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价颜回谈论大善与小善,有关颜回修桥的故事

孔子与学生子夏谈论自己的学生时说:“颜回好学但不懂得变通;子贡口才好但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不懂得退让;子张虽然庄重但与人合不来。他们四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所以我还是可以给他们做老师的。”孔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是(
)①每个人的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②每个人的优点都多于自己的缺点③孔子是一位合格的老师
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孔子列举了四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体现了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意思,因而①④的说法符合题干的要求,A选项是正确答案。第②种说法本身是错误的,应排除;第③种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本题的重点强调的是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这一说法与题干无关,也应排除。点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我们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应学会全面认识他人。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某校九(2)班决定举行一个主题班会。同学们通过调查,取得了第一手材料:A :据抽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孩子承认半年来没有观看过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和电视;有90%的孩子不知道“张思德”、“罗盛教”等人的事迹;有81%的孩子说身边的同学有破坏公物的现象;有近半数的孩子经常讲脏话;有10%的孩子说不会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有九成以上的孩子不明白父母挣钱养家糊口的艰辛;有10%的孩子从来不做家务;20%左右的孩子路遇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B:发现了校园存在不文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他们组织了全班讨论:“如何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学生?” (1)把上面“B”的内容补充完整。(至少4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问题(1)任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不文明现象,给学校提点建议,以杜绝这个不文明、不道德现象的发生。(至少3 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准备一个发言稿,谈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讲文明、有道德的好学生?(题目自拟,字数200字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日中国文明网消息,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大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服务三农发展,建设美好家园”,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和帮助基层群众在各种自然灾害后建设新家园、开创新生活为重点,激发青年学生奉献才智、成才报国的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各地各高校可广泛开展服务农民工子女、灾后重建服务、教育帮扶、医疗服务、科技支农、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活动。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说说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许多中学生虽然缺乏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条件和能力,但也应该关注这一活动。你认为大中专学生深入农村时应关注哪些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漫画《“公德”》中看报者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要遵守社会公德 ③要遵守公共规则④谦虚好学,无可厚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颜回善识音
当前位置:-
《孔子故事系列》之四十
【原文】: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
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诀。」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孔子家语•颜回第十八》
【白话易解】:
孔子在卫国,天还没有全亮,一大早便起来了。颜回陪从在旁,此时,听到有人哭得很悲哀,孔子便问:「颜回,你知道这是为何而哭吗?」颜回回答说:「学生以为,这哭声,不止是为死者,还有生离的悲痛啊!」
孔子说:「何以知道有生离的悲痛呢?」颜回答道:「学生曾听闻,桓山有一只鸟生了四只雏鸟,等到幼鸟羽毛丰满将要分散到四方,母鸟悲鸣地送自己的孩子,那哀声与此很相似,因为一去不复返啊!学生私下从这类似的声音中推测出来的。」
孔子打发人去问那悲泣的人,果然说:「父亲死了,家里很穷,卖了儿子去安葬父亲,与孩子作长久的诀别。」孔子感叹说:「颜回,可谓是善于识别音声的了。」
颜回一闻哭声,便知有死别之伤,亦有生离之痛。初听此言,令我们也摸不着头脑,颜回何以从哭声中,就能分辨出生离死别?因此,夫子问「何以知之?」颜回才回答说,因为曾经听闻母鸟与幼鸟分离之悲鸣,由此推测出来。
于此我们不免感叹,颜回这善于分辨音声的能力,真是超乎想像。可颜回何以能听出桓山之鸟的悲鸣?又何以借此推测到悲泣之人的心境?于是,我们也很想知道,由音声真能分辨出人的心理吗?
《礼记•乐记》有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意思是说:声音的发出,根源于人内心的活动;而人内心的活动,则是外界环境刺激的结果。人心因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感应而活动,就通过发声表现出来。
由此可知,泣者内心伤痛,故发于声,于是哭声中就包含了他的感情,有死别,也有生离。
《礼记•乐记》又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曰骸F湎残母姓摺F渖⒁陨F渑母姓摺F渖忠岳鳌F渚葱母姓摺F渖币粤F浒母姓摺F渖鸵匀帷A叻切砸病8杏谖锒蠖!
这个意思是说:所谓「乐」,是由「音」而产生,而其本源则是人的内心感应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因此,内心产生悲哀,发出的声音急促而无继;内心产生快乐,发出的声音宽舒而徐缓;内心产生喜悦,发出的声音高昂而爽朗;内心产生愤怒,发出的声音粗壮而猛烈;内心产生恭敬,发出的声音正直而富有棱角;内心产生慈爱,发出的声音温和而轻柔。这六种声音,不是人的天性各不相同,而是因为人心感应于不同的外界环境而产生了不同的活动。
如此看来,颜回善能分辨音声,并不是没有道理啊!有什么样的心情,就会发出什么样的音声,各种音声不同,源于不同的心情,能细心听察的人,就能从中体会其内心世界。
正是「静水照大千」,当水平和宁静的时候,就能映照出周边的景致。颜回心地清静,心思缜密,于是对周围的感知很敏锐。对于外界的音声,他能静心聆听,在聆听中,又能听出其中感情。单单一个悲泣,就可以听出悲泣中的生离死别。我们听来恐怕难以察觉,因为都是悲泣之声,而颜回却能加以分辨,这也正是他观察细致、善于用心的结果啊!
子贡曾称赞颜回道:「回也闻一以知十」,由这则故事,我们更加体会,颜回的智慧的确不同凡响,闻鸟之悲鸣,即可推知人之悲痛。圣贤之智,的确似清水一样,清澈通透,纤毫必察,不仅见微知著,亦能运用广大。
回想我们平常生活,听到鸟鸣也不会多加注意,对周边的用心程度也不够。甚至于自己的言行,也不能善加观察,有意无意还会说一些伤害、打击别人的话。有时将别人伤害得很深时,自己还全然无知,如此,真可以说是糊涂、暗昧啊!若肯真正静下心来,用心感受他人心情,体会周边需要,不但能令我们与人相处更融洽,做事更顺畅,也能更清晰地洞察周围,由中体会人生道理。借此,还可以端正自己言行,提升品德,开启智慧,生活自然朝向幸福和谐的方向了。
因此,颜回不但智慧高深,德行出众,他的生活也是快乐自在、无忧无虑。故夫子赞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以为忧苦,他却能安贫乐道,乐在其中。然而要有颜子之乐,当先学颜子之德行、智慧啊!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部孔子的小故事:颜回输冠民间传奇讲故事 - 妈妈网育儿资源
合作帐号登录:
你的位置: >>
孔子的小故事:颜回输冠
阅读:(271534)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颜回临行前,去跟孔子告别。孔子要他办完事即返回,并嘱咐他两句话:“千年古树莫存身,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应声“记住了”,便动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风起云涌,雷鸣电闪,眼看要下大雨。颜回钻进路边一棵大树的空树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记起孔子“千年古树莫存身”的话,心想,师徒一场,再听他一次话吧,又从空树干中走了出来。他刚离开不远,一个炸雷,把那棵古树劈个粉碎。颜回大吃一惊:老师的第一句话应验啦!难道我还会杀人吗?颜回赶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惊动家人,就用随身佩带的宝剑,拨开了妻子住室的门栓。 颜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头睡个人,北头睡个人!他怒从心头起,举剑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话“杀人不明勿动手”。 他点灯一看,床上一头睡的是妻子,一头睡的是妹妹…… 天明,颜回又返了回去,见了孔子便跪下说:“老师,您那两句话,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个人哪!您事前怎么会知道要发生的事呢?” 孔子把颜回扶起来说:“昨天天气燥热,估计会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树莫存身’。你又是带着气走的,身上还佩带着宝剑,因而我告诫你‘杀人不明勿动手’”。 颜回打躬说:“老师料事如神,学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开导颜回说:“我知道你请假回家是假的,实则以为我老糊涂了,不愿再跟我学习。你想想:我说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你输了,不过输个冠;我若说三八二十四是对的,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冠重要还是人命重要呢?” 颜回恍然大悟,“扑通”跪在孔子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小非,学生还以为老师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学生惭愧万分!” 从这以后,孔子无论去到哪里,颜回再没离开过他。
阅读:291,815
仗义救人值得人们称道,但清白做人却着实不容易。下面我们就讲一个一身清白的人的故事。 古时日本,有一个人,名叫熊本,是细川侯的部下,职位十分低微。他身材短小,相貌平平,脸色蜡黄,微带病容。照说他年纪不大,可是满脸的皱纹深陷,一头的乱发,胡须也
阅读:246,104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天下海清河晏,四海升平。福建泉州有一布商姓马名贵发,经常往返于福州府和家乡泉州之间贩卖布匹。虽然旅途劳顿,但为了节约成本,马贵发从未起念要雇个帮手。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且说这天是三月初八,马贵发返乡途经莆田县境,
阅读:186,582
日本北海道有许多山谷,山谷里有河流。在一座山谷小河边上,长着一棵大树。大树从根起两米高的地方,有个树洞。树洞里,有只雌鸳鸯在孵卵。 冬天期间,有着彩虹般美丽翅膀的雄鸳鸯,也换上了跟雌鸳鸯同样的橄榄色带白花纹的羽毛。 鸳鸯喜欢游水,雄鸳鸯在小
阅读:216,599
话说清康熙年间,山东即墨县有个叫高东方的富翁,妻子不幸因病去世,丢下个不到五岁的男孩长福。高东方一个大男人如何能拉扯孩子呢?万般无奈,高东方也只好再娶了。 长福的继母叫细柳,年方十九,嫁过来后,细柳和高东方是举案齐眉,百般恩爱。难得的是,细
阅读:214,750
明天是世界末日 阿凡提好不容易喂肥了一只羊。村里馋嘴的巴依(维吾尔语,财主的意思)们想吃掉阿凡提的那只肥羊,便商量好一条计策,来到阿凡提的家说:阿凡提,听大阿匐(hōng)说明天是世界的末日,你那只喂肥的羊以后就没用了,今天我们大家聚到一起
阅读:240,762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个举世无双的漂亮女儿,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有一个到结婚年龄的王子想要娶一个妻子、有一天,他去对父亲说:我一定娶玫瑰公主,非她我不娶! 他的父亲说:你怎么娶得着她呀?她住在非常遥远的国家,而且,她是世界上最闻名的公屯娶她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出自那里,原文是什么呀?_百度知道
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出自那里,原文是什么呀?
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急,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在线等:「人可信的是眼睛。 孔子叹息道。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问题补充,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夫子误会了,孔子站起来说,岂可自己先吃呢,找原文:「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 找出处,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所可依靠的是心,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连忙解释说,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颜回一听,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饭快要熟的时候。 有一天中午,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弃食不详?”孔子曰相关资料:“今者梦见先君,告籴于野人。弟子记之:“吾之信回也,吾将问之,知人固不易矣。回即食之,欲置之,得而焚之: 1,窃犯围而出。”召颜回曰。”颜回对曰。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其或者必有故乎,非待今日也。”颜回出、孔子穷乎陈。虽汝有云,回攫而饭之:“然乎,而心犹不足恃,而目犹不可信:“若回也,从者七日不食;所恃者心也,不悦;欲弃之。”孔子曰,得米一石焉。选间、蔡之间!吾亦食之,食熟,弗以疑也。”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 2。”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岂或启佑我哉:“畴昔予梦见先人,谒孔子而进食,则可惜、蔡。”孔子曰?”孔子曰。孔子佯为不见之:“然:“吾信回之为仁久矣,则不洁。子曰,颜回取而食之、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孔子起曰。子炊而进饭:“向有埃墨堕饭中,七日不尝粒。”对曰。颜回。入问孔子曰,以为窃也:“不可?”子贡曰。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孔子厄于陈,吾将进焉,昼寝。子贡以所斋货?汝止,其不改节乎,食洁而后馈。子贡自井望观之:“所信者目也:“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不可祭也,有埃墨堕饭中。颜回索米。向者煤室入甑中,几熟,藜羹不斟:“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孔子误会颜回,至少可以在两个地方找到记载,但两处在后半段却有很大差异。
  一则出自《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原文如下: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焚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详,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另一则出自《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原文如下: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
孔子在陈绝粮  子路问曰:君子故穷  孔子就一颜回的乐处回答他
孔子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