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的定义

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 掀中德工业对话与合作新篇章
------分隔线----------------------------
摘要:作为集结中德工业战略幕后“头脑”的高规格盛会,吸引了中德双方领导嘉宾、重量级的相关专家及龙头企业的代表约500余人出席并参与了此次盛会,掀开了中德工业对话与合作的新篇章。
关键字:工业4.0,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
  9月10日,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在广东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中欧中心举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秘书长钟志华与来自德国图林根州的经济、科学与数字社会部国务秘书格奥尔格&迈尔、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以及德国平台秘书长亨宁&班迪恩等就&互联网+制造业&&智能对传统制造业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深入探讨。前民主德国总理、中德工业服务区顾问洛塔尔&德迈齐埃也出席了此次对话活动。
  作为集结中德工业战略幕后&头脑&的高规格盛会,吸引了中德双方领导嘉宾、重量级的相关专家及龙头企业的代表约500余人出席并参与了此次盛会,掀开了中德工业对话与合作的新篇章。
  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黄玮为大会致辞,并对此次大会的背景意义与未来发展做了非常深远的阐释。黄玮表示此次由中德双方共同举办的以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为主题的大会,为两国政府、工商界有识之士加深互信,推动深层次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这次大会,也为中德工业服务区带来了新的机遇,服务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挖掘本土企业家的需求,实现双方的合作对接、合作共赢,为中德的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局长兼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王月琴女士在大会上对广东省在制造业和信息化等方面的成果做了详细介绍,也对此次大会所在地--中德工业服务区做出极高评价,她表示中德工业服务区是广东省重点打造的产业发展六大平台之一,也是广东省对德、对欧合作的桥头堡。今天上午,佛山、江门、肇庆、揭阳、云浮,以及湖南省的株洲市等,与德国的五个代表性的工业城市不莱梅、汉诺威、乌珀塔尔、奥斯纳布吕克、亚琛,共同发起了中德城市联盟的倡议,依托中德工业服务区的合作战略平台,必将实现中德工业和城市的共赢发展。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中德工业服务区党工委书记区邦敏指出,&在上午以佛山为代表的几个城市与德国代表城市结成了联盟,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也正式落户佛山,希望通过中德两国合作的这样一个平台,把佛山的制造业带向世界,把佛山的工业与世界的工业接轨,把佛山这个城市带入国际城市的行列里面。&
  &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工业4.0大会&是中德工业服务区的第一次战略性布局大会,也是珠三角制造中心的第一次合作盛会,不仅能为两国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开展务实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平台,而且将深化中国本土机构和企业与国际先进生产力的对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传统制造业及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光粒网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yeyan )
------分隔线----------------------------
凡光粒网注明"来源:光粒网"或"来源:"的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本网刊载的所有与光粒网栏目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网上内容,版权属于光粒网和/或相关权利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光粒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书面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光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光粒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在线投稿有投稿需求的公司企业请直接在线申请,其他项目合作联系电话:027-
Copyright& && 201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光粒网 版权所有
微信二维码工业4.0是什么东东?它与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工业4.0是什么东东?它与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有什么关系?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5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柏斯维:中国制造2025还要向工业4.0学点什么-中国分析仪器网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分析仪器网&&&请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
>> 柏斯维:中国制造2025还要向工业4.0学点什么
  如今大约有5000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开办了分支机构,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几乎每天都还有新的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几乎所有德国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员工。说白了,这是一场人才竞争。
  &王中宇?&
  &是的,我的爸爸是中国人&。
  近日,德国某汽车品牌的广告上线,一位德国小伙子来到中国,他虽然长得很德国,但是有一个中文名,且声称自己的父辈是中国血统。
  一则情感攻势强烈的广告,透出两国制造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合作态势。
  当下,德国制造冀望通过工业4.0规划强化其领导地位。而中国制造正试图化解这样一种尴尬:一方面消费者愉悦地使用由中国制造的欧美品牌产品,另一方面对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表现出怀疑和极不情愿。
  身居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最能看到两国制造业之短长,在他们看来,要想实现&现在的&德国制造&,N年后的&中国制造&,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至关重要。说白了,这是一场人才竞争。
  怎样的制造业,才算是一流的制造业?
  让在中国市场深耕的德国企业谈这个问题,很合适。
  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可能看起来还是&笨公司&,但是他们绝对不是&坏公司&。截至2014年年底,有超过439家德国企业在中国寻求机会,他们在经济新常态新背景下有无回流德国的想法、中国制造企业还有没有短板、技术人才培养储备机制还有哪些改进空间。
  快速VS稳定
  中国经济增速降下来,有些企业会担心,这会造成企业发展动力的失速,但是德国企业却认为,这样的新常态有积极的一面:长久持续稳定的增长更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
  &我不担心经济下滑,德国在中国企业的经商环境不会变差。&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Titus reiherrvondem ongart表示,更长久、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是企业的最佳生存土壤。
  什么是更长久、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虞蓉,从事中德投资咨询十余年的,现在是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监,负责法律事务及投资咨询部,她向记者解释,德国人更习惯于稳健的长期发展,&德国人不追求一夜暴富,他们崇尚稳定、稳健。中国经济不像以前那样爆发式增长,反而让德国企业家们更放心。&
  她举例说,&原先中国经济每年增长超过10%的时期,一家德国家族企业计划在中国投资,当时该企业在德国的年均营业额增长率为6%,该企业负责人就很紧张地跟我说,&6%的增长太快了,我要让它慢一点,更稳一点。&
  德国商会2015年对439家德国在华企业的调查显示,&相较2014年,德企在华的投资活动保持平稳,没有迹象表明投资将转向其他国家。尽管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放缓,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仍然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促成良好投资环境的两大重要因素。&
  相比于经济增速,德国企业对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在意。&不同行业感受到的经济放缓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德国企业对其所在行业的持续发展持更乐观的态度。&德国商会表示。
  从对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两国企业对待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态度。&有许多中国企业想去德国上市融资,但德国企业并不太依赖资本市场。与中国股市相比,德国股市的市盈率很低。&虞蓉介绍。
  在德国,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80%,这些企业专注细分领域,一些家族企业在一个很小的领域深耕上百年。
  中国有句俗语,&马无夜草不肥&,但是德国企业对&夜草&刻意保持距离。
  虞蓉介绍,&十年前,中国中部某地方国企与德国制造企业谈合资,在签约谈判最后关头,当地地方政府给该国企批了好大一块地,该国企就此画了宏伟的蓝图,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这一&利好&告知了德方。德国人很谨慎地询问执行细节,最后决定不签约了。&
  为什么呢?虞蓉说,&按照德国企业的观点来看,该国企将完全靠借贷运作,随时濒临破产。他们想要更稳健踏实的合作伙伴&,&虽然后来那一大片土地的市值翻了几番,但德国企业不认这个决定是错误的。他们觉得,&我现在不需要这么多,你给我这么多是没有意义的&。&
  4.0 VS 2025
  全球两个制造业大国在同一时间段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企业对于中国制造2025没有排斥心理,&中国制造业升级会给德国企业带来巨大机遇&
  谈中德制造业企业,不能不提两国在制造业上的新规划。去年,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今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出炉,被市场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计划。
  那么,中国制造2025规划与德国的工业4.0纲领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者在终级目标上,区别不大。&德国制造业很发达,相比之下,互联网产业不像中国这样火热,接下来德国企业需要将制造业更多互联,形成物联网,万物相连,其中互联网只是工具。而中国是用互联网去改变传统行业。不过最终结果应该相似,都是万物相连。&RolfH.Koehler表示。
  不过对于德国工业4.0,德国企业更多按照企业自己的十年或五年规划。&德国企业一般认为,&我本来就在做,政府提不提出概念,我都在做&。所以并不会因为政府提出了这个概念,而对企业的实际运行带来突发重大变化。德国的工厂,自动化和互联程度本来就很高,整个工厂可能只有两三名员工在车间,都是自动化控制。&虞蓉表示。
  德国企业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又有何看法?
  调查发现,德国企业认为中国制造业升级将带来巨大机遇。&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国将更加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包括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大量的熟练技工,这将为德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多人才。&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副主席RolfH.Koehler说。
  虞蓉说,&我没有听哪个德国公司说,德国害怕中国制造业强大所带来的竞争。相反,中国制造业水平提升,对德国企业有利。中国制造业水平从低端到高端的提升过程,中国必然需要向德国学习很多,有利于德国技术的输出,而且双方很多技术标准逐渐统一,也有利于德国标准的国际化。&
  Know-how VS 申请专利
  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是技术人才,中德两国企业在人才任用机制上存在明显不同,中国企业看重技术人才能创造发明多少专利,德国企业更看重技术人才本身具备的know-how。
  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2015调研报告显示,&82.4%的受访企业表示,寻找合格员工是德国在华企业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个数字比去年上涨了8.3%。99%的研发型企业面临寻找高素质员工的问题。&
  为什么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人才问题呢?
  这其中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企业人才观念上存在差异。&中国企业习惯于用专利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德国企业更多依靠know-how和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know-how,成为某一细分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尽管公司可能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上百个员工。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隐形冠军&。
  Know-how在中国被翻译称&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许多德国企业并不把自己的技术去申请专利,而依赖于对人才的培养,对Know-how的持续更新。
  &Know-how不仅包括看得见的、硬性的生产技术,还包括开发设计、生产规划、质量管理,生产相关要素的整合、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秘密。这一切都需要人去实现,因此德国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非常重视,而且是长期稳定地投入,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虞蓉解释。
  近些年,很多中国企业与德国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合作、成立合资企业或者收购德国破产企业并把设备图纸搬回国内,但是效果不及预期。在虞蓉看来,&中国企业虽然得到了技术、设备,却因为没有学会Know-how。德国人常对中国企业说,&不是我不肯教你技术,而是这些技术你即使拿回去,没有应用的大环境,没有合适的技术人员,没有用。&&
  另外一个人才机制差异在于中国雇员不习惯于几十年服务于同一家公司。&70%德国企业已经表示要在中国做研发,但是最大困难是如何找到合适员工,这对于研发企业尤其严重,最难的就是如何找到研发人员,这是德国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RolfH.Koehler表示,&高端技术管理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德国企业一般认为,学习、练习、出色表现,这是个一连贯的过程,光学习理解,却缺乏长期持续的练习,也很难最后拥有出色表现。但中国年轻人很容易跳槽。&
  &社会浮躁,年轻人也难踏实。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人才,别的公司加个几千块钱,就跳槽了。不能在一个领域深耕,很难有创新、有成就。&朱丹对此也深有体会。
  在某德国大型跨国公司任中国区高管多年的朱西玲说,&我在中国工作,就一直在问我的同事,为什么人都这么年轻,40岁以上的人去哪了呢?有丰富经验的人去哪了呢?这么多年,还是没有答案。&
  双轨制 VS 学历制
  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制度为&德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的基础,但是中国在技术工人培养上,过于注重学历,且学习与工作严重脱节
  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对人才的渴求,侧面反映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德国在华招人难,这并非德国企业特有,其他外国企业,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同样面临一样的困难。&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Titus Freiherrvondem Bongart表示。
  &你看上海打造全球科技中心的政策,现在张江推出的政策,基本都着重在解决人才问题。怎么吸引国际人才,怎么留住科技人才。&上海张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丹说。
  现在中国制造要往中高端发展,需要有科研技术人员,可是人才从哪来?换句话说,中国国内培养的技工质量如何呢?
  说起这点,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几十年的朱丹有点着急,一方面企业不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企业以前主要是对中高层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对蓝领、灰领没什么投资,他们薪水低、职业素养不高。一个焊工班,27个学生,只有2个人做焊工,其他都转行了。&朱丹说。
  2008年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大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风险,选择人才外包,有的企业一半以上员工都外包给中介。&中介公司会用心培养人才吗?留得住人才吗?&朱丹说自己这些年被外包公司伤透了脑筋,&外包公司层层剥皮,薪水到了外包人员手上,可能只剩一半。&
  另一个问题是,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不匹配。据吴丹观察,&大学生学校所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毕业后,连会议纪要都不会写,进了公司才开始培训怎么做笔记,怎么接电话,怎么穿衣服,人力资源变成阿姨保姆了。&
  中国的技术工人不过硬,为何不引进技术工人呢?
  &一些国企、民企缺技工,他们愿意出钱引进,却又有个渠道问题,他们知不知道去哪里引进技术。欧洲有很多退休工程师协会,国内也需要行业协会跟外国对接,以市场化的方式,把资源对接过来。&朱丹建议。
  &引入先进技术人才。这需要行业协会搭桥,将国外的高级技术人才、机制引入中国。同时中国也需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再只看文凭了。&朱丹说,但是,&中国规定,没有大学文凭,超过60岁的外国人,就不能得到工作许可了,但欧洲很多高级技工都没有大学文凭,但中国看文凭,所以无法引入这些技术。&朱丹解释。
  一提到人才培养,德国双轨制教育举世闻名。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制度为&德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奠定了的基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技术能手,生产、技术管理、流程管理、自动化控制,在许多制造企业,高级技工的收入、社会地位,不比行政管理者低。
  什么是德国双轨制教育?接下来,记者又特地采访在中德两国都工作过多年的人士,来帮助理解两国的差异。
  &许多技术细节,不是书本能学到的,而这又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经常需要师父带徒弟,代代相传。一个师父三年下来,就带出一批很好的徒弟了。&朱丹是欧盟商会人力资源工作组主席,她十几年工作都是在500强企业负责人才选拔。
  在中国的德国企业中,博世集团是最早把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引入中国的企业之一。&着眼于未来的工业制造趋势,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博世在8年前就开始将德国原汁原味的双元制学徒教育引入中国,一路摸索积攒了很多经验,也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工。&博世集团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说。
  问题在于,像博世集团这样的大跨国集团,毕竟是少数,制造业中更多的是大量的中等企业。在德国,80%的经济贡献来自中小企业,一些细分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往往是可能只有几十人的小工厂。
  &博世集团在中国做了学徒制人才培养,把德国的培养机制在中国复制了,但它每年有500亿销售额,可中小企业一年没有这么大销售,这就得依靠社会机制。&朱丹说。
[] [] [] []
暂时没有留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Copr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2025对话德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