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换apple music 音质music分享音乐默认账号

注册花火通行证,没有账号
注册花火通行证,已有账号
关注花火微信
&>&&>& > 正文
  8月18日消息,苹果公司在伦敦宣布2015年苹果音乐节(2015 Apple Music Festival)开始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决定出演的嘉宾至少包括Pharrell Williams、One Direction、Florence、The Machine、Disclosure等歌手和乐队;按照计划,本次音乐节将持续十天(9月19日到9月28日)。
  这次音乐节相对于以往的音乐节有两个变化,一是音乐节时间从以往的整个九月缩减到了十天,二是音乐节的名字从iTunes音乐节(iTunes Festival)改成了现在的苹果音乐节。
  苹果将时间从三十天压缩成十天的原因我们不太清楚。但更改名字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前段时间,苹果发布了Apple Music之后,凭借iPhone设备的巨大用户数量,Apple Music的用户数量也在突飞猛进。凭借这次音乐会,苹果的目的也很简单:继续加强Apple Music的品牌价值,为其在更大范围内的拓展做好准备。
  从之前的消息来看,苹果似乎有将Apple Music扩展到安卓平台的想法。在音乐这种内容消费的业务上,苹果对其它平台一直持较为开放的态度。比如iTunes就有Windows版本,用户可以使用该应用购买音乐。
  对于这次音乐节,苹果互联网软件与服务高级副总裁Eddy Cue说:&我们今年将为音乐迷们带来一些特别的东西。Apple Music Festival音乐节将带来十个难以置信的夜晚,将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表演者带到人们面前,并且能在Connect 和 Beats 1上直接和乐迷互动。&
  按照苹果的说法,Apple Music和Apple TV用户可以获得免费的流媒体直播,另外,Apple TV用户还将有机会观看高清重播。
  至于门票,苹果称今年还将像往常一样通过英国的合作媒体进行发放,在英国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
一周热门资讯
合肥花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
&&&皖ICP备号Apple Music 的实际体验如何?
按投票排序
在 ? MUSIC 还没有正式推出的时代,我们已经可以从 iOS 8.4 beta 以及 iOS 9.0 beta 中感受到苹果似乎在尝试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所有对于这货我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期待,希望:在面对如同 ? MUSIC 这样复杂的产品设计时,苹果能给我一些比较好的启示。以至于更新 iOS 8.4 之后,我就立刻订阅了 ? MUSIC 服务。体验之后的结果是:不太容易打开的瓶子里面装了一瓶好酒。------------------------ 以下是解释 ------------------------对比以软件设计而著称的 Paper 最后得到的评价是“好看的瓶子里面装了一瓶烂酒”,我更喜欢现在的 ? MUSIC。我觉得以上的回答都是在回答“iOS 8.4 中预装的 Music 应用的体验如何?”而不是在回答 ? MUSIC 的体验如何。对我来说 ? MUSIC 是一瓶好酒,瓶子也是一个好瓶子,只是打开方式有些不太友好。我们在使用软件的时候是在体验软件还是在使用软件?在面对一个新的软件或者是服务的时候,我总是这样问自己好让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从以往只是注意 IxD 与 GUI 的阶段跳出来。------------------------ 分割线 ------------------------其他两位老师已经把整个交互过程剖析的很透彻,我说说他们可遗漏的部分,按照一般 tab bar 顺序的设计原则,此次 ? MUSIC 的重点应该在 For You 中,也是 Apple 收购 Beats Music 的主要原因。以下是我的 For You:以及……以及……还有……还有……不放了,这是经过几天调教之后的结果,音乐爱好暴露了一些。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这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遍,尤其是各种 INTRO 的 playlist,然后发现你喜欢的类型的其他歌手。和 Beats Music 的模式一样,也是由人工来甄选的。这个服务给我的一个感觉就是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冰冷的机器,但是躲藏在机器后面却不缺乏温暖的人心。(然而我的 iPhone 5s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稍微用一下也很“温暖”,sad!对比之前用的比较多的豆瓣音乐和 Spotify,我才发现这样这样一个原因导致我在使用这两个服务一段时间之后总是难以坚持下去:推荐给我的曲目很多时候和我本身喜欢的曲目没有关联,或者感受上是没有关联的。? MUSIC 的 For You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的了这个问题,而且解决的方法很古老却也有有效,就是不停的出现用户已知的意象,就好像在 icon 设计中使用现实中常见意象作为设计的基础。“啊……原来 xxx 和 Nirvana 是一个时代的”“xxx 和 xxx 是一个风格”“INTRO OF XXX 里面有 xxx 的其他曲目诶,也还不错”……诸如这些自我暗示叠加起来,构建了我良好体验的基础。所以我是非常喜欢 ? MUSIC。------------------------ 分割线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虽然我很难说服自己 connect 是一个非常棒的产品设计,但是看到这个之后我立马觉得就算每个月
$9.99 也是超值。苹果实在是太会做这样的事情了。希望做设计的诸君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也多考虑一下“人”的角色,包括我自己。------------------------ 我担忧的问题 ------------------------相信体验过 iOS 9 beta 的朋友都对新的 Action Sheet 印象深刻,在 iOS 的 Music 中我们可能会看到高度最高的 Action Sheet,比如下图:iOS 9 beta 中的 Action Sheet:iOS 9 beta 中的 Action Sheet:于是我们就能好好看看 iPhone 5s 上的 iOS 9 beta 3 了(搬小板凳,看戏状态……于是我们就能好好看看 iPhone 5s 上的 iOS 9 beta 3 了(搬小板凳,看戏状态……------------------------ 分割线 ------------------------一些废话:突然想起我现在身处的项目,由于
的原因,整个产品基本的稳定运行都得不到保证。前端的小问题加上后端的小问题,然后就有大问题了。诸君在认真对待设计的同时,请一定不要忘记注意隐藏在产品背后的质量问题。然后如果能更多的考虑一下“人”作为使用者的角色,那就太棒了。顺便……我团队现在有好几位“某位同事”都已经离职了,iOS、Android、Back-end(Node.js 并不抵触使用新语言重写)!请给我简历 lixi# (# -& @ )。
Apple Music 一个把音乐当作艺术传播,能让你用到眼睛疼 手指酸 却又乐此不疲的音乐 App使用一周后,个人体验笼统来说:音乐内容让人沉迷,操作逻辑让人迷茫,展示编排和软件稳定让人抓狂。但具体来谈的话,操作和设计已被楼上吐槽的足够多了,不如从Apple Music的基本元素开始,试着了解其逻辑开始。基本元素歌曲---也许是全网流媒体最佳的听觉体验优点:曲库广 音质佳曲库广,有 iTunes撑腰,说不上每个人想听的都在,但至少竞品中间绝对的第一梯队。音质佳,AAC 格式的高压缩比 和 苹果自家压缩编码的天然优势,音质比起大多
数竞品的320K mp3或ogg 格式,是有可被察觉的优势。对于熟悉的歌曲 或 长时间试听后对比 ,差别会更加凸现。槽点:
因为不同歌单添加的歌曲版本不同,造成音乐库里同一首歌曲,会在不同专辑间显示,或在同一张专辑可能会重复显示多次,造成显示混乱。若是用左划歌曲或其他操作,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版本中间穿越(Live Demo Original Explicit Unplugged 甚至其他歌手的演绎版本...)不仅视觉明了,而且对歌曲体验和理解更有趣。歌单---也许是每一个乐迷的音乐盛宴这是我个人认为 Apple Music 中最核心 也是最使乐迷沉醉的部分。总体分为三类 :Apple歌单 情境歌单 和 专业第三方音乐媒体歌单,以艺人 年代 流派 厂牌 情境 季节等纬度,一元或多元组合后编选优点大多数歌单的标题下,有简明的该要介绍,让每一个乐迷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想赶紧收集到自己音乐库里。并非停留在百万音乐数据储存的公共云盘 App, 多维的歌单组合方式,并且在此之下更加细分,在大的客观纬度下更加细分,加入 Influences、Intro、DeepCuts、The A-List等感性子纬度。这两点让乐迷在享受听觉盛宴 听饱了的同时,天然地把曲风 艺人厂牌 的起源 发展 代表曲目,在脑海建立了框架坐标。让不同深度的乐迷,可以更深一步在音乐世界找到更多的快乐。让刚刚对音乐产生兴趣的雏鸟,可以迅速成长为对亲友如数家珍讲述一个乐队发展史的老炮。或是让原本把音乐功能化当作背景音的听者,激发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这在以前是要看乐评网站 音乐杂志 专业书籍才能做到的体验,而 Apple Music 用歌单这种,简明自然个性化的方式,达到了相似的梳理效果 而直观程度却超越旧媒体的体验。槽点首先是离线下载稳定性,下载常常缺歌,甚至在歌单中有几首已下载歌曲的情况下,甚至会不开始下载,当然这可能有我在天朝的网络状况复杂的原因。不同类型的歌单 在我的个人曲库 目前全都混在一起 按字母排序展示,显然不是最人性化的方式。显示时完全可以按照其原本的歌单种类 细分归类,按情景 按歌手 按曲风 按年代...更直观富有逻辑便于查找离线几个歌单后,用户个人曲库就会出现很多只有一两首歌的艺人 或专辑,对于想找整张专辑来听的用户 不得不说是灾难,逼着用户用内部搜索。完全可以按专辑 艺人的曲库离线翔实程度归类,让不同听歌习惯的用户 都可以最快找到想听的。对歌单中某一艺人感兴趣时,只能跳转到 iTunes Store,而非艺人主页,简直匪夷所思,逼着用户再度搜索,增加找歌时间成本。
(如图,不同类型的歌单混乱显示在一起)
(如图,不同类型的歌单混乱显示在一起)电台---(Beats1) 也许是全网面对大众最强的音乐推广平台优点首先当然是24/7其次筛选口味 在大众接受范围 却不媚俗 ,有 Hit热歌 也有各流派易于大众接受的悦耳单曲,有欧美大厂牌一线巨星 也有非洲独立小众艺人。在现在的音乐环境,能做到这样的口味平衡真的很难,需要极其辛劳的人工筛选工作。这样的筛选口味,让全世界每一个用户都愿意打开这个电台 插上耳机独自欣赏 或放心地公放分享 把更多的人转化为乐迷 购买付费套餐,让每个大小艺人都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这里全世界传播 却不觉得有损格调。容易忽略的是,不只是歌单,有DJ 亢奋的人肉推荐,有热线电话点歌,让电台充满了人情味,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心情,打开电台都会感受到温暖和陪伴槽点歌单埋的太深,不够简单明了和歌单一样,不能直接转到艺人主页Connect----最具前景的音乐互动站优点艺人可以在这里分享和音乐有关的一切,甚至可以直接从GarageBand上传艺人可以在这里稳固自己的受众,和粉丝用音乐建立持续的联系。因为流媒体的分发方式,这并非一个销量优先的平台,所以不同于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关注于花边八卦,一有更火的歌手 就被镁光灯冷落。在这里可以真的用自己想做的音乐,用音乐艺术本身,稳固住部分粉丝,获得稳定的商业价值,稳定的作品播放量,稳定的版权收入。这是一个新兴待挖掘的音乐人商业渠道槽点暂时艺人都在试探,发发MV,发发新歌旧曲,并未把这个渠道的潜力充分利用。只有 Apple 官方各大帐号一直在刷屏社交互动属性有点弱,并不能达成和艺人有效的互动综上,根据 Apple Music的基本元素分析,可以大致推断出其各功能的定位FOR U 为您甄选---老炮编写的乐迷成长指南New 新内容---花筒般的流媒体音乐杂志Radio 广播---全球24/7的音乐产业公众推广平台Connect---有待挖掘的音乐粉丝经济互动站从音乐创作 宣传 分发 乐迷培养 粉丝经济 ,闭环的产业链全都在Apple Music里虽然,Apple Music目前第一个版本,有着这样的优点,那样的不足,但永远不要忘记 Apple 强大的生态链,iPod Watch iPhone
Mac Windows CarPlay...没有一个竞品,可以有与之相当的渗透力。开脑洞多想一点,正反馈的作用也是惊人的:唱片公司愿意和这样的平台合作 拿来更多更好的东西,乐迷喜闻乐见 为了随时随地享受音乐盛宴 购买更多的苹果生态产品,苹果公司凭此经验越来越懂得如何读懂用户口味 能做的也就不只是音乐 ,可以是已经着手的新闻,可以是社交,可以是购物... 可以是生活中的一切,苹果的品牌也就可以不只是数码硬件,而是与人有关的一切。以上。
话说其实Apple Music还是让人小兴奋的,毕竟一个一向以精致产品著称的巨头出了款流媒体服务,而且对于我国群众而言,Apple Music跟iTunes Radio一样不用换ip就能用。怀着激动的心情,然后就被各种意想不到的设计逻辑惊呆了。当然,对于有些出品方有些场景有些功能有些人群有些市场而言,“设计”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里讲的“设计”,并不仅仅指界面是否美观,而是也包含了操作逻辑。这也让人再次思考这个问题:一个音乐网站,跟一个音乐app,设计和操作逻辑的不同是什么?可以继续扩展:一个新闻网站,跟一个新闻app,设计和操作逻辑的不同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就集中展示下Apple Music诡异设计的代表:new页面吧,也就是【新内容】tab。Part 1以下展开该页的从头下拉到尾的全部截图,咱们先看看一级页面:注意:注意:1,最上方的Taylor Swift焦点图是可以左右滑动换图的哟~ 而下方三列排列的方块则不可以左右滑动2,向下滑动刷新页面时,NEW MUSIC与上方的焦点图会割裂开来3,注意最顶端那个流派选择下拉菜单,目前处于All Genres状态,这个一会再说好,我们继续下拉:三列式的方块排列下面,加入了一个带封面的列表设计:HOT TRACKS三列式的方块排列下面,加入了一个带封面的列表设计:HOT TRACKS再往下拉,我们发现呈现了一种比较统一的设计:三列方块排列+带封面的列表,如下面两张图所示再往下呢,新元素粗线了!再往下呢,新元素粗线了!瞧那三条绚烂的紧挨着的横幅:APPLE MUSIC EDITORSACTIVITIESCURATORS再往下,又有惊喜,出现了扁长方形的视频叶~继续往下:嗷~回归了三列式正方形排列+列表继续:最底端又出现了新元素。继续:最底端又出现了新元素。列完一级页面,横竖都更像是把一个传统的音乐网站缩小一下,塞进手机屏幕,需要你使劲的下拉来浏览制作者所设计的所有功能和内容,相当的眼花缭乱。Part 2如果说以上列出的一级页面除了活脱脱像一个传统音乐网站,似乎也没到抓狂的地步,那么咱接着点击,看看进入下一级页面都有什么惊喜。先从顶部焦点图开始:左右滑动焦点图,选个专题进来,发现分两种:专辑+艺人下面这个Muse的页面就属于专辑页面(请忽略底部tab上方碍事的控制条,这个一会再说)而这个AC/DC的,则属于艺人页面而这个AC/DC的,则属于艺人页面但同样是艺人页面,以上是AC/DC的页面,以下是Neil Young的页面但同样是艺人页面,以上是AC/DC的页面,以下是Neil Young的页面背景色不一样必然没什么啊,艺人风格不同嘛。问题在于咱能把其中内容统一一下吗,一会有大图一会没大图。。。(请再次忽略底部tab上方碍事的控制条,一旦点击了什么开始播放,哪怕暂停,这个条就一直悬在那儿了,直接减少屏幕面积。上拉此条就进入播放控制页面,上一首下一首啊红心啊什之类的)背景色不一样必然没什么啊,艺人风格不同嘛。问题在于咱能把其中内容统一一下吗,一会有大图一会没大图。。。(请再次忽略底部tab上方碍事的控制条,一旦点击了什么开始播放,哪怕暂停,这个条就一直悬在那儿了,直接减少屏幕面积。上拉此条就进入播放控制页面,上一首下一首啊红心啊什之类的)好啦,凡是三列方块排列,点进去要么是专辑页,要么是播放列表页。这个就不再贴图和赘述了。下面点NEW MUSIC进去,如下,不错,整齐地排列:点HOT TRACKS:貌似也很正常点HOT TRACKS:貌似也很正常点TOP SONGS:这是个榜单,惊喜来了,右上可以选Genres呀~那么问题也来了:为毛NEW MUSIC点进去,就没有Genres选项呢?嗷~对,就在new(新内容)一级页面最顶端,有个下拉菜单,是可以选Genres的,问题是比如你从All Genres改成选Blues,那么,整个new(新内容)的页面,所有内容,都会刷新,更新为Blues音乐。多么像传统音乐网站的“频道”啊,摇滚频道、爵士频道……那么问题接着又来了……当我在new(新内容)页面顶端,选了Blues,整个页面就变成Blues频道啦,可是点开这个TOP SONGS,默认也是Blues榜单,但是右上角这个Genres选项,意味着,我在Blues频道里,也能看Dance榜单…………………………接着往下更大的惊喜来了:new(新内容)顶端的Genres下拉菜单,无论是你是选All Genres,还是Blues,还是什么,也即不管你的new(新内容)页面变成了Blues频道,Rock频道,还是什么频道,下面这三个绚丽的横幅是永恒不变的:APPLE MUSIC EDITORSACTIVITIESCURATORSPart 3 咱们接着点这三个永恒的横幅第一条:APPLE MUSIC EDITORS :点击之,进入以音乐风格为区分的Playlist横幅点BLUES进去吧:嗷~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第一屏的Featured,跟new(新内容)页面一样啊~三列式方块+列表,既有专辑推荐又有playlist推荐,中间还加了个Radio。这都第N级页面了,突然又搞的跟一级页面一样如此丰富……………………点BLUES进去吧:嗷~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第一屏的Featured,跟new(新内容)页面一样啊~三列式方块+列表,既有专辑推荐又有playlist推荐,中间还加了个Radio。这都第N级页面了,突然又搞的跟一级页面一样如此丰富……………………对了,还可以Follow这个Blues。原来不止可以Follow艺人,还可以Follow某一个音乐流派。于是问题又来了:我Follow一个艺人,就可以在Connect上看到该艺人刷新闻刷新歌了,那么我Follow一个Blues,能干什么呢?现实是,Follow这个Blues,并不是Follow了这个流派,而是Follow了Apple Music Blues账号………………………………如此,就能在Connet上看Apple Music Blues这个账号刷新闻刷新歌…………………………………………………………感觉智商受到了打击。看上图和下图,那么还有个问题又如期而至:那我干嘛不在new(新内容)的首页,最顶端下拉菜单,选Blues搞定呢,为毛要通过这么深的路径又进入一个循环嵌套的Blues频道呢?少年,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嵌套的Blues频道,可是APPLE MUSIC EDITORS哟~也就是Apple组织的专家人工整理推荐的哟~那么new(新内容)首页选Blues频道出来的音乐,,到底是啥???好啦让我们回到new(新内容)页面,使劲儿下拉,再来到这永恒的三个横幅,点第二个:ACTIVITIES。进入后,就是以场景区分的一系列横幅,跟上一条横幅比这个路径设计还挺统一嘛。点Celebrating进去瞧瞧:这个倒是一目了然,就是简单罗列一些playlist,没有搞成像刚才一样几乎克隆一个new(新内容)一级页面。点Celebrating进去瞧瞧:这个倒是一目了然,就是简单罗列一些playlist,没有搞成像刚才一样几乎克隆一个new(新内容)一级页面。好,点击永恒三条横幅之第三条:CURATORS这里都是很权威的媒体制作的音乐推荐:点个DJ Mag试试吧:也是简单地罗列一些playlist。另外,也可以Follow。这个Follow是容易理解的:Follow DJ Mag的账号。点个DJ Mag试试吧:也是简单地罗列一些playlist。另外,也可以Follow。这个Follow是容易理解的:Follow DJ Mag的账号。Bonus耐心的我一路迷惑着使用了一遍逻辑上眼花缭乱的new(新内容),当点到radio(广播)tab时,那个清晰和简明简直都要感动哭了。显然,整个Apple Music里,从discover角度讲,最不诡异最正常,也即好用的,就是这枚radio(广播)了。但是,这枚radio(广播)也不是没有槽点:无论在For You,还是在new,还是在Radio,总之每首歌、每个艺人,点右端的省略号,都会弹出一个菜单,其中就包含:开始播放电台。也即点了“开始播放电台”,就自动建立了一个关于该歌曲、该艺人的电台。那么按理说,管理这些电台,就应该在radio(广播)tab里进行对不对,就像之前的iTunes Radio一样。可是,见下图:在其他页面针对某首歌、某个艺人点击“开始播放电台”后,radio(广播)页面的RECENTLY PLAYED自动出现了刚才建立的电台。在其他页面针对某首歌、某个艺人点击“开始播放电台”后,radio(广播)页面的RECENTLY PLAYED自动出现了刚才建立的电台。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建了好多个自定义电台呢?这屏幕能摆下吗?这些电台都在哪儿能点?点击RECENTLY PLAYED进入电台列表:见上图,原来我自建的电台,都按时间罗列在RECENTLY PLAYED里。没法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没法按艺人/歌曲排列,并且没法删除……………………见上图,原来我自建的电台,都按时间罗列在RECENTLY PLAYED里。没法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没法按艺人/歌曲排列,并且没法删除……………………也就是说,在radio(广播)页,99%突出Apple Music为你安排好的电台,而你自建的电台呢,1,无法在这个页面直接点某个加号直接自建;2,无法删除;3,几乎完全不给空间去陈列。不知道Apple Music跟以前的iTunes Radio有什么深仇大神。最后,还是要再说一下并没有明显逻辑混乱,但依然不够好的“定制”功能,也就是直接照搬Beats Music的一打开让你选流派选艺人的Choose Artist For You先选Genres。对于专业乐迷而言,罗列的这些Genres实在比较粗枝大叶,列出的每一项,都可以再拆解成很多子流派,甚至子流派还可以继续拆解。于是问题就来了,我点选Pop的后果是,在下一页选Artists页面上出现了Whitney Houston。不是我不喜欢Whitney Houston,而是首先Pop下也会有很多子类,其次更别提当今音乐发展流派融合越来越多,横跨至少两个流派的音乐比比皆是,而在Apple Music上,我选Pop,罗列出Whitney Houston,我点选Whitney Houston,于是For You(为您甄选)自动推荐Mariah Carey,这一系列判断,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我还在这儿点半天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点选完Genres,选Artists。问题自然就来了:因为之前Genres过于笼统过于粗枝大叶,基于某个很笼统的Genre所列出的Artist,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准不准了。狂点一顿,总怕选少了导致For You(为您甄选)有大偏差,于是在此点右下角More Artists,希望多罗列一些,然后就进入了痛苦地戳泡泡流程,左一个新泡泡右一个新泡泡,中间这些泡泡移动又特别慢,于是不得不不停左右滑动找新冒出来的小泡泡。总之,很麻烦。点选完Genres,选Artists。问题自然就来了:因为之前Genres过于笼统过于粗枝大叶,基于某个很笼统的Genre所列出的Artist,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准不准了。狂点一顿,总怕选少了导致For You(为您甄选)有大偏差,于是在此点右下角More Artists,希望多罗列一些,然后就进入了痛苦地戳泡泡流程,左一个新泡泡右一个新泡泡,中间这些泡泡移动又特别慢,于是不得不不停左右滑动找新冒出来的小泡泡。总之,很麻烦。关于这个戳泡泡活动,就如之前所说:如果你是世界上最早几个流媒体音乐服务,尤其还是点播型,这么搞是很有意思很有意义很具开创性的;而在落后这么多年时,在当前一堆出色的竞品尤其还有领头羊存在的情况下,还搞成这样,上来还要先让用户各种填表,理念上略土,意义嘛也不大:对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用户,点选这个意义大吗?对于特别明确自己喜欢什么的用户,那变着法儿让人家选来选去的意义大吗?对于喜好特别宽泛的杂食性用户,得狂点半天生怕漏掉谁导致推荐不精准。 总之,戳泡泡活动还是适合小白用户,就是对音乐风格不太了解,模糊知道有那么几种风格,然后即使愿意尝试各种风格,但每个风格下还是都偏向听一些主流大众爆款音乐的用户。个人觉得,Echo Nest对用户的5维度划分还是挺科学的:Adventurousness,Diversity,Freshness,Locality,Mainstreamness如果你Adventurousness,Diversity值都很高,那使用Apple Music将比较痛苦,因为其诡异的操作逻辑、眼花缭乱的专题、复杂的层级,导致了Discover的过程比较艰辛。而Spotify、Rdio在这方面可优秀多了。这方面Apple Music甚至不如他的前身Beats Music。甚至觉得,国内同行们的产品,都不落下风。不过,大家可以升级最新的iTunes,试试iTunes版的Apple Music,虽然存在同样的流派划分、操作逻辑问题,但真是比手机版好多了,进一步说明,手机版确实是把一个音乐网站塞进手机………………再补充一句:以上纯说产品。至于Apple Music的市场表现,能轻松铺到100个国家/地区,且又拥有大批宗教般的信徒,就保持继续观察好了。------------------------------------------------------------------------------------------------------------------一句话总结:感觉Apple Music的操盘者是位45岁以上的热爱音乐的大叔,他饱含热情地向用户介绍不同的音乐风格,拉来各种名人明星权威媒体帮用户推荐好音乐,变着法儿的做各种专题帮助用户去发现去探索。但无论是对音乐风格的理解和划分,还是传统音乐网站式的页面风格、专题组织,还是操作逻辑上的不考究,都透露了这位大叔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末。
iOS 8.4 上新的 Music app 就是我常說的那種看起來很炫酷其實設計很糟糕的典型。—— 实际体验: 非常糟糕. 前面
老师已经说了在界面布局上的各种混沌了, 我这里着重说一下在进入 Apple Music 时的体验. 在初次进入 For You 界面时, Apple Music 会让你选择喜欢的音乐风格和艺人. 这个界面看起来似乎很漂亮也十分有创意, 然而使用体验却是毁灭性的糟糕: 在 iPhone 5s 上, 气泡中的文字已经被压得很小了, 而气泡的不规则分布让让屏幕空间被大量浪费想要浏览所有分类必须卷动; 而苹果让所有的小球带上了物理特性, 导致了卷动停止之后小球并不会静止而是保持惯性运动, 直到不操作很久之后才会静止 —— 在运动状态下的小球, 小小的文字, 可读性毁灭; 而被选中的气泡会膨胀, 当三个或更多的风格被标为 Love 之后, 继续浏览风格分类就变成了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 —— 屏幕中只能完整显示三四个未选中风格. 还好, 音乐风格的总量并不是很大.当点击了下一步之后: 相比起风格, 音乐人的总数显然要多得多. 于是, 我被迫不停地重复卷动 —— 停止操作并等待 ——选中 —— 卷动更多的次数 (别忘了, 选中的气泡会膨胀, 占用更多的屏幕空间) —— 停止操作并等待 —— 选中……. 相比起风格, 音乐人的总数显然要多得多. 于是, 我被迫不停地重复卷动 —— 停止操作并等待 ——选中 —— 卷动更多的次数 (别忘了, 选中的气泡会膨胀, 占用更多的屏幕空间) —— 停止操作并等待 —— 选中……. 在选中了五六位音乐人之后, 我的耐心被完全耗尽, 完全不想再探索更多音乐人, 气急败坏地点了 Done 退出了这个界面. 在点击某张专辑开始播放之后, 短短的十分钟之内我就已经因为这两层底栏发生了不下五次误操作, 以至于我强烈地认为 Android 版本的 Apple Music 至少在这点上会虐爆 iOS 版. 然而 Apple Music 又不能做到让我在首页里获得所有我想听到的音乐, 采用 drawer 并不是一个十分恰当的选择. 这么一想, 又实在是令人担忧... 撑满整个 iPhone 5s 屏幕的 撑满整个 iPhone 5s 屏幕的 11 项菜单项. 十一项菜单骑脸, 我实在是遭不住啊! 点击左上角图标进入个人主页, 看到了一个 Following 的项目. 作为一个接触社交网络多年的用户, 我第一时间认为这个项目应该和 Twitter 客户端的个人页里的 Following 差不多. 点进去一看: 好像确实是差不多嘛. 于是习惯性地想点进 Hans Zimmer 的个人页面... 然而完全没有反应. 这个列表项给出了高亮反馈, 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反馈... 在数次尝试之后, 我觉得可以得出结论: 这个列表唯一的功能就是让你取消对某个音乐人的关注...... 实在是太反直觉了好吗! 最后说个和体验没太大关系的: 仿佛回到了五年前, 我妈刚刚买到 iPhone 4 的时光... 仿佛回到了五年前, 我妈刚刚买到 iPhone 4 的时光... 总结: 这是我用过的最糟糕的苹果公司产品. 大概没有之一吧.
我的Connect里面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了个我听都没听说过的Major Lazer,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试听了一下,完全不是我的菜,尼玛为啥推荐给我……加上看起来很美但是仔细一用垃圾的设计,我无力吐槽了为什么不能隐藏Connect?为什么不能隐藏Connect?为什么不能隐藏Connect?重要的问题问三遍,我说完了
满意点:1、100%全正版曲库2、全部为真·高品质音乐,其中许多直接从母带直接转录,比QQ音乐之流的假无损、假320kbps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3、音乐专家人工挑选的播放列表 + 精准的算法,推荐的音乐非常符合用户口味。吐槽:1、UI 设计简直 total mess,操作逻辑混乱、界面布局无序。Recently Added 那一栏已经不知道下意识去划了多少次结果一下子就跳到了播放列表。弹出式菜单一整个屏幕的字吓得我飞到了天上。建一个播放列表要经过无数个步骤。2、Bug 超级恶心。Remove Download、Remove from My Music 对我原有的歌曲似乎完全无效。3、各种功能说明令人困惑。感觉啥东西都是 Your music is available on all your devices。我也没搞清楚 Apple Music、iCloud Music Library、iTunes Match 到底分别对应哪些功能。关闭了 iCloud Music Library 却发现音乐 app 里还是可以 Remove Download、Make Offline Available,还是有 Remove from My Music。关掉了 Apple Music 却还是有个 Connect 在那里。太复杂了。这两年苹果的软件到底出了什么毛病……
开通服务以后原本用电脑同步的音乐专封被强行同步成和在线乐库一样的,有些真是丑爆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幾個置頂答案裡充滿了大量的重複截圖,對答案質量的提升並沒有提高多少。單方面 "amazing" 或者「非常糟糕」之類的評價也不能完整反映 Apple Music 的真實體驗。---分隔線---1. 設計1.1 這不像 Apple 的作品。雖然我覺得從進入 Music 那幾個圈就開始挑刺是赤裸裸的裝逼行為,但滿屏幕的菜單和各個介面的邏輯混亂到了腦殘果粉也不能忍的地步。1.2 播放介面很好看。1.3 從 WWDC 漫長的 One More Thing 即可感覺到,Apple 似乎把自己的用戶真的當成了什麼都不懂的小白,Music 這個 app 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茫茫多的文字說明,連換個頭像設置個類似 "@xxxx" 的個人帳戶都要一堆廢話。在喬布斯時代,這是官網 support 裡才該出現的內容。2. 音樂2.1 就算你是美國區帳號也不要得瑟,不翻牆會卡哭。2.2 不知道大家情況如何,就我個人而言,「廣播」欄目下各個風格中的音樂整體都蠻好聽的,在一天使用後,「為你甄選」欄目裡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我喜歡的藝人、專輯和音樂合輯。3. 總結3.1 Apple Music 的內核——音樂——是足夠好的,對比 spotify, 我個人覺得 Apple 的音樂推薦更符合我的預期。音樂推薦的準確性直接關乎一個「個性化訂制」音樂產品的品質。這決定了 Apple Music 的發展空間可以很大。3.2 混亂的設計應是「急於上線服務」和「一定要在 iOS 8.4 上線」兩者衝突與妥協的結果,希望 iOS 9 可以得到改善。3.3 結論:如果你真的喜愛音樂,且擁有穩定翻牆的途徑,那一切都值回票價。---分隔線---「正在下載音樂。」這則提示裡的那個句號我特麼真的忍不了!以上。
作为一个国内的用户(当然是使用美国iTunes帐号),用了一天,觉得体验不能算好,至少不能说是达到苹果产品的水平。第一是乱,界面、内容像拼凑起来的感觉,比当年第一次用Spotify的惊艳感觉差远了。第二是信息缺乏,找歌不方便,歌手信息很少,歌词没有。跟国内最好的流音乐服务网易云音乐相比,没任何优势,三个月后我一定不会交钱续订。ps:那个connect就跟老乔发布的ping一模一样,也许命运如此,苹果始终搞不定网络服务。使用10天后更新:软件设计仍然烂,乐队信息仍然极度缺乏,杂烩的感觉很严重,connect必死。但是,“for you”是如此的精彩,带我穿过软件的迷雾,进入音乐的天堂。这是一个有灵魂的流媒体服务,就像一个live house虽然可能设备简陋、灯光昏暗、人声嘈杂,但只要有我爱的乐队在台上,当鼓声、琴声、歌声响起时,一切都不重要了。
功能逻辑实在是太混乱了,比如又是加红心,又是加到”我的音乐“,不是正在播放的歌还不能加红心,只能加到”我的音乐“很多细节不堪入目,你那个欧美流行电台整个黄色图片把字全盖住了,瞪大眼睛都看不到。优点:正版、相比较spotify华语歌多好多~
用正版不是问题,每个月十块钱也不是啥事儿,问题是你在大陆好不容易来了,你把服务器和网络弄弄好吧......求你了,不要老是每次在一个歌单里所有歌无限下一首,最后啥声音都出不来= =
------热烈庆祝 Apple Music 进入中国!------之前回答中的问题都消失了,资料库不会混乱了,挺好。而且现在中国区价格简直就是良心,我从港区滚回来了……并且目前没有发现中国区和港区的内容有什么区别。苹果大法好!----------------------过了很久的更新线:-------------------------我已经把 Apple Music 隐藏了,iCloud Library 也给关闭了。在试听期结束之后也不打算续了。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之前的资料库全乱套了。歌手名字发生了改变(比如中文-&英文,韩文-&英文),导致了一张专辑被硬生生的拆成了两张,而且不同的专辑歌手名字还不是一样的,有的在「陳奕迅」里,有的在「Eason」里,找一首歌很累。而且,从 Apple Music 里保存到「我的音乐」里的歌曲的简介中,歌手名全都是英文,这就加重了分裂感。并且,我到现在都不明白「移除下载」和「从『我的音乐』中移除」以及「删除」这三个选项,感觉有点乱。其他的问题都好说,比如操作逻辑有点乱啊(还是能够在三步之内找到想要的歌曲的),页面内容太多层次不清晰(习惯了就好),但是音乐库混乱,这个问题太严重了。而且到现在为止我的试用期还没有结束,我不知道试用结束后还会我的音乐库还会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我已经怕了。虽然我会失去让我非常满意的「为您推荐」和「广播」,不过还是先这样吧。等到以后资料库不再混乱了,再重新开启这个不错的服务。-------以下是原答案----------就我个人的使用体验:全球最庞大的乐库之一,你可以收听全曲库,歌曲的量足够了。家里正常的网速可以保证流畅收听,要听歌很简单。推荐的歌单比较准,我今天就听了一下午。以上三点就已经很棒了。以前听歌也只能在商店里听一分半,现在可以全曲听而且还可以缓存到本地,我直接跪了……价格上,每个月 HK$48,真心不贵,比美区便宜,更比我自己掏钱买单曲买专辑便宜太多……三个月试听结束后就自动续订吧,我是离不开这么棒的音乐服务的。p.s. 看到上面有回答说要先扣费才能听的,我看到扣费的时候直接点的取消,然后在试听就没有扣费了。
不是特别的音乐爱好者不过早上更新想着版本号更新就更了这么个软件一定得试试...首先需要美区帐号 登录后想试用还一定要绑定一张美国信用卡实在很想试用一下可以去淘宝买张虚拟信用卡 可以用的...联通4g的网速还是很感人的 刚打开应用的时候界面的内容可能载入会慢一点 不过在线听歌还是不错的没出现过卡顿 断断续续用了一天流量大概耗了150m吧 另外那个电台beats 1不开VPN的话会报错 VPN是挂在日本的aws上的会出现卡顿 正打着字呢就又卡碟了 还worldwide always on 你骗谁 估计这种东西也不会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硬是想在国内用的话体验真的不怎么样 主要还是太慢 搜索某个歌手 打开歌曲列表 都要等上一会 更别提那个本来评价就不咋样的connect 不过按我个人的审美 最大的亮点还是整个应用都很漂亮 新内容的界面是这样的(这里其实也想吐槽一下 这个界面Taylor那个位置是可以左右滑动的 看起来我以为new music 那里也是可以滑动的 结果并不能...)For you 的界面是这样的(这里就是苹果给你甄选的播放列表咯 时不时的可以下拉刷新出新的)初次进入的时候会让你选自己的偏好选择的界面是这样的还有选择喜欢的歌手的界面是这样的这里就想狠狠地吐槽了 第一眼看上去哇看起来很好看 不过交互真的在深深地挑战耐心 选风格还好毕竟只有那么几个 选歌手的界面选三四个已经是我耐心的极限 本来我的5s屏幕就不大网速又慢每选一个人都会把球球点大 屏幕的空间越来越小想找到个认识的歌手真的不容易...先写这些想起来再更 感觉功能很多慢慢探索 先用着感受下咯 反正三个月总体上说 就是个其实没啥用的应用→_→
本来打算试用三个月Apple music就退订的,结果发现曲库太庞大了,一堆有声书,各种稀有的资源随便听,今天刚用,目前用的不亦乐乎。不过还是觉得10欧一个月不值。
比较失望:1. 曲库完整度不行,不要说中文歌曲,连欧美歌曲也不如网易和腾讯;不能匹配我对付费服务的预期,还不如挂代理玩spotify。2. 没有歌词支持。更别提qq歌词海报这样的朋友圈神器。3. 不能分享歌曲到社交网络4. 国外歌手的中文名翻译都是什么鬼!
奇怪的是楼上所有人都在评价“设计”,但设计绝不是“它看起来怎么样”,关键是“它是如何运作的”!!我的意思是是指使用逻辑和体验,在这里就是是否可以迅速找到想要的音乐和更重要的是否有一个比行业内更好的音乐发现机制。我觉得靠谱答案不会这么快出来。坐等靠谱答案………或者晚些时候我来写一个完整的评测。
先说结论:我认为新的音乐App布局上非常出色,但最终好不好用却不取决于UI,而取决于推荐算法是否足够优秀。是的,新App在 “浏览探索” 方面很乱,但我认为这是设备屏幕越来越小(展示内容受限),内容却越来越多(用户可以访问整个曲库)导致的。我认为新App出色,是从 “归纳分类” 角度思考的。下方五个主标签的逻辑非常清晰;一个按钮把所有额外操作整合,并有横线归类;无处不在的 “正在播放” 页面,让用户可随时控制;以上这些让相信Apple把很复杂的事物变得有序,这也是一种简约。(Jony Ive在iOS7介绍视频里的原话。)但是只是有序并不意味着好用,解决 “内容太多,怎么浏览” 这个难题的答案,我相信是 “搜索” 与 “推荐”,前者主动,后者被动,也更重要。如果Apple Music的推荐算法优秀到一定程度,可以让用户省掉 “浏览探索” 这个步骤。那时就是真正的好用。不过这个推荐有个学习过程,所以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至少我认为Apple Music是优秀的,用心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plemusic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