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事中国美术馆馆或者是拍卖行工作,应该准备什么?比如看什么书,增强相关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拍卖行打碎东西如何处理?| 咖咖有理 · 八(全文)_ArtTact-爱微帮
&& &&& 在拍卖行打碎东西如何处理?| 咖咖有理 …
大咖拍卖隆重推出一档跨传媒界、文化界、商界的高端谈话类栏目,由禾苗博士主持。集各界之精英名嘴,针对艺术市场与文化现象,社会热点进行讨论。节目中众人 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正是俗人闲话,咖咖有力,掷地有声。大咖拍卖力求挖掘生活之美、之怪异、之不可理喻,我们将用不同的观点去阐 释同一话题。禾苗8“咖咖有理”第八期在拍卖行打碎东西如何处理?禾苗: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咖咖有理],有请策展人顾耀峰,前今日美术馆的媒体总监,前喜马拉雅美术馆媒体运营总监;曾经参与发行了两个艺术品基金,欢迎。今天就我们两个人,其实我本来是邀请了几位拍卖师,但是由于每个拍卖师代表的一个拍卖行,今天我们的话题涉及到一些行业规则,最终他们没有办法来到我们的现场,所以今天由我和顾耀峰俩个人来和大家聊一聊拍卖行的那点事儿。 先跟大家讲个真事儿,我有一个在拍卖工作的朋友,有一天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清朝样式黄色琉璃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首先要说的是,所有在拍卖行长期工作的人都有打碎器物的经历,没有人想打碎这个东西,但是长期跟瓶瓶罐罐打交道,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几百万的东西如果要赔偿,大概下半辈子都被拍卖行套牢了。而且这个打碎的玻璃瓶已经交易了,按拍卖行的话是有“落槌价”了,也就是说保险也不行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去理赔? 首先搞清楚个这个问题之前,先科普一下拍卖行的一些小知识,以一个雍正红釉内花碗为例的碗,估价27万-36万之间,“估价”是根据拍卖行艺术品专家根据宝贝本身的年代、品相、艺术价值以及市场给出的估价给的是一个参考范围,并不意味着是27万起拍或者是36万不能再高了,就涉及到起拍价、保留价和落槌价,顾耀峰给解释一下吧。 顾耀峰:当我们把一件器物、一件作品送到拍卖行的时候,从一开始到最终成交会涉及到这么几个名词:第一是起拍价;第二是保留价或者是估价;第三是落槌价;第四是成交价。当中最核心的是估价和保留价,估价是根据你这件作品拍卖行综合市场的走向和市场的定位给的一个估价建议,比如这件书画作品市场一般认可是10万或15万;保留价是送拍人(委托方)希望这个价格至少要到什么价格成交,不到这个价格我就不成交,不卖给你;现实操作当中,一般估价和保留价是比较吻合的,当然有小幅的调整,在这个基础上会有一个起拍价,起拍价通常是根据估价、保留价来定律的,有时候起拍价就是估价,有时候起拍价会比估价/保留价略低一点。起拍价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买家的注意力。 禾苗:起拍价很低的时候参与度会更高一点。 顾耀峰:对,比如这个东西市场上是10万块钱,如果起拍价定6万、7万或者8万,参与的人认为这个时候举牌说不定能够捡漏,能够激发举牌人的心理。落槌价是不断地叫价,叫到一个数字没有人再叫了,并且在保留价之上拍卖师就会落槌。成交价是拍卖行有一个佣金,落槌价的基础上加上佣金就是成交价。成交价的意义在于下次这个东西参拍的时候往往委托方会根据最后的成交家来给出一个保留价。 禾苗:为今后的市场做出一个参考。 顾耀峰:也是为他自己今后出手挣钱或者是赔本做出一个参考。 禾苗:刚才我们说的那个瓶子已经成交了,接下来是否会按照落槌价来理赔? 顾耀峰:我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里面所说的“成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私洽跟买家谈好价格,并且有可能买家签了合同或者是已经付款等,这是私洽;一种是公开拍卖落槌,指定是谁谁的了。不管哪一种情况,出现作品损坏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跟买方要有一个信息的沟通,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让买方有选择,你是作品退回不买,还是给一个打折的价格买。如果是退回接下去就是拍卖行自己来处理,自己处理也是两种:一种是通过正常的走保险过程。即便是买方不买,对于委托方来说,肯定是要以保留价拿到那个钱的,所以拍卖公司要么是走保险途径;要么是自己把它吃进拿下,这个时候也会跟委托方有一个信息的沟通,达成一种意见上的一致。 是不是一辈子被拍卖公司套牢?这个未必。首先他是工作范围之内,代表的是他的职务行为并不是个人行为,打碎之后工作失误是从工作流程上来说,提出警告或者是扣你的奖金等等,这些惩罚措施的目的只是对你的工作提出批评、警告。有的东西高达几百万、上千万一辈子都挣不到那么多钱,要他砸锅卖铁都赔不起,这个时候他是不可能让工作人员自己掏钱的。以后谁还敢在拍卖行工作呢? 禾苗:给你讲一讲这个朋友的整个经历,正如你说,拍卖行老板肯先提出一个口头警告,但是老板对这件事是见怪不怪了,他给买主先写一封信告知他有这么一件事情,并且告诉他物品(打碎的)由拍卖行买下,并且按照当初事先商议好的保留价买下来,并且进行修复,下次如果有兴趣可以继续进行拍卖。同时也会询问买主会不会愿意以一个折扣的价格再把这个东西买回去? 但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物品”摔碎以后价值是多少?那么这个时候需要出具一个“拍卖状况报告”,就是请专家进行检测,包括下次进行拍卖的时候都会在拍品上详细地标明是否有裂痕——这也关系到一个拍卖行的声誉问题。 顾耀峰:这是作为专业规范的拍卖公司必须要做的,每件作品上是否存在瑕疵或者是否需要告知买家作品的状况都要写名的。 禾苗:很戏剧化的是当时他们老板跟买家沟通以后,买家非常喜欢这个瓶子,即使在残缺的情况下仍愿意以一个折扣价格又买回去了。说到买家,我们也挺好奇那些去拍卖行“购物”的人。 顾耀峰:去参拍的人从身份上讲有各种各样的,买家其实也是有几种: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藏家,比如刚才你举的那个例子里面我判定这个买家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藏家,有可能是对这个东西特别喜欢,有可能是他已经收藏了一个系列,就差这么一个玩艺儿,用来补充他的整个收藏系列,这个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藏家。一种是艺术市场上的投资人,投资人认为我这个东西买回去之后不管是品相好或是品相有瑕疵的,他认为将来还是有可能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的,这是一种投资人。举牌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买主、藏家自己举牌,自己举牌的好处是多少价格心里有数,可能举得稍微高了一点他能做主举还是不举;另外有买家会委托别人举牌,有可能给出一个价格区间,低于多少多少举回来,高于多少多少就不举了。也有可能一种是委托专家全权授予专家看着办,认为这个专家的专业知识、判断比自己准确,可能举到一千万别人觉得很高,可是专家认为还有上升空间,仍然会举回来,这也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是自己举牌;一种是委托别人举牌。 禾苗:去拍卖行需要眼观六路,识别这些专家,他不举了就说明这个东西不值这个价格了。 顾耀峰:是他认为成本过高,把他的意见作为一种参考是可以的。话反过来说,一个专场上如果说有三四个业内都知道的专家在那里举,这已经是挺热闹的一件事了。如果超过五个肯定这件作品是能够拍出一个相对来说的天价。因为各方专家都看好它,说明它的市场潜力、市场估值有极大的上升空间。 禾苗:现场举牌前买家肯定是在预展的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已经事先跟拍卖行有所交流了。 顾耀峰:对的。举牌是一个现场的动作,在现场动作的背后有很多工作是靠专家完成。比如对作品的一个鉴定,真伪的问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包括市场行情等等,专家都会给真正的买家意见和参考建议。以及刚才你说的他在事先跟拍卖公司有一些沟通、交流就是把刚才几大块的事情的功课做得更细。 比如你的东西的来源。当拍卖公司把作品来龙去脉讲了之后,专家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通过自己的各种资料查证是否属实。有时候拍卖公司给出的资料,当然拍卖公司也做了很多功课,只不过买家为了对作品、对自己负责,会再去做一些自己的考证,这些工作都是通过专家或者一个团队来完成的。 禾苗:我们国内看预展是免费的,但是要参与举牌是要交付保证金的,一些国外的拍卖行,比如说德鲁奥要参加拍卖是不需要交纳保证金的,因为他的信用体系已经完善了。 顾耀峰:就是信用体系的问题。坦白地说因为国内整个商品交易的诚信体系没有完全建立,交纳保证金是防治出现买家举牌后又不要了,这个时候就把你的保证金不退还作为一种“失信”的惩罚。 禾苗:保证金通常是多少?现在马上进入春拍季了,明天嘉德有几场中国当代艺术,如果是我参加需要交纳多少保证金。(后期注解:就是潘天寿那场) 顾耀峰:根据某个专场的价格高低不同而定的,有高有低的。你说的那场应该30万吧。 禾苗:我在拍卖行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可以把一个价值连城的瓶子放在手上细细地观摩、把玩,这个是在博物馆里头没有办法做到的一件事情。不能说去博物馆看上一瓶子然手说“麻烦您给我拿出来我看一看” 顾耀峰:也是常看到每个预展上,有人把这个东西拿出来,拿放大镜,各种各样的电筒,在那里看,在那里观摩。 禾苗:马未都说收藏界越是半调子自以为很懂的人特别容易上当。总结了一下这类人特点第一,装备齐全。不管看什么一定拿一个放大镜、手电筒看起来就是特别懂行;第二是没有重点,什么都看。当然有可能是一个dealer、商人,还有他们特别喜欢问一个问题“什么拍得好?”希望从这里面得到一个信息,还有一个是显得特别懂,问旁边的人你懂不懂。。不过话又说回来,每个藏家都有这么一个必经过程,在不断地交学费的过程中成长。
顾耀峰:到拍卖行有没有买到赝品的概率,这也是有的,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像你说的半调子的人容易上当,这些人最容易在正规交易渠道的场合被人家忽悠,他还以为自己是捡漏或者是买得物有所值,实际上中了人家的圈套。 禾苗:你说的“圈套”是指什么? 顾耀峰:我对拍卖公司有一个判断是,如果保持底线我会保持敬意;如果有一些拍卖公司一直做不是秘密的秘密的事情,我也会保持一个中性的态度,其实他们的指向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先把饭吃好。但是从整个艺术市场发展大局来看肯定属于不规范的一种现象。这种不规范是在资本逐利的前提之下才会出现,当然也包括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行规的混乱,这个就是比较大了,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资本逐利的前提之下会出现这种乱象。 禾苗:提醒每一个对收藏感兴趣的人,真是要做足功课,要了解真正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作品的整个背景,相关资料书籍。可以通过博物馆,包括画廊机构过往交易记录。那么问题又来了,现在一些作品我们很难从一级市场找过往的记录。如果是国外的成熟规范的市场会根据之前的一级市场的价格去评估在目前的价值,但中国没有画廊的记录可以查询,这个东西会突然出现在拍卖行,我们只能通过上次在拍卖行的一个拍卖记录来查。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吧。 顾耀峰:对于艺术品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可以参照股票市场,本质原理是一样的。一级市场是从最原始的那头进入市场是一级市场,比如画廊、某个艺术机构,甚至包括艺术博览会,他做展览、卖东西大部分从艺术家手上直接拿过来。二级市场是已经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沉淀和流通之后再进行一个二次买卖,基本上以拍卖行为主。一和二就是第一次买卖和第二次买卖的区别。 国内和国外目前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国内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出现边界的模糊和混淆。比如我们常常会看到有艺术家在画廊里面还没怎么有一个定价,突然之间出现在拍卖场上,这其实就是混淆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边界。在国外来说这个边界是比较清晰的。于是涉及到市场的定价系统和市场的追溯系统。 还是回到国内来说,国内会把拍卖场上的价格放在画廊出售的价格做一个参考。比如说你禾苗是艺术家,你在拍卖市场上一幅1米×1米的作品是20万,他就会拿这个来说事做一个参考,我在画廊里面也要卖这个价格,他会用拍卖做参考,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这样做比照。 禾苗:作为一个商品来判断市场价值的时候应该参考的是一级市场的价格而不是二级市场的价格。 顾耀峰:对,一级市场的价格理应比二级市场低。市场的流通成本其实是相对来说比较低。比如买包烟你从烟厂里边出来到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有几个流通环节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上,可能一包20块钱的烟一开始出厂价就是几块钱。 禾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刻意营造的混淆吗?这是一个手段? 顾耀峰:刻意不刻意我们不做一个主观的判定,但是泡沫是一定存在的。我更希望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当你的艺术品市场出现红火、出现高价作品,某种程度上是为中低价的年轻艺术家打开一个上升的空间,这个是积极意义的所在,如果上升空间不打开,相应有一些在历史上、艺术史上已经形成了公论的好艺术家打不开上升空间。 禾苗:拍卖行不是应该拍一些已经被历史定论的艺术品吗? 顾耀峰:拍卖行二级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之一就是要打开上升空间,不断让下面的市场空间变大,这是功能之一。市场空间打开之后去买一个中低价或者是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你会有一个参照和比对。比如这个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上的资历不够深,有可能根据高价的东西打了多少折,你心里会有数,这是对于想要进入艺术市场的人或者是已经在艺术市场的人是有参照的。我一直说某种程度上是在建立一种参照体系。 第二打开空间有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是能吸引更多的人,原本对艺术市场并不了解,甚至于没有什么兴趣参与,但是热闹的程度、泡沫大了之后会被这个吸引进来。吸引进来对于艺术圈来说和艺术市场来说一定是好事,所谓新进场的买家,这个买家参与的群体越大,艺术市场会越大。 禾苗:看热闹不嫌大。你说的这个特别像股市市场。资本是扰乱了当代艺术市场吗? 顾耀峰:资本一方面在扰乱,一方面也有它的积极作用。扰乱在于一件名不见经传的东西居然卖出这么高的价格让人家觉得无所适从,这是一个扰乱;积极作用是前面我说到的可以吸引很多人关注,让大家进场做这件事情,这是它的积极作用。 无论是谁都尽量把他往规范方面去引,因为规范带来的好处是极大的,首先可以有一个长期、稳定持续性的发展,不是一锤子就完事的短线效应,它是中长线的效应,这是最大的一个好处。 还有一个好处是对于价格的判断和价格的空间会越来越明晰,如果说在一个规范性下面认可艺术家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他现在10万块就会知道过两年之后会涨到多少钱,对于买的人来说就心里有谱,这都是规范的好处。 禾苗:最早一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批藏家,应该是从90年代初一批政治波普开始流入香港画廊,比如王广义的《大批判》,方力钧的《光头》,岳敏君的《傻笑》,那个时候中国对当代艺术很模糊,中国本土藏家没有意识到这么一块市场,西方藏家意识到了这片市场。
顾耀峰:当代艺术在中国来说是一个硬生生嫁接进来的一个艺术形式。在国外不存在嫁接的概念。因为国外不管是一两百年之前的印象派到后印象、表现主义、现成品、波普……这一系列下来有一个明显的主线和脉络的,这个发展是顺理成章。但在中国不是,最早是在70年代末,那个时候是萌芽,比如“星星画会”、“无名画派”那些人,画的东西一下子跟前面的人不一样,前面是把一个人画得很像,讲究光影,到70年代那帮人有的人开始进行变形、概念化、符号化等等,是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出现萌芽。 第一次的集体亮相应该是“85思潮”的时候,包括王广义、张晓刚等都是在那个时候受到国外的关注的。为什么受到关注?因为国外一系列过来,整个一个过程都已经经历了,发现中国也开始出现这个东西了,他会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是什么样的,有一种新鲜感和对未来的期盼。
最早在中国的时候,当代艺术也是从07、08年的时候开始提,之前都是讲85新潮的时候提的是“先锋艺术”、“前卫艺术”、“实验艺术”等等,而不是“当代艺术”。那个时候还在争论这些名词究竟叫先锋艺术、前卫艺术还是叫实验艺术?各说各的理,但是又好像都站不住脚,一直到06年那个时候“当代艺术”逐渐地成为一个大家所公认的。 禾苗:“中国当代艺术”。这是一个新词。 顾耀峰:在这儿要有一个理清,“当代艺术”这个词在中国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就是前面所聊的那些实验艺术、先锋艺术这一块;广义的会把几乎所有的活着的人在眼下创作的东西都称之为“当代艺术”。现在我们聊的都是针对狭义的“当代艺术”,包括油画、雕塑、影像、装置等等。 85时期的时候是有它的市场,那个市场我给它的命名叫做“个人市场”,都是属于“中间人”,介绍到国外,属于个人化的交易。从94年嘉德开拍油画,进入市场化的交易。当时也不是叫“当代艺术”,不过有一些已经是当代艺术这个范畴里面的。 中国是先有二级市场的买卖,再有一级市场。第一个截止到目前的第一个高潮就是05、06年的时候,出现过一次低谷、中断,就是08、09年的金融风暴。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又出现把气息调匀,到了10年左右又开始复苏,大体上是这么一个过程。 最早的当代艺术买家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国内的也不是市场行为,有很多是属于艺术家特别穷,要朋友支持一下,从朋友那边拿点儿钱无以回报就把画送给你,几百几千块钱的东西送给你。 禾苗:94年左右一些国外的拍卖行上开始上拍了中国的当代艺术,07、08年的时候当代艺术的作品一下进入到一个泡沫阶段,出现天价的作品,也是由一些境外拍卖行参与操作的。 顾耀峰:当时的天价是西方和中国的艺术推手共同来完成的,西方人认为你在那个历史阶段出现的东西根据西方的经验就是可以值那个价格。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就不是“做局”,而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认为在当时没有那么高的价格,但是他做到了那么高的价,这一点上是属于做局的。 某种程度上像张晓刚他们在当时的红火是有他的偶然性的,当时香港比较大的一个画廊手上有很多张晓刚的画,后来他遇到了一些经济上的困境,就把张晓刚的画拿到美国去上拍,老外一看这个东西可以做,一不小心张晓刚就红成这个样子,自己也说:“我原来的东西卖一千块钱一张画,现在居然到了一千万还是美元。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这样的事情。”他跟朋友之间的聊天也说:“这还是我的作品吗?” 艺术家自己也有某种困惑的东西在里边,艺术品在那个时候已经是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了。二级市场倒向一级市场,一不小心拍出了那么高的价格。从起拍价几万美元开始到一千万美元,中间的过程一定是有人在里边抬价格,这是肯定的。反过来说在中间过程抬价格是一个正常现象,中国也好还是西方也好都有。这个过程就像是啤酒的泡沫一样是很正常的,是增加口味。 禾苗:每一件艺术作品背后内在的运营规律. 跟当时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包括国家的发展都是有一个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 顾耀峰:刚才我们聊到用到的词是“泡沫”,我觉得也不需要把这个东西看得太重。因为在外界来谈“泡沫”的时候往往会着重于数字,但是我说它有它的中性的客观的规律是在于数字和购买力。在很多时候,在每个历史阶段其实是能够成为一个比例的。 比如说在解放之前,齐白石一张画是几块银元,在当时来讲可以买套房子,现在齐白石一张画是几百万,仍然也是买套房子,这种比例购买力还是有它的一个客观性的,有它内在的一个规律。从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个“泡沫”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泡沫。反过来我认为现代艺术品特别是中低价的艺术品泡沫是很少的。 禾苗:这个“泡沫&可以带出一个中端市场的关注。 顾耀峰:这是肯定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曾经跟一个搞金融的朋友聊天。他也会来问我为什么这个东西能够卖到那么高的价格?我说反过来想跟你探讨的是你一个标地物和你的货币之间的关系,这个是正中他的领域,他就跟我讲了很多,我提炼出核心的要务就是跟购买力有关系。 禾苗:今天和顾耀峰聊了很多,接下来马上要进入各大拍卖行春拍季,保利、嘉德、匡时、翰海、华辰等,刚才我们聊了这么多,大家可以根据这次春拍关注一下艺术市场新的举动,看看花落谁家,我们明天会转播嘉德春拍的拍卖出价实况,大家可以随时跟进,关注一下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感谢顾耀峰今天的到来,谢谢!希望今天的话题不会对你的江湖地位造成影响。本文根据禾苗博士于日主持的「咖咖有理」主题讨论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咖咖有理」每周日15:30-17:00在大咖拍卖群内直播↓↓↓ 涨知识的正确姿势 ↓↓↓step 1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daka99999,添加群主微信step 2 抠门暗号:咖咖有理step 3 入群,买包瓜子儿,一边嗑,一边听-- 完 --「分享」让你更美丽--- ArtTact 精选导读 ---回复“画廊”,查看画廊到底有什么价值;回复“运营”,查看如何开办与运营一家画廊;回复“赚钱”,手把手教你通过开画廊赚钱;回复“价值”,教你衡量艺术品真正价值;回复“塞尚”,见证现代主义之父的诞生;回复“蒙德里安”,带你正确欣赏蒙德里安;回复“马奈”,告诉你为何马奈是现代艺术的开创者;回复“罗斯科”,阅读罗斯科的传奇人生;回复“陷阱”,查看艺术家“死亡九条”;回复“写实”,查看艺术家优劣如何定义;回复“照片”,学习大师们如何使用照片创作;回复“美术史”,广场舞大妈也要学一点美术史;回复“电影”,看哪些电影有助于绘画创作;回复“格调”,学做一名有格调的艺术家;回复“最美”,讨论为何黄金分割比例最美;回复“大咖说”,查看「大咖说」各期精彩内容;回复“咖咖有理”查看「咖咖有理」各期精彩内容;获取更多精选内容,请回复“目录”-------------- 小广告 --------------大咖拍卖与艺术家共生共长!我们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作品销售方案每日午拍 | 周末夜场 | 平台专场 | 私下洽购▲ 送拍咨询·请添加微信 | afu253390或拨打电话| 159 送拍邮箱| ▲ 私洽竞拍·请添加微信| artzhanghao▲ 业务合作·请添加主编微信| hcy_zoe大咖拍卖 | 移动拍卖创领者猛戳↓阅读原文,开启酷炫移动收藏之旅
点击展开全文
不定期分享艺术圈干货图文,倡导智慧收藏,艺术生活。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想从事美术馆或者是拍卖行工作,应该准备什么?比如看什么书,增强相关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_百度知道
想从事美术馆或者是拍卖行工作,应该准备什么?比如看什么书,增强相关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
提问者采纳
最好找个拍卖公司学习艺术品基础知识,待久了自然见多识广。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美术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美术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