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实践基地进行素质锻炼,主要都是些攀岩之类的运动,一天下来很累,晚上睡觉时手麻怎么回事半夜醒来发现手心脚心

麻将机作弊视频录像
麻将机作弊视频录像
小六见我不像是开玩笑,这才恢复了正常的表情,随后他向我提议道:“认识不认识,你问问她不就知道了?”
回家的路,感觉好漫长,好像一生中从未走过这么远,也许我的潜意识里,并不想回家,只想自己创造一个空间,然后封闭起来,让所有人都接触不到我,我已经带给身边的人数不清的麻烦,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嗯?咱俩谁开还不是一样?为什么一定是我?后来我一想,哦。。。大概他是怕这个保险柜里面有什么机关,所以就先让我当替死鬼,哼。。。我心里很瞧不起他这种做法,有必要这么小心吗?电影看太多了吧!!还是说,他已经心虚到草木皆兵的份儿上了?[户外运动全攻略]&第二章&攀岩
1.有关攀岩
一、攀岩知识简介
攀岩运动源于欧洲,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由最初的"危险运动"转变为"极限运动",继而又成为"时尚运动"。可见社会大众随着对它的了解程度的深入,接受和认可程度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攀岩器材和装备有了长足的改进和提高,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规则。这些都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攀岩运动的健康发展。但是虽然如此,攀岩依然是和人为因素息息相关的一项运动,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攀岩者操作不当或失误引起的,因器材本身质量或设计缺陷引发的事故只占很小一部分。另外一个因素是我们在决定攀岩与否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那就是有些危险因素是攀岩所固有的,譬如自然界的不可抗拒力量,经常会发生落石、雷击、天气突变等事故。
攀岩运动源自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悬崖峭壁的绝顶上,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高山玫瑰。相传只要拥有这种玫瑰,就能获得美满的爱情。于是,勇敢的小伙子便争相攀岩,摘取花朵献给心爱的人。
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50年代起源于苏联,是军队中作为一项军事训练项目而存在的。1974年列入世界比赛项目。进入80年代,以难度攀登的现代竞技攀登比赛开始兴起并引起广泛的兴趣,1985年在意大利举行了第一次难度攀登比赛。1988年6月国际竞技攀登比赛在美国举行。1989年首届世界杯分阶段在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前苏联举行。运动员参加各地比赛,最后累计总成绩,进行排名。世界杯攀登比赛每年举行一次。随着攀岩运动的蓬勃发展,国际攀联在各大洲成立委员会,组织洲内地区性大赛。"亚洲攀委会"日在香港成立,第一届亚锦赛91年12月在香港举行。1993年12月在我国长春举行了第一届亚锦赛。1987年中国登协主办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列入全国比赛项目。
攀岩谓之"非人工"攀登运动。所谓"非人工",指攀岩运动不借助打入岩石的螺栓、绳梯、缆绳登"人工"攀援工具,仅以自己的手足进行攀登。
常见的攀登方法有:
TOPROPE:主要用作练习。两人一组进行。首先沿另外的通道登上顶端,拴上绳索后下来,绳索的一头系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另一端执于保护人手中。如此,绳索从上方保护攀登者,安全感强,不必顾虑坠落,适合初学者。
LEAD:也是两人一组。保护人根据攀登者的进度徐徐放松安全绳索,万一失手下坠,腰间的保护器阻止绳索,有效地保护攀登者。攀登者则边攀登边将绳索系于攀岩墙上的螺栓等保护装置,以防万一。一旦不慎跌落,惟有依*自己的力量"东山再起"。
BOULDERINGBOULDERING:即"徒手攀登巨岩"之意,如今一般指允许飞身跃落的所有攀岩运动。攀岩鞋以外无需任何其他装备,可谓最原始,最自然的攀登。岩石高度通常在四米以下,超过四米的岩石,采用TOPROPE的方式,安全绳索从上方挂下为佳。下铺落地用的衬垫。
二、几种常见的岩壁
1.打孔锁岩块攀岩场
这是目前施工方式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岩场型式。只要遵照标准的技术规范在混凝土壁上钻孔,打入膨胀锚桩再锁上岩愧即可。但是如果高度升高,则相对增加施工困难度,那就不一定比较便宜。缺点是岩点只能向外凸出而无法向内凹入,而且路线变化较少、较单调。更严重的是以国内参差不齐的施工质量而言(以过去在建筑工地之经验,就曾目睹包商在灌浆之前将整捆的色拉油桶、保丽龙片放入大梁及壁面中),为施工及日后使用增加不少变量。最为人诟病的是它无法完全模凝天然岩场的三度立体空间变化。也因此虽然这种形式的岩场在国内的数量相当多,但是当一个攀岩者想要在提升自己的技术,或是选手要加强训练时,再去找寻更合适的场地。
2.木合板岩壁
此种人工岩场是以热压木合板,外面再涂上一层多元酯凝结物即国内大部分用油漆代替,背面以金属钢架支撑建构而成。由于它是由一块块木合板组合而成,因此它除了最基本的平面形式以外,还可以在经由计算以后,事先裁好不同大小的板子,组合成立体凹凸之简单攀岩岩面,因此,它的成本比打孔锁岩块形式的岩场要高出一些,但是相对的岩面的变化度也比较丰富。美中不足的是,毕竟是木板,它的触感离真正岩石还差很远;而且其凹凸变化是由平面组成,碍于材质及技术规格限制,仍就无法做到真正的曲面弯曲变化。更重要的是以沿海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若是将此种岩场设置户外长期日晒雨淋之后,其木板容易损坏,钻孔部分因积水而腐烂不堪使用;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重新更换合板,长期而言不但增加麻烦而且增加维护成本,要是未能适时检查,则徒然增加攀登的危险因素。
3.3D曲面雕塑岩板攀岩场
3D曲面雕塑岩板依其字义可以了解是一种非平面的立体岩板,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发明,因其非平面的岩板立体变化表面,使得人工岩场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不论是外型像真岩石的优美外观,或让攀岩者能有攀登天然岩石的感觉,这种3D曲面雕塑岩板都是最佳的选择。
则是更进一步的研发成果,与平面雕塑岩板完全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这是每块1.0X1.0公尺见方的三度空间立体岩板,总共有84种不同的外型,经由仔细的规划及安排,可以利用适当数量的岩板,组成如天然岩壁般凹凸不平的立体岩场,而且这样的岩场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次设计,利用原有岩板的重新安排,来建构一座新外观的岩场,让使用者能保持新鲜感。它组合的所有接缝、夹角都是滑顺的曲面,而且几乎没有折角,可说是几乎能百分之百的模拟天然岩场,更重要的是这些岩板可以一再的重复使用,所以近年来只要是大型比赛场地或是重要地点,大都以此两种岩版设计岩场。
4.平面合成板岩壁
这种岩场是由单位岩板组合而成。制作合成岩板的基本材料是玻璃纤维补强多元酯。合成岩板最大的优点是除了有木质合板岩场的优点外,原先木合板的缺点都能一一克服;因为透过模块化之简单组合,无论是简单或是变化复杂之设计,都可以如积木般组装起来,加上本身材料特性,表面浮雕及粗造化处理,使得它无论触感也好,模拟三度立体变化也好,都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的岩场材料。
平面雕塑岩板相较于木板岩场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岩板表面的立体雕塑图案。此立体图案不仅具有美观效果,而且图案凸起是很好的握点和踏足点,变化丰富,是国际比赛选用的标准场地。
三、人工岩壁的出现使攀岩已发展到既是一项运动又是一项娱乐。
目前在国外,各种攀岩俱乐部到处都有。每年都有大型、小型、室内、室外、成年、青年、男子、女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攀岩比赛和娱乐活动。另外在一些体育中心、军警训练基地以及一些特种部队中也开展了这种训练。特别是近两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加,发展前景十分可喜。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了解攀岩的人已相当多,而参与攀岩已成为那里许多青少年的时尚。尽管目前攀岩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广,全国已经建好或正开始修建各种各样的天然及人工攀岩场地供人们训练和娱乐。
惊险刺激,参与攀岩,会让您在与悬崖峭壁的抗衡中学会坚强,在与大山的拥抱中感受宽容,在征服攀登路线后享受成功与胜利的喜悦。对于攀岩运动员,不仅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娴熟的技巧,更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坚强的毅力和丰富的参赛经验。
2.攀岩的装备
攀岩是一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但可以使其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
一、基本装备
攀岩的装备器材是攀岩运动的一部分,是攀岩者的安全保证,尤其在自然岩壁的攀登中。因此平时要爱护装备并妥善保管。攀岩装备分为个人装备和攀登装备。
1.个人装备
个人装备指的是安全带、下降器、安全铁锁、绳套、安全头盔、攀岩鞋、镁粉和粉袋等。
安全带:连接攀岩者和攀岩绳的装备,是整个安全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安全带发明之前,人们在进行登山、攀岩活动时,一般是把绳索直接缠在腰上,一旦发生坠落,受伤的危险和身体和痛苦可想而知。对于安全带来说,除了基本的安全要求外,舒适性和便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从结构上划分,安全带可以分为全身安全带和坐式安全带;从用途上划分,可以分为登山(含冰雪攀登)用、攀岩用、探洞用、工程用和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安全带。一般来讲,成年攀岩者应当使用坐式安全带,儿童或者体型矮小者需要使用全身安全带。
攀岩用安全带与登山安全带有所不同,属于专用,并不适合登山,但登山用安全带可权作攀岩时使用。我国大部分攀岩者多使用登山安全带,这是因为国内没有安全带生产厂家,而攀岩爱好者又常是登山人,于是两种安全带也就混用了。
下降器:"8"字环下降器是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用来保护同伴和下降时使用,用主锁与安全带相连接,其作用是增大主绳的摩擦力来确保同伴脱落时的安全,和自身下降时速度的快慢。ATC或下降器使用前一定要先学好基本动作和操作方法,否则你和同伴有可能死定。
安全铁锁和绳套:是攀登过程中,休息或进行其他操作时自我保护之用。铁锁是可自由开合的金属环状物,将各类保护器械、装备连接在一起。丝扣铁锁在扣紧螺丝时能使铁锁门锁定在闭合状态,避免了不慎碰开的危险;普通铁锁不带丝扣装置,重量轻、操作便利,可用于临时保护点,若使用普通锁做固定保护,须遵循双重铁锁且对开门的原则。铁锁的纵向抗拉力大于横向抗拉力;铁锁门打开时,纵向抗拉力会降低;铁锁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不可直接受力。正确的使用方式是保持铁锁门闭合且纵向受力。避免高空跌落或硬物撞击;这样会带来内部的裂痕导致铁锁作废。先锋攀登等可能出现冲坠的情况下,攀登者应直接将主绳和安全带连接,不能使用铁锁作为中间环节。使用UIAA或ICC认证的铁锁,铁锁历史不明不可使用。
安全头盔:在攀登过程中避免头部受落石、冰块或上方抛下的装备引起的伤害,起到保护头部的作用。一块小小的石块落下来,砸在头上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生命危险,因此头盔是攀岩的必备装备。
攀岩鞋:为攀岩而专门设计的鞋子,鞋面通常由柔软的皮或革制成,有很好的弹性,鞋底为平滑、富弹性的橡胶制成,橡胶经过特殊处理,带有一定的"粘性",即便踩在很光滑的岩面上,也能产生很大的摩擦力。攀岩鞋的头部非常尖窄,可以踏在很小的岩点上,鞋跟通常包裹着厚实的橡胶,可以保证在勾挂支点的时候足跟不受伤害。
跟据攀岩鞋的形状和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系带式、尼龙搭扣式和拖鞋式。不同的攀岩鞋适用于不同的攀岩者和岩壁类型,可以根据自己对攀岩类型的倾向和攀爬的水平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攀岩鞋。
系带式是一种传统的攀岩鞋式样,几乎每个攀岩鞋品牌都有系带式的款式设计。系带式的可以分为高帮和低帮鞋,高帮鞋是用于传统攀岩、多段攀登和裂缝线路的攀登,高级脚踝的皮革制鞋帮设计,可以保护踝关节不受伤害,另外相对舒服宽松的高帮鞋在长时间穿着的时候,可以保证脚部的舒适和安全。低帮鞋的优点在于鞋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要好于高帮设计,适用于竟技攀岩或者一些比较陡峭的攀岩线路。
尼龙搭扣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攀岩鞋采用了尼龙搭扣式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是结合了系带式攀岩鞋的松紧度可调节性,拖鞋式攀岩鞋的穿脱快速方便的特点。这种鞋往往用于攀爬一些难度大的竟技线路和抱石运动,但并不适合攀爬裂缝类线路。
拖鞋式,之所以称之为"拖鞋式",因为这种鞋的穿、脱都非常方便,简单到只须把它套在脚上即可。与系带式和尼龙搭扣式不同的是,在鞋舌部位不是鞋带和尼龙搭扣,而是简化到由松紧带构成。这种鞋的好处是穿在脚上非常敏感,松紧口的弹性设计也更适合脚型,所以较多的用于竟技攀登、抱石和人工岩壁训练。
镁粉和粉袋:镁粉学名叫"碳酸镁"是一种白色无味的粉末,作用是吸收手上的汗液,保持手掌干燥,有助于保证手与岩壁的摩擦力,使得攀登更加有效。镁粉可分为粉状镁粉、块状镁粉和液体镁粉。粉状镁粉比较普及,在体操、举重等运动项目中常会使用到,块状镁粉是把粉状镁粉压缩成十厘米见方的小块,便于贮藏和运输,使用的时候可以掰成小块或粉末状使用,液体镁粉,是由碳酸镁、酒精等物质等物质混合而成,用的时候挤在手上,均匀地涂满整个手掌,遇到空气后酒精会迅速挥发,镁粉便均匀地附着在整个手上,通常竟技攀岩选手在比赛前使用这种镁粉。
粉袋的品种很多,不少的粉袋设计的很个性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惟一需要注意的就是粉袋的大小,选择的时候试着将一只手放到里面,如果刚好可以放进去,大小就合适。另外也有一种非常大的粉袋,可以用在攀岩场或抱石馆内,供多人使用。
2.攀登装备
攀登装备指绳子、铁锁、绳套、岩石锥、岩石锤,有时还要准备悬挂式帐篷。
岩石塞:规格、形状不一的金属制品,可放入岩缝、石洞、石桥等地形中并固定住,成为保护点。以放置岩塞作为保护点需要丰富的器械经验,操作者必须非常谨慎,确保岩塞在可能出现的受力方向上不会移动或脱出。不带机械部件的岩石塞主要利用自身的各向不对称性和岩缝内部的形状变化,固定在岩缝狭窄处。机械塞的形状大小可以调控,以收缩状态进入岩缝,弹开后即可卡住,操作便利,适用范围广,是攀登传统路线的上佳选择。熟悉各类岩塞的直径和适用范围将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必要时可在岩塞杆上进行标记。
快挂:扁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铁锁成为快挂,使用时一端扣入保护点,一端连接人体安全带或主绳,带来操作便利。快挂两端的铁锁都不带丝扣,存在不慎打开或收力压开的危险,所以只有一个快挂时,不能作为固定保护点使用。先锋攀登或传统攀登的路线中使用快挂作为临时保护点,此时主绳的扣入方式和快挂开口方向非常重要。要求主绳从快挂与岩壁之间穿入,从外侧穿出,也就是说攀登者这一端的绳头在外侧;若路线存在横向走向,快挂扣入端的铁锁门要朝向路线走向的反方向,比如路线是从左至右,铁锁开口须朝左。这样可防止脱落时绳子压开铁锁门。
保护器:当主绳以正确方式通过保护器时,其特殊构造能增加摩擦力,使得主绳的制动端只需较小的握力即可控制受力端的较大重量。8字形保护器以前最常用,但会使主绳反复拧转缠绕,ATC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GRIGRI,REVERSO等保护器在一定条件下会自锁,但一定要正确使用。保证主绳以正确方式通过,分清制动端和受力端;对于不能自锁的保护器,使用中永远要握住主绳的制动端。
绳子:攀岩一般使用φ9-11mm的主绳,最好是11mm的主绳。
铁锁和绳套:连接保护点,下方保护攀登法必备的器械。
岩石锥:固定于岩壁上的各种锥状、钉状、板状金属材料作成的保护器械,可根据裂缝的不同而使用不同形状的岩石锥。
岩石锤:钉岩石锤时使用的工具。
岩石楔:与岩石锥的作用相同,但可以随时放取的固定保护工具。
悬挂式帐篷:当准备在岩壁上过夜时使用的夜间休息帐篷,须通过固定点用绳子固定保护起来悬挂于岩壁。
3.其他装备
包括背包、睡具、炊具、炉具、小刀、打火机等用具,视活动规模、时间长短和个人需要携带。
二、安全保证
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合格的装备
由于攀岩是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从此项运动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在不断地研制生产各种为攀登者提供安全保证和便于此项运动开展的各种装备和器械。
攀岩装备分保护性和辅助性两大类:保护性装备包括主绳、安全带、铁索、绳套、头盔、下降器及上升器等,因所有这些装备涉及到攀登者的生命安全,在购买和选用时必须注意其质量,一般地,有国际攀登委员会(UIAA)认证标记或欧洲标准(CE)标记的都能保证安全;辅助性装备包括攀岩专用鞋、防滑粉袋等,这类装备可凭自己的感觉去挑选。
2.正确的操作方式
这包括怎样正确地使用各种装备、怎样规范的去为伙伴做技术保护、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攀登等。
3.丰富的经验
参与者在进行攀登的过程中,应不断地积累攀登、保护等各方面的经验,并培养对可能产生危险情形的预见性,如脱落的过程中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在自然岩壁攀岩要注意有没有可能被上面掉下的碎石击中等。
3.攀岩的方法
在攀岩的过程中,一边要费尽心思找支点,想办法保持身体平衡,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三点固定"法,即用参加攀爬的四肢(四点)中的三个点固定身体,别外一点向前进的方向找攀岩支点;同时,还要均匀的分配体力,一边攀登一边观察,在容易的地方尽力休息,到难点处快速通过,让整个人处于一种有节奏的前进状态。
这个过程才是最让人回味的,一个人独自在光秃秃的岩壁上顽强地向上攀登时所产生的紧张、刺激,是常人体会不到的。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三点固定法
它是攀岩的基本方法,要领是:对身体各部位的姿势和动作有一定的要求。
身体姿势:攀登岩石峭壁时身体要自然放松,以3个支点稳定身体重心,而重心要随攀登动作的转换移动,这是攀岩能否稳定、平衡、省力的关键。
手臂的动作:在人工岩壁攀登时,要求第一指关节用力抠紧支点的同时,手腕要紧张,手掌要贴在岩壁上,小臂也要随手掌紧贴岩壁而下垂,在引体时,手指(握点)有下压抬臂动作。但攀登自然岩壁时其动作就变化很大,要根据支点不同采用各种用力方法,如抓、握、挂、抠、扒、捏、拉、推压、撑等。
脚的动作:脚的动作要领是,两腿外旋,大脚趾内侧贴近岩面,两腿微屈,以脚踩支点维持身体重心,在自然岩壁支点大小不一和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要灵活运用。但要切记,膝部不要接触岩石面,另外,在用脚踩支点时,切忌用力过猛,并要掌握用力的方向。
手脚配合:学习攀岩,首先要练好上肢力量,上肢又要以手指和手腕、手臂力量为主,再配合以脚腕、脚趾以及腿部的力量,使身体重心随着用力方向的不同而协调地移动,手脚动作的配合也就自如了。
二、岩面攀登
岩面攀登(FaceClimbing)可望文生义,一般先用手抓住不规则的岩石,脚再踏上原来把手之处。岩面攀登亦利用摩擦力和平衡来攀爬状似平滑的倾斜岩板(Slab)。就某些方面而言,岩面攀登是最自然的攀岩法,像爬梯子般爬上一连串的把手点和踏足点。
岩面攀登须切记,一个把手点或踏足点的用途很广泛,看似良好的抓握式把手点(ClingHold)也可用于以下介绍的各种技巧。要懂得因地制宜,运用得有创意。
攀登者可利用把手点保持平衡、引身向上,或提供各种形式的反作用力。
五根指头全用上的把手点最稳固。把手点小时,指头之用法并不明显。例如四只指头勾住小的岩石边缘时,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方向相反地抵住岩边。把手点狭窄或把於岩石的小凹处,可交叠手指以增加把手点之压力。
最常见的把手点为抓握把手点。大的抓握把手点容许整只手掌包覆把手点,小的抓握把手点只容指尖勾住。手指尽量并拢可提升抓握力。把手点若不是容纳五根指头,其余指头须卷起,善用肌肉/肌腱的力量。使用抓握把手点要小心,某些把手法使手指头受力极大,可能导致受伤。
由于向上推进主要靠双腿的力量,有时把手点仅用以保持平衡。捏式把手点可容许攀登者久站于好的踏足点上,甩甩腾空的单手,再向上寻找更安全的把手点或放置岩锲固定点。
攀登者使用踏足点多采踩踏岩石边缘或利用摩擦力两种技巧,两种技巧皆适用的踏足点则取决于个人偏好和鞋具之类型。稍后再讨论第三种技巧∶足部挤塞法。
使用踩踏岩石边缘法,鞋底边缘平放于踏足点上,用鞋底内侧或外侧踩踏皆可,但以内侧较轻易、安全。理想的接触点视情况而异,一般介于和大脚趾尖和关节肉团之间。足踵应高于足趾,如此较精确,但放低脚跟较轻松。用登山靴或攀岩鞋尖踩踏(挤塞--ToeingIn)非常疲倦。多练习之后当能有效利用小的踏足点。
利用摩擦法者,脚尖须朝上,鞋底"黏"在踏足点上。攀岩鞋或柔软的登山靴最适合此一技巧。低角度的岩石不需要真正的踏足点,只要鞋底和岩石接触面之摩擦力足够即可。遇陡峭地形则须将足尖"黏"在踏足点上,不规则之岩面即可提供摩擦力和稳固性。
焦虑常使疲倦加剧,疲倦令腿部肌肉痉挛而颤抖,好像踩缝纫机一般。此时最好心情放轻松、更换腿部姿势--移向下一个踏足点、放低脚跟、腿部打直。
踩踏足点时,尽量在踩踏面积上施力。弯曲足踝可增加鞋底和踏足点之接触面积,加大抓握力。身体倾离岩壁可在踏足点产生向内和向下之压力,增加稳定性。
三、攀岩小细节
(1)系完保险扣要请教练检查,最好请教练给你系"双八结"或"水手结",这样会较安全;
(2)攀前观察岩点、选好路线,可提高攀岩速度。
(3)手指并拢,才能牢牢抓住岩点;
(4)手脚轮流用力可节省体力,必要时向上"悠"一下更会事半功倍;
(5)攀岩时宜穿小半号的薄底鞋;
(6)主动去调节呼吸:初学者往往忽略这一点。攀爬一条路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应该主动去调节呼吸,而不应等快坚持不住了再去调整。另外要强调一点,攀岩是一项很具危险性的运动,若装备质量合格,保护技术过硬,保护人员操作规范、认真,就不会有危险;反之,若装备有质量问题,保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不认真,就容易出危险。因此,攀岩运动中的保护是每个参与者都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而不管他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老手。
(7)尽量节省手的力量:攀岩是用手和脚,通过寻找岩面上一切可利用的支点,克服攀爬者自身的体重及所携带器械的重量向上进行攀登。所有攀爬者应该有一定的手臂、手指、肢尖及腰腹力量。由于手臂力量相对很有限,在攀登过程中,应尽量用腿部力量,而节省手的力量。
手法: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或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
抓握支点时,尤其是水平用力时,手臂位置要低,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尽量把拇指搭在支点上。对于常见的水平浅槽的支点,可把拇指扭过来,把指肚一侧扣进平槽,或横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
(8)控制好重心:控制重心平衡是攀岩过程中最关健的问题,重心控制的好就省力,反之,就会消耗许多不必要的力量,同时也就影响了整个攀登过程。
(9)有效地休息:在一条攀登路线中肯定是有些地方简单,有些地方难,要想一口气爬完全程比较困难(除非这条线对你来讲很容易),所以想爬得高一些,应该会有效地进行休息,一般是到达一个比较容易的位置,以最省力的姿势,边休息边观察下一段要攀爬的线路。这一点在比赛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正式的比赛,攀登路线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只有一次机会。
四、攀岩基本技巧
拉: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点,用力上拉引体向上。
撑:利用台阶、缝隙或其他地形,以手掌和小臂使身体向上或向左右移动。
推:利用侧面、下面的岩体或物体以手臂的力量使身体移动。
靠:利用能够容纳身体的裂缝,用背部靠住一侧岩面,用四肢顶住对面岩石,使身体上移。
胀:将手伸进缝隙里,用弯曲手掌或握拳,以此抓住岩石的缝隙并移动身体。
蹬:用前脚掌内侧或脚趾的蹬力把身体支撑起来,减轻上肢的负担。
跨:利用自身的柔韧性,避开难点,以寻求有利的支撑点。
挂:用脚尖或脚跟挂住岩石,维持身体平衡使身体移动。
踏:利用脚前部下踏较大的支点,减轻上肢的负担,移动身体。
五、有效选择你的脚点
一只脚,能接触支点的只有四处:鞋正前尖、鞋尖内侧边(拇趾)、鞋尖外侧边(四趾趾尖)和鞋后跟尖(主要是翻屋檐时用来挂脚)。而且只能踩进一指左右的宽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个脚掌放上去,为的是使脚在承力的情况下能够左右旋转运动,实行换脚,转体等动作。
换脚是一项基本的技术动作,攀登中经常使用。常见到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跃起,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看起来十分利落,但实际上是错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
正确的方法要保护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趁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贯起来,就象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
攀登中,应明确地意识到自己重心的位置,灵活地控制重心的移动。移动重心的主要目的是在动作中减轻双手负荷,保持身体平衡。一开始学时动作大都十分盲目,不知道体会动作,一心只想一升高度,其实初学者最好不要急于爬高,先做一段时间的平移练习,即水平地从岩壁一侧移到另一侧,体会重心、平衡、手脚的运用等基本技术。在最基本的三点固定,单手换点时,一般把重心向对侧移动,使手在没离开原支点之前就已经没有负荷,可以轻松地出手。横向移动时,要把重心向下沉,使双手吊在支点上而不是费力地抠拉支点。一般情况下,应把双脚踩实,再伸手够下一支点,而不要脚下虚踩,靠从手上拉使身体上移。一定要注意体会用腿的力量顶起重心上移,手只是在上移时维持平衡。一般常认为身体要尽量贴近岩壁,这是对的,可常见一些高手往往身体离岩壁很远,这是因为他们常用的侧拉、手脚同点、平衡身体等技术动作的准备动作需要与岩壁间有一定空间,只是身体上升的一刻,身体贴向岩面。通常重心调节主要由推拉腰胯和腿平衡来达到。腰是人体中心,它的移动直接移动重心,较大的移动往往形成一些很漂亮的动作,把腿横向伸出,利用腿脚的重量来平衡身体也是常见的做法。
侧拉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动作,它能极度大地节省上肢力量。使一些原本困难的支点可以轻易达到,在过仰角地段时尤其被大量采用。其基本技术要点是身体侧向岩壁,以身体对侧手脚接触岩壁,另一只腿伸直用来调节身体平衡,靠单腿力量把身体顶起,抓握上方支点。以左手抓握支点不动为例,是身体朝左,右腿弯曲踩在支点上,左腿用来保持平衡,右腿蹬支点发力,右手伸出抓握上方支点。由于人的身体条件,膝盖是向前弯的,若面对岩壁,抬腿踩点必然要把身体顶出来,改为身体侧向岩壁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身体更靠墙,把更多体重传到脚上,而且可利用上全身的高度,达到更高的支点,侧拉动作有以下方面应当注意:身体侧向岩壁,踩点脚应以脚尖外侧踩点,不要踩得过多,以利换脚或转身。若此点较高,可侧身后双手拉牢支点,臀部向后坠,加大腰前空间,抬脚踩点,再双手使劲把重心拉回到这只脚上,另一条腿抬起,不踩点,保持平衡用,固定手只负责把身体拉向岩壁,身体完全由单腿发力顶起,不靠手拉,以节省手臂力量。发力前把腰肋顶向岩壁,体重传到脚上,千万不能松垮垮地坠着,这点在攀仰角时尤应注意。移动手应在发力前就向上举起,把肋部贴向岩面,否则蹬起后再把手从下划到头上,中间必会把身体顶离岩壁,加大固定手的负担。一次侧拉结束后,视支点位置可做第二个连续侧拉,双手抓稳后,以发力脚为轴做转体,脸转向对侧,平衡腿在发力腿前交叉而过,以脚尖外侧踩下一支点,这时平衡腿变成了发力腿,移动手变成了固定手,做下一次侧拉动作。其间脚发力脚踩点一定要少,否则不易做转体动作。侧拉主要在过仰角及支点排列近于直线时使用。
4.攀岩的好处
攀岩的好处多多,这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徒手攀岩的好处
徒手攀岩是一项锻炼综合素质的运动,不仅可以获得惊人的勇气、过人的力量、极好的柔韧性,更可以提高耐力和判断力,使你在激烈竞争、纷繁紊乱的都市生活中应付自如。在岩壁上攀爬时,生活简单得只剩下自己。
日常锻炼建议引体向上可增加臂力和手指的力量;跳绳可以锻炼身体的柔韧和协调性;乒乓球和棋类对培养判断力大有益处;游泳锻炼心肺功能,全身力量和耐力。小手指并拢才能牢牢抓住岩点;手脚轮流用力可以节省体力,必要时向上"悠"一下更是事半功倍;下降时面向岩壁,四肢伸开就不会在岩壁上碰疼;攀岩时可以穿小半号的薄底鞋,用力不容易多了;攀登前观察岩点,选好路线,可以提高攀岩的速度。
作为攀岩爱好者,无论任何年龄,只要你仍然有面对艰难的勇气,都可以尝试不同难度的攀岩运动。
自备一颗充满热情和好奇的心;
毅力和耐力;
优秀的平衡能力加上敏锐的判断力......
小技巧:系保险扣时一定要耐心请教练检查,打出一个漂亮的"双八结"或"水手结"并不容易。攀爬时,身体应尽量贴近岩壁,这样可以节省力气。脚要横踩岩点上的小窝,可以有效地防止滑脱。
二、对户外活动带来的好处
增加身体柔软度与协调感(Flexibility&Coordinationofmindandbody)这是攀岩的关键能力,其重要性更胜于体力;国外已有医疗领域,将攀岩用来矫治孩童肌肉发展及手、眼、身体之协调训练上。
增强体力(Strength)攀岩运动要的是手脚均衡的力与美,并且足以负荷自己的体重、对抗地心引力,这件事,女孩可是一点儿也不输男孩的。
集中力(Concentration)脚下全神灌注地踏着岩块,留意身体在岩块上位移的每个细节,可以培养一个人对事物的专注程度。
进取心(Initiative)当自己靠着攀登绳承受体重、「挂」在高高的岩壁或岩塔上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坚持?已经不只是勇气可形容,还有意志力、荣誉感,及自我超越的决心。
自信心(Self-Confident)面对比自己身高还高至少3、4倍的岩场,仍毅然中的困难,心性自然要比常人自重与自信。
平衡感(Balance)被称为在岩壁上行走的「蜘蛛人」,行走的基本姿势是「三点不动一点动」,靠的就是平衡感!
5.做好攀岩的保护工作
一、攀岩保护方法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磨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磨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上方保护: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目前流行的操作方法有好几种,但其中安全性较高、使用较多的操作方法是法式保护法,即通常所说的五步法。
1.具体操作步骤:五个步骤为一个周期(以右手为例)。
(1)左手手心向上、右手手心向下,分别握紧主绳,左手向下拉绳子的同时右手向上拉绳子。
(2)右手握紧绳子由胸前回放到右大腿外侧。
(3)左手移至右手上方,手心向下握紧绳子。
(4)右手移至左手上方。
(5)还原至第一步。
2、注意事项:
(1)任何时候都要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放绳子时,双手要协调配合。
(3)放绳子时,要缓慢匀速。
下方保护:
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惟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法。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时,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二、攀岩时如何避免被绳子擦伤
有些小心的地方:别让自己掉在底下绳子上。如果有可能,腿别岔在绳子之间,否则掉下来容易拌成头朝下。保护人有必要时要贴近岩壁,尤其是在第一个保护点(快挂)之后,别让人落下后可能落骑在崩紧的绳子上.领攀人90度附近时意识到坠落方向是否有突出岩点,有必要的话轻轻推壁跳开。有时知道自己不行了要宁可有控制地落下来,尤其是有好的保护点时,养成带头盔的习惯。
被绳子擦伤(ropeburn)是常见,这是许多人喜欢穿长衣服攀岩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石头摩擦,太阳和虫子等原因)附带提一下,严重坠落后有可能脊椎受损时可一定小心,强行挪动会让伤员瘫痪.
三、保护时应该注意的几个环节
1.装备检查
安全带:各部分连接处一定要扣好并反扣,特别是主环,穿着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扭曲任何一根带子(有扭曲就说明穿着肯定有问题)
主锁:锁体是否有裂缝,锁门是否有弹性,最好使用2把锁(一把主环,一把连接在安全带主体上)
绳子:理顺绳子,并检查磨损情况,绳结(岩馆使用最好是兔耳结,并有防脱结),另一头一定要有收尾的结
头盔:检查盔体是否有裂缝,盔带的连接部分(也应反扣)
2.相互检查
人与绳的连接部位:绳结,锁是否锁紧(锁门最好朝向攀爬者,不对向岩壁)
人与安全带的连接部位:腰部束带,腿部束带...
绳子与保护器的关系:绳子穿入的方向一定要准确,可以拉绳子的两头试试并确认无误
保护器和安全带的关系:保护器一定要正确的连接在安全带上,并检查连接主锁是否锁紧。
绳索的松紧度:在离地面一定高度以后,绳索应保持略微弯曲状态,不要过紧(以免影响攀爬者发力,或将其拉离斜面)
注意力:避免在保护时和别人说话,看风景,想心事,接手机,睡觉!
保护动作:要让被保护者停留在较高的位置或是急停(应采用收绳及突然下坐的姿势),要让被保护者有较大的缓冲(应采用送绳及向上跳跃的动作)。
亲身体会:密切关注攀爬者的动作,就象自己在攀爬一样,警惕攀爬者脱落的信号和身体表现出来的预示,对于攀爬者下方的线路构造不同,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免攀爬者撞到突起岩壁)。
提醒:你有义务提醒指出攀爬者可能产生危险的错误动作(用手抓挂片,在危险部位头朝下,快挂挂反了,绳子钩住了,脚在绳子的里面,抽绳的方向不对等等)。
自我保护: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你有问题的话,被保护的人就更惨了。
防止落下物品和碎石:对于身上的装备等等一定要确认挂住了才松手(特别是绳子和下降器,要不你就下不来了),遇到落石不要尖叫(要叫落石,使用保护人能懂的语言,尽量保持口齿清楚)。
脱落的动作:脱落时尽量保持镇定,身体控制住(保持头上脚下,不要横卧,不要背对岩壁),可以用脚适当蹬岩壁,一手抓住离安全带最近的那段绳索,另一手和两脚弯曲,准备撞到岩壁时给与缓冲。
提示:在做DYNO前和休息后重新起步时要提示保护者,遇到特殊状况时也要和保护者进行交流自己关注状态:对于自己和岩壁和绳子的关系要自己首先留意,并及时告知保护者调整(例如收紧,放松,可能要冲坠等)。
保持镇静的心理:当你一切都细致入微的时侯,你应该可以确认自己是安全的,应该可以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去更好的完成路线,所以应该没有不能保持镇定的理由了!
四、攀岩运动伤害及预防
1.手指侧副韧带伤害:
手指侧副韧带之扭伤或断裂是攀岩最常见的运动伤害,其中以中指、食指或无名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和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损伤为主。当攀岩者以动态动作去抠一个岩穴(pocket)时,中间三指的「近端指骨间关节」将在剎那间承受极大施力及大幅弯曲;而捏点(pinch)的动作则易使姆指的「掌骨与指骨间关节」扭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的肿涨、僵硬、慢性疼痛、及运动受限,若对患部施压时手指呈现弯屈及不稳定,则表侧副韧带已完全断裂;如果患者仅感到疼痛,但患部仍稳定,则可能只是扭伤。至于治疗方法,倘若韧带仅是扭伤,须使患部休息并施以冰敷及消肿。接着,可以「邻指合并固定法」将患指及邻近手指缠绑在一起,并对关节变形部位背侧施予轻压,以引导其整复。固定两周后,便可让手指作试度运动。患部的肿胀及疼痛将持续数月之久,但仍可攀岩。倘若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便须就诊作进一步诊疗,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若采非手术方式治疗,痊愈后手指可能会有难以施力的情形发生。
2.屈肌肌腱伤害:
每一根手指皆有两条屈肌肌腱(姆指除外),其中「屈指浅肌」可将「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而「屈指深肌」则可将「远程指骨间关节」、「近端指骨间关节」及「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弯曲。攀岩时,闭锁型抓法(close)容易导致「屈指浅肌」的肌腱撕裂;而抠岩穴(pocket)则易使「屈指深肌」肌腱撕裂。当「屈指浅肌」肌腱撕裂时,「近端指骨间关节」将难以弯曲;当「屈指深肌」肌腱撕裂时,「远程指骨间关节」则难以弯曲,患部的疼痛、肿胀与握力和捏力消失则是两者共同的症状。检查时,可先将「近端指骨间关节」伸直,并尝试弯曲指尖,若患指无法将「远程指骨间关节」屈曲,则表示「屈指深肌」肌腱发生伤害;至于「屈指浅肌」肌腱的检查,则可将手掌朝上置于桌面,将患指外之四指维持伸展姿势并令患指弯曲,若无法屈曲则表该指的「屈指浅肌」肌腱受伤。至于诊疗,受伤后患者应迅速就诊以正确判断病情,并评估手术修复的可能性。倘若决定采手术治疗,则须在两周内进行。
每一根手指内皆有5个环状滑车用以连接、固定骨指与肌腱(姆指除外),而肌腱的经常弯曲便会与滑车发生摩擦,并导致其撕裂。「第二环状滑车」位于「近端指骨」近「掌骨与指骨间关节」处,攀岩者常因闭锁型抓法(close)时过度用力而导致其撕裂,其中以中指及无名指最常见。据统计,约有40%的职业攀岩者患有「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病历。严重时,第二环状滑车将完全断裂,导致屈肌肌腱无法再贴进指骨,并呈现弓形弯曲,即所谓的「弓弦现象」(bowstringing)。第二环状滑车伤害之诊断较为不易,须藉由核子共振或计算机断层方能正确察出病因。至于治疗,倘若仅是滑车裂伤,可将患指以胶布缠裹,并停止攀岩2-3个月;但如果环状滑车已完全断裂,则须以手术来整复。
3.肩部运动伤害:
一般所谓的肩关节,是介于肱骨与肩胛骨之盂唇所形成的关节,而锁骨则横于其上,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盂肱关节是一种球窝关节,肱骨像球状被包在浅浅的盂唇窝中,以主动性的盂唇、关节囊韧带及被动性的三角肌、「旋转带」(rotatorcuff)来提供稳定。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关节、肌腱、韧带与滑囊间的经常性的磨擦与碰撞,将引起诸如:旋转带撕裂、肩峰下滑囊炎、肱二头肌肌腱炎、棘上肌肌腱炎等肩部伤害,我们称之为「夹击症候群」(ImpingementSyndrome)。夹击症候群常见之病况包含以下三种:
4.旋转带腱炎:
旋转带是由肩胛下肌、棘上肌、棘下肌、小圆肌所组成,这些肌肉包围覆盖住肱骨,在肩关节稳定与手臂移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旋转带紧邻由肩峰及啄突所构成的弓形突起组织,经常性的摩擦将造成旋转带破裂,其中尤以棘上肌肌腱的伤害最常见。
攀岩者最常见的肘部伤害是所谓的「上髁炎」。上髁炎依肇因及受伤点不同,可分为「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的高尔夫球肘)及「肱骨外上髁炎」(即俗称的网球肘)。
其中,肱骨内侧上髁是屈指浅肌及侧腕屈肌的起端,而肱骨外侧上髁则是伸指肌及侧腕伸肌的起端,以攀岩着重屈肌力量的特性而言,罹痪内上髁炎的机率因而较高。上髁炎是指前臂屈(伸)肌的牵拉,而引起附在肱骨内(外)上髁起点处的撕裂、发炎、肿胀等病状,其症状包含:肱骨内(外)上髁中心之压痛、屈(伸)指肌及屈(伸)腕肌之广泛压痛等。
至于治疗,患者因让患部肌肉适当休息、施以局部热敷或超音波等物理治疗及进行患部肌肉之拉筋与肌力训练,倘若疼痛复发,则可考虑施行筋膜切开手术。
以下几点原则将协助选手辨视运动伤害之警讯,并将其防范于未然:
1.逐步提升训练强度,给予身体足够的适应期﹔
2.倘若把点非在指力负荷范围内,切勿逞强﹔
3.培养正确的训练方式、改正易受伤的攀登风格或习惯﹔
4.在受伤时须尽快变更计画,勿因求好心切而使病情加重﹔
5.尽量将攀登动作做到平衡,使压力由各肌群平均分担﹔
6.勿因观众之压力或期许,做出超出体能负荷之动作﹔
7.避免将关节伸展至极限,否则将对周围肌腱或组织造成伤害﹔
8.确实依照个别能力决定训练强度﹔
9.为使肌肉平衡发展,须同时训练拮抗肌之力量﹔
10.对锻炼中之肌肉施以柔软度训练,可避免伤害。
6.注意事项
尽管有保护设施,,攀岩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初学者一定要注意安全,请切记,在没有老手指导的场合下,不使用不熟悉的器材,在没有绳子确保下,不作任何危险的攀爬,攀岩前要做好热身,以免拉伤肌肉或筋腱。
一、在岩场上,除要保证自己安全外,还要考虑别人的安全:以及遵守基本的攀岩道德
1、抛下绳索前,必须大喊"抛绳"后才抛下。
2、在任何东西掉落时,必须立刻大喊落石通知,尽量避免造成落石伤人。
3、绝对禁止踩踏绳子,这是尊重自己和别人生命的表现。
4、不要抛掷任何攀岩器材。
5、攀完后应向确保者道谢。
6、离开岩场时,带走你的所有东西(包括垃圾)。
攀岩前要换上适当的衣服,活动关节,放松肌肉,调节心理,使自己处于灵活的状态,当系上安全绳套后,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挑战绝壁。在攀岩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渴望成功,任何的懒惰都意味着失败。
攀岩前要选择好攀岩路线,不同的高度、角度的岩道,不同位置大小的岩眼,其难易程度都会不同。攀岩时要依靠冷静的判断力、坚强的意志,通过四肢的协调,保持有三点贴稳岩壁,保持身体的重心落在前脚掌,减轻手指和臂腕的负担。登顶下落要注意配合下落趋势,适当的用脚支撑,避免擦伤。
二、做好危险防范工作
1、装备的配备和检查
2、保护点的选择要稳固
3、攀爬线路的认识应到位
4、保护员要有熟练的技术
5、攀爬者要有必要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在阳朔攀岩的注意事项
1.阳朔的线路很多是25米以上的,绳子的长度一定要考虑好,养成攀爬前打绳尾安全结。
2.很多线路的顶点是两把安全锁,建议不要使用做上放保护攀登,下降时穿双锁。有的是顶点用旧的攀岩绳穿双挂片加锁的,不要做上放保护攀登下降时要检查清楚是否安全。
3.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攀登前检查好装备是否安全一定要带头盔.有些线路碎石很多.
4.有的线路顶点会很磨绳子,注意不要把绳磨坏了哪可就亏大了!
5.不要过分相信顶链,建议过顶链后加快挂副保安全或用篇带主锁另外做顶链.
6.先锋攀时注意检查挂片是否松动,建议不要用钢丝门的快挂.
7.多向当地俱乐部咨询线路情况或买一本攀岩先导书,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的.
8.注意环保垃圾不要乱丢在攀岩场带回市区,顶点上的主锁和地上的挂片锚点不要私自拆走。否则你将被所有人唾弃!
7.阳朔攀岩全攻略
阳朔,一个集天地间山水精华的小城,奇峰秀美,碧水萦绕,民风纯朴,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这里是自助背包族的天堂,可闲坐西街半个月,晒着暖暖的阳光,几杯啤酒或清茶,能把一身骨头给坐舒懒无比;可租辆自行车,闲散在高田那纯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间,流连忘返,亦可乘竹筏顺着那条古老的遇龙河漂流而下,让自己置身于陶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中.....所以,多数游人都认为美丽阳朔是个静心逸神的休闲小城。但现在,阳朔县城郊外那座座挺拔陡峭的翠峰崖壁上,常常可以看见攀岩的高手矫健的身姿。一种时尚、刺激、挑战自我的运动已开始在阳朔悄然兴起,让这座宁静的小城平添了几分勃发的气息。此地峭壁林立,可进行攀岩的地方比比皆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站在阳朔的任何位置朝任意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可以攀岩的地方。
一、月亮山
月亮山为阳朔一重要景点,离县城约7公里,坐小卡车十多分钟就可到山脚下。上山前得在景区门口买票。攀岩场地在山顶,有一石砌小道直通山顶,需走二三十分钟。
月亮山是阳朔最早,也是最具吸引力和有特色的自然攀岩场。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攀登路线所在的岩壁面向西北。共有14条打好膨胀锥的路线,8条在直壁上,2条位于月亮山拱形的左侧和右侧,另外4条在拱形向直壁过渡的位置,带不同程度的仰角。
从直壁左侧开始对每个岩壁的路线进行了顺序编号,并在路线开始处用胶布作了标记。小及布局各不相同,风格各异,它们可让你尽情体会攀岩的各种感觉。若有足够的实力,还可尝试拱形处那几条最难的路线,在那儿可充分展示你的力量、耐力和胆量。到了拱形顶部,还可趁休息之际享受到无限美好的阳朔风光。
所需基本装备:安全带、下降器、铁锁、快挂(至少15个)、一条60m主绳及绳套若干。
二、大榕树
大榕树比月亮山要近一些,离县城约6公里,也为阳朔一著名景点。路线所在的岩壁在景点以西,穿过一村庄即到。那里有3条打好膨胀锥的路线,2条位于向南的直壁上。
左侧路线分两个pitch,pitch1高度27米,平均坡度85度,难度系数5.11d,pitch2高度15米,平均坡度110度,难度系数5.11b,右侧路线高度28米,平均坡度100度,难度系数5.12a,另一条位于向东岩壁的一个洞口,具体情况不详,据说难度系数在5.12级。
所需基本装备:安全带、下降器、铁锁、快挂(至少20个)、一条60m主绳及绳套若干。
三、金猫洞
此处紧靠公路,离县城约4公里,那里有2条打好膨胀锥的路线。
左侧路线高18米,平均坡度85度,起步为一大屋檐,但支点很大,稍有力量者就可上去,翻过屋檐后的路线上,纵横裂缝多而深,难度小,是初学者理想的攀登路线。右侧路线高18米,平均坡度85度,难度系数5.10a,起步为两个连续的大屋檐,虽支点较大,但跨度也大,需要很好的力量才能上去,翻过屋檐后的路线情形同左侧路线,难度较小,接近终点又是一段带仰角的路线,可选择左右两侧攀登。
所需基本装备:安全带、下降器、铁锁、快挂(至少10个)、一条60m主绳及绳套若干。
四、拇指峰
此峰位于金猫洞和大榕树之间的公路边,离县城约5公里,当地对它并无定名,因其有一条很经典的bigwall路线,又因其形酷似拇指,所以我们称其为"拇指峰"。
山峰高约150m,攀登路线高130m左右,需分五个pitch进行结组攀登,路线主要沿几条大裂缝攀登,保护点除了可利用岩壁上的树枝,其他地方都可用friends借助岩缝去做。
所需基本装备:安全带、下降器、上升器、铁锁、快挂(至少30个)、friends(3套以上)、60m主绳(2-3条)、头盔及绳套若干,若估计一天无法完成,又想呆在岩壁上,还需带吊帐,头灯及足够的食品和水。
五、酒瓶山
位于蝴蝶泉对面,乘由阳朔至高田的小巴,在蝴蝶泉门口下车,可以看到一片宽阔的黄颜色岩壁,穿过一片水稻田地就到了。岩质坚硬,非常干净,但线路都比较新,会有落石。这里的线路大部分是由攀岩爱好者——树树开发的。目前线路总数已经达到了十条,难度适中。
六、中指峰
位于拇指峰对面,两条裂缝线路皆为传统攀登线路,锚点打有挂片。攀爬的时候,应当准备2套机械塞和2套岩石塞,绳子最好是60米的。由于岩壁很尖利,容易剐绳子,下撤抽绳的时候要小心。结组攀登时应当携带手机、头灯、水和少量食品。
七、穿岩藏球
位于铜门山的左侧,巨大的山体中部有两个大洞,其中一个贯穿整个山峰,很容易辨别。乘阳朔至高田的小巴车,经过大榕树公园后,在一个路右侧标有"农夫山庄"的路口下车,沿路向前走,穿过金宝河的水坝,继续向前,发现一个乡村小学,穿过操场,沿田间小路就可以看到穿岩藏球,走到山脚下,沿小路步行至位于山腰洞内,走路一共大约需要30分钟。
攀岩之余可以到右面的洞内走走,穿过石洞向右走,来到一个非常狭小的石门,走进去发现是个可以容纳几百人的大洞,岩壁上还留有人工凿出的方孔,据说曾经是土匪的老巢。
交通贴士:
到广西阳朔有好几种方式,其中坐直达桂林的大巴是最快的,而且都是傍晚开车,一觉醒来就到了,在上车前首先告诉司机你的目的地是阳朔,他们就会在途经阳朔时叫醒你的了。
1.省汽车站广州至桂林的长途车,全都是大宇车,可调式航空座椅,晚上10点开车,第二天凌晨6点左右到达阳朔,价格150元。
2.西华路尾汽车站(彩虹市场旁边)的私营大巴,空调卧铺,下午6点开车,9小时左右到达阳朔,价格约比国营的线路便宜一半。
3.天河客运站广州至桂林的长途车,空调卧铺,晚上7时开车,行程约9小时,价格150元。
4.广州至柳州的T36次火车,下午6:30开,到达桂林要用14个小时,中铺的价格为180元,在桂林火车站有到阳朔的公共小巴,10元/人,约2小时。
在阳朔首主要是有六家俱乐部经营攀岩服务,除了组织攀岩的各项活动,他们都有自己另外的"身份",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专业精神:
1、赤壁攀岩---"赤壁"酒吧在街口的德业楼2楼,近200平方米的面积,有用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抱石线路,其面积之大和变化之丰富均为阳朔人工岩墙之最。每个周末这里都会举行攀岩比赛。
2、中国攀岩俱乐部--"李查德"咖啡厅是西街历史悠久的店子,在县前街45号,它的创始人老铁是国内攀岩界的先行者老铁,James则是澳大利亚的攀岩高手,他们成立了"中国攀岩俱乐部",承接一切关于攀岩的业务,包括提供经验丰富的教练和全套的装备。
3、北线攀岩俱乐部---"哈纳斯餐厅"的老板李树,一位来自北京的小伙子,戴着眼镜,一副书生的模样,但他却是国家级攀岩裁判员和教练员。他和朋友成立的"北线攀岩俱乐部"也是阳朔攀岩培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4、尖峰攀岩俱乐部---"东西坊"是位于西街88号的一间户外用品专卖店,店主姓刘,是位不折不扣的攀岩爱好者,四周贴满了攀岩的照片,这里经常成为攀岩发烧友聚集看攀岩影片和切磋交流的场所。
5、西塘攀岩俱乐部---"喀斯特餐厅"在县前街42号,餐厅的女主人吴小燕已是西街的名人,她喜爱攀岩,并且我行我素。与她一起负责攀岩项目的秋香(并不是位姑娘,是位好汉)是阳朔攀岩玩得最狂的人物。就在不久前他就在没有任何保护(徒手攀)的情况下成功地爬上了高达130米的拇指峰,要知道,只要在这过程里出现哪怕一个微小的纰漏,他就会粉身碎骨的。
6、丰子户外运动俱乐部---在县前街37号,负责人老史(史殿科)在阳朔也是无人不晓的"攀岩浪人"。他既带客人去攀岩,同时也自己爬,自己玩,他很认真地经营着攀岩这项事业,无论是帮客人设计线路还是提供普通的资讯,他都会一丝不苟地做到最好。
费用:平时一般最低为半天150元/人,俱乐部会为你提供所有的装备和器材,以及向导服务,交通费用和门票也一并包括在内。鉴于此项运动的特殊性还有器材的昂贵,一般都很难把价格再往下降的了。
攀岩的基本装备:包括安全带、绳索、攀岩鞋、锁扣快挂、粉袋、保护装置背囊及头盔等。一般地,有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认证标记和欧洲标准(CE)标记的都是经过严格的品质监控下生产的产品,在正确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能确保安全的。
一种运动,她能改变你的生活方式。让你回归自然,找到自我。攀岩,就是她把我从喧嚣的大都市带到了阳朔这片圣土,这片属于攀岩者的极乐世界,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人与岩壁的亲密接触,体会到了溶于大自然中的乐趣。
《户外运动全攻略》全文下载地址:
注:本博客中《户外运动全攻略》系列来源于网络资料,具体来源本人无法知晓,本人仅作整理之处理,文章内容未经实践,仅作参考之用,本文不对其及后果负责。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12-11-30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37:3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睡觉时抽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