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的中心为学认为什么食物是发的?

基础医学_百度百科
基础医学(英语缩写),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
基础医学包括如下几个内容:、和、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以及中医学。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和颁布的《》中,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之中的其中一个,下设6个二级学科,分别是:人体解剖与、 免疫学 、 、与病理生理学、、 。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 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般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实验技术。
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生物学、基础医学
、组织、、生理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
临床医学、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原第一军医大)
湖南 九江大学
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高校排名()
排 名    学校代码及名称 整体水平得分
10246 复旦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001 北京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0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312 南京医科大学
    10
10422 山东大学
    11
10183 吉林大学
    12
10459 郑州大学
    10486 武汉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5
10559 暨南大学
    16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18
10159 中国医科大学
    10285 苏州大学
    20
1004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0313 徐州医学院
    22
10055 南开大学
    10184 延边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25
10247 同济大学
    26
10475 河南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基础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拥有基础医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基础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山东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汕头大学等
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_百度百科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的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打开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1]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爱尔兰医学家、日本科学家、中国药学家分享。
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解读青蒿素和屠呦呦
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人。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的屠呦呦,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指明一条方向。
“三无”科学家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
神奇的青蒿素
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能迅速消灭人体内疟原虫,对恶性疟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也叫做)负责。根据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程序大致为:
1. 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2. 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3. 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4. 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
5. 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历届获奖者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发现胰岛素
发明心电图装置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发现人类的血型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
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
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
发现维生素K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
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
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
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
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
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
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
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
发现柠檬酸循环
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
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
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
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
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
基因能调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
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
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
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
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
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
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
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
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
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
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
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
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
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
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
“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
“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
“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
“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
“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
“发现生长因子”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
迈克尔·毕晓普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
“发现断裂基因”
“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
“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
“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
“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
“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
“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
“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创立了体外受精技术,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
&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
朱尔斯·霍尔曼
拉尔夫 ·斯坦曼
&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细胞核重编程技术”[2]
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发现了细胞囊泡运输与调节机制。
兰迪-W.谢克曼美国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  英国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挪威挪威2015年 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4]
日本 中国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4]
 参考资料:[5]
中国籍得主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4]
.腾讯[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网易环球眼.[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腾讯[引用日期]中华医学会_百度百科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是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并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是党和国家联系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中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中华医学会以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10年伍连德在报纸上曾发出成立医学会的倡议,1915年2月,国内各地医师31人在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会址定在上海。当时共有会员 232人。11月,中英文并列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宣布学会的宗旨为巩固医家友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
1916年 2月在上海召开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学会章程,选举为会长,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随即开展学术活动和组织工作,年先后召开7届会员代表大会。
1932年4月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1886年建立,首任会长为)举行联席会议,宣布两会合并,仍称为中华医学会。同年 9月召开合并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第九届大会),选举为会长。当时会员已达1500余人。抗日战争时期,学会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
学会自成立到1949年共召开会员代表大会15次,成立的专科学会有内、外、妇、儿、医史、卫生等11个,出版了《惠嘉二氏内科要览》、《迈魏二氏外科手术》、《罗氏卫生学》、《高氏医学辞汇》等书籍和《》、《外文版》、《》和《医文摘要》等期刊。此时会员人数已达3000余人[1]
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
1950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16届会员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所确定的全国卫生工作方针,修改了学会章程,选举为理事长,总会会址由上海迁到北京。全国各省、自治区都设有分会。
1951年1月,中华医学会加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
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中华医学会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50年代中期,专科学会已增到15个,主办医学期刊19种。
1960年所有期刊因检查工作一度暂停,随后相继复刊。国际医学交往也有所增加。
1956年第18届会员代表大会时,会员(包括中医105人)已达15218人。
“”中,学会组织遭到破坏,活动中断。70年代初,逐渐恢复。
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学会的会务和学术活动有较大发展,这也是学会工作最活跃的时期。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仍是学会的主要任务。每年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100个左右。学会还围绕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和卫生工作的重点组织多学科、前瞻性的学术研讨,通过科学论证,提供决策建议和咨询。如对肝炎、肿瘤、性病等都提出防治对策建议。
民间国际医学交流也有较大发展,中华医学会与世界医学会及18个国际性专科学会建立了密切联系,同许多国家的医学会进行了友好交流。每年接待国外来访团组50多批,组织出访和参加国际会议20多批。学会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国际会议和双边会议10余个。学会对港澳地区交往非常密切。现又开展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台湾医学会、台湾医师公会、台湾全科医师会等学术团体都应邀来大陆访问,学会也派专家去台湾讲学。
现有83个专科分会,50万名会员,下设部门16个,法人实体机构3个,另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合办医学图书馆1个。
全国共有会员25万人。各地市县分会 386个、专科学会65个、学组139个。出版中华系列杂志417种,并办有学会机关报《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学会设学术会务部、编辑出版部、继续教育部、对外联络部、科技咨询部、图书信息中心等办事机构。
台湾也设有医学会,出版两种刊物:《台湾医学会杂志》(月刊,1901年始刊)和《台湾医学会继续教育版》(月刊,始刊于1989年)。香港有香港医学会,为独立的组织,与中华医学会有杂志交换。澳门有中华医学会澳门分会。
中华医学会以团结、组织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工作和卫生工作方针为宗旨。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
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技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学技术队伍的成长,促进医学科技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为会员和医学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华医学会的主要业务包括:
开展医学学术交流;
编辑出版123种医学、科普等各类期刊及100余种音像出版物;
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开展医学科技项目的评价、评审和医学科学技术决策论证;
评选和奖励优秀医学科技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和科普作品等);
开展专科医师的培训和考核;
发现、推荐和培养优秀医学科技人才;
宣传、奖励医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医务人员;
承担政府委托职能及承办委托任务;
设立临床研究专项资金,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技术鉴定工作;
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向党和政府反映医学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
在国家机关职能转变时期,学会主动承担卫生部委托的任务。如承担组织医学科研成果的鉴定,科研基金招标,举办中青年学术交流和走向世界讲座,药物评价,诊断治疗标准的论证,参与各种业务条例、制度的起草等工作。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促进人才成长是学会新增加的任务。学会多次组织学术研讨、参与制订条例和岗位规范,积极推广好的继续教育经验与做法。学会成立了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制作各种音带、像带和幻灯等音像教材。为加强信息交流,建立了图书信息中心。为开展国际医学交流积累资金,建立了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充分利用学会优势,在坚持学会宗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科技咨询开发,既推广了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医工、医贸结合,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为开展学会活动开辟了财源。
1989年2月中华医学会第20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修订的会章明确学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促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提高,为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而奋斗。”
医学会分会
中华医学会
医史学会、内科学会、儿科学会、眼科学会、外科学会、妇产科学会、结核病科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放射科学会、卫生学会、皮肤科学会、口腔科学会、神经精神科学会、病理学会、物理康复学会、肿瘤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麻醉科学会、检验学会、环境卫生学会、核医学会、骨科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会、流行病学会、医院管理学会、消化疾病学会、呼吸疾病学会、肾病学会、血液学学会、内分泌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老年医学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医学教育学会、计划生育学会、风湿病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医学病毒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食品卫生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超声医学会、肿瘤放射学会、医学遗传学会、少儿卫生学会、小儿外科科学会、急诊医学学会、航空医学学会、地方病学学会、高原医学学会科研管理学会、围产医学学会、器官移植学会、航海医学学会、医学伦理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创作学会、视听教育学会、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糖尿病学会、高压氧学会、肝病学会、疼痛学会、医学激光学会、科普学会。
2014年,中华医学会被曝光仅一年时间就收取医药企业赞助费达8.2亿元。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发布《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点名指出国家卫计委直属的中华医学会,依托行政资源在2012年至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元至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未经批准违规收取资格考试复训费1965.04万元,将618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收入1.14亿元存放账外。
日,国家卫计委在例行发布会上就中华医学会收取8.2亿元赞助一事回应称,中华医学会按审计要求逐一检查学术会议招商中的问题,暂停学术会议招商活动,明确禁止向药企提供参会代表通讯录。[2]
演变二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协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是其与政府、企业间存在利益输送。
竹立家表示,作为社会的中间层,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的力量在逐渐壮大。但因为旧体制下一些政府行政手段的影响还在,加上行业协会自身也受到市场冲击,‘利益为先’之下,很容易产生趋利行为。
.中华医学会网站[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1)医学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物中除糖类、脂肪、蛋白质外,还有一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就是维生素.下列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_百度作业帮
(1)医学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物中除糖类、脂肪、蛋白质外,还有一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就是维生素.下列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1)医学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物中除糖类、脂肪、蛋白质外,还有一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就是维生素.下列维生素中,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可用于防治坏血病的是______.a.维生素A&&&&&&b.维生素B2&& c.维生素C(2)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是,它的分子式是______.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颜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______性;在维生素C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1)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2、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夜盲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脚气病、神经炎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故答案为:a、c;(2)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溶液具有酸性;维生素C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答案为:C6H8O6;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本题考点: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问题解析:
(1)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可用于防治坏血病;(2)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具有酸性;维生素C有还原性.自学营养学,该买什么书看?我是读幼师的,但是我没什么特长,而且学的东西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对中医_百度知道
自学营养学,该买什么书看?我是读幼师的,但是我没什么特长,而且学的东西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我对中医
自营养,该买书看?我读幼师,我没特,且东西我并特别兴趣,我医营养兴趣,所想平自看些书,且平觉现问题,乱吃药家给我意见吧,哪种比较,该买些书,求详细说明
自考网看看面官指定教材自考本科我药物制剂(西药)师推荐我同考另专业本科拥双历我同考虑报药物制剂(药)或营养与健康专业与我本身专业言较优势医营养前景挺现越越重视药(西药副作用些)祝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家营养师资格认证考试参考内容解领域面概内容再根据相关知识找专业著作
你可以搜一搜林海峰的《健康一生》看看(视频来着)
试没试过去一所中专学校教舞蹈、音乐、形体或者幼师专业?
营养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对食物的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