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跳会叫有两只虫子第二季全集大眼睛扭来扭去的绿色虫子没有脚的有中指这么大。是什么叫虫子

今天看见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会动,长相如图,超级恶心,求解这到底是啥?照片上依旧能看见两只大眼睛,还_百度知道
今天看见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会动,长相如图,超级恶心,求解这到底是啥?照片上依旧能看见两只大眼睛,还
今天看见一只不知名的虫子,会动,长相如图,超级恶心,求解这到底是啥?照片上依旧能看见两只大眼睛,还有张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好恐怖
图片不是很清晰,看不清楚的,不好判断。
已经尽量拍清晰了,已经百科过,没有类似的虫子
这是虫子?
不然你告诉我这是什么。。。
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拍的不清晰
已经最大努力拍清晰了
一种蝴蝶吧
是蝴蝶我还弄上来?
可能品种不同吧,我只是学生党,呵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草木上的虫子
&作者:萤窗异草
乡下的虫子,草木上的虫子
虫子哪里都见得到,其实不仅仅是在乡下,城市里一样都是可以见到很多虫子的,只是比起乡下来,城市里的人对虫子接触得少一些,平时也留意得少一些,所以我在这里只说是“乡下的虫子”。
无疑的,如天牛、蝉、浑身带着硬壳的某些甲虫,等等,都成为了很多小朋友手中的玩物,尽管它们中的一些会咬人,但也无所谓了,因为好玩,咬人倒不重要了。更多的虫子是恐怖得令人不寒而栗的,尤其是那些浑身软绵绵、肉乎乎、五颜六色,身上还带肉刺或者细毛的虫子,如各种各样的毛毛虫,很多草木以及庄稼的枝叶上都有它们的踪影,通常都是没有人敢去碰这样的虫子的。想到它们那长条形的身子,无数对的肉足,一节节肉乎乎肥胖胖的身子,随着很多的肉足慢慢地一伸一缩地蠕动,都真是不免的令人心里发冷,甚至睡觉做梦,都要梦到无数条这样的虫子,伸缩着肉乎乎的软绵绵的身子,挪动着软软的几十对半透明状的细足,爬到我的身上来,沾到我的脸上手上,钻进脖子里去,真是噩梦啊!
我不是研究生物的人,一些关于虫子比较学术上的内容,我说不上来,我仅仅是说一些我所知道的关于虫子的小事情而已。当然,虫子的种类千千万,我是不可能说全的,只能尽量说一些常见、并且能常接触到、甚至很多人都曾经捉来玩过的虫子。
花生收获的时候,很多的花生苗的叶子上,可以看到一些绿色的,椭圆形的身子,就像是一滴很大的水滴似的虫子,沾在整片的花生叶子上,当然也有身子长条形的虫子,它们的身上都会长着密麻麻的肉刺,个头有大有小,我们的家乡话里给它取了像形的名字:“芽辣子”。芽,就是肉芽儿,辣,因为它的身体是有毒的,尤其是身上刺一样的肉芽会分泌毒液,碰到它们的肉刺,给它刺伤了,感染了它的毒液则会使人又痒又疼,火辣辣的。这是乡下最常见的恐怖虫子之一了,什么植物的枝叶上都可看到。毛毛虫是常见的虫子,它们和毛毛虫很像,不同的是一个身上长的是肉刺,一个是细毛,但是都能分泌出毒液来令人生疼,这也都是它们自身的防卫本领。到收获花生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碰到“芽辣子”了,但这项工作可是回避不了的,有没虫子,都是要去收成的,其实,不管收获什么庄稼、果实,都少不了与各式的虫子打交道。
收割水稻的时候,很常见稻叶上沾有一丛丛、一堆堆的细小毛毛虫在蠕动,很是吓人,或者是另一种细小的虫子,几十只、几百只甚至更多,沾满了水稻的茎叶,这种小虫子叫蚜虫,又叫作是瓜蚜、腻虫、蜜虫等等。蚜虫的身体都比较小,都是数量很多地群居,有淡绿色的、白色的,有些身体还是半透明状的,它们专门寄居在水稻、玉米、麦子这些主要庄稼的叶子上,庄稼的茎、叶、果实都吃。蚜虫的生育能力非常惊人,繁殖一个世代,快的话只需要4天,慢的话也只要10天,一年能够繁殖几十代。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世代重叠,所以蚜虫都是一片片地几百只几百只地存在的,还能很快地感染大片的庄稼,是庄稼的大害虫。
水稻里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小虫子,个子和一节手指差不多大小,绿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都有,扁扁的身子,身体还看得出棱角,像个几何里的多边形似的,还有触角。样子不怎么恐怖,但身上却会散发出一种臭味来,那是它的身体里有一个臭腺,遭遇到危难的时候,就会分泌出恶臭的气味来藉以逃避敌害。它的学名叫“椿象”,种类很多,但外形都大同小异,森林和庄稼地里都常见,我们叫它为“臭虫”、“臭屁虫”,以吸吃庄稼和树木的汁液为生,也是个害虫。但这样浑身散着臭气的虫子,却有人当下酒菜来食用,捕来椿象,放菜籽油里浸泡两天,去除它的臭味,然后拿来烹炒油炸,便成了美味了,真是佩服这些食臭屁虫的人的胆量,我是是敢下口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很多稀奇古怪的虫子,都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水稻上还有很多肉乎乎的模样吓人的虫子,大抵都是绿色的,有很多的细小的肉足,屁股上面还有一个向上伸起的尖尖的肉钩,身子一伸一缩地蠕动。其实肉乎乎的颜色鲜艳的虫子,也是最令人恐怖的虫子了。这些都是水稻里活动的飞蛾的幼虫。我是对这样的虫子很敏感的,脑子里想象一下它们肉乎乎的伸缩蠕动的模样,都觉得害怕,甚至是以前经常养的称之为“宝宝”的蚕,现在也看着吓人,不敢抓了,因为现在明显的感觉它们就是一条条的吓人的肉虫子了,而在以前这却还是件快乐事呢,因为把蚕抓到手心里,很多的细足仿佛沾在手上似的粘乎乎的,它慢慢地蠕动行走,觉得手心痒痒的凉凉的很舒服!其实对收割庄稼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一点不稀奇的事情了,因为都见怪不怪了,有再多的虫子,庄稼也是收割的,甚至是敢用手去捉它们,放到手上让它行走,再用手捏死它,我是实在不敢这样做的,不小心发觉到有这样的虫子沾到身上来了,也是会惊叫蹦跳着拍打着使它们掉开的。其实,当我现在觉得它们令人恐怖的时候,我何曾不也是经常的下地里帮家里收割庄稼呢?我也是一样的接触过很多这些虫子的。毛毛虫、“芽辣子”,等等,只要是肉乎乎的虫子,大都是飞蛾的幼虫,种类繁多,都是模样非常鲜艳,花花绿绿,五颜六色,非常恐怖。
青菜果里也经常可以看到虫子,有些个头小,有些大,大的一般都是通体青绿色的,身体表面还有一层非常细小的白色毫毛。以前跟着妈妈去菜园里浇菜的时候,偶尔的能发觉到一些青菜叶上有虫子在咬吃菜叶,妈妈想也不想,两根手指伸过去,轻轻地一捏,菜虫子便流出污秽的体液给捏死了。我问,它不咬人吗,手碰到它没事吗?妈妈答说不会,那只是菜虫子而已,碰到了也没事的。我一直也想试试,但看到菜虫子那好像软、又好似很韧的肉身子,更多的是胆怯和害怕,硬是不敢下手,至今仍是,甚至洗菜时看到一条伸着头歪来扭去挣扎的绿色菜虫,或者拣豆角时拗出条不怎么会动弹的细小的白色小菜虫子,或者吃水果时发觉到里面一条白色的小虫子,也是害怕不已,说来真是得佩服一下妈妈那不假思索地就能伸出两根手指捏菜虫子的胆量。
蝗虫也是水稻里很常见得到的害虫,又叫作蚱蜢、草螟、蚱蚂、蚂蚱等等,我们家乡话里叫它为“草蜢”。它有非常发达的后腿,骨骼也很坚硬、有力,腿上还有很多尖锐的锯刺,非常善于跳跃,翅膀也善于飞行,喜欢群居,吃肥厚的草和庄稼的茎叶,很容易成为庄稼的灾害,铺天盖地的成群蝗虫扫荡之处,凡是它咬得动的东西几乎无一幸免,可瞬间使一片绿地变成荒原,使庄稼颗粒无收。每到水稻成熟的时候,稻田里到处都见得到它们的踪影,到水稻收割完了,它们便从水田里退到田埂边的水草,或者小河小溪边的草木上。
以前每每水稻收割完了后,我经常和人一块去“打草蜢”,就是拿一根竹棍子,再拿一个小袋子,看到个头大的草蜢了,用棍朝它敲打去,把它砸死,然后捡到袋子里装起,拿回家去当喂鸡鸭的食物。也有人把蝗虫拿来当餐桌上的美味,捉来蝗虫,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和腿足,生温火在锅里慢慢烤,烤得虫子干黄蒸发掉它们身体里的水份了了,加上香油花椒等等调料爆炒或者油炸一下,装盘端上桌,这就是金黄灿的草蜢美食大餐了。
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教室背后是一个公园的比较荒僻的地方,那里有不少的年龄较老的树木,当然也有一些杂草之类的,夏天晚上自习课的时候,教室里偶尔就会从公园飞进一些个头很大的蝗虫来,大家都会吓得尖叫,用书本去拍打赶走它们。我是比较大胆又无聊的,经常捉来这些虫子“动手术”。有大蝗虫飞来落在课桌上的时候,我用手夹住它的后腿,使它飞跳不走了,然后把它的翅膀和腿拔掉,找来刀片和小剪刀,破开它的肚子,再用大头针把掀开的肚皮外翻固定在桌上,观察它的腹中的各种器官的结构。可以看到它的肠子,心脏、肝之类的,有的还有一肚子的长长的、一粒粒、金黄色的半透明虫卵,把它的心脏剪下来取出,还是在一抖一拌地跳动的,把它的全部内脏从身体里揭下来,可以看到它的身腔上一根根像肋骨似的骨骼结构,那真的是很稀奇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剖开它们的身体之后,散发出的浓重的腥臭味,倒是很能锻炼一下人的嗅觉忍耐能力。
这样经我解剖的蝗虫、甲虫、飞蛾,以及其它一些飞进教室的不知名的虫子,有很多很多,大家都说我是个“残忍”、“肮脏”的人,但是,通过这些“手术”,我却看到了很多他们从没有见过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那也是个美好的回忆呢。再则,上生物课的时候,用一个活生生的青蛙做试验,说起来岂非更是残忍呢?起码我用的还是人人都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的害虫呢。
螳螂是和蝗虫的样子比较相像一些的大昆虫,也是为很多人所熟悉的了。螳螂的身体通常是绿色的,有些也是褐色灰黑色的,它的头是三角形的,活动自如,有一对鼓起来的很大的眼睛,长长的脖子,细长的身子,腹部又胀又大,身上还有翅膀可以飞,因为它的头部看着和大眼睛的猴子有些像,我们家乡话里又把螳螂叫作是“猴哥”。它的一对前足非常的发达,足上的腿节上还带有尖硬的利刺,足的前端像一把大刀子,向腿节内折叠形成了一把弯曲的大镰刀一样,可以用来捕捉猎物。
很多人以为螳螂是害虫,其实它是益虫,因为它是肉食动物,而且专门吃对庄稼、果树和观赏植物有害的虫子,像蝇、蚊、蛾、蝶、蝉、蝗虫等等的卵、幼虫、蛹、成虫,它全都吃,但在缺食的时候也会出现螳螂间互吃的现象。它的性子残暴好斗,也经常会自相残杀,便有小孩子会去捉来两只螳螂斗着玩耍。有个成语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来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或喻目光短浅,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螳螂的“功夫厉害”,因为蝉的个头比螳螂可是大和重很多,飞行能力也比螳螂强,甚至身体躯壳也比螳螂硬实得多,但它都照样敢去捕食。
在乡下的一些草木枝叶上,甚至农家的门窗上、墙上粘贴着一堆淡黄色的像泥土又像泡沫似的东西,那是螳螂的生下的卵存放的窝巢,这个巢是螳螂分泌的泡沫状的东西硬化形成的,用来保护自己的卵免受到侵害。捅破巢,可以看到它里面排列着几十粒长长的椭圆形黄色的卵。螳螂要是发觉到它的这个保存卵的窝巢给人动了,或者从草叶上、门窗上掉下来了,它还会到处的寻觅,找到了,还会用那镰刀似的前足举着它搬家呢!
螳螂和它的卵巢,都可以用作中药里的药材,而螳螂和臭屁虫、蝗虫一样,本身就是一道可供食用的昆虫,据说都是含有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但我是不敢吃这样的东西的了。
螳螂和蝗虫也还是个带点迷信色彩的虫子,农村里有人传说,要是在自己的家的屋子里,窗台上,天花板上,看到出现有蝗虫或者螳螂,并且它们是呆着不跳不走也不飞动比较文静的话,那这种蝗虫和螳螂都是自己的死去的亲人变的,他“回家”来看看,可能是后人们很久没有去祭拜过他了,他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钱花了,要去他的坟前烧些纸钱,那么,他就不会总是回来看看了。带有这样色彩的动物还有蛇和蜈蚣,要是忽地在自己的屋子里发现有盘成一团静而不动的蛇,或者屋角不知从哪跑来的慢慢走动的很大的蜈蚣的话,那都是死去的亲人变的“回家”来了。其实,说科学一些,乡下人家的屋子,偶尔会跑进这些虫蛇,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蝉和蝉壳。
蝉几乎是谁都知道的了,俗称“知了”的昆虫,天热的时候,不管是乡下农村,还是城市,都有它们的踪影,即使不曾留意去看到,也听得它们的鸣叫声。它有一根尖长的针嘴,用它吸食树汁为生,也是一种害虫。夏天的时候,很多树上都可以看到,它们也很少飞动,停在某个地方的时候,几乎就是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的了,除非是遇到了什么惊吓才飞起换个位置。
乡下的小孩子,几乎是没有人不曾捉过蝉来玩耍的了,为的就是因为它会“咿呀呀呀——”地叫,而且不会咬人,也不会喷射出什么毒液来。比起软绵绵的肉虫子来,身体硬实甚至带着硬壳的虫子,反而更受人欢迎,都敢去捉来玩,通常都成了小孩子手中的有生命的会动会飞会叫的大自然的玩具,比如金龟子之类的甲壳虫,甚至屎壳郎也会捉来玩。
捉蝉的方法除了用手直接靠前去逮住,更多的是粘,因为蝉呆的位置大都在比较高的树上,人的手是远够不着的。粘蝉的粘胶是很天然的,一是用乡下野生长的一种叫薜荔的植物的果子的果胶,收集它们的乳白色的果胶,凝结后形成一团灰黄色的非常粘的胶,把这个粘胶粘在长长的竹棍的末梢,伸到树上去粘蝉,只要碰到了蝉,几乎没有粘不住的。还有一个粘胶的制法是,在竹棍末梢插一枝细长的竹篾,把竹篾在棍子的末梢弓成个篾圈,用它去收集一些旧屋角落的新鲜蜘蛛丝网,蛛丝粘在这个圈圈上,则形成了一张网了,就用这个网去捕蝉,但蛛丝粘性不足的话,很容易给蝉挣扎逃走。或者把收集来的蛛丝,加一些水,揉搓成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也是粘劲非常厉害的胶水了,把它粘在长棍子的末梢,一样的可以伸树上去粘蝉。蝉刚给粘到的时候,会喷射出一些水珠,据说那是蝉受惊吓时急出来的尿,即使是逮到手的蝉,用根细绳子系着玩的时候,有时它也会射出些“尿”来。
母蝉是不会叫的,会叫的是公蝉,它的腹部有两块皮肉罩盖着保护着的“镜子”,“镜子”其实是层薄膜,这层薄膜振动加上罩子的一收一合,就会发出声音来了,把这两块小“镜子”捅破的话,蝉就不会叫了。
蝉也是可以吃的一种虫子,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还据说是像一块新鲜的瘦猪肉一样的味道,但我没有吃过。一回和一位朋友想来试试,用打火机把蝉烤焦,然后把蝉送到嘴里,那真是又腥又臭还会泄出汁液来的恐怖的味道!后来才知道,我们的吃法真是大错,因为蝉可吃的地方只有一个部位,并非整个蝉送到嘴里去吃,蝉的背部有一大片平滑的部位,把它割下来,是一块挺大的肉团,把这团肉烤来吃,就是“猪肉”了,后来用打火机试烤这块肉来吃,味道很腥,可能是我“没有放调料”的原因吧,以后就没有再试过了。但蝉的幼虫——蝉蛹却是很多地方都吃的美味,蝉蛹就像个没有长脚的只会扭动着身子的肉虫子,样子也是很吓人的。
据说,蝉把卵生在树上,幼虫从卵里孵化出了后便从树上掉下,钻到松软的泥土里,靠吸食树根的汁液生存,蛹在地底下最少都要生活两三年到五六年,更久的甚至需要13年、17年,才能钻出地面爬上树,在树上褪最后一次皮,变成寿命仅有一个夏天便死去的成虫蝉。它爬出地面在树上褪下的皮,也叫蝉壳、蝉褪、蝉衣,是一种中药材,农村里的很多小孩子都会收集来卖给乡下的赤脚医生或者小药店,一只可以卖几分钱,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乡下人会去收集来蝉壳用以自己配药煲汤治病。
有一种喜欢呆在梧桐树上的模样与普通蝉很不一样的蝉,它的翅膀不是透明的,而是像墨水一样的漆黑,头部和部分身体是红色的,身体也与普通蝉不一样,是长长的分成两部分的,像蝴蝶那样,我们叫它为“鬼蝉”,因为它的样子确实给人以“鬼意”,抓到手的鬼蝉很会装死,放手里它就一动不动死了一样,一不留神,它就“复活”飞走了,只是鬼蝉不会叫。还有一种不是呆在树上,而是呆在草丛里的蝉,身体是绿色的,个子很小,也很会鸣叫,这种蝉捉来玩比较可爱。
树上生活着的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虫子,要数叫“七欠虫”肉虫子了,它的种类非常的多,模样异常的恐怖,绿色的,灰色的,白色的,红色的,花花绿绿五彩斑阑的都有,非常令人恶心。这是一些飞蛾的幼虫,个头大可以像人的一根手指那般粗长,小的则只及铅笔芯那样大。
欠,是我们家乡话里形容长度的一种单位,伸开手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四根手指的指尖到拇指尖的距离,都叫“欠”,就是手掌张开后的最大长度的意思。七欠虫的真名叫“尺蠖”,也叫步曲、造桥虫,成虫的蛾就叫尺蠖蛾,从名字来看,都和“七欠虫”的叫法差不多,和计量单位扯得上关系。因为它的身子非常的细长,但身上却不像其它肉虫子那样长有几十对的脚,它仅有两对脚,一对长在头部底下,另一对却长在尾部,所以它走动的时候,要将长在尾部的脚,移到齐近头部的脚边,再把头部的脚向前移去,如此一步一步地连续不断,每当头部的脚和尾部的脚,靠在一起的时候,整个身子就弯了起来像个拱桥,它走路的过程,就是不断弯成弓形再伸直的动作,可以用手去在桌子上一欠一合地连续示范来看看它这样走路的动作,加上它的样子本就长得斑花恶毒,所以令人看了实在是不舒服,毛骨悚然。它还能够把两脚固定在树枝上,然后细长的肉绵绵的身体,凭空地往外伸直,模仿成支杈出去的一杆树枝一样,生物上有个说法叫“拟态”,模仿成树枝就是尺蠖的拟态行为,也是生物中“拟态”行为的代表虫子。它要是受到了惊吓,则会吐丝从树枝上垂落下去。
这种虫子不仅乡下,即使在一些城市的路边树,或者公园的树上也经常有,但个头都很小,通常只有铅笔芯般大,走在树下,不小心地看到眼前随丝吊垂下一条浑身扭来扭去挣扎的模样恐怖的虫子,很多人都会吓得尖声惊叫,要是垂吊下的是如人的手指那样粗长的尺蠖的话,晃在眼前,甚至落在头上脖子上,相信不少的女孩子都要吓晕过去的了。尺蠖是一种害虫,专吃果树、茶树、桑树、棉花和林木的嫩芽、枝叶、花蕾,灾害严重的话,整棵树的叶子都会给它们啃得光秃秃的。
乡下有个关于七欠虫的说法:千万别让七欠虫爬到你的手脚上,它要是爬上你的手脚,在你的手臂上或者腿上一欠一欠的走上几步,那你的手臂和腿就会中毒,而且会肿得跟水桶那样粗,要是让它走完七步,那是必死无疑的,走上八步,那就更死了。我以前一直对这个说法是深信不疑的,即使现在是不信这么离谱的说法了,人的手臂怎么可能肿得跟水桶那样粗呢?这根本就是很夸张荒诞的说法嘛,但当然也不敢亲自伸自己的手脚去验证这个说法的真假。不管这个说法的离谱与否,能躲它得远一点总是好的,它的模样本身就够恐怖了,它也总会有些自我防卫本领的吧,可能也是会分泌什么毒液,爬到人的身上,它所过之处会引起痒疼或者过敏,应该是少不了的。关于尺蠖倒还是有两个相关的成语,这大概就是它对人的“好处”了吧:蠖屈不伸,用来比喻人不得志;蠖屈鼠伏,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讨好的样子。
以前我的老家门前种过一棵梨树,有一年它生了很多的虫子,都是个头大得罕见的“芽辣子”,它的个头比人的两个手指还要粗长,比常见的普通芽辣子大四五倍以上,浑身肉乎乎的绿色,还夹杂其它灰白黑红的颜色,竖着又粗又长的肉刺,那真是非常的吓人。不仅个头大,数量还很多,一棵梨树的叶子很快地给它吃个精光,有风吹过的时候,在树叶上没有沾稳的虫子给风吹下来,掉在地上,要是人经过树下时,不经意头上掉一个这么大的恐怖虫子的话,那真是要吓晕过去的了。曾经用长长的竹篙,远远地站在树下去把它们捅下来,掉在地上,再用棍子把它们戮死,它们的身体还非常的坚韧,要捅死它们还真是得费一些劲。家里做饭烧的柴草,也曾把夹柴草送灶里去的火钳拿到锅下一块烧,待火钳烧红了,用绳子缠在长竹篙上,伸树上去烫虫子,一接触到它的时候,冒起阵阵肉烧焦的白烟,它们挣扎得非常的厉害,握竹篙的手的这一头都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力度。这是我见过的个头最大的虫子了,也不知那是什么虫子。
大人们常吩咐小孩子:不要去柚子树、桔子树下玩,那里有“痒人虫”。所谓的痒人虫,是一种沾在柚子树叶上的深绿色的头粗身小很常见的虫子,个头跟人的一根手指差不多大小,身上没有肉芽或者刺毛,肉乎乎的软绵绵的,有很多细足,静静的呆在叶子上,头部又圆又粗大,像蛇的头一样,还有一些灰白色的花纹或者条纹,用树枝去碰它,它的头上还会伸出红色的触角来,模样看去就令人心里恐怖得发冷。但它到底是不是会“痒人”,我也不清楚,反正大家这么说,何况样子吓人,也就没人敢去直接碰它了,既然叫这个名字,想必也是有它的道理的,我想大概是它的口中或者细足或者会像蛇信子一样吐出来的触角上,能喷吐出一些有毒的汁液吧,令人接触到了会痒、会疼、会不舒服,所以叫“痒人虫”吧。
这种虫子的真实名字叫玉带凤蝶的幼虫,它长成虫羽化后,就变成了一种美丽的叫玉带凤蝶的蝴蝶了。幼虫喜欢呆在柚子树、柑树、橘子树等叶子有特殊香味的果树上,吃这些果树的叶子,是为果农所惧恨的害虫。
以前老家门前的庭院里也曾种过一棵柚子树,一回天热,家人们坐在院里乘凉,庭里也没有灯火,一片的昏暗,我坐在一张长条椅上,听大们聊天,手在椅子上不经意地碰到一个软绵绵长条形的东西,我便轻轻地用手指把它搓呀搓、滚呀滚,以为它是哪个大人们掉在椅子上的一根香烟。后来用手捏起,把手电筒照照,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发觉到原来那是一条痒人虫!我一下就吓得哭了,真没想到自己手中一直在玩的是一条恐怖的虫子,手一甩,虫子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并且手也马上的觉得中了虫子的毒,隐隐地又痒又疼又火辣起来了,还不停地拍拍自己的头发和肩膀,摸摸自己的脖子,生怕会不会有虫子掉在上面了。没有察觉出来的时候,以为它是一根可以玩耍的香烟,得知实际是虫子的时候,倒是吓得哭了,对虫子的恐惧,原来很大的程度上也是有心理成分的。
萤火虫和幼虫。
夏天的晚上,乡下户外的小河边,菜地里,山脚下,比较近水源和潮湿的地方,一闪一闪地发亮流动飞舞的小昆虫——萤火虫儿是少不了的。夏夜,在野外看飞舞的流萤,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快乐而又浪漫的事情。萤火虫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但这不是我们所能弄懂的,只是把会发光会飞舞的虫子全都叫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身体末端有一个发光器,发光器里有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发生一连串复杂的生化瓜,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发出的光虽然只是一小点的光芒,但在漆黑的乡下晚上看来,加之数量又多,就显得相当的明亮了。据说会飞舞发亮的萤火虫儿通常都是雄性的,而雌性的萤火虫儿大都是停在草叶,雄虫的发光,很大作用就是为了引诱雌虫的注意。
会飞会发光又不会咬人的虫子,自然是很引小孩子喜欢的了,所以一到夏夜,天气热,比较难睡着,出户外玩乐,吹吹山风,顺便捉捉萤火虫玩耍,当作是消夏乘凉打发时间也是非常不错的。到中秋和元宵的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喜欢手提一个非常漂亮的灯笼在街间小巷里穿行玩耍,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我们就学这个时节的样子,找来白纸折成一个纸灯笼,又用针线在灯笼上穿根线缠在一根小竹棍上提着,把捉来的的萤火虫放进去,白纸灯笼里便透出黄绿色一闪一闪的光来了,虫子越多灯笼就越亮。
把很多的萤火虫儿聚在一块发出比较亮的光,甚至可以用这个光照明看东西,车胤就利用了这个方法照明读书,这还是中国历史上与“苏秦刺股,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孙康映雪”齐名的勤奋好学的故事。晋朝有个叫车胤的人,很喜欢读书,他年幼的时候家境贫寒,晚上家里没有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到了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去野外捉来许多的萤火虫放进去,用它发出的微亮的光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这就是“囊萤夜读”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
除了用白纸折成灯笼装萤火虫,也可以用个小玻璃瓶或者火柴盒装着,透过瓶子和盒子,感觉里面就是一闪一闪的小舞台上的灯光,但玻璃瓶和火柴盒比起纸灯笼来,还是纸灯笼里漂亮一些,因为玻璃瓶太透明了,虫子都看得清,而火柴盒又不透明,透出的光亮太暗了,纸灯笼却是看不到虫子,透光又好。把它们拿回家里挂在门边,挂在书桌上,挂在蚊帐上,睡觉的时候,感觉那就是一个发着萤光的传说中的夜明珠。只是捉到里面的萤火虫,发亮的时间不长久,刚开始还很亮的灯笼,过了几个小时就越来越暗了,灯笼里的萤火虫当晚不放走的话,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它们都几乎是死去了的。
户外天空里飞动的会发亮的虫子,必定是萤火虫无疑了,停在草叶上,菜叶上,地面上的会发亮的虫子,有些是萤火虫,但有些却不是萤火虫,而是其它的会发亮的虫子。有一回我去捉萤火虫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发亮的虫子在爬动,以为那是停落下来了的萤火虫,伸手朝它摸去,手上就感觉不对劲,因为感觉那是长长的软绵绵的肉虫子,我手指轻轻地捏住它的时候,它还在不停地弯曲着身子挣扎,仿佛自己抓到的是毛毛虫,我还以为我感觉错了,再用手电筒朝它射去,我的妈呀,它哪里是萤火虫呀,果真是一条虫子!像条小蜈蚣似的,一节节的身子,还有很多的脚。再用手电筒朝地停落在地上的“萤火虫”一一的照去观察,发现了好些不同的虫子的尾部,也是在发亮的,有的像蜈蚣,有的像毛虫,有的样子还非常的吓人,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虫子。天上飞着的是萤火虫的成虫,据说萤火虫的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可能有些就是萤火虫的幼虫吧。
经常在一些草叶和菜叶的背面,能看到排列整齐的虫卵,只是不清楚那是什么虫的卵,而萤火虫的卵也会发光,虫卵一般都是圆而透明的,我就一直想象,发光的萤火虫卵,那肯定就是如传说中的夜明珠那样吧。
蜂也是乡下常见的虫子,除了蜜蜂外,把野外生活的蜂都统称为“马蜂”。其实这个马蜂的种类有很多,个头也有大有小,最为常见的有四种——当然了,我这里说的种仅仅是凭表面看的大概样子来分的,因为乡下大家都是这么称呼,其中肯定还有很多的细小的种类差别的,这就不是我研究的了。
一种是蜂比较小的灰黑色的蜂,我们叫为“矛蜂”、“茅胡蜂”,一般在细长的草丛或者荆棘里造一个灰黑色的纸质吊钟形或者层状的蜂巢,蜂巢也不大,上山割草的时候经常能碰得到,没有来得及躲避给它蜇上的话,刚蜇到的时候比较痛,疼痛的时间消失得比较快,然后就剩下痒疼痒疼的感觉了,可以让它自然好,过个半天一天也就几乎没有什么事情了。所以大胆一些的人,对这个小矛蜂也不怎么放在眼里,挥舞着镰刀把蜂赶走,然后摘下蜂巢就跑,一个马蜂巢便给取到手了。
一种是个子比矛蜂大一些的“黄蜂”,也有人叫为胡蜂,身体是金黄色或者橙黄色的,样子看上去比矛蜂凶恶很多,巢也是如矛蜂窝那样纸质的吊钟状或者层状的,但巢却是比矛蜂巢大多了,在山上的一些草木,甚至比较静悄的农家屋檐下,窗台下,都可以见到它们的窝巢。这个黄蜂蜇人就痛了,肿痛几天也不会消失,但同样也有胆大的人敢去摘取蜂窝,趁窝里的黄蜂数量比较少的时候,可能都是出门去忙碌了,人用根长棍子捅下蜂巢,再挥舞棍子赶走游离在蜂窝附近的蜂,然后捡起蜂巢跑走就是了,不小心躲避给蜂发现了你的话,也是少不了会给蜂蜇到。
一种叫“泥蜂”,顾名思义,它的巢是泥土做的,像燕子的窝那样。在一些比较少人出入的墙壁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鼓起来的用细碎的黄泥筑成的坚硬的椭圆形的泥巢,这就是泥蜂的窝了,用铲子也难以铲掉,非常牢固,那是泥蜂用自己的唾液混和泥土筑成的,有些也筑在泥土里、树干上、树洞里。泥蜂比较凶狠,它是吃虫子的,各种昆虫、蜘蛛、蝎子,包括其它蜂类,它都吃,一个泥蜂的进攻,甚至可以使别的蜂类整个巢的蜂全军覆没。泥蜂与其它蜂类比较不同的就是,别的蜂都是在一个大巢里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只的蜂群居的,而它却是从小到大,都是独来独往一个蜂生活的。泥蜂筑好一个巢,然后飞到外边猎回一条蛆,把它麻痹后费力地拖回巢里,在蛆上产一粒卵后爬出,封好巢口,又开始为产下一粒卵找地方筑巢了。每天早上,泥蜂都要把自己建筑的巢穴逐一检查,看看里面幼虫孵出来了没有,没有的话填好巢飞走,要是幼虫已经孵出并开始吃食的话,泥蜂就会再捕来一两只蛆到巢里,下次再检查时,又会补充几条蛆,以后就封好巢口再也不回来了,幼蜂就靠吃这些库存好的蛆生长发育直到走出巢,又孤单的一只蜂重复筑巢下卵的生活。
另一种马蜂就比较恐怖了,我们家庭话里叫它为“油罗蜂”,它的真名叫金环胡蜂,蜂不仅个子大,金黄色夹杂着深褐色,样子凶恶,看着就令人回避三舍,蜂巢圆球似的密封状,深黄色或者深褐色,据说它是油罗蜂用牛粪建造的,巢的表面还有像木板一样的纹路,只在蜂巢的底部开有一个出口,所有蜂都从这个口里出入。蜂巢一般都有足球那么大,超巨大的甚至可以达到几十厘米甚至一两米的直径,比一两个水桶加起来还大,一个蜂巢里生活几千只上万只蜂。油罗蜂的巢,一般造在大树的顶上,一些也造在比较僻静的人家屋檐下。不小心招惹到它给它蜇上一针,那是非常令人恐怖的,假如蜇在头上,不管是蜇什么部位,整个头都会肿胀如猪头,眼睛也给水肿起来的脸撑得睁不开,只能眯着细缝看人,而且没有十天半月好不了,乡下有话说:给油罗蜂蜇到三针,那就死定了,甚至是一头大水牛,给它蜇上三针,也是活不了了。有给油罗蜂蜇到的小孩子,通常也是坏孩子的代称,因为会去惹马蜂,想去取蜂窝的人,通常都是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
即使这么油罗蜂这么令人恐怖,但照样有人敢去取,一般都是用火攻。晚上半夜的时候,在一杆长竹篙的末端点一火把,远远地把火把伸到蜂巢下面燃烧,蜂便给给火烧死和烟熏死,一个劲地掉到地下下来,然后把蜂巢捅下就行了。也有用袋子的,在长竹篙的末端绑一活口大袋子,伸到蜂窝下面,把袋子套住蜂窝收紧袋口,整个蜂窝便给收取到袋子里了,把收进袋子的蜂处死就容易了,烟熏、火炙都行。大的油罗蜂窝,可以取到几十斤的蜂肉。
人们斗着胆子去取到这些蜂窝来,无非也就是为的蜂肉,因为蜂肉可吃,成熟的蜂可以油炸来吃,或者放进酒里泡成药酒,因为那毒针的毒,是治疗风湿病的上好良药,没有成熟的蜂蛹,白白嫩嫩的,更是一道美味。刚从蜂卵里孵出的蛹,像蛆一样尖长,弯曲着身子蠕动,大一些的,则可以看得出蜂的形状了,也是乳白色的;再成熟一些的,明显就是一只蜂了,只是身体颜色还比较浅白并且还不会飞。这个蜂蛹生吃和烤炸来吃都行,但更多的是生吃。很多人都说,吃之甜美无比,而且对身体滋味补无比,我看到那蠕动的蛆一样的白色虫子都头皮发麻,硬是不敢吃,但也曾经试过,放到嘴里,一下吞不下,感觉到它在自己的嘴里、舌头上、喉咙里挣扎蠕动,真是可怕的感觉。后来吞下去了,也没有吃出什么甘甜味道来,只是有些咸丝丝的,还有一股腥味,并且喉咙里一直觉得还留着它那的身子的冰凉感觉,那以后经常见人吃蜂蛹,我是再也不没有试过的了。
人们都说,蜂只要蜇了人,那它自己也是要等死了。这是因为蜂身体里的蛰针,内部和它的内脏连在一起,蛰针上有吸盘,蛰人后,它的吸盘吸在人体上拔不下来,会连同内脏一同扯开,它的生命也就到尽头了,这是蜂唯一的防御能力,但却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
有时在野外的草丛间,或者树干底下,也能碰到一窝的蜜蜂,那可能是谁家养的蜜蜂分蜂的时候飞走的。蜂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都会“分蜂”,就是由老蜂王带走一部分的蜂,另外重新组成一个新家。蜂王也叫母蜂、蜂后,是蜂的群体里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蜂的群体,通常都是由蜂王、少量雄蜂和多数工蜂组成的,蜂王本来和普通的工蜂没有分别,普通的工蜂孵化成幼虫后都可以吃三四日蜂王浆,但是如果一条好运气的幼虫被安排住入王台,就终生有蜂王浆吃,就会变成蜂王。但是王台不只一个,有十个八个,最先破蛹而出的蜂王会下令杀死未破蛹的蜂王。如果有两只同时破蛹的话,就使出“王者之针”进行王者之战,二者必有一死方休。
因为蜜蜂可人工饲养,要是在野外碰到分蜂的蜜蜂,有人也会去取回来,取的方法很简单,直接用手。穿上雨衣雨裤,戴上厚手套,扎紧雨衣裤的袖口,戴上摩托车头盔,备好一个用来养蜜蜂的小箱子,把蜜蜂用手一把把地捧着放到箱子里,主要是要找到蜂王,把蜂王抓进箱子里,群蜂都是跟着蜂王走的。收集好群蜂了,把箱子拎回家置放在阁楼上、屋檐下、庭院里都行,以后所有的蜜蜂都会认准这个“家”的了,你就等收成蜂蜜吧。在花少的季节,也要往箱里喂一些白糖,因为没有花粉,蜜蜂如何能酿蜜呢,所以就用白糖以替代酿蜜的花粉原料了。要想收成,总得“付出”些吧?
小时候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会从路边的小草小树的叶子上抓一种红色的小昆虫玩,虫子不大,只有一棵花生米般大,头短短的,翅膀却很大,从头部以后,两片翅膀把整个身体都罩住了,而且翅膀很硬,但这个硬翅的下面,却还有软软的半透明的翅膀,身体上还有一些黑色的斑点,我们家乡话里叫它为“哔哔虫”。“哔”是个拟音词,用来形容短促而快的响声,因为“哔哔虫”很会弹跳,你把它抓在手里,放在手心上,它会装死,但一不留神,它“哔——”地一声,就不知“哔”到何处去了,也不知它是如何弹跳走的,因为它的脚与萤火虫差不多,并不发达,或许是它的大而硬的翅膀的缘故,张开翅膀扇一下就滑走了。或者两根手指轻轻地捏着它的翅膀两边,它一使劲,“哔”地也就不知弹到哪里去了。叫它为“哔哔虫”的名字,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了吧。其实它除了跳,也是会飞的,先张开它的表面硬翅,然后扇动硬翅下面的软翅膀,它就可以飞了,但飞行能力不强,飞不远也飞不快,它飞着的时候,你还是一样可以用手把它抓住。
其实哔哔虫是一种瓢虫,瓢虫的种类很多,但都很好辩认,因为它的身体大都是橙红色的,像个半球形,而且身体上还有黑色的点点,根据身上的点的不同,有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等等的叫法,有人也便把它叫为“花大姐”,因为它就像是身上穿了花裙子一样。有的瓢虫是吃植物的叶果的,也吃庄稼,是害虫;但大多数瓢虫都是捕食小虫的益虫,尤其是吃蚜虫,蚜虫是在果树和庄稼的叶子上群居的小害虫,一群蚜虫有几百几千只,瓢虫从幼虫开始就捕食蚜虫了,成虫把卵下在蚜虫出没的地方,幼虫从卵里孵出来,就以吃身边的蚜虫为食物长大,所以一些果园和庄稼地里还专门会养一些瓢虫来防治蚜虫。
在路边的小树和小草叶上,偶尔能发现一种浑身披着绿得发亮的硬壳的圆溜溜的昆虫,甚至乡下一些人家里,坐在自己家的屋子里,从门窗里也偶会飞进来有,我们的家乡话里把它称为“打靶虫”。这披着绿壳的打靶虫是一种甲虫,身上带着硬壳的各种虫子都叫甲虫,甲虫的种类非常之多,也非常常见得到。“打靶虫”的叫法听过的人可能不多,但它的真名肯定很多人都知道了,叫“金龟子”。
打靶虫是一种害虫,以吃果林里的植物叶子为生。捉到打靶虫,就成了小朋友手中的快乐玩具了。它也不太会飞,身体表面密实地罩着一对硬壳一样的翅膀,硬翅底下是像羽一样的软翅膀,用来飞行的靠的就是软翅膀。用一条绳子缠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朝空中扔去,它就会张开翅膀飞,但因为有绳子系着而飞不走,并且因为身体重,翅膀又硬,所以要飞行,它的软翅膀就得扇动得非常快,所以同时就会发出“呜呜呜——”的声音来,真是一种会飞又会叫的虫子,但这个叫声和蝉却很是不同的。可能这也是它的名字打靶虫的由来吧——给绳子拴着,想飞又飞不走,只能任人“打靶”。它要是不高兴了,腿一蹬,不动不响,经常装死。
记得有一年的学校暑假作业里,有一篇介绍金龟子的短文,说金龟子里面真的是含有金子的,有什么地方的科学家成功地提炼出来了有。我和另一位同学对此非常有兴趣,特意的去抓来一堆的打靶虫来试验,看看能不能从里面弄出几两金子来卖钱。我们的炼金方法用的是烧,把它烧成灰末,金子肯定就显露出来了,因为金子是烧不坏的。农村里很多人烧柴草大灶锅,但把它扔到锅灶下去,那炼出来的金子不好找,我们便把来很厚的旧书,一页页地撕来书纸烧金龟子,把它烧得真是又焦又臭,好不容易才烧成了灰,扒去纸灰,但根本就没有发现有金子。我们原本的愿望是,吹掉纸灰,肯定露出一粒粒发光的小沙子大小的金子的,可直到现在也没有从哪只金龟子身上弄出有金子,但对金龟子身体里是有金的说法却一直都深信不疑。
各种甲虫的幼虫,当然也包括金龟子的,都是在泥土里度过的,其实昆虫的幼虫时代几乎都是在泥土里度过的,据说金龟子的幼虫在泥土里呆的时间,比起蝉来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幼虫到成虫,时间短的只要一个星期,但有些长的需要二十年。二十年呀,只是这么一个小虫子,我也比它大不了多少呀!
其实说起来,怕小虫子的人倒还真是年轻人多,因为田地间劳动的人不怕,也不能怕,天真的小孩子不怕,年纪较大经历颇多风霜的老人也不怕。
有一位小朋友,在室外抓进一条小毛毛虫到屋里,对妈妈说:“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呀?身上长着毛,还会走动呢。”
妈妈一看到那浑身刺毛蠕动的虫子,不禁头晕目眩,心里阵阵发毛,但又不敢把它捉走,只好哄小孩子说:“这是小毛毛虫,你把它送回外面去吧,你把它捉走了,它的妈妈在找它呢!”
可过了一会儿,儿子又说:“妈妈,这下它的妈妈不用找它的孩子了,因为我把妈妈也一起捉进来了!”
妈妈看了差点晕倒。
换一个对象,还是一位小朋友,从室外捉了一条小毛毛虫进到屋里,对奶奶说:“奶奶,这是什么呀?身上长着毛,还会走动呢!”
奶奶看了看虫子,又看看孙子,笑了,“孩子,这是蝴蝶的幼虫。”
我现在一再的在这里说着一些小虫子的令人可怕,而我也是从抓小虫子玩走过来的,再过些年岁,有一天,我也许会对着小孩子指着那模样恐怖的肉乎乎的毛毛虫,平淡地说:“孩子,这是蝶的幼虫,等它再长大一些,就会结成蛹,然后就会变成蛾,化成蝶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只虫子larva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