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得了爸爸肝癌晚期怎样才能开到吗啡

病例分析:打吗啡针可以出现幻觉也可上瘾。停了10 多天幻觉应该消失才对。本病人肠癌转肝肺骨,要注意有无脑转移的可能。意见建议:建议与主管医生联系。
回复于: 15:03:07
指导意见:您好;手术后的治疗方法主 要有放
疗、化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且以中西医结合为治疗原则。
回复于: 09:05:28
指导意见:建议结合中医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全面调养综合治疗,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回复于: 10:21:59专家呼吁癌痛规范治疗
中国人均吗啡用量不到英国1/100
核心提示:大约有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面临的癌痛,超过60%的癌痛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中度及以上”疼痛,仅有不超过25%的癌症病人能够得到良好的镇痛治疗,中国癌痛患者人均吗啡用量仅0.13mg,不及英国平均数字的1/100……这组数字,就是中国癌痛治疗的现实。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癌痛在摧毁病人意志的同时,也深深的折磨着每一个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灵,绝望,愤怒,生无可恋,巨大的悲痛感丝毫不亚于病痛所给人带来的折磨。如何规范化治疗癌痛,已经成为中国的肿瘤医生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癌痛可以轻易的摧毁任何一个人。   “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这是著名抗癌斗士于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中所留下的文字。当最后一刻来临时,那饱受折磨的心灵,从笔尖流淌而出时,竟有一丝终将解脱的喜悦。  而在各大医院,因不堪忍受癌痛而自杀的癌症患者已屡见不鲜,从、、,到骨癌,无论6旬老人,还是年富力强的魁梧大汉,在癌痛面前,都脆弱的不堪一击,跳楼、吞药、溺水……无数患者因为癌痛选择轻生,以寻求解脱,酿成一幕幕人间悲剧。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王杰军教授与浙江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主委张沂平教授接受媒体专访  根据《2013年中国肿瘤年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癌症患者人数已攀升至362万,每年癌症死亡人数超过140万。按照从“无痛—影响睡眠—无法入睡——剧痛”划分为10个等级的NRS疼痛分级原则,超过60%的病人需要承受“影响睡眠”以上程度的癌痛。  对于中国的肿瘤科医生而言,他们也时刻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如何治疗癌痛?在大多数医院连疼痛专科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采取、可待因、曲马多、吗啡片、杜冷丁等等手段来减缓病人的痛楚,但规范化治疗及镇痛药物,尤其是吗啡的缺乏,也让他们时时感到束手无策。  被误解的吗啡  7月26日,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姑息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委王杰军教授与浙江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主委张沂平教授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就GPM病房建设内容,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指导,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了宣传教育。  在媒体采访环节,王杰军教授明确指出,关于吗啡,中国人存在许许多多的误解,中国癌痛治疗想要规范化,就必须加大对吗啡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让更多的癌痛患者享受到吗啡镇痛的实际益处。王杰军教授看望癌痛病人  为什么是吗啡?  通俗的来讲,吗啡是中最主要的生物碱,是从鸦片当中提取出来的,属于镇痛效果最强的第三类镇痛药物(第一级是一类的弱镇痛药,第二级是可待因一类的中度镇痛药物)。而盐酸吗啡片是纯粹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同时也有明显的作用,并有镇咳作用。也正是由于它的“出身”,令中国人避之不及。  王杰军教授说,吗啡作为国际通行、用量最大的癌痛治疗药物,在中国一直被视之为洪水猛兽,受到严厉监管。全球100余个开展癌痛治疗的国家中,中国的吗啡用量仅排名90多位,甚至不如只有6200万人口的英国。对于中国人,吗啡就是鸦片的代名词,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患者,都避之不及,唯恐因“吸食鸦片”而成瘾。但实际上,使用吗啡会上瘾(即心理依赖)的说法多年前就已被证明是谣言,而由于患者教育的缺失,“吗啡=鸦片=上瘾”的看法仍然普遍存在。  根据39健康网编辑的查询,从吗啡使用量来看(吗啡医用消耗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国已从80年代的10多公斤,猛增到94年后的100公斤以上,近几年已上升到全国每年1吨左右,但我国的吗啡人均消耗量(0.13毫克/人)与发达国家的吗啡人均消耗量(17.79毫克/人)相比较,仍有以上的差距。占据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吗啡消耗量却仅占全球2%。  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按照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给药,可以使90%以上癌性疼痛得到缓解,能明显改善癌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从癌痛患者的地区分布来看,根据WHO2000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新增癌症确诊患者1000万人,但发达国家的癌痛患者仅有47万人,超过550万癌痛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吗啡的应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癌痛治疗水平的关键指标。  癌痛到底怎么治?  2014年5月,在美国召开的美国肿瘤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与社会”的主题,将病人生存的社会性如精神状态、心理感受放到了与疾病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大会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癌症病人生存者”,指患有癌症且仍在存活的人群,正是这一群体在承受癌痛的折磨。  根据这一概念,2012年,美国有1200万的癌症生存者,而中国估计人数超过2000万,如何推广“吗啡=安全镇痛”,成为肿瘤专家们的一致难题。  王杰军教授表示,由于长期以来的宣传,不少患者对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产生了恐惧,曾有一些老年患者甚至宁可日日忍受剧痛也不肯用药,但实际上阿片类不是毒品,成瘾的可能性更是极小,不到1%,而且本身可以抑制成瘾,因此癌痛患者在剧烈的疼痛下很少会对吗啡产生上瘾,与吸毒者追求快感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仅仅推广吗啡及阿片类镇痛药,依然无法满足日益上升的患者需求。  “以前中国人都讲究好死不如赖活着,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谁也不愿意赖活着了,”浙江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主委张沂平教授说,“癌症病人也在想要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生存质量。”  浙江考虑三级医院100%覆盖CPM病房  何谓GPM病房?张沂平教授表示,GPM病房是GPM—Good PainManagement Ward,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简称,希望以GPM病房为载体,建立规范有序的癌痛治疗和临终关爱体系。
  张沂平教授透露,目前,浙江省已经有71家医院创建了示范病房,在全国范围内浙江已经走在了前列,而宁波本地的GPM病房是2012年开始建立的,中国解放军第113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成效显著,除了自身创建GPM病房以外,还积极带动周边医院,给周边医院提供了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  专家们的设想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他们希望示范医院示范病房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实现未来浙江省内“三级医院100%建立GPM病房,省内二级医院20-30%覆盖”的目标,在GPM病房内,建立科学合理的镇痛药物临床应用及规范化治疗培训,最终逐步推广GPM病房及理念,达到所有癌痛患者都有规范可依的目标。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中国网民健康需求大调查(2015)》是由39健康网主办的大型有奖调查项目,您只需认真填写问卷内容,就可获得礼品!关注39健康网微信公众号(health39net),就有机会赢取大奖iPhone 6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求医就诊小贴士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妇产大解密
糖叔的甜蜜私厨
皮肤大件事
过敏性鼻炎是以突发或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最近,学生军训期间猝死事件频发,媒体报道接连不断,引起…… []
做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是两个亲密无间的伴侣情感的交流。…… []
癌痛病人在疼痛的折磨之下,生命的质量、人性的尊严几乎都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解除癌痛的折磨,甚至比战胜癌症本身更能彰显医德的本真,人性的光辉。生活服务其它网站
||||||||||||||||||||123456热门专题hao妹子碎碎念视频新闻热搜词可添加内容(最多可订制5个频道)新闻排行榜...........................娱乐排行榜...........................TOP新浪新闻12345678910TOP网易新闻12345678910轻松专区1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爸爸肝癌晚期去世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