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诗可以教育对一个人失望的诗句

第03版:焦点
■特别关注
近日,由中国教育报文化专刊与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研究所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姑苏晚报、苏州杂志和江苏省苏州十中主办的“放飞青春——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举办(相关诗作见今日12版)。在课业负担沉重、竞争激烈、社会风气浮躁、诗歌创作低迷的年代,这场诗会所激发起的诗性,不仅能够消解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本身就涵养着生命的源头活水,启迪着教育的本真,追问着教育的终极价值。——编者
诗性 正在校园苏醒
学生在诗会上朗颂诗歌
&&■本报记者 杨桂青
&&“好想一个人旅行/将那些无论多假的传说都一一铭记/只要它们足够美丽/我便选择轻易相信……”10月29日,在江苏省苏州十中振华堂“放飞青春——首届全国中学生校园诗会”诗歌朗诵会现场,山东省青岛二中学生刘芊颖朗诵起同学王博文的诗歌《想一个人旅行》,诗中少男少女特有的青涩和天马行空,“顽强”地撞击人的心。
&&教育和诗歌来相会
&&刘芊颖和她的老师、同学们来到苏州十中,参加一场诗歌集会。诗会在洋溢着浓浓的古典文化气息、正在践行诗性教育的苏州十中举行,很有别样的感染力。
&&这让人想起古代文人雅集种种。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集会,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诗集写《兰亭序》,记聚会之乐,感慨好景不再,生死无常。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贾宝玉与园中众裙钗结社吟诗,春咏桃花,夏歌海棠,秋吟菊花螃蟹,冬唱白雪红梅。
&&上个世纪初,南社“操南音不忘本”,多次集会,吟诗作赋,倾诉爱国之情,谴责封建专制。
&&兰亭也好,南社也罢,汇集的都是些文人雅士。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50多所学校的500多名师生在校园里聚成诗会,是要做什么呢?
&&况且,沉重的课业负担,紧张的竞争氛围,浮躁的社会风气……现在是个诗歌低迷的年代,连高考作文都不写诗歌了。
&&这样的一场诗会,实在是太“另类”了。
&&但主办方之一中国教育报副总编李功毅不这么看,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引来台下师生的赞许和热烈的掌声。他说:“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工作对此负有重大使命,我们要从文化育人做起,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这场“放飞青春”的校园诗会上,师生们朗诵自创诗作、即兴写诗,与著名诗人车前子、小海、陶文瑜、靳晓静等面对面探讨青春与诗歌的关系及诗歌创作等问题。
&&学生们的诗情感动、激发了成人。出席诗会开幕式的各主办方领导以及厅长、局长、校长在瞬间被唤醒了诗情,都即兴上台朗诵了诗作。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寅初朗诵了自创的诗歌,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有群说:“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连数学系学生都要作诗的时代。很悲哀的是,现在的大学连中文系大学生也很少有人作诗了。整个社会需要反思,为什么我们现在诗性那么少,大家都那么忙碌,忽视了诗性的意境。”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说,诗会活动是一次大胆的教育尝试,它把素质教育、文化育人及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等教育理念从口号层面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尝试着消解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华东师大教授霍益萍说:“我们应该从提升高中教育质量,从推进高中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场诗会的意义。”
&&苏州十中校长、诗人柳袁照说:“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今天,我们用自己的诗歌来传递生命气息,对教育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以诗歌为切入点来培养和提高当代中学生的文化素养,让真、善、美播种在每个校园里、每个学生心中,为现代社会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人文基础,积淀人文底蕴。”
&&著名诗人席慕容对这场校园诗会有这样的评价:“中国是诗的国度,现在有这么多的名校校长能在应试教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开展这样的诗歌活动,我只能用‘了不起’来表达我的赞赏和祝贺。台湾学者黄梵说,诗使我们成为一个群体。我们可以因为一首诗从素昧平生的路人成为一个群体,心灵相通,这是多么高的功德!希望这样的诗会,不竞赛,不考核,让学子真正领会什么是诗情,什么是诗意。”
&&青春与诗歌干杯
&&“在生命最馥郁的季节,下了一场雨。”小主持人举着话筒在台上说。说给台下的雨季少年,也说给台下早已走出雨季的人们。
&&雨季刘大铭,别有滋味。西北师大附中高一学生刘大铭是个轮椅上的歌者,曾做过10多次手术,两次在生命边缘徘徊。参加这次诗会是他重要的生命行程,他在轮椅上朗读了自己的诗作《灵魂行者》:“你将躯干给了病魔,却把灵魂留给了生活,/你将快乐分享于情感,却把悲痛留给了心窝……”字字,句句,行行,都浸淫着刘大铭独特的生活体验。
&&刘大铭身上,有一种特有的少年老成,他的诗文创作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他说:“我写了这么多年,我的作品有个很大的特点,它们都是基于我的生活,这些年我基本是在生病中度过的。生命是最大的奥秘,每个生命都应该有自己所追求的精神,灵魂远远凌驾在躯干之上。”
&&短短的人生行程,刘大铭已经品尝到了过多的苦难,他说:“我觉得苦难是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王子成说,刘大铭的诗歌,是让人内心“地震”的诗歌。“读他的诗如同口含黄连,他把自己生活的苦难全部溶在了诗中。他在轮椅上度过每一天,也在轮椅上进行着灵魂之旅。”
&&和刘大铭的痛苦与沉思不同,江苏省苏州十中高三学生唐鑫的《时光不在此地停留》呈现出少年青涩:“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并没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轮廓,/也没有宽阔的肩膀或胸膛。/也许,他从一开始,/便注定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这些“新抽的松蕊、原石上的水痕”,带着青春特有的温情和记忆。
&&参加校园诗会的学生朗诵自己或同学、老师创作的诗歌,表达对青春的憧憬,对生命的试探。诗人陶文瑜说:“诗歌和心灵有关。”车前子说:“诗歌对教育来说,不仅意味着宣泄内心的情绪,而且可以让学生领略汉语之美,唤醒内心中柔软的东西。”他也提醒刘大铭和参会的同学们:“不要把一个人的苦难和自己的经历当作一笔写作的财富,那样是走不远的,应该有更高一点的东西。”
&&江苏省教育厅语文教研员朱芒芒说:“少年时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还有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诗,这些优美诗句给生活在一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诗歌对一个人的青春的精神滋养是非常重要的。”
&&诗人李德武在一家金融单位任办公室主任,他说:“诗歌和其他东西是不对抗的,它会携带着你其他的东西向更高处飞翔。诗是你生命中最富有活力的最有华彩的部分,只有把这部分发掘出来,你才活得光亮,才有价值。”
&&生命在诗歌中苏醒
&&“在苏州十中校园里,在柳袁照校长身上,在学生们的倾情朗诵中,我看到了语文教育中一种光明灿烂的境界:师生生机勃发、兴趣盎然,心灵自由舒展、和谐自然。”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张宗达说。“这次诗会让我们和其他地区的学校有了充分的交流,看到了我们在诗歌教育中的优势和不足。”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陈毅佃说。
&&此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专门组织了一场师生诗歌比赛,奖励获一等奖的学生参加这次诗会。来自清华大学附中的《我有一个梦想》,师生搭档朗诵,饱满的诗情、优美的朗诵,引发近10次热烈的掌声。
&&福建省福州一中校长李迅派资深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带队参加诗会,学习、观摩,为以后承办诗会积累经验。王兆芳老师说:“苏州十中敢于在以诗为耻的年代与人分享诗的热情和勇气,以诗抗拒教育冷漠的义举让我等疲惫无力者感到了温暖和慰藉。”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学生任硕朗诵了诗歌《父亲睡在沉默的土地》,声音朴素而深沉,打动了诗人陶文瑜,他认为,诗歌和朗诵俱佳,圆融和谐。西安交大附中、东北育才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的师生都带来了佳作。最可嘉的是贵州清镇一中的师生,坐了56个小时的火车来去,除了参加诗会活动,就是在火车上了。在诗会之前,一些学校还创办了校园诗刊,如深圳外国语学校的《梧桐山》、苏州十中的《瑞云》等,作为培育校园诗歌的园地。师生有诗意,校长更要有诗意。除柳袁照写诗外,西北师大附中校长刘信生、东北师大附中校长李桢、福州一中校长李迅、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深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黄海强等,都经常为孩子们写诗。
&&在诗会上读诗、写诗,和诗人面对面,如何写诗和诗歌审美等问题自然地就呈现出来了。
&&面对这群情感丰沛、写诗技巧稍显稚嫩的孩子,《星星诗刊》副主编靳晓静说:“写诗不怕稚嫩,也不怕技巧不够,但一定要在非写不可、不吐不快的时候去写,不能因为要写诗而写。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你可以不写这首诗。”
&&有的同学关心创作的真实性问题,周圣伟说:“真实性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只是一个基础,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提高,真、善、美三者结合的作品,才是完美的作品。”
&&有的同学追问是否存在创作基调,诗人小海说:“写作时首先考虑的是自由创造的一种乐趣,如果你先给它定一个基调、基色……有时候你太着力,或者太关注某一个主题的话,就会过犹不及;如果你放松一点写,反而有可能把自己的心性写出来,把灵魂里的东西不经意流露出来。”
&&有的学生不知如何判别《诗经》、《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等的艺术价值,并且在古典诗和现代诗之间徘徊,不知应该拟古还是反映生活更好。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圣伟告诫说:“孩子,你要慢慢来。中国古典诗词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三千几百年,一位诗人一辈子写的好诗不多,杜甫的诗是晚年的七律写得好,早年有些诗还有败笔。这要慢慢来判别,不能操之过急。”只有慢下来了,诗情才会萌生,生命才会苏醒。
&&诗人之诗和应试之诗是不一样的,诗人的创作和作文课上的创作也可能存在一些差距。现在,高考作文不写诗歌,不知道这是对诗歌的保护,还是对诗歌的伤害。无论如何,这次校园诗会不是诗歌比赛,写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就像柳袁照说的,写诗要做一个有诗人情怀的人,拥有浪漫的情怀,懂得感恩,懂得生活。
&&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情势之下,教育需要超越于功利之上的东西来矫正。诗歌作为“放飞心灵的歌”,它所蕴含的诗性不仅能够消解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矫正教育的时代病痛,而且本身就涵养着生命的源头活水,启迪着教育的本真,追问着教育的终极价值。
&&生命,会在诗性中慢慢醒来。
&&教育,会在诗性中沉醉。
欢迎联系合作您所在的位置: >> >>>> 清华学霸的迷茫 是否仅是他一个人的迷茫?
清华学霸的迷茫 是否仅是他一个人的迷茫?
| 来源: | 作者:首席记者 谭琳静 实习生 蒋梦涵 阳欢 | 编辑:胡庆余
  最近,这样两件和大学生相关的话题值得关注。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吴晓波寻找湖南廖厂长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当年大学生和社会各界&家国情怀&的集体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则是知名音乐人高晓松怒批清华高材生梁植不够有名校学子风范的视频引发热议。近日,记者走访多所湖南高校,发现大学生考研深造热的背后,却普遍有着深深的困惑。
  1 清华学霸谈迷茫引高晓松怒批
  &你不去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觉得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高晓松节目现场说。
  梁植是清华新传院博士在校生,也是清华风云人物,在各种电视节目和清华校园里都有出色表现。但在最近参加高晓松、蔡康永、马东做评委的一档电视节目时,他表达了他的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梁同学很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所以在节目现场向评委请教,当场遭到清华学长高晓松的驳斥。高晓松说自己曾应邀回清华演讲,但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理想应者寥寥,&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回去演讲。&在高晓松看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事实上,梁植对自身的迷茫,以及高晓松对当代大学生的困惑,都不是孤例。香港浸会大学湖南籍研究生周璘蕙告诉记者,在一些&大人物&来学校讲座的时候,经常就会有同学在提问环节问:&您觉得我做什么工作好?以您的经验,哪类工作最赚钱?&
  大学生为何不再谈诗和远方?周璘蕙同学认为,总的说来,社会包括大学校园里现在被实用主义或者功利主义的大环境包围,一些人已经丧失了了解&诗和远方& 的能力,有的人是因此而放弃了&诗和远方&,但更多的人是心向往之但不能至,&只有翅膀很硬或者心很野的鸟才能谈诗和远方了。&&其实,身为学生,我更希望知道,是什么让我们不敢、不愿甚至没兴趣向往诗和远方了。过去,好好学习,是为了考大学。可考大学是为什么呢?为了赚钱。但赚钱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进入大学才是我们学生最迷茫的时候。&
  2 一进大学很多学生习惯性&考研&
  &成长道路上,一直都是以考试为人生目标。除了考试,我们还应该怎么去证明自己、去突破自己?&大学生刘晓困惑不已。
  &现在的大学生现实得令人困惑。&身为一名天天和大学生打交道的人文学科老师,湖南师大新传院教师罗新星说,她曾组织一些在她看来&追问人内心世界&或 &让人沉淀下来&的课程讲座,但这样的讲座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们觉得&有用&,&同学们的到课率并不高。&而那些能&短时间见效的,比如考研、出国相关的讲座,大家就积极些。&
  记者在多所高校里看到,考研占座非常火爆。但对于为什么要考研、出国,不少同学却向记者坦承自己也是随波逐流,属于&习惯性考研&。小丘是湖南师大新传院广电专业的学生,是同学眼里的&学霸&,&因为她几乎每节课都到,并且会认真做笔记。中午晚上都会去图书馆自习。&但她却说,对于大学,她更多的是迷茫,也没有什么目标,对这个专业也谈不上喜欢,曾经差点转专业。&我多半会去考研,不考研不知道去干嘛,而且感觉读研、出国,家里都会给予我支持的。&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大一学生陈娉(化名)说,自己一进大学就觉得应该去考研,&不知道考研为了什么,但就是想考研,觉得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对于理想,她说,&大学生应该要有理想,但是我没有。一定得说一个,目前就是要考研。&
  3 不谈诗和远方,成功学走红
  &现在的大学生处于一个特别现实、特别功利化的社会中,很多时候,他们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或者外面世界恐惧时,只能想着找一条现实和功利化的道路去突破内心的迷茫,所以在他们的大学期间普遍去做这样一些事情。而功利性的课程,却只能提供物质化的满足,无法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需求。&罗新星老师分析道。
  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大学生们的这种普遍性的迷茫,却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甚至不法分子利用。在采访中,长沙理工大学郭同学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的观察:&那些成功学的讲座极为火爆。&他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周围有不少同学愿意花上万元去学习相关课程;有同学愿意一直追随某个人的理论,崇尚短期速成,相信单靠改善自我性格就能获得成功。&因为狂热,一些学生还受到一些成功学&讲师&的蛊惑,带着身边的同学积极奔走在宾馆里开设的讲座现场。
  4 谁该为他们的集体迷茫买单
  &清华男神迷茫了,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迷茫,这样的迷茫在高校学子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位媒体教育观察者认为。
  在高晓松梁植风波中,一位媒体教育观察者这样写道:&从小到大,在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流水线上,学生背负着家长的期望,接受着学校老师的教导和鞭策,不知疲倦地奔跑在分数、成绩的单行道上。我们的教育体系只给优秀一种定义,只把微笑和鲜花送给那些考出高分的学生,导致我们学生的思维是单一的、线性的,个人发展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
  田双喜是长沙理工大学负责指导学生就业的老师。他认为,大学生的很多问题,根子出现在长达十几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大学生入校后并不幸福。对于未来、对于职业、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的迷茫。&
  长沙心理咨询师石鹏则认为,现在很多学生都已经失去了关注自己内心的能力,很多人都缺乏和自我的对话。而好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递,还必须要帮助学生完成作为&人&的发展,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知识课程我们已经很多,关于生命体验课程却十分缺失。&
  对话大学生
  人生有多种可能,需要默默努力
  为了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想法,记者与三位当代大学生进行了对话。刘柳是湖南师范大学2012级法学院学生、夏童玲则来自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二年级,戴腾是湖师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
  【关于&迷茫&】
  记者:在高晓松怒斥清华学弟梁植事件中,你持有怎样的态度?
  戴:我觉得迷茫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管多么光鲜亮丽的人都会有。
  刘:高考培养学生考大学,但并没有教育同学们以后要干什么。他知道自己要考清华,但可能以前的教育没有给他这个观念他以后要干什么。
  哈佛大学培养出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他们的教育会给他们灌输你以后要做什么,让他们觉得他们生来就是要改变世界的。
  【关于课程】
  记者:现在大学课程中,哪些类型是受到学生欢迎的?
  戴:我觉得不在乎什么类型的课,关键在于这个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感染到我。
  刘:讲课有自己的想法的这一类,我们学院很多老师本身学识很丰富,自己也在课外兼职律师,实务经验很丰富,所以他们讲课就不会限于教材,而是在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我有一位老师讲刑事诉讼法,他是中国最早的一名律师,他上课就是在讲他几十年的刑诉律师的历程和他打过官司的案子,看上去他没有讲书,但书上的知识已经和他的人生融为一体了,这样的老师你上课会很轻松。
  夏:男老师幽默点,女老师温柔点吧,因为是工科,基本上都是理论。可能老师说到分点,同学们才会百分之百打起精神来。
  记者:现在什么样的讲座在大学最受欢迎?
  戴:我觉得名人效应非常重要,比如最近刘同回湖南就很受同学热捧;另一种就是关于自己专业的讲座;还有一种是我更愿意去听一些普通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刘:大一的时候,很多形式上的讲座会被逼着去参加,会让人反感。大一有次被要求去听考公务员的讲座,那时候哪有什么考公务员不公务员的概念,但就被要求去听。有次去听了一个历史教授讲曾国藩的,这种偏向于普通大众的讲座也不错。太功利性内容的讲座可能有这种目的的人会去参加。
  夏:大一为了考四六级会去听英语的讲座,想出国留学的一般很多人都会去听。
  【关于考研】
  记者: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学生一考入大学,就开始想着考研?
  戴:像我,我觉得自己还需要深造,觉得大学所学的东西并不足够支撑我的梦想,希望去学更多的东西,有更广的平台去做一些事情。
  夏:我没有想考研。以前想过通过考研翻身,但是后来仔细思考后觉得没必要。有些人考研是把要面对社会的时间拖了三年,胆小不独立,有些人就是为了文凭。
  记者:你对成功学走红大学怎么看?
  戴:我自己不看这方面的书,而且这些作者不一定就是成功的。与其看这些虚的东西,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做。
  刘:不推荐成功学,可能即便你在坚持一件错的事,你都坚信这只是成功前的阴影,容易把人导入一个误区,盲目地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对的,这种狂热的状态不应很提倡。读书应该让人思考,思考需要一颗冷静的心。
  夏: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讲成功学的人好厉害,又有自己的创业经历,可听多了觉得大道理大家都懂,他们的成功学又不适合每一个人,我没什么感觉,主要是不适合。
  【关于理想】
  记者:你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还有诗和远方吗?
  戴:我觉得不要去低估现在的大学生,即使有的大学生表面颓废,我觉得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梦想。可能有些理想不被现在社会所接受,但他们还是在默默地努力。
  刘:&不是你的大学配不上你,而是你对不起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和那些璀璨的梦想。&很多同学当初的梦想就是考一所好大学,所以进入大学会迷茫,但我觉得暂时的迷茫很普遍,大学生在这种压力下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夏:现在大学生没那么幼稚了,把理想天天挂在嘴边。我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但现在觉得挺好的,人生又不是一种可能,在你努力前行的路上说不定哪里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或者机遇,成为你的目标。
  记者:你们的诗和远方是什么?
  戴:我希望成为一位上我的课学生能有所感触的老师,不只是当一名教书匠,而是让我的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和美好,这是我教育的理想。
  刘:成为一名律师,最开始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我们一家都是普通的百姓,会碰到许多无奈的事,我希望我能保护他们。后来在司法机构实习,看到一些司法程序上的不完善,我不说能凭我的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制度,但希望凭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做点滴的推动。
  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总会有所发现,不奢求毕业就遇见一个轻松、待遇又好的工作,可能还会换好几份,人生本来就有多种可能。
  相关新闻
  湖大拟停《大学语文》课惹风波
  本报讯(记者 谭琳静)这几天,因《大学语文》课程的去留问题,湖大校园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事件为外界所知,是因为该校文学院一名杨姓教师拟发起这样一个行动:请求万人签名留住即将要被撤销的湖大《大学语文》。在他目前已经被删除的微信中,他透露这样的信息:&从2015级开始,湖大的学生将不再有《大学语文》课了。这是教务处已经确定的决定。按照教务处领导的意思:不是不给我们文学院老师机会,是因为这门课程上课效果太差了。&这位老师写道:&但是,我们看问题毕竟不能以实用主义来作为衡量文学这门人文学科的唯一尺度。因为在这个物质喧嚣、功利主义奉行的社会,我们的心灵还需要另一种精神食粮,那就是人文学科,那就是文学。&
  湖大一名大学生这样告诉记者:教务处最初提到的&上课效果&差,也是指学生到课率不高。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湖大最近组织了意见征求会,学生和老师代表力挺保留 &大学语文&这门&无用之美&的课程。不过,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在湖大2015版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中,《大学语文》课并未取消,而是将《大学语文》等课程设置从必修改为选修课。
  给大学生一个指南针
  蒋诗涵 (湖南师大新传院学生)
  &诗和远方&不是用短短四年就能构架起的一座雄伟建筑,急于求成只能建起一栋风雨即摧的小木屋。梦想可能是孩提时期用蜡笔画下的一架太空飞机、一幅风景、一个篮球,或是别的,只是有的人在成长的路上会不断地描摹最初的框架,有的人手上只剩下一支笔。从小我们被教育好好读书才能考一所好高中、好大学,可进入大学我们好好读书是为了考什么呢?如果说大学生不再有诗和远方,这是一个关于深层次教育体制的问题,诗和远方略显单薄,在现实的土壤中站不稳脚跟。
  何不给大学生一个时针和一个指南针,可以偶尔迷茫但不能迷失,手持两大神器的我们如果还拥有着跑马拉松的毅力,泪水和汗水渗进脚下的土壤,枯叶和落花为我们唱赞礼时,诗和远方会长满大地。求 形容 肤浅 浮躁 的俗语,诗句.各位 大虾,请问下 一般用什么 熟语 俗语 诗句 或者成语
来怎么形容 人很肤浅
很浮躁,或者骂一个人 肤浅,教育人 不该肤浅
之类的也行.\x0d\x0d
最好要一_百度作业帮
求 形容 肤浅 浮躁 的俗语,诗句.各位 大虾,请问下 一般用什么 熟语 俗语 诗句 或者成语
来怎么形容 人很肤浅
很浮躁,或者骂一个人 肤浅,教育人 不该肤浅
之类的也行.\x0d\x0d
求 形容 肤浅 浮躁 的俗语,诗句.各位 大虾,请问下 一般用什么 熟语 俗语 诗句 或者成语
来怎么形容 人很肤浅
很浮躁,或者骂一个人 肤浅,教育人 不该肤浅
之类的也行.\x0d\x0d
最好要一针见血的, 谢谢了,先.
1、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3、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4、这种人: 一身酸臭 二目无光 三脚不屁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六亲不认 七窍不通 八方漏气 九坐不动 十分气人
这种人: 徒有其表 空有其名 不学无术 胸无点墨 沾沾自喜 洋洋自得 目中无人 目空一切 夜郎自大 缘槐夸国
这种人: 心胸狭隘 目光短浅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黄粱美梦 庄生梦蝶 螳臂挡车 自不量力 蚍蜉撼树 自生自灭
这种人: 绣花枕头 蜡烛枪尖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墙上芦苇 头重脚轻 根底浅薄 山间竹笋 嘴尖皮厚 腹中空虚
这种人: 小肚鸡肠 中山之狼 空话连篇 大言不惭 言而无信 自欺欺人 斤斤计较 患得患失 自怨自艾 自暴自弃
这种人: 不懂装懂 人前逞能 无噱自笑 无病呻吟 反复无常 卖主求荣 奴颜媚骨 苟且偷生 摇尾乞怜 狗屁不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一首诗表达想一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