用一代最初版的红米Note增强版,联通3G双卡版+2g+8g,移动主卡+搭配X宝廉价3G上网卡,才选择联通版,后来移动主卡都升4g流量王套餐,就会觉得浪费了,重点还是杯具的8g rom,现在老人家都记不离手刷微信不停,玩两下就爆容量实在恶心(还在用4g rom手机的我表示默哀,请开启“飞行模式”把手机往窗外扔出去!神马?飞行模式不是这样用的吗?)。所以,这红米Note2实在是苦等太久了,现在终于到手,而且入手的是高配双网通版,实在是极大缓解了频繁做维护的压力。(需要用户频繁做维护本来就是对用户体验大打折扣)言归正传,开始测评。先做单机测评,再做两代对比。一、红米Note2高配双网通版单机测评1.开箱外观例牌的包装,背面配置参数可见,高配双网通版除了32G机身+移动联通双4G,还有cpu使用的mtk Helio X10 (MT6795)使用2.2g频率版本(¥799、¥899版使用2.0g频率版的6795)。具体性能请往下看。充电头和电池也有改进,下面详细叙述。正、背、侧面、后盖内。后盖由红米Note增强的光面,改为磨砂面;至于塑料感,是肯定的,与旗舰机直接对比就没有意义了。外观中规中矩足够。比较明显改变的是底部micro-usb口,从中间移到偏左,一代的接口是长边向上,二代翻转。还有机身尺寸、重量,也是二代改进的卖点,也是本人期待已久的改进。放在下面与一代对比,请往下看。2.MIUI出厂默认是MIUI6,注意,最大字号为“大号”。更新MIUI 7(暂时仅有开发版),主界面默认蓝色主题比较单调,没有MIUI 6好看。然后另外的4个主题——女神版、女生版、男声版、轻奢版(发布会的介绍顺序),又是发布会的另外一个介绍亮点。虽然我个人并不觉得有何特别。每台手机必须要看的储存和关于界面。32G rom,显示总共27.78G,可用25.08(裸机未安装任何app)。基于Android 5.0.2,是否64位呢?请往下看。MIUI 7字体增加“超大”和“巨无霸”。这是发布会介绍的重头戏之一,因为纯粹放大字体会很丑,所以所有界面从新设计,既显大字,又能显示更多内容,是个浩大的工程。极简模式就相当于老人模式。而儿童模式则是MIUI 7又一新增亮点,发布会又一亮点,因为很多家长不愿意把手机给自己的小孩玩,原因是玩完以后图标乱了、app被误删了...于是开发了儿童模式。其实我觉得这个类似于之前的访客模式。至于单手模式,是5.7寸的小米Note推出后,MIUI 6更新的最大亮点,其左拨、右拨的操作手势是小米首家创作的,之后有其它厂商例如华为,用的一样的操作手势。单手模式为大屏时代手机开发的一个重点功能,所以上一代苹果iphone 6发布会上也强调单手操作的功能——屏幕下沉,操作手势是轻触双击i-touch(home键的触摸)。当然iphone 6的屏幕下沉功能要比小米Note早发布,而事实上,大家可能没留意到,罗永浩的锤子Smartian T1手机发布会比iphone 6更早,已经提出屏幕下沉功能,不同的是其操作手势为拇指大面积触摸屏幕再下拉(我当时看发布会第一印象就认为误操作机率很大,而立刻老罗就强调误操作机率小,实际如何我没用过)。MIUI 6上的单手模式,当然会沿用到MIUI 7上。小米应用商用app,一进入搜索,默认就弹出《COK列王的纷争》这个游戏名。这是发布会上雷总介绍的一款合作游戏,优势是全球同服。有兴趣的童鞋,要一起玩耍吗?3.更新5V2A标准的充电头,非常厚道由于主流手机(包括安卓、iphone)充电的输入电压电流为5V1A,所以一般手机配的充电头都是5V1A标准(包括iphone)。而ipad由于电池容量大,其输入为5V2A标准,配的充电头支持5V2A。这次红米Note2配的充电头为5V2A(向下兼容5V1A,自动调节),非常厚道。图中测试仪为安姐2代电压电流测试仪+2A/1A可切换电阻(负载),可以看到负载切换为1A时,充电头输出高达5.3V1.0A,切换为2A是时,输出高达5.4V2.0A,非常“足量”。关于该测试仪,测试各种数据线、充电头、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插线板的更详细测评,请看《总有人问为何手机、平板充电慢,是不是手机坏了?殊不知...》 /t-实测使用该充电头给红米Note2充电时,输出值未5.3V0.9A,符合5V1A标准。同时对比一下小米1的原装充电头、小米插线板给红米Note2充电时的输出值。小米1的充电头也是质量非常好的,而小米插线板这里输出居然跌到5V0.6A就已经算是不合格的5V1A了,但估计是图中我使用的这条白色数据线问题。(同样,请看我那篇测试仪的详细测评,小米插线板的usb口输出也是达到5V2A标准的,而且支持的电流值更宽,可支持低至5V0.01A的nike+ fuelband手环)4.性能测试安兔兔查详细参数,可见,其MIUI版本的确是基于Android5.0.2的64位版本。赞!安卓5.0的64位系统,对于同样的配置来讲(现在主流都是64位cpu,包括入门机),64位系统能有效提高性能,这是无容置疑的。虽然做的比魅族迟(硬件普遍上64位的年代,魅族是首个支持64位系统的国产手机厂商。正如当年MX3是为数不多的在4.4上做art模式的厂商,比众多国际厂商(包括三星、sony)都厚道。),但还是感谢非常感谢官方对米粉们负责任的这个迟来的礼物,必须的,妥妥的。安兔兔新增的视频测试功能,测试各种编码格式、封装格式、的1080p和2k视频,傻瓜方便多了,以往我做手机、播放机测评是手动收集各种格式的试机片来做测试的。mtk Helio X10 MT6795(gpu:Power VR G6200)千元级入门机上,性能已经非常强悍,但还是有不少格式支持存在问题。当然,这个除了cpu,还与软件解码器有关。如今大众依赖手机、平板看视频(包括在线、本地高清)的年代,入门机与旗舰机(高通骁龙800、810系列)存在差距也是应该的。另外几个测试——说明屏幕支持10点触控(提醒各位,今时今日就算入门机都偏向不再使用5点触控的低成本屏幕,2点更加是已淘汰多年。还在使用5点触控的入门机非常不厚道。以及各位在收二手手机时,记得测试清楚,如果发现本该是10点触控机型但却变成只支持5点触控,证明屏幕拆修换过,维修师傅换成了低成本的淘汰屏。)HTML5测试1w6分,想当年小米1作为旗舰机我记得仅有1k7分,而且还是因为MIUI优化得好,比其它同配置机型的1k2高得多。安兔兔3D测试也有4k5分了。感叹今时今日的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廉价手机门槛非常非常低,入门机都如此性能,用于娱乐真的没有明显障碍。(网页和刚才的视频测试都说明了娱乐性能)还有最重要的安兔兔跑分,先卖个关子,留到下面与一代红米Note增强来个对比。5.wifi速度本次红米Note2代的大改进,也是我非常期待的一点,果然做进去了——wifi支持11ac协议。在100M电信带宽+小米路由1T版的测试环境下,speedtest跑5g频段11ac速率高达80M+!跑2.4g频段11n速率也高达40M+!与之前测试过的旗舰机型无异。爽到没朋友!再次惊叹如今入门机的强悍!要注意,我表示值得考虑的竞争对手魅族的魅蓝Note2这一点就不够厚道了,为了拉开与旗舰机MX5的差距,魅蓝Note2还是采用11n。而实际上MX5跟MX4一样还未算旗舰机,MX4 pro才是真旗舰(MX5 pro还未推出,有消息表示命名、系列定位可能有变),MX5只属于半旗舰半入门,因为同样适用mtk Helio X10的cpu,所以发布会上雷总都有讲,红米Note2矛头直指MX5而非同价位的魅蓝Note2。6.重新加入红外模块,为智能家居铺路在旗舰机小米4曾加入红外模块,使用内置的万能家居遥控器app,可适配各种家电,代替其遥控器。手机在手,几乎全屋常用家电都全数控制,等于一个移动中控台。小米4实测过也是非常实用了,多款家电包括空调、电视机都能找到匹配的遥控器。该功能其实早在塞班s60、wm5系统盛行年代,已经有相关app可以实现,只是当年还未推广智能家居,app也是少众软件,无更新,匹配性差。如今网络年代,智能家居都偏向使用wifi在内网控制,或通过app远程控制。尽管智能模块成本才几十(雷总在某次发布会也说过),但毕竟家电不可能一下子全普及智能化,所以在手机从新加入红外模块,把手机充当遥控器,是可以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逐渐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是当今数码时代的营销手段,正如Uber和滴滴打车...然后,由于比较少人使用而在小米Note又取消了红外模块(雷总在发布会上表示),却在本次入门新代机红米Note2上又从新加入了,值得称赞。同时,吐槽的是,个人对于该种阉割做法相当BS,尤其是NFC,小米3还保留该模块,在红米2A时代还发宣传片来强调其NFC的作用,小米路由1T版上也加入NFC模块和碰碰贴配件,就算是小众功能,既然推出了,就应该坚持并加强其应用范围,不应该在小米4上开始阉割。然而最近公布的公交系统(例如广州的羊城通)将由小米首发支持,以及三星S6都开始利用NFC做支付功能,早在2年前我已经看好NFC的应用,雷总无理由看不到,何必偷偷阉割两代,又再在下一代从新引入,这是一种自刮嘴巴的行为。万能家电遥控器app,可添加电视机、空调、风扇、IPTV等遥控器,这里先测试添加空调遥控器,我家的一台很旧的长虹,先测试。首次在品牌界面,滚动2页都没有找到长虹,在更多里面才能找到,添加一次之后,长虹会排到前面。添加长虹遥控器,可见其预设127种,“按住匹配”按钮,逐个遥控器匹配。由于是旧款,所以匹配了很多个都不适合。终于匹配到一个,按键很全,但时得时无反应。再继续匹配,到了第50+个以及第60+个,才匹配到2个按键少的遥控器,反复测试可用。然后继续尝试完127种,如果都没有找到的话会提示“暂时没法匹配您的设备”。再尝试匹配家里另外一台,惠而浦,2013年才安装的,算是比较新。28套遥控器,第2套就已经成功匹配,全部按钮测试可用。再添加小米自家产品小米盒子,直接添加即可,只有一种遥控器配置。添加后,自动在wifi遥控器选项里也自动增加了盒子。我的是小米盒子增强版(型号MiBox2,¥399,历史版本最贵的一款,唯一2g ram的一款),测试无问题。添加sharp夏普一款旧电视LCD-40Z66A,同样很快匹配成功,而且按键非常全,还分了2个界面才装得下,测试全部按键可用。&再尝试添加一个偏门用途,尼康单反相机,看到只有一套遥控器器可选,只有一个快门键。使用经典D90测试,可用,但感觉手机要对得很准才有效,相比尼康专用遥控器就显得又大又不实用。远不及遥控空调、电视的体验感。其余品牌只有佳能、奥林巴斯、柯达,只支持4个品牌。佳能有3种遥控器,其余3个品牌都只有1种。总结,利用红外模块充当主流家电的遥控器的功能非常实用。二、两代碰撞!红米Note2高配 vs Note1增强版,MIUI7会MIUI5&&& 1.外观、尺寸对比左为红米Note增强版(一代),右为红米Note2高配双网通版,下同。然后叠起来的几张图,都是上面二代,下面一代。可见2代长度短了、宽度窄了,厚度减薄,而屏幕尺寸5.5不变。这对握感有明显提升。使用家里的一个电子称,称重(读数仅供参考)。一代读数为209g(官方参数199),二代为161(官方参数160).,相差为40-50g,改进相当大。更轻更薄的手感、握感,是我期待已久的必然改进。一代当时的厚重实在应该吐槽!使用测厚仪,对比两代机身厚度(仅供参考)。测得一代厚度9.7mm(官方参数9.45),二代为8.2mm(官方参数8.25)。虽然与现时最顶级的浅薄手机对比,还是相差甚远,但毕竟如此价位的入门机,还是不能与最好的旗舰机相比,而且一直以来,电池容量与机身厚度就成反比,浅薄与持航取折中方案,充分利用手机体积、减低研发成本、提高良品率而达到最终售价低,便已足够。这接近1.5mm的厚度的改进,说真的,我个人认为已经很满意,还是值得称赞。左一代,右二代,下同,不再重复。机身背面,方形摄像头变成圆形。本次摄像头一大卖点是加入PDAF相位对焦!本来相位对焦是单反上的结构,有更快更准的对焦优势,在苹果上一代iphone 6发布时也加入了相位对焦(摄像头突出称为业界乐此不疲的话题,其实相位对焦的加入也是其不得加厚的因素之一),当然手机的相位对焦无法与单反比,可以看成是单反对焦模块的简化、阉割型,但的确是一大进步。尤其在小米Note上都未加入该技术,新一代入门机竟然加入了,不管是否试水,也值得高兴。本次测评不包含拍照样张,以后有机会再补上,见谅。TF卡槽从两个sim卡槽中间,移到左边;两个sim卡槽也从standard-sim(标准大卡)改成micro-sim(中卡,iphone 4s或以下使用的那种)。两卡槽同时支持5模(移动、联通的4G、3G、2G,也就是双网通),厚道。但其实今时今日,旗舰小米Note/Note增强,本来就不应该再区分双网通版和全网通,直接就应该上全网通版,以示小米一贯的领先、厚道、高性价比。而实际产品,既然旗舰机都区分,那么入门机的红米Note2当然不可能直接做全网通,而电信版也未推出。所以一直都说电信用户杯具,要到了全面普及全网通手机的年代(我断定就在这一两年之内)才能真真正正解放电信用户。后盖由光面改为磨砂面就不多说了,二代的盖内增加了一张石墨散热帖。原装电池BM42与新的BM45,尺寸轻微改变,厚度减少,容量由3100减为3020毫安,可以忽略。而充电电压则由4.35V增大到4.4V,注意,这是旗舰机小米Note发布会上强调的支持快充的新锂聚合物电池的充电电压(一般其它手机的电池充电电压为4.2V),但在本次红米Note2发布会上则没有提及是否支持快充技术(也许是我漏看了,请指正)。但既然配了5V2A标准的充电头,个人认为应该是支持快充的(机身充电接口是5V1A与其它手机的标准一致,但内部再输入到电池的电压、电流有所差异,造就了快充技术。当然我估计就算支持也是相对快一点儿而已。)测厚仪测得一代电池BM42为4.6mm,二代BM45为4.1mm,虽然容量略少减少,但可以忽略,0.5mm的厚度减少,为机身减薄做了贡献。2.MIUI5 会 MIUI7一代MIUI5与二代MIUI7主界面,风格变化不大。抱歉一代设置为MIUI6的主题,忘记切换回MIUI5的默认主题。(PS:为何是MIUI5对比MIUI7?而不是MIUI6对比MIUI7?MIUI5老矣。回答:因为MIUI5基于4.4,各种常用操作相对保持旧版习惯。MIUI6早期继续基于4.4,而小米4、小米Note时期的版本升级到基于5.0,而且MIUI6的常用操作有明显变化,更升级时很多童鞋不习惯,下面几个界面对比会详细说明。而MIUI7虽然新增了功能,但版本上算是MIUI6的小升级,介绍MIUI7其实已经包括6,所以MIUI5对比MIUI7更有意义。)MIUI5与MIUI7的下拉幕。“通知”+“开关”2页,MIUI5可点击下方按钮切换,也可滑动切换。MIUI7省去按钮,改为只滑动。开关页12宫格改为9宫格,对于喜欢简化的童鞋或者老人来讲,越简单越好,而对于我来讲就认为不够用。2指捏合界面和3指捏合界面。2指捏合界面,可整理桌面(经常用于晃动3下做自动排列)、添加小工具等。MIUI5延用旧版界面,也可以桌面按menu键弹出白色菜单,按“编辑模式”进入。而MIUI7取消白色菜单(估计是考虑美观问题),第二种进入方式变成长按menu键。(MIUI7虽然改变了默认进入方式,但其实在设置界面——其它高级设置——按键,里面可以更改快捷键功能,下同。)3指捏合界面,用于编辑桌面页的排列和设置home页,基本无变化。最近任务、语音系统。最近任务,MIUI5长按home键进入,MIUI7改为单按menu键。一键清理按钮外观上取消X外的百分比圆圈。语音系统,MIUI5长按menu键进入,MIUI7默认隐藏,可能自知鸡肋吧。然而长按home键默认并没有功能,打算不改变其它快捷键的情况下,可以手动设置为长按home键进入。蓝色外发光的按钮,改低调了,感觉像ios。小总结:MIUI5保持旧版系统的操作习惯,MIUI6、7改变了默认快捷键的功能,包括单按menu、长按menu、长按home,所以早在MIUI6推出时就有不少童鞋表示不习惯。当然,用一段时间还是不习惯就更改快捷键吧,可以跟MIUI5的习惯。MIUI5与MIUI7的设置界面、关于、储存界面对比。设置界面取消了“常用设置”页,的确无意义的,保留“全部设置”页即可。关于界面,去除上部logo壁纸,又更低调了,而下面显示的参数项数量基本相同。储存界面,又是带有彩色的部分显低调了。同样的历史定价¥999,从红米note增强的8g rom,到现在32g rom,那种酸爽,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刷微信玩两下就爆容量了。而TF卡扩展还是保持最高支持32g,为了不要抢了旗舰机小米Note的风头,还算够用。假如是作为32g rom+支持TF卡扩展的旗舰机,就必须把TF卡支持到64g才合理。双卡设置界面,MIUI7同样吧彩色元素去掉。功能上多加了几项。3.屏幕效果上面一代、下面二代,下同。屏幕都调为最高亮度,使用几部高清测试片同时播放对比,使用三星S4韩版E330S拍照记录。(翻拍无法准确还原屏幕真实色彩,仅供参考对比)该部为精研社的北京烤鸭与美女的4k测试片。仔细看能看出1代720p屏幕与2代1080p屏幕的精度区别。色温方面,感觉1代比较准确,2代相对偏暖,图片可能无法展现,但实物观察较明显。4k测试片——2013日本樱花细看还是能区别出精度。少女时代《The Boys》MV允儿这个场景,1代显蓝,2代显绿。之前我写小米1与小米2对比测评时,小米2也是色温偏暖,所以同样显绿,而小米1是明显偏冷,所以该场景更蓝。红米Note1代相对来讲是色温比较准的了。红色落叶场景,同样感觉到精细度区别。少女时代《Dancing Queen》MV或者用《I GOT A BOY》也可以,两首MV是相同故事的连续作品,部分场景相同。用于测试粉红色。小总结:5.5相同尺寸屏幕,红米Note2比1代屏幕色温偏暖,720P终于改进为1080P,精度能体现出来。很多童鞋认为精度无异,一方面是每个用户对屏幕的要求不同,二方面是没有对比过,三方面是片源质量不好。按安卓机的历史发展,5.5/5.7寸最佳搭配分辨率为2k,要对比,5.5寸2k与1080P同样能分辨出区别.因为屏幕ppi是否足够还与观看距离有关,手机与pc mon、电视机不同,观看距离较近,所以5.5寸即使上2k还是有意义的。当然现时5.5寸主流入门机为1080P,已足够,魅蓝Note2同理。4.跑分性能红米Note2安装安兔兔v5.7.2 64位版,跑分。(上面单机测试的安兔兔截图已说明,红米Note2的MIUI是基于64位的android5.0.2。相同配置,64位相对32位性能所有提高,而android5.0系列默认已经是运行art模式同样对性能有所提高)红米Note一代为使用安兔兔v5.0(只有32位)版的跑分截图。实测二代跑分为45000+,一代为27000+。一代配mtk 6592 cpu,单从跑分上已经等于当年小米2(配高通骁龙600 8064),现在2代配mtk最新64位旗舰Helio X10 6795达到如此高的分数差,实在感叹科技的日新月异,千元入门机已达到如此水平,国人购买手机的门槛降低,入门机已经足够强大,足够使用。当然,mtk与高通始终无法比,尽管是旗舰级cpu。高通旗舰(上代32位800系列、新代810系列)的游戏性能、视频解码抛开mtk很大一段距离。而且旗舰机型配以级别更高的屏幕,屏幕色彩、触控感与入门机保持差距。所以就算是游戏体验感,虽然今日近日红米Note2已经非常好,但与旗舰机对比还是可以感觉到明显差别。旗舰机还是有旗舰机的定位和价值,入门机有入门机的广大需求用户。三、最后总结&&&&&&& 本次测评的遗漏不足之处是没有包含游戏测试、摄像头测评(包括拍照样张。红米Note2增加了PDAF相位对焦,值得测试。),以及MIUI7新增的小米漫游功能,以后有机会再补上,敬请原谅。&&&&&&& 红米Note2对比一代,外尺寸小一圈、更轻更薄,有效提高了握感觉,长时间手持更轻松。虽然非极致,但已提高不少,值得称赞,这是1代的严重不足,2代的改进是理所当然。当年1代上5.5寸屏是应时代需要,广大用户对大屏手机的需求,入门机保持720P无可口非,但后继机型上1080P实在是比其它多个国产厂商步伐满了足足半年。1代8g rom的配置,经过大半年后,也已经落后,远没有达到广大用户需求,在2014年尾已经逐渐有国产厂商做2g ram+16g rom的入门机,这是新一代的入门机标配,以某厂商的话来形容,再低于这个配置就是耍流氓。所以5.5寸大屏上1080P分辨率+2g+16g+64位新代cpu配64位android5.0系统+轻薄,已经是千元入门机的基本要求和标配,红米Note2不足的只是来的太迟,现在终于出现,是广大米粉和千元机需求用户的福音。
楼主提到的商品
已有2人评分
这个必须加分
总评分: 经验 +18
楼主太强悍了,这么专业的评测太牛了
这么专业的评测
这么专业的评测太牛了
如此牛贴强烈要求版主加精置顶
在这个喷子满天飞的论坛能看到这种超高品质的测评实在是难能可贵
求助一下,下载软件怎样设置到外置SD卡,能发个设置页面吗?Note2
这苹果 发表于
21:33:49求助一下,下载软件怎样设置到外置SD卡,能发个设置页面吗?Note2你好,MIUI无这个设置的。今时今日的入门机都已经16g起步为标配,足够使用,包括下载app、微信保存图片、各app的缓存等,外置SD主要用于存放照片(建议把相机app设置为自动保存到SD卡)、拖本地高清视频和音乐进去。所以,已经无必要再使用app2sd这类的android2.3时代的app或插件。实在不够用,就买32g rom版,而不应该把长时间进行读写的储存依赖在SD上,相对来说,会逐渐降低体验感以及增加SD卡损坏而导致文件丢失的风险。所以,也顺带一提,建议安装2个以上的云盘,把相册、短信、通话记录等自动同步到云端,注意同步相册时有些云盘要先设置好在wifi下进行以及上传原图。而通讯录要上传的话,注意看清楚云盘是否有说明是本地覆盖云端还是会双向同步,否则会很容易导致本地通讯录又增加了旧联系人,非常混乱(已经测试过有多个云盘的通讯录同步出现自动双向同步的问题,必须注意!)
写得太棒了,赞!!!!
已经购买了NOTE2,目前在使用中!!!
哈哈,每次睇你D测评都係只耐性活。
殭屍小滔 发表于
13:31:43哈哈,每次睇你D测评都係只耐性活。我写得耐姐,你睇就好快。短既我都有,不过d开箱测评无咩意义。系写就要写d真系有测试意义,官方无公布、好多大众唔知既问题,否则测评有咩意义?
京ICP证110507号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想把手机刷成MIUI安卓4.4版本。现在是4.2版本的,手机是移动3G版双卡双待红米note手机 求一个刷机包。有就发一下。谢谢 首先一定要稳定,移动3G版双卡双待的,必须刷机后双卡都能使用。MIUI5或MIUI6都可以。小米官网找了好长时间了,有那个大神有,就发给我,谢谢 邮箱
想把手机刷成MIUI安卓4.4版本。现在是4.2版本的,手机是移动3G版双卡双待红米note手机 求一个刷机包。有就发一下。谢谢 首先一定要稳定,移动3G版双卡双待的,必须刷机后双卡都能使用。MIUI5或MIUI6都可以。小米官网找了好长时间了,有那个大神有,就发给我,谢谢 邮箱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meiyou 现在还没有你这个型号的4.4的刷机包
小米2和小米2S
好像已经能刷机成MIUI6安卓4.4的了,我在小米官网找不到我这款型号的。。。
是啊,现在的MIUI4.4不适合你的手机。
看来我想多了啊。。。那现在只能等官网发布了。。
哥们 你还没睡醒呢!
官网都没有 网上怎么会有 就算有那也是假的
& 安卓4.4 不可能 & 不过那个MIUI6 你可以去移动叔叔论坛看看 & & 应该有大神改过
不知道不知道
aaaaaaaaaaaaaaaa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手机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支持更新MIUI7 红米Note2移动版刷成双通版本教程_安软市场_
安卓软件全免费 绿色安全有保障
手机访问 下载快更省流量|||
>支持更新MIUI7 红米Note2移动版刷成双通版本教程
支持更新MIUI7 红米Note2移动版刷成双通版本教程
10:05&&来源:安软市场&&编辑:Shin&&浏览:4319&&
  想必各位米粉们也知道红米Note2存在移动版和双网通版本,就配置而言两台机器没有任何差异可言,但是对于运营商和价格的差异嘛,前者可以支持双运营商,而后者则比移动版贵了100块。不过,如今安软小编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假如你有幸买了一台移动版的红米Note2,那么你可以轻松的将其变为双网通版本哦。多余的话咱们就不多说了,安软小编还是告诉各位,红米Note2究竟要如何从移动版变为双网通吧。
  首先用电脑下载 和 。(想尝尝MIUI7或需要ROOT的童鞋请下载开发版,开发版其实稳定性很高)款且MIUI7 For 红米Note2已经正式发布!请大家品尝最新MIUI7,更快更稳定。
  1.下载好之后解压红米Note2开发版的刷机包 安装刷机工具程序2.同时按住手机的锁屏键和音量下键,强制重启,屏幕重新亮起后松开,可以看到手机进入fastboot模式。
  3.将手机连上电脑,打开刷机程序,点刷新,检测到手机,点浏览选择下载解压后的刷机包目录。
  4.选择清除所有数据,点刷机,耐心等待2分钟。一定要选择清除所有数据,否则不能成功!
  开始刷机,140s左右刷机成功!手机自动重启,首次开机时间较长,请抑制内心的激动。现在你已拥有899的红米Note2双网通!
  啥?就这么简单就赚了100块?实测联通3/4G完美支持!电话上网功能完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封杀我大红米Note2的网络锁。联通4G大家都懂的!一个字,快!
  打电话时手机自动切换到3G网,很流畅,完美切换!
  完美上网完美电话的红米Note2大变身就是这么简单!这还是移动版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红米Note2双网通吗?经测试:红米Note2移动版与双网通有一模一样的硬件,移动版仅通过软件屏蔽了联通3/4G网络,可通过刷机完美支持双网通。当然对于不太懂刷机的同学而言,可以尝试上提到的方法。
     更多玩机技巧敬请关注频道。【】
&& 或者 &&
可以的,OTA升级就行
信号很好,就是用微信,平均十条就卡一次。有没有解决办法?刷稳定版可以吗?
信号很好,感谢分享。但是玩微信经常卡死,平均微信语音播放十条就得卡一次,这个怎么解决?其他稳定版还能双4G吗?
很棒,感谢大神!
· 浏览:211002
· 浏览:252667
· 浏览:240872
· 浏览:207759
· 浏览:254933
品牌:小米
机型:红米 Note2
固件:Android 4.2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iui7降级miui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