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没有比较好的国内做智能家居的公司品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深度剖析智能家居:你的一手好棋,怎么跟巨头一起玩【附】2014智能家居发展报告(完整 ...
查看: 4548|
评论: 0|原作者: 物联网智库
摘要: 摘要:目前智能家居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没有好产品。中国的“互联网+”的红利以及巨头们搭建的生态平台。智能家居现阶段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本篇报告最后会介绍腾讯、阿里、京东、小米这些巨头们在下一盘怎 ...
摘要:目前智能家居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没有好产品。中国的“互联网+”的红利以及巨头们搭建的生态平台。智能家居现阶段发展到什么阶段了?本篇报告最后会介绍腾讯、阿里、京东、小米这些巨头们在下一盘怎样的棋。报告正文一、智能家居的前景、现状和瓶颈1、智能家居行业空间巨大二十多年前,科技的客观条件决定了盖茨的未来之家只能由其专享,而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当初的限制条件正在不断被克服,比如“未来之家”中当初48公里长的电缆,现在只需一个WIFI模块就能轻松替代,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家居时代逐渐到来。智能家居行业空间巨大,据统计,2011年我国智能家居销售额已达110亿元,2012年这一数据为150亿元,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人民币。而根据JuniperResearch的预测,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710。2、智能家居行业尚处发展初期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经历了概念期、开创期、徘徊期,尚没有重大突破,在互联网巨头加速介入之后,行业正式步入发展初期。从产品形态角度看,智能家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单品智能化、不同产品之间联动和系统化实现智能。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单品率先实现智能化,而后不同智能单品之间不断进行联动并逐渐进化变革,最终每个产品能够无缝接入,家居产品系统化实现智能。目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单品智能化的实现正处加速发展。3、智能家居行业痛点:没有好产品、价格贵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加速介入,智能家居概念在消费者中得到快速普及,但行业当前最核心的矛盾在于用户的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根据腾讯发布的《2014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本文后附完整版),在5万个受访用户中,95%以上用户对智能家居感兴趣。但在满意度上,近9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智能家居产品低于预期,甚至40%消费者认为跟预期完全不沾边。在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中,“价格太贵””和和“实用性差””占比达到70%,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智能家居行业尚处发展发展初期,单品智能化的瓶颈都尚未突破。在价格上,不同区间都有大量支持者,3万以上占比达到25%,这说明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价格接受程度比较高,但从大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来看,目前“轻量化智能家居”仍占据主流。此外,实用性差是阻碍消费者购买智能家居产品的第二核心因素,这说明智能家居生产商提供的产品无法有效匹配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智能家居行业要想取得快速发展,必须要突破“实用性差”和“价格太贵”两大核心瓶颈。但在可行性和优先级上,产品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在当前阶段更可行,因为在目标消费群体对价格不太敏感的智能家居行业,大部分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将基于消费者规模大幅扩大的基础上,因此现阶段提高智能家居产品的渗透率才是最核心的矛盾。二、“互联网+ ”:突破智能家居的核心瓶颈1.智能家居浪潮中大型互联网公司具备天然优势智能家居的核心在于“智能”,对传统家居产品来说,这是一场变革,而非单纯的改进。这一点可以在腾讯家电的消费者调研中得到体现,5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大型互联网公司更有希望胜出,而消费者在选择智能家居品牌时最关注的是“创意”和“人文关怀”,这些属性都更契合互联网公司的文化。从这个角度看,传统制造商并不因为其产品生产经验而具备优势,创意和文化等互联网元素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2、“互联网+ ”的动力之源从“互联网+”的颠覆性上看,50%以上消费者更看好大型互联网公司有其合理性,“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互联网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5亿。2003年,我国网民数仅为0.79亿,网民渗透率为4.6%,到了2014年,我国网民数为6.5亿,智能手机用户为5亿,网民渗透率达到48%,11年间我国网民数增长了8倍。大规模的网络连接和变革力量已经开辟出一个崭新纪元——“互联网+”时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互联网规模是美国的两倍,相较于其他国家,更广泛的信息设备安装、更大规模的在线人数和薄弱的工业经济基础,使互联网在中国将更具颠覆性。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动力之源主要来自云网端、数据资源和大规模社会化协同三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势突破,互联网、物联网基础设施快速渗透,以及智能终端、APP应用异军突起,云网端已经成为叠加于原有基础设施之上的新基础设施。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产要素,正在从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数据时代。而包含了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合作等方面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也在不断冲击传统的企业边界、生产组织体系和劳动雇佣关系。3、硬件商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突破智能家居的核心瓶颈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里,智能家居行业最核心的瓶颈不在技术,而在于市场,如何让供给与需求快速适应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在尚处导入期的智能家居行业,硬件生产商的短板在“智能的实现”上,互联网科技巨头的短板在“专业硬件生产”上,两者的互补有助于突破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从硬件生产商的角度,互联网巨头利用“云网端”和“大数据”资产能够为其提供的帮助,一方面体现在“更好的挖掘消费者需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未来的“产品联动实现”上。此外,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资产也能够提升智能家居产品销售环节的效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网购金额在各省社零总额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广东省,规模巨大。在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对比中,网络零售的交易效率远高于实体零售。阿里巴巴、腾讯微店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数据和流量资产有助于锁定智能家居的潜在消费群体,加快推广速度,提升销售规模。而从谷歌、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角度看,与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生产商进行合作能够弥补智能家居硬件和系统等专业环节的不足,进而有利于快速抢占智能家居平台市场。因此,一个成熟共赢的智能家居产业链应该包含智能硬件、智能系统和智能平台三大核心要素。而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互联网巨头和硬件制造商彼此合作,才能在尚处导入阶段的智能家居领域走的更快更稳。4、案例:谷歌的智能家居生态圈目前在智能家居生态圈搭建领域,谷歌走在了最前面。回顾总结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领域,可以发现在收购Nest之前谷歌的尝试基本全军覆没,直至收购Nest才在智能家居领域奠定领先地位。谷歌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具备运营优势,但硬件领域是其短板,在收购Nest之前,谷歌推出的Powermeter、GoogleTV、NexusQ和Android@Home产品基本全部失败,其最核心的,原因在于受能力范围所限,谷歌无法做出有吸引力且易于使用的智能硬件产品。NestLabs由托尼?法德尔创办,在2014年初被谷歌以32亿美元的报价收购,Nest最初的核心产品是温控器和烟雾报警器等数据监控装臵,被谷歌收购后同年6月Nest宣布以5.55亿美元收购智能摄像头领域的领军企业Dropcam,同年10月Nest再次宣布收购生产智能家居硬件中枢控制设备的公司Revolv。目前,通过Nest可以支持的设备包括了Nest烟雾探测器、Dropcam摄像头、BigAss风扇、Lifx智能灯泡、罗技Harmony遥控器、JawboneUp24运动手环等。从Nest的角度看这次合作,Nest创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公司产品背后80%的工作都是建设和运营其产品所依赖的基础设施,而这恰是谷歌所擅长的地方,谷歌不仅积累了海量数据库而且具备利用这些数据的技能经验。因此,总结谷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探索之路,不难发现硬件、系统和平台公司互相合作是一条不二法则。5、其他 IT 巨头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合作布局(1)苹果苹果在智能家居上的操作手法与谷歌相反,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实现软硬件结合,尽管苹果在智能家居起步较晚,但基于其在物联网领域的优势,极具竞争力。结合苹果在物联网领域的平台优势,其在战略上偏向于以软件带动硬件。2014年6月,苹果在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推出了其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Homekit整合了Siri语音功能,可让用户通过iPhone和iPad等设备实现对门锁、窗帘、照明、恒温器等家居设备的控制。同时,该平台对第三方智能家居硬件产品进行MadeforiPhone(MFI)认证,借此提升设备互联的便捷性,让用户的智能家居操作更为简单。Homekit自身并不生产硬件,但是它向第三方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第三方硬件产品只要符合MFI认证就可以接入。目前,美的、海尔、飞利浦和霍尼韦尔等制造商已经与苹果建立合作关系,而首批支持HomeKit平台的智能家居设备将于2015年6月上市。(2)阿里巴巴阿里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战略也是基于平台优势,积极寻求与硬件制造商的合作,进而搭建完整的生态圈。具体来看,阿里凭借自己的销售渠道、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优势在智能家居领域推出淘宝众筹、智能云、百川计划和天猫电器城四大业务板块,其中,淘宝众筹主要是为专注于智能硬件制造的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智能云提供技术支持,百川计划为企业移动应用开发提供平台支持,天猫电器城则凭借流量优势提供销售渠道支持。阿里巴巴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基本涵盖了孵化、资金、技术、生产、销售等产研销环节,并实现了对大中小型硬件公司全覆盖。目前,海信、科龙、格兰仕、艾美特、海尔、科沃斯、长帝等100多家企业已加入阿里智能家居生态圈。(3)腾讯与阿里类似,腾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也是凭借平台,寻求硬件制造合作者。腾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的8亿QQ活跃用户、4亿用户以及1亿应用宝用户。基于大规模用户构建的平台优势,腾讯推出了QQ物联平台,平台功能定位于软件连接硬件、硬件连接硬件、硬件连接服务。与阿里巴巴搭建生态圈的战略类似,腾讯希望将QQ物联打造成为一个硬件创业扶持基地,从而建立包括资金、设计、研发、销售、传播等环节在内的智能家居生态圈。目前,腾讯QQ物联的首批合作企业有康佳、英特尔、NXP、美国博通、丰唐物联、康康血压等诸多国内外知名硬件制造商,产品类别横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车载、健康设备等领域。(4)京东京东在智能家居领域最核心的优势在其平台销售渠道所积累大规模3C用户基础,2014年上半年京东在家电网购的市场份额达58%,凭借着平台所积累的大数据资产,京东在智能硬件的用户定位显得更为精准。京东的战略是基于平台优势,通过合作或投资的方式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平台。在智能家居领域,京东与硬件制造商的合作除了提供用户需求的数据,还包括销售和融资上的帮助,一方面是通过给予硬件生产商流量补贴来支持硬件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是京东金融为智能家居硬件生产商提供融资平台。具体来看,京东在智能家居领域推出了JD+项目、京东超级APP、京东众筹、智能生活馆,对智能硬件厂商分别在技术、金融、销售、软件领域进行了覆盖。目前,京东已经与美的、科大讯飞、Broadlink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投资了近10家硬件创业企业。京东还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京东微联,一方面用户通过微联App来对各种品牌的智能产品进行远程控制,以此来实现不同产品之间的联动,另一方面京东微联能够收集个人健康、运动、睡眠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提供个性服务。在2015年5月的亚洲消费电子展上,京东展出其与科大讯飞合作的叮咚智能音箱,以及与长虹合作“流云”移动电源。2014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报告(完整版)一、智能家居启蒙靠比尔·盖茨,市场引爆靠谷歌智能家居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智慧家庭、智能住宅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个事情,近年来,智能家居的说法才算统一下来,提及智能家居,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说的就是家居生活智能化的事情。如果要给智能家居下一个定义,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智能家居是家居平台物联网化的结果,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趋势下,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居中的各种设备连接在一起,并能够统一协调管理,最终为提供更为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生活环境所服务。1、智能家居从智能建筑谈起说起智能家居的起源,要从上世纪80年代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承建的“城市广场”说起,城市广场(City Place)是1984年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对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的结果,这是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这座大厦共有40层,装备了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办公系统,成为了智能建筑领域标志性的产品。随后,1985年,日本在东京青山建造了本田青山大楼,1988年,英国非营利组织“完整”组织在自己的建筑研究开发中心建造了一座“完整”别墅,全球智能建筑都得到了长足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在1989年,欧洲各国智能建筑的比例普遍在5-10%之间,而智能建筑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展得更快。很多的产品都是先出现在商用领域,然后才转向消费领域,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实际上智能建筑正是智能家居的商用版,在商用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之后才开始转向消费领域,让个人用户也能体验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2、比尔·盖茨智能豪宅成智能家居经典案例智能建筑的出现虽然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动化技术在楼宇中的应用,但真正对大众起到智能家居概念启蒙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的智能豪宅。比尔·盖茨位于华盛顿州梅迪纳的智能豪宅于1997年建成,这一建筑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耗时七年,花费高达9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亿元。建筑内有多个高性能的Windows NT服务器作为系统管理后台,所有家电、门窗、灯具、池塘、水族箱均由电脑控制,灯光和其他家电的设定都是自动调整,宅中的一棵百年老树配有传感器,可以根据需水情况实现自动浇灌,每个访客都需要配备作为身份标识的电子探针,方便系统知道其所在位置,这一整套设计即便放到现在也十分出众,更何况是在1997年。当然,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也相当奢华,其具有7个睡房、24个浴室、6个厨房,而且并不仅仅是住宅,还包括办公室、体育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占地超过6000平方米,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其客厅,客厅的背景墙是一个巨大的水族箱,其中养着鲸鲨等稀有物种。高度智能化加极度奢华两个标签组合在一起之后,比尔·盖茨的豪宅就已经成了智能家居的最典型案例。3、谷歌收购Nest引爆智能家居2014年初,谷歌以32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由托尼·法德尔(Tony Fadell)创办的智能家居公司Nest Labs,而托尼·法德尔是前苹果公司iPod部门主管,被誉为是iPod之父,因此Nest从创办之初就备受关注,随着谷歌宣布收购,Nest火了,智能家居也彻底被引爆了。二、智能家居只是虚火,消费者对现状不满意2014年被誉为是智能家居的元年,发展至今,期间有无数大企业和小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并推出相关产品,经过一年的洗礼,大众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又是怎么看的呢?腾讯家电做了一项关于智能家居的调查,调查涉及20个问题,涵盖了对智能家居认知的各个方面,答完全部问题才算一个有效样本,这一调查在腾讯网多个用户群反差较大的频道进行推广,最终获得了50338个有效样本,从中可以一窥国内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的一些看法。1、智能家居吸引力巨大在参与调查的用户中,高达95.19%的网友表示对智能家居感兴趣,可见智能家居吸引力之大。智能家居是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对其可以从四方面考量:1)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试图通过互联网来颠覆每一个传统企业,家居行业也不例外;2)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已经很久没有可以让人兴奋的关注点了,智能家居恰恰是这样一个契机;3)对于创业者来说,在此之前从没想过Nest卖给谷歌可以值32亿美元,或试图改变点什么或希望一夜暴富,无论抱着哪种心态,都促使创业者们进入这一行业;4)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好的项目,智能家居市场容量如此之大,乃至于其中的每一类产品几乎都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资本也蜂拥而至。在沉寂了几十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也终于火了起来,随处可见相关的宣传,这也是在调查中网友对智能家居认知度如此之高的原因。2、消费者对现状不满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让网友自己描述一下什么样的生活叫智能家居时,很多人实际上没办法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在做街头采访的时候感受尤为明显,圈内圈外对智能家居的认知完全不同,智能家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呈现出“虚火”的症状。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在于智能家居在国内的发展较晚,进程缓慢,消费者缺乏引导,市场也缺乏培育。在2014年以前,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只在非常小的一个圈子里流行,谈及智能家居的基本都是圈内的专业人士,到了2014年之后,智能家居的概念才逐渐在大众中开始流行,但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都更多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推动也是自家的产品,但智能家居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国家标准没有跟上,也没有一个部门或组织来对市场进行培养和教育,导致消费者对智能家居虽然感兴趣,但却是缺乏进一步认知的,难以将其具象化。另外一个原因是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没有厂商敢说能做智能家居的全部,消费者就更加盲人摸象。在智能家居的这个行业里,有做方案的、有做平台的、有做入口的、有中间件的、有做软件的、有做配件的、有做芯片的、有做终端产品的,还有做渠道的,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敢说自己能做智能家居的全部,因此每一个节点的厂商所描述的也不是智能家居的全貌,既然如此,即便这些厂商各自都能覆盖很多的用户,但对于用户而言,无法对智能家居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想说清楚什么是智能家居就更不可能了。智能家居不仅是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可以讲,智能家居本身就是一个因矛盾而发展的结果,这个矛盾就是先进的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和落后的家居产业之间的矛盾,也是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和家居产品体验停滞不前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矛盾存在,消费者也会主动从各个领域看到或听到关于智能家居的一些信息,在关于对智能家居预期的调查中,36.62%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和预期完全不沾边,50.91%的网友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靠谱但仍低于预期,总计对智能家居现状表示不满的用户达到了87.53%,这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国内智能家居的发展本来就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加之一些厂商在新品上滥用智能之名,对用户造成了一定误导,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三、智能家居发展的几个阶段什么样的生活算智能家居呢?抛开比尔盖茨的智能豪宅和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在调查中我们具体地列举了一些。23.86%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可以用手机或电脑控制家电,如用手机控制空调温度,17.64%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和用户进行交互,如加湿器告诉用户房间太干自己启动了,19.02%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感应用户并自行设置,如电灯知道用户离开房间自动关闭,14.53%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不同家电之间可以共享用户数据,如床告诉空调用户太热已经出汗了,24.95%的网友认为智能家居就是家电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并自我优化,如闹钟知道用户每天几点起床自动叫早。实际上,这些场景都属于智能家居,只不过是各自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智能家居的发展阶段可以从产品形态和控制方式两个大的维度来看,从不同维度看,智能家居都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将这几个维度割离开各自剖析一下,当然,智能家居在实际发展中这几个维度是混合在一起的。1、从产品形态看智能家居的三个阶段从产品形态来看,智能家居的发展可以分为单品智能化、不同产品之间联动、系统化实现智能三个阶段。智能家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功能,想要一上来就让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成为现实并普及开来,这是不现实的,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挑典型产品先实现智能化,逐一智能的产品之间不断进行联动,并带动不够智能的产品进化,最后才是系统化的铺设,将每个产品无缝接入进来,最终实现真正的智能家居。1)第一阶段:单品智能化至于选哪些产品先实现单品智能呢?创业公司和家电企业会呈现从两端向中间走态势,创业公司优先选择小型家电产品,如插座、音响、电灯、摄像头等,而家电企业则优先选择大型家电产品,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家电企业会占一些优势,因为家居生活大家电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智能家居无法绕过去的,但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想做大家电几乎不现实,只能采用合作的方式来推进,阻碍较大,而家电企业做小型家电产品就会灵活得多,既可以自己拉团队做,也可以和第三方合作。如何选择优先智能化的单品品类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则,经常用得到,用户关注度高,另外一个原则是可以成为智能家居入口。在调查中,我们也列举了很多类家电产品,只有三类产品的占比超过10%,分别是电视、电灯和空调,而不足10%但超过5%的则有冰箱、洗衣机、净化器和摄像头,这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至于入口产品,指的是可以通过这个产品触及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产品,我们会在后面进行更详细的解读。2)第二阶段:不同产品联动不同产品的联动是单品智能化之后进一步进化的结果,首先不同品类产品早数据上进行互通,在去年6月的时候Misfit和Pebble就达成了深度合作, Msifit将自家的算法嵌入到了Pebble的硬件设备中,在Pebble智能手表中,通过Misfit Pebble App就可以查看Misfit的数据,还能在成就榜中和朋友PK。同样在去年6月,Jawbone和Nest也达成合作,Jawbone UP24手环将能够与Nest恒温器进行数据互通,Nest则可以根据你的睡眠状态来自动调整室温。不同品牌、不同品类产品之间会在数据上做更多的融合和交互,但这样的跨产品的数据互通和互动大多可能还是没办法自发地进行,只能人为去干涉,比如通过手环读取智能秤的数据,通过温控器读取手环的数据等。3)第三阶段:系统化实现智能至于系统化实现智能现在看来可能就是比较科幻,这是跨产品数据互通和互动之后再进一步的结果,不同产品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互通,并且将这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不需要用户再去认为干涉,比如智能床发现你太热出汗了,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空调,空调就启动了,或者是抽油烟机发现油烟量太大,自己搞不定了,赶紧通知净化器,净化器就做好准备开始吸附PM2.5并除味。系统化实现智能是建立在具备完善智能化单品以及智能产品可以实现跨品牌、跨品类互动前提下的,这需要智能家居中的所有产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之上,遵循着统一的标准,即便某一小部分产品使用独立的平台及标准,这些平台所依赖的子平台也应该可以无缝连接到整个智能家居的大平台上来。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已经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厂商,其实不需要太顾及自己的所遵循的标准会不会成为主流,自己是不是太封闭了,需不需要多拉一些大家电厂商实现无边界合作等等,只需要考虑自己这一套智能产品的网关设备是不是可以嫁接到未来的大平台上即可。2、从控制方式看智能家居的四个阶段从控制方式来看,智能家居的发展可以分为手机控制、多种控制方式结合、感应式控制、系统自学习四个阶段。手机控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控制方式,很多厂商在做智能产品的时候也是加一个WiFi模块,支持手机控制就称其为智能,实际上这是非常低级的智能,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智能。1)第一阶段:手机控制对于很多产品来说,有手机控制未必比没手机控制智能,智能家居公司Viva Labs联合创始人兼CEO Henrik Holen曾专门撰文谈及了智能家居产品的设计,他表示,令人满意的智能家居产品应遵守四个原则:不求用户互动,让用户当家作主,改善产品以及替用户分忧。其中不求用户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Henrik Holen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他表示,“积极的互动只是我们使用智能家居产品过程中的极小部分。在大多数时候,它们会在幕后工作,帮助我们开始舒适的生活,而不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很多厂商将手机控制作为智能的必要条件,其实就是在强求用户控制,不仅没有给用户带来智能的感觉,反倒成了拖累。2)第二阶段:多种控制方式结合智能家居产品的控制方式应该有很多,现在除了手机控制,已经出现了触控、语音、手势等多种控制方式,洗衣机、净化器等现在都出现了支持触摸控制的产品,语音控制则更多体现在电视、智能音箱等产品上,而手势控制在水杯、空调、音响上都有应用,至于独立的遥控器指的并不是家电自带的遥控器,而是独立的硬件按键,这样的独立遥控器优势在于通用性强,可以控制各种家电,且不需要手机一样开机解锁打开App一系列动作。在调查中,愿意用手机或电脑控制家电的比例最高,达到28.87%,但语音控制只以微弱的劣势排在第二,实际比例也占到了28.44%,其他集中控制方式分布相对则比较均匀,可见网友对于更丰富的控制方式是非常期待的。3)第三阶段:感应式控制手机控制也好,多种控制方式相结合也罢,都是人主动控制机器,理想化的智能家居应该更进一步,不需要用户去说我要打开空调或我要打开电视,智能家居系统应该能够感应用户的状态,进而对设备进行调整,做到无感化,智能家居才算初探门路。真正的智能应该是看不见、感觉不到但又无处不在的,比如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就比手机控制电灯的开关要智能得多,你在房间里的时候空调设置26摄氏度而你老妈在房间的时候空调自动调为28摄氏度就比手机调节温度要智能得多,把衣服放到洗衣机中按下开始按键就可以自动识别衣服的材质并选择最合适洗涤模式就比手机远程洗涤要智能得多。当然要对使用者进行身份识别,需要先有身份ID,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目前阶段通过摄像头采样进行人脸识别可能不太现实,但通过传感器的自动感知来辨识操作者是可行的,至于这个身份ID是手机、手表、手环还是植入体内的一个芯片抑或是其他,就还有待证明了。4)第四阶段:系统自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智能家居必然的进化之路,目前实际上已经有厂商在尝试性地来实现,比如带着手环靠近电视,电视会识别到人离得太近,自动降低屏幕亮度或暂时将屏幕背光关闭以此达到保护人眼的目的。变被动为主动需要大量传感器的介入,温度传感器、亮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等,未来的智能家居可以说就是传感器组成的。在智能家居实现了主动自动化之后,才会真的给人带来智能的感觉。3、现阶段厂商多以展示为主,消费者更愿体验单品正是由于智能家居有这样不同的发展阶段,导致企业和用户两端都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从企业角度来看现阶段推智能家居主要在概念层面,主要方式是建一些体验店,意在树立品牌形象,下一个阶段才是将产品全面智能化,并真正投入使用。对于用户而言,目前的智能家居是不够成熟的,即便全面采用也不会有太理想的体验,因此在调查中,48.18%的网友表示目前愿意通过购买单品的方式来体验智能家居,39.15%的网友表示原因对家中某些局部进行小规模装修来体验智能家居,愿意对家居整体进行彻底重新装修的网友只占12.68%。但如果考虑到未来组件智能家居,就有66.54%的网友表示愿意从一开始装修就考虑家居的智能化问题了。基于用户目前的认知,企业端短期的最佳做法也是在建立体验店宣传品牌配需市场的同时,多推一些小而美的单品,既有利于用户体验,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快速进入智能家居的节奏,而从长远来看,轻量化的智能家居很难形成大的气候,调查中在未来仍坚持通过购买单品体验智能智能家居的网友只占33.46%,实际的数值可能比这个还要低,企业一定要将装修、布线等复杂、重度的智能家居产品纳入考量范围。四、智能家居的问题1、缺乏高品质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国内乃至全球的智能家居产品现状基本差不多,并没有高品质的成体系的解决方案,在国内我们能看到不少所谓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主要功能也集中在我们介绍过的温控、灯光、插座、窗帘等产品上,一般三室一厅的解决方案就要数万元,这还不包括装修的价格,可以说是又贵体验又差。智能家居是人们不断追求一个美好梦想,但是现在和过去以及相当一段时间未来一样,智能家居仍然饱受碎片化的困扰,缺乏高品质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也难以形成体系。2、发展迟缓受五方面限制在去年夏天一次规模不大的交流会上,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谈及了关于智能家居的一些思考,他认为,智能家居是家电的必经之路。王志浩表示,虽然海信目前还没有推出智能家居产品,但是海信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探索却是从很早就开始了。2003年海信参与推出了闪联标准,2011年海信牵头成立了中智盟(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的简称),都是对智能家居的探索。王志浩对海信此前在智能家居方面的探索进行了总结,认为海信在商业模式和产品技术方面均存在一些错误。在商业模式方面,王志浩认为海信此前的智能家居主要有三大错误,一是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造成产业无法持续发展;二是消费需求确实,无法让消费者真正受益,因此难以大幅提升产品销售;三是没有形成产业生态系统,应用开发合作伙伴缺失。在产品技术方面,王志浩认为海信此前存在四大错误,一是技术标准不统一,难以形成无边界的系统方案;二是存在信息孤岛,应用受限;三是忽视了白电的技术进步;四是产品过于以人为中心,学习成本高,局限性强。王志浩对海信智能家居探索的总结其实是非常典型的,从中不难看出,智能家居发展的阻碍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缺乏统一标准,第二是操作复杂,第三是成本较高,第四是智能功能不实用,第五是缺乏生态系统支撑。企业在智能家居的发展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那么用户在顾虑什么呢?调查显示,45.35%的网友在顾虑价格问题,担心智能家居太贵,24.49%的网友在顾虑实用性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不够智能,17.03%的网友在顾虑隐私问题,担心智能家居会泄露隐私,剩下的两个顾虑则占比相对较小,顾虑智能家居组建太费事占比5.26%,顾虑使用智能家居会被机器控制占比7.86%。1)标准需统一,品牌无所谓对于智能家居标准的问题,在我们的调查中,65.36%的网友表示希望智能家居中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在被问到是否希望智能家居中全部家电都使用同一品牌时,53.63%的网友选择了是,选择的否的网友也达到了46.37%,这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选择,可见网友对智能家居品牌的统一性并不在意,相同或不同都能接受,但希望标准统一,这样智能家居的组建会更方便,也不会出现更多怪异的问题。2)智能家居应无需学习有一个令我们比较意外的调查结果出现,在被问及你是否愿意花时间学习如何使用智能家居时,68.09%的网友选择了愿意,为了智能化值得,另外31.91%的网友则选择不愿意,表示智能家居应该无需学习,也许有人会说,智能家居这种高科技玩意是给年轻人准备的,在我看来,科技是为了给人带来方便,而不只是给年轻人带来方便,能让任何人都轻松上手的智能家居才是合格的智能家居,智能家居应该越来越简单,降低初次接触学习成本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所以调查中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重要原因的超过95%的被调查用户对智能家居感兴趣,并且大部分用户把智能家居当然一个高大上的事情,而且相关企业在市场培育工作上有很多不足,智能家居在长达几十年内没有进展,导致用户的认知出现思维定式,认为智能家居就是这个样子。3)价格会逐渐下降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网友对智能家居价格的接受度相当高,在不同的价格区间都有大量的支持者,10万元以上的支持率也有10.90%,可见从长远看,打造更彻底的智能家居是用户所期待也能接受的。不过,3万元以下的总支持率超过60%,可见想当时期内,轻量化的智能家居仍然会占据主流,处于3万-10万之间比例加起来只有不到14%,可见一些不上不下的方案可能不会受到太多的追捧。<img src="http://mmb 
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智能家居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