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宫合约对哪个国家最有利

战胜国的目的
早在巴黎和会之前,、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
凡尔赛条约
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则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
法国的目的
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克列孟梭总理的观点也代表了法国民意。
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的重要城市如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
凡尔赛条约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
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建立,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因为这些严苛的条件,克莱蒙梭也得到了“老虎”的绰号。
英国的目的:
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的“”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
凡尔赛条约
德国海岸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保守党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
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
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平;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
美国的目的: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建议,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
凡尔赛条约
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
在各国领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
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
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
撤退现在在领土上的所有军队。
在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制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
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该归还。
和原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
人民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独立国家。
、及蒙地内哥罗独立。同时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国际条约予以保障。
各民族自决前途。
独立,并获得出海口。
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
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0年德国取得胜利并统一德国后德皇曾在此举行加冕仪式。
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
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的阜姆(现)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
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
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格拉夫?冯?布鲁克多夫-兰祖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共分15部分,440条。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德属西南非、、以及德属),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二、疆界的决定在日停战时,就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法国,恢复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的疆界。
北经过公投,回归丹麦。
承认波兰独立,并给予波兰海岸线。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归还,包括西普鲁士、省、部分及部分上;东上西里西亚予。
但泽由国际联盟管理,称为。
割让尤本及萨尔梅迪给比利时;地区给(1923年)。
煤矿区由法国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永远不得与它合并。
承认的独立。
归还在山东的权益给中国;但后来因为的关系,则转交到日本。这触发了五四运动,拒签《凡尔赛和约》。中国于1919年宣布与德国的战事结束,并于1921年与德国另签和约。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分配。
西岸的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西岸50公里以内德军不得设防。被限制在100,000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或重型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员额限制在15,000员以下,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6艘和12艘,并不准拥有。
不得组织。
不得进出口。
不得生产、储存。
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
前德皇被审判为战争罪首犯。
部分德军被审判犯有,其中一些被判处死刑。
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2260亿(约合113亿)且以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
一般认为这笔沉重的赔偿给德国经济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并间接导致了纳粹党在德国的崛起,但对此观点史学界仍有不同评价。
《凡尔赛条约》签字仪式
一、战胜国对条约的反应
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孟梭在随后的大选中下台。从整体而言英国对条约比较满意,德国东部边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兰的独立和但泽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甚至认为条约对德国过分苛刻,这可能导致德国的不满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认为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191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二、德国对条约的反应
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似乎德国并未意识到他们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
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称德军已无力再战。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新成立的总统弗雷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
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在背后捅了德国一刀”。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尤其是。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所利用。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
以下是对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
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意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1936年2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凡尔赛条约
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
在其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帝国。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欧洲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9年的产量较1913年增加了10%,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
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后的形势对比)。
现在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
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5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
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或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条约
史学界对凡尔赛条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下:1、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彻底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
2、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虽然德国在战争中也收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
3、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否定意见的批评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的阻挡了布尔什维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着思潮的泛滥。
4、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加剧了德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
5、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有在二十年后再次主导欧洲局势的能力
[1] 春秋中文网 /116898/viewspace-4701.html唐启华:拒签《凡尔赛合约》系国内压力超越外交需要
[摘要]中国要想收回山东,只能通过一战的战后和会,为了参会就只能参战。巴黎和会上,签与不签《凡尔赛合约》面临着国内政治压力和外交需要的双重考量。【编者按】日,腾讯思享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就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一书举行座谈会,邀请众多学者畅谈评议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后的表现。那么,中国是否答应过日本不在和会上提出山东问题?《凡尔赛合约》一定要拒签吗?如果签了又会怎样?美国的介入,给解决山东问题带来怎样的转机?以下为学者讨论实录: 巴黎和会外交部会议:合约不签字后之解决办法为了保山东 中国参与一战 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研究员):一战刚刚爆发的时候,中国没有考虑参战,只考虑了参会,参会怎么来的?就是为了保住山东。保住山东只有两个国家可以依靠,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7月28日一战爆发,北京政府就急召驻外公使、公法学家,赶快讨论中国应该怎么应对,到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中立,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北京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在这几天里北京政府有两个原则,第一看看美国怎么应对,第二看看日本怎么应对。只要盯住美国和日本,北京政府就觉得中国不会在一战中失去太多东西。对于宣布中立的时机是不是恰当,当时有两个考虑。第一,美国是否宣布中立,第二,日本能不能宣布中立。其实中立决策早在8月2日已经做出了,拖了4天,不能再拖了才宣布的。为什么?因为你如果不宣布中立的话,有很多《国际法》的问题解决不了。比如,德国在胶州湾的战舰来回走,参战国家和德国在中国海域发生了问题怎么处理。如果没有宣布中立,就没有法规可以依据。这时候外交部、各驻外使馆的电文、各省将军的电文催促到政事堂(袁世凯时期的国务院),政事堂说把这个电文转给外交部,赶快宣布中立。经过这一系列的商讨以后,才在8月6日仓促宣布中立,这时候已经跟原来设想的相差很远了。原来设想的是日本保持中立,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中立的权益不受损,可是8月4日晚上英国宣布对德宣战。日本一直有一个原则,跟着英国走,日本不完全说我绝对不参战,要看英日同盟,英国怎么做我跟着怎么做。这样宣布中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中国参会的外交道路一定是曲折的。日本索要山东有法理依据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我们到目前为止,都认为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要山东权益是没道理的,中国要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拿回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在法理上说来有点问题。日本取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有法理依据的,日本是依据英日同盟出兵的,有对德宣战,日本占领胶州湾和胶济铁路之后,有得到中国政府的同意。在“二十一条”交涉后签署的《民四条约》里面第一条就写着,有关于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将来日本和德国所签署的任何协定,中华民国政府都承认。所以日本一定要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本要先取得,这样才能在法理上完成程序。第二个法理依据是,日本在1917年初,跟英国、法国、意大利、俄国都有密约交换。日本跟英国达成的密约是约定战后日本协助英国取得赤道以南的德属岛屿,英国支持日本取得山东德国权益和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德属岛屿,然后法国、俄国、意大利也有类似的支持给日本,让日本派军舰到地中海去。所以英日之间的法理依据也很强。然后在巴黎和会之前,日本又得到陆征祥的口头承诺,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不提出山东问题,会在日本和德国签约之后,中国再和日本依据“二十一条”里的山东条约来谈。所以中国的法理依据其实很薄弱。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法理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所谓的“情势变迁原则”,就是中国在和日本谈判“二十一条”的时候,中国没有参战,后来中国参战了,形势变了,所以中国不应该受那个条约的拘束。第二个是“武力胁迫原则”,日本逼中国签“二十一条”,是用的最后通牒,武力胁迫。但是这两个原则在国际法上都是有争议的,情势变迁原则,你是可以依据形势变迁要求修改,但是也不能单方面解约,还要得到对方的同意,或者由国际仲裁来解决。在一战以前,战争是国家行使国家行为的合法手段,所以那个时候的武力胁迫也不是问题。只有在签约代表个人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才适用于武力胁迫原则,签约无效。日本当时是对国家武力胁迫,不是对签约代表武力胁迫。武力胁迫这一原则在1929年非战公约(即《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之后,才逐渐失去了国际法上的正当性。所以在巴黎和会讨论的时候,美国最后做让步,也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法理依据。日本在谈判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条约神圣,如果不是为了条约神圣为什么要开战?英国跟德国开战不就是为了支持比利时的中立吗?所以日本就不断地要求英国、法国、美国尊重条约神圣原则。当然美国最后不得不做让步,还有其它原因。中国曾答应日本不提山东问题?侯中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唐启华教授在《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一书中提到一个新内容,就是陆征祥在启程赴欧洲参加巴黎和会之前,要路过日本,当时曾与日本外相内田康哉会谈。那么,陆征祥究竟有没有答应中国不在和会上提出山东问题,中国能不能和亚洲站在一起,遵循日本的步调在和会上发言。日本的史书说,陆征祥已经完全答应了,中国不在和会上提山东问题,日本怎么做中国都会跟随,不会给日本出难题。结果在和会上,陆征祥抛出了山东问题,这令日本很恼火。原来的研究认为,陆征祥在日本逗留期间根本就没有答应日本什么,可是经过唐启华教授的考证,陆征祥在日本期间的确有承诺行为。 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这个问题我不把它说死,因为目前的材料没有百分之百的肯定,只是提出来,以我来看大概是这样的。有几个关键,陆征祥中间到美国有一个礼拜,陆征祥跟美国谈了什么完全没材料。陆征祥态度的转变,确实发生在12月1日到1月11日到巴黎前的这一段时间。1月11日到巴黎之后,到1月18日巴黎开会,这个礼拜也是关键,但现在还没有材料,可能是最机密的,没有记录到档案里面,这个东西必须后面大家来追。巴黎和会上美国给中国撑腰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美国居然在一战之后对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美国用中国跟日本作对,中国也是那么倚重美国。中国本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后来有想法也不敢说出来,再后来在美国的鼓励下修改了参会的方针,然后站出来说了。其实中国对日本是不满意的,但敢怒不敢言,在美国没有对中国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中国就算了,是本着与日本协调的态度去参加和会的。但是美国一介入,中国的方针马上就变了。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当时美国总统威尔逊不断对日本施加压力,日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抗争,最后妥协的结果是,日本坚持和约里一定要得到德国的权益,并保证将来交给中国。所以日,日本代表在和会里面口头声明,关于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日本只保留一份经济权益,所有的政治权益全部归还中国,然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莱蒙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联合担保。关于日本的保证,中国代表团后来跟和会要求,给中国一份会议录。和会本身是不肯的,英国当时做会议录也不给美国的,当时和会的秘书长是英国的,后来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中国代表团不断的要求下,跟秘书长说给中国一份会议记录,但是要求中国代表团保证这个东西不外泄公开。中国代表团又说,你不能公开,将来我有什么保障?美国代表团说的很清楚,有我们三大国保证,你还怕什么?其实这个东西说不准,威尔逊是答应你了,结果他回美国以后,《凡尔赛和约》美国国会都不批准,他自己还到处演讲,最后中风生病,所以这种保证也不那么可靠。但是国际强权政治之下,最多也就只能做到这样,因为他们还要顾到日本的面子,日本的国家体面也不可能把这个东西白纸黑字写出来。拒签合约的好处在当时 坏处在未来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觉得拒签理由有一个因素,虽然日本对中国有承诺了,但你没有文字的东西,这是根深蒂固地对日本不信任。即便签约了,我相信毕竟有其它国家在,日本最后也会让步,但是观感上就完全不一样。签了,是日本人让给你的,而如果不签,这是中国人自己赢的。签不签约也许结果一样,但是观感不一样。况且在当时中国民众的心理,很难接受签约。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我们现在对于拒签合约的结果很清楚。如果签了会怎么样?当时代表团认为,如果签了在外交上是有好处的,但是国内政治上肯定很危险,签的好处是在未来,坏处是在现在,拒签现在是有好处的,但是将来可能很麻烦。其实代表团知道是应该签的,日本已经保证了,但是看到国内情绪变成那样子,签下去不得了。所以代表们拒签和约,是因为对国内的政治考量已经超过了外交。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如果当时国内没有五四运动,这个条约就签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说完全是受国内的胁迫,外交官没有自己的考虑,也不完全是。事实上在国内政治的巨大影响下,外交官也做了权衡。如果不签,这对中国的损坏究竟有多大,也是有判断的。不签的话,损害没有那么大。我该享受的好处我认为可以拿到,虽然英国对中国不满,但美国表示十足的理解,其它国家也不会对中国怎么样,不像过去有个什么条约中国不签的话,会有天大的事。这次条约我不签,国际上不会造成太大损害,我该能拿到的东西,比如对德、对奥的,以后加入国联的权利,我可以通过其它办法补救。事实上,当时在外交上也做了评估,这个评估是觉得我不签是可以的。(本文系腾讯文化“思享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看你想看,说你想说刷新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光凡尔赛宫最新房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