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粮食出口公司发展商品性粮食生产有哪些突出特点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56.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 初步了解东北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5.通过观察东北地区景观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开拓学生视野,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协调的思想和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3. 以东北为例,说出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1.多媒体课件。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等地图。
其中第一课时为发展区域农业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的布局特点;第二课时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农业发展方向。
创设情境:
中国历来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从2004年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聚焦“三农”。通过必修二,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农业区位的分析,假如你是一位决策者,现在给你某个区域,让你来决策如何发展农业:
(如考虑农业生产类型或农业生产品种)
1.大兴安岭&& 2.松嫩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 4.内蒙古高原
你为什么会这样安排?你考虑了哪些因素?
(逐步深入,逐层分析)
问题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课件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问题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规律是怎样的?
问题: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最大的林区在哪里吗?
(引入正题)
我国有许多农业生产基地,不同的地区,其生产情况、面临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农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区域,发展条件优越。以东北地区为例,不仅可以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影响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又该如何?
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
(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片)
说明:指导学生找出东北地区位置,范围(大体经纬度),所临的国家和海洋。指导学生找出界线,然后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的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地方,为后面紧接着讲气候特点打下基础。
(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说明:学生阅读东北地区图指出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总结东北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为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打下基础。
(展示我国季风图,干湿区图,温度带图)
说明: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气候状况,根据气候特点分析完成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
学生活动:完成思考题
1.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思考探究:东北农业生产发展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有哪些?
思考探究:热量条件既是不利条件,又是有利条件,你知道东北土地肥沃的原因是什么吗?
点拨: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纬度高,作物成熟所需的生长时间较长;冻死虫卵,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思考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师: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土,下面我们依次来分析东北地区的水土条件。
板书:②水源条件:充足,水网密布→农业种植方式
师:东北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吗?它一年有几个汛期?各是什么原因?这给东北的农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边画边讲)
点拨:大气降水是河流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因为东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一年有两个汛期,分别是春汛,积雪融水补给;夏汛,雨水补给。洪涝灾害频繁。
小结:水源条件:利,充足;弊,季节变化大,洪涝灾害频繁。
过渡:土地条件如何影响东北农业的发展呢?
师:平原地区种植业;山地丘陵林业;高原牧业。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板书:③土地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类型多样→农业类型
土壤条件:肥沃→提高产量
人均土地、地势:人少地多、开阔→生产方式(一大三高,现代化)
师:读图4.3,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我们再来看土壤条件?你知道东北地区为什么土壤肥沃了吗?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东北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板书:(2)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好,重化工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市场。
交通条件:便利→拓展了市场范围。
市场条件:广阔→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农业是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活动,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在加大。
二、农业布局的特点
1.和学生一起阅读图4.3、4.4、4.5。
2.由学生在图上指出降水的规律和气温的规律(出示4.4、4.5图)
点拨: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自南向北递减,从平原向山地递减。
3.学生分析图4.4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4.5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
提示:南北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东西向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海洋的潮湿气流不能到达。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东北地区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存在着差异,因地制宜的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部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教师给出自学提纲,请学生阅读课文,并完成下列表格。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
农业生产类型
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
(学生分析,老师总结)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去超市,到处都能看到东北大米在出售,而且价格相对较高。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必修2我们分析过商品谷物农业,你能回忆起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条件吗?
点拨: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推进:从哪些方面能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呢?
点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很发达(,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
(创设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性生产又有哪些突出特点呢?
点拨: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的特点。
(展示“农场机械化生产”图、“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以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
说明: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转折)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各类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
出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图片、森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以及草场退化的图片。
(创设问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承上启下)由此可见,东北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思维引导:1.确定一地的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农业区的发展消除贫困是核心,要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3.农村摆脱贫困,要提高优特产品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条)
点拨:由于东北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
(展示三江平原稻─食用菌─鱼─貉复合生态模式图)
问:在平原地区农业应该怎样发展呢?
对平原区而言,该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保持优势特色生产,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在确保国家粮食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基地的综合开发,使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主题,主要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展示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
问:分析山区和西部草原去农业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分析并不全下图。
西部草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教师总结,点评。
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
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东北的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定位:东北的农业应发挥地区优势,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道路,建设成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对草原区和山区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延长产业链,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上一篇】
【下一篇】(2)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设计必修三地理人教版(志鸿系列) 人教版
汹涌的“民工潮”
  “民工潮”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9年。这一年,我国春节铁路客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状况。当时的媒体开始使用“民工潮”一词来形容民工大规模流动的现象。此后,这个词便被广泛使用,沿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加工工业发达的深圳、东莞一带,劳动力紧张状况更为突出。由于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相对较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南下广东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涌入珠江三角洲。这些外来的民工大多从事服装、制鞋、玩具、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营销、餐饮等商业服务业。
  活动:如果你的家住在农村,分几个小组搜集相关资料。第一组调查家乡若干名外出务工者的状况(包括外出务工者的年龄、性别、务工地、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第二组分析家乡人外出务工的原因(包括家乡、外出务工地的发展条件、人口密度等)和结果,分别写出调查报告。
如果你的家住在城市,分组进行调查。第一组调查住在附近的若干名外来务工者的情况(包括外来务工者的年龄、性别、籍贯、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第二组分析外来务工者到此地务工的原因(包括当地、民工家乡的发展条件、人口密度等)和结果,最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和对比分析,得出“民工潮”的原因和结果,写出书面报告。
科目:高中地理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
(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的大量增加。&&&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的主要流向一是从____到____;二是从_____到_____和______。
(3)和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其目的主要是_____和_______。&&&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卷
题型:综合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___的大量增加。(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的主要流向一是从__到__;二是从_到__和__。(3)和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其目的主要是___和____。(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卷
题型:综合题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___的大量增加。
(2)从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的主要流向一是从__到__;二是从_到__和__。
(3)和以往不同,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其目的主要是___和____。
(4)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假设某地域内每个居民的重量都相等,则在该地域全部空间平面上力矩达到平衡的点就是人口重心。每当人口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人口重心就会有相应的移动。从一个时期人口分布重心的移动轨迹中,可以看出全地域人口分布变化的总趋势。下图为“我国人口(汉族、少数民族)重心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人口重心迁移趋势的判断,合理的是&&&&&&&&&&&&&&&&&&&&&&&&&&&&&&&&&&&&&&&&& (&&& )
&&&&&& A.①表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迁移,②有示汉族人口重心迁移
&&&&&& B.相对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重心向南迁移趋势明显
&&&&&& C.20世纪80年人少数民族人口重心向西迁移趋势明显
&&&&&& D.人口重心的迁移与经济重心的迁移没有必然联系当前位置:
>>>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八年级..
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八年级..”主要考查你对&&中国的农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林业资源: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加快实施“141”绿色工程建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畜牧业: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我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的水产业:水产业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西部以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1.东部主要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2.林业集中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3.东部沿海地区是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4.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西部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特点: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我国农业分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1.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3.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4.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 2.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3.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4.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尚比较低;2.“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产力尚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3.农业结构尚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4.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我国渔业资源分布图:我国畜牧业资源分布图:我国林业资源分布: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八年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03134004616488224617342910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品性大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