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信动态表情包下载怎么接收不着信心

徵信能不接收消息吗_百度知道
徵信能不接收消息吗
徵信能不接收消息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的哦 完全可以的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工作成果與捐款徵信
成果報告:
成果報告:
來自綠盟工作夥伴給您的募款信:
| 江櫻梅(金山高中退休教師、綠盟理事及講師)
我的家鄉金山,是個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美麗小鎮,離石門核一廠約11公里,與萬里核二廠更近,不到4公里,而兩處都緊臨山腳斷層。說來慚愧,家離核電廠那麼近,卻一直等到日本福島核災發生才真正覺醒,那是我理解核電與公民行動的分水嶺。
如果哪天核一或核二發生嚴重事故,金山人要何去何從?北海岸會變成什麼模樣?人口密集的北台灣呢?我不要當災民,不要家鄉變成災區,我更要一個永續的家園。廢核,就從自己做起;廢核,就是現在!於是,我開始努力補課、尋覓夥伴,因為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的&牽線&,主動找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我聯繫講座,成為認養人,又參加廢核種籽講師培訓課程,去年六月則開始擔任理事。在這過程中,我認識了一群有使命感的熱血青年,活潑、有創意,且勤於思考,不但致力於廢核運動,更投入國家能源政策的研究與倡議。&運動量&這樣大的環保團體,綠盟的經費幾乎只靠民眾的小額定期捐款,那是一個個支持者理念的認同與督促,一點一滴匯聚,期望能促成共善的力量。
然而,近四年來,儘管越來越多&人&加入廢核隊伍,喊出廢核的心聲,政府似乎看不見,也聽不到,彷彿我們走過之後,原地又長出新的荊棘來把路封住。面對如此擁抱核能、阻撓綠能、放棄節能的政府,我們得更勇敢、更努力才行,除了積極找路,別無他途。時間緊迫,情勢險峻,此時此刻真的非常需要您,在黑夜裡為我們舉起火把,照亮島嶼永續發展之路。如果您已是認養人,請繼續支持綠盟;如果還不是,請開始贊助綠盟。您可以放心,我們一定會珍重您的愛。
誠摯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找路,非常謝謝!
誠摯邀請您參加綠盟15週年的,與我們在秋日午後一同渡過美好時光!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吳嘉苓(台大社會系教授、綠盟講師及捐款人
日本福島核災之後,台灣的反核運動也匯集了新的動能。其中,年輕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不只是在街頭遊行、政策監督、議題倡議上著力至深,也創造了新的社運模式,開展出新的公民力量,令人開眼界而驚喜。作為綠盟的捐款人,在此分享我心目中綠盟三股讓人按讚不止的新力量。
我最讚佩的第一股力量,是綠盟勇於挑戰長期由官方、台電與核工專家所主導的能源知識與政策方向,提出深度的知識生產。國際上,科技政策的民主化浪潮,屢屢揭露科技專家與政治菁英的盲點,看重公民社會的洞見。「綠盟」擺脫產官學常有的利益糾葛,真正想要研發適合台灣的非核家園的政策走向,因而能夠看得更銳利也更寬廣。我所認識的綠盟,經常性地指出權威知識的生產脈絡,不會見到所謂的國際組織或是頂尖專家就買帳,堅持主張要了解這些論點與知識是否為核電產業所製造,是否受限於保障特定能源形態而曲解。綠盟大破也大立,勤讀國際文獻資料,請益各界專家,提出不同於官方版本的核四成本效益分析、國際核電趨勢、以及在地電力結構規劃。綠盟具體實踐了公民生產知識的氣魄與潛力:公民並非只是需要知識菁英教育的對象,公民也逐漸取得參與科技政策的正當性,而綠盟更讓我們看見,由公民團體生產的能源與核電知識,可能更周全,更能以全民福祉而優先,為爭議不休的能源政策提出堅實的辯論基礎。
綠盟第二股讓人驚喜的力量,是廣泛結合各方反核的力量,特別是號召出年輕社群,以各種奔放的文化創作來表達。離核電與核廢料最近的居民組織,以及主張反核就是反獨裁的民眾,向來是台灣反核的重要基礎。綠盟則開創出紀錄片、電音、插畫、攝影等各種藝文影像創作的模式,豐富這個社會對於重大公共議題的發言形式,也更緊密連接了新生代。綠盟也跟咖啡店、柑仔店結盟,並以綠盟種子師資到各地討論的形式,讓全台各處另類發聲的草根據點,飄揚著反核旗,發起了座談會。教會聚會、扶輪社聚餐、獨立書店演講&.,綠盟的加盟組織不斷擴展,真正讓能源議題變成眾人的事。
綠盟第三股令人敬佩的力量,來自其國際的視野。綠盟透過引介日本反核的紀錄片、社運工作者以及學界,深化我們對於日本的核電政策走向與反核趨勢; 推介國際上獨立於政府與核電產業的政策分析家,指引我們理解核電評估的模式; 系統性提出國際上用電零成長的國家模式,啓蒙台灣; 也推廣韓國首爾近年來甚受注目的節能措施,給予城市能源政策新靈感。綠盟的工作人員,更前往北歐與澳洲等地,探究核電產界的最前端(鈾礦)與最終端(核廢料),補強我們所欠缺的國際圖像。
綠盟總是開創新局,讓人眼睛一亮。這些看得遠、挖得深、敢於衝撞的年輕成員,將台灣的反核與能源政策辯論帶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地。台灣的能源走向正在關鍵的路口,期待更壯大的綠盟,結合更多公民社會的動量,一起推動台灣真正走向非核與綠色電力之路。綠盟這麼拼,我們受惠之餘,只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繼續跟綠盟站在一起。
誠摯邀請您參加綠盟15週年的,與我們在秋日午後一同渡過美好時光!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曾虹文(綠盟工作人員)
左邊起第一位為綠盟工作人員曾虹文,於核電影活動現場與募款組志工合照
美洲原住民祖先有一個「七世代」的概念: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考慮到七個世代以後的子孫,及對其居住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七代以前的生活環境,但仍應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的環境樣貌。我小時候住在屏東鄉下,周圍都是農家,栽種各種不同作物,我們家有一些果樹,時常抱著水果到田裡跟阿桑交換蔬菜;附近有一條大排水溝,無比清澈的水,常常跟阿公去看鄰居阿伯釣魚,還可「分紅」、為晚餐加菜。學齡後,定居高雄市,家對面是數十公頃的農田,非常多蜻蜓、蝴蝶、白鷺鷥和許多鳥類成群飛舞;遙遠那端的樓房至多四、五層樓高,沒有高樓大廈的遮蔽,在陽台即可看太陽從山的稜線升起,放學回家在頂樓可看夕陽西下。這些畫面,如今僅能追憶。小時候的生活環境,是歷代祖先留下來的資產,但這三、四十年來,我們創造了什麼樣的環境留給下一代?
如果我們對現在的環境感到不滿意,怎能接受將輻射污染的台灣留給下一代?在各界廢核力量的推動下,迫使執政黨於去年宣布核四封存。但是,反核的路並沒有因為核四封存而結束,這幾年既有的三座核電廠事故不斷,以及無解的核廢料持續增加,政府卻還想讓老舊核電廠延役廿年,這樣的作法不僅提高核電廠的風險、產生更多核廢料。此外,在偏鄉尋找核廢料貯存場的意圖,再度違反社會正義原則,將造成「較沒有聲音」的弱勢地區,為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及用電便利而犧牲。我不知道七個世代以後的子孫,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留給他們的核廢料?
綠盟全力投入的各種工作
為了讓下一代有更好的環境,綠盟近年全力投入反核。實地走訪日本、澳洲、芬蘭、瑞典等國家,積極進行國際串連與交流,持續關注日本核災的復原狀況,探查開採核燃料對澳洲當地造成的汙染,以及進一步了解國際核廢料最終處置的研究計畫,期望拼湊出更完整的核工業鏈實際樣貌。
關於「廢核之後電從哪裡來」也是綠盟長期關注的議題,不僅積極參與歷屆全國能源會議,向政府、學界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從2013年起已陸續發佈兩本研究報告及一本專書,不僅揭露核四真相,也提出可同時達到非核、低碳、不缺電的能源政策,並指出興建核電廠排擠了綠色經濟及再生能源發展的問題。此外,綠盟也推動台灣社會向韓國取經,邀請韓國首爾市「減少一座核電廠計畫」的執行委員來台分享經驗,也前往首爾學習節能經驗,希望能將其他國家能源轉型的案例轉化為台灣可推動的方向,進一步督促各地方政府提出具體可行的能源轉型計畫。
另一方面,綠盟在推動廢核的教育工作上也有重要的成果。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核電與能源議題,綠盟培訓種子講師深入全台進行社會教育,兩年多下來,總共舉辦了將近300場的巡迴講座。2013年底,綠盟舉辦了內容豐富的「零核時代」大型展覽,展覽結束後,2014年在全台舉辦了180多場的核電影巡迴放映,於2015年持續舉辦第二屆核電影展。
誠摯邀請您與綠盟一起同行
每月捐出薪水1%
自從綠盟全力投入反核工作以來,不再申請政府的計畫案,所有的資金來源皆仰賴民眾的小額捐款,當然這也讓綠盟的財務陷入困境。
即便如此,民眾的支持是綠盟一路走來的最大動力,綠盟仍堅持用公民的力量來推動廢核的工作。目前,綠盟每個月的定期定額捐款人有365人,捐款總額約16萬8千多元。然而,綠盟現有7位專職人員,加上辦公室租金等,每個月固定支出約需34萬元,因此每月尚有約17萬元的差額,才能無後顧之憂專心致力於議題的推動。
如果您認同綠盟的理念,如果您願意為下一代的能源環境努力,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同行,每月捐出薪水的1%,您的參與與支持,將是綠盟每一份努力與累積的最大後盾。隨光陰馳騁有一天回首人生時將會發現,當年在這股悸動下做的事,雖然只是每個月的1%,卻對我們下一代的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讓我們一起努力邁向符合世代正義的永續環境。
誠摯邀請您參加綠盟15週年的,與我們在秋日午後一同渡過美好時光!
「2015綠盟認養人贈禮專案」
時間:2015年9月~11月
定期月捐300元贈送新書一本(「」或「」二選一)
定期月捐500元(贈送反核環保袋一個或書籍「」二選一)
定期月捐1000元贈送反核環保袋一個以及新書一本(「見過死亡深淵的人:福島核電廠員工奮戰500天紀實」或「丹裡的肖像」二選一)
懇請在環境正義的路上與我們同行,支持綠盟的工作!
?現在就加入定期小額月捐:http://ppt.cc/89Zp
?線上單筆小額捐款:http://ppt.cc/grq4
感謝馥林文化、圓神出版社、我們出版社捐贈書籍。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徐詩雅(綠盟研究員)
寫於2014年的夏季。
五月初,陸續接到幾封來自國際友人的問候信,有的是近幾年聯繫密切的國際能源專家,有的則是不常通訊但在各國反核位置上重要的工作者,信裡紛紛驚嘆,表示看到台灣的反核戰果了,非常厲害。有的還順口問了三月起佔領立院的社會行動。他們都說,台灣人,你們幹的好啊。
儘管才過不久,但回信時已感到有些遙遠,或者恍惚。三四兩月之後,即使世界照常時而疏遠時而熟悉的運作,但我知道很多人的生命潛流之下,有些日常的基礎已經改變。
這兩個月的大浪,綠盟都沒有缺席。
秘書處的工作人員這段時間在辦公室碰面的機會幾近於零,所有工作上的討論和會議都在街邊進行,一切工作及個人或靜或動的變化多在街頭滾動,人群即是戰場、戰場即是教室。焦慮、困頓、挫敗、憤怒、無力、恐懼、悲傷,及為了舒緩壓力偶一為之的垃圾話笑語,在這些鏗鏘的日子裡高速地抽換交替。那不是辛苦,而是瘋狂。
除了秘書處工作人員之外,綠盟的講師、志工,及許許多多近的遠的綠盟之友,這段時間內在維持生計的日常工作之後(或是直接請假),便趕來需要幫忙的位置上繼續補位,忙碌至深夜,睡個三四個小時便再繼續上工。在巨大的使命感前,身體的疲憊顯得渺小,所有人都以意志力和瘋狂拼鬥。
核四這場戰役在大家的努力下,得到了一個階段性的答案&儘管核四仍未死透,我們也當然不會鬆懈對終結核四的堅持且持續監督;核四停工的階段性成果,也許讓我們可以從&魂牽核四30年&能源政策的糾纏中,稍微鬆脫出來,往前走一步,嚴肅面對問題同等嚴重的老舊核一二三廠運轉,和核廢料處置問題。
我們還更貪心。除了想要繼續接露國際核工業鍊的黑暗外,我們還想要在下半年即將展開的全國能源會議推動進步的能源及氣候變遷政策,並著力於綠色經濟以破除GDP成長的迷思,更重要的是,培力更多的行動種子,擴大並承接往後一波波的社會行動,為這塊我們一同深愛的土地、為我們集體的共存,尋找可能的平衡。這些工作,需要更多更廣泛領域的人一起參與協助,才有穩定長線經營的基礎。
這個世界也許操蛋依舊,但掌權者如果見證了這過程中所有蓄積的軌跡和能量,真的應該要畏懼這一波波萌芽茁壯的行動,這風暴總有一天會靜靜地吞噬他們。在那一天來臨之前,你願意加入我們,一起朝著已經看到的契機推進嗎?
誠摯邀請您參加綠盟15週年的,與我們在秋日午後一同渡過美好時光!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
活了二十幾年,若要回想這輩子到現在經歷過最不可思議的事情,「能夠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工作」這件事應該可以排進前幾名。即便很多人可能覺得反核現在「紅了」、即便在社運議題的光譜上,「環保」似乎位在相對正確、安全、獲得民眾支持較多的那一端,但從自己自學生時代認識綠盟以來,就覺得綠盟所做的事情從來不是那麼容易很快的被理解、認同,甚至常被視為太「政治」、太「爭議」,而難以輕易的被歸納進「公益」裡頭。
其實,這正是綠盟在做的事情:不抗拒政治,反而因為體認到政治無處不在,而嘗試突破主流政治對公共議題參與的壓抑,開創有別於目前的政治與社會發展路徑、擴大群眾行動的基礎;不迴避爭議,反而將爭議視為開展議題中豐富社會面相、揭露權力機制背後複雜結構的機會,並從中定位自身、他者與公共。
從反核者還被視作暴力份子、更遑論有名人支持時,直到今天核電議題成為顯學,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漫漫長路。接觸反核短短時間的我已經可以想像,要堅持做這樣的事,並不容易,正因為台灣人並不缺乏「做公益」的愛心,缺的反而是對政治的想像與對爭議的覺知,體認付出不必定是為了「幫助弱勢」、「拯救環境」,而是把自身投入到那個一切相依共存、互利共生的脈絡裡。
「你在環保團體喔?是志工嗎?這樣怎麼維持生活啊?」這些問號,是身邊親友得知我在做些什麼後的第一個反應。這個社會普遍仍不期待環境運動蓬勃到足以成一份頭路、一份事業,能夠讓一群人無後顧之憂的全職投入啊!
即便如此,以反核為軸的這部環境運動歷史仍然被傳承了下來,有如「十幾年前在貢寮的時候,那個誰誰誰就曾經說過&&」、「我們以前在90年代的時候,類似的事情就已經發生過啦&&」經常是這樣有些風塵僕僕,帶著明顯時光痕跡的語句在同事的口中紛飛,也才更提醒自己,加入綠盟的這一年多來,種種知識如政治組織架構、政策方向與工具、法律程序、媒體識讀、反核的地方歷史脈絡,以及能源議題領域的各種知識、論述方法,還有公部門、電力業者、研究機構、學者、地方、不同運動領域等各種角色間的利益與視角,對我來說就像大海之於螞蟻般的存在。因為環境運動是一份多麼需要巨大累積的事,不管是橫向與各個領域的連結,或者縱向的歷史深度。
比方如何處理累積數十年、而且會持續更久的核電安全與核廢料問題?台灣的能源甚至發展模式如何轉型?怎麼建立民間自主的參與模式?如何捲動草根乃至不同領域對能源議題的理解與行動?如何發展民間的能源教育與節能支持體系?這些都需要長時間大量的實驗、摸索,我們也因此同時需要橫軸與縱軸的支持:穩定、長期小額但來源廣泛的定期定額認養。因為,當這些事情逐漸既成為普遍公眾、且不同領域都關心的事,反核才更成為一分你我共同的資產、成為促成整體台灣社會轉型的堅實力量。
支持綠盟,邀請您加入!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有時我常想如果有一天賴偉傑老了,發現他一生所堅持的反核理念是錯誤的,他會不會自殺?」這是2005年5月,國際擁核勢力蓬勃、反核聲勢低迷時,一個自稱曾在台電工作的網友在綠盟網站的留言。他認為未來的社會將會愈來愈需要大量能源,他質疑「除了核能還有別的嗎」?他又說「為了堅持你那錯誤的理念還騙人,太可恥了」。
這還算是客氣的了。我認為台電公司有很多值得敬重的員工,就算理念不同,也可交換意見。之前是這樣回應的:「台電是國營事業,本來就肩負公共性,就算台電想發展核能,也是要以買方市場監督核電廠商,但現在,台電部分員工把自己幾乎當作是核能工業的推銷員,遇到問題還幫核能大廠圓場,簡直角色錯亂&。
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努力打拼,盡量承擔。就像是開創一個志業,其實從來也沒人教我們該怎樣反核才對。但就這樣一步一步走來:陪伴偏鄉弱勢的朋友,他們不放棄、我們就不放棄,一批一批新的年輕人想了解,我們就帶他們去貢寮向鄉親學習,向土地大海學習;政府或專家掩蓋事實我們就想盡辦法去挑戰,去揭露。
311福島核災像是敲醒一記響鐘。核四陸續爆發的弊案,以及核一、二、三廠的重大瑕疵及安全問題、核廢料處置,終於有更多人關心。今年309遊行,超過20萬人上街頭、各界陸續湧入關切的行動。
當歷史機遇再起,那就做出我們的承擔
這兩年對我而言,像是另一種形式的「出櫃」。我最親愛的同學與家人,終於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也許不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怪胎。我們的工作獲得更多支持及肯定。
我又想到十多年前,蘭嶼核廢料檢整作業違規弊案的檢舉人,悲觀的認為,我們得花更大的資金,才可能扳倒背後付出多大政商資源、成本利益的核能怪獸。當時我認真的說,「不一定啦,很多人都有正義感,看不過去就會暗助」。
「德不孤,必有鄰」,很多好友這樣跟我們打氣。這幾年一直有許多年輕人,願意、期待加入我們的行列,專心致力為這塊土地打拼。這種種都是最值得、了不起的鼓勵。不過現實上,綠盟一路也面對資源取得不易的困境,如今要打的仗一場比一場艱鉅,我們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一起來當鄰居、當後盾。
定額捐款,會成為最安定、穩固、共善的支持力量
去年核二廠錨釘螺栓斷裂事件爭議時,綠盟號召大家在原能會面前,說出「最擔心失去的最心愛的是什麼?」結果一個年輕人寫了最令人震撼的一句話,「害怕失去未來」!
我覺得年輕的一輩比我們勇敢!我也希望,能讓更多勇敢的年輕人加入我們,一起奮鬥、爭取我們應得的未來。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們的努力還沒有讓更多人知道,現在我們的定額捐款人,才剛剛突破兩百人。感謝這兩百多位朋友成為我們穩固的初步支持力量,但的確這樣的力道實在很有限,我們心中還是充滿了後顧之憂。
所以,老朋友和新朋友們,請把綠盟也當成您共同呵護與滋養下的社會資產和基地,在能力許可之下,請每個月把你的薪水其中大約百分之一作為贊助;如果可以,也請幫我們再跟三位朋友介紹綠盟,讓他們認識綠盟,也認識改變台灣社會的可能,以及一起凝聚正面能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定期定額認養計畫」報告(2013.7)
2012年的9月,參與綠盟定期定額認養計畫的人數有 71 人,每月定期捐款收入共 41,200 元,離我們財務獨立的目標還有些遙遠,如果要維持穩定的工作計畫與行政人力,而不靠申請政府補助,當時我們預定的目標是希望能徵求到五百個人願意認養綠盟(每月人事支出 251,822 元,若以一個人每月平均捐款500元計算,就可以達到每月捐款總額250,000元),這聽來好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參與人數還是開始逐漸地成長起來。
這一年來是綠盟成長的關鍵時期,2012年的12月,定期月捐突破100人,2013年的3月,定期月捐突破200人,2013年的6月,定期月捐的認養人共計223人,每月總額101,950元,專案計劃捐款也大幅成長。去年定期定額認養計劃僅能支撐綠盟部分的人事費用,其餘的則需由專案計劃募款來支應。今年由於反核運動上升至全國性規模,為了下一階段的核四公投戰役,綠盟再度擴大了人事編制與預算,負擔更為沈重,而單筆捐款畢竟不是穩定的機制,除了會繼續推動專案計劃募款外,我們仍希望能繼續發展「定期定額認養計畫」,請大家支持我們可以穩健地走向財務獨立之路,讓綠盟成長為一個成熟穩定的非營利組織。
即日起至 8/31,新加入綠盟認養人每月 300 以上,即贈一本綠盟新書:《為什麼我們不需要核電:台灣的核四真相與核電歸零指南》!7月19日起,亦可至全台各大書店購買(原價 270 元)。
請加入綠盟的認養人,透過每月定期小額捐款,參與我們為環境奮鬥的每一次行動。無論每月 100 元、500 元,都是支撐整個運動的關鍵力量!成為綠盟的分母,一同分擔護衛環境永續的重量!
支持綠盟,邀請您加入!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洪申翰(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上星期五,綠盟辦公室的夥伴一起去吃了一頓飯慶祝,一來是因為幾個成員的「喜訊」,但更大的原因是,我們的定期定額認養人終於達到100人了。
100人是個很高的數字嗎?其實也沒有,這還只佔綠盟固定支出的一小部份而已。但對一個這幾年跟隨著這個組織前進、成長、擴大影響力的工作者來說,這代表的可能不只是數字的高低,而是確認了一個組織發展的基礎:我們真的有能力朝向一個更獨立、更穩定、更能發揮影響力的路上前進。
一般來說,一個運動型NGO的財務支持可能來自額度或大或小的單筆捐款、承接計劃案收入或是小額定期定額捐款,而小額定期定額捐款又是這幾種方式中,被認為最「健康」,最能維持民間運動團體獨立性和穩定性的財務來源。記得幾年前剛進綠盟當專職的時候,會裡的財務絕大多還是得靠承接計劃案在支撐,當時大家就有體認到,我們的財務結構應該要往定期定額捐款轉型,才能有更好的成果累積。
我們能夠讓大家信任嗎?
不過,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沒那麼容易。因為一份定期定額捐款所代表的意義,其實遠遠不止於「捐款」,更多的是要對這個捐助對象感到「信賴」。事實上,最大的挑戰並不是一天到晚敲鑼打鼓地叫人家對你有信心,而是工作過程中時時刻刻對自己的提問和提醒:我們這樣做,是足夠負責任的嗎?可以讓支持我們的人信賴嗎?
311福島核災發生後,台灣社會又重新燃起對核電議題的關注,綠盟當然也投入了全部的人力和能量進到反核的工作中,不過,這馬上就面對了一個難題:我們還有時間去承接計劃案來養工作團隊嗎?如果不再承接計劃案,光靠社會捐款有可能支撐綠盟的支出嗎?現在回頭想,很慶幸的我們選擇了大幅大幅降低承接案子的比重(現在是0),而將所有人力和能量放到運動裡最迫切的工作中,在這反核運動的關鍵時刻,發揮我們所能及的最大影響力。不過當然,這樣尋求社會固定捐助的壓力也就更大了。
但也因為這個選擇,越來越多過去沒聽過綠盟的朋友在反核的過程中認識了綠盟,也慢慢地對綠盟建立了信任,所以定期定額的捐助也有了顯著的成長,雖然佔的比例還是只有全部捐助的一小部份,還遠遠不足以支撐我們的支出,不過,這個成長最大的意義,是肯定了綠盟的工作方式和態度是值得「信賴」的,也是告訴我們,從這個方向去尋求社會的支持,來讓綠盟更健全、更成熟是有可能的!
邁向穩定而長期的累積
目前反核運動處於一個關鍵的時刻,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朋友願意站出來並付諸行動,因此,我們也體認到,綠盟需要更扎實地作好議題資訊的收集、研究,行動的策劃與執行,乃至利用大眾媒體或是草根方式的社會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好串結、匯聚當前越發蓬勃的廢核社會力的工作。然而這些只是大家較容易看見的,事實上我們還進行了很多大家比較不容易看見的重要工作。
除了上述廢核的行動外,我們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後,正式針對長期的能源政策提出了「電力需求零成長」的重要概念,並擬定行動計劃扎實地推動,希望能在民間或政府的政策思維中突圍,扭轉現在能、資源使用的扭曲。這部分工作雖然外界較不容易看見,但其實目前已經小有成果,可以預見正面影響將在未來越來越浮現。然而,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我真正體認到,對於一個真正想做事的環境NGO來說,長期而穩定的財務支持是多麼的重要,因為這些具有前瞻性的工作都不會是短期或是被動反應的,都需要長期完整的研究、規劃、執行乃至推廣教育,否則將很難累積出真正的影響。
尋找五百位認養人,我們一同分擔護衛環境永續的重量
現在綠盟的定期定額認養人剛破百人,雖然是份鼓舞,但還遠遠不足以支撐大部份的運作開銷。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募集到五百位認養人,無論是一個月三百、五百或是一千,都非常重要,都能使綠盟的財務根基更加穩固,讓工作團隊更放心的去承擔更大的責任,進行更關鍵的工作。
其實,已經不止一位環境運動的前輩在瞭解我們的工作成果後,來跟我們表達:「你們做的事這麼多,角色這麼吃重,但為什麼募款總是這麼害羞?」是啊,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太過客氣,不長於開口勸募,但隨著對於綠盟的工作成果越來越有信心,我們也正學習怎麼拋掉過去募款時的「拍謝」,自信而眼神堅定地講出:「我們真的做了很多重要的事,而要做這些事,我們真的需要大家的穩定捐款支持!」我自己也衷心的希望,「加入綠盟認養人」不只是一份對綠盟的捐款支持,也是能讓更多人感到光榮的行動參與!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 洪申翰 敬上
支持綠盟,邀請您加入!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 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終結核四,拒絕鳥籠公投」活動照 圖中藍色襯衫者為本會秘書長崔愫欣
各位關心綠盟的朋友們好
回想起去年七月,綠盟陷入了幾乎彈盡援絕的財務困境,我們發出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封募款求援信,這 是我們猶豫了好久才終於勇敢開口的第一次,年終也舉辦了聖誕募款茶會,艱難開口之後的溫暖迴響是滿滿的感動,非常感謝許多支持者捐款讓我們好不容易撐過難 關。然而,除了一次性的捐款之外,我們更深切期盼的是長遠的支持,而一直以來想要推動的「定期定額認養計畫」,參與人數也終於開始緩慢地成長。
311 福島核災發生後的這一年半的期間,綠盟投入大部份的組織人力和資源,進行國內外核電及能源議題的資訊追蹤和研究,並組織與籌辦多次展現民間社會力量的倡議 行動,監督政府部門和電力公司的相關政策,期盼台灣早日免於核能災變的威脅。但將所有人力投入反核的工作,也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去規劃與執行其他的計劃補助 案,使得綠盟的財務陷入空前的危機,對我們來說這場賭注是不得不的,綠盟在反核運動上經營多年,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與工作,可慶幸的是危機終於變成了 轉機,反核是向來爭議性強、難以募款的議題,但今年藝文界發起的「我是人、我反核」串連風潮,讓更多人開始勇於站出來大聲表態,我們的廢核專案計畫也獲得 了捐款資助,逐漸有許多支持者願意加入定期定額捐款,各領域的結盟與合作陸續開展,這些後盾與鼓勵,讓我們可以更專心地在工作上繼續奮鬥。
綠盟是一個成立 12 年以上的獨立公民組織,聚集了一群以環境正義和社會公平為目標的社會行動者,雖然人力有限,卻是一群年輕而有行動力的團隊,多年來始終堅持理想,持續關注 並實質監督台灣的核電、河川議題及廢棄物處理政策,為了台灣的永續環境而努力。過去的綠盟只能依靠極有限的捐款以及執行環境教育的補助案,撐起人事、辦公室租金。少數幾個人得身兼研究調查、組織串連、抗議行動、活動規劃等工作,還必須為隨時斷炊的團體絞盡心力,生存十分不易。
今年我們決定要好好地為財務獨立作規劃,讓理想可以走的更遠,讓在綠盟工作的行動者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用。今年九月參與綠盟定期定額認養計畫的人數有 71 人,每月定期捐款收入共 41,200 元,人數與金額跟去年相比成長了二倍,但是離我們財務獨立的目標還很遙遠。目前辦公室工作人員共有六位全職、兩位半職,每月薪資支出 251,822 元,這個數字表示的意思是,到明年我們還需要讓定期小額捐款成長六倍以上才行,這聽來好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今年是綠盟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要維持穩 定的工作計畫與人力,我們非得要努力達成不可!
因此我們上修了募款任務目標,接下來這一年我們需要五百環境壯士,若能徵求到五百個人願意認養綠盟(若以一個人每月平均捐款500元計算,就可以達到每月捐 款總額250,000元),我們就能穩健地走向財務獨立之路,而這條路只會往前不會後退,可以讓綠盟轉型成為一個成熟穩定的非營利組織。
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與官僚,面對受創的自然環境與民眾,還要在極少的社會資源下對抗錯誤的政策與支援環境受害者,選擇在這樣的地方工作,當然需要有一些勇氣與傻勁,我們所擁有的是對台灣公民社會的信心,相信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我們要的未來,都有義務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希望你也能相信我們,支持綠盟的工作,成為綠色公民行動的力量!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崔愫欣 敬上
支持綠盟,邀請您加入!
為我們分享給您的好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徵信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