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落后的村庄女人做孩子要用一种植物的根去捅女人的男子用下体捅马蜂窝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译作有:《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性社会学》,《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性的问题》等。 目录 ??????
序言第1章 村庄概况与调查方法第2章 作为女儿 1.父母的喜爱 2.营养 3.教育? ? ? ? ? ?
序言第1章 村庄概况与调查方法第2章 作为女儿 1.父母的喜爱 2.营养 3.教育 4.医疗 5.社会劳动 6.家务劳动 7.收入归属 8.继承权第3章 作为妻子和母亲 1.相亲和恋爱 2.结婚 3.婚后居处与招赘婚 4.亲子关系与婆媳关系 5.与娘家的联系 6.性(上) 7.性(下) 8.生育 9.家庭地位 10.外遇与离婚 11.家庭暴力 12.丧偶与改嫁第4章 作为劳动者 1.活计 2.收入 3.家务劳动分工 4.入党当干部第5章 自我评价与观念 1.自我排斥 2.自杀问题 3.男女平等的感觉第6章 性别不平等的起源理论 1.米切尔的四因论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论 3.弗雷泽的后现代性别理论 4.威蒂格的社会建构论 5.卢宾的性/性别制度分析 6.分析与结论参考文献? ? ? ? ? ? 书评: 18:11:17   来自: 弓长天 (live love laugh)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致敬李银河与后村的女人们      张天潘/文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关系》李银河 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34.00元      先问大家一个脑子急转弯: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 “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老头问。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可以猜三次……想想,再往下看…………      答案是,这个局长是女的,一个是局长的父亲 一个是局长的老公。有些急转弯吧,为什么我们就很少人想到呢,就是因为传统的习惯性思维严重深入我们的骨髓,直观上,习惯地认为公安局长都是男的。由此看来,女权主义从19世纪末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起,一个世纪多过去了,但依然可以说是“在路上”,特别在中国。      前两三年前,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引发热播,说的是都市个体女人为爱欲与生活操心的事,虽然模仿的是《都市欲望》,但是并不妨碍它成为众多女性为之感同身受的优秀作品。但是,这种经过再加工文艺作品,注定是脱离掉了最真实生活主体,比如那些平凡、游离在时尚、都市之外的女人。      美国方言学会曾经举行过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结果出人意料:“她”以绝对优势战胜“科学”等候选字,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然后,很多媒体跟风,做了很多专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她”时代的来临》从政治、时尚、消费、学术成就等各方面,来论证女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地位的提升。但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冷静地看待这个令人热血沸腾命题。女人时刻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在事业和家庭,就够她们折腾一辈子了,这个社会,还远没有那些乐观者估计的那样,女性当家作主了,女性依然是思想家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而在文章中提到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是以社会的看似繁荣的地带,而现实是,在很多社会核心领域,比如政治参与、职业的发展方面,还是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或者瓶颈。      这个“她”时代的来临,其实更像一场商业社会下的消费宣言或者消费号召,却不是有效的政治白皮书,让女人变本加厉地成为物质的附庸,从而迷失在浮华、精彩的商品世界。      女权主义运动的贡献是伟大的,它让历史长河中沉默或者被压抑的声音和身影,浮上水平面,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纠正了一个男权统治世界对另一半存在的群体的冷默忽视态度。      但是,这场时间不短的女权主义运动,其实更像是一场暴风雨的狂欢,来得猛烈却不能如微风细雨般地,深入人心到每一个角落,只是取得表面上的胜利,并且还把自身拖入一个误区。比如,在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在演讲中,提到了一个“科学假说”:性别之间的先天性差别妨碍了女性在数学方面获得杰出的成就,这番言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随即美国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指责这是性别歧视的言论,甚至有人要求萨默斯引咎辞职。萨默斯起初接受采访时仍坚持自己的观点:男女之间存在先天性差异,这是可能的,可是人们宁愿相信男女表现不同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但他也承认,他的这一观点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舆论压力下,发表道歉声明,保住了校长的职位。      之后,哈佛著名政治哲学家曼斯费尔德站了出来,撰文指出,这场风波完全没有涉及任何科学证据和理性的争论,而只有女性主义的“政治正确”主导了一切,使得女性主义者丝毫不愿意考虑是否存在某种可能――女性在数学方面有先天的弱势,对此任何要求证据的人已经被看作对女性构成了伤害。曼斯费尔德认为,我们需要女性主义,但不是这样的脆弱和具有虚假独立性的女性主义者,而是一种更爱好自由的新的女性主义。      所以这就造成一个了悖论:女权主义出于一种长期积累的平等诉求与反扑,这就要求它不得不带有强烈的感性成份,甚至变成习惯性的敏感,而这强烈的感性成份,又成为其主义的最大敌人,一个足以致命的伤口,更甚者,会走向另一个女性霸权的极端。      作为中国当下最旗帜鲜明的女性研究专家,李银河写过《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女性权力的崛起》《女性主义》等著作,但是新作《后村的女人们》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书里不仅真实再现了中国广阔土地上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寂寞人群,展示了她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在有形与无形的家庭、社会权力体系之中,以及生存之下、之上的所有时代烙印。当然,作为一名社会学者,李银河不会把这本书写成情感读物,或纪录片似的的散文,更不是义愤填膺的女权宣言。寄托在社会学实证基础上,有扎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后村的女人们》则显得很平静,比电视剧来的真实而不肥皂,比女权宣扬来的结实而不浮躁。这是一份翔实生动的调查研究报告,以描述性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后村的家庭结构、性别权力关系等情况,针对女性的不同社会角色,作为女儿、妻子、母亲,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她们在上学、就业、婚姻、抚育、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等方面与男人的权利差异。      因此,向李银河致敬,同时,更要向后村的那些无名普通女人们致敬!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致敬李银河与后村的女人们      摘要: 致敬李银河与后村的女人们 张天潘/文 《后村的女人们:农村性别权力...   推荐语:      
13:38:52   来自: A99999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后村的女人们》,是一部学术著作。跟李银河从前的《同性恋亚文化》《中国女人的感情和性》是一个路子,用深入访谈的形式,进行一个小层面的调查,进而推广至一个社会层面,算是一个社会断层的剖析。因为是访谈,所以会有一些细节出来,比如地富子女与另一地富子女结婚的晚上,两人抱头痛哭。再比如,一女子与一有妇之夫相爱,两人感觉很艰难,男的打女的,想让女的死心,结果是打完又搂着大哭,感情却更进一步,终至结婚。
13:36:08   来自: 王辉城 (略微正常,人格障碍)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那些悲伤的女人们   我出来恩施读书之时,顶着广东人的头号,所以同学们都颇为好奇地问我,那你家是不是很有钱?我答道,当然不是啊,我家很穷的。同学们都不太相信这个很容易令人接受的事实,因为他们说,不是啊,广东不是挺富有的吗?这是一个很难让人反驳的理由,因为广东真的是富可敌国。但是,再怎么富裕的国家和省份都会有穷人的,很不幸,我就是其中的穷人之一。其实,我生活在普遍比较贫穷的粤北地区――我说出我的籍贯时,基本上有很多人不清楚或者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个市的存在。这是很悲哀的事情,人们永远会把目光聚焦于T台上光鲜的美女,而不会在意角落里疲惫而困乏的清洁工们。   我所在的县,至今还是广东省内的劳动力输出大县。就我所知,我周边的村子大部分主力劳动力,比如说成年男性,年轻的女孩们,都会涌入珠三角地区。留下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以及儿童。而在留下来的人群之中,妇女又是作为绝对劳动力的,比如说下田、播种、收割、种菜、打柴,她们的劳动囊括了所有――多年前,一到农忙时节,在外的男人们也会回家一起帮忙。近几年不知道情况如何,因为我也有很多年没有在家过暑假,也有很多年没有去做农务活了。      农村妇女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也是一个悲哀的群体。她们的伟大在于她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贡献,而悲哀在于她们一直被世人所忽视――或者,更甚,所忽略。中国有一种奇怪的传统,如果一个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凭其坚韧而高尚的精神做出了贡献,那么赞美之声将会响彻大江南北――无论如何,赞美只是嘴皮子的功夫,等真正到了要解决困难之时,那些耍嘴皮子的人都会变得期期艾艾,顾左右而言他。道德要求极高,物质帮助却极低。这种做法古来有之,算的上是中国的一种“优良”的传统吧。   王小波说,所谓的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我看了一下今年两会各行各业的代表们所占的比重,农民群体真是少的可怜――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农民(包括农民工)的代表仅有十三人。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个群体,话语却稀少的可怜。这种不对称的政治话语,真是令人无比揪心。所以,我有理由相信,作为农民群体的另一半,农村妇女也是弱势群体。   农村妇女面对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外出的男人少。上文已经说了,农务活基本上是那些健壮的妇女们所包办。七八年前,我的母亲尚未跟随我的父亲出去打工之时,家里的田都是她耙的犁的,除此之外,她还要打柴种旱田照顾孩子(我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没有老人,我爷爷奶奶很早就走了),基本上一年下来没有什么休息。除非是在下雨天――而且,我家的情况还不是个例。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将近十年了,而我家也没有种田了。但是,妇女包办几乎所有的农户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可以说是,跟十年前没有任何变化。   我的村子情况其实还比较好,因为我很少看见家庭暴力或者是离婚的情况,对寡妇再嫁也相当宽容――不过,我倒是听说一些悲惨的故事。很多年前,有一对夫妻出外打工。但是,后来男人有外遇了,抛弃了妻子――妻子受不了这个刺激,精神崩溃,成为了一个精神分裂者。我们说土话来说,就是疯子。生活的悲哀之处,就在于我所听所讲的不仅仅是个故事,因为它是真实的。我见过那个女人,失常之间,她是一个衣着光鲜神采飞扬的女人。而今,她的状况不是太过于乐观,因为她经常蓬头垢面赤身裸体地走在大路上,“且歌且舞”。她终于成为了一个无人理会的疯子了。因家庭变故而遭致重创的人,在农村毕竟少见,因为农村人天性淳朴,所以在家庭生活中颇为和谐,就我村而言,夫妻吵架也少见――但,仅仅以此就断言,农村妇女是幸福的,显然是太过于武断。因为在一些隐晦的私事上面――性生活――性福权力确实是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如果说,留守妇女的性生活处于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之中,相信是没有很少人会反对。蒲松龄在《聊斋》上写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故事,《犬奸》,说是一个商人妇,耐不住寂寞而通于狗。当然,如果这仅仅是一个故事的话,我们确实不必太过于在意――我说过了,生活的悲哀在于有些匪夷所思的故事并非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我在网易博客上就看到《犬奸》的现代版,录如下:   最近,有《南方农村报》有报道说,因为丈夫外出打工,中国大约有2000万的农村留守妇女受到共同性压抑,在近于守守活寡的同时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看这个报道,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前不久,广东省中山市××医院张红艳医生在该院急诊部遭遇了执业以来最尴尬的一幕:一名衣不蔽体的妇女和一只宠物犬下体相连着被送到了面前。   当医护人员把病床推进手术室时,女病人脸上已毫无血色。无须讲述,张红艳已能猜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室内的空气刹时间凝固,大家都屏住呼吸,默不作声。张红艳拿起一支吸满麻醉药的针筒,朝着惊慌失措的宠物犬身上扎了下去。   没有任何挣扎。几分钟后,熟睡的宠物犬被成功抱离病床。豆大的汗珠从张红艳额上滚落下来……   上面的文字,出自于路生的网易博客,《别把农村留守妇女的性生活问题看的太简单》。性作为一种权利,按理来说人人都有权力去享受它所带来的幸福和快感,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农村留守妇女们的性权利由于生活的种种原因,确实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犬奸》或许是一个性压抑之下的一些极端的例子:   报道中说,根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09年全国有1.3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据此,有社会学者估算,若其中有5000万为已婚男性,则夫妻生活严重受影响的女性至少有2000万。有分析人士认为,实际数字远不止如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夸张一点来说,这是以数千万留守妇女的性压抑换来的”――路生《别把农村妇女的性生活问题看的太简单》   而李银河教授《后村的女人们――农村女人性别权力关系》佐证了上面的说法,上面的说法佐证了李银河教授的说法,因为本书已经在2005年已经完成。在李银河的书上,中国农村女人整体是处于一种压抑状态,遭受了太多的束缚,比如说家庭暴力,传统观念,性权力等等。而此文也算是作为这本书的一个简单的书评吧:      那些悲哀的女人们!      《后村的女人们――中国性别权力关系》 李银河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别把农村留守妇女的性生活问题看得太简单》 路生 网易博客 相关链接的地址已经不存在。估计是被和谐了。本文我作文私人日记收藏。   另外,写这个文章时,《后村的女人们》一书,正好借给了别人,所以一些观点是论断式的,而非论证式。此外,本文在思维上相当的混乱。没有明确的重点。莫怪。   
13:44:25   来自: 时间的玫瑰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我最近在看李银河先生写的《后村的女人们》,有关农村女性生活方式的样本调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几次情不自禁的翻到版权页和序言上去看出品年代――这实在是太不像现在的调查结果了,仿佛是几十年前的事儿,那些观念远远的落后于城市,自由恋爱都貌似是种奢望,更别提那些婚前性、婚后和谐,那简直是神话啊。    大城市里现在当然已经够开放的了。婚前同居已经不再是伤风败俗,而变成高成本生活下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两个人住在一起,可以省出一份房租来,或者干脆就合伙买房子,就那么住着,直到某日避孕失败再顺理成章的奉子成婚,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报以祝福的心态看他们从此步入人生正规。至于恋爱、失恋、再恋爱,也不算什么大事;还有异地恋、网恋、419、办公室恋情……老实讲,都属于个人爱好,在这种时代也翻不出什么浪花儿来,因为男女关系身败名裂的事越来越少见了,连那些被“人肉搜索”过的,最后还不是也照旧过着自己的日子。    我说这些的原因是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年人了,在男女关系的观念上越来越保守。因此对于周边小朋友们的八卦经常瞠目结舌――实在是太猛了!可是每个人也都有过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时代,就算时代有差异,我们翻看历史或近代传记的时候照样可以看见猛人猛事,想想在自己的青春期里也泼洒过不少狗血,可如今随着年纪增长,慢慢也开始保守起来。我想原因不外如此:一,你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发现其实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丰富多彩并且狼狈才算不浪费生命,主流和传统的价值观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差不多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某方面天赋异禀,体能比别人好,爱情一定比别人来得传奇;三,很多让生活过得好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时代无关,就算当下社会再怎么道德指数低下,但你已经清楚自己要什么就足够了。    可是这真的是个无比开放的时代。你已经有了阅历,可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还在摸爬滚打中,难免干出几件超猛的事,脚踏两只船算什么,我听说过同时劈十二条腿的呢;还有在夜店认识了男人就搬去人家同住并且要死要活的;在马路上捡个老外回家睡觉的;以及以无比受虐的心态一次一次一次纵容男人的出轨并且和第三者和平共处甚至成为好朋友的。每次听那些二十岁出头的小朋友们倾诉情感问题的时候,我无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原来他们都玩到这种境界了!    最近大家一直在讨论中外性观念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外国人性观念开放,但性行为并不是。而咱们当下这种情况,就是性观念依然保守,但性行为非常开放。是的,一方面依然希望娶一个处女回家,一方面执着的流连在交友网站寻找猎物的男人并不少见。所以,在这种情形下,每次听那些年轻的猛人讲故事的时候,我也只能微弱的劝告一下:别管怎么玩,千万记得不要拍照啊……   
23:52:41   来自: YGC (just for fun)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郡人赵世杰半夜睡醒,语其妻曰:“我梦中与他家妇女交接,不知妇女亦有此梦否?”其妻曰:“男子妇人有甚差别?”世杰遂将其妻打了一顿。至今留下俗语云:“赵世杰夜半起来打差别。”      看完了李银河的《后村的女人们》,又让我想起这则笑话。男权的社会里,同一件事情,在夫可,在妻则不可!      书中所述好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然而对于一个靠天吃饭、养儿防老的社会,这一切也不觉得奇怪,没有社会保障,再过多少年都是这样,记得N年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农村女孩们都出去打工,剩下一堆男青年,找不到对象。我相信这样的事情,因为怕男的出去打工后,不再回去,所以只让女的出外打工,而男的留在农村。以前还有过不让男的去读大学的,怕男的,进城后,倒插门。很多看上去很奇怪的事情,都可以用养儿防老来解释,只是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      中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是这个星球最大的人种隔离,农村千年不变,人心仍古。城市似乎就世风日下了,二极分化那是相当明显,婚前同居不再伤风败俗,甚至于ONS、SM那也是可以接受的。在我看来,城市只不过照了哈哈镜而已,行为要多开放有多开放,但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没有变,依然保守,这是深入骨髓的,很难改变,通常很多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尽管传统的两性关系,有着诸多不好的地方,但我们已经被塑造成这样子的人,文化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而这还是文化的主心骨。作为一个进步的新青年,陈独秀也要炫耀一下自己是八股秀才,这符合古代文人的论资排辈分的传统。有些东西,它很难被改变。      由于计划生育,生不到儿子的人多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两性的平等,女孩子受教育提高了,经济独立,诸多方面,都有助于消除两性的权力差别。“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人”,这样的计生标语,我看到的是个‘也’字,这并不是平等。      养儿防老是根源,此问题不解决,两性的权力分配很难良性发展。老无所依真的是很惨的事,政府收容这些老人需要花多少钱不知道,但有一个数字是知道的,全国近300万因贫困造成的失学儿童1年教育经费需10多亿元。也就是只要奥运会投资的210分之一,世博会的400分之一!政府有钱烧,就是没钱保障儿童的教育,没钱收容老无所依的老人。社会没有保障,政府只会推给民众,让民众去发善心,而善款还时常被贪污。这样的社会,夜半起来打差别的事,也就没什么新奇了。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如此不同,那两性平等的社会呢?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像不出来,女权主义者似乎旨在消除差别,这其实是戴着女性面孔的男权,女人们没有自己的乌托邦,不知道理想国在那里。男人女人们都开始不按常理出牌了,旧有的权力均衡被打破后,社会的主流会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
21:09:47   来自: 舒蠹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按照大家的观点,或者说媒体和学界的观点,王小波的夫人李银河女士应该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这个结论,显然基于对其个人著作和言论的判断而产生。        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眼下,女权主义在中国似乎是一个相对含糊的词语。这是因为,按照西方的理解,所谓女权主义,是“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才逐渐流行起来的。        返观中国,似乎从来没有过“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政治运动”。理论倒是有的,但其实是西方的舶来品,是移植的。“五四”运动前后,确实也有部分女性冲破牢笼,寻求妇女解放。但是,这些人后来无一例外悄无声息。如果要问原因,大约与民族危亡和国内战争期间大家都无暇顾及女性的维权有关吧。那些个性张扬的女子,多数都默默而亡。这是事实。        李银河女士日前出版了一本探讨当代中国女性生存状况的新书,名字叫做《后村的女人们》。这其实是一本中国女性研究的田野调查笔记。后村,是河北与山东交界的一个村落。行政区划上属于河北,是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村落里,3-4人的家庭占据了一半以上,有大约30%的人口外出打工,外出读书的41人,其中2人在读大学。这个状况,能够真实反映当代中国农村的真实状况。        李银河的这本书,就写作方式而言,采用了数据与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多数文字采用了当事人口述的方式。全书按照女性的社会分工来进行安排,分别是“作为女儿”、“作为妻子和母亲”、“作为劳动者”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这种安排,显然也是针对当代女性生活的社会角色而来。        从调查情况来看,中国当代妇女对于自身生存状况的陈述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一个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年龄、受教育程度、长相、经济上是否独立等等。从李银河的调查来看,也是如此:后村这个小村,幸福指数最低的是中老年妇女,年龄越大的农村女性,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就越辛酸。在自述中,有女子屡屡提及自己幼年时代的溺女婴事件,有人屡屡提及饥饿的记忆等等。这些记忆,固然有些属于时代的不幸,其实也确实暗含了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内。比如一位老年妇女,提到自己的生活,总是喋喋不休地谈到差点被亲人溺死。是外祖母将其藏在裤子口袋里才免于死难。        与老一代女性的生活状况相比,年轻一代的女孩子情况显然较为改观。她们不仅可以与男子一样接受教育,而且在恋爱、婚姻等问题上具有相当的自主权。此外,相貌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女孩子相貌出众,在家庭内部就比较受欢迎。反之,情况就要差一些。        李银河的这本书,大致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各个年龄段中国女性生活现状的写真。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当代中国社会女性生存研究的一个切片。当然,他们的回忆与口述部分,更可以视作一个时代的群体历史。        就现实而言,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改观想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外部世界对中国民间的影响;其二,是新中国建立后《婚姻法》的颁布,女性的权利被写入法律;另外,近三十年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宗法家庭观念的分崩离析也是重要的原因。这几个原因,促成了当代女性家庭与社会角色的变化。        但是,客观地看,在更为广大的视野里,女性的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仍然偏低。在与男性的对比中,就业、家庭分工、家庭暴力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农村。        中国的女性权利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最广大的女性群体而言,她们并没有采取西方女性的激进策略。这本身,当然与传统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传统文化影响有关。就这种现状而言,李银河的“后村调查”显然还有待继续。      
15:29:52   来自: 林小茱 (向宫保鸡丁起誓:戒掉拖延症!)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费孝通先生曾说,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而这也正是李银河先生从事社会学研究耿耿不忘的教导。如果说10年前的作品《一爷之孙》尚与社会学经典作品《金翼》略有相似的分析思路,在《后村的女人》中,李银河先生有了全新的分析视角、方法,这是一部以社会学家的方法、小说家的语言写就的作品,是一部既有趣又有思想力度的社会学著作。   中国妇女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中国社会果真不存在性别不平等问题了吗?如果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它在农村是怎样一种表现形式?李银河先生向中国农村家庭权力关系震撼发问,深入冀鲁交界处,广泛访问农村女性,调查取证不厌其详,思考写作孜孜不倦,历时三年,多次修改补充,《后村的女人们》一书终于浮出水面。   作为学术作品,本书自然没有花哨的词藻、夸张的渲染、或者爆炸性的新闻,这是一部讲述事实真相的著作,它用最质朴的语言、最诚恳的态度,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村子里已婚妇女的生存状态,讲述了她们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在上学、就业、婚嫁、抚育后代、家务劳动、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等方面与男人的权力差异。字里行间,洋溢着李银河先生对农村妇女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忧思。   作为最有实力的社会学家之一,作品中绝少生涩的术语,不以大量新名词来架构理论框架,它以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平实的案例之中。正如书名所揭示的,“后村”的女人们是本书不折不扣的主角,而李银河先生则退居幕后,化身为一个探索者、访问者、记录者,用采访对象自己的言语,诉说她们自己的故事,真正印证了“用事实说话”的魅力,例如:   “有好吃的,先让哥哥吃。就一回有好的先让俺吃的!那年(1962年)发大水,外地运来一些救济,俺家分到一块牛肉。那天黑下(晚上),大人煮好了,光让俺吃,不让哥哥吃,大人们也不吃!俺心里那个美!其实是家里人怕牛肉有毒有病的,怕吃死人!俺当时小,不知道这事,挺高兴地吃饱了,就躺到炕上睡觉了,他们都瞅着俺。到第二天早上俺还活着,他们才相信牛肉没有病、没有毒,才敢让俺哥哥吃!”   “我对这个事(性)没嘛(什么)感觉,也不喜欢。丈夫光要求,不能拒绝,拒绝就挨打。他从小没有爸爸,脾气很暴,说干嘛都得依着他,要是不依着,马上就打。有一回我身上不方便,他要,我不同意,他就打,打得我的牙都掉了一个,满嘴是血。(张开嘴,)你看这边,牙窟窿还有呢!”   书中类似这样的段落比比皆是,一段段诉说,像一段段故事,用最直白的语言呈现出来,仿佛是“后村的女人们”亲自在读者耳边呢喃。读者则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潜入各位妇女的心扉,听她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掩卷之时,不禁感慨万千。   通过严谨详实的调查,李银河先生得出结论,虽然后村女性“普遍参加家庭外的社会生产劳动,但是由观念习俗所主宰的乡村日常生活仍带有强烈的男权制色彩”。   一个负责任的学者,不仅需要客观、全面地还原事实真相,更需要提出发人深省的思考和助益于现实的建议,李银河先生在《后村的女人们》中出色地完成了这双重任务。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试图通过后村调查对我国农村性别权力关系做一个全面的考察,并进行理论求索。她指出,男权制之所以难以动摇,是因为拥有一系列“制度保障”,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分工制度、婚姻制度和财产继承制度。   也许后村调查所呈现的农村性别权力关系并不能代表中国农村的全貌,但其所书写的农村现状以及农村妇女的遭遇,不能不引人深思。   
20:00:22 腐尸爱美丽  李银河貌似是个女人吧。
09:15:22 林小茱  是呀,“先生‘是尊称啦,不分男女哟
13:07:21 腐尸爱美丽  呃……比较会引起误会。
21:29:45 苏黑   20:00:22 {卉}里  李银河貌似是个女人吧。   ---------------------------------------------------------------------------   恭喜你 答对了
23:38:58 林小茱  喵~~~她老公叫王小波
15:29:14 adele0095  看完“吃牛肉”那一段,我觉得很抑郁,感觉女人连宠物都不如。
15:33:35 林小茱  农村人,哪里来的宠物哟
22:33:55 腐尸爱美丽  她老公真是王小波?
09:35:25 林小茱  法定滴哟
08:00:33 腐尸爱美丽  她名字真霸气
15:27:07 林小茱  很浩瀚~~~
16:57:49 牛克思  我的哥,李银河这么响亮的人物,怎么能不晓得呢?
17:27:51 林小茱  我的弟,不晓得的人相当多啊! 15:22:45   来自: 读眼 (字里行间 邂逅阅读) 后村的女人们的评论 &&   文/王水   三年前的今天,后村(化名)村长正耐心等待着一位远方来客。他不知道这位客人是当时正因“换偶”话题而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李银河。“李银河”这三个字,对他来说,是跟“美国”一样陌生的词。他肯等待客人,是因为本村的“女秀才”从北京打来电话,让他在家等一位“李老师”。中午,李银河教授乘坐的小汽车到来,在胡同口碰到一个难题:胡同太窄,汽车进不去。一位围观妇女好客地说:开俺家去,俺家住村边,路宽!   这位“李老师”和村民一样,大碗吃粥,喝井水,睡大炕,一点儿没架子。但村支书认为“李老师”有来头,组织村里头面人物(皆为男性),向李银河求助:“村里2千多亩地,以前为少交公粮一直报1400亩,现在取消农业税还发补贴,上级只按1400亩发,村里亏大了。你说俺们怎么办?” 不过,支书很快就失望地发现,这位女教授并不关心“正事”,只喜欢找“老娘们儿”唠叨“没用的闲话”。   一项关于农村家庭性别权力关系的社会学调查,在后村开始了。      女人们亲历的故事      农闲时,女人们喜欢坐成堆儿数落家长里短。对“男女不平等”格外有话说,何况还有个外人听得津津有味:   “俺一落生,俺爹就要把俺扔出去,说有一个小子了再养个丫头,吃十几年干饭,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俺娘也不喜欢俺。小时候常挨打。一家人在一个炕上睡觉,家里被子少,俺哥哥尿了床,每回都是俺挨打――大人埋怨俺没有及时把他叫醒起来。”   “有好吃的,先让哥哥吃。就一回有好的先让俺吃的!那年(1962年)发大水,外地运来一些救济,俺家分到一块牛肉。那天黑下(晚上),大人煮好了,光让俺吃,不让哥哥吃,大人们也不吃!俺心里那个美!其实是家里人怕牛肉有毒有病的,怕吃死人!俺当时小,不知道这事,挺高兴地吃饱了,就躺到炕上睡觉了,他们都瞅着俺。到第二天早上俺还活着,他们才相信牛肉没有病、没有毒,才敢让俺哥哥吃!”   “俺爹把两个桔子都剥开,桔子瓣都给弟弟,桔子皮给俺。俺把两个桔子皮吃了,吃得嘴里又苦又涩,连水都喝不下去了,嘴里难受就哭。俺娘看着俺哭,跟俺爸爸说,‘这个小丫头子怎么这么馋!长大了谁家要(娶)啊?’”   还有人对李老师说起内心最隐秘的事(比如家庭性暴力),“(对性事)不能拒绝,拒绝就挨打。……有一回我身上不方便,他要,我不同意,他就打,打得我的牙都掉了一个,满嘴是血。(张开嘴)你看这边,牙窟窿还有呢!”   社会调查选取样本框、确定调查对象很重要;而调查对象提供虚假信息,掩饰自己的非主流行为或想法,是社会调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李银河善于对症下药,她充分利用初级群体人们彼此高度熟知的特点,迅速把话语背后的事实找出来。比如,后村偶有妻子打丈夫的现象。这位村妇信誓旦旦地对李银河说:“俺家是男人当家,俺受气!”其他围观的村妇立即向李老师告状:“她瞎说!她是母老虎!有一回她拿着大铁棍子(农村冬天取暖生炉子,用来捅炉火的铁棍)把男人追到大街上打!俺们都看见了!”   站在这片世代生息繁衍的大地上,李银河触动了妇女的心,摸到了尘封的真相,也捕到了时代变迁的气息。《后村的女人们》以社会学家的眼光和敏锐的笔触,如实记下了此情此景。数年后,作为读者,当我们在相对较为文明的城市,伴着清茶读着这一行行工整的文字时,眼前还能出现一幕幕生动的原生态情景。这不是小说,不是电影,而是生活在某处的女人们的真实生活。      女人们的生活环境   二十年前,村子四周环绕着芦苇池塘和片片树林,家家有浅井,拎根扁担随时汲水,大白天蛐蛐时常跳进屋里。那时村民下地干活,往往把大门钥匙挂在门上。进村第一天,李银河看到了村庄尚存的原始、纯朴和自然。次日清晨,李银河站在大门口,望着几米远处的麦田,刚刚破土不久的麦苗尖细柔嫩的小叶子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沿平原远眺,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上奔涌而出,巨大的火球瞬间把金黄的光芒铺满大地。她不禁对站在身边的调查员说:站在你家门口比在泰山看日出还壮观!   然而,中国当前发生的变革,场面之壮阔、性质之深入,席卷大地每一角落,后村也不例外。村里几乎所有的男劳力和部分女劳力都在外打工,各种沿袭至今的观念受到全面冲击。“后村调查”期间,2007年春节村里发生一个大变化:村民之间拜年,不再互相跪地磕头,而代以弯腰鞠躬。几乎没有人反对这一变化,年轻人早就急不可耐地希望变革。   李银河看到了后村正向“文明”迈出蹒跚但毋庸置疑的脚步,也看到了村内外正滋生的不安和骚动,比如“性骚扰”。调查报告中写道:“村子四周是小树林,过了树林就是大片的农田。树林和庄稼地,是最容易发生性侵犯事件的地方。每年夏秋两季,种植的庄稼以玉米、高粱、棉花等为主,这些密植高株的庄稼地,在大半年时间里都是女人们刻意回避的地方,因为那里给性侵犯提供了机会。而‘某人和某人钻庄稼地’,也成了‘通奸’的代用语。除非是去自家地里干活,一般情况下,女人们是不愿意在中午人少的时候下地、也不愿意单独经由田间小路的。”   春天的风沙一年比一年大,村里还没有人关心环境、污染,人们生活的最大主题是挣钱。打谷场上给牲畜准备的草料越来越少,因为机械化正代替人力畜力。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极高,因为它们可提高粮食产量。低产值的作物逐渐消失,许多十岁以下的孩子不认识蓖麻、黍米和芝麻等作物。村里不再养鸡卖蛋、养猪卖肉,由于近年地下水位骤降,也不再种植耗水的蔬菜。好在村里的小卖部卖肉蛋奶和各种蔬菜,有钱啥都能买到。   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的,还有属于农耕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协调。2006年冬,村里的儿童还和大黄狗在玉米苞上翻滚嬉戏,稍大的小孩子在静卧反刍的老牛身上爬上爬下,老人们不紧不忙地聊着七大姑八大姨的家常事,某个家庭的旧物仓中可能还存放着20年前使用的纺线车、织布机。而此景此物,和被变革的许多东西一样,都正在不可避免地成为回忆。      《后村的女人们》的研究视角   自孔德伊始,经涂尔干、韦伯及马克思等搭基建台,一百多年来,社会学研究理论频出,领域渐拓,但研究方法仍未像传统学科那样自成一体。李银河教授既关注同性恋、虐恋等少数群体,也一直关注村落文化、情感婚育。在研究方法上,她素来既注重属于定量范畴的样本选取、统计分析,又注重属于定性研究范畴的方法,并受福柯等学者影响,善于挖掘深层东西,对某些现象或事实得出让人不愿正视的结论。这在她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同性恋亚文化》和《虐恋亚文化》中,多有体现。人文科学发展至今,人们热衷制造术语、意念和概念。李银河从来不是话语创造者,但她的许多话语既招人攻击同时又应者云集,正是因为她看到了别人忽视或故意掩目不看的东西,她还说出了诚恳的实话。《后村的女人们》正是她的价值立场的反映,是她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延续和提升。   《后村的女人们》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该书还解析了关于性别不平等起源,即米切尔的四因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阶级论、弗雷泽的后现代性别理论和威蒂格的社会建构论。作品中受访者们趣味横生的对话,使这部作品不但会吸引农村问题和妇女问题研究学者的关注,更适合那些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广大读者阅读。笔者身边已有多位读过此作品的朋友,都说它让人时而莞尔,时而忧思,知识与心灵皆有收获。   期待此书能像《金翼》一样载入学科史,期待“后村”能像“江村”那样引人关注,愿一南一北,两个“村”能在两个世纪之初,各呈中国乡村进步的印迹。   (注:本文作者系《后村的女人们》调查员、《李银河文集》特邀编辑)   
15:32:06 火柴盒  这位“李老师”和村民一样,大碗吃粥,喝井水,睡大炕,一点儿没架子。但村支书认为“李老师”有来头,组织村里头面人物(皆为男性),向李银河求助:“村里2千多亩地,以前为少交公粮一直报1400亩,现在取消农业税还发补贴,上级只按1400亩发,村里亏大了。你说俺们怎么办?” 不过,支书很快就失望地发现,这位女教授并不关心“正事”,只喜欢找“老娘们儿”唠叨“没用的闲话”。   --------------------------------------------------------   哈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37:23 米尔  挺真实的
12:00:25 猫小抱  看了书我才知道农村的男人们为什么那么重要,用时间传承的生活方式都具有适合人们生存的必然性。
12:01:38 猫小抱  让城市还我老家,还我的老枣树,还我的土坯房子和大火炕!
14:48:40 走路去埃及  mark一下 要出门回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落后的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