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spssspss对多选题进行统计发病率统计

如何利用spss进行发病率统计_百度知道
如何利用spss进行发病率统计
提问者采纳
如果有理论数T<1或n<40,用Pearson卡方进行检验。 3,则用Fisher’s检验.所有的理论数T≥5并且总样本量n≥40: 1,并且n≥40,用连续性校正的卡方进行检验。 2.如果理论数T<5但T≥1卡方检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可以分以下3种情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同分析里面的TABLE。GENERAL TABLE和BASIC TABLE都可以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近10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西方国家已呈平缓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病构成我国40.72%的死亡(头号杀手),为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负担.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进展,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国家科技部批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防治的基础研究"为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年),旨在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整合研究的新观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脑血管病基础研究体系,以期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机制和防治的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经项目组成员五年的共同努力,在下述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近10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仍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西方国家已呈平缓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病构成我国40.72%的死亡(头号杀手),为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负担.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进展,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国家科技部批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与防治的基础研究"为国家重大基础发展规划"973"资助项目(年),旨在建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分子机理和整合研究的新观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脑血管病基础研究体系,以期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机制和防治的理论研究上取得突破.经项目组成员五年的共同努力,在下述重要科学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批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被引量:28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在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的患病率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医疗保健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军队部分离退休干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无躯体疾病的仅占8.47%,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人数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2.3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冠心病(65.32%)及高血压病(55.67%),其次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在29.86%。调查显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年龄、居住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卫生、膳食营养、生活满意度等紧密相关,其中烟酒嗜好、高脂高盐饮食、缺少娱乐及体力活动等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社会、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是行为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在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的患病率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医疗保健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省军队部分离退休干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我省军队离退休干部中无躯体疾病的仅占8.47%,同时患两种以上疾病的人数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2.3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是冠心病(65.32%)及高血压病(55.67%),其次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在29.86%。调查显示: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年龄、居住状况、日常生活功能、心理卫生、膳食营养、生活满意度等紧密相关,其中烟酒嗜好、高脂高盐饮食、缺少娱乐及体力活动等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结论进一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正确认识及健康知识的掌握,社会、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是行为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0来源:道客巴巴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并且有年龄结构年轻化的趋势,高危人群由原来的50岁提前到了40岁。还有调查数据表明,某些血管疾病在20岁左右就出现发病倾向了。心脑血管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我国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此病,占死亡人数的3/5以上。全世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就是中国。如果在症状初期不加以治疗和预防的话,60%以上的人会出现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脑血管栓塞、血管硬化、脑出血、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加强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们目前艰巨的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并且有年龄结构年轻化的趋势,高危人群由原来的50岁提前到了40岁。还有调查数据表明,某些血管疾病在20岁左右就出现发病倾向了。心脑血管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我国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此病,占死亡人数的3/5以上。全世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就是中国。如果在症状初期不加以治疗和预防的话,60%以上的人会出现病情恶化,最终导致脑血管栓塞、血管硬化、脑出血、中风等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加强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们目前艰巨的任务。
被引量:13来源:豆丁网
摘 要:目的:探讨人群中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PP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对福建省8个高血压防治点1991年时年龄≥40岁的对象进行8年跟踪随访,共随访9612人(男4748人,女4864人),应达率为92.3%;(2)基线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心脑血管既往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随访内容: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脑卒中史、发病与死亡。PP分为〈30mm-Hg、30~39mmHg、40~49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6组。结果:(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PP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与PP呈正相关关系(r=0.465,P〈0.01)。随体重指数增高PP随之升高(P〈0.05)。既往有脑卒中史者PP明显大于无脑卒中史者(P〈0.01);(2)进入与PP有关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按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依次为:年龄(0.467),体重指数(0.083),脑卒中(0.077),性别(0.079),吸烟史(0.035),P值除吸烟史=0.002外,余均=0.000;(3)AMI:8年中AMI发病率为0.8%,脑卒中发病率为4.1%,脑卒中的发病是AMI的5.6倍;无论是AMI或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在PP≥40mmHg各组均随PP升高而升高(P〈0.01),尤其在脑卒中发病中更明显(P〈0.01)。PP在30~39mmHg组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最低。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脑卒中史等因素与PP水平有密切关系。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在PP≥40mmHg随PP增高而升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在30~39mmHg组发病率最低。PP是心脑血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PP的理想水平为30~39mmHg。
摘 要:目的:探讨人群中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PP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对福建省8个高血压防治点1991年时年龄≥40岁的对象进行8年跟踪随访,共随访9612人(男4748人,女4864人),应达率为92.3%;(2)基线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心脑血管既往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随访内容: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脑卒中史、发病与死亡。PP分为〈30mm-Hg、30~39mmHg、40~49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6组。结果:(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PP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与PP呈正相关关系(r=0.465,P〈0.01)。随体重指数增高PP随之升高(P〈0.05)。既往有脑卒中史者PP明显大于无脑卒中史者(P〈0.01);(2)进入与PP有关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按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依次为:年龄(0.467),体重指数(0.083),脑卒中(0.077),性别(0.079),吸烟史(0.035),P值除吸烟史=0.002外,余均=0.000;(3)AMI:8年中AMI发病率为0.8%,脑卒中发病率为4.1%,脑卒中的发病是AMI的5.6倍;无论是AMI或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在PP≥40mmHg各组均随PP升高而升高(P〈0.01),尤其在脑卒中发病中更明显(P〈0.01)。PP在30~39mmHg组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最低。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脑卒中史等因素与PP水平有密切关系。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在PP≥40mmHg随PP增高而升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在30~39mmHg组发病率最低。PP是心脑血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PP的理想水平为30~39mmHg。
被引量:6来源:百度文库
被引量:6来源:知网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为社区卫生服务对中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73例患者按照造册登记顺序分为干预组86例和对照组87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结果3年内干预组心脑血管病总发生率为14.25%,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8.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有助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影响,为社区卫生服务对中老年高血压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73例患者按照造册登记顺序分为干预组86例和对照组87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结果3年内干预组心脑血管病总发生率为14.25%,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8.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康信念模式有助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被引量:5来源:道客巴巴
目的探究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或生活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查阅统计2011年3个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病率(P<0.05).结果发现3个社区居民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饮食习惯不同,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的概率有所增加.结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机率大大增加,为了提倡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多举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规律,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目的探究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或生活饮食习惯的关系.方法查阅统计2011年3个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病率(P<0.05).结果发现3个社区居民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且饮食习惯不同,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的概率有所增加.结论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机率大大增加,为了提倡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多举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规律,加强运动锻炼,可以有效降低该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被引量:2来源:百度文库
摘 要:近10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西方国家已呈平缓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的头号杀手,为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负担。如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已成为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朱泾社区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该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摘 要:近10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西方国家已呈平缓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的头号杀手,为国人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与经济负担。如何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已成为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文对朱泾社区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该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被引量:1来源:维普
目的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探索职业人群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三个行政区,再随机选取6家政府机关、2家科研机构和3家公司,对单位内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生活方式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程度.结果共调查1365人,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有效应答率为98.5%.不同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同,男性为25.0%,高于女性的10.7%(P<0.05);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33.9%,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公务员人群的患病率为21.2%,高于其他两类职业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饮食偏油腻偏咸、睡眠质量不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将男性公务人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提高睡眠质量作为今后健康干预的重点.
目的了解我市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探索职业人群生活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三个行政区,再随机选取6家政府机关、2家科研机构和3家公司,对单位内在职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生活方式以及对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程度.结果共调查1365人,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有效应答率为98.5%.不同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同,男性为25.0%,高于女性的10.7%(P<0.05);50岁以上年龄组的患病率为33.9%,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公务员人群的患病率为21.2%,高于其他两类职业人群(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组、公务员、饮食偏油腻偏咸、睡眠质量不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将男性公务人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提高睡眠质量作为今后健康干预的重点.
被引量:1来源:百度文库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以及降血脂的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于防止、减少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五十年过去了,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正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以及降血脂的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于防止、减少心脑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及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然而,五十年过去了,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被引量:1来源:知网
京ICP证030173号急想请教:用spss分析某疾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如下:_百度知道
急想请教:用spss分析某疾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如下:
患者(百分比)
非患者(百分比)小于30
200(6.44)
供姬垛肯艹厩讹询番墨6)30-40岁
671(8.98)
828(17.58) )大于60岁
2(25.00)
6(75.00)用哪种方法呀,谢谢啦
提问者采纳
这是数据录入结果+卡方检验结果。
提问者评价
解答很仔细,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这个用卡方检验来做,先设置三个变量:年龄,是否患者,人数,然后供姬垛肯艹厩讹询番墨在data-weight case里面将人数变量加权,在描述分析的交互分析中做卡方检验,在统计值中选择卡方值,点击OK就可以了
统计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利用SPSS实现常用的统计分析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利用SPSS实现常用的统计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9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丁香园App是丁香园社区的官方应用,聚合了丁香园论坛和丁香客的精彩内容。医生可通过丁香园App浏览论坛,也可以在这个医生群集的关系网络中分享和互动,建立更广泛的学术圈子。
扫描二维码下载
今日:9 | 主题:81510
每发1个新帖可以获得0.5个丁当奖励
【求助】如何用spss比较两个组别的用人年计算的发病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求助】如何用spss比较两个组别的用人年计算的发病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分享到哪里?
观察人年数0
2.2出血,0=否,1=是若只是比较两组间出血的发病率(%)(=出血人数/总人数)用交叉表,以组别为行、出血为列,做卡方检验就可以了。但由于每个病人发生的出血次数和观察时间不同,想要比较两组间出血的用人年计算的发病率(=总出血次数/总人年)有无显著性差异,在spss中要怎么操作?发病率以每100病人年为单位。
何时阑珊 edited on
回复:【求助】如何用spss比较两个组别的用人年计算的发病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分享到哪里?
本人是spss初学者,请各位前辈多多帮忙,急用!
回复:【求助】如何用spss比较两个组别的用人年计算的发病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分享到哪里?
如上图中,两组基因型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事件数/总随访时间)(每100病人年)比较显著性差异的P值是用什么方法求的,在spss中要怎么操作得出?
何时阑珊 edited on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