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乌塔》一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个性独立的小姑娘乌塔。给她写一封信

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乌塔》一课说课稿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让学生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5、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做调查,激趣引学。&&课堂开始,我先组织大家参与一项调查活动,(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由于此项活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情趣盎然。接着在黑板上出示(乌塔),教师解说,(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突出了乌塔独自周游欧洲这一事实,将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激发了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二、初读文,整体感知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3、教师点拨,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加深理解。(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三、再读文,深入感悟,分享收获&&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我设定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课文之后,你们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使学生不仅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感知了课文,也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这个环节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四、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让学生展开讨论)五、课外延伸&&&&如果乌塔独自一人来到中国,你会和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六、扩思维,深化主题&&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首先请同学们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目的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醒孩子,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时让大家明白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27.《乌塔》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7.《乌塔》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84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最新更新作文
&82%●&&&&
&76%●&&&&
&67%●&&&&
&70%●&&&&
&71%●&&&&
&80%●&&&&
&66%●&&&&
&74%●&&&&
&81%●&&&&
&75%●&&&&
相关标签推荐
●&&&&●&&&&●&&&&●&&&&●&&&&
大家正在点评查看: 8956|回复: 9
小学语文汇报课《乌塔》听课有感评课稿材料
评课公开课《乌塔》& && & 听着吴邯郸老师的课,不禁再次为我们学校老师的素质鼓掌。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无不显示着一个年青老师的课堂魅力。一节课时间竟一晃而过,显得如此之短,让人意犹未尽。
& &吴老师的这节《乌塔》研讨专题是略读课该怎样教学。吴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略读课该这样教:
& &&&一、& & 设计要简约而大胆。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认为: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自主把握。吴老师的这节略读课教学,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抓住单元导读提示语中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是勇敢地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因为目标单一,所以在设计上就显得简约而大胆,四大板块完成本课教学:一是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二是读第7自然段,学习抓关键词提问。三是运用抓关键词提问的方法,深入学习文本。四是讨论总结,丰满人物形象。这样以板块组合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 & 要努力实现“一课一得”。 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这一课一得,到底得什么?得语言?得人物形象或品质?还是得阅读技能?吴老师的答案是得阅读技能,而且强调阅读技能的运用。课堂上老师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直至能运用这一方法自主深入学习课文。如在教学第7小节时引导学生围绕“一时语塞”这一关键词进行提问:(1)“一时语塞”什么意思?(2)为什么会“一时语塞”?(3)从“一时语塞”可以看出什么?之后让学生联系第7小节内容解决问题,从中体会乌塔独立性强,做事有计划。然后归纳小结这一学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乌塔的词语引起你的关注?请围绕这些词语继续提问,深入思考,你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抓住了“惬意、反驳、坚持”等词对课文展开深入的自主学习。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同时,不仅阅读技能得到训练,人文素养也得到了熏陶。但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参与率不高,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够积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抓关键词提问对于四年级学生有难度,还离不开老师的不断引导,想在一节课内学以致用这一方法有点急于求成了。二是没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试想,如果我们是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作为老师又该怎样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这是需要认真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因为不管略读课怎么教,关注儿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乌塔》评课
《乌塔》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念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苏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是一堂很好的“自主式”课,她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具体体现在:
首先苏老师在课始创设旅游情境,带着孩子们一同到欧洲的各个国家去旅游,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后导出课题。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苏老师非常注重对学法的指导,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抓住文中自己最感动的事或句子反复朗读,细细体会,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中明白了一个人的自立的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其次,苏老师通过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学、自答、自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思,解学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如在有的学生说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应该象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有的同学说每次我外出父母都要陪伴在我身边,所以我一直依赖性就强;也有的同学说一个人外出旅游虽然能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非常不安全……此时,苏老师抓住学生此时思想活跃的现象,立即出了一个辩论题:“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好不好”。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这下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正反两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看法。虽然在此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认为要学习乌塔那样只要做好安全工作,也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当苏老师敏锐地发现学生这一想法后,马上给予纠正,使学生明白我们学《乌塔》这篇课文后并不是要求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安全是第一位的,而是要克服依赖思想,采用多种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也许是因为苏老师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动机,让学生开展辩论赛,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明白了本文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看到学生所围绕的话题似乎比较狭小,反思其原因,我想可能是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还不够,如果把后面的环节提到辩论赛前学,这样学生对乌塔这个人物的认识就更丰满,就与辩论赛的话题也许就会更丰富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乌塔》教学评课稿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王老师在上课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一、在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地归纳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老师提出:“你认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带问题再次品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句、段加以体味,学生们的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热情,很聪明,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会过日子,会打算,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爱学习,爱读书,有的学生认为乌塔很懂事,自己挣一半旅费而且还给家人买礼物。在交流时,学生能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但感觉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谈到乌塔旅游前的准备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乌塔是一个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的孩子。学生谈到这时,教师适时点拔,“为了旅行她还做了哪些准备?”把学生们的注意力放到晚上“老师通过朗读乌塔说的话体会乌塔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觉,学生们对乌塔的认识更加的深入。
& & 二、老师首先提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对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在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给孩子们创设一种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氛围发主、自由、宽松。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地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在教学中,王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读贵有疑——评吴邯郸老师《乌塔》一课
《乌塔》一课是略读文。每篇略读文前面都有一段课文导读。这课导读提出两个要求: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把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老师只需引领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解决问题要求即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如同课异构的谢老师这样设计:紧扣导读明确学习目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讨论:乌塔这样做好不好——写话:由乌塔你想到了什么。整个教学板块推进,环节清晰,走的是常规自主模式。而吴老师的设计是另辟蹊径——联系单元阅读目标“抓关键词提问题”展开阅读教学。
& & 记得吴老师第一次拿《乌塔》教案跟我讨论时,其设计令人眼睛一亮——抓关键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好大胆创意的教学设计,这多考验一个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吴老师也有犹豫,她说这种设计课堂操作很有难度,有放弃之念头。两次试教,果然不满意:第一次:直奔第7自然段抓“一时语塞”理解乌塔的独立,接着放手自学其他段落。反馈发现学生抓词不着边际,理解凌乱,总结原因放得太早。第二次:同样扶着学习第7自然段,教给学生抓词提问的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半扶着学习第8、9自然段,然后自学第1—5自然段。反馈也是不近人意,感觉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太牵制学生思维。究其两次失败原因:一是学生阅读能力有限。这种开放式阅读方法对于初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高于他们的接受能力;二是老师引导欠到位。由于扶得不到位,放得不得法,导致学生悟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涨。是放弃,还是坚持?坚持又该如何让这条略读教学“蹊径”达到教与学两不误?抉择之下,吴老师选择了坚持,坚持抓关键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努力实现一课一得目标。
& & 今天,吴老师的课堂呈现虽略显生涩,但传递给我们听课者是这样一种理念: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个人认为本课教学有如下亮点:
一、预设美丽谎言,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节成功的课堂应当充分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让思维的火花从问题发现中点燃。在重点学习第7自然段时,吴老师以“一时语塞”是新词难读为由,就把这个词语板写在黑板上进行正音、理解意思,接着老师开始了“美丽的谎言”:老师读这个词语的时候,产生了一个问题——从‘一时语塞’可以看出什么呢?”这一范例提问,巧妙暗示了提问的方法,暗示学生如何抓住“一时语塞”准确进行提问题质疑。阅读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吴老师从阅读一开始,就激发学生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读书习惯,向学生渗透读书要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这点是可贵的。
二、提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释疑能力
& &“学入佳境始有疑,疑而得解方见真。”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要靠老师引导,在他们有了问题之后,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就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去培养。关于“一时语塞”的问题释疑,吴老师采用“联系上下文”解决“为什么一时语塞”,借助师生一问一答的合作朗读进一步体会“我”的一时语塞。可见教师的因势利导,可以充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释疑积极性。如在半扶半放学习“我和乌塔刚见面时”的第1—5段学习,学生较为准确地扣住“惬意”进行提问,再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与乌塔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发现乌塔的独立与能干。又如放手学习第8、9段“我”和乌塔的对话,学生也能很快抓住“反驳”提问,联系上下文感受乌塔是个有主见的女孩。这过程看着有点不生趣,犹如黎明前的黑暗,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释疑能力已被悄悄点燃。
& & 综述观点,学生善疑的前提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吴老师这堂课让我明白:读书要有一点“怀疑精神”。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
评课《乌塔》&&听着吴邯郸老师的课,不禁再次为我们学校老师的素质鼓掌。那娓娓动听的嗓音,简洁优美的课堂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无不显示着一个年青老师的课堂魅力。一节课时间竟一晃而过,显得如此之短,让人意犹未尽。
& &吴老师的这节《乌塔》研讨专题是略读课该怎样教学。吴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告诉我们略读课该这样教:
& &&&一、& & 设计要简约而大胆。人教版主编崔峦先生认为:一篇课文究竟是精读好还是略读好,不同的略读课文又该有怎样不同的“略”,还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自主把握。吴老师的这节略读课教学,不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抓住单元导读提示语中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的教学,而是勇敢地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并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因为目标单一,所以在设计上就显得简约而大胆,四大板块完成本课教学:一是初读了解课文大意。二是读第7自然段,学习抓关键词提问。三是运用抓关键词提问的方法,深入学习文本。四是讨论总结,丰满人物形象。这样以板块组合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 & 要努力实现“一课一得”。 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这一课一得,到底得什么?得语言?得人物形象或品质?还是得阅读技能?吴老师的答案是得阅读技能,而且强调阅读技能的运用。课堂上老师由扶到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提问,直至能运用这一方法自主深入学习课文。如在教学第7小节时引导学生围绕“一时语塞”这一关键词进行提问:(1)“一时语塞”什么意思?(2)为什么会“一时语塞”?(3)从“一时语塞”可以看出什么?之后让学生联系第7小节内容解决问题,从中体会乌塔独立性强,做事有计划。然后归纳小结这一学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文中还有哪些描写乌塔的词语引起你的关注?请围绕这些词语继续提问,深入思考,你一定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学生抓住了“惬意、反驳、坚持”等词对课文展开深入的自主学习。值得高兴的是,学生在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同时,不仅阅读技能得到训练,人文素养也得到了熏陶。但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参与率不高,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也不够积极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抓关键词提问对于四年级学生有难度,还离不开老师的不断引导,想在一节课内学以致用这一方法有点急于求成了。二是没能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设计教学。试想,如果我们是学生,读完这篇课文,最大的兴趣点在哪里?作为老师又该怎样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这是需要认真思索,并为之努力的方向。因为不管略读课怎么教,关注儿童的需要,才是最根本的。
《乌塔》课例评价
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在文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德国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一)生字
1 出示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 用生字组词。
3 齐读生字。
(二)检查词语的理解。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逻辑:思维的规律。
(三)本课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指名读一读
(四)将课文自由读一遍,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女孩乌塔,利用自己在周末打工挣的钱和爸爸凑的钱,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
(五)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 深入学习课文,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都游了哪些地方?
2乌塔在游历欧洲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3 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4 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 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三) 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这些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从文中“我”和乌塔的谈话中去体会。
1.一个14岁的孩子,她是怎么知道她要去的每个地方该怎么走?(学习、查看各国旅游指南)
“说道这里,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
“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2 我和乌塔在那儿相遇,之前她都到了那些地方,她还要去哪?(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还要去希腊)
3 乌塔一个人远离父母,到那么多陌生的地方,她不怕父母担心吗?(及时和父母联系,知道做事前防范)
(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方就先查看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个明信片”。
4如果如果让你来评价乌塔,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评价她?(勇敢、聪明、独立、自立……)
四、中国孩子的表现:
1、课文中不仅写了乌塔的经历,也谈到了中国孩子的生活,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生谈感受:与德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理解“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
3、如果也用一个词来形容孩子,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中国孩子?(懒惰、依赖父母、不独立~~~)
五、课堂延伸
  1、老师这有一份真实的调查报告,我们再看看我们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一次夏令营中的较量。(读材料)
2、同学们,你会把什么词语送给日本孩子?(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有毅力……)
3、同学们,在与德国孩子、日本孩子的比较中,我们又能把什么样的词语来送给中国孩子呢?老师不需要你回答,只是想告诉你:从今天起,学会独立,学会坚强,学会少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六、作业:
制定一份出游计划,要求写清楚出什么地方(烟台市范围内),需要做哪些准备,以及活动计划等,发在班级论坛上。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大家都在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