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横断面8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层面有哪些

颅脑断面解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颅脑断面解剖
上传于||文档简介
&&颅​脑​断​面​解​剖
大小:8.8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断层解剖学
| 实验指导 |
学术会议| 上课录像
图1-1 额、顶叶上部层面
图1-2 胼胝体上、半卵圆形中心层面
图1-3 侧脑室顶部层面
图1-4 中间帆腔层面
图1-5 第三脑室上部、松果体层面
图1-6 前连合层面
图1-7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图1-8 蝶鞍、垂体层面
图1-9 垂体、海绵窦层面
图1-10 脑桥小脑角池、蝶窦
颅 脑 断 层 解 剖
一、脑沟在断面上的识别
(一)中央沟的识别
1.在颅顶层面上,中央沟自脑片外侧缘中份处向后内延伸,与大脑纵裂沟相通。
2.在端脑上部横断面上,为最深的一条脑沟或有一、两条脑沟与之伴行。自脑片外侧缘中份处向后内侧延伸,并随切片层面的降低而逐渐前移。
3.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和旁中央沟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
4.借助大脑白质的髓突辨认中央沟。
(二)顶枕沟的识别
1.在端脑中部横断面上,为胼胝体干或后钳后方最深的一条脑沟,自大脑半球内侧面斜向外。
2.在正中及旁正中矢状断面上,位于半球后部自后上斜向前上的一条深沟。
(三)外侧沟的识别
1.在端脑中部横断面上,外侧沟分为呈前后走向的垂直部和呈内外走向的水平部。
2.在冠状断面上,外侧沟分为呈上下走向的垂直部和呈内外走向的水平部。
二、脑叶、脑回的识别
半球表面的深沟是辨认脑叶、脑回的重要标志
1.中央沟以前为额叶,以后为顶叶。
2.中央沟前后方的脑回分别为中央前、后回,中央前回皮质厚于中央后回的皮质。
3.顶枕沟以前为顶叶,以后为枕叶。
4.外侧沟垂直部以内为岛叶,水平部前后或上下分别为额叶/顶叶、颞叶。
三、基底核区的断层解剖
基底核区是由基底核、背侧丘脑及穿经它们之间的纤维组成。
1.侧脑室中央部横断面:尾状核体呈长梭形的灰质;侧脑室中央部:位于尾状核体外侧,呈月牙形腔隙;胼胝体干:位于侧脑室中央部内侧。
2.第三脑室上部横断面:尾状核头:由后外凸入侧脑室前角内;背侧丘脑:为位于尾状核头后方的卵圆形灰质团块;豆状核:为位于尾状核头后外方的三角形的灰质;屏状核:为位于豆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灰质;
内囊:为位于尾状核头、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分为内囊前肢、膝和后肢;外囊:为位于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白质;最外囊:为位于屏状核与岛叶皮质之间的白质。
四、松果体区的断层解剖
松果体区是由缰、缰连合、松果体及其周围血管共同组成。
1. 松果体区的横断面:松果体横断面呈圆形、椭圆形和窄条形;位于四叠体池或大脑大静脉池内;其前方为第三脑室,前外侧为背侧丘脑,后方为小脑蚓或胼胝体压部。
2.松果体区的矢状面:松果体位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形态:借松果体柄连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其柄分为上、下两脚,上脚系于缰连合,下脚系于后连合。
3.第三脑室松果体隐窝:为松果体柄上、下脚之间的凹陷。
4.第三脑室松果体上隐窝:为松果体柄上脚、缰连合与第三脑室顶之间的凹陷。
1.境界:前界为前床突、交叉沟前缘;后界为后床突、鞍背;两侧界为颈动脉沟。
2.主要结构及毗邻:包括蝶鞍、鞍膈、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上血管和下丘脑。
(1)蝶鞍 位于颅中窝正中部、蝶骨体上方;形似马鞍状;包括垂体窝、鞍结节、中床突、交叉前沟、视神经管、前床突、鞍背和后床突等结构。
鞍底:即垂体窝的底;其形状多数为平坦(平直型)或凹陷(下凹型),少数为隆起(上凸型)。
(2)鞍膈 即颅底的硬脑膜覆盖在垂体窝上方的水平位的膈板。呈长方形,其表面下凹或平直。鞍膈中央的小孔称膈孔,有垂体柄通过。
空蝶鞍:为CT、MRI的图像表现,是由于鞍膈不正常,珠网膜下腔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此时鞍内充满脑脊液,垂体被压于鞍底。
3. 垂体 位于垂体窝内;借垂体柄与灰结节连接。呈椭圆形、圆形,上面呈凹陷或平坦,下面为半圆形。其上方为鞍膈、视神经、视交叉;下方为鞍底、蝶窦;两侧为海绵窦。
4. 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由硬脑膜两侧间的腔隙构成,向前达眶上裂的内侧部,向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其上壁邻额叶;下壁邻蝶窦;内侧壁邻垂体、蝶鞍、蝶窦;
外侧壁邻颞叶。穿经海绵窦的血管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和颈内动脉。
5.鞍上池 在蝶鞍上方,围绕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或桥池、外侧窝池、环池等综合性(复合性)的脑池,在CT、MRI等轴位扫描上的共同显影。池内有下丘脑结构(包括视隐窝、视束、视交叉、漏斗、垂体柄、灰结节、乳头体)、鞍背、颈内动脉、大脑动脉环、脑神经(动眼、滑车、三叉神经)等结构。形状为五角形、六角形。
六角形鞍上池 六个角:前角为终板池、大脑纵裂池;外侧角为外侧窝池;后外侧角为环池;后角为脚间池。六个边:前外侧边为大脑额叶(直回、眶内侧回);外侧边为海马旁回、钩;后外侧边为中脑大脑脚;
五角形鞍上池 五个角:前角为终板池、大脑纵裂池;外侧角为外侧窝池;后外侧角为桥池、小脑脑桥角池。五个边:前外侧边为大脑额叶(直回、眶内侧回);外侧边为大脑颞叶(海马旁回、钩);后边为脑桥基底部。
6. 鞍上血管 包括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和大脑动脉环(包括前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左右颈内动脉终末段、左右后交通动脉、左右大脑后动脉)。
7.下丘脑:包括终板、视束、视交叉、漏斗、垂体柄、灰结节、乳头体等结构。
视交叉与蝶鞍、垂体的位置关系:正常型:位于鞍结节的上方,占87%。前置型:位于鞍结节的前上方,占3.0%。后置型:位于鞍背的后上方,占10.0%。
六、硬脑膜的断面解剖
(一)大脑镰
1.横断面形态 在胼胝体以上各断层中,显示大脑镰全长;在胼胝体以下各断层中,大脑镰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位于两额叶之间,后段位于两大脑半球后部之间。
2.冠状面形态 胝体出现以前各断层中,显示大脑镰上、下附着及上矢状窦;胼胝体出现各断层中,显示大脑镰下缘与胼胝体背侧的关系,上、下矢状窦;胼胝体及脑干以后各断层中,显示上、下矢状窦以及大脑镰与直窦、小脑幕的关系。
(二)小脑幕
1.横断面形态 “Y”形:经窦汇以上横断面,由小脑幕与大脑镰后端组成;“杯口”内的脑实质为幕下结构,“杯口”之外内的脑实质为幕上结构。“V”形:经窦汇的横断面,由小脑幕与窦汇相连而成;“杯口”内的脑实质为幕下结构,“杯口”之外的脑实质为幕上结构。“M”形:经窦汇以下横断面,两峰之间的脑实质为幕下结构,两峰以外的脑实质为幕上结构。“八”字形:经窦汇以下横断面,八字形以前为幕下的大脑,以后为幕上的小脑。
2.矢状断面形态 在正中矢状面中,小脑幕前缘游离,后端附于窦汇,上面与大脑镰后段相连。 在各矢状面中,小脑幕附于颞骨岩部,后端附于横窦。
3.冠状断面形态 倒置“Y”形:由大脑镰后段与小脑幕相连而成。“十”字形:由大脑镰后端、小脑幕和小脑镰三者组成。
(三)鞍膈(略)
(四)小脑镰
位于小脑幕下方、左右小脑半球之间的一个正中矢状位的小隔。附于枕内隆凸、枕内嵴、枕骨大孔后缘。经窦汇以下横断面、枕叶后部的冠状断面和正中矢状面中,可显示其结构。
包括大脑纵裂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池、小脑上池、小脑溪、小脑延髓池、胼胝体周池、环池、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髓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脑桥小脑角池。
1. 小脑延髓池(影像学又称枕大池)
位于颅后窝的后下部,小脑下面、延髓背侧面与枕鳞下部三者之间。向前经小脑溪通第四脑室;向前外经延髓侧面通延髓池。三维断面均可显示。
2. 脑桥小脑角池 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内侧部;后界为小脑中脚、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延髓外侧部。内有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等。听神经瘤可使内耳道扩大、脑干受压、同侧小脑半球形态改变,CT显示肿瘤密度增高呈鼠尾状变。
3.帆间池/中间帆腔/第三脑室上池 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海马连合的下方,内侧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为尖向前的三角形;向后下经胼胝体压部的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内有大脑内静脉等。
七.硬脑膜窦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窦汇、 横窦、乙状窦、枕窦、边缘窦、岩鳞窦、蝶顶窦、海 绵 窦、岩上窦、岩下窦、基底窦等。
包括左右侧脑室、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及左右外侧孔、正中孔。
侧脑室 前角:由室间孔向前外下方伸入额叶内;其前壁和顶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底和外侧壁为尾状核头。中央部:为室间孔至胼胝体压部之间的水平裂隙,居顶叶内;其顶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后部和穹隆,底或外侧壁为穹隆、背侧丘脑和尾状核体。后角:伸入枕叶内,向后逐渐变细;其顶和外侧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后角球(胼胝体后钳形成)和禽距(距状沟皮质内陷形成的纵行隆起);下角:经背侧丘脑后下方弯向前下方,伸入颞叶。其顶壁为胼胝体、尾状核尾和杏仁体,外侧壁为胼胝体,底壁为海马、海马伞、侧副隆起(侧副沟皮质内陷形成)。三角区为中央部、下角后部与后角的结合处。
颅脑断层面结构:脑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脑回:中央前回、中央后回、海马、海马旁回及钩。脑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和距状沟。基底神经节: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大脑白质:内囊(前脚、膝、后脚),穹隆,胼胝体,透明隔,透明隔间腔。脑室系统:左、右侧脑室(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和三角区),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间脑:松果体,下丘脑,垂体,视交叉,背侧丘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小脑蚓、小脑半球)。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上矢状窦,直窦,窦汇,横窦,乙状窦,海绵窦。脑池:大脑纵裂池、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环池、桥池、延髓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溪、小脑延髓池、外侧窝池,脑桥小脑角池。脑血管: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
面 部 断 层 解 剖
一、头面部筋膜间隙
(一) 头面部筋膜间隙解剖
1.颞间隙 (1)颞浅间隙:位于颞筋膜与颞肌之间。(2)颞筋膜间隙:位于颞筋膜下部两层之间。(3)颞深间隙:位于颞肌(筋膜)与骨膜之间。
2.颞下间隙:位于颞下窝内,蝶骨大翼下方、翼外肌与蝶骨翼突外侧板之间。
3.翼颌间隙:位于翼外肌下方、翼内肌 与下颌支上部之间。
4.翼腭间隙/翼腭窝:位于颞下窝深面,蝶骨大翼下方、上颌骨体后面与蝶骨翼突之间。
5.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
6.颌下间隙:位于下颌体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内有下颌下腺及下颌下淋巴结。
7.舌下间隙:位于舌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
8.咽旁间隙:位于翼内肌、腮腺深叶与咽侧壁之间。
9.咽后间隙:位于咽后壁与椎前筋膜之间。
(二)面侧区间隙冠状断面
(三)面侧区间隙水平断面
断面显示的结构: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支、颧弓、咬肌间隙、翼颌间隙、颞下间隙、颞深间隙、颞浅间隙、下颌舌骨肌、腮腺、下颌下腺、舌、软腭、口腔、鼻腔、颊咽筋膜、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咽旁间隙、咽后间隙、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面神经、腭扁桃体等。
二、眶与鼻的横断层解剖
A.经眼球上部层面
B.经眼球中部层面
C.经眼球中部层面
D.经眼球下部层面
E.经中鼻甲层面
F.经下鼻甲层面
三、眶与鼻的冠状断层解剖
A.经眶前部层面
C.经眶后部层面
B.经眶中部层面
D.经眶上裂层面
眶与鼻的断面结构:眼球(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眼外肌(上、下、内、外直肌,上、下斜肌,上睑提肌)、泪腺、鼻泪管、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鼻腔、鼻甲、鼻中隔、蝶骨大翼、蝶骨小翼、翼突、眶上裂、颞下窝、翼腭窝、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骨(下颌头、下颌支、下颌体)、颧弓等。
四、颞骨与耳的横断层解剖
A.经前庭上部层面
B.经前庭中部层面
C.经前庭下部层面
D.经耳蜗中部层面
E.经耳蜗下部层面
F.经颈动脉管水平段层面
颞骨与耳的断面结构:内耳道、耳蜗、半规管、前庭、鼓室、听小骨、鼓膜张肌、面神经、面神经管、锥隆起、乳突窦与乳突小房、颈静脉窝、颈动脉管、破裂孔、棘孔、卵圆孔、颞下颌关节等。
版权所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
& 断层解剖学 & 信息资源中心颅脑断面解剖-好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颅脑断面解剖-好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8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颅脑解剖及颅脑横断面解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颅脑断面解剖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颅脑断面解剖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8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颅脑损伤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