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分场西塘在哪里里找到中草药

  民富而顺治,民乐而和静。这是广西国有高峰林场这个老牌全国十佳国有林场的民生写照。2013年高峰林场全面启动民生工程建设,计划在两年内投入资金1.5亿元,为职工再办155件实事。从计划到实施,155件实事涵盖了林场职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让职工共享林场发展成果,高峰林场正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事无巨细地推进着民生建设……  &&      从泥泞的山间小路到硬化的柏油路面,从低矮的危旧房到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从吃水用电困难到水电通畅……只要是关乎林场职工工作生活的,无论大事小情,都是广西国有高峰林场领导层心之所系。民生是林场长足发展的根基,基于这样的认知,多年来,高峰林场不断在民生建设上勇攀“高峰”,并在2013年全面启动民生工程建设,让5000余名林场职工共享林场发展成果,用“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路有所畅”诠释着职工和林区百姓的幸福生活。  作为曾经的全国标兵林场,高峰林场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摆脱了“木头经济”的桎梏,在扎实推进营林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速丰林、经济林、人造板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3年,高峰林场实现总产值30多亿元,比2012年增长8.64%。林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让林场职工共享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林区百姓?如何调动林场职工积极性,反哺林场建设?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的指导下,高峰林场将“民生”二字摆在林场发展的首位,大力发展林场产业,大手笔推动民生工程建设,以加快推进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改善职工居住及办公条件,绿化美化职工居住和办公环境,奏出一曲大气磅礴的民生工程进行曲。  一片林  支撑起生态与民生和谐共荣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也是民生的重要基础。  林业有多重功能、多重效益,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需求,林业在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治理荒漠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林业。林业横跨第一、二、三产业,可以生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10万多种产品,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在谈到林业与民生的辩证关系时,高峰林场场长李锋有着深刻体会,而这样的体会也贯穿着高峰林场发展的始终。  当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木材时,林场职工在“顺山倒”的号子声中,生产出优质木材,运往大江南北支援祖国建设;当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求增加,生态需求日益成为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时,林场职工放下斧头,拿起镐头,争当植树护林的先锋,为祖国的西南方添加最浓重的一抹儿绿。  绿满八桂,打造广西生态家园。从“砍树”到“种树”,高峰林场华丽蝶变。过去,为了国家建设,高峰林场在拼搏奉献;今天,为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满足人们对生态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高峰林场积蓄力量,绽放美丽。  高峰林场森林资源丰富,经营面积超过140万亩,森林蓄积量4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5.5%。除了充分利用好场内的土地资源外,高峰林场还将目光投向场外社会林地,先后在陆川、容县、南宁、梧州、百色、贺州等地设置了6个造林部、21个造林站扩张造林。2012年高峰林场场外造林达92万亩,是场内自有林地48万亩的近2倍,相当于在场外再造了两个高峰林场。目前,高峰林场的森林已遍布全区12个市56个县(市、区),不仅为木材生产提供了保障,也为广西全区的生态民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条路  延伸出幸福生活的发展方向  “要致富,先修路”。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制约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修路,是老百姓发自心底最深处的呼声。  在高峰林场亦是如此。  林区道路既是森林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地区营林水平和集约经营高低的标志;不仅是林场职工、林区百姓生活出行的主要路径,而且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破除林业产业发展瓶颈,切实提高林场职工、林区百姓生活水平,高峰林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林区道路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不断完善林区道路建设。  30分钟与2个小时的差别究竟有多大?高峰林场界牌分场的职工最有发言权。  说起高峰林场的民生工程建设,界牌分场职工对林区道路的改善有着切身体会。在界牌分场管护的林区内,过去由于道路条件差,林场职工巡山护林要走上2个小时,不仅耗时费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更制约了林场的生产建设;除此之外,林区道路多为泥土路,下雨时泥泞不堪,天晴时尘土飞扬,道路不畅也给林场职工、林区百姓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  林场职工、林区百姓的幸福生活牵动着高峰林场领导班子的心,切实改善林区职工出行条件,提高林场职工、林区百姓幸福指数在高峰林场领导看来,并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为了改善林区道路,高峰林场投资近400万元,完成平甫、银岭、延河、军山等4个分场及科技示范园道路硬化和铺设柏油路9.3公里,并积极向社会招标代理万盘分场2.1公里生活道路硬化工程。  界牌分场的林区道路出行条件改善了,巡山护林的时间整整缩短了90分钟。林场职工、林区百姓出行由过去的“交通靠走”逐渐变成了汽车的“四轮驱动”,由道路绿化美化代替了过去的尘土飞扬。缩短的这90分钟,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直观体现,更是高峰林场关注民生工程建设,对“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内涵的深刻解读,是高峰林场领导班子对职工关怀、百姓关心的高度浓缩,是林场职工、林区百姓幸福生活的无限延伸。  一张网  诠释出国计民生的基本要义  “民生是基础,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基”。在采访中,高峰林场场长李锋不时地强调民生的重要性。在李锋看来,只有切实解决林场职工、林区百姓的民生问题,才能更好地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身林场建设,实现林场与职工和区域社会多方共赢。  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民生”的深刻内涵?采取什么样的惠民之举,让林区生活不断向好?高峰林场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入手,以小见大,构筑林区幸福生活的防护网。  山上低洼处的积蓄水是高峰林场六里分场的职工和林区附近百姓吃水用水的主要来源。山顶低洼处的“天然”蓄水池到输水管再到山脚的大型蓄水池,林区用水的困难超出了记者的想象。“山上的水质差,不下雨还好,下雨以后水更加浑浊,林区职工把水烧开了,壶底往往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泥。”六里分场场长张家昌的介绍中隐隐透着无奈。  “由于林场离城市中心较远,市政工程无法进驻,职工用电困难。夏天的时候,过低的电压让电风扇的正常运转成为一种奢望,更别提职工及林区百姓其他的生活用电需求了。”高峰林场二塘分场职工的一番介绍,牵动了一行人的嘴角,可最终呈现在脸上的却是无奈的苦笑。  六里分场和二塘分场用水用电困难并非个案,而是高峰林场多个分场普遍存在、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高峰林场投资368.27万元,用于银岭、平甫、界牌、东升等9个分场11口水井及其配套设施建设;维修东升、平甫、六里等分场水管工程6365米;清洗桃源分场蓄水池2个;维修界牌分场电路6000米,并持续跟进银岭、六里、二塘等分场的电路维修工作。  小水润泽大民生,小电触动大发展。发展民生林区水网、电网是当前构建美好和谐林区的迫切需求,是民生内容最基本的体现。  一杯水,可以浑浊不堪,也可以透明清澈;一杯水,曾经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如今却水质上乘。一根电线,可以是林区职工、百姓眼中的“奢侈品”,也可以是“亲民品”;一根电线,曾经是名不副实的空架子,如今却是名副其实的必需品。这杯水与这根电线,看似是一个小转变,但其背后承载的却是林区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是高峰林场践行民生林业理念,发展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是林场职工、百姓安居乐业淋漓尽致的呈现。  一间房  搭建起遮风挡雨的幸福之所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家的观念是人们深入骨髓的印记,而房子是人们对“家”这个概念的客观承载。在高峰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一期工程现场,记者对“家”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感知。  一边是拔地而起的高层住房,一边是破旧不堪的低矮住房;一边是质量过硬的惠民工程,一边是让人心生担忧的危房、旧房。在施工现场,高峰林场职工的居住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采访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欧文春的一句话让记者的眼角瞬间湿润。“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身后的保障性住房刚刚封顶,还不能马上交付使用,可时不我待,一些上年纪的退休职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能享受到林场发展的成果,造成了终身遗憾,而这些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当祖国需要时,林场职工拿起开山斧,为祖国建设提供木材资源;当产业结构调整时,林场职工变身产业工人,为林场强筋壮骨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林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林场职工的生活发展水平也将一同提速,改善林场职工居住环境无疑是最浓重的一笔。  居住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办公环境也理应有所提高。2013年,高峰林场直接投资6000万元并给职工配套补助300万元,用于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100.16万元用于东升、平甫、界牌、延河等4个分场的房屋维修工程;银岭分场新建的1200平方米的办公楼,即将交付使用;银岭、长客、六里等8个分场的廉租楼工程正在紧张的勘探、设计阶段……  当然,林区职工对幸福的诠释不仅仅是住进了楼房,也不应该仅仅是住进了楼房。  居住、办公条件的改善只是高峰林场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冰山一角,当林场职工、林区百姓沉浸在新生活的喜悦中时,高峰林场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而是怀揣着更高更优梦想。  于是,一个个崭新的篮球场出现在林场职工的居住小区,一个个阅读室里满是职工渴求知识的身影,一个个健身器材成就了林场职工强健的体魄……  于是,东升分场的垃圾池兴建起来,垃圾再也不必随风飘舞,从此有了“归宿”;于是,广西华峰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们再也不必在荒草丛生的球场秀球技,从此有了新“舞台”;于是,界牌分场职工居住区的院子不再呈现单一色调,从此五彩缤纷,像职工的心情一样洋溢着春意。  高峰林场着力美化、绿化职工居住及办公环境,进一步完善职工休闲娱乐场所及文体设施,不仅达成了“美丽高峰清洁林场”的建设目标,也让职工、百姓乐享生活。  一条链  整合好非木经济的繁荣共生  国有林区历史包袱沉重,如何转型?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明确指出,一要改善生态,二要改善民生,这是林业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那么,民生从何而改?高峰林场选择从带动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着手。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加快推动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以林下中草药种植、林下养菌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探索“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并在2011年启动了包括“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大会战”在内的林业基础设施“五大会战”,着力改善林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高峰林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大型国有林场,如何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发挥林场的示范带动作用?稳定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高峰林场的目标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就业是民生之本。过去的“独木经济”难以为继,“转型”成为高峰林场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面对所有制结构单一、市场化程度低、林场发展活力不足等桎梏,高峰林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的指导下一路破冰前行,按照“保护生态、发展产业、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围绕“做稳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林场的经济实力,最终反哺职工。  一直以来,高峰林场都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区域民生为己任。一方面,高峰林场通过营造林来带动林场职工、林区百姓增收致富。高峰林场在广西56个县(市、区)租地造林92万亩,每年仅支付林地租金超过2500万元,营林生产雇请营林工人1万多人次,支付各项劳务费1亿多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采伐、运输、加工、种植等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发展。仅2012年,高峰林场通过租地、造林、木材采伐、收购人造板原材料和运输等方式就带动近20万户农户增收。  另一方面,高峰林场场属企业辐射带动周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高峰林场努力克服“木头经济”到“产业经济”转型的不适,积极发展人造板、林下经济、商贸物流、商业地产等林业接续产业,林场下属的十多家各类企业,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2012年,林场下属人造板企业支付原材料货款超过3亿元,为企业周边的数万户林农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职工就业有了着落,最直观的体现在职工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日子美了!2012年高峰林场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5.28万元,是万元的5.74倍,林场职工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有职工170人,有1/3的林场职工拥有私家车。这两组数字当然不足以概括高峰林场民生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但却从一个个侧面反映出“木材减下来、林子养起来、百姓富起来”的“高峰幸福”。  155件利民实事是什么概念?在高峰林场记者体味到了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的意义。高峰林场总投资1.5亿多元,计划用2013年、2014年两年的时间,为民办实事155件。在一张计划安排表上,从网络通信到休闲娱乐、文体设施,从房屋维修到廉租房改造,甚至连小小的排水沟维修、垃圾场兴建都“榜上有名”。  在高峰林场场长李锋看来,民生无小事。天下孰重?百姓最重。何事为先?以民为先。  这155件利民实事勾勒出的不仅是高峰林场民生和谐的轮廓,更是高峰林场脚踏实地追逐民生梦的过程。高峰林场将圆梦过程细化为155件小事,攀登在民生建设的最“高峰”。  2013年、2014年只是高峰林场民生工程建设的两个时间节点,林场职工、林区百姓新的梦想还在孕育生成,高峰林场将一如既往地追逐梦想:一个生态良好、产业发展、民生和谐的南国家园。  本版图片均由广西国有高峰林场提供二塘到渝北体育馆怎么坐车啊,想去看场重庆翱龙的比赛?_百度知道
二塘到渝北体育馆怎么坐车啊,想去看场重庆翱龙的比赛?
提问者采纳
公交线路:轨道交通3号线 → 619路全程约35.0公1、二塘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经<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站, 达兴站2、步行约470米,达工业园区西站3、乘坐619路,经<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站, 达盛景站(乘坐689路)
提问者评价
网络运营与策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翱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南塘老街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