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CPU与造原子弹 复旦和汇丰哪一个难考更难

李录:现代化十六讲(之十一,现代化的本质和铁律)
导读: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使产品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这样就产生了现代3.0科技文明。经济可持续累进增长,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二十世纪所谓的市场与计划的道路之争恰是对3.0文明铁律的反证。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已经具备了雏形,但是还不完全自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还是在一个调节之中,常常还会左右互搏。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媒体转载需征得作者同意,个人转载请勿删改。欢迎关注作者。十一. 现代化的本质和铁律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发现,当进行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时候,最终创造出来的价值反而更高。他用两个人的交换来比较:两个人做两件不同的事,即使第一个人两件事都比第二个人更有能力,可是当他集中精力做他更有能力的第一件事,让第二个人做他相对更有能力的第二件事,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互相交换后合起来反而更多。他的定律说明社会分工、社会交换会创造出利益,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贸易从古至今都是财富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他用公式1+1〉2来表达这个意思,即增加的、交换的人数越多,市场越大,创造出来的增量就越多。所以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个规模经济。在现代3.0文明时代,由分工交换产生的增量又进一步被放大,这是因为人的知识是可以积累的。单纯的商品、服务的积累不太容易,但人的知识积累比较容易。知识思想交换时出现的情况是1+1〉4。不同的思想交换的时候,交换双方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碰撞火花,创造出全新的思想。3.0文明的最大特点就是科技知识与产品的无缝对接,知识本身的积累性质,使得当现代科学技术在和自由市场结合时,无论是效率的增加、财富增量、还是规模效应都成倍放大。知识增长的程度几乎无限,且一直处在一个爆发的状态。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知识大约每十年就会翻倍。由于知识近乎无限的爆炸性增长,最新科技能够提供的产品几乎是无限的,能够降低的成本几乎也是无限的,这就和人的需求无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断累进增长的现代化经济。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使产品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这样就产生了现代3.0科技文明。经济开始出现以累进地方式增长,似乎毫无上限,这是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整个经济进入到了一个可持续的累进增长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3.0科技文明的状态,也就是通常人们讲的现代化。社会鼓励现代科技的学习、传播和创新、经济系统可以无障碍地与现代科技结合,以科技为主导的经济因此可以持续地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这样的社会国家我们叫它现代化的社会与国家。斯密与李嘉图的理论解释为什么分工与交换不仅适合国家内部,也适合国家之间的市场交换,从中不不难推论出为什么市场本身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当参与的人越多,交换的人越多,它创造出来的价值增量也越来越多,越大的市场资源分配越合理,越有效率,越富有、越成功、也就越能够产生和支持更高端的科技。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社会、企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一个国家增加实力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己的关税壁垒,加入到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自由市场体系里去;要想落后,最好的方式就是闭关锁国。这就是3.0文明的铁律。二十世纪所谓的道路之争恰是对3.0文明铁律的反证。苏联华约组织市场一度也很大,但不是自由市场机制,效率远不如当时美国和战后欧洲建立起来的共同市场,短短三十年后,整个苏联体系相比全球主流市场越来越落后,最后在冷战中失败,被迫加入到一个大的全球市场。再比如毛时代中国的自力更生,闭关锁国。另外,受到国际经济制裁,被迫退出国际共同市场的国家比如伊朗、缅甸、古巴等等,其后的经济表现也是很好的反例。抑或是假设德国在二战的时候胜利了,建立起另外一个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欧洲经济体系,我看它的结果也未必更好。因为它的市场虽然也很大,但是它不是一个自由市场,这样科技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就会有问题,它不会呈现出像美英市场这样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结果可能和苏联华约的结果差不多。最早的自由市场一旦在英国、环大西洋、英国美国之间形成,就表现出很强的不断自我改进、自我进化的态势,效率不断提高,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旦它成了最大的自由市场,此后所有其他的国家实际上只能选择加入它。凡是其他单独成立的市场体系,最后都不如这个最大的市场更加有效率,时间一长就会变得落后,所以最后大家都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加入这个最大的市场。这个过程到了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东欧解体,加入到国际自由经济,中国也彻底加入到国际市场以后,全世界就形成了一个唯一的、统一的国际自由经济市场,我们今天叫它全球化。这是一个可以预测的结局,是3.0文明铁律的必然结果。全球化以后,商品、服务、科技、金融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整合、拓展、加深,让离开这个市场的代价越来越大。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市场交换所引起的规模效应在2.0农业文明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在那个时代没有产生这样极端的全球化结果?主要原因就是在2.0时代,还没有现代科技,产品十分有限,成本下降空间也非常有限,当贸易尤其是不受政府管制的民间贸易产生的时候,财富也会增加,分工也会增加,但是这个增量不是无限的。当土地、货币等生产资料集中到一定程度,社会分工需要进一步加深的时候,社会就会出现一些动荡和不稳定的状况,政府通常就会以安定社会和民意的名义出面干预。比如在中国通常以国有专营的各种方式与民与商争利,以均贫富稳定社会,这样既充实国库,又使得实际执行官吏中饱私囊,一举三得,这样的措施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2.0农业文明由于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本身存在发展的天花板,不能够突破五大挑战,应对五大挑战的有效办法仍然是建立起一个高端政府,因此高端政府对于民间经济的管制几乎就成为一种必然。比如在中国,在过去几千年里,由于政府的管制,民间经济常常在自由、繁荣、管制、重新开放的循环之中。商人的利益和财富也会随着这只看得见的手变幻莫测,以至于对运气的信任成为中国商人的集体强制记忆,甚至渗透入了中国文化,即便到了今天,在全世界所有的赌场里都还可以看见中国人在实践自己对运气的信念。同样的道理从官方角度看,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成为传统实践的一部分,一直到今天,中国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管理也成为中国几千年历史造成的条件反射式的选择。那么究竟中国今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说当不断进步的科技与自由市场结合使整个经济进入了一个可持续地累进增长的状态时,这样的社会就进入到了3.0文明现代化时代。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已经具备了雏形,但是还不完全自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只手还是在一个调节之中,常常还会左右互搏。现代的科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传播,但是创新力还不足。科技和经济的无缝对接现在还没有完全完成,经济增长已经持续了三十几年,但是还没有进入到一种自动的可持续增长的状况。中国现在显然还没有处在现代化的状态,但是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的雏形,所以说今天的中国应该是在2.5以上的文明状况,正在向3.0的文明状态演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38559/1.html
后参与评论
我以为本篇是李录谈现代化十六讲系列文章中最深刻、最具原创思想的一篇。“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东西方都曾是一个比较泛滥的概念,有无数的学者和哲人都对何为现代化有过深刻的思考、研究和论述。现在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认识是,现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一个过程。而围绕着这个概念而提出种种问题,例如现代化这个转化的核心动力是什么?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是单一的还是有其它选择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等等,至今尚有争议。近几十年在西方社会,因为绿色环保思想的传播和普及,更出现反现代化的潮流,追求回归传统,回归原始,回归农业时代无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究其原因,前人对现代化的认识仍然停留的在工业化的层面上,尚未洞悉现代化的本质。李录对现代化的本质的论述在我看来是一个认识上的巨大飞跃。在李录谈现代化系列第二讲——文明的轨迹一文中,李录应用新史学家、史丹福大学教授Ian Morris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指数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从Morris的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图表上可以看到,公元1800年以后,西方率先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东方从二十世纪起也开始起飞,东西方社会都呈现出火箭式的发展,社会发展指数出现持续指数增长的状态。他把这段时期人类的文明称为3.0文明,并称之为科技文明。在我看来,李录把1800年以后的人类文明3.0称为科技文明而非我们惯常理解的工业文明是有深意的。在第八讲——现代化的诞生一文中,他敏锐地观察到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这三件互不相干的事件同时发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分水岭,此后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发而不可收,从英国开始向全球蔓延。这三件事分别代表了自由市场经济、宪政民主制下的有限政府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纵观从工业革命开始持续至今全球最成功、最发达的国家都具备这三个关键的要素。他把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的结合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创新。他指出,人的本性是追求结果平等,接受机会平等。对结果平等的追求使得人类文明的任何进步都会最终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建立了提供机会平等制度的社会都会繁荣进步、长治久安。而自由市场经济给每个人提供了真正的平等机会,让所有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才华,获得自己应得的经济果实。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得科学技术能迅速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使抽象的想法迅速转化为产品,并被迅速地用最低成本的手段生产出来,投入市场提供给每个消费者,通过自由市场的机制创造出财富。而宪政民主制下的有限政府则为公民个人的权利、自由和私人财产提供了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自由空间,为自由市场经济按规则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让社会财富在机会平等的原则下通过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机制进行分配。所以在李录看来,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无缝结合才是3.0文明最核心、最本质、最成功的社会形态。在此基础上李录非常有创见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就是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得人类经济进入到一个可持续地累进增长的状态。而进入到这种状态的社会和国家就是现代化的社会和国家。(这里纠正一个作者的一个错别词,不是“累进增长”而应该是“指数增长”。)为什么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结合能使人类经济进入到一个可持续的指数增长的状态?李录应用了古典经济学大师、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来做解释:两个具有不同能力的个人,如果他们各自专注于自己的特长,他们创造出来的价值在互相交换后合起来反而更多。这可以用1+1&2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如果交换的人越多,市场越大,创造出的增量就越多。李录更进一步指出,这说明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个规模经济。当然,自由市场经济能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这个结论在今天早已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创见了,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早已经在他的《国富论》中系统地解开了社会分工加自由交换能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秘密。而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更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发展出比较优势的理论,用于解释国家间自由贸易能创造出更多社会财富并使双方互惠的原因。但1+1&2不能解释现代经济呈指数增长的现象。因为当所有的人都参与到自由交换的市场中、社会分工极大化时,社会财富的增长达到极限。李录在此的突破是,他指出了人的知识积累对社会分工和交换所产生增量的放大作用。他用1+1&4的数学公式来表述:不同的思想交换的时候,交换双方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对方的思想,而且在交流中还碰撞火花,创造出全新的思想。正是因为人的知识积累的这种特性,使得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当现代科技与自由市场结合时,效率的增加、财富的增量以及规模效应都成倍放大,这和人的无限需求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断指数的现代经济。英国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在他的《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一书中提出思想的交换导致创新的论断,他用Ideas having sex with each other(思想之间互相做爱)的著名比喻来表述其论断。李录把里德利的想法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他用1+1&4的公式简单明了地表述了人类知识指数增长的原因,并用以解释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和自由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情况下,现代经济会出现持续指数增长的特性。李录最有创见的地方是他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规模效应以及现代科技对这种规模效应放大作用,并由此推断出3.0文明的铁律。他在文章中指出,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进化、自我进步、自我完善的机制,现代科技的介入使得这一过程异常迅猛。这样在相互竞争的不同市场之间,最大的市场最终会成为唯一的市场,任何人、社会、企业、国家,离开这个最大的市场之后就会不断落后,并最终被迫加入。他更进一步指出,全球化正是3.0文明铁律的必然结果。全球化以后,商品、服务、科技、金融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整合、拓展、加深,让离开这个市场的代价越来越大。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的《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一书中描述了全球化浪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并试图探讨全球化现象的深层原因,但他提出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当然,作者本意可能并非要解决为什么会发生全球化的问题:-)李录提出的3.0文明铁律解决了我读完该书后一个长期的思想困扰,为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也注意到,李录在此文的论述中,并没有对政治制度多着笔墨,我认为这正是李录在对现代化的研究超越前人的地方。我所知道的对现代化有深刻研究和认识的历代大师中,多纠缠于对政治制度争论而陷入意识形态的窠臼,鲜有像李录这样跳出意识形态的框架来客观地认识现代化的本质的。我以为,李录在此文中所提出对现代化本质的认识以及关于文明3.0铁律的论述,不仅能从理论上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解开关于现代化的种种迷思,也能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人类文明发展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李录的3.0铁律一旦能被广泛地论证和接受,将对人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重新认识和理解发生根本性的影响。
完全的自由市场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完全的自由,其结果就是在很多行业外企虐杀内企,斩草除根。不错,完全自由的市场可以使效率提高,但这种效率的提高是以行业的灭绝为代价的,这只是考虑到了短期利益,而牺牲了长期利益。某些利益集团为了清除竞争障碍,所以才会反复地鼓吹完全自由的市场。
俺家在郭杜:
国家主义者永远这么逗比,有一些企业明明很低效很无能很官僚很垃圾,可是总要以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呵护它爱戴它豢养它宠溺它,只是因为它们的所有者和自己同一国籍这半毛钱关系,也许老板早就移民公司早就BVI了自己也不知道,就像小孩子大便完了水冲走后对家人高喊“给我捞回来!这是我的屎!我的屎!”最后以一种这东西既不能香也不能臭的辩证法口吻来YY自己智商上的优越感,可真正的政经实力被甩几条街了自己也不知道,悲哀啊,永远活在国家敌人的幻想中吧
作者也不是说完全自由吧,国与国之间不是还有贸易壁垒之类的东西嘛?只是相比发达国家的市场自由,中国还是受到很多政府的限制而已。再说了,这世界上哪有绝对自由,只有相对的而已
回复 :还有一点,讨论问题最好对事不对人,就算我是五毛,我说的也是对的。还有,中国的网络背后的资本基本都是国外的,不论是风险投资还是国外上市的。所以,如果五毛是个问题的话,那么五美分是个更大的问题,大到你的智力范围之外。//@zhaowendao:五毛真是哪都有,已经被历史证明错误的东西,还在拼命维护。
回复 :说话之前先动动脑子,我说的可不是要反回计划经济。//@zhaowendao:五毛真是哪都有,已经被历史证明错误的东西,还在拼命维护。
zhaowendao:
五毛真是哪都有,已经被历史证明错误的东西,还在拼命维护。
再比如说吧。操作系统、cpu 是可以自由地进来的,这种自由的代价是什么?就是中国人其实造不出好的操作系统和cpu。如果当年国外对中国禁售 OS 和 CPU,现在恐怕早就有了自己独立的一套东西了。所以说不自由的市场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回复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都是公开的,你到国外随便买个教材就有,并不比原子弹更难。最难做的是CPU,中国也都有国产的,只是落后而不是做不出来。没有什么神秘的,你中学学到的电路知识就能理解计算机的原理。//@zhaowendao:举国之力,造原子弹可以,造民用的计算机还真不可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zhaowendao:
举国之力,造原子弹可以,造民用的计算机还真不可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回复 :50年代原子弹都能造,电脑有什么不可以?//@zhaowendao:70年代时中国的电脑普及程度有多高?能制作操作系统、CPU?闭关锁国就能研制出自己的OS和CPU了?只能让自己更落后,扯蛋。
zhaowendao:
70年代时中国的电脑普及程度有多高?能制作操作系统、CPU?闭关锁国就能研制出自己的OS和CPU了?只能让自己更落后,扯蛋。
每一次都只有一点点。
”再比如毛时代中国的自力更生,闭关锁国。“,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如果只追求效率,那么清洁工就永远干清洁工的活,效率最高,但是这样他永远成不了篮球明星。这样做获得了短期利益,牺牲了长期利益。使市场高度自由化,这和只干清洁工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自由的市场实际上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军售限制实际上对中国的军工业实际上起到了帮助作用。还有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瞎套。
想知道文章的那个图片是什么电影
相当有价值的文章,追集中。。
如果说现代化的铁律就是看不见的手是“上帝”,我们人类,我们人类政府在上帝面前只有谦卑地去相信,只有低着头默念上帝宽恕我们这些罪人吧,任何质疑上帝是否会犯错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任何试图反抗上帝的举动都会被视为“可笑自不量力,怎么能反上帝呢,他太狂妄了,太无知了,太自以为是了”。作者看历史看的很远,虽然本系列还未结束,但我料看未来一定不如看历史来的远。人类能不能认识自己的组织结构,能不能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可不可以驾驭自己的组织结构,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人类连自己在地球生活的经济结构都不能左右控制把玩,只能随从,那么宇宙造就人类这种精灵那就太失败了,那么宇宙毁灭整个人类文明也就是应当的。应注意的是,凡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人大都是自由经济竞争中胜出的强者,索罗斯狙击一些国家,在道德上他是自信的,他认为国家间,市场间的自由竞争是铁律,他的职责就是担当这种铁律中最富有责任感的一份子,去推动去实现去见证这种铁律的不可抗拒性。呜呼,说自由经济学没有阶级性,还用反驳吗?
同样的道理从官方角度看,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成为传统实践的一部分
中国的教育和全球同步的文化都没办法达到现代文明时代。这些都会让创新成为不了市场的主流。当然市场会反过来改变文化,得益于全球信息共享时代。中国市场人的物质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精加工富创造的产品大量上市,中国才可能步入3.0时代。
期待下一期!
拜读完毕,深受启发。文章的核心是文明3.0的铁律,概括来讲就是自由贸易产生财富,惠及各方,封闭隔绝必将落后。尤其是以中国近代史为据,检验铁律的客观性及普适性。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以来,近300年文明发展基本沿着铁律给定的方向在演进。但经济的发展不是文明的全部,就像GDP代表不了民众幸福一样,文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在文章末尾对未来的判断中,仅以科学技术发展来推断未来的演进,感觉略显单薄。当下的现代化,相比经济规律,“信息文明”对社会的发展影响更深,比如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文明”的现实展现,“信息文明”的规律很有可能是文明4.0的铁律,如果能收尾在对文明4.0的展望上,会更加完美。前几天就发过,日本核电站大量使用钚这种落后技术!本意是造原子弹_阿森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6,351贴子:
前几天就发过,日本核电站大量使用钚这种落后技术!本意是造原子弹
日本的科技能力,核电站可以不使用旧技术的,但是为了造积累钚日本故意使用落后技术! 现在报应来了
管理福岛核电站的日本东...
管理福岛核电站的日本东...
那儿的植物都变异了,看...
日本福岛核灾过去4年,...
做核电安全技术支持的,...
我为什么这么严肃的告诉...
每造一张都得给日本钱,...
年代,日本制...
当时还有人质疑现在都报道了这种大量使用钚的是落后技术了 日本军国主义想造,害了自己了
你TM的不在东亚开始造这玩艺,别人会跟进么
感情70年的核电站应该用现在的工艺咯
本来就是 工艺早就落后了 只不过现在还在赚钱 小日本舍不得拆 还有里面的核原料
我的电脑还是用6年前的CPU&现在都出新技术的I7了&我不用&LZ猜是为了积累制造原子弹的什么材料?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不论是台式机,笔记本,触摸平板。还是智能手机。一次次市场化努力-一次次失败,还脑残不停的胡搞乱发展。国防科工委变成国防科工局,档次真的很低端。  互联玩被底层制约,深网大行其道,HU-锐-生的孙。孙女。孙媳妇手段惊天动地,让人瞠目结舌,不得不服。  可怜的倪光南就是一个戚继光俞大猷类型的,以头抢地尔。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顶你个肺
  @markrtm  -----------------------------  晓萍同志领导小商贩。  用鸡蛋击败原子弹。  用老母鸡击败大飞机。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从器件间谍程序来看我国的国家战略
已有 1897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间谍程序 国防 国家战略 CPU
从器件间谍程序来看我国的国家战略姜咏江近来有外媒报导:“美国安局在硬盘藏间谍程序中国或已感染。”这个问题在我来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实,计算机使用的任何存储信息的器件,都可以被生产制造方安插进间谍程序。这样的问题对于那些不懂计算机设计制造的人来说,也可能是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告诉大家,计算机不仅能够充当间谍,而且在战时,可以成为毁灭敌方的重要武器!计算机能够安插间谍程序的源头在哪里?这是本博文要重点说明的问题。计算机做为一种智能产品的关键器件是我们常说的CPU。CPU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根本。我们能够通过编写程序,指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工作,依仗的是计算机设计好的指令系统。可以说,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是计算机CPU设计的最重要的部分,指令系统直接地确定了计算机的功能。因而掌握了计算机CPU设计制造,就等于掌握了计算机所能够完成的一切工作。或者简单地说,计算机CPU的制造者可以任意地掌控CPU的使用者。这个问题放到普通的老百姓身上还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CPU做为一种商品,制造者轻易不会去监控老百姓,这样会影响到其市场收益。但这个问题对于国家来说,特别是有可能成为敌对国家来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了。CPU 的设计制造者可以让CPU为他做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多次向业界发出过警告,希望“核高基”能两条腿走路,从最基础的CPU内部器件和架构上解决独立自主的问题。诚然对公开的指令系统可以用其进行一些安全防范,但CPU的指令系统是由CPU的器件功能与相关结构决定的,这些问题靠开源授权的软件是不会有自主创新的。一种CPU产品向外公布的指令系统绝不会是其全部!CPU的设计者可以设计出一些隐蔽的指令对其所制造的CPU进行控制。这些指令不用很多,一两条就足可以使用户的计算机失去作用!由此可知,我们不发展自己设计制造的CPU行吗?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经济的老二,在老大和老三的虎视眈眈之下,我们该怎么办?由于过去这种条件的限制,我们购买了大量的老大、老三的计算机产品,特别是那些CPU产品。在老大、老三尚未需要下狠手的时候,老二可能还是安全的。一旦起了性命攸关的冲突,那么一切用到计算机的地方,一切用到老大、老三制造的CPU产品的地方,还能够发挥出我们自己想象的那种作用,还会有什么制胜的威力和把握吗?我时常担心那种靠模仿跟风制造的“国产CPU”是否能够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种担心只有在可能发生的重大的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中,才能够显现出来。但那时到来将是“悔之晚矣”!计算机系统是一个及其庞大的系统,现在可以说计算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想在这样一个庞大、然而事关重大的系统中找到中国的位置,那将是及其艰难的事情,是单靠个人之力、或者为了市场利益而追逐的企业之力,所不能够办到的。在世界性战争冲突的危险依然存在的时期,我再次呼吁:要用国家战略的眼光看待CPU产品的设计制造!我们应该像研发原子弹、氢弹和航天技术那样认真地对待CPU!201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事件,充分地暴露出我国CPU等核心设计制造方面人才的缺乏。更确切地说,暴露出在计算机科技界,处在话语权顶端的那些人的计算机核心技术知识的落后。这些人大部分恐怕是学不来CPU自己设计了。为国家利益着想,国家应该公开选拔一些确实在这方面有能力的人才,组成有效的独特的CPU设计制造攻关团队,力争早日制造出完全属于我国的、特有的、能够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计算机系统。我这样说也许打击了计算机界的一些朋友,如果愿意,我们可以讨论。&&&&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姜咏江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9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级建造师哪一个好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