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升级如何服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当前位置: >
背景颜色:
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9月30日上午,全县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动员大会在县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精神,对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县委书记吴道俊做重要讲话,县长常言龙主持会议,县领导傅克、宋健、王五洲、刘士清、丁云红、杨亮、魏献洋、徐俊亮、凌刚等出席。
吴道俊在讲话中指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不仅关乎当前即期发展,而且决定和影响未来发展。当下,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新常态,全县上下既要充分认识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不得不过的关口,更要深刻认识到这是造就发展新优势必须抢占的制高点。抓好“调转促”工作,不仅有利于抓住并用好多重机遇叠加优势,而且能够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动力。面对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抢抓发展机遇,扭住发展关键,早“调”早主动、先“转”占先机,否则就会一步跟不上、百步追不上。
吴道俊强调,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聚焦工业,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把精力集中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上来,努力推动我县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保持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水韵独具最美皖北水乡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吴道俊指出,要聚焦重点突破,全面推动实施我县“调转促”的“496”行动计划。确立四大发展目标。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总量进三争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人均指标稳步前移。实施九大重点工程。即: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攥紧拳头、集中资源,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将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在省、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二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综合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依托五河区位交通等综合优势,着力推进城市功能提升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有机融合,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四是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按照规模要大、产业链要长、水平要高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加”、一二三产融合互动的现代大农业。五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提升工程,突出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坚持分类指导、转型发展,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和新集镇、双忠庙镇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六是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坚持集群发展、节约集约,实现开发区转型升级。七是创新驱动和人才发展工程,统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和人才引育等工作,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实现创新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强大动力。八是旅游产业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皖北水乡、淮河风情、内陆草原特色,进一步挖掘“一山三湖一水库”资源优势,做好自然资源与文化发展的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迈上新水平。九是镇域经济提升工程。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积极壮大镇域经济,集中资源要素,支持乡镇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镇区规模,完善镇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强化六大措施保障。即:强化政策支持、强化项目带动、强化改革创新、强化开放合作、强化环境营造、强化组织保障。
吴道俊强调,落实有分量,发展才有含金量。我县“调转促”工作目标已明,方略已定,就看实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大兴“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之风,以“三严三实”的要求真正把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要构筑上下联动的责任链条。层层压实工作职责,注重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建立高效运转的推进机制。将“调转促”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实化细化具体化,严格执行“任务分解、落实报告、跟踪督查、社会监督”四项制度,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突出问题,及时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建议;要创新导向鲜明的考核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真正以考核调度倒逼工作推进。要大力宣传“调转促”工作对加速跨越崛起、建设最美水乡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实践,形成人人关心创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真正让“调转促”成为全县人民的行动自觉。
县长常言龙传达了省、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并在主持会议时强调,全县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方向已经明确,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各部门、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抓住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思考,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丰富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搞好对接配套,形成政策叠加效应。“调转促”最终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要围绕“调转促”精心储备项目,加快推进在手项目建设,要完善发展平台,加强配套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要服务好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服务保障,努力壮大县域经济规模。
--国家部委网站--
--省级政府网站--
--市级政府网站--
--县区政府网站--
--其它友情链接--
五河县人民政府 主办
五河县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 承办
电话:&&传真:&&Email:
&&邮编:233300&&地址:五河县惠民路8号
技术支持:&&访问统计: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宿州市质监局多举措加快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顺利开展
  9月23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后,25日上午,安徽省召开了全省质监系统贯彻落实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会后,市领导班子召开会议就质监工作如何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进行讨论,一致认为要充分利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活动的有利时机,完善,提高服务能力,发挥职能作用,并采取多项举措切实做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等各项工作,努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一是将服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贯穿下半年的重要工作。要充分认识“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质监工作在服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中的重要责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将服务全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质量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服务发展的水平的“立足点”,作为贯穿下半年的重要工作,一以贯之抓好落实。
  二是大力培育和积极争创名牌。以全市工业企业、创新成长型企业为重点,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开展质量、认证、标准和计量综合服务,打好名牌创建基础,积极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争取越来越多的宿州企业获得中国名牌、安徽名牌称号。
  三是做好名牌推广。对全市工业企业、创新成长型企业获得中国名牌、安徽名牌、宿州名牌称号的进行重点推介,增强品牌影响,扩大市场销售;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举办品牌经营提升讲座,提高全市企业的品牌理念和经营能力。
  四是积极争创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市政府质量奖。做好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市政府质量奖的宣传,动员工业企业中的优秀企业积极参加安徽省政府质量奖、安徽省卓越绩效奖、市政府质量奖的争创。以质量奖励为契机,带动更多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和质量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五是做好节能减排服务工作。宣传贯彻国家、行业、地方节能标准,开展节能计量技术交流,推广节能计量产品,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认证产品的使用,做好节能减排标准、计量等考核工作。
  六是实施标准化战略。重点在工业企业中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开展标准立项争取和服务工作,引导和支持企业产品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支持企业开展节能、环保等标准化试点工作。
  七是强化行政和服务手段。对于全市工业企业、多项重点工程项目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认证等资质和手续,符合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优先服务。
  八是建立联合打假。会同其他执法部门与全市工业企业、各项重点工程、创新成长型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或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重点执法打假活动,为重点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创造良好环境。(冯思敏)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街谈巷议微信微信号:xinminwangshi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日前,金山区石化街道山鑫阳光城社区...
满载学生的大巴被一辆工程车辆追尾,...
昨日(10月12日),一支由原老八...
日开始,中国人...
今晚,在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金...
今天上午10点50分左右,上海静安...
逸仙路长江路口的一个昔日老仓库,经...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山东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
[提要]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介绍山东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财政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思路,解读有关政策内容。
  6月3日讯&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山东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财政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思路,解读有关政策内容。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6月1日,省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运用财政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全面落实年初各项政策基础上,再新出台一些补充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涉及经济转型升级、创业创新、融资机制、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民间资本共同支持经济发展。
  聚焦关键节点,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对当前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遇到困难的投资项目,以及存在某种市场失灵的特殊领域,实施定向支持和精准调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
  一是对地方石化、轮胎、船舶、服装、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升级改造,以及物流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物流中心重点项目贷款,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财政贴息。
  二是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保险补偿范围扩大至所有行业领域,对企业购买的产品质量保证和产品责任等保险,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支持加快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是启动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对相关领域工业企业安装使用新能源集热系统、热电厂燃煤机组(锅炉)改造、工业企业高效煤粉锅炉示范工程以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给予财政资金奖励。
  四是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对重大招商招展活动给予补助;支持&好品山东&网络营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对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总集成总承包示范项目给予奖励,通过支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一个产业链。
  支持创业创新,着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围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创新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加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扶持力度。将小微企业创业补贴标准由不低于1万元提高至不低于1.2万元。全面推广&创新券&制度,对省内所有小微企业使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学仪器设备发生的费用,由省财政给予补贴,其中对西部隆起带小微企业补助比例由30%提高至60%,其他地区由20%提高至40%。
  二是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建设。遴选30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示范园区,每处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其中对直接购买或租赁已开发闲置房地产楼盘作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的,奖补标准提高到每处1000万元。
  三是进一步完善扩大就业政策。支持实施&就业+&工程,凡是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项目,各级财政专项资金都优先给予支持。对安排困难人员就业的城镇各类用人单位,按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50%-60%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培训省级补助标准分别由每人350元、400元、450元分别提高至400元、600元、600元。
  四是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援企稳岗政策范围。将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的政策适用范围由困难企业扩大到所有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并按不高于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意见》确定,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投入方式,加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积极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重点PPP项目前期费用给予补贴;对民办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新上项目贷款,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财政贴息。
  二是加快推进水利、公路和铁路建设。支持南水北调续建配套、雨洪资源利用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国省干线安全生命防护及穿城路段安全整治工程,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加快推进济青高速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在香港设立山东省铁路建设投资基金,吸引境外资金参与我省铁路建设。
  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改水改厕、冬季采暖、污水处理、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及校舍标准化等设施建设给予奖补,并重点向社会捐赠赞助项目、农民自愿筹资筹劳项目、省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是开展城镇和困难工矿区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改造试点。鼓励各地和相关企业主动盘活相关小区房屋维修基金,对处于无专业物业管理、无建设主体单位管理、无业主委员会管理&三不管&状态的老旧小区或单栋楼宇,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省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试点地区和企业给予奖补。
  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意见》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股权投资等创新扶持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领域,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损失补偿机制。通过省级引导、市县参与,共同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依法纳税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形成的坏账损失,省级财政给予30%的补偿,市县补偿比率自定。同时,对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且担保费率不高于1.5%的小微企业贷款,如担保业务发生代偿,由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贷款银行按协商的比例共同承担代偿责任。
  二是实施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补贴试点。从今年起选择部分市进行试点,对申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小微企业,给予保费总额30%的财政补贴,并对保险公司承保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赔付率超过150%的损失部分给予相应比例的风险补偿。
  三是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自今年起,从现有农业补贴中调整部分资金,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农业担保机构,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
  四是设立省级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3年内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1只总规模4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帮助融资性担保机构提高抗风险能力。
  五是做大做强省再担保集团。通过省财政和国有企业注资、兼并重组以及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等方式,3年内将省再担保集团资本金增加到30亿元,切实发挥其作为担保行业&稳定器&的作用,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大支持。
  强化财税支持,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
  深入贯彻国务院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简政放权的要求,抓好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支持打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
  一是加大减税清费力度。税收方面,贯彻国发〔2015〕25号文件规定,继续落实好与企业已签订合同的优惠政策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对纳入首批&营改增&试点范围且税负增加超过一定幅度的企业,给予过渡性财政补助。收费方面,今年对省级立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再压减三分之一,并重点清理规范强制垄断性经营服务性收费,整顿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改革规范各种保证金、抵押金制度,进一步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
  二是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推广政府采购信用担保业务,逐步以信用担保替代现金担保,减轻小微企业保证金负担。完善小微企业优先采购政策,支持小微企业扩大市场。探索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积极打造&政采贷&新型融资产品。扩大开放公共服务供给市场,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落实好现有各项财政政策。抓好已出台的各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落实,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加快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步伐,大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施上述政策,今年省级将新增投入100多亿元,预计可带动市县政府、银行信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超过3000亿元,对推动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韩薇、杨婷婷]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转方式调结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转方式调结构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
肥西•三河镇& 建设社区先锋网
您当前位置:&&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
】&&&【时间:】&&&【稿源:肥西#8226;三河镇建设社区先锋网】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了《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全文如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现有、放眼前沿,创新驱动、开放合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质量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协同推进,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努力推动我省增长动力实现新转换、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制造强省地位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二)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突破6500亿元。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0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50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三)经济总量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总量再上新台阶,由现在的2万亿元向4万亿元冲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力争突破3万家,培育一批跻身全国前列的经济强市、强县和园区。 (四)人均指标前移。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美元(按目前汇率)。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工作重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以加快建设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带动效应。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后续批次基地建设,鼓励相关市县和园区发挥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其中10个左右基地产值突破千亿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围绕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新业态拓展,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引导企业加大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促进钢铁、有色、化工、煤炭、电力、家电、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绿色食品、轻纺鞋服、资源再生利用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加快发展接续产业,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及配套、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和特种车辆、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实施军民先进技术相互渗透,建成一批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稳步持续化解过剩产能。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左右。&  (三)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以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方向,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壮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和标准化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重点产业。依托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地和交通枢纽,创新服务业功能区发展模式,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园区。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完善服务业市场法规和监管机制,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到2020年,建成2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国500强服务业企业力争达到25家。&  (四)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加快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改造中低产田,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大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广农业物联网等新技术,创新农业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到2020年,家庭农场力争达到10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  (五)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坚持需求导向,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进一步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研发平台。实施创新企业百强计划,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战略联盟。推动开放创新,引进或并购境内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在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语音技术、量子通信、“互联网+”、机器人、智能家电、数控系统、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中药、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攻关。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160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5000家。&  (六)民营经济提升工程。引导优质资源向民营企业集中,推动企业走“专精特新”和集约发展之路。深化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引进更多省外境外企业家、战略投资者、技术和管理人才来皖投资兴业,推动更多徽商“凤还巢”。把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以民办公助等形式支持一批融技术、风投、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建设。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全面放开投资领域,鼓励推动民营资本投资金融、教育、医疗、文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铁路、电力等领域,切实做到平等准入、放手发展。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实行同股同权,切实维护各类股东合法权益。搭建信息平台、做好示范推进,扎实有序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到2020年,民营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增注册企业70万家以上。&  (七)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坚持集群发展、绿色集约、产城融合、示范带动,实现开发区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明确各类开发区集群化发展方向,增强开发区集聚要素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聚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优化开发区产业、城市、生态功能。鼓励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开发区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深化园区合作共建机制,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到2020年,把开发园区打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全省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超千亿元的园区。&  (八)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绿色生态、转型发展,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动力,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突出项目带动,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突出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突出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开放发展;突出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金融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到2020年,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超过50%的县域经济总量突破200亿元,县均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  (九)质量品牌升级工程。以争创中国质量奖、安徽省政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等为引领,以培育“名企、名牌”为抓手,推动“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坚持招大引强与内生培育相结合,支持企业推进管理对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公司,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的优秀企业。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建立食品、药品、母婴用品、汽车等重点消费品领域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追溯制度。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加强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国际国内名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力度,营造全社会创牌、用牌、护牌的良好氛围。每年评选一批省级综合性和专业性品牌产品并给予奖励。到2020年,安徽名牌产品达到2000个,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 (十)人才高地建设工程。造就集聚一批企业家、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把握创新为源、质量为本、管理为基、绿色为重、人才为先五个关键点,推动企业在竞争合作、优胜劣汰中做优做强做大,多措并举扶持企业优秀经营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爱护、服务、成就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依托骨干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与引进。以国际化视野建立完善引人、用人和育人机制。加大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方面的奖励力度,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股权和期权激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建设一批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衔接、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培养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表彰和奖励力度。到2020年,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引进一批国内一流创业团队。&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抓好转型升级重点工程项目库建设,补强短板、增强后劲,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围绕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关键环节,注重统筹、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精准发力,建立“四督四保”(督新建保开工、督续建保竣工、督竣工保达产、督储备保转化)推进机制,着力提高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健全省领导联系和分层分级调度机制,完善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加快水电路网和污染物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二)强化改革创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扎实推进四级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落地和网上运行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管理等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允许将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优先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开放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针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薄弱环节,坚持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有计划、有步骤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以及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加速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以大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强化环境营造。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依法惩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权行为,鼓励创新创造。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应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五)强化政策支持。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突出目标导向,整合省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好每年20―3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作用,设立总规模800―10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省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左右的担保类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全面开展“税融通”业务,引导银行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促进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产业升级,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五、组织领导&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事关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省上下必须高度重视。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三严三实”的精神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省委、省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协调落实领导小组议定的各项任务和日常服务工作。每个重点工程成立专项推进小组,由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相关省直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重点工程推进小组办公室设在牵头部门,具体承担工程实施计划的制定,协调落实重点工程推进小组议定的事项和日常服务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市县要比照成立相应领导机构。&  各地、各部门要以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推进行动计划落地生根。省直各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抓紧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做好实施方案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重点专项规划的对接,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和协同性。明确实施方案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重大项目、节点计划、推进举措等内容,确保重点工程推进不断深入、取得实效。各地、各部门要建立高效的重大项目跟踪调度和区域协作机制。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评估,定期发布评估报告。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宣传工作,努力营造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浓厚氛围。&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肥西县三河镇建设社区&&&&&&& 中共肥西县三河镇建设社区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银行系统升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