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加药系统培养三天结果显示无细菌生长什么意思?

水族知识、宠物饲养用品、绿植盆栽、多肉植物、微景观、兴趣爱好,分享我们的最宠之物
当前位置: >>鱼药鱼病
宝贝来自:
养金鱼经常会碰到刚开始养的好好的金鱼,过了一阵之后总是头向下尾巴向上着,游泳也游不动,吃食更困难,这就叫鱼鳔失调。鱼鳔失调症以前只在鱼缸里养殖的金鱼身上见到,目前在池塘养殖的鲤鱼、草鱼上也有发现,主要症状是:病鱼不能在水中保持平衡,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解剖发现鱼鳔萎缩或溃烂。
鱼鳔在鱼的消化管和肾脏之间,是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组成。金鱼的鳔分为两个鳔室,起着沉浮作用,鳔有细管与食道相连接,依*调节鳔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鱼鳔失调症是金鱼的常见病。发病的金鱼横七竖八,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初期轻敲缸壁,金鱼还能转过身子,急速地游动一段,但过不多久又会翻过身子来。得这种病的金鱼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死去。一般仍能吃食,特别投喂活水蚤后,捕食积极。这一点有别于由于烂鳃病、缺氧造成的浮头病状。漂浮在水面的金鱼身体的一侧会因为暴露在空气中溃烂、干瘪。沉在水底的金鱼会由于身体与缸底磨擦,发生感染发炎的症状。长期以往最终会由于体质下降,从而感染上其他疾病死亡。 &
对于产生鱼鳔失调症的原因,在一般书籍上认为是饲料营养不够,在冬季水温下降时由于体质原因造成鱼鳔失衡。治疗方式是提高水温和加强营养。可是在家庭室内饲养条件下,水温常年保持在15度以上,为什么金鱼还会得鱼鳔失调症呢?况且很多热带鱼、海水鱼也会患上鱼鳔失调症,可见温度的影响不是产生鱼鳔失调症的唯一因素。 &
经调查分析发现,人工养殖鱼发生鱼鳔失调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 & 1、营养过剩。
多出现在精养池塘和家中鱼缸,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丰富,前期鱼生长快,后期过多的营养物转化为脂肪,鱼体脂肪蓄积太多,对鱼鳔造成挤压,使鱼鳔失去调节平衡的功能。现在市场上观赏鱼饲料品种丰富,组配非常精细,鱼粉、虾干无所不用其极。爱好者更是为了心爱的鱼儿不惜重金购买高档饲料。这些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远高于一般天然饵料。此外很多观赏鱼饲料是针对小型热带鱼的,营养组配也是根据这些热带鱼的生理特点研发的,用于喂养金鱼,会导致金鱼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也会容易压迫鱼鳔,造成失调。金鱼在养殖鱼农的池塘里长期所吃的食物是天然活饵料,如水蚤、血虫和水藻等。当金鱼被爱好者购买带回家中,立即换喂人工饲料,包括颗粒饲料、薄片或者贴片饲料。这些人工饲料虽然包含了更为丰富的营养,但比天然活饵不利于金鱼消化,容易造成肠阻塞。造成鱼的肠道膨胀,使金鱼失去平衡,但和鱼鳔没有直接关系。
2、肠道发炎引起鱼鳔继发感染。
鱼体因饲料难以消化、饲料变质或污染,以及感染病菌,使肠道发炎,特别是产生了腹水,很容易继发感染鱼鳔等内脏器官。解剖发现,凡有鱼鳔失调症者多有肠炎病,肠道、鱼鳔之间有相互感染的可能。
3、病毒侵染。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弹状病毒会引起鱼鳔上皮组织发炎变性,鱼体内积存大量体液,压迫体腔管,造成鱼鳔内的空气无处可去,浮沉调节机能实效。发病的金鱼消瘦,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头朝下滚动。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鱼体表有瘀斑,常并发肠炎。发病的金鱼会在一周左右死亡。
4、水温变化过大。
鱼是冷血动物,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一次换水过多,新旧水温相差过大,极易引发鱼鳔失衡。当急剧地改变水温时,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金鱼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发病的症状是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侧卧在水面或水底,懒于游动。金鱼特别是名贵品种长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精心呵护,换水时新旧水温一致,因此更为“娇气”。当水温突然变化在3度以上时,极易引发失衡的病状。
5、体型因素。
根据经验,很多金鱼的品种,如文种鱼中的珍珠,蛋种鱼中的兰寿,龙种鱼中的蝶尾会较其他品种更易患上鱼鳔失调症。体型因素并不是造成鱼鳔失调症直接原因,但这些品种的体型短小,在正常的情况下加速游动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鱼鳔出毛病,更容易出现失衡的病状。
金鱼失鳔症的防治:
和任何疾病一样,预防胜于治疗。根据以上发生鱼鳔失调症的病因。在家庭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对于刚购买回来金鱼,不要急于喂食人工饲料。开始时喂一些新鲜水蚤,待一周以后,金鱼适应了新的环境,体质得以恢复后再开始少量喂食人工饲料。饲料尽量选用薄片类,这一类饲料吸水性强,不易在金鱼肠道内再次膨胀,造成便秘。颗粒饲料可以在喂食前用锤子砸碎再喂。粉状饲料由于易于氧化,容易变质,不推荐使用。喂食时以少至多,勤观察鱼的粪便,如果没有粪便或者出现白色粪便应该暂停喂食几天。 &
② 急救措施:当鱼鳔失调症发生较严重时,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应激灵1袋(500克)和食盐1.5-2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③ 投喂大蒜素、三黄粉、复合黄连素等消炎药物,治疗肠炎病。
④ 在治疗期间改换饲料,降低饲料蛋白质、油脂的含量,选用新鲜、易消化的饲料,不用氧化、变质的劣质饲料。金鱼的饲料最好能够交替饲喂活饵和人工饲料,并且穿插喂食青饲料。在阳光充足的饲养场所,金鱼可以自行啃食附着在缸壁上的青苔。水族箱饲养可以在缸壁上贴放植物性饲料贴片供金鱼随意啃食。最好购买专为金鱼研发的人工饲料,以防止营养成分的不均衡性。 &
⑤ 一次换水不能过多,更不能一次换水达30%以上。在给水族箱换水前,要将新水摆放在水族箱附近,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确认水温一致后,再行换水。平日注意水质的保持,使金鱼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体质强健才能抵抗病毒、病菌的侵袭。
对于初学养金鱼的爱好者,选择金鱼品种时,最好先从一般品种开始,选择草金鱼、龙睛一类的品种饲养。这些品种可以适应较为粗泛的饲养方式。名贵品种不要选择体型过于粗短的个体。 &
对于已发病的金鱼,需要单独隔离饲养,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网箱。水位不要过高,只要能够没过鱼身即可。如果水温在20度以下,并且隔离水箱不是太小的话,无须使用充氧设施,减少金鱼被动游动的能量耗费。并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盐,抑制水中病菌生长。并将水温缓慢提高到15度以上。在患病初期可以换喂些青饲料,如小浮萍等。开始金鱼可能不太爱吃,但是停喂其他饲料2-3天后,金鱼就会习惯接受的。一般一周左右金鱼即可恢复正常。对于由于肠胃阻塞造成失衡的金鱼,可以参照肠炎的治疗方法医治。对于重症病鱼,如果是侧卧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注射器从体侧插入鱼鳔位置,抽出部分气体。减轻症状。(此操作要十分熟悉不同金鱼品种的解剖结构,并且具有风险。)对于侧卧在水面的病鱼,可以在背鳍上捆缚泡沫塑料,使病鱼直立悬浮在水中。无背鳍的蛋种鱼可用小网箱隔离缸底。对于重症病鱼经过以上治疗,最多还可延活一年左右。
35 位网友中的 35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由水霉感染引进的疾病叫水霉病,又叫肤霉病,对淡水鱼类从卵至成鱼均可危害,是继发性鱼病,也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得病原因大多是水质不洁和过老造成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病情状况:早期水霉:收鳍,收尾,上鳍,下鳍,尾巴末端有白雾状的东西,并且开始溃烂~!
严重水霉:鱼全身会被棉絮一样的东西包裹,身体开始溃烂!&
发病原因:
(1)新缸!新水!水不够老,水质不好!生化系统还没建立!
(2)买鱼后,运输途中鱼只造成擦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水霉菌趁虚而入!
(3)生化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大量换水!
(4)换水的时候温度跟缸里的温度不一致(应该高于鱼缸一度),换水速度过快,过急,水直接冲到鱼身!(用细管子,一般换一桶水需要15-25分钟)造成PH值骤变,导致直接刺激鱼的身体,破坏保护黏液!
(5)用外寄药过量,破坏保护黏液,鱼皮肤直接接触到细菌!
(6)水过老,不经常换水!
普通治疗方法: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和消灭水霉菌。&
特效专用鱼药:
庆大霉素(病毒性体外疾病)
【规格】50g
【产品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产品主治】病毒性出血病,痘疹病,腐皮病,细菌性烂鳃,烂尾,弧菌病菌,立鳞等观赏鱼疾病。
【产品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强效消毒粉(鱼缸用品工具底砂消毒必备)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淡水、海水均适用。
主治:可防治白毛病(水霉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烂鳃病、烂尾病、寄生虫等细菌性疾病、炸鳞、烂鳍、口丝虫、斜管虫、呼吸困难等各种疾病。亦可用于鱼缸消毒、工具消毒和底砂消毒用。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黄粉(体外疾病消炎药)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毛病(水霉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烂腮病,烂尾病,炸鳞病,细菌性腐皮病,腐败病,皮肤充血发炎,肠炎,感冒等观赏鱼疾病.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甲基蓝(细菌虫卵寄生虫全灭)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皮肤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白毛病(水霉病)、白嘴病、感冒、口绵、炸鳞、并鳍、烂尾、烂鳃、呼吸困难,厌食等疾病,杀菌消炎,可杀死细菌性寄生虫,预防鱼卵被感染等观赏鱼疾病。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土霉素(肠炎消化系统疾病)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头白嘴病、肌肉腐烂、肛门红肿、腹部肿大、各鳍充血发炎、肠炎、厌食、不爱游动等观赏鱼疾病。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红霉素(水族专用广谱消炎药)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毛病(水霉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白头、白嘴、烂鳃、烂尾、口绵、肠炎、严食、不爱游动等观赏鱼疾病。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除白毛(专治白毛水霉病腐烂)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毛病(水霉病)、同时对白点、白头、白嘴、烂鳃、烂尾、口绵、红点、身上起泡等亦有很好的疗效。
用法:每100公斤水用本剂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三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除白点(专治白点小瓜虫病)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点病(小瓜虫病),同时对白毛,白头,白嘴,烂鳃,烂尾,口绵等亦有很好的疗效。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神效快清(快速澄清水质)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神效快清(粉剂)利用化学正负离子在水中的快速凝结作用,达到清净水质的良好效果。此剂适用于任何咸淡水观赏鱼类的水族箱以及水草缸等的水质净化、杀菌、除腥臭、除青苔、并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无害。使用神效快清,至少壹个月免除水族箱频繁换水之烦脳,常用本品,能使水质清澈、碧绿透亮。 &
用法:直接投入水族箱内,如水草缸应放置于过滤机的滤棉夹层之中,100公斤水加本品3克(可使用啤酒瓶盖作为计量容器,平装满一瓶盖本品为3克),若水质过于浑浊,可加量使用。稍微搅拌即有效果,需配合过滤器过滤絮凝物。
福尔马林(鱼缸消毒底砂消毒)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白毛病(水霉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烂鳃病、烂尾病、寄生虫等细菌性疾病、炸鳞、烂鳍及各种疑难杂症。亦可用于鱼缸消毒和底砂消毒用。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万能鱼药(鱼病克星活体杀菌)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皮肤病、白点病(小瓜虫病)、白毛病(水霉病)、白嘴病、感冒、口绵、炸鳞、并鳍、烂尾、烂鳃、呼吸困难、厌食等疾病、杀菌消炎、可杀死细菌性寄生虫,预防鱼卵被感染等。 &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敌百虫(消灭体外寄生虫)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防治各类观赏鱼之体表寄生虫感染,如指环虫,斜管虫,车轮虫,鱼虱等。如鳍色变黑,缩鳍,摩擦缸底。&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青霉素(细菌感染皮肤创伤)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等大部分细菌均有抑制和杀菌作用,并且用于产后亲鱼继发性感染,防止鱼类长途运输时的水质恶化。并对各种细菌性感染和皮肤创伤感染均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水质安定剂(杀菌除氯稳定水质)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水质安定剂是一种能提供所有淡水鱼类、水草以及海水鱼类最完美的安定水质处理剂。其配方能快速解除自来水中的残留氯、溶解性盐类,立即结合新水中一切有毒性的金属离子,保护及稳定鱼体的粘膜组织,水草叶面纤维质,增强抗紧迫能力,并可帮助鱼类抵抗细菌感染,令新鱼及水草适应环境。
用法:换水、新水或运输使用每100公升水,使用本品5克(约30粒),用少量水溶解后均匀倒入缸中。
菌立刻(洞头肿嘴棉花症)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本品为目前最强力杀菌药剂,可以快速治愈各类观赏鱼最难治疗的洞头、肿嘴、棉花症、缩鳍、充血、烂鳍等病症。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护龟宝(观赏龟饲养必备)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本品是观赏龟饲养必备品,可用于平时预防和治疗。对龟头部腐烂、龟壳边发白、脱磷、眼起朦、充血、厌食、肠炎等均有疗效。
用法:每100公斤水加本药半瓶盖,病情严重可适当加药。温水融化,连用3天。用药期间停止喂食。
颗粒氧(停电增氧提高活力)
规格:净含量50g
适用:金鱼,热带鱼,海水鱼
主治:用于停电增氧,提高养殖活力,且具杀菌净水之功效。持续6小时,增加溶解氧。&
注意事项:不可与消毒品同时使用,一般要间隔4-5天。出现板结不影响使用效果。
用法:100L水体放本品一片(水族使用一定按用量加药,否则会引起鱼儿不适)
池塘用量:浮头时,将本品直接撒入缺氧浮头区,1米水深每亩池塘使用本品200克,严重浮头时,可加大使用量;净化水质、改良底质和解除应激时,建议傍晚和凌晨各使用本品100-200克/亩/米,直接撒入池塘。
特灭菌(专治鱼体变黑)
规格:100g
适用:热带鱼、龙鱼、罗汉、七彩等
主治:鱼体表面擦伤、水质不适、紧迫而引起细菌、霉菌感染,及鱼体变黑、厌食、烂尾。与百必除等体内寄生虫药物共同使用时,温度调高至32℃,祛除鞭毛、毛细线虫检疫疗程约5~7天。
用法:每10L水使用2克,2~3天换水1/2~1/3,换水后追加药量以维持药效,温度30~32℃,药浴5~7天可治愈。
百必除(祛除体内寄生虫)
规格:100g
适用症状:本剂为最新型悬浮式体内驱虫剂,可驱除鞭毛虫肠道寄生,治疗厌食、白便、排泄物成粘稠状、头洞效果显著,症状严重时请与特灭菌同时全量使用.龙鱼肛门红肿百必除和特灭菌同时全量使用,即可治愈。
用法:每10公升(公斤)水使用2克,2-3天换水1/2-1/3,换水后追加药量以维持药效。瓶内配备小勺每勺为2.5克。
二氧化氯(店长强烈推荐疾病预防药)
规格:100g(约1片1g)
适用:所有冷水鱼及热带鱼通用
用途:二氧化氯主要对养鱼水体进行消毒杀菌使用,如水体泡沫过多、水体腥臭、水体氨氮过高等,平时对鱼病的预防也有显著作用。
用法:水体消毒、疾病预防的用法用量可按照1片二氧化氯处理500~1000升水的使用量进行使用,效果极其好。
81 位网友中的 81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网上有的商家宣传2或者3瓶组合所谓的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可同时治疗寄生虫、细菌疾病、水霉病、白点病等,某些商家的理论逻辑说白了就是其药水是治疗所有疾病的药混合到一起所以才有效果,如果此等理论做基础,其他厂商何必生产什么专药专治的药剂?鱼病治疗机理不能分体内体外这么简单。
关键是病因不一样,有的是细菌引起,有的是寄生虫引起,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例子,鱼跟人等其他生物一样,如果人得了肠胃病吃感冒药是没任何作用的,更不可能感冒了去吃一种混合治疗皮癣、治疗感冒的药剂!因此老鱼友一直推崇的理念就是专病专药,切不可任何疾病都加万能鱼药。
有效果的万能鱼药之所以称为万能,并不是说包治百病,只是说治疗的疾病比较广普,平时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都有效果,可以人手一份备用。但如果有明显症状的还是建议选择对症鱼药。
防治各类观赏鱼因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比传统的其他各类消毒剂增效十多倍
养鱼、观赏虾螺必备,迅速分解水中氨氮含量,去除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良水质,在短时间内建立硝化系统,促进并保持鱼缸内生态平衡
87 位网友中的 87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鱼友经常有询问宝贝鱼儿得了肠炎该怎么治疗?笔者有位朋友养着一只漂亮的罗汉鱼,前不久得了肠炎,整个鱼的状态就不好了,体色也发黑变暗了,后来他吸取了朋友们共同支招终于把爱鱼的肠炎治好了。现在将这次的治疗过程以及一些实用的治疗方法和经验组织汇集到一起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鱼友治疗爱鱼肠炎有所帮助,我不是与专家,我在这里只是分享一些经验和过程,希望能帮助到遇到同样问题的朋友。
& &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罗汉一旦发现排出白色脓状的便便,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这是他的病的征兆已经要开始着手治疗了(因为罗汉的肠炎和内寄症状相似,很难分辨,即使是肠炎也分不同的情况,遇到这类问题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下这方面的知识,再此我简单的做一下搬运工简单的说明下肠炎分类如下:
& & 肠炎分类:
& & 1、内寄引起的肠炎
& & 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
& & 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
& & 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
& & 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
& & 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最长可达10公分左右。
& & 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 & 此类肠炎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最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
& & 这次肠炎总结了几个问题让大家注意:
& & 1、食物
& & 罗汉鱼发现肠炎后经过鱼友的帮忙判断是内寄引起的肠炎。此处需要注意,之前喂的寿星头罗汉饲料一直没有问题,后来买的干虾饲料吃了没几天就发生了肠炎,在此还是劝告喂干虾的朋友喂之前进行一下消毒处理,所谓有备无患。
& & 2、乱投药
& & 朋友一开始看到罗汉鱼得了肠炎就手忙脚乱,不该如何是好。决定先给水族箱消毒就向水族箱放入了适量蓝水,结果半夜起来上厕所发现罗汉躲在鱼缸角落,浑身黑道已经奄奄一息,然后赶紧把他捞出来放到另一个药浴小浴缸里换上清水,他在里边已经不怎么动了。随着水流不断地撞缸壁,于是给小鱼缸插入两个打氧进行暴氧,加盐粒,升温32度。直到第二天中午,罗汉才开始缓缓的能自己动下翅膀(此处需要注意,得了肠炎后先不要慌张,切记不要乱放药,鱼很坚强他会给你治疗他的时间,请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后在开始着手治疗)。
& & 3、药浴
& & 建议使用罗汉专门的药不要乱用药,虽然贵了点但是物有所值,确定了症状买对应的药按照说明上使用(朋友给罗汉鱼使用的是百必除,治疗体内寄生虫的特效药)
& & 4、药浴注意(重点):药浴期间切记一定要停止喂食,切记无论鱼多想吃也要饿着他这是为了鱼好,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肠炎反复而丧命。药浴时间可根据自家的鱼肠炎是否严重酌情增加时间。
& & 5、喂食
& & 当确定罗汉肠炎好了之后不要想着鱼饿了那么久就开始正常喂食,要由开始的一两粒饲料开始看到鱼没有不良反应后每日逐渐增加一点点,最后知道正常喂食。喂食后不不良反应状态鱼拉的便便还是脓状或者鱼又开始缩到鱼缸角落,遇到类似这样的状态请继续药浴和停食。往往开始恢复喂食的时候是将饲料使用适量百必除浸泡半小时以上在开始逐渐喂食的。
& & 6、环境恢复
& & 逐渐将之前的温度和打洋情况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 & 以上是朋友在治疗罗汉鱼肠炎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什么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高手指正,谢谢!
85 位网友中的 85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发现有部分鱼友对于ppm的计算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ppm如何计算。
概念解释: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ppm就是百万分率或百万分之几,在农药应用中以往常用于表示喷洒液的浓度,即一百万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现根据国际规定百万分率已不再使用ppm来表示,而统一用微克/毫升或毫克/升或克/立方米来表示,mg/L。
尤其对于毒性较大的药,多加药会产生不良后果,少加了又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怎么才能正确使用ppm来计算呢?这里有个简单的办法,供大家参考!
ppm=1/1000000,没有单位!但可以换算成百分比来计算,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就可以了,例:100ppm,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就是0.01%,这样计算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还要注意你计算的是重量比还是体积比。
重量比:100公斤水下20ppm的高锰酸钾,需要多少毫克高锰酸钾?
100公斤=100.000克=100.000.000毫克 & 20ppm=0.002%
100.000.000x0.002%=2000毫克=2克(高锰酸钾)
体积比:100公斤水下200ppm的福马。需要多少毫升福马?
100L=100.000毫升 &200ppm=0.02%
100.000x0.02%=20毫升(福马)
另外在计算水的体积时要注意高度,高度是指水的实际高度,而不是水族箱的高度,另外还要加上过滤器里水的体积,减去底砂或其它物品的大致体积,这样才能精确计算水体的体积,计算添加药物添加量相应就比较准确!
ppm、ppb、ppt之间的关系
表达溶液浓度时,1ppm即为1ug/mL;表达固体中成分含量时,1ppm即为1ug/g或1g/t。1ppb为1ppm的千分之一。 &
ppm part per million 百万分之…… &
ppb part per billion 10亿分之…… &
ppt part per trillion 万亿分之…… &
part per thousand 千分之…… &
PPm PPb PPt单独拿出来,不能说是单位,就象%一样,不是单位。 &
使用的时候可以,可以定义为v/v n/n m/m g/l g/m3 等等。 &
PPm 是10的-6次方 &
PPb是10的-9次方 &
PPt是10的-12次方 &
ppm ——part per million,即百万分之一,是一个无量纲量,如果相知道ppm是何种含义,还需了解是体积比还是质量比或重量比。1ug/ml 是质量/体积比,如果溶液的密度是1 g/ml,则1ug/ml 相当于1ppm;如果溶液密度不是1 g/ml,则需要进行换算。对于气体而言,会更复杂一些,因为气体混合时,在多数压力温度下,各组份的变化不是理想的。&
浓度及浓度单位换算 &
1ppm=1000ppb&
1ppb=1000ppt&
ppm即:mg/L(毫克/升)&
ppb即:ug/L(微克/升)&
ppt即:ng/L(纳克/升)
114 位网友中的 114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最近缸里发现很多长1~3毫米,细细的,会蠕动的白色虫子,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寄生虫呢,后来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原来是名叫“蛋白虫”。后来又发觉其实这种情况不单单是我这里有,有很多养鱼养龟爱好者的缸里都会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蛋白虫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除了会占用一点缸内的资源以及影响缸内的美观,因为营养过剩而出现这样的虫子。相信养鱼的不论是姐们还是哥们都被蛋白虫困扰过,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解决的,我是经过多方考察,亲身试验,最后觉得利用曼龙来去除是最佳方法,从此不用再担心蛋白虫的出现。
先看看蛋白虫出现的起因和一些传统的治虫方法,后面再讲讲我的“生物疗法”!
蛋白虫是一种蠕虫,肠腔动物,线虫门。线虫是三胚层的原生动物,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线虫没有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呼吸及物质的运输完全是透过扩散作用完成的。体薄、纵切面为圆形,但实际上是两侧对称的。线虫的体腔是一个狭窄的假体腔。口部经常有不同的盖口或突出物,有捕食及感觉的功能。在肛门之后的身体部位称做尾部。表皮会分泌出堆积成层的角质层,保护身体免于干燥、消化液,或其他严苛环境的破坏,有些种类还会形成移动用的突出物,例如帮助活动的纤毛。虽然此角质层允许移动及形状改变,它仍非常不具弹性,且不允许虫体的体积变大。因此,随着虫体长大,它就得蜕皮、并产生新的角质层。角质层不允许体积改变的原因是要维持体内的高液压。因为这个原因,线虫没有环状肌,只有纵向肌,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线虫体内的液压就是它们是圆形的原因。线虫有一套简单的神经系统。一条主神经索在腹侧延伸,在头端的感觉构造被称做双器(amphid),而尾端的感觉构造则被称做尾感器(phasmid)。大部分自由生活的线虫都相当微小,但有几种寄生性的线虫,如:蛔虫,可长到好几米。因为无环状肌的缘故,线虫的身体只能往两侧方向摆动,所以它移动的条件是要附着在固体物品上;其扭动挣扎的动作不是很难、就是根本无法游泳。线虫一般行有性生殖。雄性通常比雌性小(差异往往相当巨大),而且尾端常呈弯曲状,好在交配时抓住雌性。交配时,一个以上的几丁质针状体会伸出泄殖腔,并插入雌性的生殖孔。似变形虫的精子会沿着针状体爬入雌性虫体。 卵被雌性排出时,可能已胚化或尚未胚化,意思是受精卵可能尚未发育。在自由生活的线虫种中,卵会孵化成幼虫,最后变成成虫;在寄生性的线虫种中,通常有一个更为复杂的生命周期。&
蛋白虫的起因 &&
1、水太久没有换过成了老的肥水; &
2、投喂的食物太多,食物的残渣太多; &
3、过滤棉太久没有清洗。 &
4、一般情况对鱼没什么影响,但是这代表硝化系统随时会崩溃的表现!&
因水体过肥、水质富营养化产生的。其实虫体作为一种活体动物是不可能无源自生的,在没有虫源的前提下无故在水中自生的,例如一缸水加很多人工饵料,在没有活体且封闭的前提下多少天也不可能自生出蛋白虫。本人在单位有一小缸,一个同事在养彩鲫,他一直都是只喂颗粒,至今2年,不常换水,棉也不总洗,因为饲料水都成了微红色,一直没有一条蛋白虫,我测试水体指标也并不好,由此可知蛋白虫的产生一定是活体饵料带来的,若不想产生蛋白虫,根源上请一定忌喂活食,野采生物谨慎入缸! &
太多的蛋白虫的治疗 &&
1、找个干净的毛巾,把手和胳膊清洗干净后,沿着鱼缸壁全面擦洗,大面积换水。 &
2、检查过滤棉和清洗过棉以及所有的过滤器材;&
3、如果鱼缸里没有清道夫的,可以下条清道夫或反游猫。 建立强大的过滤系统 如果是粗生粗养的大鱼 &
蛋白虫的危害&
& & 一般鱼友都是认为无害或影响不大,实际上蛋白虫的危害是极大的。当虫体粘附于鱼体上时会造成痒痛等不适,轻者造成龙鱼蹭缸,重者造成龙鱼突然撞缸、厌食、绺鳍等。尤其是粘附于鱼腮上时危害更大,所以产生了蛋白虫一定要及时清除,千万不可轻视和放任。&
& & 一般认为勤换水、洗棉等即可,其实试过的鱼友都知道,以上方法只能是一定程度减少,过不久又会暴发,前期我考虑采用一些鱼友提供的方法用高浓度高锰和沸水烫均没有尝试,因为我考虑分析并不能根除,因为鱼体内外仍有此虫或卵的存在,所以仅依靠传统的物理方法还是不太奏效的。还有铜丝法我也曾考虑使用,随后还是放弃,由于其原理为硫酸铜的毒虫法,所以我坚信并不能治本。最后我采用了搞生物朋友的建议,要想彻底的根除它还是得老老实实的采用目前医用药物。阿苯哒错片,就是以前广告做的很多的中美史克肠虫清(药店均有卖,2.5元两片),这个较贵,还有一些小厂的只要质量和品牌尚可均能使用。该药物为广谱驱虫药,除用于治疗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施毛虫等线虫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囊虫和包虫病。用于蛔虫病、蛲虫病。化学成分是阿笨达唑0.2g。辅料为乳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羟甲基淀粉钠、糖精钠、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药理作用:&
(1)本品系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其在体内迅速代谢为亚砜、砜醇和2-胺砜醇。&
(2)对肠道线虫选择性及不可逆性地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胞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其对多种营养和葡萄糖的摄取吸收,导致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止三磷酸腺苷的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和繁殖。&
(3)与甲苯咪唑相似,本品还可引起虫体肠细胞胞浆微管变性,并与其微管蛋白结合,造成细胞内运输堵塞,致使高尔基体内分泌颗粒积聚,胞浆逐渐溶解,吸收细胞完全变性,引起虫体死亡。&
(4)本品有完全杀死钩虫卵和鞭虫卵及部分杀死蛔虫卵的作用。&
(5)除可杀死驱除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各种线虫外,对绦虫及囊尾蚴亦有明显的杀死及驱除作用。&
(6)毒理试验表明,本品毒性小,安全。小鼠口服LD50大于800mg/kg,犬口服最大耐受量在400mg/kg以上。本药对雄小白鼠的生殖功能无影响,对雌小白鼠也无致畸胎作用,在雌大白鼠和雌兔,应用较大剂量(30mg/kg/日)时,可发生胎儿吸收和骨骼畸形等。 & &&
这么看来,药物是通过阻止蛋白虫对葡萄糖等养份的吸收,使虫体耗光能量枯竭体能至死,它对虫卵同样具体抑制和杀灭作用。其药理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敌百虫等胃触杀药物,从药品最后的毒性说明我认为对鱼基本没有损害(但可以产生副作用,如药量过大,会使鱼不进食,目光呆滞,不爱游动等,可通过换水逐步的解决)。&
用法及用量:我经过多次与哥们论证,他建议每300升水体放1片基本能达到药效,这个量是个较保守安全值,我的鱼缸+底滤一共大概有900升水体,所以我下了3片。分析了一下,我先我清洗了过滤棉,并增加新的过滤棉,加强了干湿分离效果,之后我用小水泵在底滤中冲洗滤材,让底滤中的蛋白虫大量的纷飞起来,很是壮观!药片放在底滤出水口既干湿分离区,让水将药自然分解(此药不溶于水,只是溶化成极其细小颗粒),停食、加大曝气,静观其变即可。下药过了24小时后我发现偶尔还会有虫在飘动挣扎,呵呵,款款拿出顶层过滤面直接扔掉,并换水了1/4,第二天开始喂食少量未见鱼有异常,第三天,更换了顶层过滤棉,换水1/4。之后正常饲养,一直到7天之后的换水日,换水1/5。就这三片阿苯哒错片,很快见效,一周之内虫子灰飞烟灭,连个影子都见不到了,并且3条龙鱼(30cm)无恙,硝化系统未见无异常。&
5 源头处理
& & 因为无暇再去搞活体饲料鱼,我的活鱼大部分是买来之后速冻的,我考虑活鱼这一块可以用一周的时间来做个除菌除虫处理之后再速冻,原理同上,只是感觉麻烦的厉害,由于那个37%的上下的存活率是甘油保护的,所以我也没有用药物来除虫,只是大盐处理之后速冻,如果再增加黄粉+阿苯哒错片的话稍嫌麻烦,而且需要一个清除药品的周期,如果有时间和精力的鱼友可以自己分析尝试,就不再多说了。&
其它方法去除蛋白虫的不足:
1、 刚开始我也是从网上搜资料,说是下盐可以去除蛋白虫,可是鱼缸里有魟鱼,龙鱼,随便下盐会影响它们的健康,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差点没弄死我的魟。
2、 下盐的方法不行,后来就使用了杀虫药,虽然是有效果的,可是过一段时间就又会出现,而且多次下药对龙鱼或者其它鱼都是有危害的,俗话也说是药三分毒嘛!这个方法不是长久的办法。
3、 勤换水、勤洗滤棉,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减少蛋白虫不,过不久又会暴发,如此反复,会感觉养鱼是很累的,况且对于我这种普通的打工者来说是很浪费时间的,有时候出差3到5天,媳妇能给喂喂食就不错了,就别指望给换水了!所以这个方法对于我来说也是行不通的。
4、 虽然除了曼龙还有一些小型鱼可以吃掉蛋白虫,可是它们很容易被龙鱼或者魟鱼吃掉,要经常买,价钱也还不便宜,不经济。
通过自己的实际证明,我认为曼龙去除蛋白虫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 曼龙不像那些下盐、下药的方法,对于其他的鱼是没有危害的,绿色环保,让你的鱼缸水清,鱼也可以健康的成长。
2、 不需要天天换水,适当换水就可以,生出来的蛋白虫就可以当作曼龙的食物,而且曼龙还挺好看的,美观,不影响观赏。
3、 曼龙虽然体积不大,但是比某些小型鱼的体积要稍大些,不会被龙、魟、虎、飞凤等吃掉。
4、 经济实惠,性价比高,曼龙是比较便宜的,10来块钱就可以买6到8条,1.5米的鱼缸,8条曼龙,5到6天的时间就可以把蛋白虫消灭的干干净净的。
经过试验证明,我认为曼龙是鱼缸内蛋白虫的最佳天敌,曼龙除蛋白虫是最环保的方法。
142 位网友中的 142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家里的鹤顶红金鱼,这两天发现整个头部都发红,几乎蔓延至全身,鱼鳍也像充了血一样发红,这是什么病呢?
金鱼皮肤充血病&症状:金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及各鳍条基部有不同程度充血、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鱼呆浮或沉底懒游,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体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发细菌性水 霉病、败血症而死亡。该病来势凶猛,暴发性流行性极强,鱼死亡率高。
金鱼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容器中水质不良,光照度不足,以及换水过多过频,是金鱼受不了新水刺激所致,在黄梅季节最为流行,尤其是饲养在水族箱中的观赏鱼,体质较弱的金鱼易发本病。
病鱼的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最明显的是金鱼的腹部,同时金鱼的神情呆滞,食欲明显减退.本病发病率最高的是珍珠鳞、鹤顶红金鱼,应及时治疗,否则轻则影响观赏,重则可引起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增加光照,降低容器内的水位,适当提高饲养水的温度。
以0.5克呋喃西林(黄粉)或适量食盐溶在10千克水中,把病鱼在此浓度药液药浴10~20分钟,每隔一日一次。同时,降低水位,增强光照,经1周后,即可康复。
病因:①消毒不彻底(如饵料、器具等) ,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②水质调控不当。用自来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 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能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使金鱼致死。
推荐黄粉:意牌日本黄粉鱼药 水族杀菌万能药↓
黄粉(呋喃西林)的使用方法
黄粉又称呋喃西林,黄色粉末,一般卖金鱼的地方都有,实在没有可以淘宝。这东西养金鱼必备的一次性多买点错不了可以用来应对多种鱼病,尤其是你的鱼有春季感冒症状用了很管用的。加盐升温可以帮助鱼体吸**物稳定鱼的情绪。您说的其他几种药物最好不要用。黄粉第一天多加些至水体呈浅黄色,第二天不要换水再加第一天的一半左右量黄粉,第三天同第二天。一般三天过后就有好转,如果不好,则再加一天。鱼好转后不要急着换水,等鱼生猛了再换1/5。盐第一天加就可以了,最好是粗盐,实在没有食盐也可以。量的话以普通面盆算,一面盆半把盐,溶化了再倒进鱼缸不要直接撒。记得下了黄粉不要喂食,要打气。另外切记在头三天里即使鱼在找食也要忍住别喂。
注意事项:1、换水时新水和鱼缸里的水温要一至。2、加水时不要直接冲击鱼体。3、增加光照时阳光不要直射鱼缸。
推荐黄粉:亚峰超浓缩日本黄粉(片剂)25片 特效万能鱼药↓
76 位网友中的 75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金鱼失鳔是一系列现象的统称,即金鱼无法在水中保持平衡,倒立、直立、侧翻、翻转、上浮、下沉,我们一般都称为“失鳔”。一般情况下,一谈起金鱼失鳔的诊断治疗,都会从鱼鳔的解刨谈起,个人感觉太复杂!先不说解释半天得不出个结果来,就算是勉强推理出个结论,也是云山雾罩无法印证的,更不要提对症施药了。于是,我想就这个问题说说我个人的看法:目的之一是,将问题简单化,从现象看本质,砍去一些小概率的旁支错节,对失鳔现象来个既简单而又相对全面的叙述;目的之二是适当的给有失鳔鱼的鱼油泼点冷水,找一点心理安慰。不要刻意期望失鳔的鱼都可以痊愈,很多的治愈靠的是一点点运气。
鱼鳔俗称鱼泡,某些鱼体内可以肿缩的囊状物。内含空气,通过鱼鳔肌调节鱼鳔的收缩和膨胀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解释来自于《现代汉语词典》。大多数硬骨鱼类有鳔,位于体腔背方的长形薄囊,鳔一般分为两室,内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鳔有一根鳔管与食道相通,称为喉鳔,属较低等的硬骨鱼类的鳔,如鲤鱼。无鳔管的鳔,称为闭鳔,属高等硬骨鱼类的鳔,如鲈鱼。
鱼鳔在鱼的消化管和肾脏之间,是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组成。金鱼的鳔分为两个鳔室,起着沉浮作用,鳔有细管与食道相连接,依靠调节鳔的大小而在水中浮沉。鱼鳔失调症是金鱼的常见病。发病的金鱼横七竖八,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初期轻敲缸壁,金鱼还能转过身子,急速地游动一段,但过不多久又会翻过身子来。得这种病的金鱼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死去。一般仍能吃食,特别投喂活水蚤后,捕食积极。这一点有别于由于烂鳃病、缺氧造成的浮头病状。漂浮在水面的金鱼身体的一侧会因为暴露在空气中溃烂、干瘪。沉在水底的金鱼会由于身体与缸底磨擦,发生感染发炎的症状。长期以往最终会由于体质下降,从而感染上其他疾病死亡。
& & & 对于产生鱼鳔失调症的原因,在一般书籍上认为是饲料营养不够,在冬季水温下降时由于体质原因造成鱼鳔失衡。治疗方式是提高水温和加强营养。可是在家庭室内饲养条件下,水温常年保持在15度以上,为什么金鱼还会得鱼鳔失调症呢?况且很多热带鱼、海水鱼也会患上鱼鳔失调症,可见温度的影响不是产生鱼鳔失调症的唯一因素。 &
& & & 笔者认为,鱼鳔失调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
& & & 1、营养成分: &
& & & 现在市场上观赏鱼饲料品种丰富,组配非常精细,鱼粉、虾干无所不用其极。爱好者更是为了心爱的鱼儿不惜重金购买高档饲料。这些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往往远高于一般天然饵料。此外很多观赏鱼饲料是针对小型热带鱼的,营养组配也是根据这些热带鱼的生理特点研发的,用于喂养金鱼,会导致金鱼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也会容易压迫鱼鳔,造成失调。 &
& & & 2、饲料影响: &
& & & 金鱼在养殖鱼农的池塘里长期所吃的食物是天然活饵料,如水蚤、血虫和水藻等。当金鱼被爱好者购买带回家中,立即换喂人工饲料,包括颗粒饲料、薄片或者贴片饲料。这些人工饲料虽然包含了更为丰富的营养,但比天然活饵不利于金鱼消化,容易造成肠阻塞。造成鱼的肠道膨胀,使金鱼失去平衡,但和鱼鳔没有直接关系。 &
& & & 3、病毒侵染: &
& & &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弹状病毒会引起鱼鳔上皮组织发炎变性,鱼体内积存大量体液,压迫体腔管,造成鱼鳔内的空气无处可去,浮沉调节机能实效。发病的金鱼消瘦,体色发黑,反应迟钝,头朝下滚动。腹部膨胀,腹腔内有腹水,鱼体表有瘀斑,常并发肠炎。发病的金鱼会在一周左右死亡。&
& & & 4、水温变化: &
& & & 金鱼是冷血动物,对于水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当急剧地改变水温时,降低和升高均能刺激金鱼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发病的症状是皮肤失去原有光泽,侧卧在水面或水底,懒于游动。金鱼特别是名贵品种长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精心呵护,换水时新旧水温一致,因此更为“娇气”。当水温突然变化在3度以上时,极易引发失衡的病状。 &
& & & 5、体型因素: &
& & & 根据经验,很多金鱼的品种,如文种鱼中的珍珠,蛋种鱼中的兰寿,龙种鱼中的蝶尾会较其他品种更易患上鱼鳔失调症。体型因素并不是造成鱼鳔失调症直接原因,但这些品种的体型短小,在正常的情况下加速游动也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一旦鱼鳔出毛病,更容易出现失衡的病状。 &
& & & &6、体质虚弱
& & & 多出现在病后、长途运输后、环境突变应激反应过于强烈之后、长期水质不洁等,遇到这些情况可以采取浅水静养的方法,并多喂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补充营养。
& & & 7、药物中毒
& & & 长期用药后,金鱼受到的伤害有时很明显,例如脊柱、尾柄发生扭曲;有些伤害是看不到的,例如内脏功能的失调与衰竭。虽然直接受损的部位大多时候不是鱼鳔,但只要其他内脏有衰竭现象,鱼都会出现活动能力和平衡能力降低、逐渐消瘦直至彻底衰竭、死亡。这种情况就不要想着能治愈了,这已经是治过头了。另外,药物中毒这个问题我们的金鱼从业者也有很大的责任。近期流传的“速成鸡”事件,在金鱼业者中也是类似存在的。极个别的从业者为了加快金鱼的生长速度,极高效益,会采取类似的手法。很直接的后果就是鱼油买回家的鱼没有体抗力、成天病怏怏,经常不明原因的死亡。
& & & 鱼鳔失调症的防治:
& & & 和任何疾病一样,预防胜于治疗。根据以上发生鱼鳔失调症的病因。在家庭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 & & 1、 对于刚购买回来金鱼,不要急于喂食人工饲料。开始时喂一些新鲜水蚤,待一周以后,金鱼适应了新的环境,体质得以恢复后再开始少量喂食人工饲料。饲料尽量选用薄片类,这一类饲料吸水性强,不易在金鱼肠道内再次膨胀,造成便秘。颗粒饲料可以在喂食前用锤子砸碎再喂。粉状饲料由于易于氧化,容易变质,不推荐使用。喂食时以少至多,勤观察鱼的粪便,如果没有粪便或者出现白色粪便应该暂停喂食几天。 &
& & & 2、 金鱼的饲料最好能够交替饲喂活饵和人工饲料,并且穿插喂食青饲料。在阳光充足的饲养场所,金鱼可以自行啃食附着在缸壁上的青苔。水族箱饲养可以在缸壁上贴放植物性饲料贴片供金鱼随意啃食。最好购买专为金鱼研发的人工饲料,以防止营养成分的不均衡性。 &
& & & 3、 在给水族箱换水前,要将新水摆放在水族箱附近,并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确认水温一致后,再行换水。平日注意水质的保持(参见笔者之前的文章),使金鱼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体质强健才能抵抗病毒、病菌的侵袭。 &
& & & 4、 对于初学养金鱼的爱好者,选择金鱼品种时,最好先从一般品种开始,选择草金鱼、龙睛一类的品种饲养。这些品种可以适应较为粗泛的饲养方式。名贵品种不要选择体型过于粗短的个体。 &
& & & 对于已发病的金鱼,需要单独隔离饲养,或者用漂浮在水面的小网箱。水位不要过高,只要能够没过鱼身即可。如果水温在20度以下,并且隔离水箱不是太小的话,无须使用充氧设施,减少金鱼被动游动的能量耗费。并在水中加入千分之一的粗盐,抑制水中病菌生长。并将水温缓慢提高到15度以上。在患病初期可以换喂些青饲料,如小浮萍等。开始金鱼可能不太爱吃,但是停喂其他饲料2-3天后,金鱼就会习惯接受的。一般一周左右金鱼即可恢复正常。对于由于肠胃阻塞造成失衡的金鱼,可以参照肠炎的治疗方法医治。对于重症病鱼,如果是侧卧在水面的,可以用小型注射器从体侧插入鱼鳔位置,抽出部分气体。减轻症状。(此操作要十分熟悉不同金鱼品种的解剖结构,并且具有风险。)对于侧卧在水面的病鱼,可以在背鳍上捆缚泡沫塑料,使病鱼直立悬浮在水中。无背鳍的蛋种鱼可用小网箱隔离缸底。对于重症病鱼经过以上治疗,最多还可延活一年左右。
215 位网友中的 215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头洞病又名“臭头病”。这种病是一种很常见并且死亡率较高,一&旦受到细菌二次感染救活的几率非常低。
病鱼的表现:一般被感染的鱼,头部及身体的侧线部最容易感染并形成直径1~2毫米的病灶洞,能够看见管状疹洞中长出像人的粉刺状的白色粘稠物。得病的原因据有的是维他命元素缺乏造成,也有的认为是伤洞受到鞭虫和细菌共同感染。个人认为后面的可能性大些。
一般头洞病的治疗过程:
a、准备一片甲硝唑和一小片纸并且将纸对折一下。
b、准备3~4根医用棉签。
c、将甲硝唑药片用准备好的小刀刮成细面。
d、将鱼捞出并固定好不要用力,最好是用干净的湿软布将鱼的眼睛蒙上可以让鱼安定下来,用准备好的医用棉签将创面滚动前擦得方&法清理干净(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e、创面较大的要将创洞里的粉刺状的白&色粘稠物轻轻挤压滚动擦拭清理干净(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f、用干棉签将&清理后的创面沾干水分(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g、将准备好的药面倒到沾干&后的创面上,用干净棉签将药涂抹均匀(医用棉签可重复使用)
h、将药棉轻轻&压几下使药面能与创面占豪(这样可以在水中坚持更长的时间)
要想较好的治疗好头洞病,则需要使用观赏鱼专用的头洞病药剂,如大白片(WATERLIFE Octozin)等,下面就是一个网友用大白片治疗龙鱼头洞病的真实过程。
龙鱼头洞病治疗全过程
家有小龙一条(当时8厘米左右)到家后约20天(约12厘米左右),由于粗心大意,疏于管理,鱼缸内突然繁殖了大量的绿藻,在治理绿藻的过程中,小龙出了问题,后来经两三位鱼友共同确诊为头洞症,现将小龙从发病初期的表现,治疗中的情况和治愈后的具体情况向大家报告,仅供参考。并在此再次向几位仁兄的鼎立支持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发病初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前5天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个人认为此阶段最易被人忽视)
小龙进食正常,对食物不挑剔,进食速度较快,游动积极迅速,但比平常的游动速度有时快些,在急加速时,出现偶尔的抖动或可称之为哆嗦一下,这种哆嗦是突然的,频率不高,每小时约1至2次,不缩鳍。下鄂的底部出现2--4个浅色的小点。在此阶段,因没有经验,我没有发现任何它已经发病的征兆。
发病中前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的5--10天的情况)
小龙食量大减,约为正常食量的1/4,由于我在治理绿藻,每天的换水量约为1/2,以为是水质波动的原因,仍然没有在意。以为是一直吃面包虫吃腻了,换成了小鱼。此时小龙食量由于变换了食物,增加了不少,恢复到了正常食量的3/4左右。但游动速度有时仍然很快,在急加速时,出现的抖动频率增高,每小时约3至4次,不缩鳍,并出现用下鄂部蹭磨水中的管线的现象,每次持续15秒左右,很象是感染了体外虫的现象,但区别是只蹭下鄂部,并不蹭身体的其他部位。下鄂的底部出现的浅色的小点数量增加,并向上蔓延。粪便量少,呈淡黄色。
发病中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的10天--12的情况)
小龙食欲大大减退,约两三天的工夫彻底不进食了,游动速度减慢,好象很正常的样子,抖动依然,用下鄂部蹭磨水中的管线的现象加剧,每次持续的时间增长。粪便量少,呈淡黄色。
发病中后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的12天--20天的情况)
小龙此时没有任何食欲,距最后一次进食约12---14天左右,也就是约两周不吃食了。此时,游动速度缓慢,用下鄂部蹭磨水中的管线的现象大幅度减少,抖动减少,下鄂的底部出现的浅色的小点扩大成小洞,直径约为1毫米,数量约为6个。在头顶上方出现对称的小白点,数量约为4--6个。粪便量少,呈淡黄色。此时我仍然未做任何处置,现在想起来挺后怕的。
发病的后前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的20天--30天的情况)
小龙此时仍然没有任何食欲,距最后一次进食约20天左右,也就是约三周不吃食了。此时,游动速度缓慢,用下鄂部蹭磨水中的管线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抖动每天可观察到的约为1--2次,下鄂的底部出现的小洞的数量增加到8个,在头顶出出现对称的小白点扩大为肉眼可视的小洞,数量扩大为8个。身体瘦弱,腹部塌陷。粪便量少,呈透明的淡黄色。此时我仍然未予理睬。
发病的后中期的征兆:( 此为发病的30天--35天的情况)
小龙此时仍然没有任何食欲,距最后一次进食约30天左右,也就是约一个月不吃食了。在头顶出现的小洞的直径有所扩大,约为1点2毫米,数量仍为为8个。此时,在眼睛的后方的眼后金线的位置,左右两边鳃盖上都出现了小洞,数量为两侧各三个,在鼻孔的周围也出现了小洞,数量为左右两边个3个,但直径较小。粪便量少,呈透明的淡黄色。此时,经上面三位大侠确诊为头洞症。并开始了治疗。
治疗过程:
发病的35天(绝食一个月了):在鱼友的协助下,紧急到水族店买了标注为台湾产某牌子的专治体内虫和头洞症的粉剂,按说明未减剂量下到水里,水色变成微黄色,升温到32度,水量减少为100升。7天后未见任何好转,小龙仍然拒食,游动更为缓慢。粪便量少,呈透明的淡黄色。后致信询问台湾鱼友,得知他在台湾从未听说过此品牌的商品。我差点背过气去。
发病的42天(绝食一个多月了):在鱼友的再次协助下,购买了德国产JBL牌专治头洞症的片剂回来。用麦饭石10公斤过滤了两天水后,水色由微黄变为透明,认为已经滤出了“神奇宝贝”的药后,取出麦饭石,按JBL的说明书的剂量减量20%,并在鱼友的建议下,加入50毫升综合维生素一起投入水中。
发病的45天:由于小龙长时间拒食,我每天在水中加入5毫升的综合维生素,头洞的情况得到遏止,没有发展,但也未见好转,小龙仍然拒食。此时,托人购买的WATERLIFE的治疗头洞症的片剂到了,紧急到北京取回后,查了JBL的说明书标注的成分后,发现与WATERLIFE的成分完全不同,于是按照以往给人治病的经验,在未对水中的JBL药剂进行过滤的情况下,直接按照WATERLIFE说明书剂量的90%分五次在5小时内加入了水中。小龙表现正常。粪便量少,呈透明的淡黄色。
发病的48天:小龙进食了,吃了几条饲料鱼。我高兴极了。
发病的52--54天:按WATERLIFE的说明书的规定换水,并使用了10公斤麦饭石滤水至完全透明。
发病的54天:再次按WATERLIFE的说明第二次下药,剂量同上次。此时,小龙只吃小鱼,拒食面包虫。每天可吃6条左右的小鱼,游动明显活泼。头顶上的小洞明显萎缩。
发病的55--65天:头顶的小洞先行完全愈合,游动正常,然后下鄂的小洞愈合,最后眼后和鼻孔周围的小洞在开始康复的10天左右完全愈合。现在是面包虫和小鱼及蟋蟀幼崽混着喂食,粪便呈黑褐色。
目前小鱼一切正常,再次感谢龙友的大力帮助,目前正在筹备自制一个2700毫米长,700毫米宽,680毫米高的双层加侧过滤的鱼缸,准备再购进一两条饲养。
128 位网友中的 128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致鱼友:警惕淘宝某些大卖家用芽孢杆菌冒充所谓产酶硝化细菌,有商家还做着贼喊抓贼的把戏,芽孢杆菌是类石灰粉形态,灰白颜色,淘宝大量有售价格超级低廉,恳请鱼友朋友买了后对比便知,揭开某些商家的画皮!意牌首创了产酶硝化细菌,而后网上出现了大量所谓第五代产酶硝化细菌产品,事实上目前为止,除意水族外还未发现第二家真正产酶硝化细菌,鱼友购买后使用对比效果便知,有商家被揭穿后说什么白色粉末就是化学产品,实际我们肉眼所见的是硝化细菌载体(也称包材),硝化细菌肉眼是不可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视频有演示),载体有很多种,意牌的载体是第五代产酶硝化细菌专用包材(可参考百度百科)不会污染水质,味儿微甜,溶解更快,细菌附着更佳,所以菌含量更高,这些是很多产品做不到的,意水族敢于承诺假一罚万,不是真硝化细菌可一万倍赔偿!某芽孢杆菌冒充的硝化细菌实际效果比意牌普通硝化细菌都不如,价格却堪比意牌的精品菌,各位鱼友擦亮眼睛,仔细推敲很容易辨别!
意牌蓝瓶新包装正式上线,市场价三折促销中!真正全网销量第一的硝化细菌,无效果可以包运费全额退款!另:硝化细菌是生物制剂,成活条件较多,请务必将本详情页面下拉到底部查看注意事项,如懒于培养硝化细菌建议直接购买UV杀菌灯,只需插电即可,购买点击=&!
警告:硝化细菌是好氧菌,成活初期会消耗大量氧气,请投放后务必充足氧气!
199 位网友中的 199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养银龙最常见也最困扰玩家的便是银龙鱼掉眼怎么办的问题了,龙鱼凸、掉眼是常见的事情,但此一来严重影响了一条龙鱼威武美态,给欣赏者一种及不顺眼的感觉,但话又回来一条龙鱼凸、掉眼是否给饲养者带来厌恶和着急的心态,还是见仁见智。要想知道银龙鱼怎么养才不会发生掉眼,就要从根本上了解是什么引起了银龙的掉眼。
银龙鱼掉眼原因分先天基因与后天影响两种。
一、由于先天基因造成的掉眼,是不可治愈的,只能在后天饲养时尽量缓解掉眼的严重性。
二、后天影响造成龙鱼掉眼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1、后天影响主要有如下成因:
①&使用鱼网(机械性)捞鱼,使鱼眼受到伤害导致发炎,所引发的凸、掉眼;
②&喂食的蛋白质过高,鱼只又缺少运动,眼内的脂防激增,导致的凸、掉眼。龙鱼经常下视,当食物进入鱼缸后下沉到鱼缸底部,龙鱼为捕捉抓取食物,眼睛会随着食物极力往下看,时间久了,形成脂肪堆积。同理,如果水层上方灯光太亮,银龙鱼为避免亮光线的刺激,眼球会自动下视,同样造成脂肪堆积;
③&鱼缸内水体太老,NO3积累过高,也是成因只一;
④&荷尔蒙和色素被滥用发色,导致鱼只过慢生长或不成比例,鱼眼过大(老头)导致的凸、掉眼比率会比较高;
⑤&水位、环境、强光所导致的,由于现在养龙的饲养者使用的都是溢流过滤,水位给固定了没有调节水位高低,龙鱼是上游层的鱼久而久之鱼眼老是往下看,吊眼比率会增高,同样缸内的没有铺深色(不反光)的底沙,也是同样的道理,另外强光和灯源的位置也是导致的凸、掉眼成因;
⑥ 水质的硷度过高也是成因,如新做的水泥鱼池的硷度很高,可以用草酸泡最少两个星期,反复换水,达到去硷的目的;
⑦ 平时使用药物过量,使鱼只轻微中毒,也是成因;
⑧ 鱼缸内的融氧过度,可在眼球液中发现2-5个左右的小气泡,久而久之造成凸眼,把原来的小(密)气石转换成大(粗)气石;另一种就是瓦斯中毒,由于缸内的积累太多有机物腐烂后所产生的类似沼气(甲烷)气体,虽然不会马上致命,但可在眼球内看到亮亮的大气泡;
⑨ 维生素C、B1、B2、A、和矿物质锌缺乏引起的凸眼、白内瘴、眼角膜水肿,所以在平时喂食是要适量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1、白内障是由维他命B2缺乏、锌缺乏症所引起; 2、眼角膜水肿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 3、水晶体白浊由维他命B1缺乏,及泛酸引起; 4、眼球微凸由维他命C缺乏引起; 5、眼内冲血由维他命E缺乏引起;)
⑩ 水质含碘过高,引起凸眼,所以在治疗时勿使用过量的含碘盐。
(11) 臭氧机的滥用也较容易导致凸眼;
(12) 内寄生虫是凸眼成因之一,在喂食时做好防疫。
(13) 其他鱼只疫病感染,要做好隔离。
(14) 养龙鱼还要适当的空间,没有适当的空间也可引起吊眼,这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平时饲养中有这些错误,必然会造成龙鱼掉眼,何况是极容易掉眼的银龙鱼。那么,银龙鱼掉眼怎么办,要如何解决呢?其实这些成因大部分可以预防的,关键是要看饲养者平时是否维护得当。
2、针对后天影响引起的掉眼,治愈主要也取决于龙鱼掉眼程度的严重性。如果病症严重同样也是不可治愈的。病症较轻者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一定方法来治愈。总得原理来说,就是要避免龙鱼眼睛下视,尽量向上看。比较常用的是采用正确的的喂食方法。
(1 ) 将食物拿在手里,让银龙身体向上,偶尔跃出水面吃食,避免眼睛下视。
(2 )一般,银龙鱼都会和其他鱼混养,会有灯光的影响。要调整水中灯的角度与亮度,让光线不要太强,伤害到银龙鱼,让光线均匀,避免龙鱼眼球的自动下视。这是针对银龙鱼掉眼怎么办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3、其实,解决银龙鱼掉眼怎么办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分缸与手术,详细的内容可以从分制与掉眼手术的文章中了解。
4、银龙鱼掉眼后恢复比较有难度,所以主要以预防为主。平时除做到以上两点以外,还有些预防的小方法。
(1)可以在鱼缸上水层放一到两个乒乓球,吸引银龙注意力,尽量减少眼球下视。
(2)可以将鱼缸底部贴上黑色的底层。
银龙鱼掉眼怎么办的问题是很容易、很正常、经常发生的情况,玩家们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正确的饲养方法加上平和的心态,相信会有一尾精神抖擞的银龙陪伴!
后记:在上个月头左右,我帮一位龙鱼发烧友,治疗了一条25厘米红龙,已经开始发色,一边凸眼并带有点掉眼的趋势,我问他这条龙怎么会这样的,他说:他太贪心了,把两条红龙约20厘米养在一个60*120*60的鱼缸内,用透明的有机玻璃隔开,由于两条龙十分有互动性,每当喂食时两条龙都在有机玻璃磨来磨去,其中一条(就是治疗的那一条)老是用右眼来磨,开始有点发炎,没有去理它,经过换水后来好了,之后喂食时两条龙还是那样也没有更换透明的有机玻璃,并且透喂的是蛋白质比较高的大麦虫,结果到了这个地步,后来他找到我,问我怎么办,我说:一就是封缸加水流,可能痊愈要2个月,好了之后一不注意还会吊眼,2就是做手术把眼球内的脂肪去掉,但我没有做过,一不小心就会瞎掉,但做成功手术,会不容易吊眼,但一定要注意以后的饲养环境。我的朋友想了老半天还是决定做手术,可是我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免得做砸了他怨我。后来他看出我的难处,他说没事的,有什么事不用你负责。但我说:这样的手术我没做过,既然你这样说,那就拼一拼吧。接着我回家把麻药带上,去到他家后,第一时间把鱼连水用胶袋捞起放在洗手盆内,倒入麻药,份量不大足足等了十分钟,鱼才完全麻醉,因为如果不完全麻醉,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失手跳起就麻烦了,此时我深呼吸,把鱼捞起放在“手术台上”拇指用点力按下鱼眼,鱼眼旁边的肉膜鼓起,接着小心翼翼的用眉毛剪(眉毛剪比手术剪锋利也较小,适用这类手术),剪开肉膜(*眼球上部边皮的位置),此时有所发现,有体液流出并带肢肪体流出,剪开半圆状,把眼球向下拨,露出眼球体后的肢肪体并带体液,有点象带白色的鼻涕,好在还没有形成肢肪的实体,小心的将它清除,说真的手还真的有点抖,如此又将下半眼球做了,但下半眼球基本没有脂肪,很快地在七到八分钟将手术完成,并涂上爱斯拉奇(海宝的鱼类专用眼药),并将一定的份量眼药放入鱼的口内,接着将鱼放入缸内等待鱼苏醒,调高水温至32度,再放入适当眼药进缸,过了约5分钟鱼苏醒了,一看原吊眼和凸眼的症状消失了,我告诉朋友现在还没行,要关灯封缸静养两个星期,好在还是病状还是初期,痊愈应该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密切关注,有什么事给电话我。前天我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已经痊愈了,我去他家看确实好了,我总算放下心头大石,后来我跟他说不要喂蛋白质比较高的大麦虫,多喂别的,注意维护。
龙鱼饲料:出口级冻干虾鱼食干虾鱼饲料罗汉鱼银龙鱼鱼食龟粮虾干龙鱼饲料
487 位网友中的 486 位认为值得购买!
宝贝来自:
& & 提起“老三样”,几乎每个养鱼人都耳熟能详。“升温、下盐、换水”这三种方法一直是初期鱼病防治的首选措施,在鱼友中间广为流传。很多鱼友的用药态度非常谨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用药,而是通过“老三样”这样的保守疗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老三样”是非常值得推广的科学的辅助治疗手段,很多鱼友都会熟练运用,但是却说不出“老三样”的治病机理,有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在鱼友中流传着很多对“老三样”的错误理解,比如说升温、下盐是为了杀菌,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老三样”防病机理,揭密“老三样”。
& & 一、升温
& & 1、对于升温的质疑
& & 很多人认为升温的目的是靠提高温度来消灭细菌的,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绝大多数致病菌是耐高温的,其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37℃左右,鱼缸升温的上限一般不会超过35℃,这个温度是细菌的最佳繁殖温度,根本不会对致病菌造成伤害。升温不但起不到任何杀菌作用,而且会随着温度的升高使致病菌大量繁殖、毒性增大使水质变差,这是稍有一点生活常识的人都明白的道理。那么升温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升温对于病患中的鱼是雪中送炭呢还是雪上加霜呢?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
& & 2、升温的原理探究
& & 想要了解升温的真正目的就必须了解鱼的免疫系统。鱼是变温动物,该生理特点决定了鱼不具备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大多数鱼的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是相同的。鱼的免疫系统和温度是息息相关的,在低温状态下,免疫作用会减弱,这样更容易造成鱼的死亡。当有疾病入侵的时候,鱼本身就会表现出一种“发热”的症状,这表明它们希望水温升高。
& & 升温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激发鱼的免疫系统,增加鱼的新陈代谢来对抗病菌毒素的入侵,而不是靠升温的那三五度来直接杀菌。当然凡事都有特例,比如白点病的小瓜虫,就是靠升温来直接杀灭的。在疾病治疗方面要遵守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虽然升温可能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破坏水质,但是升温更能加强鱼的免疫防御能力,增强鱼的体质来抵抗疾病,对于病中的鱼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
& & 3、升温的正确的做法
& & 合理的升温范围应该是比原缸水上升3-6℃,根据鱼种的不同,这个范围大约是在30-34℃之间。以每天升温2-3℃为宜,升温过快会对鱼造成不适。升温必须配合大氧,要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因为升温后鱼的呼吸作用会加强,菌的繁殖会加快,需氧量会加大。升温应配合盐使用,以减少鱼渗透系统的负担,在下一节详诉述。
& & 二、下盐
& & 1、下盐的误区
& & 在“老三样”中,下盐存在的误区最多,包括下盐的理论及用量。很多人每次换水随手撒一把盐,治疗鱼病的时候不敢多下盐,只是比平时多撒几把盐,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大多数人都认为盐能杀菌,认为下盐是为了杀菌,这更是一个错误理论。高浓度的盐(20%)有一定的防腐作用,由于盐的渗透作用会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咸肉、腌鱼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腌制的。实际上,食品含盐浓度高,只能减缓或终止细菌的繁殖,但不能将其杀死。而我们在鱼缸里下盐的最高浓度才0.5%,根本起不到任何杀菌作用。我们以一个500L水的鱼缸算,下盐浓度达到0.5%,需用盐2500克、2.5公斤,这个用量对细菌都不会造成什么威胁,更何况随手撒的那几把盐了。
& & 2、下盐的原理探究
& & 要想了解下盐的原理,必须要了解盐的渗透作用。在黄瓜的表面撒一点盐我们可以看到黄瓜的表面会“出水”这就是盐的渗透作用。盐离子在扩散作用下会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渗透,水分子在渗透作用下会由浓度低的一边向浓度高的一边流动。
& & 鱼是通过渗透调节来控制体内的盐和水的平衡。淡水鱼体液中的盐浓度要高于环境中的盐浓度,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水会通过鱼的体表进入鱼的体内,最终由肾脏代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淡水鱼从来不喝水,只是撒尿。如果看懂了这一段的内容,就好理解下盐的目的了。
& & 鱼是通过腮和肾的工作来调整鱼体渗透压的,另外鱼体表的粘液也能阻止过多的水分进入鱼体。但当鱼生病时,例如体表出现感染或者粘液层受到破坏,此时水会从感染的部位渗透到鱼体,导致鱼体的渗透压降低。为了保持自身正常的渗透压,此时鱼会过剩地分泌粘液,腮和肾的调节功能被使用到极限,严重增加了器官的负担,也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这就是受到感染的鱼体力下降的原因,不是因为感染本身,而是为了调节渗透压造成鱼的体力急剧下降。在这种状态下,鱼会迅速消瘦,也会导致短时间内因衰弱而死亡。
& & 加盐的目的是调节水的渗透压,降低水对鱼体的渗透,减轻腮和肾脏的负担,降低渗透调节系统的压力,提高鱼的抗病能力。下盐可以降低升温带来的负面结果,虽然升温可以使细菌繁殖加快,但是下盐后水的渗透压降低,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细菌进入鱼的体内,所以升温和下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 & 3、下盐的正确的做法
& & 只有在鱼得病需要治疗的时候下盐才是正确的时机。每次换水都加盐会降低鱼的渗透调节能力,等真正鱼病的时候效果就差了,平时不可为。用盐最好使用粗盐或者水族专用盐,不可使用含添加剂的调味盐,比如加碘盐。盐应事先溶解并粗滤一下再添加,应在1-2天内逐渐的增加盐浓度,以免引起鱼的渗透压震荡。
& & 下盐的浓度要达到0.3%-0.5%才能起到调节渗透压的作用,这个浓度对绝大多数鱼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鱼,例如有些“软水”鱼类和一些鲶鱼,对氯化钠非常敏感,用盐要小心谨慎。另外,用盐过量会造成过度渗透压,这会进一步导致身体细胞的生理变化,会导致鱼对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当盐浓度超过1%时,即使短时间的浸泡也会使鱼类出现不良反应。
& & 三、换水
& &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迅速稀释水中的细菌和毒素,减少其对鱼的危害。相对于升温和下盐来说,换水是对鱼的伤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在硝化系统未建立完善、毒素超标、水质极度混浊等情况下,换水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老三样”里的换水不是指一次性的,而是要坚持一个周期,天天或者隔天换水。一次的换水量国内普遍提倡20%—30%之间,我查阅的国外文献有很多提出一次的换水量应在50%—75%之间。我支持大量换水,因为这样效果快,对病鱼帮助更大。
& & 换水应该注意的是:温度、氯气含量、ph的控制。换水的温度要比鱼缸水的温度高1-3℃为宜,切忌加入大量凉水,水温的降低会带来很多问题。氯的控制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当然困水最好,或者使用热水器里的水,适量的使用水质稳定剂也是除氯的好方法。每次换水ph的变化应小于0.3,否则会因ph变化过大造成鱼血液酸碱失衡、代谢紊乱,加重鱼的病情,因此准备一支调校准确的ph笔还是很有必要的。总之,只要控制好温度、氯含量和ph值,换水对鱼的影响是很小的。另外,大换水后要补足盐分,防止渗透压出现震荡。
& & 最后总结:
& & 对于很多初期鱼病来说“老三样”的联合使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换水是核心,迅速的降低细菌和病毒的含量是治疗的基础。换水可以单独使用,升温和下盐要配合使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了解“老三样”的治病机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运用“老三样”。
215 位网友中的 215 位认为值得购买!
发现频道 最新内容
发现频道 最新内容
最宠网微信公众号
点击链接加入QQ群与宠友交流:【】(群号)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药搅拌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