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多县黄河乡鄂扎陵湖和鄂陵湖村

心系牧区百姓,守望黄河源头——记青海省玛多县委书记任正德
时间:日14:4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心系牧区百姓,守望黄河源头——记青海省玛多县委书记任正德
  新华网西宁7月4日电(记者李亚光)今年是任正德来到玛多县的第4个年头。玛多县位于黄河源头,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人口最少、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一个县,昔日此地贫困面广、程度深,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来这当书记,我早就做好了吃苦、拼命的准备。”上任第一天,任正德这样对身边的人说。4年中,他一次又一次冲在保畜救灾前线;4年中,玛多县牧民连年增收,草山重披绿装,“千湖美景”再现。  “从来没见过这么拼命的书记”  6月的玛多,清晨气温仍接近零度,原本还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飘起阵阵雪花。“高原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走在扎陵湖畔,任正德告诉记者,由于气候恶劣,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玛多地区,“五年一大灾,三年一中灾,年年有小灾”是不得不面临的挑战。  2013年冬季,玛多县发生持续81天的重度雪灾。刚上任不久的任正德奔走在全县30个行政村的灾区前线,调运粮草、抢救牧民牲畜,连日未合眼的他3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有一次,任正德前往花石峡镇加果村时,车辆陷进雪里,他和同事弃车步行,60公里的路程走了近12个小时。“饥寒交迫时就想喝一口热水,但保温杯中的开水早已冻成了冰。”任正德说。  2013年11月,一牧民赶牲畜转场过黄河时,冰面突然坍塌,139头牦牛掉进了河水。任正德闻讯组织全县100多名干部,冒严寒、趟冰河,硬是救下了所有牲畜。  “他下乡都是和牧民同吃同住,救灾抢险总是亲力亲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能吃苦、能拼命的书记。”玛多县牧民群登拉毛在评价任正德时竖起了大拇指。  玛多县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1.6万,是现今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任正德深知,如果这里的党员干部都没有敢干敢拼的勇气,牧区百姓也很难有安居乐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书记和我们都成了"亲戚"”  玛多县地处青海与四川“2省5州8县”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生态地位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在这个高寒偏远的藏区县走出一条百姓富裕、生态美好、社会稳定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任正德上任之后苦苦思索的课题。  “想不出好办法,就向牧民请教。”数十年来,每当思绪受阻,任正德深入乡村时总能茅塞顿开。2012年起,任正德和玛多县委班子坚持“下去服务、现场办公”,在近百次调研中听民声、知民意;现场拿出可行对策,为牧民解决问题。  无论牧民遇到婚丧嫁娶、生病住院等方面的小问题,还是重大灾害、矛盾纠纷等大问题,任正德尽量会在第一时间赶到。4年来,他个人为牧民办成50余件实事、好事,和97户贫困群众、困难党员及45名重点人员结成了对子。  “书记和我们都成了"亲戚",每年都会过来送几次米面,牧民遇到困难,他还会自掏腰包贴补。”玛多县黄河乡牧民多巴说。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玛多大胆调整支出结构,每年将财政总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同时提高全县30个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报酬,将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大力发展高原绿色生态畜牧业产业,围绕“黄河源头”“格萨尔之乡”打造高端旅游品牌。  4年来,玛多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4%,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09%,带动3853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千湖美景回来了”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境内河流密集,有4077个大小湖泊,黄河流域年总径流量的43%在这里汇集而成,被誉为“千湖之县”“黄河之源”,是我国乃至亚洲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及气候启动区。  上世纪90年代,牧民过度放牧使湖泊面积急剧缩小,到2004年,玛多90%以上的湖泊干涸甚至消失,原本连为一体的扎陵湖、鄂陵湖之间出现断流,得不到水源涵养的草原退化迅速。  玛多最大的价值在生态。除改善民生外,任正德和同事们在生态保护方面不遗余力,2012年以来,先后投入1.4亿元资金用于沙漠化治理、鼠害防治、沼泽湿地保护等生态项目。  如今,行走在扎陵湖畔,草场丰美、湖水一望无际,随处可见的斑头雁、赤麻鸭等野生动物追逐嬉戏、自由觅食、怡然自得。“千湖美景回来了!”任正德指着远处的湖泊群说道。顺手望去,大小湖波宛若点缀在草原上的蓝宝石,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作者:李亚光
15-07-0415-07-0415-07-0415-07-0315-07-0315-07-03北京时间:
--省内环保--
海东市环境保护局
西宁市环境保护局
海西州环境保护局
海北州环保局
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湟中县环境保护局
大通县环境保护局
湟源县环境保护局
西宁市城东区环境保护局
西宁市城西区环境保护局
西宁市城中区环境保护局
西宁市城北区环境保护局
刚察县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局
海晏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门源回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
互助土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
化隆回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平安县住房建设和环境保护局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
乐都县环境保护局
--国内环保--
环境保护部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山西省环境保护厅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吉林省环境保护厅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安徽省环境保护厅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
新疆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宁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环保相关--
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网
海南自然保护网
环保青年网站
中国清洁生产网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
中国环境标准网
中国环保商务网
中国环境资源网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省直各厅局--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住房建设厅
省人口计生委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闻媒体网站--
教育信息网
北京青年报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华人民广播电台
青海新闻网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
  9、文化艺术
  2014年玛多县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站1个,有线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覆盖率96%,电视覆盖率98%。成功举办了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开园仪式暨第五届&黄河源之夏&广场文化月活动、西宁百姓大舞台&天上玛多&文化旅游推介和上海&我的家在黄河源&&玛多&文化旅游项目推介会。总投资6988万元的岭&格萨尔文化博览园、县新华书店、黄河源文化广场、县牧民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县城影剧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和农村电影流动放映工作。
  10、旅游开发
  巴颜喀拉山位于玛多县西南,蒙古语意为&富饶青(黑)色的山&,藏语叫&茶拉&,意为华丽的山,从昆仑山脉东延780千米,是昆仑山的南支。巴颜喀拉山口位于山脉中部,自古以来是由西宁至玉树的交通要道,有青康公路通过。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约古宗列盆地相接,这个地区海拔4500米左右,是一个狭长盆地,地势平缓,黄河行进至此,河面骤然展宽,流速变缓,水流四处散流,形成大片沼泽草滩和难以计数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这些星罗棋布小海子,大的上百立方米,小的仅几立方米,星宿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冬格措纳湖
  藏语名为&冬格措纳湖&,蒙语称为&托索湖&,意思均为黑海.座落在玛多县花石峡镇西北约16公里处,也意为&一千座山围成的湖&。该湖地处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东西长45公里,西北宽10公里,面积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蓝色,淡水,可饮用。[18-19]
  扎陵湖与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省玛多县境,系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
  鄂陵湖在东,扎陵湖在西。两湖中间,有巴颜朗马山相隔。从山顶远眺,可见黄河分成三股流入扎陵湖中。扎陵湖的湖面东西宽而南北窄,面积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浅处仅1米多,蓄水量46亿立方米。由于水浅的地方呈乳白色,因而被称为&白色的长湖&。
  黄河从扎陵湖的南岸流出,经过一条长约20公里、宽300多米的黄河峡谷,分九股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鄂陵湖南北宽而东西窄,面积为6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处达30多米,蓄水量107亿立方米。被称作&蓝色的长湖&。
  莫格德哇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花石峡西北约80公里处,是青海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2000平方米。[
  神牛碑铭
  牛头纪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间的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则山的顶峰。为开辟黄河源头的旅游业,玛多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这座&华夏之魂河源牛头碑&,碑体总重5.1吨,纯铜铸造,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宽2.8米,单层厚度1.5毫米。已故十世班禅大师和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分别为纪念碑题写了藏汉文&黄河源头&字样。
  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宫殿遗址
  格萨尔王王妃珠姆娘家加洛村遗址。占地约20亩,明显可见两处紧挨在一起的石砌城堡遗迹,上部城堡近似正方形,墙体较厚实,似是人居之处,下部城堡呈梯形,面积略大,墙体较单薄,似是蓄圈或院子。
  玛多县黄河源水电站于2003年建成发电,它作为黄河源第一座水电站载入水电建设史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电站,海拔3980米,以25亿立方米的库容在河源大地造就了一大奇观,结束了玛多作为无电县的历史,为玛多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扎陵湖、鄂陵湖这两个姐妹塑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和科寺
  和科寺位于玛多县黄河乡塘格玛牧委会白麻山根定居点,距县城148公里,海拔4100米。和科寺现有僧人191人,活佛9人(县政府认定1人,其余为8人为自行认定),绝大部分为玛多籍僧尼。建筑面积为42500平方米。和科寺创建于1830年,由热格格隆活佛创建,最初为帐篷寺,1913年由佐钦仁保切第五世特旦曲吉多杰建成寺院。
  卡科寺
  卡科寺院位于玛多县花石峡镇东泽牧委会,距县城90公里,寺院现有僧人100人,活佛21名(政府批准1名,自行认定20名)。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卡科寺创建于1930年,最初为帐篷寺。后在1985年经州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的基础上重建。
  曲那迈寺
  曲那迈寺位于玛多县花石峡镇境内,1958年前,共有僧众100多人,寺院费用以化布施为主要经济来源。1958年寺院内的阿卡还俗,寺院解体。1980年后在&曲那迈&地方重新设立宗教活动,1985年批准恢复开放,逐年扩建寺院,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僧侣65人,活佛5人(政府认定2人,自行认定3人),设以寺养寺的小卖部1个。1994年设立了寺管会。曲那迈寺始建于1934年,由扎保活佛创建,最初为帐篷寺院,随部落迁徙,初建时寺院僧人20余人,1942年由久美让雄多杰活佛建成寺院,并主持寺务。
  措哇尕泽寺
  措哇尕泽寺位于扎陵湖、鄂陵湖之间的措哇尕泽山脚下,寺院原以&刻石板经&、垒石板经墙或嘛呢石塔为基础。1985年,在活佛三华的筹划下,组织信教群众自愿捐款建寺院,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嘛呢石塔14个,嘛呢石墙22个,僧侣48人,其中活佛3人(政府认定1人,自行认定2人),1994年设寺管会。措哇尕泽寺创建于1953年,由玛尼喇嘛班玛色德活佛创建,最初为帐篷寺,随着部落的迁徙,1979年由喇嘛叁华建成寺院。
相关新闻↓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
主办:中共果洛州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503 Service Unavailable
Error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cache serv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鄂陵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