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种炫耀性商品的需求曲线线函数公式为:QD =32-4P (1)求出当P=2.P=4.P=6时的需

----> 假定收入为B=260元
假定收入为B=260元
&&&&&&&&&&&&
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张某对面包的需求表示()A.张某买了面包B.张某没有买面包,而买了煎饼C.面包卖每个1元时,张某准备用现有的收入买4个,而每个为2元时,准备买1个D.张某准备买10个,但钱没带够E.以上都不表示需求2.需求规律说明()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质量提高B.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车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E.羽毛球的价格下降,球拍的销售量增加3.当羽毛球拍的价格下降时,对羽毛球的需求量将()A.减少B.不变C.增加D.视具体情况而定E.以上都有可能4.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A.需求下降B.需求增加C.需求量下降D.需求量增加E.无法确定5.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服务的()A.需求增加B.需求量增加C.需求减少D.需求量减少E.无法确定6.以下几种情况中,()项是需求规律的例外A.某商品价格上升,另一商品需求量也上升B.某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C.消费者收入增加,对某商品的需求增加7.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变I商品的消费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A.替代品B.互补品C.正常品D.低档品&&&&&&&& E.无法确定8.供求规律说明()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E.以上都对9.对大白菜供给的减少,不可能是由于()A.气候异常严寒B.政策限制大白菜的种植C.大白菜的价格下降D.化肥价格上涨E.无法确定10、供给规律说明()A.生产技术提高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B.政策鼓励某商品的生产,因而该商品供给量增加;C.消费者更喜欢消费某商品,使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某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11.在一般情况下,供给曲线()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斜率为正D斜率为负12.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的价格上升了,这种商品的()A.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供给曲线向左移动C.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13.下列商品中,需求价格弹性最大的是()A服装B化妆品C金银首饰D食盐14.需求量的变动是指()A动C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D需求曲线的移动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15.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下面的相应措施:()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1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买者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17.政府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可能导致()A.黑市交易B.大量积压C.卖者卖出了希望出售的商品18.当需求的增加幅度远大于供给增加幅度的时候,()A.均衡价格将提高,均衡交易量减少B.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上升C.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将增加19.均衡价格是()A.供给和需求相等是的价格B.固定不变的价格C.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0.在两种替代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商品的均衡价格(供给不变)()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1.在两种互补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价格()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2.下列哪一项会导致面包的需求向右移动()A.面粉价格的上涨B.果酱价格的上涨C.收入的下降D.花生酱价格的下降23.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A.鸡蛋价格的增加B.良好的气候条件C.牛奶价格的下降D.收入的下降24.在得出棉花种植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C土壤的肥沃程度技术水平B棉花种植面积&&&&&&&&D棉花的价格&&&&&&&&25.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A低于50B高于50C等于50D上升26.一种物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A替代品的可获得性B互补品的价格)C收入D以上都正&&&&&&&&确27.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包括(AC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B&&&&&&&&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消费者的偏好&&&&&&&&28.假设某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3-9P,市场上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4,那么,当需求曲线变为Q=5-9P后,均衡价格将()A.大于4B.小于4C.等于4D.小于或等于4E.无法确定29.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A.上升B.下降&&&&&&&& C.不变D.无法确定E.使得均衡数量不变30.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是需求的变化(A.消费者的收入变化B.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变化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将上涨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E.以上因素都不改变需求二、判断1.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内的个体经济单位。()3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4.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的价格与销售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关系。()5.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6.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7.Ed>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8.若某商品的Ed<1,表明当该商品价格下降20%时,该商品需求量减少小于20%。()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会增加销售收入。()10.在几何图形上,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运动。()&&&&&&&&11.在几何图形上,需求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12.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13.某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需求弹性越大。()14.商品用途越广,需求价格弹性越大。()15.任何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都是反方向变化的。()&&&&&&&& 16.当对农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时,粮食丰收,粮价下跌,农民收入反而会减少。()17.如果两种商品具有替代关系,则相应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18.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三、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2.弹性3.需求的价格弹性4.供给的价格弹性5.最高限价6.支持价格7.需求8.供给四、简答题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2.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4.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5.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1)卫生组织发出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升了;(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6.下列事件对产品X的供给有何影响?(1)生产X的技术有重大革新;(2)在X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3)生产X的人工和原料价格上涨了;(4)预计产品X的价格会下降。五、计算题1.假定下表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价格(元)12345需求量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需求函数,求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2.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3.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P;Qs=2+6P。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一、名词解释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预算线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二、选择题1.消费者从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 A欲望;&&&&&&&&B效用;&&&&&&&&C边际效用&&&&&&&&D偏好。&&&&&&&&2.若某消费者消费了两个单位某物品之后,得知边际效用为零,则此时()。A.消费者获得了最大平均效用B.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大C.消费者获得的总效用最小D.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负3.以下哪一项指的是边际效用()A.张某吃了第二个面包,满足程度从10个效用单位增加到了15个单位,增加了5个效用单位B.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共获得满足15个效用单位C.张某吃了四个面包后再不想吃了D.张某吃了两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带给张某的满足程度为7.5个效用单位E.以上都不对4.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是商品的效用()。A可用数量计量的;B可以排序的;C不能确定的;D不可以排序的。&&&&&&&&5.无差异曲线的一般形状是()。A.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B.与纵轴平行的一条线D.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C.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曲线6.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A.消费者的收入C.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D.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的价格&&&&&&&&7.某个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群包含()。A.少数几条无差异曲线B.许多但数量有限的无差异曲线C.无数的无差异曲线8.一些人在收入低时购买黑白电视机,而在收入高时购买彩色电视机,现在对这些人来说,黑白电视机是()。A生活必须品B奢侈品C低档品D吉芬物品9.按照恩格尔定律,当一个国家或者家庭收入增加时,这个国家或者家庭的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有可能&&&&&&&&10.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是等于它们的()。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11当消费者处于均衡时()。AB每单位货币购买不同商品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等每种商品的总效用相等&&&&&&&& C&&&&&&&&每种商品的替代效应等于收入效应&&&&&&&&D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12.一个消费者宣称,他早饭每吃一根油条要喝一杯豆浆,如果给他的油条数多于豆浆杯数,他将把多余的油条扔掉,如果给他的豆浆杯数多于油条数,他将同样处理.()。A.他关于这两种食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B.他的偏好破坏了传递性的假定C.他的无差异曲线是直角的D他的无差异曲线破坏了传递性的假定,因为它们相交了E.以上各项均不准确13.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20张某买了7个单位X和3个单位Y,个单位,则()。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B.张某应当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C.张某应当增加Y的购买,减少X的购买D.张某想要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E.无法确定张某该怎么办14.对一位消费者来说古典音乐磁带对流行音乐磁带的边际替代率是1/3,如果()。A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是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的3倍,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B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与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相等,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C古典音乐磁带的价格是流行音乐磁带价格的1/3,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D他用3盘流行音乐磁带交换一盘古典音乐磁带,他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用E.以上各项均不准确15.一位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z和y。z对y的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点(z,y)是y/z。假定收入为B=260元,Pz=2元,Py=3元,消费者消费40单位z商品和60单位y商品()。A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B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z商品的消费,减少y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C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y商品的消费,减少z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D消费者可以通过增加y商品和z商品的消费,来增加他的效用E.以上各项均不准确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1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2.当边际效用减少时,总效用也是减少的。())&&&&&&&& 3.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4.低档物品的需求曲线都向右上方倾斜。()5.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代表着消费者的最大满足状态。()&&&&&&&&)&&&&&&&&6.若MUx/Px>MUy/Py,消费者应增加X商品的购买,减少Y商品的购买,最终可实现效用最大化。()&&&&&&&&四、简答题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五论述题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六、计算题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X22&&&&&&&&E02设某人效用函数U=X×Y3x1&&&&&&&&,价格为Px=2,Py=5,收入I=100,求消&&&&&&&&费者均衡时的X、Y购买量各是多少?&&&&&&&&第四章厂商理论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替代率边际成本规模报酬经济二、选择题&&&&&&&&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机会成本&&&&&&&&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隐成本&&&&&&&&边际技术规模&&&&&&&&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1.在LAC曲线与某一条SAC曲线相切之点的产量上,必有()A相应的LMC与SMC曲线相交之点BLAC曲线达到最低之点DLMC曲线达到最低点C相应的LTC与STC曲线相交之点2.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一部分作为自已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A显成本常利润3MC曲线达到最低时()AMP最大AC最小BAVC最小CTC最大DB隐成本C经济利润D正&&&&&&&&4从原点出发的射线在与TC曲线相切的产量上,必有()AAVC最小MC最小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MC>AC时,AC下降CMC=AC时,AC达到最低点DBMC<AC时,AC下降MC=AC时,AC达到最高点BMC=ATCCATC最小D&&&&&&&&6.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与TVC相切的产量上有()AAVC最小于上升阶段BMC=AVCCMC最小DMC处&&&&&&&&7.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CMP>AP时,AP上升MC<AC时,AC上升BMP<AP时,AP达极大值&&&&&&&&DMC=AC时,MC达极大值&&&&&&&&8.在以横轴表示劳动数量和以纵轴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绘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Aw/r;B—w/r;Cr/w;D—r/w。&&&&&&&&9.随着产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A.增加B.减少C.不变D.先增后减E.无法确&&&&&&&&10.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11平均固定成本()&&&&&&&& A无论产出水平发生什么变化,它都不变C曲线是U型的12SAC曲线U型特征的原因在于()AMU递减规律C边际报酬递减规律&&&&&&&&B随产量增加而增加D以上都不对&&&&&&&&B规模经济与不经济D无法确定&&&&&&&&13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A显成本常利润B隐成本C经济利润D正&&&&&&&&14.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A总产量会一直增加B总产量会一直减少D无法确定C总产量先增加而后减少15对应于边际报酬递减阶段,STC曲线()A以递增的速率上升C以递减的速率上升16在LAC最低点上()B以递增的速率下降D以递减的速率下降&&&&&&&&ALAC与LMC相交B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C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过LAC曲线与LMC曲线的交点D代表最优规模的SMC曲线通过代表最优规模的SAC曲线的最低点17.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为STC(Q)=0.04Q3-0.8Q2+10Q+0.5,企业不变成本是()A10Q;B10Q+0.5;C0.04Q3;D0.5.18.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A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另一种用途的收入;使用一种资源B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获得到的最高收入;使一种资源的CD机会成本是将其用于次优用途的收入;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保证这种资源在现用途中继续使用;E以上都是机会成本的含义,只是说法不同。19.正常利润是()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D为B.C都对。20.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21总成本在短期内包括()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A可变成本;&&&&&&&&B固定成本;&&&&&&&&C半年以内的成本;&&&&&&&&D一年以内的成本。&&&&&&&&22长期成本可划分为()A长期总成本;B长期可变成本;C长期平均成本;。D管理人员的工资。D长期边际成本。&&&&&&&&23下面哪些生产要素属于可变成本()A设备、厂房;24B工人的工资;C原材料、燃料;&&&&&&&&经济成本指的是()B显成本;C隐成本;D会计成本+隐成本。&&&&&&&&A显成本+隐成本;25&&&&&&&&长期平均总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的关系是()&&&&&&&&A长期平均总成本下降时大于长期边际成本;B长期平均总成本上升时大于长期边际成本;C长期平均总成本处于最低点时等于长期边际成本;D长期平均总成本最大时长期边际成本最小。&&&&&&&&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2.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3.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4.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5.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6.在生产的第Ⅱ阶段,AP是递减的。()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8.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9.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C必然递减。)(10.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11.在LAC曲线下降的阶段,LAC是SAC最低点的连线。()12.LAC呈U型的原因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13.MP处于最高点时,AVC处于最低点。()14.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变得越来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15.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此时边际成本为1元。()16.由于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衡量的困难”,因而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有用的工具。()17.生产要素不包括企业家的才能。()四简答题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2用途说明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简述ATC曲线、AVC曲线与MC曲线的关系。4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5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五论述题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用一名工人时,在工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那一个?为什么?六计算题1.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1)求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2)求资本的边际产量函数;(3)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4)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的均衡值。2.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0.5,求(1)企业的固定总成本;(2)企业的可变成本函数;(3)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函数;(4)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5)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值。&&&&&&&& 第七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 二、选择题1、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达到交换的全面均衡条件为:()A、对A和B,MRTXY=MRSXYB、对A和B,MRSXY=PX/PYD、上述所有条件C、(MRSXY)A=(MRSXY)B2、在两种商品(X和Y)、两种生产要素(L和K)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A、MRTSLK=PL/PKB、MRTSLK=MRSXYD、(MRTSLK)X=(MRTSLK)YC、MRTXY=MRSXY3、在两个个人(A和B)、两种商品(X和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A、MRTXY=PX/PYB、A与B的MRSXY=PX/PYC、(MRSXY)A=(MRSXY)BD、MRTXY=(MRSXY)A=(MRSXY)B4、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MRSXY)A=(MRSXY)B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LK)X=(MRTSLK)Y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TXY=MRSXYD、同时满足上述三条件5、如果对于消费者A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B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那么在一个自由竞争的交换经济中一定会发生下述情况。()A、B用X向A交换YC、A和B不会交换商品B、B用Y向A交换XD、以上均不正确&&&&&&&&6、由上题已知条件,在A和B成交时,商品的交换比例可能是:()A、1单位X和3单位Y相交换&&&&&&&& B、1单位X和2单位Y相交换C、X和Y之交换比例大于1/3,小于1/2D、上述均不正确7、转换曲线是从下列哪条曲线导出的?()A、消费契约曲线C、社会福利曲线B、效用可能性边界D、生产契约曲线&&&&&&&&三、问答题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3、假定整个经济原来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现在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察:(a)在X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b)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C)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外部影响&&&&&&&&二、判断1、养蜂者的活动对果园生产者的利益存在生产的外部影响。()2、市场机制总是可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3、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时候,市场调节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外部不经济的经济活动其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5、在消费上或使用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商品叫公共物品。()6、存在消费的外部经济时,他人或社会会从中收益。()7、由于垄断会使效率下降,因此任何垄断都是不好的。()&&&&&&&&三、选择题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A、垄断B、外部性C、公共物品D、政府干预&&&&&&&&2、纠正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可采用如下方法()A、使用税收和津贴C、企业合并B、规定财产权D、制定反托拉斯法&&&&&&&&3、如果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则该活动的()AC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B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D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4、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C、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D、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5、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A、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6、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A、生产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7.如果上游工厂污染了下游居民的饮水,按科斯定理,(到妥善解决。A、不管产权是否明确,只要交易成本为零B、只要产权明确,且交易成本为零C、只要产权明确,不管交易成本为多大D、不论产权是否明确,交易成本是否为零8.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A、水平相加C、算术平均数B、垂直相加D、加权平均数&&&&&&&&),问题就可得&&&&&&&&9.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比方说买方不清楚卖方一些情况,是由于()A、卖方故意要隐瞒自己一些情况C、完全掌握情况所费成本太高B、买方认识能力有限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四、计算题1、在一个社区内有三个集团,他们对公共电视节目小时数T的需求曲线分别为:W1=100-TW2=150-2TW3=200-T假定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它能以每小时100美元的不变边际成本生产出来.公共电视有效率的小时数是多少?如果电视为私人物品,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供多少电视小时数?&&&&&&&& 2、设一个公共牧场的成本是C=5X2+3000,其中,X是牧场上养牛的头数。牛的价格为P=1000元。(a)求牛场净收益最大时的养牛数.(b)若该牧场有5户牧民,牧场成本由他们平均分担.这时牧场上将会有多少养牛数?从中会引起什么问题?&&&&&&&&五、问答题1、什么叫市场失灵?哪些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2、外部性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怎样说明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净出口绿色GDP实际GDP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二、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D.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O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6.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合计算机,D.以上都是.7.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8.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9.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A.500美元1B.480美元,C.470美元,D.400美元.l0.下列项目中()不是要素收入.A.总统薪水;B.政府对灾区的捐献C.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11.在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A.地方政府办三所中学;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D.政府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A.国内生产总值(GDP)B.国内生产净值(NDP);C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D13.下列第()项不属要素收入但被居民收到了.A.租金B.银行存款利息c.红利D.养老金.14.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A.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B.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c.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D.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投资加政府支出。15、如果两邻居相互帮忙,一个为对方修水电,一个为对方修自行车,都向对方付费,他们的行为导致GDP的值()。A、增加B、减少C、没有影响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16、在GDP帐户中,()总量指标的值最小。A、GDPB、NNPC、NID、DPI三、简答题1、S=I为一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2、总投资与净投资是相同的概念吗?3、简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四、计算题1.设在一个经济中,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NDP=1000,政府税收T=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 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0,政府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3.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该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1972年的11860亿美元增为1986年的36610亿美元,大约增长208%,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6390亿美元,即只增长38%。试求GDP物价折算指数。&&&&&&&&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二、选择题1.下述哪一项不属于总需求()。A、储蓄;B、政府支出;C、净出口;D、投资。2.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A、0.25;B、0.75;C、1.0;D、1.25。3.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与()。A、MPC同方向变动;B、MPC反方向变动;C、MPS同方向变动;D、以上都不。4.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B、资源利用问题C、价格问题D、资源分配问题A、资源配置问题5.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构成GDP的是()。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国民收入和间接税D、工资、租金、利息、利润和折旧6.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A、GDP=C+I+G+(X-M)B、GDP=C+S+G+(X-M)D、GDP=C+S+T+(X-M)C、GDP=C+I+T(X-M)7.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D、通货膨胀率较高8.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B、MPC和MPS都是直线C、各人可支配收入的每一美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9.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B、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C、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D、总支出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三、计算题1.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100+0.8Y,I=I0=50(单位:亿元)。试求:&&&&&&&& (1)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少,乘数将有何变化?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税收为T=2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3.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量I=50,试求:(1)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2)均衡时的储蓄;(3)若由于其他原因,产出增至800,则非意愿存货将会变为多少;(4)如果投资增至100,均衡国民收人将为多少?&&&&&&&&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名词解释IS曲线LM曲线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流动偏好陷阱二、选择题1、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2、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A、变得很小;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B、变得很大;D、就发生变化。&&&&&&&&3、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与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A、一个;C、一个或无数个;B、无数个;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4、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5、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6、价格水平上升时,会()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7、总需求曲线()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8、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A、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交易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C、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交易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9、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A、所有的人都有工作;B、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C、只存在摩擦失业和结构失业;D、失业率低于3%。10、在封闭型经济中的资本市场。预算赤字的上升引起储蓄变动,它将使:()A、利率和投资上升;C、利率和投资下降;B、利率上升,投资下降;D、利率下降,投资上升。&&&&&&&&11、引起IS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B、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C、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D、本国汇率上升。12、当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是:()A、互为因果,相互影响;B、利率为原因,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结果,前者决定后者;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原因,利率为结果,前者决定后者;D、没有任何关系,各自独立决定。13、在LM曲线一点a时,实际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供给相等。若假定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不变,但物价水平上升了。这时a点:()A、沿LM曲线向上方移动;C、移动到LM曲线的右方;B、沿LM曲线向下方移动;D、移动到LM曲线的左方。&&&&&&&&14、在IS曲线和LM曲线右方的一点时()A、计划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B、计划总支出大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货币需求小于实际货币供给;C、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D、计划总支出小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货币需求小于实际实际货币供给。15、当经济不在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时,就会发生自发的调节过程。假设现在经济处在LM曲线上,但在IS曲线的左方,那么,调节过程就将是:()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上升;B、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利率下降;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上升;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利率下降。16、假设现在经济处在IS曲线上,但在LM曲线的右方,那么,调节过程就将是:()A、利率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利率上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利率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利率下降,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17、根据IS—LM模型,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A、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上升;B、名义货币量不变,物价水平下降;C、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增加;D、名义货币量与物价水平都不变,政府购买减少。18、根据IS—LM模型,引起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自发支出不变,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上升;B、自发支出不变,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物价水平下降;&&&&&&&& C、名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不变,自发支出增加;D、名义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不变,自发支出减少。19、挤出效应为零的条件是:()A、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B、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C、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LM曲线为一条垂线;D、以上三种情况都对。20、极端凯恩斯主义者对货币政策不能增加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解释是:()A、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B、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C、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IS曲线是一条垂线;D、无论IS曲线和LM曲线的形状如何,结果都一样。&&&&&&&&三、问答题1、什么是IS-LM模型?2、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要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项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
30万美元。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假设价格稳定)3、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四、计算题1、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都是亿美元)。&&&&&&&&(1)求IS和LM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消费c=60美元+0.8yd,税收t=100美元,i=150美元,g=100美元。(1)求IS和LM方程。(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3)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第十二章国际经济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汇率直接标价法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二、选择题1、对英镑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说,如果英镑的汇率上升,那么美元的汇率将(B)A、上升B、下降C、不定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2、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各方中()是美元的需求者。A、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B、向美国慈善性捐款的外国人C、到国外旅游的美国人D、获得美国公司股息的外国人3、在外汇市场上,下列各方中()是英镑的供给者。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B、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D、把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4、如果法郎和美元的交换比率从5:1变为4:1,则()A、法郎的汇率由20美分上升到25美分,美元升值B、法郎的汇率由20美分上升到25美分,美元贬值C、法郎的汇率由25美分下降到20美分,美元升值D、法郎的汇率由25美分下降到20美分,美元贬值5、如果本国货币升值,可以使()A、本国的进、出口都增加B、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C、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D、本国的进、出口都减少6、在开放经济中,下列()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A、国际收支平衡B、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C、经济均衡增长D、消除通货膨胀7、决定国际间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国的()A、收入水平B、利率水平C、价格水平D、进、出口差额8、BP曲线是用以考察国际收支平衡时()两个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A、国民收入水平与利率水平B、国民收入水平与价格水平C、国民收入水平与净出口额D、国民收入水平与国际收支差额9、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的作用将()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并没有影响D、不能确定两者的关系10、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赤字的状况,这时最适宜采用下列()项宏观调节政策。A、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B、扩大货币供应总量C、降低税率D、降低汇率,使货币贬值&&&&&&&&三、问答题1、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2、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何相互影响?3、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选择题1、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A工资刚性B总需求不足C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D经济结构的调整2、奥肯法则说明了事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减少2.5%。在美国这种比例关系()。A始终不变B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C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D以上均不对3、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A消费者物价指数B生产物价指数CGDP平均指数D以上均正确4、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5%-10%之间5、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A需求拉上型B成本推进型C结构型D以上均正确6、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A债务人B债权人C在职人员D离退休人员7、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A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情况B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的情况C20世纪50-60年代的情况D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情况8、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B降低失业率;C提高失业率D增加财政赤字9、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A只存在于短期B只存在于长期C在短期与长期均存在D在长、短期均不存在10、认为在短期与长期都不存在事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经济学流派是()。A凯恩斯学派B货币主义学派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11、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D以上均正确&&&&&&&& 12、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且有6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B、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且有30亿元的通货紧缩缺口C、需求不足的失业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3、平衡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和产量是否有影响()。A、对收入分配和产量都有影响B、对收入分配和产量都没有影响C、对收入分配有影响,对产量没有影响D、对产量有影响,对收入分配没有影响E、不能明确知道14、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引起了()。A、总供给冲击,通货膨胀率上升B、总供给冲击,通货膨胀率下降C、总需求冲击,通货膨胀率上升D、总需求冲击,通货膨胀率下降15、滞胀意味着,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停止增长,或者甚至下降,而且()A、通货膨胀率下降B、通货膨胀率上升C、通货膨胀率保持稳定D、通货紧缩二、多选题1假如经济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受害者将是()A、债权人B、债务人C、雇主D、领取固定工资者E、持现款的人2、下述那些因素可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A、过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B、过度扩张性的货币政策C、消费习惯突然的改变D、农业的歉收E、劳动生产率的突然降低3、采用“冷火鸡式”治疗通货膨胀,与渐进式的治疗有何不同()A、失业率较大B、失业率较小C、时间较短D、时间较长E、失业率较高且时间较长4、通货是指()A、铸币&&&&&&&& B、纸币C、活期存款D、定期存款E、储蓄存款5、失业类型有()A、摩擦性失业B、自然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E、自愿失业三、名词解释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通货膨胀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5、菲利普斯曲线6、理性预期7、滞帐四、简答题1、失业类型有哪些?2、失业的社会经济损失有哪些?3、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些?4、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有哪些?&&&&&&&&第十四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选择题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B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率的波动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为()。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4、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A5-6年B8-10年&&&&&&&& C25年左右D50年左右5、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6、设某经济的收入近四年来分别是5000亿元、6000亿元、6500亿元和6500亿元。假定第一年的净投资是正数,根据加速原理,净投资()。A、在四年中都是正数B、第一年至第三年是正数,第四年是零C、第一年是零,第二年至第四年为正数D、第一年、第二年是零,第三年、第四年为正数E、第一年、第二年是正数,第三年、第四年是零7、在衰退期间利率变动的规律是()。A、在衰退早期阶段利率上升,但随着衰退的持续而下降B、在衰退早期阶段利率下降,然后上升,衰退在持续C、在衰退早期阶段利率上升,在整个衰退期间利率都高D、在衰退早期阶段利率下降,在整个衰退期间利率都低8、衰退期间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变动的最主要的总支出部分是()。A、消费支出B、政府购买C、投资支出D、净出口9、在衰退期间自发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总支出是()。A、消费支出B、政府购买C、投资支出D、净出口10、现代凯恩斯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衰退期间失业率上升原因的解释的分歧在于()。A、劳动需求曲线斜率不变,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不同B、劳动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同,劳动供给曲线的斜率不变C、劳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斜率都是重要的D、劳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斜率如何是无关紧要的1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B、发展新技术C、提高人口增长率D、降低人口增长率12、在80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A、增长的余量B、外生变量C、内生变量&&&&&&&& D、引起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13、下列哪一点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A、贫穷B、稳定的资本存量C、发展工业基础D、发展商业基础14、产油富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点是()。A、人均收入高B、有大量资本设备C、收入分配较为平等D、出口制成品为主15、下列哪种情况是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的关键因素()。A、人口控制B、外援C、比较自由的国际贸易D、丰富的自然资源16、引起不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A富国增加总需求,增加进口B穷国增加总需求,扩大市场C穷国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换取高经济增长率D穷国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17、已知资本-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A4%;B5%;C6%;D10%18、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28%B30%C32%D20%19、若想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储蓄率为30%的情况下,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资本-产量比约为()。A2B3C4D520、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A哈罗德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D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二、名词解释1、经济周期2、合意增长率3、自然增长率4、乘数-加速原理三、简答题&&&&&&&& 1、经济周期各个阶段的特征分别是什么?2、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哪几种类型?3、用人均生产函数的概念说明为什么资本积累率提高会加快经济增长?4、哪一种方法可以克服经济增长的障实现成功的发展?为什么?5、已知资本-产量比为4,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使实际增长率到达7%。APS应为多少?&&&&&&&&答案第一、第一、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5:CBCDA21—25:BCBDB6—10:BDDCD26—30:DAADD11—15:ABBAC16—20:ABBCA&&&&&&&&二、判断1—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三、名词解释1.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为该商品的均衡价格。2.弹性:表示因变量对子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度。3.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 动的反应灵敏度。4.供给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室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灵敏度。5.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市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6.支持价格: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7.需求:在一定时期,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8供给:在一定时期,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四、简答题1.谷贱伤农指的是在稻谷丰收的年份里,农民的收入会更低。原因是因为丰收使得稻谷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稻谷均衡价格下降。而稻谷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得供给者收入下降。2.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也增加。反之则相反。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也减少。反之则相反。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均衡数量会增加,均衡价格的变动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增加的幅度哪个更大。当需求增加的幅度达,则均衡价格会上升。如果是供给增加的幅度大,则均衡价格会下降。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有以下几个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替代商品越多,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占收入的比重越大,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奢侈品与必需品: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必需品的价格弹性小。消费决策时间:决策时间越长,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4.价格弹性大于1,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额。价格弹性小于1,提高价格增加销售额价格弹性等于1,提高和降低价格都不改变销售额:5.左移;右移;右移;不变6.右移;左移;左移;左移;&&&&&&&&五、计算题1.解:(1)根据中点公式:Ed=-ΔQ/ΔP*[(P1+P2)/2]/[(Q1+Q2)/2]得:ed=200/2*[(2+4)/2]/[(300+100)/2]=100*3/200=1.5(2)当P=2时,依题意得:Qd=500-100*2=300则,ed=dQ/dP*(P/Q)=-(100)*(2/300)=2/3(3)因为P=2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为:ed=GB/OG=200/300=2/3或ed=FO/AF=2/3&&&&&&&& 由此可知,当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与(2)的结果相同,都是ed=2/3.2.解:(1)由均衡条件Qd=Qs,得:50-5P=-10+5P解得Pe=6当均衡价格Pe=6时,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则:Qe=50-5*6=20或者,当均衡价格Pe=6时,代入供给函数Qd=-10+5P,则: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为Pe=6,均衡数量Qe=20.(2)当消费水平提高时需求函数Qd=60-5P,供给函数不变Qs=-10+5P,由均衡条件Qd=Qs,得:60-5P=-10+5P解得Pe=7当均衡价格Pe=7时,代入需求函数Qd=60-5P,则:Qe=60-5*7=25或者,当均衡价格Pe=7时,代入供给函数Qd=-10+5P,则: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为Pe=7,均衡数量Qe=25.3.解:由均衡条件Qd=Qs,得:14-p=2+6p解得:Pe=12/7当衡价格Pe=12/7时,Qd=14-12/7=86/7,所以:ed=-dQ/dP*(P/Q)=-(-1)*(12/7)/(86/7)=6/43当衡价格Pe=12/7时,Qs=2+6*12/7=86/7,所以:es=dQ/dP*(P/Q)=6*(12/7)/(86/7)=36/43&&&&&&&&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二、选择题1.B2.B3.A4.B5.D6.B7.C8.C9.B10.C&&&&&&&&11.A12.C&&&&&&&&13.C14.C15.B&&&&&&&&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1.T2.F3.F4.F5.T6.T&&&&&&&&四、简答题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答:边际效用大于0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递减时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边际效用等于0时总效用最大,当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开始减少。五论述题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答:相同点:都是研究消费者效用如何达到最大化的理论,其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最后是一致的,都能够推出需求曲线。不同点: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可以度量并可以加总的,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不能度量也不能加总的,但可以排序。基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作为工具进行分析的,序数效用理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的。看法: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不能度量也不能加总的,但可以排序,这比起基数效用理论是一大进步。效用理论能结识一些价格现象,但不能解释价值的本质。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六、计算题1.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所示,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X22&&&&&&&&E03x1&&&&&&&&解:(1)收入为6元;(2)P2=3;(3)2X1+3X2=6;(4)-2/3;(5)MRS12=2/32设某人效用函数U=X×Y,价格为Px=2,Py=5,收入I=100,求消&&&&&&&&费者均衡时的X、Y购买量各是多少?&&&&&&&& 解:X=25;Y=10第四章厂商理论二、选择题1A.2.B3A4B5.BCA6.AB7.BCD8.B9.C10.A11D12C13BD14.C15&&&&&&&&16ABCD17.D18.B19.D20.B21AB22ACD23BC24AD25AC&&&&&&&&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1.T2.T3.F4.F5.T6.T7.T8.T9.F10.F11.F12.F13.F14.T15.F16.F17.F四简答题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答: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应在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和边际产量为0之间,即第II阶段。2用途说明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答: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图略)3简述ATC曲线、AVC曲线与MC曲线的关系。答:MC曲线和AVC、ATC曲线都是U字形的,先下将后上升,AVC曲线MC曲线通过ATC曲线、AVC曲线的最低点。AT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越来越小,但决不会相交。4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答: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总产量下降。5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具有递减规律?答: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引起的。MRTSLK=MPL/MPK,当资本减少时MPK会越来越大,当劳动增加时MPL会越来越小。五论述题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用一名工人时,在工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那一个?为什么?答:⑴他更关心边际产量。⑵从生产函数可知,厂商的理性决策在第II阶段;⑶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便利润极大化的点;⑷劳动II阶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六计算题1.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1)求劳动的边际产量函数;(2)求资本的边际产量函数;(3)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值;(4)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的均衡值。&&&&&&&& 1.解:(1)MPL=&&&&&&&&2?1/31/3LK31(2)MPk=L2/3K?2/33(3)K=L=(4)K=L=800C=2L+K=2400&&&&&&&&2.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Q3?0.8Q2+10Q+0.5,求(1)企业的固定总成本;(2)企业的可变成本函数;(3)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函数;(4)企业的边际成本函数;(5)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值。2.(1)FC=0.5(2)TVC(Q)=0.04Q3?0.8Q2+10Q(3)AVC(Q)=0.04Q2?0.8Q+10(4)MC(Q)=0.12Q2?1.6Q+10(5)最小的AVC=6第七章二、选择题1、C2、D3、D4、D5、A6、C7、D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三、问答题1、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2、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态&&&&&&&& 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3、解答要点如下:(a)如果X商品的供给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其价格将下降,供给量将增加。按一般均衡分析,X产品价格的下降,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价格和数量会上升,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假定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b)在商品市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和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和数量的上升。它同时又导致商品X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c)由于(b)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及收入的分配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些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二、判断1、√2、×3、×4、×5、×三、选择题1、ABCD7、B2、ABC3、C9、D4、B5、A6、D&&&&&&&&6、√&&&&&&&&7、×&&&&&&&&8、D&&&&&&&& 四、计算题1、本题答案要点如下:公共电视是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因此,要决定供给公共物品的有效水平,必须使这些加总的边际收益与生产的边际成本相等:&&&&W1=100-TW2=150-2T+W3=200?TW=450?4T&&&&&&&&令450-4T=100,得T=87.5.这就是公共电视的有效小时数.在一个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中,每个集团会提供的电视为:100-T=100,T1=0T2=25200-T=100T3=100&&&&&&&&将T1、T2、T3相加,得T=0+25+100=125.这就是竞争性的私人市场会提出的电视总量.&&&&&&&&2、解答:(a)牧场净收益最大的养牛数将由P=MC即1000=10X给出,解之得X=100.(b)每户牧民分摊的成本是:(5X2+3000)÷5=X2+600于是养牛数将是1000=20X,得X=500.从中引起的问题是牧场因放牧过度,熟年后一片荒芜.这就是“公地的悲剧”。&&&&&&&&五、问答题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一种情况。微观经济学说明,在一系列理想的假定条件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可导致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理想化的假定条件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在以下这些情况下,市场会失灵:不完全竞争,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等。&&&&&&&& 2、微观经济学讲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会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实是假定经济经济活动不存在“外部性”,即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的私人利益和私人成本就是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但是现实生活中,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往往是不一致的。一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人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会小于社会利益,而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人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又会小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为什么呢?令VP、VS和CP、CS分别代表某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社会利益、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VP<VS,但又有VP<CP<VS,则此人显然不会进行该活动。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上不等式中可以得到:(VS-VP)>(CP-VP),这一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VS-VP)大于私人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CP-VP)。可见,这个人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一部分来补偿进行这项活动的私人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使其他人状况变好而没有任何人状况变坏。这说明,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水平。相反,存在外部不经济时,有CP<CS,再假定CS>VP>CP,则此人一定会进行此项活动。从上述二不等式中又可得到(CS-CP)>(VP-CP),此不等式说明,进行了这项活动,社会上其他人受到的损失大于此人得到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得不偿失,因此私人活动水平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了。3、公共物品是指供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如国防、警务之类。这些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以某种形式来提供,这是由其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非排他性指一产品为某人消费的同时,无法排斥别人也来消费这一物品。这和一件衣服,一磅面包之类私人物品不同。对于私人物品来说,购买者支付了价格就取得了该物品的所有权,就可轻易排斥别人来消费这一物品,而像国防之类的公共物品则不同,该国每一居民不管是否纳税,都享受到了国防保护。非竞争性指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量,如多一位消费者打开电视机不会给电视台带来任何增加的成本,这也和私人物品不同。一件衣服具有给你穿了就不能同时给他穿的特性。公共物品使用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 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了。第九章二、选择题1.B2.A3.D4.C;5.D6.D7.A8.A9.C10.B11.B12.D13.D14.D;15.A;16.D三、简答题1、S=I为一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因为这一恒等式是指整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四、计算题1.设在一个经济中,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NDP=1000,政府税收T=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解政府预算盈余T-G=100-90=10T-G=I-S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劳务销售价格NDP=1000,政府税收T=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解政府预算盈余T-G=100-90=10T-G=I-S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收T=100,政府开支G=90,个人消费支出C=810;个人储蓄S=90,投资I=100。试计算政府财政盈余,并表示出财政盈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解政府预算盈余T-G=100-90=10T-G=I-S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余与储蓄及投资的关系。解政府预算盈余T-G=100-90=10T-G=I-S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加,亦即边&&&&&&&& 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预算盈余T-G=100-90=10T-G=I-S2.若GDP=500,消费C=350,转移支付减去税收为20,投资I=15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地0而小于1的,即0MPC1。四、计算题1.设在一个经济中,新创造产品和劳务销售价格NDP=10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偐ぐ鱥呥鱥^?衎厄?闿?鞋?鱥?奶?盿桞?奶?镓?蒍獶鱥葞鞘?奶?吀?吀?匀伥?裿?0,政府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盿桞?奶?镓?蒍獶鱥葞鞘?奶?吀?吀?匀伥?裿?0,政府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鱥葞鞘?奶?吀?吀?匀伥?裿?0,政府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吀?匀伥?裿?0,政府预算赤字为120,那么净出口为多少?解Tr-T=20T-Tr-G=-120G=140GDP=C+I+G+(X-M)(X-M)=-1403.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材料,该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从1972年的11860亿美元增为1986年的36610亿美元,大约增长208%,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6390亿美元,即只增长38%。试求GDP物价折算指数。解GDP物价折算指数==223.37%第十章二、选择题1A2B3A4B5A6A7A8C9D三、计算题1.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100+0.8Y,I=I0=50(单位:亿元)。试求:(1)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2)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少,乘数将有何变化?解:(1)均衡收入:Ye=750C=700S=50(2)Y1=800(3)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则乘数将增加。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减少,则乘&&&&&&&& 数将减小。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为I=5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政府转移支付为TR=62.5,税收为T=250。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解:(1)y=1000(2)Ktr=4,kb=1,kt=-4,kg=53.假设不存在政府部门,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量I=50,试求:①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②均衡时的储蓄;③若由于其他原因,产出增至800,则非意愿存货将会变为多少;④如果投资增至100,均衡国民收人将为多少?解:(1)y=750(2)S=50(3)非意愿存货变为IU=总供给-总需求=800-(100+0.8*800+50)=10(4)y=1000&&&&&&&&第十一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二、选择题1—5:ABBCB6—10:BDACB11—15:DACCA&&&&&&&&16—20:BCABC&&&&&&&&三、问答题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到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模型。1202、第一个项目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实际利率是3%,其现值是=113(万1.032美元),大于100万美元,故值得投资。125同理可计算得第二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是=114万美元)大于100万美元,(,1.033也值得投资。130第三个项目回收值的现值为=115(万美元),也值得投资。1.0343、LM曲线上斜率的三个区域分别是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垂直线的三个阶段。LM曲线这三个区域被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 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灵活偏好陷阱”阶段,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性极大。凯恩斯认为:当利率很低,即债券价格很高时,人们觉得用货币购买债券风险极大,因为债券价格已经这样高,从而只会跌,不会涨,因此买债券很可能亏损,人们有货币在手的话,就不肯去买债券,这时,货币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从而使LM曲线呈水平状态,由于这种分析是凯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在垂直阶段,LM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1/h)趋向于无穷大,呈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变动,货币的投机需求均为零,从而LM曲线也呈垂直状态(k/h趋向于无穷大)。由于“古典学派”认为货币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古典区域,介于垂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则称为“中间区域”。四、计算题1、(1)先求IS曲线,联立&&&&&&&&?y=c+ic=a+by?i=e?dr?&&&&得y=a+by+e?dr,此时IS曲线将为r=&&&&a+e1?b?ydd&&&&&&&&于是由题意c=100+0.8y,i=150?6r,可得IS曲线为:&&&&r=&&&&100+?y66&&&&&&&&即y=1250?30r再求LM曲线: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均衡时得:&&&&150=0.2y?4r&&&&&&&&即y=750+20r(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曲线相交与一点,该点上收入和利率可通过求解IS和LM方程而得,即:?y=1250?30ry=750+20r得均衡利率r=10,均衡收入y=950(亿美元)2、(1)由L=M得LM方程为:y=1000+50r&&&&&&&&y=c+i+g=60+0.8*(y?100)+100得IS方程为:y=1150(2)联立LM、IS方程解得:y=1150,r=3,i=150&&&&&&&& (3)由y=c+i+g=60+0.8*(y?100)+120得IS方程变为:y=1250联合LM方程解得:y=1250,r=5,i=150(4)政府支出变动时,投资并未变动,故不存在挤出效应。第十二章国际经济学基础二、选择题1—5:BBABC6—10:BBABD三、问答题1、绝对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比其他国家底,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它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令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产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2、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净出口的变动,如果本国的汇率上升,货币贬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具有价格竞争优势。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升高,不利于销售,从而使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额相应增加。反之,如果本国的汇率下降,货币升值,则本国同类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价格上升,使出口困难;而外国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下跌,有利于促进销售,使进口增加,从而净出口额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净出口变动亦会影响汇率的变动。如果本国的净出口额增加,将使外国资金净流入额增加,外汇供给量增加,需求量减少,外汇汇率就会下降,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如果本国的净出口减少,将使国际间资金净流出额增加,外汇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外汇汇率就会上升,使本国货币贬值。3、汇率变化由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而这种供求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第一,进出口,如中国对美元的需求,由进口决定,即中国要买美国货时,必须要用美元,形成对美元的需求,而美元的供给由出口决定,即中国厂商出口了商品到美国,要用美元换成人民币,从而形成美元供给。中国出口大于进口时,美元供给超过需求,美元相对人民币就有贬值压力,即人民币有升值压力,反之亦反。第二,投资或借贷。如果美国的利率或投资回报高于他国,则其他国家资本就会流入美国,形成对美元的需求;反之,如果美国人想到外国投资,就会形成对美元的供给。如果想到美国的投资超过了美国想到外国的投资,则美元会升值,或者说汇率要上升。第三,外汇投机。如果欧洲人预期美元相对欧元要升值,则会买进美元,以&&&&&&&& 赚取美元升值的资本增益;相反,如果人们预期美元要贬值,则会卖出美元,从而使外汇市场上美元和有关外币的供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汇率。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单选1-5BBDCD6-10ACCAD11-15CABDB二、多选ACEABCACABABC三、名词解释1、劳动者的正常流动所发生的失业。2、指因为经济结构变化而发生的失业。3、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4、是指因总需求的过度增长而引起的通货膨胀。5、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6、人是理性的,人们可以根据经济信息作出合理的预期。7、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四、简答题1、答:在现代的经济学中,按不同的标准,失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2、答:失业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损失,这就是个人和社会为实业而付出的代价。对个人来说,如果是自愿失业,则会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但如果是非自愿失业,则会使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对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社会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同时,失业率过高又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从整个经济看,失业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就是国民收入的减少。3、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当物价上涨小于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4、答:根据计算物价指数时包括的商品品种的不同,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三种。消费者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或居民生活费用指数,是通过计算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动而得到的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又称批发物价指数,是通过计算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有阶段上所获得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它反映的是所有计入GN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化。&&&&&&&&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一、选择1-5DCABA6-1011-15BCBAC16-20&&&&&&&&BACAADBABB&&&&&&&&二、名词解释1、经济活动水平有规则的波动就叫经济周期,或商业周期。2、指在储蓄和资本-产出比率为已知的条件下,要把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所需要的增长率。3、等于劳动力数量增长率和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之和。4、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绿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三、简答题1、答:经济周期一般可以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繁荣的最高点称为顶峰。在衰退阶段,经济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发、从经济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萧条的最低点成为谷底。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高度,进入繁荣。2、答:自19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在探索经济周期问题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提出了不同长度和类型的经济周期。如基钦周期为短周期,认为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是3-4年;朱格拉周期是中周期,认为平均长度是9-10年;康得拉季耶夫周期为长周期,认为平均长度是50-60年;库兹涅茨周期(常称为建筑业周期),认为经济周期平均长度是15-25年;熊彼特周期为综合周期,他对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康得拉季耶夫周期进行了综合,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3个短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短周期。3、人均生产函数表明了,在技术为既定的情况下,人均产量如何随人均存量增加而增加。如果资本积累率提高,那么,人均资本存量也就更迅速地提高,这就意味着人均产量迅速增长,即更高的增长率。可以用沿着人均生产函数的变动来说明这一点。4、有几种方法可以克服经济增长的障碍。其中已被证明最成功的一种是较为自由的国际贸易的扩大。香港、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通过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迅速地增加了人均收入,获得国际贸易的好处。5、在哈罗德-多马模型G=S/V中,V=4,G=7%,从而S=G?V=7%×4=28%&&&&&&&&
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需求曲线函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