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患腐蹄病后会导致其它牛的牛蹄筋价格脱离吗?

规模养殖场奶牛肢蹄护理工作浅析
核心提示:&&调查发现,乳房疾病、产科疾病、繁殖障碍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和肢蹄病是当前奶牛养殖场(小区)的常发病。由于一些生产管理者对肢蹄病重视不够,导致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近年来大幅度上升,已成继乳房炎、繁殖系统疾病
调查发现,乳房疾病、产科疾病、繁殖障碍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和肢蹄病是当前奶牛养殖场(小区)的常发病。由于一些生产管理者对肢蹄病重视不够,导致奶牛肢蹄病发病率近年来大幅度上升,已成继乳房炎、繁殖系统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肢蹄病的危害
肢蹄是动物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进供血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生产均有益处。在牛场,受肢蹄病对生产性能没有直接影响的误区,生产管理者往往对肢蹄病认识不够,导致该病发病率快速上升。通过对规模养殖场、小区的1069头在产奶牛调查发现,有173头奶牛不同程度患有肢体病,发病率为16.18%。患有肢蹄病的奶牛,站立姿势不正,常卧于地面不愿意动。严重者则会出现采食减少、逐步消瘦,体温升高、呼吸加快,泌乳量下降等现象。大部分肢蹄病为慢性病,很容易被忽视,对牛牛自身健康和生产性能都影响。主要表现为:
1.对泌乳能力和牛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对173头患有肢蹄病的奶牛发病前后的产奶量、乳脂率等指标的测量、数据统计,发现肢蹄病能够降低奶牛产奶量,影响牛奶成分指标。由表1可知:奶牛发生肢蹄病后产奶量下降,日产量奶降低2.85千克,降幅达10.76%,乳脂率、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等指标均较患病后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4.42%、8.36%、6.18%、9.71%。笔者对患有肢蹄病的奶牛生产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奶产奶牛产量下降幅度要高于低产奶牛,也就是说肢蹄病对高产奶牛的影响作用更大一些。
表1患肢蹄病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千克、%)
2.对繁殖率的影响。肢蹄病对奶牛繁殖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肢蹄疼痛会影响奶牛卵泡期性激素的释放,从而降低促性腺激素释放的频率和幅度,同时也影响黄体激素的脉冲性分泌,最终导致滤泡因产生的雌二醇减少而生长缓慢。
据测算,患有肢蹄病的奶牛首次配种受精率只有34%,低于统计牛场的正常水平。一般情况下,奶牛发生肢蹄病后,发情期可推迟1~5个情期,推迟21~84天,平均受胎率为42.23%。
3.对养殖效益的影响。一是产奶量下降影响养殖效益。二是增加医药成本。三是死淘率升高。我国每年因肢蹄病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通过调查,2013年被调查的牛场因肢体病而带来的死淘率为8.43%,而2014年却高达23.57%,这主要与牛奶市场行情有一定关系。2013年,牛奶收购价格较高,养牛户舍不得淘汰还有利用希望的奶牛,而2014年牛奶价格过低,通过淘汰病弱低产牛来优化牛群。
二、肢蹄病的病因
1.营养因素。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是发生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调查发现,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高产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要高于低产奶牛,这与按产奶量提供精饲料有一定关系,高产奶牛精饲料日粮获取的数量要高于低产奶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日粮是引起蹄叶炎的主要因素之一;采食较多的精饲料,相应的增加了来源于蛋白质的毒素或含氮化合物的降解产物,增加了奶牛发生肢蹄病的几率。另外,当粗纤维采食不足,奶牛的反刍和流涎受到影响,瘤胃缓冲能力降低,也可能引起肢蹄病。
2.环境因素。环境以及卫生条件对肢蹄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例如,牛舍、运动场等地面过硬,奶牛长时间站立得不到缓冲,再加上自身重量,容易造成四肢疲劳。而且,增加发生蹄部机械性摩擦、跗关节挫伤等几率。
3.管理因素。牛群的管理水平与肢蹄病发病有较大关系。例如,不能定期进行修蹄或者对牛蹄刷洗、药液护蹄,就容易发生蹄病。即使发生了蹄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进一步使病情恶化。
4.疾病因素。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疾病,能够降低奶牛抵抗力,容易发生继发性肢蹄病。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犊几天前直到产后几周之内发生酮病后容易继发蹄叶炎,主要原因可能是在这个时期往往是精饲料增加很快,粗料喂量减少,引起瘤胃酸中毒。
5.其他因素。遗传性状直接决定奶牛对肢蹄病的易感程度。胎次、生产性能等与肢蹄病也有关一定系,随乳牛胎次增加其肢蹄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症状加重;头胎牛随产奶量的增加,蹄变形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经产牛产奶量越高其蹄变形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三、肢蹄病的种类调查
肢蹄病的种类较多,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主要有腕关节炎和腕关节挫伤,跗关节炎和跗关节挫伤,蹄底溃疡、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表2)。由表2可知,蹄病的发病率要高于肢体病,本文仅对部分蹄病进行浅析。
表2肢蹄病种类及发病情况(单位:头、%)
腕关节炎和挫伤
跗关节炎和挫伤
1.腐蹄病。引起腐蹄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有杆菌、螺旋体、球菌、酵母菌等。当牛只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体质虚弱;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平衡;牛棚、运动场上粪尿堆积过多,长期潮湿而被腐蚀牛蹄。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引发腐蹄病。
发生腐蹄病后,先以蹄间裂后面开始,逐步扩散到后蹄冠周围组织,蹄冠前面,蹄冠与毛边处,重者波及关节导致发炎。患病初期,奶牛蹄部发热肿胀疼痛,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着地,走路时甚至悬蹄三肢跳行。蹄表面溃疡、流黄水、有恶臭气味,重者跛行,食欲下降,产奶量下降。
2.蹄叶炎。蹄叶炎是蹄壁与蹄骨间的蹄真皮层和角脂层发生弥漫性渗出性炎症,引起蹄部剧痛、运动障碍或慢性蹄变形。该病多趋急性经过,急性时,蹄温增高,疼痛反应十分明显,体温升高到39℃以上。当转为慢性炎症时,虽然患蹄的增温、疼痛和跛行症状有所减轻,但可能形成芜蹄。
前蹄发病时,前肢前伸、蹄尖跷起,头颈高抬、体重后移,不能长时间站立。后蹄发病时,头颈下垂,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稍前伸,走路时腹部向前紧收。四蹄同时发病时,四肢频频交互,站立不稳,常卧地不起。
3.蹄底溃疡。蹄底溃疡是指蹄的底球结合部因角质缺失,真皮裸露,而发生肉芽组织增生,有时还会引起蹄深部组织感染。本病多发生在前蹄的内侧指和后蹄的外侧趾,往往左右两肢同时发病。病变有特殊部位,并呈对称性。真皮局限区域的损伤、出血,以及角质生长异常与本病发病有一定关系。
清洁病牛蹄底可见角质明显破裂、退色、变软,深部有出血斑。如已暴露出真皮,缺损面长有肉芽组织,形成菜花样或莲蓬样突起;部分病例有潜洞,打开潜洞内有恶臭样液体。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则可导致化脓性小叶炎。
4.蹄变形。长蹄、宽蹄、翻卷蹄都属于蹄变形,主要原因是牛场长期不进行修蹄。另外,精、粗饲料比例不当,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微量元素缺乏也容易引发该病。
长蹄: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两侧支长度明显超过正常蹄支,外观呈长形。&&&&
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比正常蹄支大而宽。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
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蹄外侧边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
四、奶牛肢蹄护理的措施
1.补充营养,保证日粮均衡供应。根据奶牛生长、生产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按需配方调整。能量与蛋白含量比例适当,同时要注意精粗粮的比例,精饲料要适量,干草等粗饲料的供给要充足。保证饲料中钙、磷、镁、钾、钠等常规元素和铁、铜、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保证奶牛维生素A、D、E和烟酸的供应。在饲料中添加缓冲剂,可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对高产奶牛、老龄牛等特殊牛群,定期补喂钙制剂和亚硒酸钠,可有效预防奶牛肢蹄病。
2.搞好卫生,改善牛舍内外环境。保持圈舍及运动场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同时,保证运动场不能有尖锐的异物及坚硬的棱角杂物。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以减少病菌对牛体的侵害机会。奶牛舍的地面最好采用防滑系数好的材料,如机制红砖。或在牛床上铺橡胶垫。奶牛的运动场地面要排水良好。最好用三合土(黄土、沙石、白灰)压制而成,形成中间高、四周略低的结构,以利于渗水和排水。
3.加强管理,对肢蹄采取保护措施。消除、缓解肢蹄机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是: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经常开展修蹄、护蹄工作,发现病变,及时治疗。
修蹄。奶牛应每年定期修蹄1~2次,一般在妊娠3个月前和产后30天左右修复牛蹄,青年奶牛也要修蹄。修蹄前要从牛前、后、侧面查看肢蹄的延长、突出部、角度,对左右蹄,内外蹄进行对比后进行修正。
蹄浴。一般分为浸泡浴蹄和喷洒浴蹄。浸泡浴蹄:在挤奶厅出口处修建蹄浴槽,或在其他奶牛必经之处修建。大小视牛场实际而定。用3%~5%福尔马林溶液,用药深度约为10厘米。药浴水温要在15℃以上,如果浴液温度降到15℃以下,就会失去作用。另外,4%硫酸铜效果也很好。硫酸铜一方面有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硬化蹄匣的作用。
喷洒浴蹄:站立保定,用清水充分洗净蹄部的泥土、粪尿等污物;之后,将药液直接喷洒到趾间、蹄壁及蹄球部。夏、秋季节要经常蹄浴,一般可每隔5~7天喷洒1~2次。另外,适当保持奶牛运动、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奶牛体内钙质增加,减少因血流不畅而引起的水肿和肿胀,防止肢蹄病的发生。
4.加强选育,改良提高牛群质量。育种时必须适当注意选择肢蹄性状。可借助分子生物及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选育。对于牛场来讲,要充分利用国家推广的荷斯坦能繁母牛实施良种项目,有针对性的选择奶牛冻精配种。一般多选择产奶量、乳脂肪率、肢蹄、生奶体细胞数等性状进行改良。
养殖顾问 &2015年第8期《中国畜牧业》
少年为何这样红?刘亦晨走红历程及个人生活大揭秘
阿娇现任男友是谁 胡鸿钧削骨还父整容前后对比照曝光
佟丽娅挺大肚与老公相依回京 陈思诚当爹发福
阿娇钟欣桐被曝恋小9岁男歌手 胡鸿钧个人资料家庭背景
哈林庾澄庆承认伊能静是初恋结婚太任性 避谈新欢张嘉欣
2016贺岁档电影有哪些 2016贺岁档电影列表大全
画江湖之灵主第一章第五回百里登风梦境中见到了谁
暗黑者第2季大结局薛天是孟芸亲生弟弟
Darker身份是杜明强牛腐蹄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牛​腐​蹄​病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奶牛腐蹄病_百度百科
奶牛腐蹄病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奶牛是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的和组织发生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1]
体质弱,日粮中钙、不平衡(正常比例1.25-1.35:1),日粮中磷供应不足,蹄角质疏松,可能是造成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便不及时清除,牛蹄长时间被粪、尿、泥水浸渍、牛蹄软化,修蹄不定期。
奶牛运动时牛蹄被尖硬异物损伤,造成、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细菌的感染。[1]
病初表现为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炎性肿胀可蔓延至系部、球节或掌(趾)部,当炎症波及、趾(指)间韧带、冠关节或蹄关节时表现为体温升高(有时达41℃),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起卧困难,机体逐渐消瘦等。严重者蹄角质分离,甚至造成整个蹄匣脱落。[2]
蹄趾间腐烂
乳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血、发红肿胀、糜烂。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育成牛和成年乳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1]
腐蹄为乳牛蹄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趾中的一侧或两侧。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成年乳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
病牛站立时,患蹄球关节以下屈曲,濒濒换蹄、打地或踢腹。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进行蹄部检查时,可见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也有的患牛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而肉芽突出于蹄底之外,大小由黄豆大到蚕豆大,呈暗褐色。
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体温生高,食欲减退,产乳量下降,常卧地不起,消瘦,治疗困难。[1]
生产中应坚持定期修蹄,保持牛蹄干净;搞好环境消毒卫生,创造干净、干燥的环境条件,保护牛蹄健康。保持运动场平整,及时清除异物和粪便。加强饲养管理,减少蹄部的损伤。加强对牛蹄的监测,以及时治疗蹄病,防止病情恶化。当畜群中发生感染时,应将病畜从畜群内隔离,以控制感染。在厩舍门口可放干的防腐剂或药液如2%-4%溶液;石灰1:15药浴;潮解的或5份硫酸铜和100份1石灰相混,令牛从中经过。饲料中添加二氢碘化乙二胺和或饲喂,对腐蹄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钙磷的喂量和比例要适当,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1]
1 .牛舍、运动场地面应平整,无坚硬异物,防止牛受伤;及时清理粪便,排除污水,经常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
2 .加强饲养管理,维持日粮平衡,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
3 .定期用5%硫酸铜、0.1%、0.1%等药物浴蹄。药浴前必须将蹄清洗干净。
4 .每年春秋季节对成母牛修蹄,定期普查牛只蹄形,及时修整变形蹄。
5 .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的冻精配种。[2]
工作人员为奶牛修蹄现场
蹄趾间腐烂防治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用涂布(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除去,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3天换药1次,常于2-3天次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肉烙去。
腐蹄病分急、慢性两种。当奶牛患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和进行全身治疗。、按每千克体重用0.01克,或每千克体重用0.12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250万国际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或10%150-2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  如患牛食欲减退,为消除炎症,可静脉注射,5%500毫升或40%50毫升。
当病牛体温升高,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应用磺胺药和抗生素治疗。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2g/kg体重,1次静脉注射或磺胺嘧啶按50-70mg/kg体重,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3天。金霉素或四环素按0.01g/kg体重,1次静脉注射。为了解除酸中毒,防止败血,可用5%葡萄糖ml、5%碳酸氢纳液500-800ml、25%葡萄糖液500ml、5g,1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1]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引用日期]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引用日期]热搜TAGS: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主要是因饲养管理不当,如日粮配合不平衡(钙磷比例不当或供应不足,蛋白质或维生素缺乏)引起蹄角质发育不良;牛舍阴暗潮湿,粪尿未及时清扫,运动场泥泞使牛蹄长期浸泡其中;牛床、运动场不平整或煤渣、石子、砖瓦块等坚硬异物引起蹄伤,致使蹄受坏死杆菌、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结节状梭菌等病原菌的感染。
病初表现为一肢或多肢跛行,喜卧;强行站立时频频提举病肢,患蹄刨地或踢腹;患蹄系部和球节屈曲,免负体重,后蹄患病时蹄尖轻轻着地,前蹄患病时患蹄前伸;趾(指)间皮肤和蹄冠呈红色或暗紫色、发热、肿胀、敏感,皮肤裂开,有恶臭味;蹄底不平整,角质呈黑色。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炎性肿胀可蔓延至系部、球节或掌(趾)部,当炎症波及腱、趾(指)间韧带、冠关节或蹄关节时表现为体温升高(有时达41℃),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起卧困难,机体逐渐消瘦等。严重者蹄角质分离,甚至造成整个蹄匣脱落。
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整日粮配比,保持钙磷比例平衡,保证蛋白质或维生素含量丰富,做好蹄部卫生保健。牛病后应尽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1.牛舍、运动场地面应平整,无坚硬异物,防止牛受伤;及时清理粪便,排除污水,经常消毒,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干燥。
2.加强饲养管理,维持日粮平衡,加强运动,增强抵抗力。
3.定期用5%硫酸铜、0.1%高锰酸钾、0.1%新洁尔灭等药物浴蹄。药浴前必须将蹄清洗干净。
4.每年春秋季节对成母牛修蹄,定期普查牛只蹄形,及时修整变形蹄。
5.禁用有肢蹄遗传缺陷的公牛的冻精配种。
1.保定。六柱栏内站立保定,用绳将牛患肢固定于同侧柱栏上,距离地面70厘米左右。在没有保定架的情况下将牛放倒在牛床上侧卧保定,患肢在上方,其余三肢用绳捆在一起。
2.扩创、清创。用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溶液洗净患蹄后将蹄底修平,然后沿创道修挖蹄底黑色角质或触之有弹性并有痛感的角质部,创口大小以充分暴露创腔为宜,彻底除尽坏死组织后用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腔。
3.局部用药。用10%碘酒涂搽创腔后将高锰酸钾粉撒在创面上,然后用小块纱布浸松镏油填在创腔内,最后用绷带将患蹄包扎好。重症病牛可局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方法是:用注射用水4毫升稀释80万单位青霉素后再抽取2毫升氢化可的松、2%普鲁卡因注射液2毫升作一次性注射。在患蹄的悬蹄与蹄踵间软组织处消毒皮肤,用16号针头刺入皮下后向蹄踵方向平行前进至针尖全部进入皮下,回抽无血时边注射边退针。用药后应加强护理,防止患蹄受粪尿等污物侵蚀。治疗一周未愈者再按上法治疗。如伴发关节化脓则治疗困难。全身症状明显者,采用对症疗法。(作者:信风)
(作者:佚名
编辑:pxny)
文章热词:
延伸阅读:
有些养殖户习惯用粉状料混合喂羊......
克仑巴安特点:1,提高饲料利用率,......
7月21日,辽宁铁岭市西丰县发生牛......
中国肉羊产业开始转型,发羊财的机......
牛羊兽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疗效,......
小尾寒羊市场价格养殖小尾寒羊到......
对于很多养殖户们来讲,小尾寒羊是......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文)
羊病防治技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关于对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居民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文)
羊病防治技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走基层-我这十......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控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蹄筋的营养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