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轻度改变是什么意思v4 v5 v6 t波低平

病情分析: 您好,T波改变,V5V6低平,I aVL倒置,多提示心肌缺血了。不排除了冠心病引起的。意见建议:建议平时不要太劳累,饮食上要清淡,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和动物内脏等。还要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建议查血糖,血症,血压。如果这些高,也要积极控制的。
特别要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如果出现胸闷等不舒服,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回复于: 10:53:38心电图t波改变v5 v6偏低代表什么意思
心电图t波改变v5 v6偏低代表什么意思
08-10-25 &匿名提问
不是医生啊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心电图讲座: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临床医生
作者:张 新民
临床上, ST..T改变在异常心电图中最多见。一般综合性医院所查出的各种异常心电图中, ST-T改变约占50% 。ST段和T波代表的是心室复极过程,任何影响心室复极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电图ST-T发生异常改变。
1.ST-T改变的分类
1. 1 根据病因分类
1. 2 根据发生机制分类
1. 2. 1 原发性ST-T 改变 指由于心肌状况异常, 使心室复极异常而引起心电图ST-T发生的改变。临床常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大、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药物作用及电解质紊乱等。
1. 2. 2 继发性ST-T 改变 指因心室除极异常, 继而造成心室复极异常所引起的心电图ST-T 改变。临床常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心室预激、室性激动、起搏心律等。
1. 3 根据心电图形态特征分类
2.心电图ST-T的正常范围
2. 1 ST段 正常的ST段多数位于基线上,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 段向上偏移称为ST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ST段下移。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 ~ V6, 不应超过0. 1mV。在V1、V2 导联ST段抬高不超过0. 3mV, V3 导联不超过0. 5mV。ST 段下移, 在aVR 导联不超过0. 1mV,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0. 05mV。ST 段的正常时限为0. 05~ 0. 15秒。ST段改变包括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2. 2. 1 T波的形态 正常T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 前支较缓慢, 后支较陡峭, 顶端较圆钝。
2. 2. 2 T波的方向 正常的T 波, 在Ⅰ 、Ⅱ、V4 ~ V6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aVL、aVF、V1、V2导联, 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 V3 导联多为直立。若V1、V2 导联T波倒置, V3 导联可以出现浅倒置、低平或双向。但V1、V2 导联T波若直立, V3 导联则不可以倒置, 否则异常(图3- 1)。
2. 2. 3 T波的振幅 正常的T 波, 在Ⅰ、Ⅱ、V4 ~ V6导联T 波不仅应直立, 其振幅也应不低于R 波的1 /10, 否则称为T 波低平。如V1、V2 导联T 波直立, 其幅度不应高于V5、V6 导联。
3. ST-T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电图上ST 段、T波的表现超出以上范围时称为ST-T 改变或ST-T异常。引起ST-T 改变的病因繁多, 据Levine不完全的统计约67种。从心电图形态特征看, 多数ST-T 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依此判断某种疾病, 这部分ST-T 改变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 但有部分ST-T改变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 可提示某种病因, 能协助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从而被称为特异性ST-T 改变。显然后者对临床更有意义, 故下面主要就该部分做简单介绍。
3. 1 特异性ST-T 改变 心肌缺血是引起ST-T改变最常见, 也是最重要的病因。心肌缺血所导致的ST-T改变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生部位及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呈不一样的表现。一般说来, 心肌缺血最易导致相应导联出现T波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 T波直立; 心外膜下(或透壁性的)心肌缺血时,T波倒置。心肌缺血除可引起T 波改变外, 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下移;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引起ST 段抬高。若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伤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时, 则引起缺血部位心外膜导联出现ST段下移、T 波倒置。
心肌缺血所引起的ST-T 改变多数不具有特异性, 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ST-T 改变基本相同。然而, 心电图ST-T 若出现以下特殊形态改变时, 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了, 故而在其ST段或T波前冠以“缺血型”、“ 损伤型”之类名词。
3. 1. 1 缺血型ST段下移 心电图特点: ① ST 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 05mV; ② ST 段与T 波有明确的分界点; ③ 下移的ST 段持续时间& 0. 08秒(图3- 2)。此ST段改变多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 故称为缺血型ST段下移.
3. 1. 2 损伤型ST段抬高 指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显著抬高。反映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脏外科术后等(图3- 3)。
3. 1. 3 缺血型T波改变 心肌缺血可使T波表现为直立高耸和倒置两种, 前者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后者提示心外膜下或透壁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为: ①双支对称; ② 底部变窄; ③不论直立与倒置, 顶端变尖; ④T 波与ST 段有较明确的分界点。其中双支对称、底端尖锐的倒置T波称为冠状T 波(图3-4), 临床上多见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也有学者把上述两种T波(直立和倒置)均称为冠状T 波。
值得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深倒置的T 波都是心肌缺血。其他还可见于心肌病(图3- 5)、心肌劳损(图3- 6)及脑血管意外(图3- 7)等。不过经仔细观察, 这些倒置T 波要不双支不够对称, 要不伴有Q-T间期延长等其他心电图改变, 再结合临床表现,应该不难鉴别。另一方面, 心电图正常或无ST-T 改变, 亦不能排除心肌缺血。临床存在有多支冠脉病变的患者, 甚至少数病例在心绞痛发作时, 心电图却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的ST-T 改变。故需正确认识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3. 1. 4 单向曲线 指抬高的ST 段与其前QRS波群及之后直立的T波融合在一起, 形成一位于基线以上的的弓状曲线(图3- 8)。有学者将抬高的ST段与其后直立T 波相融合形成的图形也称为单向曲线, 如图3- 3的V1 ~ V3 导联。单向曲线见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较早阶段。
3. 1. 5 ST-T鱼钩状改变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呈下斜型下移, T 波负正双向或倒置, ST 段与T 波融合形成一形似鱼钩状的波形, 且常伴有Q-T 间期的缩短。见于洋地黄类药物作用(图3- 9)。
3. 1. 6 帐篷状T波 指T 波双支对称, 基底部变窄,顶端尖锐, 形似帐篷样改变(图3- 10)。见于高钾血症。
3. 1.7 继发性ST-T 改变 因心室除极异常, 导致心室复极异常, 继而引起心电图发生ST-T改变。即在QRS波群形态时间发生改变的同时, 出现的ST-T 改变: 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下移, 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 以S波为主的导联ST 段抬高, T 波直立(图3- 11)。
3. 2 非特异性ST-T 改变 指ST-T 改变超出正常范围, 但其形态改变不具备特异性, 不能据此判断某种疾病的ST-T改变(图3- 12)。在心电图ST-T改变中, 非特异性ST-T 改变占大多数。
非特异性ST-T改变并非不重要, 但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及动态观察以确定其临床意义.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心肌梗死相关文章
心绞痛相关文章
心肌缺血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您的位置: &
心电图T_V1/T_V5>1伴V_6T/R<1/10改变在早期高血压病中的意义探讨
优质期刊推荐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
一月免登录
卢喜烈:高耸T波的九种情况及心电图特征
来源:心电学杂志|作者:
T波与心室肌动作电位3相曲线相一致,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末期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形态平滑呈半圆形,两肢不对称,前半部平缓后半部陡峭。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正常T波额面向量指向左下方,在II、aVF直立,aVR倒置;横面T向量指向左方,在V1、V2倒置,V4-6直立,通常以V4电压较大。T波电压的正常值均不低于同导联主波R波的1/10。
关于的一般概念,有学者认为肢体导联T波>0.5mV,胸壁导联T波>1.0mV,但有些正常人可高达1.5mV。因此,高耸T波的动态改变更有意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波高耸的发生率约为4.5%。
高耸T波常见于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高钾血症、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早期复极或正常变异等。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耸T波有着不同的心电图特征。
1、急性缺血性高耸T波
急性心肌缺血包括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患者。急性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电图上立即出现高耸T波,具有以下特征:(1)T波电压迅速增高一倍以上,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观察到T波的显著变化;(2)两肢相对对称;(3)急性缺血性高耸T波持续时间很短,仅数分钟至十几分钟,持续时间超过30min,就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4)T波改变仅出现于缺血区的导联,能定位诊断;(5)非缺血区的导联T波可无明显变化。
高耸T波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由于心肌缺血多发生于心内膜下心肌,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显著的心电图变化是T波高耸,临床上往往根据缺血性T波变化的显著特征,作出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诊断(图1)。
图1 患者男性,5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A.正常心电图;B.心肌缺血40s时的心电图,T波在V2-4高耸;C.症状缓解过程中,增高的T波下降;D.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恢复原状。
2、高钾血症
正常人体血清钾浓度3.5-5.5mmol/l,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其心电图高耸T波有如下特征:(1)T波高耸呈“帐篷状;(2)T波波峰变尖;(3)T波升肢与降肢对称;(4)基底部狭窄;(5)上述特征的T波见于V2-5。随着血钾浓度继续升高,T波、P波和QRS电压降低,时间增宽,S波增深,严重高钾血症患者P波消失,出现窦-室传导节律。临床上常有引起高钾血症的病因,如尿毒症、周期性麻痹等(图2)。
图2 患者男性,34岁。临床诊断: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无尿。血钾浓度5.9mmol/l。窦性心律,心率92次/min,V5R波电压3.1mV,V2-V4 T波高尖呈“帐篷”状。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心室舒张时,主动脉血部分反流入左心室,引起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增重,发生左心室扩大。心电图V4-6出现深q波,R波增高,ST段上斜型抬高,T波增高,T波前肢长后肢短,超声心动描记术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图3)。
图3 患者男性,37岁。临床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窦性心律,心率66次/min,V4、V5 R波异常增大,ST段抬高,T波高尖。
4、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较常见,其心电图特征为:(1)左心室高电压;(2)左心室室壁激动时间延长,V5室壁激动时间延长>50ms;(3)QRS时间延长,较无左心室肥大者延长20ms左右,一般在80-100ms,部分左心室肥大者达110ms,>100ms者提示左心室肥大合井束支传导阻滞或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4)ST段改变,左心室面导联ST段下降,右心室面导联ST段抬高;(5)V1-3 T波高耸,V4-6 T波双相或倒置,QRS电压增大愈明显,继发性ST-T改变也愈显著;(6)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室肥大,临床有引发左心室肥大的病因。
5、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延缓或阻滞性中断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其特征有:(1)QRS时间≥120ms;(2)I、aVL、V6呈平顶、宽钝、切迹的R波,V1-2呈rS或QS型;(3)ST段在V1-3抬高0.10-0.50mV,在I、aVL、V4-6下降0.10mV;(4)高耸T波仅见于V1-3、V5-6、I、aVLT波双相或倒置(图4);(5)P-R间期正常或延长;(6)室壁激动时间≥50ms。
图4 患者男性,4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窦性心律,心率90次/min,P-R间期0.17s,QRS时间0.17s,I、aVL呈R型,V1-3呈QR型,QR异常增深,V6呈Rs型,左束支传导阻滞。
6、二尖瓣型T波
部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井关闭不全患者,V2-5出现异常高尖的T波,酷似高钾血症心电图改变。T波高耸持续数年,可随病情变化而发生改变。
7、早期复极
早期复极心电图特征:(1)T波高耸主要见于V2-5,T波两肢不对称,常表现为上升肢平缓,下降肢陡直回到基线,可能是由于部分心肌提前复极形成电位差所致;(2)ST段呈上斜型抬高;(3)出现明显J波;(4)运动引起心率增快时,ST段回至基线,T波电压降低。
8、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迷走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心电图表现为心率缓慢,ST段上斜型抬高0.10-0.30mV,T波宽大,Q-T间期在正常值上限。交感活动占优势时,心率加快,T波幅度降低,Q-T间期相对缩短。
9、正常变异
正常人群中高大T波不少见,临床上缺少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应注意与异常高耸的波相鉴别。
三、发生机制
快速复极末期(3相)发生在平台期晚期之后,Ca2+通道完全失活,内向离子流终止,外向钾离子流多为Ikr,进一步增强,膜电位较快地回到静息水平,完成复极化过程。
任何影响3相离子流的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心肌细胞膜外向钾离子浓度增高,快钾外向电流减弱,3相下降突然,引起T波高耸。
急性心肌缺血时高耸T波的机制,除了受钾外向电流影响以外,很可能与缺血区心室肌复极程序改变有关。正常情况下,假设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同时或几乎同时复极,但受温度或压力的影响,心外膜下心肌复极速度快于心内膜下心肌,左心室内、外膜下心肌复极向量经过综合抵消以后,仍保持着心外膜下心肌的复极向量,面对左心室心外膜的导联T波直立。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缺血区心室复极程序改为由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推进,已经不再有抵消心外膜下心肌复极的向量。整个复极过程,电源面对缺血区的导联,T波电压进一步增大。
高钾血症患者,复极期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高,复极3相阶段时间缩短,坡度陡峻,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耸,Q-T间期缩短。血钾浓度继续升高,心肌细胞静息膜电位(负值)减少,0相上升速度减慢,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群增宽,呈现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阻滞图形(图5)。
图5 高钾血症时心房肌及心室肌动作电位变化以及相应的心电图波形改变。A示心房肌,V示心室肌。
左心室肥大与左束支传导阻滞时,横面增大的T向量指向右前方,投影在V1-3出现高大T波。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左胸导联出现高耸T波与左心室扩大有关,左心室扩大与胸壁之间的距离缩短,引起QRS电压和T波同步增大。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高耸T波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早期复极患者的高耸T波可能是由于部分心肌提前复极形成电位差所致。
四、临床意义
高耸T波是较为常见的心电现象。病因不同,其临床治疗和预后井不完全相同。心电图可为临床提供及时而重要的信息。急性缺血性高耸波是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表现,应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近年来,随着肾移植手术病例的下降,高钾血症患者相应增多,及时发现高钾血症引起的高耸T波,进行积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对心电图上出现的高耸T波,应与临床结合,特别是动态观察T波的变化,及时对高耸T波作出准确判断。
共有0人参与讨论
联系我们:400-1199330 或 7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度t波改变能治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